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考点: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合集下载

中药材采收加工介绍

中药材采收加工介绍

中药材采收加工介绍一、中药的采收及加工基础知识介绍1.采收时间:根及根茎一般秋冬季节;茎木类一般秋冬;皮类春末夏初;叶类开花前,果实未熟前;花类花蕾期采收;果实与种子类成熟经霜后采收;2.加工:方法:拣、洗、漂、切片、去壳、蒸煮、烫、熏硫、发汗、干燥3.贮藏:常见的变质现象:虫蛀、霉变、变色、走油、风化、自燃。

气调养护:调整空气的组成,造成低氧环境,抑制病虫害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中药自身的氧化反应,达到保持中药质量的目的。

二、植物类中药材采收加工介绍6.其他加工方法的药材(1)盐附子:选泥附子浸入胆巴液中,晾晒至表面出现结晶盐粒,质地变硬为止;(2)(2)黑顺片:取泥附子浸入胆巴液中,煮至透心,纵切成5mm的厚片,再用黄糖及菜油调成浓茶色,蒸至现油面光泽时烘至半干再晒干;(3)白附片:取泥附子浸入胆巴液中,煮至透心,去外皮,纵切成3mm的薄片,水漂后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4)生晒参:取洗净的鲜参,去支根晒干;(5)红参:取洗净的鲜参,除去不定根及支根,蒸3小时,取出晒干或烘干;(6)白参(糖参):鲜参置沸水中浸烫3~7分钟,用针将参体扎刺小孔,再浸于浓糖中,取出晒干;(7)三七:剪下芦头、侧根及须根,暴晒至半干,反复搓揉至全干放入麻袋内撞至表面光滑(芦头称“剪口”;侧根称“筋条”;须根称“绒根”);(8)当归:待水分稍蒸发后根变软时,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9)地黄:鲜生地徐徐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10)巴戟天: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切段晒干;(11)党参:晒至半干,反复搓揉3~4次,晒至七、八成干时捆成小把晒干;(12)川贝母:用矾水擦去粗皮晒干或用硫黄熏后晒干;(13)浙贝母:置木桶内,撞去粗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撞出的浆汁,晒干或烘干;(14)企边桂:剥取十年生以上的干皮,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15)石斛:鲜用者采后以湿沙贮藏;干用者用开水略烫,蒸透或以砂炒后,反复搓去叶鞘晒干;“铁皮石斛”:边炒边扭成弹簧状,习称“耳环石斛”。

第5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第5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任务
(3)调节产地与销地之间、产季与销 季之间、丰年与歉年之间的矛盾,以 药材种类多,性质各异,化学成分复杂,贮 确保药材的正常供应,是中药贮藏的 藏技术性强,必须把传统的经验与科学养护 第三大任务。 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产地贮藏的目的。
返回
生药变质的表现特征
第 五 章 生 药 的 采 收 、 加 工 与 贮 藏
第 五 章 生 药 的 采 收 、 加 工 与 贮 藏
药用植、动物的种类
药用部分
采收季节
CONTENTS
采收标准 适收标志 采收期 收获年限 采收方法
一、确定适宜的采收时间
第 五 章
生 生药的采收 药 1、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高峰期,而药用部分产量产量变化不显著,
则含量有显著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二、一般采收原则 2、如果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不一致时,要考虑
第 五 章 生 药 的 采 收 、 加 工 与 贮 藏
content
2. 动物药:
1) 昆虫类应依据其生长发育生活周期确定。桑螵蛸应在3月中旬,成虫 入药宜在活动期,如土鳖等。 2) 两栖类夏秋两季。 3) 脊椎动物全年均可。 4) 生理、病理产物捕捉后或屠宰时采收。
第 五 章 生 药 的 采 收 、 加 工 与 贮 藏
第 五 章 生 药 的 采 收 、 加 工 与 贮 藏
常用的加工处理方法
二、干燥பைடு நூலகம்
目的
及时除去新鲜药材中的大量水分, 避免发霉、虫蛀以及防止有效成 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 利于贮藏。
第 五 章 生 药 的 采 收 、 加 工 与 贮 藏
要求
因地区、气候条件、药材种类、 燃料来源、经济条件而异。 按其采用的热源可分为自然干燥 与人工加温干燥两法。

4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4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3 皮类药材的采收方法
一般在清明至夏 至之间采收。
紫苏
4 叶类药材的采收方法
通常在花 前盛叶期 或花盛期 时采收。
蓼蓝
马蓝
5 花类药材采收方法
一般在花 蕾期或花 初开时采 收。
6 果实种子类药材采收方法
果实类:一般多 在充分生长近 成熟或完全成 熟后采收; 种子类: 必须 在完全成熟后 方可采收。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与保管
• 中药材在问题。
• 受贮存条件的影响,中药材本身会发生一系列 变化,导致药材变质,影响药材的质量,进一 步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一. 中药常见的变质现象与防治
1. 虫蛀
最常见的变质现象,虫蛀后药材组织被破坏,导致 药材失效。 含有多糖、淀粉、油脂类成分的药材易虫蛀。
5. 其他
某些药材含有的特殊成分,在贮藏中容易风化、 自燃、挥发等。如樟脑、冰片、薄荷等。
二、中药的贮藏保管方法
• 药典对中药的贮藏条件有了具体规定,分 为遮光、密闭、密封、熔封或严封、阴凉 处、冷处和常温七种。 (一)药材及饮片 1 库房管理
2 分类保管
(二)中成药
复习思考题
1.解释术语:发汗 阴凉处 走油 遮光 密闭 密封 熔封
一. 中药的传统采收原则
1. 采收总原则:适时采收
• 根及根茎——秋冬
• 茎木——秋冬
• 皮类——春末夏初
• 叶、花、全草——全盛期
• 果实种子类——成熟期 • 其它:特殊处理
1 根及根茎类药材的采收方法
一般在秋、冬季节 植物地上部分将 枯萎时以及春初 发芽前采收。。
2 茎木类药材的采收方法
一般在秋、冬季 节植物落叶后或 春初萌芽前采收。
7 全草类药材采收方法

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与加工与贮藏

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与加工与贮藏

2010-10-16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16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⒉ 采收的一般原则 ⑵ 动物药
因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 因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药用部位, 时间也不同。
2010-10-16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2010-10-16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29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⒉ 加工的方法
⑺ 薰硫 防止药材霉烂,使药材色泽洁白。 防止药材霉烂,使药材色泽洁白。
2010-10-16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2010-10-16
d.药材晒干后,要凉透,才可以包装 药材晒干后,要凉透, 药材晒干后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34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⒉ 加工的方法
⑼ 干燥
② 烘干 利用人工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一般温度以 利用人工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 50~60℃为宜, 50~60℃为宜,此温度对一般药材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 为宜 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 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 对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药材可用70~90℃的温度以 对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药材可用70~90℃的温度以 70~90℃ 利迅速干燥。 利迅速干燥。
采收 加工 贮藏
2010-10-16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3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中药材采收、加工与储存方法

中药材采收、加工与储存方法

干燥与炮制
干燥
将清洗整理后的药材晾干或烘干,注 意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发霉和虫蛀 。
炮制
根据不同的药材和用途进行炮制处理 ,如炒、炙、煅、蒸等,以改变药性 、增强药效或降低副作用。
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遵循传统加工方法
中药材的加工方法有其独 特的传统和经验,应遵循 传统加工方法,以保证药 材质量和药效。
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应分开储存,避 免相互影响和混杂。同时,应根据 中药材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 储存方式和环境。
防止鼠害和虫害
中药材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鼠害 和虫害的侵袭,可以采用防鼠、防 虫措施,如放置樟脑丸等。
04
中药材质量与安全
中药材质量标准
产地要求
中药材应来源于规定的 产地,以确保其品质和
中药材采收、加工 与储存方法
contents
目录
• 中药材采收 • 中药材加工 • 中药材储存 • 中药材质量与安全 • 中药材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
01
中药材采收
采收时间
最佳采收时间
根据不同中药材的生长特性和药 用价值,确定最佳的采收时间。 一般来说,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时 间是在其生长成熟、有效成分含
光照
光照对中药材的影响较大,长时间直接光照可能导致中药材变色、变质。因此,储存时应 尽量选择阴凉、避光的地方。
储存方式
01
密封储存
对于易受潮、易氧化或易挥发的中药材,应采用密封储存的方式,以隔
绝空气中的水分、氧气和异味物质,保持中药材的干燥、纯净。
02
通风储存
对于易受潮、易霉变或易生虫的中药材,应采用通风储存的方式,以保
量最高的时候。
季节选择
对于一些特定中药材,季节选择 也很重要。例如,某些中药材在 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时间 采收,其药效成分含量会有显著

【中药知识】中药的采集、加工及贮藏

【中药知识】中药的采集、加工及贮藏

【中药知识】中药的采集、加工及贮藏一、中药的采集(一)了解中药的生长特性药用植物的生长、分布与纬度、海拔高度、地势、土壤、水分、气候等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采集中药就必须掌握这些特点,了解其生长环境和分布规律。

例如,车前草、益母草等多生长在旷野、路边或村旁;菖蒲、半边莲、金钱草等常生长在水中、沟边和沼泽地带;桔梗、栀子、百合等生长在山坡、丘陵地区;半夏、天南星、七叶一枝花常生长在阴凉潮湿的地方;而杜仲、鸡血藤等多生长在高山森林中。

(二)掌握采药季节和方法我国气候条件南北悬殊,各地中药生长发育情况不一,且药用部分又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不同。

因此采集的时间不可能完全一致,但要尽量选择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收。

植物类药物采收的季节性很强,错过时机,不仅影响药效,而且有些根本就不能做药用,如“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拔了当柴烧”,正说明掌握采药时机的重要性。

同时,采集方法与药物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关系,一定要掌握时机,按时按法采集。

根据前人长期的实践经验,其采收时节和方法通常以入药部位的生长特性为依据,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全草类•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或花朵初开时采收。

•茎较粗或较高的可用镰刀割取地上部分,如荆芥、益母草、紫苏等;•茎细或较矮带根全草入药的可连根拔起,如夏枯草、紫花地丁、蒲公英等;•有的在花未开前采收,如薄荷、青蒿等;有的须在初春采其嫩苗,如茵陈。

采集时,应将生长茁壮的植株留下一些,以利繁殖。

2.根和根茎类•多在秋末春初采集,因为这一时期药用部分的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

•古人的经验以阴历二、八月为佳,认为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故“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秋末以土地封冻之前,植物地上部分尚未枯萎时采挖为好。

过早浆水不足,质地松泡;过晚则不易寻找,也不易采挖,如丹参、沙参、天南星等。

•春初以开冻植物刚刚发芽或露苗时采挖较好,过晚则养分消耗,影响质量。

中药采收加工保管

中药采收加工保管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中药的采收(一)中药的采收与品质的关系:要考虑有效成分含量,药用部分的产量。

(二)各类中药采收的一般原则1.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特例:浙贝母、延胡索、半夏等夏季采收。

2.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

特例:苏木、沉香全年。

3.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

少数在秋冬如苦楝皮、肉桂等。

牡丹皮需要抽心。

杜仲和黄柏采用环剥技术4.叶类一般在开花前或果实成熟前采收。

少数药材秋冬时采收,如:桑叶。

5.花类分别在含苞待放时(如金银花、槐米)、初开时(红花、洋金花)或盛开时(菊花、番红花),蒲黄、松花粉不能过期,否则花粉脱落。

6.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时采收,有的采收幼果(青皮、枳实);有的经霜后采摘,如:山茱萸。

种子类药材需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7.全草类一般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收(如青蒿、穿心莲),有的在开花时采收(荆芥、益母草)多采收地上部分,少数连根挖,如:蒲公英。

8.藻、菌、地衣类采收情况不一,随种类不同有较大差别。

茯苓立秋后,冬虫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收,松萝全年采。

9.动物类大多可全年采收。

如龟甲、鳖甲。

昆虫类,以卵鞘入药的,桑螵鞘三月中旬前;成虫的在活动期捕捉。

两栖动物,林蛙在霜降前捕捉。

鹿茸在5~7月;动物的病理产物,在屠宰时采集。

10.矿物类没有季节限制,全年可挖。

二、中药的加工(一)加工的目的是使药用植物的入药部位达到干燥与除去杂质,以符合药材(或称为生药)商品规格,保证药材质量,并利于包装、贮存和运输。

(二)常见的加工方法1.拣、洗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要用部位。

如牛膝去芦头、须根;牡丹皮去木心;白芍、山药刮去外皮;香附、金樱子去毛刺等。

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质地疏松粘性大的药材、种子类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

如薄荷、细辛。

2、漂用水漂去部分有毒成分或研粉,如:半夏、附子、肉苁蓉等。

3、切片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大多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

《中药鉴定学》考点: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中药鉴定学》考点: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中药鉴定学》考点: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1.传统采收原则:根和根茎类:秋冬季地上部分将枯萎或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

倒苗较早的夏末采收(半夏、太子参)。

茎木类:茎藤多秋冬采―首乌藤、忍冬藤;木类全年采―苏木,降香,沉香(心材)皮类:春末夏初,皮部和木部易分开;少数秋冬,肉桂花类:花蕾期―金银花、槐花;初花期―洋金花; 盛花期―菊花、西红花果实种子类:成熟时五味子;幼果期―枳实;未成熟―枳壳;成熟经霜―山茱萸。

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

全草:茎叶茂盛时采收或开花期采收薄荷;幼苗期―绵茵陈.藻菌地衣、树脂及其他类:根据不同特性确定采收期。

动物药类:根据物种、生活习性或活动规律选择适宜方法。

如诱捕、网捕、活体收集等。

矿物药类:无季节限制,全年采挖,多与矿藏采掘相结合。

2.现代采收原则:确定适宜采收期的三要素:有效成分的含量;药材的产量;毒性成分的含量。

3有效成分含量为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最高期,为适宜的采收期。

(理想采收期)。

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毒性成分含量最低。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为适宜的采收期。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不一致时,以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总含量最低时,为适宜采收期。

4.中药加工的意义:促使干燥,保证质量,符合规格等级,便于包装贮运。

加工的要求:形体完整、色泽好、香气浓、安全水分、有效物质保留多。

注:药材的干燥加工,温度一般控制在50-60℃。

5. 药材加工通则:根及根茎类:除去地上茎叶、泥土和毛须,干燥;先刮皮或撞皮,桔梗、黄芩;质坚硬或粗者趁鲜切片,葛根;富含黏液质或淀粉者烫或蒸,天麻皮类:切段干燥。

加工成卷筒状,如厚朴;刮去栓皮干燥,黄柏。

叶及全草:通风处阴干;或捆扎后干燥(油、色)。

花类:晒干、烘干或阴干(时间、温度,完整与色泽)果实类:直接干燥,如乌梅;切后干燥,如枳实;沸水微烫后干燥,木瓜。

种子类:果实干燥后取出或直接取种子干燥;直接储存干燥果实,用时取出,砂仁。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节中药的采收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节中药的采收

炮制加工是中药制剂和汤剂的重 要环节,对于保证中药的疗效和
安全性至关重要。
中药的净制加工
净制加工是指对药材进行挑选、清洗、剪切等处理,以便于制剂或煎煮的过程。
净制加工能够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无效部分,提高药材的纯度和药效。
净制加工对于中药制剂和汤剂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不当的处理方法可能会影 响药效和安全性。
中药的采收方法
手工采收
对于一些小型的中药,如草药和 部分根茎类中药,可以采用手工 采收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小心 操作,避免损伤药用部位。
机械采收
对于一些大型的中药,如林木类 中药,可以采用机械采收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采收效率, 但需注意对药用部位的损伤。
02
中药的加工
中药的产地加工
产地加工是指中药材在采收后,经过 初步处理,以便于保存和运输的过程。
清洁卫生
采收过程中应注意清洁卫 生,避免污染和病虫害的 传播。
中药的采收时间
根据生长周期
不同中药的生长周期不同,采收时间 也不同。一般来说,植物药在生长旺 盛期采收,动物药则根据其生长阶段 和药用部位确定采收时间。
根据季节
一些中药的采收时间与季节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草药在春夏季采收,而 一些根茎类中药则在秋季采收。
产地加工对于中药材的品质和药效至 关重要,不当的处理方法可能会影响 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常见的产地加工方法包括干燥、去皮、 切片、筛选等,这些方法能够去除药 材中的水分和杂质,保证药材的质量 和药效。
中药的炮制加工
炮制加工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 将生药加工成中药饮片的过程。
炮制加工的方法包括炒、炙、煅、 煨、蒸、煮等,这些方法能够改 变生药的药性、药效和作用方式。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旨在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它继承了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同时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发汗是指在加工过程中,有些药材会被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例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药材。

走油(泛油)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是一种异常构造,即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XXX是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过桥是指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晶鞘纤维是指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芦头是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而芦碗是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艼是人参的不定根。

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如桔梗)。

蚯蚓头是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狮子盘头是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怀中抱月是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鹦哥嘴是指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气孔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

栅表比是指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脉岛是指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而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萌发孔有3孔沟(金银花)和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两种形态。

嵌晶纤维是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例如麻黄。

XXX是指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数量在17-25个。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节中药的采收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节中药的采收
▪ 5、果实和种子 应在已成熟和将成熟时采收; 少数用未成熟的果实。种子多应在完全成熟后采 收。
▪ 6、菌、藻、孢粉类 ▪ 7、动物类 ▪ 注意:保护野生药源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 一、产地加工 ▪ 1、产地加工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除去杂质、促使干燥、符合商品规格,保 证药材质量,便于包装贮运。 ▪ 要求:达到形体完整,含水分适度,色泽好,香 气散失少,不变异味(玄参、生地、黄精等须加 工改变味道的例外),有效成分破坏少等要求。
▪ 二、 中药采收的一般原则 ▪ 1、根和根茎类 一般宜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
萎谢的休眠期,或在春季发芽前采集。 ▪ 2、叶类和全草 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或在
花蕾时或在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 ▪ 3、树皮和根皮 树皮多在春夏之交采收,易于
剥离。根皮多在秋季采收。
▪ 4、花类 一般在花开放时采收。有些则于花蕾 期采收。
对提高药材质量,降低成本起到有利作用。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 一、药材的防霉 霉菌孢子,在适宜温度(25℃左右)、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超过 15%)、适宜的环境(如阴暗不通风的场所)、 足够的营养条件下,即萌发。
▪ 二、药材的防虫 药材因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在
适宜的温度(通常为18~32℃左右)、湿度(空 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或药材含水超过13%), 害虫比较容易繁殖。
者已曝晒有五六成干且不宜继续曝晒的。
▪ 3、烘干。 ▪ 烘干法一般温度以 50℃~60℃为宜。 ▪ 对含挥发油或须保留酶活性的药材,不宜采用本
法干燥。
▪ 易变色的中药:可用石灰干燥器进行干燥。 ▪ 一般中药干燥后含水分8-11%即可。
▪ (二)中药干燥中新技术的应用 ▪ 红外干燥机、微波加热器等用于中药材加工,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讲义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讲义
18
二、产地加工(Processing in producing area)
洗净泥砂、去除非药用部分、干燥、整形包装 →→药材
色泽好、体形完整、香气散失少、不变味、 有效物质破坏少
19
常用加工方法(一)
拣 去除杂物、非药用部位 洗
不能水洗:黏液质较多、芳香类药材

去毒:半夏、天南星
原则:因时猎取--与动物种类、药用部位生长特点有关; 桑螵蛸:三月中旬前虫卵未孵化 采后立即加热杀死虫卵; 斑蝥:有翅昆虫-清晨露水未干时,躲在早晨露水未干时,栖
息于植物上,不易起飞,容易捕捉; 中国林蛙:秋末进入冬眠期时; 鹿茸:清明后45-60 d锯取,过时就会骨化成鹿角;
蛤蚧(大壁虎 ):宜在夏秋季捕捉; 全蝎:春夏秋均可捕捉; 蛤士蟆:两栖动物-冬眠期捕捉。
子座(Stroma):高等真菌菌丝体形成的一种组织 体,是菌丝分化形成地垫状结构;

15
采收方法
采挖; 收割; 采摘; 击落; 剥皮:环剥
环切不超过圆周的一半 不损伤木质部(会把形成层损伤) 选择气温较高、无降雨的天气
16
采收注意事项:保护药源
凡用地上部分者要留根 凡用地下部分者要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合理轮采 同一植物多个部位入药,兼顾适宜采收期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 制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自然因素:中药的品种、植物生长规律、 植物遗传与变异、环境因素等。
薄荷挥发油 阳光充沛 阴雨、久雨初晴 人为合理控制: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有效成分、毒性成分、药效
2
一、采收(collection)
影响因素:药用部位;季节;时间;生长年限

第二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储藏

第二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储藏

氧化聚合、虫蛀霉变、高温、杀虫剂等
防止办法:将药材干燥、冷藏、避光贮藏。
(四)泛油
亦称“走油”,是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
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
物质的现象。 走油原因:

高温油质外溢、贮藏年久变质走油、受潮走油。 防止办法:将生药干燥、冷藏和避光保存
(五)自燃(附加内容,要求了解)
(2)烘干 可不受天气的限制,加温时要注意富含淀粉的 生药,烘干温度须慢慢升高,以防新鲜生药遇高 热淀粉发生糊化。烘干法一般温度以 50 ℃~ 60 ℃为宜。对含挥发油或须保留酶活性的药材, 不宜采用本法干燥。
特点:快速干燥。
(3)阴干 是将生药置于通风室内或屋檐下等阴凉处使水分自然散发, 适宜药材:主要用于芳香性花类、叶类、草类生药、或者 含水量少的,或者已曝晒有五六成干且不宜继续曝晒的。 特点:易挥发类,避免阳光照射变色。 麝香可用石灰干燥器进行干燥。 有条件的还可用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
4、叶类
叶类药材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时或在花盛开 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 5
、花类
一般在花刚开放时采收。有些宜于花蕾期采收,如辛夷、槐 米、丁香。 采集方法:选择晴天分期分批采摘,采摘后必须放入筐内, 避免挤压,并注意遮阳,以防日晒变色。
5、果实种子类
多数果实类药材在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如山楂、栀子 等;还有些应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如青皮、枳实、桔红等 品种。
第二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 与贮藏
第一节 生药的采收
一、采收与生药品质的关系

生药品质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的多少,而有效成分含 量的高低与产地、采收的季节、采收的时间、采收的方法 等有密切的关系。 品质------>有效成分 科学的采收应包括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中有效成分积累动 态和生长发育阶段这两个指标,既要考虑有效成分含量, 又要注意产量,以期获得高产优质的生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鉴定学》考点: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1.传统采收原则:
根和根茎类:秋冬季地上部分将枯萎或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
采。

倒苗较早的夏末采收( 半夏、太子参 ) 。

茎木类 : 茎藤多秋冬采―首乌藤、忍冬藤; 木类全年采―苏木 , 降香, 沉香 ( 心材 )
皮类 : 春末夏初 , 皮部和木部易分开 ; 少数秋冬 , 肉桂
花类:花蕾期―金银花、槐花 ; 初花期―洋金花 ;盛花期―菊花、西红花
果实种子类:成熟时五味子; 幼果期―枳实 ; 未成熟―枳壳 ; 成熟经霜―山茱萸。

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

全草:茎叶茂盛时采收或开花期采收薄荷; 幼苗期―绵茵陈 .
藻菌地衣、树脂及其他类:根据不同特性确定采收期。

动物药类:根据物种、生活习性或活动规律选择适宜方法。

如诱捕、网捕、活体收集等。

矿物药类:无季节限制,全年采挖,多与矿藏采掘相结合。

2. 现代采收原则:确定适宜采收期的三要素:有效成分的含量;药材的产量 ; 毒性成分的含量。

3有效成分含量为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最高期,为适宜的采收期。

( 理想采收期 ) 。

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毒性成分含量最低。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为适宜的采收期。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不一致时,以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总含量最低时,为适宜采收期。

4.中药加工的意义:促使干燥 , 保证质量 , 符合规格等级,便于包装贮运。

加工的要求:形体完整、色泽好、香气浓、安全水分、有效物质
保留多。

注:药材的干燥加工,温度一般控制在 50-60 ℃。

5.药材加工通则:
根及根茎类:除去地上茎叶、泥土和毛须,干燥 ; 先刮皮或撞皮,桔梗、黄芩 ; 质坚硬或粗者趁鲜切片,葛根 ; 富含黏液质或淀粉者烫或蒸,天麻
皮类:切段干燥。

加工成卷筒状,如厚朴; 刮去栓皮干燥,黄柏。

叶及全草:通风处阴干; 或捆扎后干燥 ( 油、色 ) 。

花类:晒干、烘干或阴干( 时间、温度,完整与色泽)
果实类:直接干燥,如乌梅 ; 切后干燥,如枳实 ; 沸水微烫后干燥,木瓜。

种子类:果实干燥后取出或直接取种子干燥; 直接储存干燥果实,用时取出,砂仁。

6.常用加工方法:拣; 洗; 漂 ; 切片 ; 去壳 ; 蒸、煮、烫; 熏硫 ; 发汗 ; 干燥。

7.发汗:将药材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
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
干燥。

这种方法习称“发汗”。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8.不能洗的:质地疏松或黏性大的软性药材,水洗不宜长,否则不利切制 ( 瓜蒌皮 ); 种子类药材含有多量的黏液质,下水即成团,不易散开,故不能水洗 ( 葶苈子、车前子 ); 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 ( 薄荷、细辛 )
9.中药贮藏中发生的变质现象及如何防治:
虫蛀 : 害虫侵入药材内部形成蛀洞或蛀粉的现象。

防治:冷藏、
高温 ( 曝晒、烘烤、热蒸 ) 、远红外、化学杀虫或气调养护
生霉:指霉菌在药材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防治:水分控制(安全水分 ); 温度控制 ( 低温 ); 氧气控制 ( 密封 ) 。

走油:又称“泛油”,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的变化。

防治:低温、低湿和密
封。

变色:药材储存不当,色泽发生变化的现象。

药材具有固定的色泽,色泽是药材品质的标志之一。

原因:成分氧化、加工温度高、久
贮。

防治:干燥、冷藏、避光。

其他:自燃、挥发、自然分解、风化等。

10.采收与药材质量的关系:中药的质量取决于有效物质的含量,与产地、生长年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加工方法等密切相关。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