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评比自主学习任务单 阳光下的影子

合集下载

吴思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听课评析

吴思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听课评析

吴思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听课评析
《阳光下的影子》这节课共分两块内容: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和整理我们的记录。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测得的数据较少,所以将学目标稍作调整,希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影子观测器,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尽可能多地收集数据。

而老师给出提前测好的数据,让学生根据柱状图,分析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并让学生在课后持续测量,验证规律。

听课评析:
1、学生一开始能想到影子的变化可能和太阳有关,在长短,方向位置上有变化,但是无法描述清楚,需要给学生一些讨论的时间,但是一讨论,学生可能就会刹不住车,是不是规律都会说出来,这里可能需要对规律做出一个解释和说明,或者换一种提问方式,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再提取出一些关键信息。

2、事实上我觉得这节课教材的安排是有待商榷的,因为这节课需要一天五个时间点的观察,更好的方式可能应该和班主任进行协商,在课前做好简易日晷并让班主任协助督促学生去完成,做简易日晷不难,难的是学生能否有这个毅力去完成几次观察记录,完成后学生拿着已经观察记录好的记录单到课堂进行分析研讨。

对于上几个年级若干个班的科学老师来
讲,确实真的很绝望!
3、这节课学生还有一个容易忽视的是关于观察时的方向,需要强调必须先确定方向放置好再做影子的观察记录,这一点学生在几次观察过程中都容易忽视,需要反复强调并在小组中安排专门一名同学监督。

《阳光下的影子作业设计方案》

《阳光下的影子作业设计方案》

《阳光下的影子》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阳光下的影子》是一部讲述人性与家庭的温暖故事,适合中学生阅读。

通过这部小说,学生可以了解到家庭的重要性,人性的复杂以及成长的各种怀疑。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并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阳光下的影子》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3. 探讨小说中的家庭干系和成长怀疑;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阅读小说《阳光下的影子》,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2. 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3. 小组展示讨论效果,进行班级讨论;4. 写作练习:撰写读后感或对小说中某一情节的解读;5. 互相交流,互相评判,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介绍小说《阳光下的影子》,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主题;2. 第二课时: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深入分析;3. 第三课时:小组展示讨论效果,进行班级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思想;4. 第四课时:写作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情节或主题进行写作,要求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5. 第五课时:互相交流,互相评判,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教学评判1. 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写作练习;2. 写作水平: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锻炼;3. 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评估本次作业设计的效果,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六、拓展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可以邀请家长一同阅读小说,进行家庭讨论,增进家庭干系的沟通和交流;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主题的其他小说或文章,扩大学生的阅读广度;3. 写作比赛:可以组织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激发学生进修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阳光下的影子》,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自己的表达和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成长的各种怀疑。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及说课稿第一篇:《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及说课稿白云六小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研讨课《阳光下的影子》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课件演示。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出示课题:阳光下的影子)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

为了节约时间,实验的分组合作非常重要,记录人,画图人,画柱状图的人,量尺寸的人。

3、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

《阳光下的影子》参考教案

《阳光下的影子》参考教案
阳光下的影子
课题
阳光下的影子
计划课时
1
教学内容
分析
本课的观察活动要求在阳光下进行,是对上节课在探究活动中所发现的规律在自然环境中的验证、拓展和进一步理解。本课不仅是上节课的继续,同时还为今后学习“时间”“宇宙”等单元内容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太阳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方向相反,长短也随太阳变化而变。
2.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什么新发现?
2.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
教具学具
准备
日晷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单、简易的日影观察仪、指南针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先让学生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接着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数据,然后根据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制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再根据观察到的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最后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

1.、上节课学到哪些知识?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3.看书上26页,根据上节课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理由。
学生回答
学生推测并说理由。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
二、观察
阳光下影子变化
1.让我们通过实际观测来验证我们的相法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但每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察结果。

《阳光下的影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阳光下的影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阳光下的影子》教学分析《阳光下的影子》是一本广受欢迎的英语教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学生的英语进修中。

本教材主要以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修英语,激发学生进修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底下将对《阳光下的影子》这本教材进行详细分析。

起首,教材的内容设计非常切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平时生活为背景,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展示英语的应用途景。

这样的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加进修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例如,在第一单元中,教材通过一个关于学生在学校参与运动会的故事展示了如何用英语扣问时间和表达时间。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进修英语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英语的实用性,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其次,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故事情节中,教材设置了大量的对话和交流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来练习英语口语。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自大心,更好地应对各种平时交流场景。

同时,教材还设置了大量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每个单元的结尾,教材都设置了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然后进行写作练习,稳固所学知识。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总的来说,《阳光下的影子》这本教材在内容设计上非常切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修英语,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水平。

置信在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的进修环境中,学生一定能够快乐地进修英语,取得更好的进修成绩。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小说《阳光下的影子》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阳光下的影子》评课稿

《阳光下的影子》评课稿

2011-2012学年度《阳光下的影子》评课稿中卫一小薛荣慧本课学习首先通过看手影游戏的电影,“影子游戏”引入新课学习,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看电影和“影子游戏”活动的目的是创设一个情镜,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让学生进入探究光和影之间关系的学习,同时从中发现影子产生的条件。

学生都玩过手影游戏,但未必都知道其中的道理。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都蕴涵着科学道理。

通过这个活动。

为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焦老师的教学流程如下:1、激趣引入,感知影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大家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生活现象中却蕴含着深奥的科学知识。

上课一开始,她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了熟悉的手影图片和皮影戏图片,从视觉上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1)这些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呢?(2)产生这些影子需要什么条件呢?让学生大胆猜想,然后带着疑问亲自玩一玩手影游戏,探究出产生影子的条件。

光源、遮挡物、屏,及遮挡物必须要在光源和屏的中间才能形成影子。

2、联系实际,认识光源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站在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

首先让学生寻找实际生活中的光源,再通过课件出示相关光源图片(如太阳、月亮、蜡烛等),同时让学生猜想交流,讨论出像月亮和镜子等靠反射光发光的物体不是光源,未燃烧的蜡烛也不是。

从而总结出光源的概念。

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并且是正在发光时叫做光源。

3、开展实验,探究影子的特点或规律在学习了影子产生的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是让学生从影子现象中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也充分体现了科学学科问题多样性和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根据学生的疑问,师生共同梳理筛选出适合本课研究的问题。

并把影子的变化规律列为研究重点。

在学生实验这个环节,我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和实践中,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影子的游戏》自主学习任务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影子的游戏》自主学习任务单
下列学习任务:
1、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绘画、剪纸也可以是视频录制的影子剧,开学之后与同学们一起来分享。
2、如果是纸笔绘画作品,要构图适中,色彩搭配协调
3、作品富有创意、生动有趣,较好的体/%E5%BD%B1%E5%AD%90/2631973?secondId=554678
四、困惑与建议(提示:此项由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填写)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影子的游戏》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影子的游戏》
2、达成目标: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微课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使学生简单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特点。创作时能掌握影子外形特征,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画影子,运用绘画、剪贴等多种形式创作作品。
通过影子的游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多样、丰富、有趣味的特点,感悟生活中的小乐趣。
3、学习方法建议:
通过微课自主探究与欣赏影子表现方法,感受影子的特点和变化,并通过视频示范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影子并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教师围绕点、线、面、色彩的知识点而开展的线上教与学的活动。

《影子》 学习任务单

《影子》 学习任务单

《影子》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观察和分析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和影响。

3、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学习内容1、影子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影子是由于物体阻挡光线,使得光线无法穿透而在物体后方形成的较暗区域。

形成影子的关键因素是光源、物体和投影面。

2、不同光源下影子的特点太阳光下的影子:清晰、轮廓分明,长度和方向随时间变化。

灯光下的影子:可能会有多个影子重叠,形状和大小受灯光位置和强度影响。

3、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日晷:利用影子来测量时间。

皮影戏:通过控制人物影子的动作来表演故事。

4、影子与艺术创作摄影中利用影子营造氛围和构图。

绘画中通过表现影子增强立体感和层次感。

三、学习资料1、相关科普书籍:《探索光影的奥秘》、《神奇的自然现象:影子》。

2、在线视频:科普网站上关于影子的讲解视频。

3、实地观察:在阳光下或灯光下观察物体的影子变化。

四、学习活动1、观察记录选择一个晴天,在不同时间段观察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方向和形状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晚上,在室内打开不同的灯,观察同一物体产生的多个影子,描述它们的特点。

2、实验探究用手电筒和小物件做实验,探究物体距离光源的远近、角度对影子大小和形状的影响。

3、艺术创作拍摄一组有创意的影子照片。

画一幅包含影子的画作。

4、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自己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讨论影子在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和应用。

五、学习评估1、知识测试完成关于影子形成原理、特点和应用的简答题和选择题。

2、作品展示展示自己拍摄的影子照片和绘制的画作,阐述创作思路和对影子的理解。

3、口头报告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

六、拓展思考1、思考影子是否总是黑色的,如果不是,在什么情况下影子会有其他颜色?2、研究影子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其他应用,例如在天文观测中的作用。

七、注意事项1、在进行观察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直视强光。

2、认真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影子》 学习任务单

《影子》 学习任务单

《影子》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观察和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影子的变化。

3、探索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学习内容(一)影子的形成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2、认识物体遮挡光线产生影子的过程。

(二)影子的特点1、影子的形状与物体的轮廓有关。

2、影子的大小与光源距离和物体大小的关系。

3、影子的方向与光源的位置相对应。

(三)影子的变化1、一天中,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如何变化。

2、不同季节,太阳高度角不同,影子的长短有何差异。

3、人工光源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四)影子的应用1、古代利用影子测量时间,如日晷。

2、艺术创作中影子的运用,如皮影戏。

3、现代科技中影子原理的应用,如摄影中的光影效果。

三、学习资料1、相关科普书籍:《光与影的奥秘》、《探索影子的世界》。

2、在线视频:科普网站上关于影子的讲解视频。

3、实验材料:手电筒、小物体、白纸。

四、学习方法1、阅读学习资料,理解影子的相关知识。

2、进行实地观察,记录不同情况下影子的变化。

3、动手实验,探究影子的形成和特点。

五、学习步骤(一)知识学习1、用 1-2 天时间阅读科普书籍和在线视频,初步了解影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观察记录1、选择一个晴天,在上午、中午、下午分别观察同一物体的影子,记录影子的方向和长度。

2、观察不同季节,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物体影子的长短,分析原因。

(三)实验探究1、在室内,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小物体,在白纸上画出影子的形状,分析影子形状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2、改变手电筒与物体的距离,观察影子大小的变化,记录并总结规律。

(四)总结应用1、对所学知识和观察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

2、思考影子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尝试用影子原理创作一件艺术作品。

六、学习评估1、完成一份关于影子知识的测验,检验对概念的理解。

2、提交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评估观察和分析能力。

3、展示影子艺术作品,评价创新和应用能力。

《影子》 学习任务单

《影子》 学习任务单

《影子》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观察和分析不同环境下影子的变化。

3、培养对光与影的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二、学习内容(一)影子的定义与形成1、影子的定义:影子是一种光学现象,是物体遮挡光线后,在物体后方形成的较暗区域。

2、形成原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物体时,部分光线被物体阻挡,无法到达物体后方,从而形成影子。

(二)影响影子的因素1、光源的位置和方向:光源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长度、方向和形状发生改变。

例如,早晨和傍晚太阳位置较低,物体的影子较长;中午太阳位置较高,影子较短。

2、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所形成的影子也各不相同。

例如,球体的影子通常是圆形,长方体的影子则可能是长方形。

3、物体与光源的距离: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且越清晰;物体离光源越远,影子越小且越模糊。

(三)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1、日晷:利用太阳影子的移动来测量时间。

2、皮影戏:通过操纵影人在幕布后的影子来表演故事。

3、建筑设计:考虑建筑物在不同时间的影子对周边环境和室内采光的影响。

(四)影子的艺术创作1、影子画:通过灯光和物体的组合,创造出独特的影子图案进行绘画创作。

2、影子摄影:捕捉有趣的影子瞬间,展现独特的视觉效果。

三、学习资源1、相关科普书籍:《光与影的奥秘》、《奇妙的影子世界》等。

2、在线视频:关于影子形成原理的实验演示视频、影子艺术创作的教学视频等。

3、实地观察: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观察身边物体的影子变化。

四、学习方法1、观察法:通过日常观察,记录影子的变化,总结规律。

2、实验法:利用简单的材料,如手电筒、小物件等,进行影子形成的实验,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3、创作法:尝试进行影子画或影子摄影的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学习活动(一)课堂学习1、老师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通过实例和图片进行展示。

2、分组进行简单的影子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3、讨论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影子》 学习任务单

《影子》 学习任务单

《影子》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观察和分析不同环境中影子的变化。

3、培养对光影现象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学习内容1、影子的定义和形成原因介绍影子是物体挡住光线后在其背后形成的较暗区域。

解释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物体阻挡了光线的传播路径。

2、影响影子的因素光源的位置和方向:探讨光源位置的高低、左右、前后变化对影子的长短、方向和形状的影响。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分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所产生影子的特点。

物体与光源的距离:研究物体与光源距离的远近对影子清晰度和大小的作用。

3、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日晷:讲解日晷如何利用影子来测量时间。

皮影戏:介绍皮影戏中影子的艺术表现形式。

摄影和艺术创作:说明影子在摄影和绘画等艺术领域中的运用和效果。

4、实验与观察设计简单的实验,如用手电筒和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

鼓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不同场景下影子的现象,如路灯下、阳光下等。

三、学习资源1、相关科普书籍:推荐《光影的奥秘》《神奇的影子世界》等。

2、在线视频:提供一些讲解影子原理和相关实验的科普视频链接。

3、实验材料:准备手电筒、各种形状的物体(如正方体、球体、锥体等)、白色屏幕或纸张。

四、学习活动1、自主阅读与学习阅读指定的科普书籍章节,记录关键知识点和疑问。

观看在线视频,总结影子相关的重要内容。

2、实验操作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尝试改变实验条件,如光源的角度、物体的距离等,分析对影子的影响。

3、小组讨论与同学组成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实验心得。

共同探讨在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的影子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4、创意展示利用影子进行创意绘画或手工制作,展示自己对影子的理解和应用。

拍摄自己创作的影子作品,与他人分享。

五、学习评估1、知识测验设计一些关于影子形成原理、影响因素和应用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检测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观察结果和分析。

《影子》 学习任务单

《影子》 学习任务单

《影子》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观察和分析影子在不同时间、地点和环境下的变化。

3、培养对光影现象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学习内容(一)影子的形成1、了解光源、物体和屏幕是形成影子的三个要素。

2、探究光沿直线传播与影子形成的关系。

(二)影子的特点1、认识影子的形状与物体的轮廓有关。

2、分析影子的大小与光源距离物体的远近、光源的角度等因素的关系。

(三)影子的变化1、观察一天中影子的长度和方向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研究不同季节影子的特点。

(四)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1、了解影子在古代计时、测量等方面的应用。

2、探索影子在现代艺术、建筑设计等领域的创意运用。

三、学习资源1、相关科普书籍,如《趣味光影科学》《探索光与影的奥秘》等。

2、网络视频资源,如关于影子形成原理的实验演示视频。

3、实地观察工具,如指南针、直尺、记录表格等。

四、学习活动(一)课堂学习1、教师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组织小组讨论,分析影子的特点和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

(二)实地观察1、选择晴天,学生在校园内不同地点,每隔一小时观察并记录一次物体影子的长度和方向。

2、观察不同高度、形状的物体所产生影子的差异。

(三)创意实践1、利用影子进行创意绘画或手影表演。

2、设计一个利用影子变化来计时的装置。

(四)知识拓展1、了解其他与光和影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日食、月食等。

2、研究影子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五、学习评价1、课堂小测验,考查学生对影子形成原理和特点的理解。

2、观察记录的评价,包括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合理性。

3、创意实践作品的展示与评价,注重创新性和对影子知识的运用。

六、学习延伸1、探究不同类型光源(如自然光、灯光)对影子效果的影响。

2、研究影子在摄影艺术中的运用技巧,尝试拍摄有创意的影子照片。

通过以上学习任务单的实施,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了解影子这一常见而又神奇的自然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阳光下的影子作业设计方案》

《阳光下的影子作业设计方案》

《阳光下的影子》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与目标:《阳光下的影子》是一部描写人性与道德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在不同环境下的选择和行为,展现了人在困境中的真实面貌。

本作业旨在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性、道德与选择之间的干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念。

二、作业设计内容:1. 阅读与分析:要求学生阅读《阳光下的影子》,并结合教室讲解和讨论,分析主人公在不同情境下的选择和行为,探讨其背后的动机和影响。

学生需要撰写读后感或书评,表达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看法。

2. 作文写作: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场景或角色,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观点,撰写一篇短文或故事,探讨人性、道德与选择之间的干系。

作文要求思路清晰、观点明确,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感染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就小说中的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如“人性的复杂性”、“道德的边界”等,要求学生就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和交流,增进思想碰撞和观点的碰撞。

4. 情景表演:要求学生选择小说中的一个情节进行表演,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深入理解和体验主人公的心里世界和情感变化,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

5. 创意展示: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设计一份创意展示,如绘画、手工制作、音乐演奏等,表达对《阳光下的影子》的理解和感悟,展示出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三、作业评判标准:1. 阅读与分析:评分标准包括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把握、分析深度和逻辑性、表达清晰和准确性等方面。

2. 作文写作:评分标准包括文采与表达、思想深度和观点奇特性、结构合理和逻辑性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分标准包括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观点阐述和论证能力、辩论和交流技巧等方面。

4. 情景表演:评分标准包括角色表演和情感表达、情景再现和场面设计、表演技巧和自大度等方面。

5. 创意展示:评分标准包括创意设计和表现形式、审美效果和感染力、表达能力和展示效果等方面。

四、作业实施方式:1. 教室教学:老师通过讲解、导读、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小说,提出问题和引发思考,增进学生的主动进修和参与。

《影子》 学习任务单

《影子》 学习任务单

《影子》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包括光源、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关系。

2、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影子的特点,如形状、大小、方向等。

3、探究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4、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影子形成的必要条件。

(2)能够准确描述不同时间、地点和物体所产生影子的变化。

2、难点(1)理解光线传播与影子形成之间的复杂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与影子相关的自然现象。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观察各种物体的影子,记录其特点和变化。

2、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如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物体,观察影子的形成和变化。

3、讨论法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自己对影子的观察和理解,分享发现和疑问。

四、学习资源1、教材和相关科普读物,了解影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互联网资源,搜索关于影子的图片、视频和科学解释。

3、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阳光下的操场、路灯下的街道等。

五、学习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影子图片或视频,如手影表演、日食时的影子等,引起学生对影子的兴趣,提出问题:“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影子会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2、知识讲解(1)介绍影子形成的三要素:光源、物体和投影面。

用简单的示意图解释光线直线传播的原理,以及当光线被物体阻挡时,在投影面上形成影子的过程。

(2)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光源(如太阳、灯光)和物体(如人形、动物形状、几何图形)所产生的影子特点。

(3)讲解影子的变化规律,包括一天中不同时间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变化,以及在不同季节、不同纬度地区影子的差异。

3、观察与实践(1)安排学生在室外观察自己或其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每隔一段时间记录影子的位置、形状和长度,并思考其变化的原因。

(2)在室内进行简单的影子实验,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物体,观察影子的形状,并尝试改变光源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影子的变化。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影子现象?它们是如何形成的?(2)影子在艺术、工程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哪些应用?(3)如何利用影子来测量物体的高度或距离?5、总结与拓展(1)总结影子形成的原理、变化规律和应用,强调观察和思考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阳光下的影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阳光下的影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阳光下的影子》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小说《阳光下的影子》,了解和探讨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2. 帮助学生通过写作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小说《阳光下的影子》的主题分析和讨论。

2.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探讨。

3. 小说中的情节分析和解读。

4. 学生写作和讨论:写一篇关于小说的读后感,包括对主题、人物和情节的看法。

5. 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小说中的一个片段,并展示给全班同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小说《阳光下的影子》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分段阅读小说,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主题、人物和情节。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4. 写作: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小说的读后感,包括对主题、人物和情节的看法。

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一个片段,分析和讨论片段的重要性,并展示给全班同砚。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评判1. 通过学生的写作和讨论,评判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评判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交流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鼓励学生参与文学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艺术情操。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我置信学生们将在阅读《阳光下的影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阳光下,散发自己奇特的光芒。

《阳光下的影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阳光下的影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阳光下的影子》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阳光下的影子》是一部描写青少年成长故事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在青春期所经历的成长、友情、爱情、家庭等方面的故事,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选择。

该小说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情感共鸣,适合青少年阅读。

二、设计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小说《阳光下的影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三、设计内容:1. 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阳光下的影子》全文,并做好阅读笔记。

2.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性格转变。

3.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就小说中的某一段文字或某一情节进行感想写作,并展示给全班同砚。

4. 情感表达:要求学生选择一段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情感表达,可以是朗读、朗诵、演讲等形式。

5. 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小说中的情节或主题,进行创作,可以是续写、改编、改编成剧本等形式。

6. 作业展示: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展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业效果,并进行互动交流。

四、设计方法:1. 阅读任务:在教室上进行导读,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和理解小说内容,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2. 主题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发言,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性格。

3. 写作任务:提供写作指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 情感表达:组织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

5. 创作任务:提供创作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6. 作业展示:组织作业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效果,增强学生的自大心和表达能力。

五、评判方式:1. 阅读任务:评判学生的阅读笔记是否完备、准确、深入,是否能够理解和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主题讨论:评判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深入分析和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性格,是否能够发表独到见解。

《阳光下的影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阳光下的影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阳光下的影子》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阳光下的影子》这本书,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设计内容1. 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守时间内阅读完《阳光下的影子》这本书,并做好阅读笔记。

2. 书后思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一系列与书籍内容相关的问题,包括人物性格分析、情节走向预计、主题思考等。

3. 作文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阳光下的影子》的读后感想或者书评,要求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4. 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分成小组,就书中的某一段文字或者某个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5. 朗读活动: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演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6. 主题展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一场关于《阳光下的影子》的主题展示,包括PPT、演讲、展示等形式。

7. 教室分享:鼓励学生在教室上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心得体会,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作业设计评判标准1. 阅读任务完成情况: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了阅读任务,是否做了详细的阅读笔记。

2. 书后思考回答质量:学生对于书籍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入,是否能够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3. 作文写作质量:学生的作文结构是否清晰,观点是否奇特,语言是否流畅。

4. 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5. 朗读活动表现:学生的朗读表现是否生动自然,情感是否表达到位。

6. 主题展示设计:学生的主题展示设计是否新颖奇特,是否能够吸引观众。

7. 教室分享表现:学生在教室上的分享是否能够引起同砚们的共鸣,是否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作业设计实施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阳光下的影子》这本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教师安置阅读任务,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做好阅读笔记。

3. 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开始书后思考和作文写作。

《影子》 学习任务单

《影子》 学习任务单

《影子》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观察和分析影子在不同时间、地点和环境下的变化。

3、培养对光影现象的兴趣,提高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二、学习内容1、影子的定义与形成影子是由于物体遮挡光线,在物体后面形成的较暗区域。

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物体和投影面三个要素。

2、光源对影子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光源(如太阳光、灯光)产生的影子特点不同。

光源的位置和角度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大小、形状和方向发生改变。

3、物体对影子的影响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透明度会影响影子的形状和清晰度。

多个物体组合时,影子可能相互重叠或交错。

4、投影面的作用投影面的颜色、质地和平整度会影响影子的显示效果。

不同投影面的角度和位置也会使影子产生变化。

5、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日晷利用影子来测量时间。

艺术创作中利用影子营造独特的效果。

三、学习资料1、相关书籍《光影的奥秘》《探索影子世界》2、在线视频科普视频:《影子的奇妙之旅》实验演示:《影子的变化规律》3、实地观察选择晴天和阴天,观察室外物体影子的变化。

在家中用灯光照射不同物体,观察影子的情况。

四、学习活动1、实验探究准备手电筒、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白色纸张,探究物体形状与影子形状的关系。

改变手电筒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影子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观察记录连续一周,每天在固定时间观察同一物体的影子,绘制影子长度和方向的变化图表。

观察路灯下行人的影子,描述其特点和变化。

3、创意活动利用影子进行手影表演,创造有趣的形象。

用剪纸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有创意的影子作品。

4、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影子现象和实验结果,探讨其中的原理。

五、学习评估1、知识测验进行关于影子形成原理、影响因素和应用的小测验。

2、实验报告提交实验探究的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

3、观察记录评估老师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评价,关注观察的准确性和分析的合理性。

4、创意作品展示在班级中展示创意影子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和交流。

《影子》 学习任务单

《影子》 学习任务单

《影子》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观察和分析不同环境中影子的变化。

3、培养对光影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影子形成的必要条件,如光源、遮挡物和屏。

(2)能够描述影子的长短、方向和大小等特点与光源位置、遮挡物形状之间的关系。

2、难点(1)理解光线传播的直线原理对影子形成的影响。

(2)通过实验和观察,准确分析复杂环境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身边物体的影子,观察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变化。

例如,早晨和傍晚时,建筑物和树木的影子会很长;中午时分,影子则相对较短。

2、实验法准备手电筒、小物件(如玩具、积木等)和白色纸张,在较暗的房间里进行影子实验。

通过改变光源的位置、小物件的形状和摆放角度,观察影子的相应变化,并做好记录。

3、讨论法与同学或家人交流关于影子的观察和实验心得,分享各自的发现和疑问,共同探讨影子的奥秘。

四、学习过程1、知识准备(1)了解光的基本性质,如直线传播、能够被物体阻挡等。

(2)认识常见的光源,如太阳、灯光等。

2、观察实践(1)选择一天中的不同时段,观察户外物体影子的变化。

记录影子的长度、方向和清晰度,并思考其与时间的关系。

(2)在室内,利用灯光和不同形状的物体,观察影子的形状和大小变化。

尝试改变灯光的距离和角度,观察影子的变化规律。

3、实验探究(1)实验一:探究影子的长短与光源位置的关系实验材料:手电筒、长方体木块、白色纸张实验步骤:将长方体木块放在白色纸张上。

手电筒从木块的正上方照射,记录影子的长度。

逐渐将手电筒倾斜,从不同角度照射木块,每次记录影子的长度。

实验结果:光源位置越高,影子越短;光源位置越低,影子越长。

(2)实验二:探究影子的形状与遮挡物形状的关系实验材料:手电筒、各种形状的卡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白色纸张实验步骤:将不同形状的卡片分别放在白色纸张上。

用手电筒照射卡片,观察影子的形状。

《影子》 学习任务单

《影子》 学习任务单

《影子》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观察和记录不同时间、地点和物体产生的影子变化。

3、探索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影子形成的必要条件,如光源、遮挡物和屏。

(2)能够准确描述影子的长短、方向和形状与光源位置和遮挡物形状之间的关系。

2、难点(1)理解光的直线传播与影子形成的内在联系。

(2)运用影子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日晷的原理和制作。

三、学习资源1、教材相关章节:详细介绍影子的形成和特点。

2、科普视频: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示影子的奇妙变化。

3、实验器材:手电筒、小玩偶、白色卡纸等,用于进行影子实验。

四、学习方法1、观察法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身边物体的影子,观察其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的变化。

例如,早晨和傍晚太阳角度较低时,物体的影子较长;中午太阳高悬时,影子较短。

2、实验法利用准备的实验器材,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比如,改变手电筒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小玩偶影子的变化;尝试用不同形状的遮挡物,观察产生影子的形状差异。

3、讨论法与同学或家人交流关于影子的发现和疑问,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和想法,共同探讨影子在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和应用。

五、学习过程1、知识预习(1)阅读教材中关于影子的内容,了解影子形成的基本原理。

(2)观看科普视频,初步感受影子的多样性和神奇之处。

2、课堂学习(1)老师讲解影子形成的条件,通过实例和演示实验加深理解。

(2)小组合作进行影子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3)学习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皮影戏、日晷等,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历史文化背景。

3、课后拓展(1)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观察月食和日食现象,思考其与影子的关系。

(3)尝试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并用它来测量时间。

六、学习评价1、知识测验通过书面测试,考查对影子形成原理、特点和应用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分析,评估实验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能概括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长变化的规律。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主检测
1、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不变化的。()
2、太阳最高时阳光下物体影子最长。()
3、早晨影子长逐渐变短,中午影子最短。()
四、自主检测答案
1、(X)2、(X)3、(V)
“自主学习导学单”设计模版
(仅供参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栏目)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2、阳光下的影子
2.达成目标:
1、能用自制的日影观测仪观察测量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2、能概括出影子的规律。
3.学习方法建议:
观察法制作法
二、学习任务
1、用自制的日影观测仪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做好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