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研管理的二级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及主要问题
科研室管理运转机制
科研室管理运转机制
科研室管理运转机制是一个科研室顺利运作的重要保障。科研室是一个以研究为核心的组织,因此,有效的科研室管理机制对于推进科研成果的产出和传播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个科研室管理运转机制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描述。
首先,科研室应当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和权责。这包括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不同职务的人员。研究员应当负责指导和组织研究项目、撰写论文和申请项目经费等工作;助理研究员应当负责协助研究员的工作,并继续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应当负责参与研究项目、开展科研实践等工作。每个成员应当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好自己本职工作。
其次,科研室应当建立科研课题的选择和评估机制。科研室可以由研究员提出课题,经过讨论和评估后确定课题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评估机制可以包括专家评审、同行评审等方式。根据科研室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引进外部专家进行评估。课题的选择和评估应当科学合理,并与科研室的发展方向和科研成果产出相匹配。
第三,科研室应当建立科研项目的申请和管理机制。科研室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科研发展方向,申请各级科研项目经费。申请机制可以包括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等环节,综合评估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科研项目的管理应当包括项目执行中的进度管理、经费管理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科研室可以建立项目管理小组,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和进度控制。
第四,科研室应当建立科研成果的评价和推广机制。科研室可以根据研究员和研究生的实际表现,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机制可以包括
SCI论文发表情况、学术报告和获奖情况等。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晋升和奖
科技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技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技项目管理是指对科技项目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以达到项目目标的过程。在科
技项目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进度延误、成本超支、质量问题等。本文将
从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三个方面探讨科技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
对策。
一、进度管理问题及对策
1.项目进度不合理。在科技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需求变更、资源不足、技术难题等
原因,项目进度常常无法按照计划进行,导致项目延误。对策: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
括进度、资源和风险评估等,同时与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及时
调整计划,提前预备好备选计划,以应对突发情况。
2.沟通交流不畅。科技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专业领域的人员,沟通交流是项目成
功的关键因素,但常常会面临信息不对称、沟通配合不紧密等问题。对策:建立高效的沟
通机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分享项目信息和进展,明确任务
分工和进度,提高沟通效率。
3.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科技项目的进展需要及时监控和控制,但常常会面临数据不
准确、监控手段不完善等问题。对策:建立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项目进展和
资源分配,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项目计划,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1.成本估算不准确。科技项目的成本估算需要考虑项目的规模、技术难度、人力资源
和物资等因素,但常常会面临成本估算不准确、费用预算超支等问题。对策:建立科技项
目成本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估算方法和准确的数据来源,提前预警成本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成本超支。
科研项目运行机制
科研项目的运行机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立项:科研项目的运行通常始于项目的立项阶段。在此阶段,研究者需要确定项目
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并编写研究计划书或提案,提交给相关的科研资助机构或单位进行评审和批准。
2.资金申请和管理:一旦项目获得批准,研究者需要根据项目需求申请科研经费。这包括
编制预算、填写申请表格、提交材料等。一旦经费到位,研究者需要对项目经费进行合理使用和管理,确保经费能够有效地支持项目的进行。
3.团队组建与管理:科研项目通常需要团队合作进行。研究者需要根据项目需求招募团队
成员,分工合作并制定项目进度和工作计划。同时,研究者还需要负责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4.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根据项目的研究目标和问题,研究者需要制定实验设计、选择合
适的方法和技术,并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在这个过程中,科学严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5.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研究者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并根据结果
撰写学术论文、报告或其他形式的成果呈现。数据分析应该基于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实验设计,以确保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过程监督与质量控制:科研项目的运行需要进行过程监督与质量控制,包括定期的项目
进展检查、讨论与反馈,遵循规范的科研伦理和操作流程,确保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7.结果推广与转化:科研项目的最终目标是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将其推广和转化为
实际应用或决策支持。研究者需要积极与学术界、产业界或政府部门合作,将研究成果传播、应用和推动相关政策或实践的改进。
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如下:
存在问题:
1. 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不规范:部分科研项目存在预算不合理、经费使用不规范、项目进度缓慢等问题,导致科研效率低下。
2. 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论文、专利等量化指标,忽视了实际应用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评价,导致科研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
3. 科研团队建设不足:部分科研机构缺乏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团队结构不合理,难以形成协同创新的效果。
4. 科研资源分配不均:科研资源分配存在不公平、不透明的问题,导致部分科研机构和团队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和资助。
5. 信息化程度不高:部分科研机构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传递不畅,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建议措施:
1. 规范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建立完善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编制、经费使用、项目进度等方面的要求,加强项目监管和考核,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项目进度的顺利推进。
2.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科研评价体系,注重实际应用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评价,引导科研方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同时,加强科研成果的评估和转化,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3.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优化科研机构的人员结构,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
4. 优化科研资源分配:建立公平、透明的科研资源分配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沟通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为科研机构和团队提供充分的支持和资助。
5. 提高信息化程度: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科研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科研工作二级管理办法(试行)
科研工作二级管理办法(试行)
一、目标
(一)为深化和完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学校科研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根据《中共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渝工程职院党发〔2012〕04号)等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目前我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制定本办法。
(二)学校的科研工作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将学校对科研工作的管理重心下移至二级院(系),充分发挥各二级院(系)科研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好地为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
二、职责划分
科技处代表学校对科研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各二级院(系)具体负责本院(系)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科技服务工作。学校和各二级院(系)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划分如下:
(一)学校职责
1.制定学校科研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规章制度;
2.组织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培育和组织重大科技项目,促成重大科技成果,争取科技资源;
3.规划与审批学校校级科研项目,管理市级以上科研平台;
4.鉴定、登记、管理科研成果,组织推荐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
5.组织管理专利申请及知识产权保护事宜;
6.处理校内知识产权纠纷;
7.科研经费的登记管理工作;
8.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审查技术转让项目与合同;
9.组织科技咨询、科技开发与科技推广;
10.规划、建设学校科研队伍;
11.组织全校学术活动;
12.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建设与宣传。
(二)二级院系职责
1.制定本院(系)科研工作规划与年度计划;
2.组织申报各类科研项目;
院科两级管理制度
院科两级管理制度
是现代组织管理的一种重要制度,是为了实施分层管理、明确职责、提高工作效率而设立的。院科两级管理制度的核心思想是将管理职责从高层向底层逐级下放,形成上下贯通的管理体系。下面将从分级管理、职责划分、工作协调等方面详细阐述院科两级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
一、分级管理
院科两级管理制度的核心之一是分级管理。分级管理是将管理权力分配到不同的层级,从而保证各级管理者能够有效地对下级进行管理。院科两级管理制度将机构分为院级和科级,院级作为最高管理层对全院进行管理,科级则对各科室进行管理。这种分级管理的好处是可以精确地将工作责任划分给各级管理者,避免了管理职责的模糊性。
二、职责划分
在院科两级管理制度中,明确的职责划分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院级管理者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全院的发展战略和年度计划,对院内各部门进行统筹管理。科级管理者则负责具体科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定期开展工作计划、组织协调科内人员和资源、监督流程执行等。通过精确的职责划分,可以确保各级管理者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并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在自己的工作上,提高工作效率。
三、工作协调
在院科两级管理制度下,工作协调是实现整体协同效应的关键环节。院级管理者需要定期与科级管理者进行工作交流和协调,及时了解各科室的工作进展和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科级管理者则
需要将院级要求和决策传达给各科室,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此外,科级管理者还需要与科室内部的员工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团队协作的良好氛围。通过有效的工作协调,可以减少管理层级之间的信息传递延迟和失真,提高协同效率。
科研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科研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科研管理就容易变得混乱而无序。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和时间表。
2、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研究人员之间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会导致信息不畅通,影响研究进度和质量。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例如定期举行会议,以及使用有效的沟通工具,如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
3、缺乏资金和资源:研究需要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如果缺乏这些支持,研究就难以进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积极申请外部资金支持,合理分配内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缺乏监督和反馈机制:如果没有对研究过程进行监督,并对结果进行反馈,就难以保证研究的质量和效果。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定期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5、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如果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充分的知识产权保护,就容易被他人抄袭或滥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时申请专利,并采取其他有效的法律措施来保护研究成果。以上只是科研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的一部分。具体的问题会因组织、项目和研究目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
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解决。
院科两级管理制度
院科两级管理制度
是指在一个机构、组织或企业中,设立院级和科级两个层级的管理体系。院级是指管理单位的最高级别,拥有最终决策权和管理权限;科级是指在院级下设立的具体部门或科室,负责具体的业务工作和管理。
院科两级管理制度的优点:
1. 分工明确:院级和科级各负责不同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实现了任务的分工和职责的明确。
2. 管理高效:通过院级和科级的分层管理,可以提高决策和执行的效率,减少信息传递和决策的时间成本。
3. 适应发展需要:随着机构或组织的发展,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调整科级的部门或科室,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
4. 完善协作机制:院级和科级之间存在协作和配合关系,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实现协同工作和资源的共享。
然而,院科两级管理制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1. 组织架构复杂:院级和科级管理之间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2. 协调困难:由于院级和科级之间存在不同的职责和利益关系,协调和沟通的难度较大。
3. 权责不清:院级和科级之间在权限和责任方面的界定可能存在模糊或重叠,导致管理混乱和决策困难。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院级和科级之间的权责分工,加强沟通和协调,确保院科两级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
院科两级管理制度(3篇)
院科两级管理制度
是指在一个机构内,设置院级和科级两个管理层级,分别负责院级和科级的管理和决策。下面是关于院科两级管理制度的____字详细介绍。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组织规模的扩大,机构内部的管理体系也愈加复杂。为了高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合理的管理制度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院科两级管理制度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模式,它通过将机构分为院级和科级两个管理层级,实现了上下层级之间的协调和沟通,提高了整体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院科两级管理制度的基本原理
院科两级管理制度的基本原理是将管理者分为院级和科级两个层级进行管理。院级管理者负责整体的规划和决策,科级管理者负责具体的执行和管理。具体来说,院级管理者负责制定机构的发展战略、制定规章制度、安排资源和人员的配置等;科级管理者则负责具体的项目实施、人员管理、绩效考核等。通过这种分层管理的方式,院级管理者可以更好地把握组织的整体方向,科级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处理具体问题,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三、院级管理职责和权限
1.制定机构的发展战略和规划。院级管理者负责制定机构的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内部资源状况,确定机构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2.安排资源和人员的配置。院级管理者负责安排机构内部的资源和人员的配置,根据项目需求和人员的专业能力,合理分配资源和人员,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制定规章制度。院级管理者负责制定机构的内部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流程、权限范围和责任制度,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4.控制机构的财务状况。院级管理者负责控制机构的财务状况,制定财务目标和预算,进行财务分析和监督,确保机构的财务运作良好。
科研室管理运转机制
科研室管理运转机制
引言
科研室是一个重要的组织单元,负责组织和管理科研项目,推动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提高科研室的管理效率,制定科研室管理运转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目标
科研室管理运转机制的目标是确保科研室的日常运作高效,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科研成果的产出。
机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科研室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机制:
1. 制定明确的科研项目管理流程
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应包括项目申请、项目评审、经费管理、任务分配、进度监控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应有明确的责任人和工作内容,保证项目能够按照计划进行。
2. 建立科研成果评价和奖励机制
科研成果评价和奖励机制可以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投入科研工作。科研成果可以通过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技术转移等方式进行评价,并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3. 加强沟通与协作
科研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同。为了提高沟通
与协作效率,可以建立科研室内部的沟通平台,例如团队邮件列表、在线会议工具等。同时,鼓励科研人员之间交流和分享经验,促进
协作和共享资源。
4. 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和知识管理机制
科研室的科研工作离不开数据和知识的积累和管理。科研室可
以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和知识库,方便科研人员共享和查找相关数据
和知识。同时,要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保密,以及知识的有效管理和
传承。
结论
科研室管理运转机制的制定和落实对于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和
科研成果的产出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明确项目管理流程、建立成
果评价和奖励机制、加强沟通与协作,以及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和
知识管理机制,科研室的管理效率将得到提高,科研工作将取得更好的结果。
科研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科研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一、前言
科研管理制度是科研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成果的产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传统的科研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科研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对现行的科研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科研活动的需要,提高科研管理效率,降低科研管理成本,更好地发挥科研的创新驱动作用。本文将从科研管理制度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科研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方案。
二、科研管理制度的现状分析
1.科研管理制度的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的科研管理制度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科研管理制度的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科研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空白和短板,例如在项目申报、立项、实施、结题等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不够细致和完善的管理规定,这就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导致了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
(2)科研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够到位。在实际执行中,由于管理者的不严格执行,导致了一些规定的不得体和不规范的情况的出现,从而严重影响了科研活动的开展和成果的产出。
(3)科研管理制度的指导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目前,我国的科研管理制度中的指导和监督机制还存在一些欠缺,这就容易导致了一些管理者以及参与者的不合理行为,给科研活动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4)科研管理制度的延伸性不够强。当前,我国的科研管理制度往往只着眼于科研活动的某个环节,而忽视了科研活动的全过程,这样就没有做到科研活动的全面管理,容易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高校二级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二级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曹宇
来源:《河南教育·高教》2020年第11期
摘要:高校二级科研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当前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仍存在地位重视程度不够,管理、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科研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足,管理系统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基于此,从制度完善、经费支持、协同创新、管理人员培养、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二级科研管理;精细化管理;管理效率
随着高校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科研成果产出日益增多,高校科研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在宏观上高校校级科研管理架构已经基本成熟,微观上二级学院层面的探索完善时机已经到来。作为高校科研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二级科研管理体制建设的迫切性愈发突显。许多高校在职能架构中纷纷下放管理权力,强调发挥二级学院的管理能量,激活基层单位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管理活力,但建设过程中难免遭遇困难。本文以南京审计大学二级科研管理为例,分析高校二级科研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高校二级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地位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校级科研部门是高校科研管理的中心,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服从于学校的垂直管理。学院层面的科研管理环节非常薄弱,主要是完成基础性工作,如上传下达、组织材料报送。二级学院科研规划和管理能动性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完全激发出来。在部分管理权力名义上下放的同时,校院两级彼此权责界限不明、定位不清、科研协同困难。
二级学院自身科研管理意识也比较淡薄。首先,二级学院日常事务繁忙,工作常态集中于教学和学生管理方面,认为科研属于教师个人业务。其次,科研管理机制建设并未列为学院考核的重要指标。二级学院倾向于完成分内管理工作。最后,制定机制并非易事,需要持续细化调整。管理机制很难短期见效,不少学院领导认为是费力不讨好的行为。目前成熟的、可供效仿的二級科研管理机制不多,各个院系学科和基础不同,具体情况各异,共性的规则下需要个性化的管理,体制建设进展比较缓慢。
科研管理制度 管理体系
科研管理制度管理体系
一、科研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1. 组织结构
科研管理机构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主要包括科研院所、科研部门、科研中心、科研院、科研基地和科研机构等。
2. 班子建设
科研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科研管理班子,形成科学的技术和管理层次,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做好领导和协调工作。
3. 科研团队建设
科研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形成科研实力强、协作紧、技术先进的科研团队,以支持科研项目的执行和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
4. 监督管理
科研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和健全科研监督管理机制,对科研工作、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科研工作的规范、科研项目的执行和科研成果的效益。
5. 资源配置
科研管理机构应当合理配置科研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动员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6. 绩效评估
科研管理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进行审查评估,及时做好激励和整改工作。
二、科研管理制度的规定和执行
1. 科研管理制度的制定
科研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制定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包括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等,以规范科研行为和提高科研效益。
2. 科研管理制度的公布和宣传
科研管理机构应当将科研管理制度向科研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公布和宣传,使其明确科研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执行要求,避免违规行为和产生纠纷。
3. 科研管理制度的执行
科研管理机构应当严格执行科研管理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对遵守制度的好人进行
表彰和激励,确保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和科研成果的取得。
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研管理是指科研机构或科研项目组织、协调和管理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在科研领域,科研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在实际的科研管理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就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改进和优化科研管理。
一、科研经费管理问题
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方面。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科研经费分配不公平。有些科研项目往往能够获得较多的经费支持,而其他的项目则可能因为经费短缺而受到限制。这种分配不公平可能会导致一些优秀的科研项目无法得到应有的支持和发展。其次,科研经费使用不透明。一些科研项目在使用经费时缺乏透明度,导致难以监督和管理。再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下。一些科研项目可能会存在经费浪费的问题,导致科研成果的产出不够理想。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科研经费分配的公平机制,制定科研经费分配的标准和程序,并对分配结果进行公开和透明。其次,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制度和规范,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率。最后,加强科研经费的评估和效果反馈,完善科研经费使用的追踪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科研人员评价体系问题
科研人员的评价是科研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科研成果评价过于重视论文数量。一些科研人员为了追求发表数量,可能会忽视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创新性。其次,科研人员的评价标准单一。以论文发表为唯一衡量标准,可能会忽视其他科研成果的贡献和价值,限制了科研人员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再次,科研人员评价不公平。一些科研人员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受到评价的不公正对待,限制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院科两级管理制度
院科两级管理制度
是指在一个学院或科研机构中,设立院级和科级两个层次的管理制度,用于管理和协调不同层次的工作。
院级管理是指学院或机构的最高层次的管理,通常由院长或机构负责人领导,负责整体规划和决策,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以及管理和监督下属科级部门的工作。
科级管理是指学院或机构下属的各个科研部门的管理,通常由科级负责人领导,负责具体的科研项目管理、人员配备、预算控制等工作。科级管理与院级管理相互关联,科级部门根据院级制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具体操作和执行。
院科两级管理制度能够实现院级对科级的整体指导和协调,科级对具体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通过分工明确和层层管理,可以实现上下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效率。
同时,院科两级管理制度还能够鼓励科级部门的创新和实践,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成果的产出。在院级的支持和领导下,科级部门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和资源来开展研究工作,从而推动整个学院或机构的发展。
总之,院科两级管理制度是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学院或机构的发展。
第 1 页共 1 页
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徐小乐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下》2011年第11期
摘要: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科研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文章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入手,着重从意识观念、管理体制和具体管理等方面详细分析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对策,力图促进高校科研管理水平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问题;对策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可以说直接影响着科研水平的提高。为此,必须全面分析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现有的问题,并正视问题的存在,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可以说,搞好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科研管理水平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科研管理的特点
高校科研管理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交叉渗透所形成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是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和处理“人—事—物”系统运动的规律。总体来说,高校科研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系统性。高校科研管理的对象是“人—事—物”系统,要求全面考虑、研究和处理人、事、物相关的问题。二是容量性。高校科研管理是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融合交错,是科研管理定量化、科学化的综合。三是人本性。高校科研管理所研究和处理的问题都是有人参与的,主体是科研管理人员的参与,客体是教学科研人员的参与。四是优化控制性。解决科研管理问题的方案常常不止一个,需要按照优化的观点和方法对方案进行优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科研管理的“二级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及主要问题
目前多数高校在科研管理上采取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即在学校科研处领导下,各个院系设置科研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科研管理。其中,高校科研处是一级管理单位,院系科研管理部门是二级管理单位。
现有的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实线为目前运行良好的部分,虚线为目前亟待加强的部分)。在目前的“二级管理模式”中高校科研处基本上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行政管理部门,即按照国家科技主管部门的要求,对科研项目进行被动管理。在过程管理中由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发出指令(1),高校科研处制定相应的办法,下达给院系科研管理部门(2),由院系科研管理部门通知教师来执行(3)。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高校科研处还是院系科研管理部门都是被动地按照上级指令执行。教师在“二级管理模式”中是最终执行者,在科技重大项目的组项中高校科研处往往直接与教师进行沟通(4),教师也会把掌握重大项目的信息反映到高校科研处(4′),教师与高校科研处双向交流的过程比较顺畅。另外,对于高校比较有优势的研究领域,国家科技主管部门会聘请该校教师作为专家对项目进行咨询和评审(5)。以上描述的是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这种被动的组织模式很难发挥“二级管理模式”更能激发院系和教师积极性的优势。在这里有两个重要的问题:①信息流在“二级管理模式”中往往是单向的,存在断裂现象,导致了科研管理信息的不畅;②“二级管理模式”的执行是被动的,导致了在这种运行机制下院系和教师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能来事照办,很难满足科研工作要以国家目标为牵引,主动提出和组织符合国家重大需求项目的要求。
二、研究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中科技重大项目组项问题的重要意义
科技重大项目是指针对国家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优势力量进行联合攻关,经费投入大,人员配备多,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科研项目。包括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部重大
项目。衡量一个学校是否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和所作出的社会贡献,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承担的职责,具体落实是看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数量和完成情况,所以,科技重大项目的组织和成功实施对于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常说的一般面上项目是指针对某一学科某个关键问题,不涉及跨学科、跨领域组织的项目,以教师自由探索为主的科研项目,例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原有的科研立项体制采用“来文申报”模式,无论是一般的面上项目还是科技重大项目,国家定期发布指南,学校根据指南内容进行项目申报。但国家在“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按照重大专项实施的基础和条件,成熟一个,启动一个”。也就是说要求各高校能够主动提出科技重大项目建议,争取获得国家立项。这种科技重大项目的组项模式与传统的“来文申报”的组项模式完全不同,是项目组织模式上的颠覆。它要求高校在体制和机制上不断创新,变被动组项为主动组项,即要主动提出符合国家重大需求项目建议,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队伍,要有通畅的项目推荐渠道,将本校优秀项目及时推荐到国家,获得立项。
“二级管理模式”,是一种分权管理模式,能够降低管理重心,下放管理权力,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解决高校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便于高校结合自身特点主动提出科技重大项目建议,争取获得国家立项,目前在运行机制中存在信息沟通不畅、教师积极性难以发挥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二级管理模式”中信息流的分析,指出运行机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给出具体解决的建议。
三、二级管理模式”的信息流中问题及分析
高校科研的“二级管理模式”在拓扑上是个网状结构(参见图2),首先分析这个网状拓扑结构中信息流动的问题。在网状结构中共有三个环,分别称之为“上环”(1、4、5),“下环”(2、3、4)和“大环”(1、2、3、5)。下面针对这三个环讨论在“二级管理模式”中应该加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