神经系统调节整理
高二生物神经系统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神经系统调节知识点总结要想将生物这门课学好,必须要及时总结知识点,这样才能加深记忆。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生物神经系统调节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神经系统调节知识点总结(一)1、神经元的结构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做出规律性应答)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4、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静息时(K+外流):内负外正(静息电位)兴奋时(Na+内流):内正外负(动作电位)(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2、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内的传导形式:电信号(双向传导)3、电流方向:膜外:未兴奋→兴奋膜内:兴奋→未兴奋(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来传递兴奋2、突触的组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兴奋的传导过程:兴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特异性受体)→兴奋或抑制4、神经递质是经过胞吐作用被释放的(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5、注: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失活6、兴奋在突触上传导的形式:电→化→电(单向的)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不能反过来传递。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脊髓2、几个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教学设计)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来自于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主要介绍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教材章节为第2章第4节,主要内容包括: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2.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脊髓、大脑和脊髓的反射活动;3. 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意义:提高机体对刺激的适应性、协同性、精准性;4. 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实例:膝跳反射、排尿反射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基本概念,理解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生理机制,能运用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知识解释常见的生理现象。
例如,通过学习膝跳反射,学生能够了解脊髓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通过学习排尿反射,学生能够理解大脑在反射活动中的调节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探究脊髓反射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能够分析脊髓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在讨论排尿反射的调节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例如,通过讨论神经系统分级调节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学习神经系统分级调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学知识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对生命现象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4. 课程整合:通过学习神经系统分级调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到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学习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观察、实验、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组织与功能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组织与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信息、控制身体各部分的活动以及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在人体解剖学中,神经系统可以被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本文将对神经系统的组织和功能进行详细的整理。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
它负责感知、处理和储存信息,并且将适当的指令发送到外周神经系统。
1. 大脑:大脑是人类智力和行为的中心,也是最高级别的控制中枢。
它由两个半球状脑和脑干组成,并被包裹在颅骨内部。
大脑的表面有许多复杂的纹理,称为脑回,这增加了其表面积,使其能够容纳更多的神经元。
2. 脊髓:脊髓是从大脑延伸到脊柱内的管状结构。
它由脊髓灰质和脊髓白质组成。
脊髓灰质包含许多神经元细胞体,负责接收和处理信息。
脊髓白质则由神经纤维组成,负责将信息传输到大脑和其他部位。
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负责将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和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指令到身体各部分。
1.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可以分为两类,即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
传入神经纤维负责将感知到的感觉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而传出神经纤维则将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发送到身体各部分。
2. 神经节:神经节是神经细胞体的集合,它们位于神经纤维的路径上。
神经节负责处理感觉信息和调节神经纤维的活动。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和控制身体各部分的活动。
它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化学信号传导来实现这些功能。
1. 感觉功能:神经系统负责感知外界刺激和内部环境的变化。
感觉信息通过外周神经系统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然后被处理和解释。
2. 运动功能:神经系统控制着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从而实现各种运动。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发送运动指令到外周神经系统来实现这一功能。
3. 内部环境调节:神经系统监测和调节体温、血压、呼吸和消化等内部环境的稳定。
它通过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这一功能,例如与内分泌系统协同工作来维持内部平衡。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整理
第二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NO.XA019 2014-5-15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系统(1)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从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
(2)基本单位——神经元①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
)②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③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构成。
(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的调节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结构。
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传递结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高二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整理
高二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整理1.高二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整理篇一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5、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7、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8、静息状态: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于的状态。
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负电荷,整个神经元细胞不显电性。
9、静息电位:指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未外正内负。
10、兴奋状态:指受刺激后,神经元细胞受刺激部位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正电荷的状态。
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12、突触小体:指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
内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13、突触: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
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4、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1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1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7、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听、说、读、写。
18、语言中枢:位于人大脑左半球,为人脑特有。
19、语言中枢功能障碍:⑴、W区功能障碍:不能写字;能看懂文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⑵、V区功能障碍:不能看懂文字;能写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⑶、S区功能障碍:不能讲话;能看懂文字,能写字,能听懂话(运动性失语症)。
⑷、H区功能障碍:不能听懂话;能写字,能看懂文字,能讲话。
2.高二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整理篇二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中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理解神经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调节作用。
2. 掌握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了解反射的类型和特点。
3. 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掌握神经递质的作用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神经调节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及类型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4. 神经递质的作用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5. 神经调节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及类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神经递质的作用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 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神经递质的作用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及类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神经递质的作用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神经调节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神经系统的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神经系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神经系统在不同器官和系统中的调节作用。
3. 讲解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通过示例介绍不同类型的反射及其特点。
4. 讲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5. 讲解神经递质的作用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神经递质在神经调节中的关键作用。
6.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神经调节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8.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神经系统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神经系统组成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及类型的掌握情况。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传导原理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传导原理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神经系统的结构与传导原理神经系统是人体最复杂和最精密的系统之一,其功能涉及感觉、运动、思维等多个方面。
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传导原理对于理解人体的正常运作和疾病发生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传导原理进行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生理系统。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1.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呈灰白相间的结构,由左右两半球以及脑干和小脑组成。
脊髓位于脊柱内,负责传递大脑信号到全身各个部位。
2.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脑神经是指从大脑发出的12对神经,分布在头部和颈部;脊神经是指从脊髓发出的31对神经,负责传递信号到身体其他部位。
二、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
1. 细胞体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要部分,包含细胞核、胞质和细胞器。
细胞体中有丰富的线粒体,用于产生细胞所需的能量。
2. 树突树突是神经元的分支突起,主要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
3. 轴突轴突是神经元的长突起,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实现的。
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其中化学突触是最常见的一种。
三、神经传导的原理神经传导是指神经信号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神经信号可以是电信号或化学信号。
1. 神经传导的基本过程当神经信号到达神经元的轴突末端时,会导致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再通过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以此类推。
2. 神经传导的类型神经传导可以是兴奋性的(激活下游神经元)或抑制性的(抑制下游神经元)。
3. 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速度取决于神经信号的类型和传导路径。
通过髓鞘覆盖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相对较快,而未被髓鞘覆盖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相对较慢。
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绪论及细胞一、名词解释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调控机体功能活动的方式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指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通过细胞外液或血液循环,作用于机体靶器官(某些组织或器官),对活动起促进或抑制的调节方式。
即体液中化学物质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主要指激素调节自身调节:指不依赖于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机体组织、细胞自身对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正反馈:指受控部分返回信息促进或加强了控制部分的活动负反馈:指受控部分返回信息抑制或减弱了控制部分的活动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梯度从胞膜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转运到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称为单纯扩散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在细胞膜特殊蛋白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性转运的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原发、继发):是指细胞膜通过本身的能量消耗,将物质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的过程,主要特点是需要额外供能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在主动运输的过程中,额外消耗的能量直接由ATP分解提供继发性主动转运:动力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这种间接利用ATP的转运方式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的情况下,能够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电位:当刺激使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就出现膜上的电压控钠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当细胞受有效刺激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快速、可传播性的电位变化局部兴奋: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即局部电位),称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膜内负电位(绝对值)减小超极化:膜内负电位(绝对值)增大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兴奋-收缩耦联:将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完全强直收缩: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过程不完全强直收缩: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过程二、问答题1、试述跨细胞膜物质转运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高二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高二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点总结【一】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温随年龄增长而缓慢降低;女性体温平均高于男性0.3OC;2、体温恒定的意义:恒定的体温能够保证酶的活性适合于新陈代谢的需要,从而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3、内环境稳态的具体内容:PH、温度、渗透压、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
如:血钙、磷含量降低会影响骨自主的钙化,导致儿童患佝偻病、成人患软骨病。
血钙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等疾病。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成分与血浆相近。
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
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⑵、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0C左右。
二、应会知识点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CO2+H2O└→血液CO2→呼吸中枢兴奋增强→呼吸运动增强(呼出CO2)②、若内环境碱性增强(中和碱性物质)时,如:NaCO3+H2CO3→NaHCO3如果过多,则由肾脏排出多余的部分。
⑶、PH值稳定的意义:保证酶能正常发挥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利进行。
可以说一个人身上细胞状况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包括人的衰老病变等等等等,都是因为细胞出现了问题,你应该了解细胞7、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整理)自主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功能
三、自主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功能(一) 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脊髓是交感神经和部分副交感神经的发源地,它是自主神经系统的最低级中枢。
通过脊髓能完成一些最基本的内脏反射,但反射活动的调节是初级的,其调节能力差,并不能适应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
例如,脊髓高位横断的患者,由平卧位到直立位时,会感到头晕。
这是因为脊髓的交感中枢虽能完成血管张力反射,保持一定的外周阻力,但对心血管活动不能进行精细的调节,不能调节体位变动时的血压变化。
此外,基本的排尿、排便反射虽能进行,但往往不能排空,更不能有意识控制。
由此可见,在整体内,脊髓的自主性神经功能是在上位脑高级中枢调节下完成的。
表10-4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器官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循环器官心跳加快加强心跳减慢,心房肌收缩减弱腹腔内脏血管、皮肤血管以及分布于唾液部分血管(如软脑膜动脉和外生殖器的血腺和外生殖器的血管均收缩,脾脏收缩,管等)舒张肌肉血管可收缩(肾上腺素能)或舒张(胆碱能)呼吸器官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促进粘膜腺分泌消化器官分泌粘稠唾液,抑制胃肠道运动和胆囊活分泌稀薄唾液,促进胃液、胰液分泌,促动,促进括约肌收缩进胃肠运动和胆囊收缩,使括约肌舒张泌尿生殖逼尿肌舒张,括约肌收缩。
促进子宫收缩逼尿肌收缩,括约肌舒张器官(妊娠子宫)或舒张(未孕子宫)眼瞳孔扩大,睫状肌松弛,上眼睑平滑肌收缩瞳孔缩小,睫状肌收缩,促进泪腺分泌皮肤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胆碱能)代谢促进糖原分解、脂肪动员,促进肾上腺髓质促进胰岛素分泌分泌(二) 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低位脑干是很多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部位,特别是脑干的延髓部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延髓网状结构中存在许多与心血管、呼吸和消化系统等内脏活动有关的神经元,其下行纤维支配脊髓,调节脊髓的自主神经功能。
此外研究表明,延髓内还存在整合心血管活动的关键部位,因此,许多基本生命现象的反射性调节和自主性神经的紧张性活动多在延髓内进行。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整理
第二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NO.XA019 2014-5-15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系统(1)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从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
(2)基本单位——神经元①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
)②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③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构成。
(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的调节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结构。
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传递结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教师姓名工作单位年级学科教材版本选择性必修一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分级调节机制,并认识到神经系统在人体生理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构建神经系统的知识框架,并为后续学习人体其他生理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目标:通过学习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学生能够理解生命体内复杂的生理调节机制,认识到神经系统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学生能够形成对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基本认识,培养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2.科学思维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分析和总结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调节机制。
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神经系统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3.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
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科学工具和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提高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将学会如何评价和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培养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4.社会责任目标:学生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理解科学家在探索生命奥秘中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要求。
通过讨论神经系统在医学、科技等领域的应用,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科技伦理观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到科学传播和普及活动中,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学生还将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个人和他人的健康水平。
重难点:1.重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机制,尤其是神经递质在神经信号传递中的作用,以及这一机制如何影响人体的各种生理反应。
2.另一个难点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应用于具体情境中,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神经调节知识点总结的口诀
神经元是神经调节的细胞
分为树突、细胞体和轴突
神经冲动从树突传到轴突
再到突触传递到其他神经元
神经递质传递神经冲动
多巴胺、肾上腺素、乙酰胆碱GABA、谷氨酸等有不同功能
兴奋或抑制神经元的冲动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控制身体各系统的活动
外周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躯体神经感受信息与执行指令是它的功能脑是人体的指挥中心
分大脑、小脑和脑干
大脑协调感知和主观活动
小脑调节肌肉动作和平衡功能
脊髓是神经冲动的传导带
承担着感觉和运动的功能
感觉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运动神经传出控制肌肉活动
自主神经调节体内环境
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兴奋副交感抑制
平衡调节机体的功能
调节活动和内部环境
了解这些知识有益健康保持平衡是维持生命定律。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023春人教版七下生物期中期末复习 必背考点整理】(解析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知识梳理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眼和视觉(1)眼球的结构(一孔三体五膜)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巩膜:“白眼球”,白色、坚韧,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虹膜:“黑眼珠”,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
视网膜: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脉络膜: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晶状体: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主要)。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折射光线。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玻璃体→视网膜(视觉感受器)→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①成像部位(视觉感受器):视网膜视觉形成部位:大脑皮层视觉中枢②暗处到明亮处,瞳孔变小;从明亮处到暗处,瞳孔变大③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睫状体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
看近物时瞳孔变小,限制进入眼内的光量,使成像清楚,看远物时瞳孔扩大,增加进光量。
2、近视及其预防①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凹透镜矫正。
②远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凸透镜矫正。
3、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①外耳:由耳廓(收集声波)和外耳道(传导声波)组成。
②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鼓膜能产生振动,经听小骨传到内耳。
③内耳:由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组成。
前庭和半规管:前庭和半规管是头部位置感受器,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晕船或晕车主要是由于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引起的。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 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 3.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的,完成反射的神经 结构叫做反射弧。 4.反射弧的组成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 出神经、效应器
腿的放法——完全放松; 叩击位置——膝盖下韧带; 叩击方式——叩击人要侧 身并迅速叩击。
1、以上两个反射都是通过哪一个系统? 2、由什么原因引起? 3、作出的反应有什么特点? 4、尝试着概括什么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者内部的
各种刺激所发生的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做反射。
简单的反射
获得的途 径
先天
神经中枢存在部位 脊髓或脑干
复杂的反射 后天
大脑
能否消退 否 能
动物是否也有复杂的反射呢?
简单反射
给狗喂食,狗在吃食 物时会分泌大量唾液
摇一次铃,铃声刺激 没有使狗分泌唾液
复杂反射
每次喂狗以前先摇一 次铃,如此重复多次
学习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一学生的认知 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描述出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能够举例说出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3)简单说出反射弧的构成。 2、技能性目标: (1)学习膝跳反射实验的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3)通过小组学习,来逐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归纳整 理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胃肠神经体液调节
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胃肠神经体液调节
1.胃肠的神经支配
(1)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可抑制胃肠平滑肌的活动和腺体的分泌,也可抑制由肠道神经系统或迷走神经传递的反射活动。
(2)副交感神经通过迷走神经和盆神经支配胃肠,节后纤维分泌乙酰胆碱。
多数副交感纤维是兴奋性胆碱能纤维,少数是抑制性纤维。
(3)肠神经系统又称胃肠内在神经系统,由黏膜下神经丛(Meissner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Auer-bach神经丛)组成。
内在神经丛的神经纤维(包括进入消化管壁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整合系统。
2.消化腺的功能不同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成分及作用不同。
3.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在胃肠的黏膜层内有40多种内分泌细胞,可分泌多种胃肠激素。
它们的作用包括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营养作用和细胞保护作用。
4.脑-肠肽的概念一些胃肠道细胞产生的肽类激素,不仅存在于胃肠道,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原来认为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肽,也在消化道中发现。
这些双重分布的肽被统称为脑-肠肽。
目前已知的脑-肠肽有20多种。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1.1 教学内容分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复习了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复习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之一神经调节。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
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通过问题的引导复习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在细胞间的传递这一部分,突出介绍突触的结构,具体回顾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得出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
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在复习课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将学生分组整理知识,先小组交流讨论,再课堂评价整理收获。
1.2 学情分析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新课的授予在高二时才完成,所以复习课上设昂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基本知识点,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抛出小问题的方式解决这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内容。
《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基于我们授课对象为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的学生,因此复习的深度和难度与高考相比较适度简单些。
2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2.1.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1.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2.1.3知道突触的结构特点。
2.1.4说明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及单向传递的原因。
2.1.5概述人脑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说出人类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神经调节
恢复
传导
茶国清编辑整理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位于颅腔中的脑和脊椎管内的脊髓构成 大脑 脑 中枢神经系统 小脑 脑干
脊髓
茶国清编辑整理
中枢神经系统
不同的神经中枢负责调控的生理功能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 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脑 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小 脊 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茶国清编辑整理
大脑皮层言语区
大脑皮层语音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语音活动 功能障碍。
茶国清编辑整理
茶国清编辑整理
+ a 图1 b + + a 图3 b
-
刺 激
a 图2 b
+
a
+
图4 b
+
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 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茶国清编辑整理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
(1)静息电位:膜内负电、膜外正电
内负 外正
(2)局部电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
(3)传导与恢复
体 细胞核 轴 髓 突 鞘
轴 突 末 梢
神经纤维
神经元(神经细胞)的结构模式图
茶国清编辑整理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轴突 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 髓鞘共同组成。 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由 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神经。
茶国清编辑整理
茶国清编辑整理
神经冲动
• 实验现象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五莲三中课时备课卡(2015年3月)教师姓名学科生物年级高一日期3月日课题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体现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学生活动设计活动形式:课前预习学案活动大约时间:25分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内容学生活动及时间(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利用教材P16[问题探讨]导入新课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问题,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教师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⑵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履虫能够趋利避害,这属于反射吗?⑶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⑷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由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⑸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⑹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教师归纳和总结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一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一、相关知识(一)基本概念反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神经冲动、电位差、静息电位、静息状态、受刺激状态、局部电流回路;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小脑、脊髓;言语区、W 区、V 区、S 区、H 区;学习、瞬时记忆、长期记忆、短期记忆、永久记忆。
(二)知识网络神经调节 的结构基 础和反射 兴奋的 传导 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概念:在神经系统地参与下,动物体对内外刺激变化做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双向传导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为内负外正↓过程 受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为内正外负↓传导形式——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传导方向——单向的传导结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传导过程——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经突触前 膜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将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概念:在神经系统地参与下,动物体对内外刺激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变化。
通过神经调节考点点拨:神经系统的 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疑难解析1.神经元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如图示神经元的几种主要形态类型)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胞体集中存在于大脑和小脑的皮层、脑干和脊髓的灰质以及神经节内。
一个神经元可有一个或多个树突,它们由胞体向外伸展,并呈树枝状分支。
有些神经元,尤其在大脑和小脑的皮层,树突分支上还有大量多种形状的细小突起,称为树突棘,常为形成突触的部位。
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轴突。
与树突相比较,轴突较为细长,直径均一,分支较少,但可发出侧支,轴突起始的部分称为始段;轴突的末端分成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相接触而形成突触。
突触小体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囊泡,囊泡内含有神经递质,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二者统称为轴索,轴索外面包有髓鞘或神经膜,成为神经纤维。
神经元具有感受刺激与传导兴奋的功能。
根据功能的不同,神经元可分为感觉、中间和运动神经元三种。
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通过其未梢的感受器接受刺激。
并转变为神经冲动传向中枢。
中间神经元位于脑和脊髓内,是一种连接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的神经元,所以称联络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又称传出神经元,能把中枢的神经兴奋传导到效应器,从而引起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生理活动。
2.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组成的。
习惯上把神经纤维分为两类: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有髓神经纤维的轴突外面包有髓鞘。
髓鞘呈有规则的节段,两个节段之间的细窄部分叫做郎氏结。
周围神经纤维的髓鞘来源于施旺氏细胞,在电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髓鞘是由许多明暗相间的同心圆板层组成的。
这种同心圆板层是由施旺氏细胞的细胞膜在轴突周围反复包卷而成的。
中枢神经纤维的髓鞘来源于少突胶质细胞,由少突胶质细胞的细胞膜包卷轴突而成(其包卷方式与施旺氏细胞包卷方式不同)。
无髓神经纤维过去认为没有髓鞘,现在证明它也有一薄层髓鞘,而不是完全没有髓鞘。
在电镜下观察,无髓神经纤维是指一条或多条轴突被包在一个施旺氏细胞内,但细胞膜不作反复的螺旋卷绕,所以不形成具有板层结构的髓鞘。
由于施旺氏细胞不一定完全包裹这些轴突,所以常有裸露的部分。
植物性神经的节后纤维、嗅神经或部分感觉神经纤维属于这类神经纤维。
3.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由神经组织构成的全部装置。
由中枢神经系统和遍布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是神经组织最集中、构造最复杂的部位。
存在有控制各种生理机能的中枢。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各种神经和神经节。
其中同脑相连的称为脑神经,与脊髓相连的为脊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称植物性神经。
各类神经通过其末梢与其他器官系统相联系。
神经系统具有重要的功能,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
一方面它控制与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另一方面通过神经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使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达到机体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与环境的统一。
神经系统对生理机能调节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反射。
人的大脑的高度发展,使大脑皮质成为控制整个机体功能的最高级部位,并具有思维、意识等生理机能。
神经系统发生于胚胎发育的早期,由外胚层发育而来。
4.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等)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如图所示)。
它是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和进行生理活动的关键性结构。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个小枝的未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
突触前膜是轴突未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个神经无产生兴奋或抑制。
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
三考点例析例1 (高考上海卷)下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述是()A.神经膜离子分布内负外正B.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C.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分析]本题考查了当兴奋产生时,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内正外负。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激素调节与行为神经调节与行为[答案]B例2 (高考重庆卷)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分析]①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组成。
②根据实验过程与结果可知,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收缩;刺激右后肢,左后肢都不收缩,右后肢能收缩。
说明所破坏的是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答案]C。
例3 (广东卷)右图是人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代表区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l)用电刺激皮层运动区某一区域,可观察到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那么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
(2)图中显示面积大的躯干,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很小,如手与五指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几乎与整个下肢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相等.说明运动越_____________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
(3)从图中可知,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是关系。
(4)若刺激兔右侧大脑皮层的,可见其左侧肢体运动.说明此区域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支配的特征。
[分析]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脊髓和大脑皮层都是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代表区范围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此区域对肢体运动支配有交叉支配的特征。
[答案](1)神经中枢;(2)精细复杂;(3)倒置;(4)中央前回;交叉(或对侧)。
四自我检测1.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成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2.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则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3.手偶然碰到针尖后,会发生缩手反射。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 B.先缩手后感到疼痛C.缩手和疼痛同时发生 D.此反射属于条件发射4.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是 ( )A.细胞体→轴突→树突 B.轴突→细胞体→树突C.树突→细胞体→轴突 D.树突→轴突→细胞体5.下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会说会写,也能看懂文字,但经常听不懂原音电影中的英语对白,这种情况叫感觉性失语症。
B.人类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内侧面的某一特定区域有关。
这一区域叫言语区。
C.某人因脑溢血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这很可能是损伤了大脑皮层S区。
D.S区位于大脑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7.下列哪一项不是突触的结构 ( )A.轴突末梢膜 B.树突末梢膜 C.胞体细胞膜 D.神经胶质细胞膜8.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高级中枢在()A.大脑两半球 B.大脑皮层 C.小脑 D.中枢神经系统9.膝跳反射通常受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影响,临床上常用以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
右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下列关于该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2是传出神经元,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最终通过2传导到效应器B.因为在3处兴奋只能单向传导,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当1处受到损伤时,针刺足部仍会产生痛觉D.如刺激4处,可在1和5处检测到电位变化10.对人体排尿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是()A.脊髓 B.垂体 C.下丘脑 D.大脑皮层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A.司机看见红灯刹车 B.天热出汗C.白细胞吞噬细菌 D.吃食物时,分泌唾液12.小张因饮酒过多导致语无轮次、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由于相应中枢受到影响,它们分别是()A.大脑、小脑、脊髓 B.小脑、大脑、脊髓C.大脑、小脑、大脑 D.脊髓、小脑、大脑13.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是()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14.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媒介()A.酶 B.激素 C.带电离子 D.递质15.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