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
两种典型公司治理模式发展的趋同现象及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 词 : 司治 理 ; 同 现 象 ; 美 模 式 ; 日模 式 公 趋 英 德
中图分类号:2 1 F 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2 2 1 2 0 ) 1 0 O 一O 1 0 —3 9 ( 0 7 0 — 1 6 5
去 的问 题具有 不 同的认 识 。其 中 , 有代 表性 的观点
之 一是 不 同模 式 的 公 司 治 理 会 出现 趋 同化 现 象 。
He r n ma n 和 Ren e a k n( 0 1 从 n y Ha s n i ir Kr a ma 2 0 )
与此 同时 , 国内学术 界也对 公 司治理 模式 趋 同 问题 进行 积极 探 索 。讨论 的核 心 问题 聚 焦 在公 司
Jn 2 0 a .0 7
Vo . 5 No 1 13 .
第3卷 5
第 1 期
两 种 典 型 公 司治 理 模 式 发 展 的 趋 同现象及对我 国的 启示
张 霓
( 宁 大 学 经 济学 院 , 宁 沈 阳 10 3 ) 辽 辽 1 O年 代 以 来 , 着 经 济 的 日益 全 球 化 , 司 治 理 越 来 越 受 到 世 界 各 国 的 重 视 , 论 是 发 达 国 随 公 无 家还 是 发 展 中 国 家都 在 探 索有 效公 司 治理 的途 径 , 美和 德 日两 种 典 型 公 司 治 理 模 式 各 具 特 色 . 本 国 经 济 发 英 在
* 收 稿 日期 : 0 6 5 0 2 0 —0 —2
作者简介 : 张
霓 ( 95 )女 。 宁沈 阳人 。 宁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教授 。 主要 研 究 方 向 : 券 投 资 。 15一 , 辽 辽 证
谈公司治理模式演变趋同化趋势及其启示
谈公司治理模式演变趋同化趋势及其启示作者:孔祥发来源:《商业时代》2012年第34期内容摘要:重视公司治理和改善公司治理体系方面的变革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趋势,依国际规范加强我国公司治理是加快我国转轨经济阶段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文在评介发达国家的典型公司治理模式基础上,论证了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的趋势,并得出对我国公司治理模式构建的启示。
以期能有助于深化对公司治理模式进一步的理解,并为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具体运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启示金融危机从本质上看是公司治理的危机,所以公司治理不仅仅是一个热门话题,更是关涉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
重视公司治理和改善公司治理体系方面的变革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趋势,依国际规范加强我国公司治理是加快我国转轨经济阶段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发达国家典型公司治理模式评介(一)英美模式英美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股权分散、股东至上,以市场为导向的外部控制型。
这种外部治理模式更关注股东利益,主要目标是投资者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
具体如下:第一,改善股权结构,加强了对经营者的监督。
机构投资者是最重要的股东,然而它们并不是真正的所有者,只是机构性的代理人,为基金的所有者运用资金,并且占有很大比例的公司股票份额,不参与公司的治理,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因股权分散而造成的对经营者监督乏力现状。
第二,英美公司机关施行单轨制。
单轨制是指公司机关由股东会与董事会组成。
股东会选任董事会成员,董事会负责公司的经营事务和管理事务。
没有设置监事会这一专门监督机构,监督公司经理层业务执行的职责由董事会行使,而董事会理所当然地履行监督董事会业务执行与事务管理的职能。
而在英国对公司财务进行监管职能由公司设置的专门审计员履行。
第三,建立了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内部控制人行为。
建立了对企业员工的奖励和约束机制,如设置期权等激励机制,从而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依赖和信任,使企业员工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公司的最高目标。
论公司治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论公司治理模式及发展趋势论公司治理模式及发展趋势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专业:国际商务学号:20104010431 序号:姓名:杨露露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学习,我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将对比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分别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两大法系的不同点及其各自的优缺点,重点分析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公司治理的模式,就是依据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及其制度安排,对各国公司治理的基本特征所作的抽象的归纳。
构建公司治理机制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它能有效地改善公司治理状况,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关于公司治理模式的分类依据有两个:一是理论上的,二是立法上的。
一、公司治理的理论模式(一)单边治理模式传统公司法理论认为,股东是公司唯一的所有者。
公司治理被抽象为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其基本是:股东选举董事,董事会选聘经理,经理任命下级经理、雇员,以上各层之间均为委托代理关系。
这一模式确认股东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股东之外的主体不参与公司治理,在立法上,英美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最为典型。
(二)共同治理模式二战后,以德国公司法为代表形成了“共同治理模式”,其基本特征是雇员选举自己的代表,与股东代表一起共同组成公司决策机关。
这样公司决策机关就是双层结构:上层是监事会,负责公司的重大决策,由股东代表和雇员代表组成;下层是董事会,由监事会选举产生的经理人组成,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由于有了雇员的实质参与,公司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至少包括了雇员利益最大化。
(三)多边合作治理模式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由各个利益相关者组成,并由其决定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组成。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为了企业利益最大化也即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这样就形成了多边合作治理模式。
其目前还处于理论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公司治理模式发展趋势探析
公司治理模式发展趋势探析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公司治理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资金的供应者按时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回报。
它构成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现代公司制度运行的核心。
对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显然对于提高中国现代公司的治理效率从而最终推进企业改革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是在公司治理模式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的基础上展开的。
首先主流的外部导向型模式与内部导向型模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渐暴露出各自的弱点。
这两种治理模式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有所趋同但仍然保留了各自独特的部分。
其次对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治理模式和以德日为代表的网络导向型治理模式近年来的变化进行考察进而分析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进以及演进的原因、未来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运用比较经济学的方法坚持科学的抽象方法与辩证的逻辑方法的统一。
文章运用了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
本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
在本部分中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理论家价值与现实价值。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介绍公司治理模式的分类、影响因素以及两种典型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进。
第三部分研究完善的公司治理模式的标准指出未来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方向并且指出现在的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优缺点。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进、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通过分析在构建我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必须从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两个方面进行并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第五部分是总结。
关键词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演进公司治理影响因素共同治理专妞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曲—�9�9竹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沧虹是本人榀师的撸争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典巨个人或集体己勤妨髓蝣疆挝晦陴觅戚果。
对本文的醪院作出重受尉扶的个人和集体均已生汶牛以咖苑靠捌。
公司治理模式及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讲义
公司治理模式及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讲义公司治理是指在公共公司中进行决策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和实践。
它涉及到公司所有者、管理层、董事会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确保公司以一种负责任和透明的方式管理,并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可持续的长期价值。
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在世界各地有所不同,但存在一定的趋同趋势。
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反映了全球化和国际投资的增加,以及对公共公司管理的普遍关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公司治理模式以及它们的趋同趋势。
1. 股东导向模式(Anglo-American Model):这是最常见的公司治理模式,主要在英语国家和美国使用。
这种模式强调股东权益保护,注重公司的经济绩效和市场竞争力。
它特点是董事会成员大多数是非执行董事,主要由股东选举产生,股东可以通过投票来决定关键事务。
2. 利益相关者导向模式(Stakeholder Model):这种模式强调公司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包括股东、员工、供应商、客户和社会。
它主张公司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和伦理因素。
这种模式在欧洲大陆国家和日本比较常见,董事会成员通常由不同利益相关者共同选举。
3. 权力导向模式(State-Controlled Model):这种模式主要在一些政府控制的国家和地区使用,比如中国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通过其在公司的股权或法规形式控制公司的管理和决策。
政府通常会任命董事会成员,并对公司的战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尽管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存在差异,但国际间存在一些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现象。
首先,股东权益保护是各种公司治理模式的共同关注点。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股东权益保护的重要性被普遍认可,各个国家都在采取措施提高股东权益保护水平。
一些国家还通过证券交易所、完善公司立法和强化监管力度等方式来增强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效果。
其次,对独立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的需求也是公司治理模式趋同的表现。
公司治理模式是否趋同的探讨——以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为例
美 国 的公 司治 理 模 式 只 有股 东 会 和董 事 会 ,是 典 型 的股 东主权 型 模 式 。作 为最 高权 力 机 关 的股东 大 会 ,
对 法 律 和 章 程 规 定 的公 司 的重 大 事 项 作 出 决议 。 股 东
大 会 选 举 产 生 的 公 司 董事 会 是 公 司 最 重要 的经 营 决 策
的 董 事 会 近 似 于 美 国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模 式 中 的 经 理 班
入进 行 。美 国 经理 人 员 的收 入 由基 本 工 资 与福 利 和 季 度利 润组 成 。 股 票 与股 票 期 权 的 使 用 使 得公 司经 营 绩
效 与 经理 报 酬 相 联 系 , 目的在 于 使 经 理 人 的 利益 与 股 东 利 益一 致 起 来 大 量使 用股 票 期 权 。使 得 内部 持 股 比 率 不 断提 升 ,美 国 公 司 所 有 权 结 构 变 得 更 为 集 中 , 所有 权 与控 制 权 在一 定程 度 上被 克 服 。
有 资 料 显 示 ,英 美 公 司 已 经 是 实质 意 义 上 的 二 层 制 结 构 。根 据 法 律 的 规 定 ,董 事 会 的 权 力 十 分 广 泛 , 董 事 会 是 集 业 务经 营与 业 务 监 督 于 一 身 的机 关 。 董 事
会 是 公 司 的 经 营 决 策 机 关 、 公 司 监 督 机 关 及 对 外 代 表
公 司经 营 的最 高 决 策 机 构 、业 务 执 行 机 构 ,由于 美 国 的公 司 中不 设 立 监 事 会 ,它是 通 过 董 事会 下设 的各 种 专 门委 员会 负 责处 理公 司 的各 项 工作 ,比如 审计 监 督 、 薪 酬 以及 经 理 的聘 任 。该 模 式亦 称 “ 单层 制 ” 治理 模 式 。
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
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趋同的基本原因:市场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
市场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目前市场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市场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市场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
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市场全球化规则是:第一,尊重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第二,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对话协调。
第三,完善国际经济贸易体制和规则。
第四,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金融市场的不断整合是推进公司治理模式趋同的首要力量。
金融市场又称为资金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资金融通市场。
所谓资金融通,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调节资金盈余的活动,是所有金融交易活动的总称。
产品市场是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或现实表现。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同时竞争的加剧,专门供应商角色的改变也进一步促进了公司治理的全球化。
趋同的主要表现:OEX∆准则正逐渐成为公司治理的国际标准, 1999年5月,OEX∆的29个成员国部长通过了OEX∆公司治理准则。
OEX∆公司治理准则出台之后,逐渐为各国所接受,成为公司治理的国际标准。
2004年4月,OEX∆结合公司治理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公布了最新的《OEX∆公司治理准则》。
OEX∆公司治理新准则不仅适用于OEX∆国家,也适用于相当多的非OEX∆国家。
机构投资者作用加强,相对控股模式出现,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养老基金)长期持有股票,并借助投票机制直接参与公司决策;另一方面,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加强与投资者的联系与沟通,以保持公司经营的透明度,增强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良好形象;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向“中间”状态变化的结果是出现了“相对控股模式”;理论界从代理权竞争的角度对相对控股模式的出现做出了解释。
论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化趋同--
论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化趋同一、治理的内涵治理最早起源于美国和英国。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一词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提出,主要针对当时大型公众公司经营体制存在的结构性缺陷、董事会权力弱化、而权力集中在高级职员手中等现象,提出强化董事会职权的理论。
从国际角度看,关于公司治理问题的争论主要是在80年代中期兴起的:1、信息学的公司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
这一理论揭示,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是由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相互制衡引起的。
由于现代是以大规模生产、复杂的技术创新和内部层级制为基础的,两权分离已经成为其基本特征,更好地实现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结合,这是一种制度创新。
2、组织行为和组织理论的公司治理理论-现代管家理论。
现代管家理论认为,代理理论对经营者内在机会主义和偷懒的假定是不合适的,而且经营者对自身尊严、信仰、以及内在工作满足的追求,会促使他们努力经营公司,成为公司资产的好“管家”。
现代管家理论认为,在自律的约束下,经营者和其他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是一致的。
3、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相关利益者理论。
公司治理理论最近的发展,是将公司治理作为公司各契约方共同参与和形成的制衡体系。
现代理论认为,公司实际上是不同利益主体通过合约形成的一个联结体,并按照合约形成不同利益主体所拥有的不同权力。
1998年,合作及发展组织(OECD)在《公司治理原则》中把公司治理定义为一种据以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
2004年,DECD对公司治理原则进行了修改,强调有效的公司治理框架的标准应着眼于对整体经济运行的影响,着眼于对市场参与者提供激励,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
这表明广义的公司治理是今后各国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如何实现产权明晰、政企分离以及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方面。
二、公司治理的典型模式以及分析1、英美模式的特点。
谈公司治理模式演变趋同化趋势及其启示
谈公司治理模式演变趋同化趋势及其启示内容摘要:重视公司治理和改善公司治理体系方面的变革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趋势,依国际规范加强我国公司治理是加快我国转轨经济阶段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文在评介发达国家的典型公司治理模式基础上,论证了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的趋势,并得出对我国公司治理模式构建的启示。
以期能有助于深化对公司治理模式进一步的理解,并为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具体运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启示金融危机从本质上看是公司治理的危机,所以公司治理不仅仅是一个热门话题,更是关涉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
重视公司治理和改善公司治理体系方面的变革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趋势,依国际规范加强我国公司治理是加快我国转轨经济阶段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发达国家典型公司治理模式评介(一)英美模式英美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股权分散、股东至上,以市场为导向的外部控制型。
这种外部治理模式更关注股东利益,主要目标是投资者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
具体如下:第一,改善股权结构,加强了对经营者的监督。
机构投资者是最重要的股东,然而它们并不是真正的所有者,只是机构性的代理人,为基金的所有者运用资金,并且占有很大比例的公司股票份额,不参与公司的治理,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因股权分散而造成的对经营者监督乏力现状。
第二,英美公司机关施行单轨制。
单轨制是指公司机关由股东会与董事会组成。
股东会选任董事会成员,董事会负责公司的经营事务和管理事务。
没有设置监事会这一专门监督机构,监督公司经理层业务执行的职责由董事会行使,而董事会理所当然地履行监督董事会业务执行与事务管理的职能。
而在英国对公司财务进行监管职能由公司设置的专门审计员履行。
第三,建立了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内部控制人行为。
建立了对企业员工的奖励和约束机制,如设置期权等激励机制,从而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依赖和信任,使企业员工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公司的最高目标。
此外还设置了专门制度,通过规范公司业务活动及公司股东、董事、管理人员及雇员的权利、义务关系来规范内部控制人行为。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趋势
司治 理结 构 的各个 方 面 都的公 司治理 结构 的制 度性 基础 。 日本公 司 的上 述股 权 特 征 和公 司治 理 特点 , 在 经济 全球 化 的 冲击 下正 在发 生很 大 的变化 。一 是法
的要 求 , 重新 安排 公 司的治 理结 构 。
以金融 市场是 影 响公 司治理 模式 的直 接因素。因此 ,
基金项 目: 国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司 治 理 法 律 制 度 研 究 ” 项 目编 号 :6 F 00 公 ( 0 B X 3) 收 稿 日期 :0 80—0 2 0— 52
・
1 2 5 ・
金融 市场 全球 化 的发 展 , 不仅 改 变 了企 业 的 融 资方 式及 股权 结构 , 且 以资本 全球 化 的力量 , 而 促使 银行 主导 型 的金融 市 场 有所 解 除规 制 , 企 业 按 照 市场 使
孙 光 焰
( 中南 民族 大 学 法 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7 ) 湖 3 0 4
摘 要 : 济 全 球 化 导致 的各 国公 司 股 权 融 资 的 国 际化 、 权 结 构 的 分 散 化 及 股 东 类 型 的 机 构 化 , 进 了公 司 治 理 经 股 促
基 础 的 一 体 化 。 世 界 范 围 内 的公 司 治理 模 式 正 在 走 向趋 同 。 在 治 理 理 念 方 面 , 英 国 家 正 在 由“ 东 至 上” 共 美 股 向“
使 金 融市场 日益 全球 化 。 以计 算 机 、 代 通 信 和 网 现
络技 术相 联系 的各 国市 场 , 正在 逐 步 走 向统 一 的 国 际金融 大市 场 。金 融市 场 的全球 网络 化推 动 了短期
投 资者股 权 投 资 的 比例 由 1 6 9 o年 的 1 4 上 升 到 .
探析公司治理趋同化的可能性
探析公司治理趋同化的可能性【摘要】所谓趋同化,是指同一领域中各异的事物,为了利益等各方面原因,最终将会趋向于某一最有利的方向发展,进而达到大同。
公司治理模式毫不例外地因经济发展、利益最大化的要求而趋同化,虽然不少学者对公司治理趋同持否定态度,但是从目前的走势来看,趋同化可能性还是极大的。
【关键词】公司治理趋同化经济全球化经济达尔文主义一全球趋同化背景由于各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法律和市场环境,不同国家在公司治理方面各具特色。
然而,随着上世纪90年代公司治理浪潮的兴起,以及国际公司治理准则的出台和不断成熟,各国公司治理模式也开始明显走向趋同。
全球资本市场的增长和一体化趋势使得各国市场监管当局不得不采用大体相似的指引和规则,它要求公司披露对于证券定价至关重要的信息,以对投资者利益提供恰当的保护。
而一国能否吸引长期的、有耐心的国际投资者,取决于该国的公司治理能否让投资者信赖和接受,从而降低融资成本,最终能够吸引更稳定的资金来源。
其实,这种趋势早在十几年前甚至更早时已出现。
由于跨候便公司、跨国界投资组合不断增加,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发展势头迅猛,投资者对于标准化财务报表的呼吁日益强烈,近年来,这一趋势不断加速。
另一方面,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总体处于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致力于经济的发展,也为公司治理的全球趋同化提供了契机。
二战后,尽管对两次世界大战仍心有余悸,但诸如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在美国的庇护下,完全忽略了军事建设,一心谋经济发展;而我国,早在三十年前就设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在政治外交上一直“忍气吞声”;美国作为世界霸主,虽然不时挑起争端,但始终以经济利益为首要衡量标准。
所以,这样有利的大环境,正是公司治理趋同化所必须和要求的。
二不同领域下的趋同论学说(一)经济学的“强趋同论”。
新古典经济学家将美国分散股权结构的形成归结为效率原因,认为效率因素将最终决定公司治理结构。
分散和集中的所有结构不仅不同,而且可能存在竞争。
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及对我国的启示公司治理体系是由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两部分组成。
国际上形成了以外部治理机制为主的美英公司治理模式与以内部治理机制为主的日德公司模式,目前两种公司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的趋同。
本文从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的动因出发,分析了趋同化的表现,借鉴国外先进公司治理理念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建议。
标签: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启示由于各国经济发展道路、政治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公司治理模式。
近年来,英美、德日等国对其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正在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呈现出趋同化的倾向。
一、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的动因世界各国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动力:1.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的缺陷英美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股权高度分散性和流动性,加之两国高度发达的市场体系特别是资本市场体系,形成了以外部治理机制为主的股权主导型治理模式。
这种治理模式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使股东受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但也带来诸多弊端。
一是对缺乏对经营者监督,出现了“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二是造成经营者的短期化经营行为。
迫于股票市场的压力,经营者为了取悦于股东,把主要精力用于近期利润的实现,从而失去了制定长期经营目标的动力。
德日公司模式的相对优势在于:首先,作为公司的债权人及股东,主银行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及充分的信息优势,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从而实现“最佳所有权安排”;其次,核心股东银行是一个安定的股东,他进行的投资是长期投资,因此决定了公司经理及整个公司的行为是长期行为;再次,法人相互持股的股权结构也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
但这也带来弊端。
第一,法人之间相互持股,公司股份缺乏流动性。
第二,银行与企业关系过于密切,并缺乏对其必要约束,易造成企业投资扩张,产生“泡沫经济”。
第三,公司经理人员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缺乏外部经理人市场的约束与激励,创新动力不足。
论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化趋同
论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化趋同【摘要】全球化背景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化趋同日益显著。
国际化对公司治理产生深远影响,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机制变得更加复杂,国际公司治理的最佳实践也逐渐形成。
国际公司治理也面临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探索与发展。
国际化趋同对公司治理的启示在于强调跨国合作与经验分享,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强调全球化视野与合作机制。
国际化趋同对企业将带来更高效的治理模式与更好的企业运营。
公司应积极适应国际化趋同的发展,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与方法,实现全球治理的有效运作。
【关键词】公司治理模式、国际化趋同、全球化、跨国公司、最佳实践、挑战、机遇、启示、未来发展趋势、企业影响1. 引言1.1 公司治理模式的重要性公司治理模式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变得越发重要。
公司治理可以被视为一种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它关乎公司如何管理和监督其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
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模式可以确保公司高效运作,提高其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具有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的公司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和责任感,能够更好地保护股东利益,减少潜在的腐败和不当行为。
公司治理模式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公司绩效和长期发展的影响。
通过规范公司领导层的权力行使和决策过程,公司治理可以提高公司的决策质量和执行效率,从而提升公司整体绩效。
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模式也可以帮助公司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增强公司的声誉和信誉度。
公司治理模式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建立和遵守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1.2 国际化趋同的背景国际化趋同的背景指的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公司治理也逐渐走向国际化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需要面对跨国经营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和机遇。
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化。
随着跨国公司数量的增加,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司治理模式开始呈现一定的趋同化特征,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模式逐渐向一致化的方向发展。
公司治理_模式比较_趋同演变及模式构建_吕良宏
公司治理:模式比较、趋同演变及模式构建吕良宏 张贡生(兰州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甘肃兰州730020)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公司治理革命浪潮日趋高涨,积极研究与借鉴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经验,探讨构建与我国转轨经济时期相符的公司治理结构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公司治理:英美模式与德日模式之比较(一)市场主导型的英美模式市场主导的英美模式基于股权的分散与流通,强调通过股东“用脚投票”机制和活跃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来实现对公司行为的约束与对代理人的选择及监控,秉承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经营导向。
(1)股权分散化、流动性大,股票市场主导的外部控制机制发达。
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流动性强,股权结构也变得不稳定。
由于分散的小股东监督成本过高,存在着“搭便车”的倾向,作为委托人的投资者对管理人员的直接监控作用有限,更多的是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即通过高效的资本市场来买卖股票,影响股价走势,进而在股票市场上对经营者形成巨大的外部约束与监督。
(2)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目标。
由于美英法律不允许银行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因此,作为最大债权人的银行一般不参与公司治理。
银行对公司治理的参与主要通过相机治理机制来运行,即当公司破产时接管公司,将债权转为股权,从而由银行对公司进行整顿。
若公司经营好转银行则及时退出,若无法好转则进入破产程序。
正是由于企业融资结构以股权资本为主,因而“股东至上”就成了公司治理的首要目标。
(二)银行导向型的德日模式银行导向型的德日模式侧重于内部治理,强调通过“用手投票”来兼顾各利益相关者,在诸多利益中寻求一种能促使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平衡机制。
(1)股权集中与法人之间交叉持股,普遍实行主银行制。
在德国和日本,法人与银行是股份公司最大的股东,股权集中程度较高,法人之间通常相互持股。
比如在日本,以法人股东为核心,法人相互持股形成了稳定股东,所有者权利被架空、经营者行使决议权;而在德国,一般由银行来托管小股东购买的股票,银行可以替代股东行使权利。
浅探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
物质条件 。公司治理模式 趋同是 世界公 司治理模式发展 的必
然。一种新的公司治理模式——满 足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
公司治理模式 , 正在逐步 引起人们 的重视 。
瑞安 曼 、 安索夫 的公 司利益相 关者理论 论证 了 “ 新所有 权观”的合理性 , 他们认 为公 司行 为的物质 基础是法 人财产 而不是股 东的资产 , 司行为 的权 利基础是法人财 产权 而不 公 是股权 , 股东 和非股东 、 质资本 和人 力资本甚 至社会 资本 物 等对于企业而言都有其存 在的必酉性。人们检讨 _ “ r = 股东至 上”的单边治理模式 的缺陷 , 为利益相关 者参 与公 司治理 认 是产权多元化 的逻辑延伸 , 而主张利益相关 者共同治理 。 从 在实 践中 , 益相关者参 与公 司治理也被 高度 重视 。经 利 济合作 与发展组织 ( CD) 布的《 OE 公 公司治理结构原 则 》 明 确指 m :公 司的 竞争 力和 最终 成功 是集 体 力量 的结 果 , 体
【 关键词 】治理模式 动态治理模式 权利
一
、
公 司 治 理 模 式 趋 同 的 动 因
3 经 济 全 球 化 发 展 的 迫切 要 求 。随 着 科 技 的 迅 速 发 展 , .
1 生产力发展的推 动。公 司治理模式 的趋 同现象是生产 . 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有效反 映 随着生产 力水平的提高 , 建 立在现代 社会生产力基础之 .的公 司内外部 环境因素 , j I l 特别 是发达的信息网络莉I 网络 , 交通 为公司治理模式趋 同创造了
现为一种具体 的普 遍性 , 目前 已经 呈现 出多方位 、 多形式 、 多
比较公司治理趋同论及其批判
当我们享受着()带来的便利和帮助时,如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汽车和医疗诊 断,我们是否曾经反思过其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在西方,一些人持有一种悲观 的观点,认为的发展最终可能导致人类的灭亡。这种观点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 论和争议。
首先,从向死而生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然而,这些变革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问题。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 广泛应用,智能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已经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如果人工智 能出现了错误,或者被黑客攻击,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和伦理问题。此 外,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也引发了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部分传统行业的工作 可能会被AI取代,导致大量的失业。
四、对于公司治理趋同论的批判
尽管公司治理趋同论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合理的成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之处。首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环境、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这使得公司治理模式难以完全趋同。其次,公司治理趋同论忽视了不同企业之 间的差异。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经营理念、发展战略和组织结构,因此需要不同 的公司治理模式来适应。
在凯文·凯利看来,技术元素具有一种自我决定、自我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自 主特性。这种特性主要通过具身性、自组织性、同步性和进步性来实现。具身 性是指技术元素与生物有机体一样,具有产生、成长和进化的能力;自组织性 则是指技术元素在特定的环境下,能够自我组织、自我优化;同步性是指技术 元素与生物有机体的协同进化,相互影响、相互塑造;进步性则是指技术元素 在不断学习、不断适应、不断进化。
另一个排队论应用案例是旅游团队行程安排。在旅游行业中,旅游团队的行程 安排往往涉及到多个服务节点,如酒店、景点等。如何合理安排行程,使得旅 游团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游览景点,是旅游策划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通过应用排队论,我们可以对旅游行程进行优化,确保游客在合理的时间范围 内完成旅行计划。
公司治理结构全球趋同化
1、推动公司治理结构趋同化的因素 * 没有一种治理结构被承认为最佳的; *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 * 企业国际化趋势的推动; * 金融市场趋同化的推动。
2、趋同化的一个文件 ---- 《OECD公司治理结构原则》 OECD1998年4月的理事会部长级会议提出制定公司治理结
构原则,在1999年5月的部长级会议上初步制定的原则文件表示赞 同。
V、董事会的责任(续)
E、董事会应能够对公司事务进行独立的,特别是要独立于 经理层的客观判断。
1、董事会应考虑稜足够数量的非执行董事,他们有能力 对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事件作出独立判断。象这样的主要 责任有财务报告的制作、董事会和执行官的提名以及他们 的报酬等。
当董事会全面负责财务报表、报酬和提名等事宜时,独 立的非执行董事会成员能向市场参与者提供附加的保证, 保证他们的利益得到保护。董事会也可能考虑建立特别委 员会,专门考虑哪些地方会有潜在的利益冲突。这些委员 会可能要求最低数量的执行成员,或全部成员都由非执行 成员组成。
D、信息传播渠道应当使用户公正、及时、费 用合理地获得有关信息。
V、董事会的责任
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 有效监督,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董事会结构和程序在OECD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也各不相同。有 些国家采取双层制,把监督职能和经营职能分离开来。这种体系一 般有一个全部由非执行董事组成的“监事会(supervisory board)”和 一个全部由执行人员组成的“经理理事会(management board)”。其 他国家则实行“单一制(unitary)”,把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组合在 一个董事会中。《原则》力求普遍适用于任何一种董事会结构,只 要他们具备经营企业和监督经理层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传统的公 司治理模式
英 美模式 的公 司治理 结构 特点在 于 , 司资金 公
主要 来源于证券 市场而 较少依赖 金融 机构 , 机构投 资者和个人是公 司的主要 持股 主体 , 投资者 股权 和 债权 分离现象普遍 , 股权分 散度 高 , 票交易频 繁 , 股 证 券 市场 发达 , 用 脚 投 票 ” 重 要 的公 司 治理 司治 理 模 式 广 受 .2 0年 德
推 崇
2 纪8 0世 0年代 , 人们 普遍 认为英 美 公 司过度
关心 股票市 场的反应 。 战略 和投 资决策 的时 间眼界 很短, 以机 构投 资者 为 主的资本 流动 迅 速 , 股权 高 度分 散 , 东们 主要 是从股 票交 易 中赚 钱 . 有股 股 没 东真正地 关心企 业 的长期 发展 . 相互 之间作 为一 对
关键词 : 公司 ; 治理模 式 ; 同化 ; 示 趋 启 中图分类号 :2 6 F 7.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3 4 2 (0 80 — 0 2 0 17 — 6 92 0 )2 0 1 — 4
2 世纪初 期 , 1 随着科技 的迅速 发展 , 界经 济 世 发生 了前所未有的变 化 , 中最 突出的是 社会生 产 其 冲破 了国家 的界 限 , t 趋 向于全 球 经济 一体 化 。 E益 世界市场边界 E益淡化 , t 全球 范 围 内的竞 争更加 激 烈 , 这种情 况下 , 应公 司全 球化 发展 的需要 , 在 适 传 统 的 以英美 国家 为主 的外 部 治理 模 式 和 以德 E国 t 家为主 的内部 治理模式 E益 向趋 同化方 向发 展 。 t
作 关 系。这一模 式的优 点是 。 强大 的市 场约束使得
企业经营 的透明度 较强 。 股东权 益一 般能受 到较好 的保 障 。局 限性在 于 , 股票 买卖 的投机 性强 , 股东
“ 用脚投票 ” 引致经 理层 的短期行 为 、 司兼并 和破 公
产造 成资源浪费 。
而德 E模式的公 司治理 结构 特点则 是 , 司资 t 公
个整体 的关系 也并不关 心 。因此 . 英美式 的公 司治
理 模式受 到 了广 泛 的批评 。与英美 公 司奉 行 “ 股东
金更 多依赖 金 融机构 而直 接 融资 比重 明显 低 于英
美 国家 ,法 人包括 金 融机 构是 公 司的 主要 持股 主 体, 且交叉 持股 比较普 遍 , 资者 既 是股 东 又是债 投
至上 ” 的准则不 同 , 由于雇员 、 银行 和供应 商等股 东 以外 的利益 相关者 均参与公 司治理 。 日公 司治 理 德 模 式在 提 高经 济效 益 、 进信 赖 和合作 、 进 长 期 增 促
收 稿 日期 :0 7 1— 1 20 — 2 0
作者 简介 : 杨国胜 (9 o_ ) 男, 建泉 州人 , 16 _ , 福 大学讲师 , 高级经济师 , 主要从 事会计审计、 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研 究。
出卖一部 分公 司股 票 , 变化必 将影响 治理结 构 这些 的变革 。局限性在 于 , 不易通 过直接监 督加 以 某些 纠正 的管 理失 误往 往 长期存 在 以及企 业 外部 筹 资
不 利 。【 】 二 、 司治理模式 的趋同趋势 公
( ) 司治 理 模 式 演 变的 回顾 一 公
1 2
维普资讯
投资方 面起 到了积极效 应 . 加上 当时 在现实 经济 中
日本公 司称 霸世界 。 日模 式广受推 崇I 德 。 22 纪9 . 0世 0年代 。 英美 公 司治理模 式受 到高
度肯定
票的过度 流动性 . 寻求 股票 的稳 定性 。 加强 “ 用手投 票” 的内部监控力 度 . 以利 于公 司的长远发展 。 首先 。 机构法 人股 东持 股 比例上 升 。 益基 础 权
员多 为大股东选 派 , 变动更多地 受该 大股东 的影 其 响。 但是经 济的发展 已经 向这种治理 结构提 出了新 的挑战 , 由于 E本 不规 范 的银 行 制度 和世 界 金 融 t 市 场 的介入 , 一些公 司减 少 了对 银行 的依 赖 , 身 终 雇 佣制 开始动摇 。与此 同时 , 一些 金融机 构也 开始
段。 美英模式 的基本特点决 定 了公 司治理更 注重短 期利 益 , 实现股东财 富最大 化是公 司经 营的最 高 目 标, 当期收益 中较大 比例 用 于分 红 。 资金 回 到市 使 场而 不是 留在企业 内部 , 客观上 不利 于公 司的长 这 远发展 。 同时 由于股东 和经理 人员 的流动性都 比较 强, 使得股东 与经理层 之间缺 乏一种 长期 稳定 的合
一
权人 的情况 较多 , 股权 集 中度高 、 股票 流动性差 , 证
券 市 场 不发 达 , 用 手 投票 ” “ 是重 要 的公 司 治理 手
段 。这一模 式的优点是 : 导致对公 司更 多的 直接监 管 , 来更 大的稳定性 ; 着 眼于公 司的长远 利益 , 带 更
综合考 虑各方 利益相关者 , 强调协 调 、 作 , 合 经理人
( 明职业 大学 福 建泉 州 3 20 ) 黎 6 00
摘要 : 观 国际, 司治理模 式主要有 英美模式和德 日模 式 , 两种模 式各有利弊 。近年 来 , 纵 公 这 两 种模 式呈现互相趋 同的趋势 , 同时产 生一定的影 响 , 特别是给 我 国的公 司治理提供 了在 公 司股权 结 构 、 司监 督 、 司信 息披 露和 公 司其他 管理机制 等方 面的启示 。 公 公
维普资讯
20年 08
4月
龙
岩
学
院
学
报
Ap i r 2 0 l 08 Vo. 6 No2 1 2 .
第 2 卷 第 2期 6
J OURNA 0NG L OF L YAN NI U VERS IY I
浅议公 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
杨 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