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鱼意象的仁民爱物思想解析
试论杜甫诗歌意象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教育学院校区}本科毕业论文试论杜甫诗歌意象学生姓名李双艳院系名称中文系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班级2006级1班学号060003021052指导老师李太斌试论杜甫诗歌意象学生姓名:李双艳指导老师:李太斌内容提要杜甫诗歌在唐代达到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杜诗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是与其意象生成的独特个性密不可分的,杜诗意象种类繁多,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独具特征的意象群,其中以自然意象最多。
杜诗意象反映了其悲剧的一生,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杜诗独特风格体现在意象选择的个性化上,具有量多而富于变化的特点,并与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密不可分;体现在意象组合方式上:意象十分密集,组合相当紧密;运用对偶手法把两种意象相对举或相对应地组合起来;杜诗在以天然景物构成意象时,还开创了意象叠加法;体现在意象的构造上,具有新奇独特的特点,创造了一系列“骤看似无理”、“不通而通”的审美意象。
关键词杜甫意象个性化密集新奇独特Image of Du Fu's poetryAbstractDu Fu's poetry in the Tang Dynasty in ancient China achieves the highest artistic achievements in poetry. Du Fu's has a special aesthetic value which is generated by its unique image personalization inseparable, Du Fu's poetry has a wide range of imagery and form a large an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ery group, with a maximum of natural imagery. Du Fu's image reflects the tragedy of their life, with a strong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reflected the poet's artistic style gloomy setback. Du Fu's unique style of choice in the image of the personality, with the volume of wealth to the many chang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d Du Fu's gloomy setback inseparable from the artistic style; reflected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image: Image of a very intensive, is fairly close; dual approach to the use of two types of image relative to cite or relative should be combined; Du Fu's natural features and to pose in the image, they also created the image superposition method; reflected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image with a new unique features, creating a series of "at first sight, appear unreasonable," "pass barrier" of the aesthetic image.Key words:DuFu Image Personalized Intensive Unique目录一、杜甫诗歌意象选择极具个性 (5)二、杜甫诗歌意象组合十分密集 (6)(一)排列紧密 (6)(二)对偶手法 (7)(三)意象叠加 (8)三、杜甫诗歌意象构造方式新奇独特 (8)参考文献 (10)试论杜甫诗歌意象杜甫是唐诗之集大成者,又是唐诗之革新者,杜甫对唐诗艺术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诗经》里的鱼意象
《诗经》里的鱼意象一、富裕丰收的象征在远古社会,生产力低下,生存环境恶劣,人们为了生存,大多选择临水而居。
相较于打猎,捕鱼危险性较低,且鱼的繁殖能力强大,数量总类众多。
并且有鱼就暗示有水,对于农业文明来说,水是生命之源,有水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不难理解古人把鱼的丰富等同于食物的充足,把它当成富裕丰收的象征。
《小雅•鱼丽》一诗,盛赞宴享时的酒肴,表现了主人待客殷勤,宾主共同欢乐的情景。
在这样喜气洋洋的场景中,菜肴之丰富可想而知,可诗中除了酒外,极写鱼的丰富。
前三章不厌其详地提到鲿、鲨、鲂、鳢、鰋、鲤六种鱼,令人感受到食物的丰盛。
陈子展先生曾说:“远在旧石器下期,中石器初期,人类已知摩擦取火,而以渔猎为生,直至发生宗教,相信死后生活,可有专用鱼类献祭之原始仪式,进入奴隶社会,此尚作为一种正式祭典,不过可视为原始氏族社会旧俗之残余而已。
《潜》诗不妨视为摄取此一历史之小影也。
” [1]《周颂•潜》是专用鱼类为供品的祭祀诗,“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有鳣有鲔,鲦鲿鰋鲤。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从鱼的数量之多、品种之繁以及人们对鱼类品种的熟知,可以看出当时渔业的发展状况。
“以(鱼)享以(鱼)祀,以介景福” 是饮水思源、祈求福佑的祭祀行动。
如果将鱼换成其他的祭品,会损害祭祀的意蕴,而富裕丰收的意味也便荡然无存。
二、婚姻或配偶的象征鱼作为一种寻常可见的动物,由于它们与人类生活关系太密切,不自觉地被染上了人类生活印记,具有独特的文化意味。
对于鱼的研究,闻一多先生从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在《神话与诗•说鱼》中指出:“鱼是匹偶的隐语,打鱼、钓鱼等行为是求偶的隐语。
” [2]他更一步探源:“为什么要用鱼来象征配偶呢?这除了它的繁殖功能,似乎没有更好的解释,大家都知道,在原始的观念里,婚姻是人生第一大事,而传种是婚姻的'唯一目的,这在我国古代的礼俗中表现得非常清楚,不必赘述。
种族的繁殖既如此被重视,而鱼是繁殖力最强的一种生物,所以在古代,把一个人比作鱼,在某一意义上,差不多就等于恭维他是最好的人,而在青年男女间,若称其对方为鱼,那就等于说:‘你是我最理想的配偶!'”[3]孙作云先生的说法类似闻一多先生,《<诗经>恋歌发微》以民俗学的视角来分析鱼意象的隐意:“因为古代男女在春天聚会、在水边祓禊唱歌,即景生情,因物见志,所以在诗中往往用钓鱼、食鱼来象征恋爱,寻致成为一种专门性的隐语。
杜甫民胞物与情怀的主要表现
杜甫民胞物与情怀的主要表现“民胞物与”出自宋儒张载《西铭》:“民胞物与”,意即人民(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一切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物体都是我的朋友。
杜甫的民胞精神:民吾同胞,人人皆同胞,皆吾兄弟,其人性的共同基础不言自明。
民胞精神是超越亲情的一种更为博大的爱,它不带功利性,也不受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发自内心的仁爱和同情,具有平等性,充满温情。
所以,杜甫那些同情不幸者,关心弱小者,帮助受难者的诗篇更显示出诗人人性的光辉。
这是杜甫迥异于时人,并在历史上独具风采的重要因素。
具体而论,杜甫的民胞情怀,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同胞”生命的关怀;二是对生活苦难的关切,;三是对无助的弱者的同情和帮助。
对生命的关怀,是杜甫一生都不曾忘却的。
他在关心他人生命时,表现出深沉的情感和鲜明的态度。
在动乱的年月,杜甫最关心的是民众的安危。
一部杜诗,他笔下常常发出的是感天动地的悲吟,画出的是血泪相和、尸骨纵横的荒凉,是穷独叟、寡妇、老妪……的众生相。
他持久不懈地反对不义战争,即使拥护正义战争,也反对其中的非人道行为,出发点都是为了人民的安危。
对弱者的同情,对无助者伸出温暖的手,是杜甫民胞精神的最大特色。
杜甫一生很少过上安定的日子,更谈不上富庶的生活,但杜甫一生又时时刻刻关心着那些比他更为不幸的人,并尽其可能予以最大的帮助。
尽可能地帮助别人,是杜甫的一贯本色。
大到谏诤皇帝,推荐人才,小到“枣熟从人打”、“药许邻人斫”、“拾穗许村童”,小则小矣,却并非好施小惠,而是毫发见真情,体现了诗人相濡以沫,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性格。
再看杜甫的爱物思想。
杜甫的爱物即“物与”思想,表现也是十分生动感人的。
杜甫对自然界的吟咏,大约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歌咏大自然的美,即对美的自然界的玩赏态度。
一是对自然中那些被损伤,被遗弄,被践踏的“弱者”表现出深厚的同情,三是由仁民爱物思想而产生的人与物的对比,进而对自然界流露出的向往之情。
对自然美的吟咏,是唐诗的重要内容。
论杜甫诗中鱼意象的多重意蕴
论杜甫诗中鱼意象的多重意蕴
孙道潮
【期刊名称】《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2)4
【摘要】鱼在杜甫诗中频繁出现,这源于唐代发达的鱼文化和杜甫对鱼的喜爱。
杜诗中鱼意象有着多重意蕴:鲸鱼之大象征着豪杰,表寄雄心壮志;鱼是食物,对它的喜爱或厌烦是诗人截然不同的遭遇及心境的反映;作为书信的代称,鱼承载着诗人对往昔的思念;游鱼之乐与垂钓之乐让杜甫陶醉在自然之中;鱼还是杜甫仁民爱物思想的重要载体。
杜甫继承并且丰富和发展了鱼意象的文化内涵。
【总页数】6页(P92-97)
【作者】孙道潮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唐诗中"月亮"意象的多重意蕴
2.杜诗中的漂泊情结——论杜甫诗中的“舟船”意象
3.论杜甫诗歌中"鹰"意象的多重意蕴
4.论杜诗意象--试论杜甫诗中的“漂泊意象“
5.浅析唐诗中“月亮”意象的多重意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杜甫诗歌中的仁爱
杜甫诗歌中的仁爱杜甫诗歌中的仁爱文/静远杜甫,字子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人,唐代杰出诗人。
他一生忧国忧民,关爱百姓,关注未来,呼唤正义,以其自觉和深沉的社会意识创作诗歌,其诗“浑涵汪茫,千汇万状”(《新唐书》)。
杜诗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其中所体现的仁者之心,表现为矢志不移的追求理想和深沉广博的仁爱,这不仅是杜甫伟大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更是其诗作能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力量所在。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这个概念是宋代人首先提出来的,认为他是个“集大成者”,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些重要的品质如“仁者爱人”、“仁民爱物”等,并以自己的道德人格去影响他人。
因此“诗圣”的称号既有文学的涵义,更有文化的性质和意义。
受儒家思想影响,历代文人关心天下苍生,特别置身乱世。
杜甫是这些诗人的代表。
他一生中经历了唐朝由盛至衰的过程,他的诗歌真实形象的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风貌,是当时社会现状的一面镜子,故又有“诗史”之称。
一、忧国忧时,心系社稷杜甫生于盛世末期,年少时即志存高远。
他登泰山时写了著名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描绘出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的凌云壮志和宽广、博大的胸怀,给人以向上的精神动力。
杜甫认为历史上的尧舜之治和本朝的贞观之治,是当代和后世效法的德治典范,倡导实行仁政和教化。
他早年曾“窃比稷与契”,致君尧舜,写了《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称赞“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写了《忆昔》描述出开元盛世时的繁荣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游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这首诗后来常被人们用来形容唐代盛世的社会风貌。
杜甫漂泊西南时期仁民爱物诗探析
杜甫漂泊西南时期仁民爱物诗探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也是为人民呼号奔走的一生,特别是诗人漂泊西南时期,仁民爱物的情怀更多地体现在关注人民群众生存状况的改善上。
为之设想,为之呼吁,为之哭,为之笑,为之浩叹!杜甫为什么会如此投入,如此专注呢?又是漂流不息的客寓意识的作用,他切感生存的艰难,强化了民胞物与之心。
在很大程度上,将个人维护人的尊严、追求人性化生活条件的愿望融入改善人民苦难现状的思虑之中,产生了种种改革社会,拯救贫苦的设想和措施。
除了向各方面陈说、呼吁之外,他自己也在尽其所能地付诸实施。
这些,都在他的诗中得到了体现。
杜甫与人民群众同其忧乐的感情指向,在一系列喜雨诗中典型地表现出来。
著名的《春夜喜雨》,将田家喜雨的欢快惬意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的口吻,简直无法辨别是出自苦盼甘雨的农夫,还是出自暂寓当地的诗人。
没有内在企望的高度一致性,这样的诗是写不出来的。
作于避乱梓州、阆州时的《喜雨》则与《春夜喜雨》的欢快相反,主要是反映赤旱给农民带来的悲恸。
诗云:"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
农事都已休,兵戈况骚屑。
巴人困军须,恸哭厚土热。
沧江夜来雨,真宰罪一雪。
谷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
何由见宁岁,解我忧思结。
"经过旷日持久的漂泊和"天地日流血"的战乱,诗人往往很难保持温柔敦厚的心态。
他对"春旱"造成的"农事都已休"和雪上加霜的军须引起的"恸哭厚土热",已出离同情与忧虑而进入悲悯与愤慨。
也是一场夜雨,他却未加任何"好雨"之类的赞词,因为他深知,天灾人祸酿成的苦难远远没有结束,这是不能善罢甘休的。
杜甫不仅要控诉战争的制造者,而且要怪罪天地万物的主宰者--"真宰",他义正辞严地指出,"夜来雨"只不过是"真宰"的一次并不彻底的赎罪而已,因为"沴气终不灭"。
浅谈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
浅谈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作者:李新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7期李新内容摘要:生活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的杜甫,做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风貌,是当时社会现状的一面镜子,故有“诗史”之美誉,在他的诗中贯穿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而这种思想源于他身上较为浓厚的儒家思想。
这不仅是杜甫伟大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更是其诗作能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力量所在。
关键词:杜甫儒家思想忧国忧民忠君爱国仁爱精神中国古代诗人绝大多数都推崇儒家思想,“仁政、爱民”的儒家思想充分体现在杜甫诗歌中。
她的诗歌抑或揭露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抑或希望封建统治者实施仁政,表达内心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饱含实现国盛民安的社会理想。
一.忠君爱国,忧国忧民反复研读杜甫的作品,不难发现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传统的儒家观点认为,“忠君即是爱国,儒家最高境界就体现在对国家、对天下的统一与安定的关注上。
杜甫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1]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真正做到想民所想,忧民所忧。
此做此为是儒家忧国忧民的光辉典范。
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此诗是杜甫四十六岁在长安幽居的第二年头所作。
诗歌中描述故国沦亡,长安城物是人非,荒草深深。
杜甫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无限的感慨,表现了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
又如《悲陈陶》:“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1]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这里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是惨烈的。
论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从一下六点去论证:1、取材方面:杜甫是社会派诗人,趋向现实主义,内容广泛,富时代性,取材于政治兴亡,社会动乱,战事徭役,饥饿贫穷和贫富悬殊。
杜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
从安史之乱至入蜀之前,杜甫经历了大时代的动乱,写下大量的实录式写实名篇。
2、思想方面:杜诗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洋溢着仁民爱物的情怀和浓烈爱国主义色彩,有“诗圣”之誉。
杜诗善用理智去仔细观察人生社会的实况,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人民的苦乐,有强烈政治意识,继承并发扬诗经、汉乐府民歌及建安文学的写实精神。
3、手法方面:杜诗善写人物对话和独白,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来描写。
杜诗也善于抒情,结合抒情和叙事,又结合抒情和写景,寄情于景。
杜诗叙事注重客观描述,让故事本身直接感染读者,而少发议论。
4、语言方面:杜甫写作态度非常严肃,语言精炼,用字准确,形象生动,多姿多采,并善于运用民间口语。
5、体裁方面:杜甫作品众体兼善,五七言古体、律诗绝句,无所不工。
他往往用不同的诗体,表达不同的内容,叙事多用较少格律限制,便于铺叙描写的古体诗,抒情则多用近体诗。
杜甫大量创作七言律诗,作品内容广泛,技巧纯熟,注重声律对仗,格律严谨,语言锤炼,为历代典范之作,达到极高的成就,使七律创作臻于成熟。
他又开创“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社会的民生疾苦。
6、风格方面:杜诗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风格多样,丰富多姿,或雄浑奔放,或清新细腻,或沉郁悲凉、或辞藻富丽、或平易质朴、或通俗自然。
杜诗融冶吸收前人艺术技巧,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新风格。
表达自己爱国的思想。
杜诗中展现的民胞物与情怀
杜诗中展现的民胞物与情怀【摘要】杜甫作为唐诗界的领军人物,其诗歌千百年来广为传唱,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思想成就卓越。
“民胞物与”的情怀是其诗歌中的精髓,在当今也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杜甫;诗歌;思想;民胞物与一、子美生平概览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也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出生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期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为奉天县令。
从小接受严格正统的儒家教育,“仁政”“民本”等思想对他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家道中落,物质匮乏,适逢时局动荡的战乱年代,一生经历坎坷。
困守长安、陷贼为官、飘泊西南,郁郁不得志的杜甫颠沛流离,但同时,他的所闻所见更贴近广大百姓,更深入社会。
有语云:杰出的诗人皆是“穷而后工”。
杜甫就是最好的诠释,仕途上的“穷”催生了他在诗歌领域的卓越成就。
二、以“民胞物与”立风众所周知,杜诗被誉为“诗史”,何以成史?那是一个民族在战乱纷纷、民不聊生年代的心灵史,没有虚掩,没有巧饰,只有真真实实呈现的苦难与快乐。
而其中杜甫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本情感的抒发可谓淋漓尽致,不矫揉,不造作,通过众多的细节描写,千百年来拨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
其诗歌的思想的核心概括起来就是——“民胞物与”。
“民胞物与”出自宋儒张载的《西铭》:……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民胞物与”即指,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一切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都是我的朋友。
爱物思想是民胞精神的延伸发展。
此爱人爱物的思想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倡导的自然观人生观不谋而合。
(一)民胞精神。
人人皆同胞,是兄弟。
在那个封建思想深植于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时代,阶级分层清晰严重。
杜甫抛开阶级局限、封建束缚,置身于人性的层面,忧念时局,关心社稷,体贴百姓,上诉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下悯贫寒百姓的水深火热。
动物形象在杜甫诗中的意象解读
动物形象在杜甫诗中的意象解读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其深情厚意和意境广
阔而闻名于世。
其中,动物形象在他的诗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成为了他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有力工具。
1. 鹿:鹿在杜甫的诗中常常出现,它象征着高洁和纯真。
杜甫
将自己比喻为"有鹿无全尸",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困惑和不安。
同时,鹿也被用来描绘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表达了杜甫对自然的赞
美和向往。
2. 鸟:鸟在杜甫的诗中常常被用来象征自由和飞翔的精神。
他
使用鸟的形象来表达对人们命运的深思,以及对富贵与贫苦的反思。
鸟的自由飞翔也代表了杜甫内心对理想和追求的向往。
3. 鱼:鱼在杜甫的诗中常常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
他以鱼为比喻,表达了对困境和苦难中人们的生存和奋斗精神的赞美。
鱼的形
象也揭示了杜甫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4. 猿:猿在杜甫的诗中常常被用来象征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联与联系。
他通过描绘猿的形象来唤起人们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反思。
猿也象征着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高风亮节和清高之志。
通过对杜甫诗中动物形象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杜甫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并感受到他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关怀。
这些动物形象在诗中扮演着重要的象征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作。
动物形象在杜甫诗中的意象解读
动物形象在杜甫诗中的意象解读
杜甫是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中广泛运用了动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解读杜甫诗中的动物形象。
1. 象征意义
杜甫的诗作中经常使用动物形象来象征人物的某种特质或代表情感状态。
比如,他用鹤来代表高洁与孤独,用雁来象征思乡与离别,用马来表达奔走与坚持等。
通过运用这些动物形象,杜甫成功地传达了他对人性、社会现象以及自然环境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2. 描绘手法
杜甫善于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对动物形象的细腻描绘,增强了诗作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他的诗中,动物形象通常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和独特的动态。
这种描绘手法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还有助于诗歌的情感表达。
3. 情感共鸣
杜甫诗作中的动物形象常常与人性情感产生共鸣,引发读者对
自身处境或社会现实的深思。
比如,他描绘的牛羊在艰难的环境中
坚守生命,勾起了读者对生存和困境的思考;他把猿猴看作自由奔
放的象征,引发了对束缚和追求自由的关注。
这种情感共鸣使得杜
甫的诗作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杜甫诗作中的动物形象通过象征意义、描绘手法和
情感共鸣,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这些动物形象的
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杜甫诗中所传达的思想与情感。
花鸟虫鱼揭秘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动植物意境
花鸟虫鱼揭秘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动植物意境中国古代诗词中,动植物是常见的意象。
这些生物形象不仅仅是为了描绘自然景观,更是传递诗人的情感、表达思想的象征。
本文将以花、鸟、虫、鱼为四个主题,揭秘中国古代诗词中动植物所传递的深刻意境。
一、花花朵在古代诗词中是美的象征,也寄托着诗人的情感。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道:“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写雨后春天的一片花香,形容花朵湿润沉重,生动表现了春天的喜悦。
花还常被用来寄托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李清照的《如梦令》就以“昨夜雨疏风骤”开头,接着提到“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用秋草和凤展现出追忆往事的滋味。
二、鸟鸟在诗词中多被赋予自由和优雅的意象。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描绘了久别重逢的场景:“佳期又过难再期,惟有弦歌取醉,让我相随。
”鸟也象征着思念与离别。
《离骚》中屈原写到:“洞庭鸟烟飞绝,湘水雁声聒”。
这里的洞庭鸟和湘水雁,都代表了屈原在远离家乡的心情,激发了他的豪情壮志。
三、虫虫在诗词中往往用来寓意微小而坚韧的生命力。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用蜻蜓来象征人的追求,表达了时光历久弥新、人不断向前的一种力量。
虫也被用来寓意坚强的精神。
李白的《静夜思》中有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通过描绘蛛丝和月光的关系,并让人类思乡之情与动物行为产生联系,表达出牢牢抓住思乡之情的坚定信念。
四、鱼鱼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赋予生机勃勃、活力四溢的象征。
而这种生命力常常与人类的精神境界相联系。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里的孤鹜代表了坚韧的生命力和奋斗精神。
鱼也常象征着生活的丰富和沉思。
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写道:“江山如画,一连串鱼类跃出。
”用鱼儿跃出江山如画来描绘美景,表达了对生活的享受和对人生的思索。
通过对古代诗词中花鸟虫鱼的描写和象征意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动植物意象所传递的是古代诗人丰富的情感与独特的思想。
杜甫诗歌鱼意象的仁民爱物思想解析
Analyzing the Idea about Humanity and Affection in Fish Image in Du Fu's Poesy 作者: 周克勤
作者机构: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1169
出版物刊名: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7-59页
主题词: 杜甫诗歌;鱼意象;仁民爱物
摘要:杜甫诗歌多达百余首涉及鱼意象,其中约二十首诗的鱼意象体现了儒家仁民爱物思想:施行仁政,反对渔夺,不使民众成为困网之鱼,避免战乱,不使百姓、士兵成为俎上之鱼;不滥捕鱼类,取之有节;推恩及鱼,与鱼为友。
分析此类鱼意象有助于全面了解杜甫思想,深刻理解杜诗。
杜甫诗歌的人民性
杜甫诗歌的人民性杜甫诗歌的人民性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诗歌的人民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诗歌的人民性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用大量诗歌抒写人民生活。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用自己的一生写作了一千四百多首诗歌。
杜甫适逢安史之乱,安史之乱造成了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杜甫在历史危难之际经受了思想的磨砺,体会到人民的苦难,这一切都成就了他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使得他对人民的态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杜甫诗歌有着精深的思想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大部分篇章都是从人民的角度进行抒写,这造就了他以大量诗歌抒写人民生活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形象。
杜诗体现出高度的人民性,这是其诗歌的重要特色。
一、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用诗歌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表达对人民的同情与关心。
这样的诗歌数量非常多,可以说贯穿到他整个创作中,他始终深切的关注人才,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是杜诗人民性的体现。
1.杜诗关注人民疾苦杜甫从困守长安时期所写作品就开始表达出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注,体现了对人民的同情。
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体现的最为明显,杜甫在长安时生活潦倒,疾病缠身,理想的破灭迫使他正视现实,认清了统治阶级的罪恶,看到了人民生活的困苦不堪。
所以他感叹“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诗人从自己的忧愁想到了人民的忧愁,把人民的忧愁看作是自己的忧愁,体验更为深入,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杜诗被作被称为“诗史”,在安史之乱后,杜甫和人民一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了战乱的痛苦,对人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写出了很多关注人民疾苦的诗歌。
杜甫把对战乱的痛诉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抒写在他的《兵车行》、《三吏》、《三别》这类诗作中。
杜甫《黄鱼》全诗赏析
杜甫《黄鱼》全诗赏析:
《黄鱼》是杜甫在观赏黄鱼时写的诗,通过描写黄鱼的形象和捕鱼的技法,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中的黄鱼象征着自由、生命力和生命的巨大能量,它们从浪涛中跃出,展示了生命的活力和勇敢。
诗人借此来反映自己的困境和无奈,他像黄鱼一样长得大却不得解放,象征自己的才华和抱负难以得到发挥。
同时,诗中黑黄鱼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在封建社会中的艰辛和无奈。
诗人以泥沙卷涎沫和回首怪龙鳞的描写来表达对黄鱼的惊叹和自己的敬佩之情,也以此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描写了一种愁绪和隐隐的愤慨,体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和自身遭遇的深深忧伤之情。
又观打鱼_杜甫的诗原文赏析
又观打鱼_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又观打鱼_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又观打鱼唐代杜甫苍江鱼子清晨集,设网提纲万鱼急。
能者操舟疾若风,撑突波涛挺叉入。
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
大鱼伤损皆垂头,屈强泥沙有时立。
东津观鱼已再来,主人罢鲙还倾杯。
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鳣鲔随云雷。
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
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
赏析在诗中,诗人并不打算普及打鱼的要诀,或以赢得一位渔民的钦佩为写作初衷,他有办法绕开难缠的习俗,而及时应邀出席诗神的宴会。
这是他第二次观看打鱼的场景,其中的情境,包括鱼水情、主客关系,都有较大程度的相似,但是什么缘故令他再写一首观看打鱼的诗?这首诗旨在弥补上一次观打鱼之作的某个纰漏吗?既然渔夫可以一而再地打鱼,而不担心两次打鱼造成生活或审美的不当,那么,为何其他诗人会徒生烦恼:考虑两首性质相似的诗中的重复色彩,进而质疑诗的可信度?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诗人的.写作戒律之一在于避免同一性,准确地说,就是避免予人一种同一性印象。
然而,如果诗人看重的并不是对这种同一性的避免,而是力求其他意趣的立足,他就有理由游离牢固的老主顾,去他处谋生。
当他身处一次打鱼的热闹场合中,他有不少于三种视角来组织所见所闻的材料:其一,叙述渔民的命运,尤其是涉足其中一位渔夫的家庭现况,缩小网眼,捕捉情感的渔利;其二,侧重于渔民捕鱼技艺的描写,细说每一个步骤,将人与鱼的关系条分缕析;其三,以这场打鱼的活动为背景,观察失鱼之后水塘的失色,以及由此及彼,波及家国的命运感。
而第四种策略是大团圆、大杂烩:将上述三种写作思路扭结在一起,再顺势推出那最动人心弦的主旋律。
介于清晨与日暮之间的那些光阴似乎仅仅是为了凸显两个端点而甘愿消遁,这个判断的含义不妨理解为,这首诗虽然依赖时间的先后关系来设置内在运行秩序,但是,也就是在读者所熟悉的两个计时符号出现后,时间就失效了、凝固了,不见任何作用。
甚至,出现在较后位置上的“日暮”也极有可能是他的虚造,作为观打鱼的游客,他根本不曾挨到天黑才离开现场,日暮之际,那遭受洗礼的苍江将为蛟龙提供怎样的河床,或者蛟龙作为诗意的后援是否属实,都不是值得细察深究的环节。
沈少民:鱼的诗意
沈少民:鱼的诗意鱼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它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也寓意着人们对自己内心丰富的感情和情感状态的表达。
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鱼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和休闲娱乐的对象,它更是一种具有神秘意义的存在,被人们赋予了深刻的诗意和哲学意义。
在诗歌中,鱼可以是一个形象的意象,也可以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象征。
它可以被用来描绘自然风景,也可以代表着人们内心的情感世界。
比如《离骚》中的"有鱼深渊鸟飞高天",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神秘。
而在《庐山谣》中的"四时鱼游几度花迎 ",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祝愿和共鸣。
还有诗人陈与义的《山河百物重取舍皆有程》,其中“取鱼多见鳞,践草久成穑”一句,则是在表达取舍之间的权衡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些诗句都表现了人们对鱼的一种诗意化的理解和表达。
除了意象,鱼在诗歌中还常常被用来象征着一些具有深刻哲学意义的事物。
比如明代诗人张溥的《岁寒三友》中的“寒日早已晴井中鲤自游”,就是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而唐代诗人鲍照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还有“离亭燕子翩翩飞落日草原孤烟起麦芒千里雁飞回愿君此度尽归来”这样一段经典的诗句,其中“麦芒千里雁飞回”中的鱼,则是被用来象征着人们对归乡的期盼和愿望。
这些诗句也标志着中国文学中鱼的象征意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总的来说,鱼在中国文学中被赋予了深厚的诗意,不仅代表着自然界的美好和神秘,也包含了人们对自由、归属和幸福的追求。
在现代诗歌中,鱼的意象也被广泛应用,例如现代诗人张枣的《鱼》中,他借鱼的生命和它在深渊中的游动,表达了自己解脱于苦海的心境。
这些传统和现代的文学作品都是对中国文化和鱼的诗意化表达的一种有趣的体现。
论杜甫咏物诗的情感意蕴
论杜甫咏物诗的情感意蕴杜甫咏物诗的情感意蕴一、感天地之慈祥杜甫诗中对自然风景的折服、赞美,对自然仁慈加宽恕的体悟,表达了对天地慈祥的感恩之情。
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此诗令人联想起尘世生活中有一份慈祥的曙光,播种希望的手。
二、情寄内生之缥情杜甫的诗篇中所展现的对生活的郁结更是浓烈而犀利。
如《定风波·登高》:“君今看取星河欲何如,穷穷山河净无尘。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里隐喻着思归的纠缠,从中不难感受到杜甫多年流离的别绪和眷恋之情。
三、叙等闲之新意杜甫的书写,以其谨慎深思的文风,使他的审美情趣显得更为丰富多彩。
《桃花潭水深千尺》便是一首经典的佳作:“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壮,沙上舟稳如虹桥。
”诗的内容并未叙述明显的叙事故事,却勾勒了一幅意象丰满的等闲画卷,情绪自然流露。
四、思古今之变迁穷达所及,绝妙所致,杜甫诗中淋漓尽致地激发出了思古、仰才、反思变迁的文化思潮,传承着历史传统的深刻情感。
比如《江南春·三月七日》中杜甫再次唤醒读者对历史变迁的反思:“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中这一西楚霸王项羽殉国的命运也让读者久久难忘。
五、吟怀古今之寓情杜甫的书写富有浓厚的古典情怀,在他的诗歌中体现出了不朽的传统文化精神。
如其《江畔独步寻花·清明上河图》:“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流长;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此诗成功融合了古今之寓情,既令人唏嘘古代农民贫苦的生活,也令人折服今世繁华富足的美景。
总之,杜甫咏物诗所彰显出的情感意蕴,是感天地之慈祥、情寄内生之缥情、叙等闲之新意、思古今之变迁以及吟怀古今之寓情,这几层深沉的情感贯穿着杜甫全部诗歌,在中激发着无限思索与议论,带着永恒无比的精神魅力。
【诗歌鉴赏】杜甫《又观打鱼》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又观打鱼》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杜甫《又观打鱼》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另一种捕鱼观》的原文赏析与翻译杜甫《又观打鱼》原文苍江鱼子酱早上放好,立起网轮廓,万鱼急。
能者操舟疾若风,撑突波涛挺叉入。
你不记得一条小鱼漏水的事了。
它的一半寿命都是原创的。
大鱼伤损皆垂头,屈强泥沙有时立。
东晋关羽又来了,师傅?倒一杯。
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鲔随云雷。
战斗还没有结束,凤凰麒麟号是安全的。
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
杜甫《再看钓鱼》翻译待更新杜甫《看鱼》再赏析《又观打鱼》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苍江的渔民们早上聚在一起,架起网来紧急捕鱼。
那些能操纵船的人速度快得像风一样,突如其来的巨浪被卷入其中。
你不记得一条小鱼漏水的事了。
它的一半寿命都是原创的。
大鱼受伤或受损时会垂下头,有时沉淀物很强。
(此再至东津,观取鱼也。
从竭泽而渔处,写出惨酷可怜之状,具见爱物仁心。
钟云:“设网提纲万鱼急”,急字尽情,令人有断罟之意。
《杜臆》:操舟若风二句,俨然画景。
)东晋关羽又来了,师傅?倒一杯。
黄昏时分,蛟龙把自己的洞穴变成了山根?金枪鱼紧跟着云雷。
战斗还没有结束。
凤凰麒麟在哪里?一、屠虎,为这欢乐和天堂的圣地哀悼吧。
(此观鱼而有感也。
大鱼小鱼,既遭急捕,故蛟龙?鲔,亦避杀机。
且当此兵戈之后,麟凤潜踪,奈何暴殄以损天和哉?盖深痛之耳。
鹤曰:干戈未已,盖指吐蕃、朝义之乱尚未息也。
【朱注即《家语》“覆巢破卵,则凤凰不翔。
剖胎刳孕,则麒麟不至”意。
《杜臆》:作诗本意,全在后四句。
盖盈城盈野,见者伤心,而暴珍天物,俱可悲痛,一视同仁,初无二理。
此与上章同格。
)下载杜甫诗集68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歌鱼意象的仁民爱物思想解析
周克勤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摘 要:杜甫诗歌多达百余首涉及鱼意象,其中约二十首诗的鱼意象体现了儒家仁民爱物思想:施行仁政,反对渔夺,不使民众成为困网之鱼,避免战乱,不使百姓、士兵成为俎上之鱼;不滥捕鱼类,取之有节;推恩及鱼,与鱼为友。
分析此类鱼意象有助于全面了解杜甫思想,深刻理解杜诗。
关键词:杜甫诗歌;鱼意象;仁民爱物
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1X(2009)04-0057-03
Analyzing the Idea about Humanity and Affection
in Fish Image in Du Fu′s Poesy
ZHOU Ke-qin
(Jinling Institute of T echnolog y,Nanjing211169,China)
A bstract:In Du Fu′s poesy,fish image is referred to in more than one hundred poems.Among them,fish image of about twenty poems embodies the idea about humanity and affectio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putting in forth the benevolence policy,not depriving of common people;not making them become fish stranded in the net,avoiding chaos caused by w ar,not making common people and soldiers become fish on the chopping block;no t ex cessively fishing and using them appropria-tely;be thankful to fish and making friends w ith them.Analy zing such kind of fish image helps to entirely understand Du Fu′s thought and profoundly comprehend his poems.
Key words:Du Fu′s poesy;fish image;humanity and affection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1]。
杜甫一千四百多首诗中的意象极为丰富。
研究者关注较多的杜诗自然界意象有花草树木、山水、星月、凤凰、鹰、鸥、马等,而对鱼意象关注甚少。
中国古典诗歌及文化典籍中包含着丰富的鱼意象,诸如《诗经》、《庄子》等。
杜甫在约一百二十首诗中继承发展了传统鱼意象,包括渔樵之隐、鱼雁之书、鱼水之亲(君臣之契)、游鱼之乐、掣鲸之志等,而仁民爱物思想尤为突出。
“诗圣”杜甫与孔子、孟子一样,具有崇高的政治理想,积极入世,仁民爱物。
本文主要从约二十首诗的鱼意象来管窥杜甫的仁民爱物思想。
一、“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
杜甫深得孔孟仁民之心,呼唤民本,为民请命,“请为父老歌[2]394”(《羌村三首》其三)。
孔子“重民”、“惠民”,主张德治。
“所重:民、食、丧、祭[3]222”(《论语·尧曰》),“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3]50”(《论语·公冶长》),“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4”(《论语·学而》)孟子认识到民的力量及其重要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240”(《孟子·
第23卷 第4期2009年12月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NLING INSTITU TE OF TECHNOLOGY
Vol.23,N o.4
Dec.,2009
收稿日期:2009-11-03
作者简介:周克勤(1973-),男,江西安福县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58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3卷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63
[2]仇兆鳌.杜诗详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79[3]杨伯峻.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4]朱熹.四书集注[M ].张茂泽整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5]
黄.溪诗话:1卷[M ].汤新祥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6[6]周锡韦复.王安石诗选[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29[7]刘世珩.聚学轩丛书:第3集第59册[M ].扬州:江苏
广陵古籍刻印社,1982:9
59
第4期 周克勤:杜甫诗歌鱼意象的仁民爱物思想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