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方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对于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具有深远意义,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教好的完成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任务呢?纵观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形式可以说是灵活多样,但好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标志就是能够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教学追求的应该是真实,有实效性。那么如何使品德与社会教学做到扎实有效呢?在此,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一、手段现代化,情景真实化

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育手段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它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能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拓展教与学的空间,而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上册品社《悲壮的抗争》一课时,我利用电教化教学手段展示出甲午风云的战争画面,再结合课文教学就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教学富有感染力,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既领略了那段悲壮的历史,了解了英雄人物的事迹,又掌握了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过程情境化,结果理智化

小学生富于情感,往往情感胜过理智,因而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将学生的情感贯彻始终,把握学生情感的脉搏,将带有情境的故事,具体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变老师的“动之以情”为学生

的“情自心发”,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下册品社《地球的伤心事》一课时,我根据课文的有关内容编织成“地球的哭诉”并录制下来,利用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与同学们进行了“谈心”活动,同学们看了水污染、森林资源骤减、生态环境恶化等画面,听了地球发出的“救救我”的呐喊,在稚嫩的童心里油然而生“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地球的呼唤。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将原来枯燥、平淡的课文内容赋予情感的神韵和生命的活力。

但是,我们在重视过程情感化的同时,应利用课后的“说一说”、“议一议”等,增加思辨性的教育,积极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果的理智化,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能选择一个积极的角色投入其中,使外在的环境因素化为学生内在的认知,再由内化转为外化,使学生表现出具有稳定而良好的行为品质。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上册品社《科技是把双刃剑》一课时,我让学生针对“网络的利与弊”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正方:“网络利大于弊,小学生应该上网”,反方:“网络弊大于利,小学生不应该上网”。通过辩论最终使学生认识到上网的好处:开阔我们的视野,便捷的学习,增长知识,方便通讯联络等,也让学生认识到了小学生上网的危害: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学业,危害身心健康,遭遇网络陷阱,易上当受骗等,从而使学生养成了健康上网不沉迷于网络的好习惯。

三、行为日常化,评价及时化

良好行为是衡量学生行为质量高低的标准,也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因而,我们利用课后的“说一说”、“做一做”、“议一议”等思考练习题,结合其他学科教学和日常活动,使学生的行为日常化,变老师的“导之以行”为学生的“主动去行”,既强化了学生的认知,又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学习了小学六年级上册《血泪国耻》一课后,指导学生围绕课后的“议一议” 展开讨论:面对英国的侵入,中国人民和清政府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作为一名小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才是爱国?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受?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国家贫穷落后就要挨打、受欺负,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激发学生的爱国斗志和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这样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的教育与启迪在课后得以延续,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巩固与强化,变思想的觉悟为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样能切实地达到教学的目标。受到良好的实效。

在学生的行为变化中,教师的言行评价具有很强的作用,因而在学生的活动表现中,教师还应及时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的活动、行为表现作出一定的评价,及时强化良好的行为,纠正不良行为,使学生的认知行动化。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上册《为同学喝彩》一文中,我根据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几位同学的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又引导学生说一说:嫉妒有什么害处?如果大家都互相嫉妒,一个集体会怎样?学生说出后,再及时评价其行为,强化其行为结果,促使其良好习惯的养成。

总之,我们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只有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