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课外古诗集备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_赏析版(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_赏析版(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版)整理:童蕾莎七年级上册课外:1《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竟时,终结,这里指死亡。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螣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够乘云雾升天。

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会变成灰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骥,良马。

枥,马槽。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盈缩:原指木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怡,调养身心。

永年,长寿。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选自《乐府诗集》,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这是曹操晚年写作的一首富于哲理的诗,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过故人庄》孟浩然(过:拜访,探访,看望)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具:准备,置办。

黍(shǔ):黄米饭。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合:环绕。

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轩,窗户。

场圃,打谷场和菜园。

桑麻,泛指庄稼。

)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就:靠近、赴。

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选自《孟襄阳集》。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现在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

就这首诗看,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美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

“过”是“过访”、“访问”的意思。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像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和。

“黍”是田中所收,“鸡”是家中所养,二者正契合“田家”二字,使人联想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八首原文、注释和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八首原文、注释和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八首原文、注释和译文部编版语文教材《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注释、译文和赏析一、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峨眉山月歌原文:唐.XXX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译文:之一: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之二: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XXX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动身。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XXX,即上弦月或下弦月.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XXX)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11.XXX:月光江南逢李龟年XXXXXX平常见,XXX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光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XXX:唐朝开元、XXX年间的有名乐师,善于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XXX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XXX漂泊江南,卖艺为生。

XXX:XXXXXX的弟弟,名叫XXX,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平常:经常。

XXX:XXX,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XXX的弟弟。

XXX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XXX宠幸。

XXX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XXX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XXX。

[译文]当年,在岐王府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XXX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七年级古诗上册必背

七年级古诗上册必背

七年级古诗上册必背
七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包括《观沧海》(曹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等。

- 《观沧海》通过描绘大海的宽阔浩荡和山岛的耸立,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壮
志和胸怀;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被贬官的关切和忧虑,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次北固山下》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情和对家乡的
思念;
- 《天净沙·秋思》则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孤寂和忧愁。

此外,七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还包括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杜牧的《泊秦淮》、晏殊的《浣溪沙》、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李清照的《如梦令》以及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这些古诗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建议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

初一语文上册一、课内必备古诗词文言文1.观沧海 (曹操 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六单元的课外古诗词包括《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潼关》。

其中,《秋词》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作者的豁达态度和诗人的豪情壮志。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亲友的深深怀念。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和志向。

《潼关》是清代诗人谭嗣同的作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如需更多内容,建议查阅教辅材料或咨询语文老师。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必背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必背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必背七年级上册的课外古诗词必背,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古典文学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古诗词,适合七年级学生背诵和学习: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9.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这些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

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 1.《龟虽寿》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2.《过故人庄》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3.《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

高高的林梢头,沐浴着朝阳的光辉。

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忽见花木繁茂,禅房就在花中央。

岚光催起鸟儿宛转歌唱,清潭将人心的污垢涤荡。

深山万物呵,静得没有其他声响,只有钟罄的一脉余音,在1/ 3晨空中萦旋回荡。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五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5. 《夜雨寄北》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彻夜长谈;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6.《泊秦淮》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7.《浣溪沙》唱一曲新词酒喝一杯美酒,一样是去年的天气去年的亭台,夕阳西下几时才能回来?无可奈何看着花儿在暮春中凋落,似曾相识的燕子翩翩归来,我独自徘徊在园中铺满落花的小路上。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及译文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及译文

七年级上册课外背诵古诗词译文1、《龟虽寿》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2、《过故人庄》译文:老友准备了鸡肴黍米饭,请我到园田农家作闲谈。

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抱,青山在城外远远地倾斜。

开窗面对着晒场和菜园,拿起酒杯话谈蚕桑和棉麻。

待到那一天九月重阳日,还要到此来共同赏菊花。

3、《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文解释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树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阴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明净,使鸟儿怡然自得,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空灵。

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译文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5、《夜雨寄北》译文: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再(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6、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

一、山水田园诗1、山亭夏日2、客至二、边塞战争诗3、雁门太守行三、咏史诗4、题乌江亭5、临江仙四、咏物诗6、蝉五、即景抒情诗7、忆秦娥·娄山关8、行路难9、浪淘沙10、莫种树11、嫦娥12、秋夕1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4、望月怀远15、回乡偶书16、苏幕遮六、先秦诗歌17、诗经·击鼓七、乐府诗歌18、王孙游19、迢迢牵牛星20、将(qiāng)进酒一、山水田园诗1、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赏析】这首诗写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绿树浓阴,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

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的描绘了夏日山亭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客至①【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②。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③。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④。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⑤。

【注释】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县令的美称。

②舍:指家。

但见:只见。

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④市远:离市集远。

兼味:多种美味佳肴。

无兼味,谦言菜少。

樽:酒器。

旧醅:隔年的陈酒。

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⑤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余杯:余下来的酒。

⑥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赏析】《客至》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

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面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七年级语文书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

七年级语文书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

七年级语⽂书上册课外古诗词10⾸ 七年级语⽂古诗词艺术源远流长,它是⼀种⾳乐⽂学,既具有⾳乐性⼜具有⽂学性。

下⾯⼩编给⼤家分享⼀些七年级语⽂书上册课外古诗词10⾸,⼤家快来跟⼩编⼀起看看吧。

七年级语⽂书上课外古诗词10⾸ (⼀)观沧海 东临碣(jié)⽯,以观沧海。

⽔何澹澹(dàn dàn),⼭岛竦峙(sǒngzhì)。

树⽊丛⽣,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之⾏,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

幸甚⾄哉(zaī),歌以咏志。

(⼆)【次北固⼭下】 王湾 客路青⼭外,⾏⾈绿⽔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海⽇⽣残夜,江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钱塘湖春⾏】 唐·⽩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四)【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树昏鸦, ⼩桥流⽔⼈家, 古道西风瘦马。

⼣阳西下, 断肠⼈在天涯。

课外古诗词背诵,共⼗⾸。

(五)【龟虽寿·步出夏门⾏】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灰。

⽼骥伏枥,志在千⾥; 烈⼠暮年,壮⼼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哉!歌以咏志。

(六)【过故⼈庄】 唐孟浩然 故⼈具鸡⿉,邀我⾄⽥家。

绿树村边合,青⼭郭外斜。

开轩⾯场圃,把酒话桑⿇。

待到重阳⽇,还来就菊花。

注⾳:⿉(shǔ),斜(xiá)。

(七)【题破⼭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古寺,初⽇照⾼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深。

⼭光悦鸟性,潭影空⼈⼼。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杨花落尽⼦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与明⽉,随风直到夜郎西。

(九)【夜⾬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夜⾬涨秋池。

初一语文上册背诵古诗

初一语文上册背诵古诗

初一语文上册背诵古诗《观沧海》东汉末年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唐朝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唐朝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元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朝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所以,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的古诗包括《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六首古诗。

这些古诗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和风格,展现了古代文学的魅力。

其中,《观沧海》是一首四言乐府诗,表现了作者曹操的雄心壮志;《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描写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羁旅之思;《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和作者的悲凉情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李白对好友王昌龄被贬谪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这些古诗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艺术的重要途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八首原文、注释和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八首原文、注释和译文

部编版语文教材《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注释、译文和赏析一、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峨眉山月歌原文: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之一: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之二: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11.影:月光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译文]当年,在岐王府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诗眼指古诗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词,是七年级语文古诗中的点睛之笔,隐含着古诗的主旨和内涵。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1.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5.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7.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如梦令南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0.观书有感南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七年级语文课外关于立冬的古诗词《立冬即事二首》【宋】仇远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立冬即事二首》【宋】仇远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立冬》紫金霜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宋】方回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七年级语文上课内课外古诗复习

七年级语文上课内课外古诗复习
参与热情。
开设古诗文化讲座、研讨会等 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古
诗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利用校园广播、校报等媒体资 源,宣传和推广古诗文化,营
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古诗学习小 组、社团等团体,开展丰富多
彩的古诗文化活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名篇欣赏
《静夜思》、《春晓》、《赋得古原 草送别》等经典诗作,语言优美,意 境深远,值得反复品读。
名句积累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名句, 语言凝练,意蕴丰富,可作为写作和 表达的素材。
03 古诗知识要点梳理
古诗体裁及特点概述
01
02
03
04
五言绝句
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 十个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 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名句默写与运用
熟练默写课本中的名句,如“海 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等。
理解名句的含义和用法,能够在 写作中恰当运用。
通过名句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02 课外古诗拓展
经典古诗推荐
《静夜思》
李白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表达了 作者在静夜中的深深思乡之情。
白居易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作注重反映社会现实, 语言平易近人,深受广大 读者喜爱。
诗意感悟与鉴赏技巧
感悟诗意
通过深入品读诗作,理解诗人的 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从而领悟 诗作的深层意蕴。
鉴赏技巧
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意境等方 面入手,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名篇名句欣赏与积累
古诗创新表达方式探索
将古诗与现代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古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注释及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注释及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注释及译文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注释及译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注释及译文龟虽寿⑴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⑵“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⑶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⑷“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腾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⑸骥:良马,千里马。

⑹伏:趴,卧。

⑺枥(lì):马槽。

⑻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⑼暮年:晚年。

⑽已:停止。

⑾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增长。

缩,亏,引申为短。

⑿但:仅,只。

⒀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怡,愉快、和乐。

⒁永:长久。

永年:长寿,活得长。

⒂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幸,庆幸。

至,极点。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译文: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躺在马棚里,但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也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有自己调养好身心,才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过故人庄⑴过:访问。

⑵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庄,村庄。

⑶具:备办。

⑷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黍(shǔ):黍子,去皮称黄黏米。

⑸邀:邀请。

⑹至:到。

⑺合:环绕。

⑻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⑼斜(xiá):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⑽ 开:打开,开启。

⑾轩:这里指窗户。

⑿面:对面。

⒀场圃:场,打谷场;圃,菜园。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经典古诗文背诵篇目+注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经典古诗文背诵篇目+注解

七上课外经典古诗文背诵篇目1.短歌行·对酒当歌东汉末·曹操【原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是对着的意思。

(2)几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

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4)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

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7)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8)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叫的声音。

苹:艾蒿。

1 / 14(9)鼓:弹。

(10)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

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

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11)越陌度阡(qiān):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阡,南北向的小路。

(12)枉用相存:屈驾来访。

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

存,问候,思念。

(13)䜩(yàn):通“宴”。

(14)三匝(zā):三周。

匝,周,圈。

(15)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似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外古诗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外古诗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外古诗
1.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词人:李商隐
江南好,尽芳草,惟有莺啼送客歌。

悠然多情,目断水萍聚,凭栏愁看远江没。

更隔横垣,唯有归燕双飞时。

也应怜山归,欲得金阙宿处迟。

2. 怨情思,妾心惜古人。

词人:柳永
曾与汉宫人,当窗理红妆,对歌夜不休。

唯有衣冠翩,但当客时唱,后庭杨柳绿。

谁言中原春?驰骋岁月,君行南北冠。

更愁今日无,思前不知何,凭栏空望西湖。

3. 忆江南,春花秋月照人余。

词人:秦观
春风轻拂面,细雨和风微。

笛声时时起,归鸿几时归?江南旧时宴,潮落桃园里。

车尘马蹄去,烟雨满湓江。

行人归已晚,应有餐樽酒。

春花秋月照,人余思不忘。

4. 独立宜春暖,淡云绿水凝。

词人:苏轼
兰舟已添锦,桃源来何年?牧童空牧笛,江枫山明眠。

独立宜春暖,淡云绿水凝。

野老偏爱此,寻寺寻禅房。

竹媒何处寻,桃花唤不回。

画图随时赏,宝马映晴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 析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 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 句是对国事凋零,人们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 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 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总 结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虽 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时 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 零,却尽寓其中。 全诗运用了对比手法,抒 写了时代的变迁,流露了诗人 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和伤 感之情。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 总结 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 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 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 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 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 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 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 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
不 知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 何 处 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 吹 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 芦 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 管 乡愁怀?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 , 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 一 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 夜 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 征 人 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 尽 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望 乡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遥”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 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怜” 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 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 息。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在战场中开 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 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平定 战乱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刘禹锡

自古/逢秋/ 悲/寂寥, 我言/秋日/ 胜/春朝。 晴空/一鹤/ 排云/上, 便引/诗情/ 到/碧霄。
写作背景:《秋词》是作者被贬 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后写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一二句用对比的手法, 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 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 达的心境。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 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 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 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 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 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 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 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 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 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 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 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 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 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 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以“秋” 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读 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影”指月影,“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 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 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 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 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 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语短情长。
教学重点 1、把握古诗词中的形象。 2、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 3、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4、培养审美情趣。
把握情感,主要方法 (一)结合背景,揣测情感。 (二)分析诗眼,透视情感。 (三)解读意象,挖掘情感。 (四)借助典故,探寻情感。 (五)品味形象,破解深层情感。 (六)赏析名句,以点带面, 把握情感。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 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 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总结: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 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妻子思念的深 情。
诗文 欣赏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创 作 背 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 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 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 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 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 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著名爱国诗 人陆游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抒情诗。这时罢官在 家乡闲住多年,他的年龄也已68岁,但他的报国 壮志并没有衰退。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 “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 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 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 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 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 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 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 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 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 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 拳之念!
1、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强欲”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 思乡情绪。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 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 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 酒来了,才醉饮而归。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 写得明白如话。“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 菊。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 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 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句, 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 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七言绝句)
品读欣赏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 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 妻子、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品读欣赏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 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 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 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 绵绵深重。
品读欣赏 何当共剪西窗烛,
总 结
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视为 既写真梦又托梦咏怀之作。其主要特色在 于以梦境抒发情怀。“铁马冰河”的梦境, 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 更充分的展现。
潼 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谭嗣同)
•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创 作 背 景
公元1882年秋,十七岁的谭嗣同 (1865—1898),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 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 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故作此诗。
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 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 凌厉,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 的人生,反映作者高远豪迈的 心情。
总 结
《秋词》反映了作者虽励精图治、锐意 改革而遭受打击,却毫不气馁,仍保持着 高昂的进取精神。
品读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异峰突起, 令人神往。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 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古城的寂寥与辽远。 第三句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 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末句写秦 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 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
总 结
这首诗都在写山水,却是诗人感觉 中的山,感觉中的水,把山水写活了, 读来有冲击力,能让人强烈感受到诗人 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 放的少年意气。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集备
七年级 语文组
教学目标
1、能依据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画面; 2、能说出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是虚构之笔; 3、能依据诗文的内容及情感,对诗句描绘的画面 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丰富画面; 4、能简要地指出诗词中意象的含义; 5、能简单地评析诗词的艺术手法; 6、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古诗词中的人生哲理与情感。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 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 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 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 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 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 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 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 展现。
总 结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 音韵流畅,风致自然天成。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创 作 背 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 杜甫在长沙时。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 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 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 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