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秋天》教学案(新人教版).doc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4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4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4篇Lesson 14 "autumn" teaching plan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4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秋天范本(通用版)2、篇章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3、篇章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4、篇章4:秋天范文(通用版)篇章1:秋天范本(通用版)【教学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步骤】一、导入1.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2.提及秋天,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

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

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秋天》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秋天》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整体把握作者感情。

2、体会本诗优美的意境,品位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体会本诗优美的意境,品位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杜甫《登高》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牧《山行》中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板书课题)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也绘写出了秋天的风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体味动人的秋魄。

(板书文题、作者)二、预习交流1、交流字词2、交流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

3、检查背诵。

三、精讲点拨(一)朗读诗歌,感知情感美。

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明确: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2、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明确:(1)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2)由远及近。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秋天》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秋天》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秋天》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给生字词注音并解词。

②师生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教师朗诵)我漫步在林中,脚下是薄薄的一层落叶。

树枝上,飘扬着赤红的、淡黄的、青绿的和深褐的叶片,不疏不密,恰到好处。

到处是成熟的气味和淡泊的风采。

同学们,猜一猜,老师刚才朗诵的句子,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生答:秋天)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何其芳的诗歌《秋天》,看看诗人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呢?(展示课题)二、介绍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原名何永芳,重庆万州人。

大学期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

1936年与卞之琳、李广田合作出版诗集《汉园集》,1937年出版散文集《画梦录》。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

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自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三、整体感悟1、听录音欣赏何其芳的诗歌《秋天》,整体感知诗的大意。

(注意节奏)2、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正确划分诗歌的节奏。

(生读)3、正音(朗读时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展示:)丁丁..zhēngzhēng 撒.网sā肥硕.shuò青鳊.鱼biān栖.息qī归泊.bó寥.阔liáo 乌桕.叶jiù枯涸.hé清洌.liè梦寐.mèi4、抽生解释词语:(展示:)丁丁:伐木声。

肥硕: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4《秋天》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4《秋天》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4《秋天》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把握感情基调,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词句含义。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方式贯穿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秋天,热爱秋天,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诗歌描绘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感情。

2、通过朗读教学感悟诗句的含义,领悟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步出朱自清笔下活泼生动的春天,跨过老舍文中温晴秀丽的冬天,告别梁衡眼里热烈急促的夏天,我们迎来了秋高气爽的季节。

大家眼中的秋天是怎么样呢?(用“秋天是”来表达)请看古代诗人是这样描写秋天的。

(课件展示两首古诗并朗读),多么美的秋天!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现代诗人何其芳心中同样满流着诗意的秋天。

二、走进作者三、检查预习,整理字词。

组织各组同学同时上台板书课文中的多音字与形似字,除此以外,多音字还要写出另外读音的拼音及组词,形似字还要写出另外字词的组词。

各组写一个,老师评价并补充,全班齐读板书的词语。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班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课文所描绘的一组乡村秋景图:描绘了秋天的哪些景物,乡村的哪些景物,有哪几个场景,组成了哪几幅画面(在文中找到依据)。

2、分组回答前三个问题,抢答最后一个问题。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感情基调:对乡村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五、合作探究1.找出诗中共描写了几种景物?2.思考这几种景物组成了几幅画面?3、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想像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这幅图画,并给这幅图取个名。

4、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5、通过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六、精读品析1、结合课后练习二第一句的加点词引导学生品味词语。

2、指导学生探究课后练习二第二、三句的加点词以及诗歌末句的“梦寐”一词。

2019-2020学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重点】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学习难点】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原名何永芳。

四川万县人。

1929年到上海进中国公学预科学习,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

1931至193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课余沉浸于文学书籍之中,发表了不少诗歌和散文。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受到文坛注意。

他的散文集《画梦录》出版后,曾获《大公报》文艺金奖。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四川老家任教。

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2、相关资料本文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作者写这首诗时才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

他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表现其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

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

他又以写抒情散文著称,《画梦录》中的篇章常用象征手法,构思精巧,富于艺术的独创性。

以后在《还乡杂记》中的篇目则趋于朴素自然,感情犷放,格调明朗。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肥硕.()栖.息()归泊.()清冽.()廖.阔()枯涸.()梦寐.()船桨.()2、《秋天》的作者,诗人,家。

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⑴⑵⑶4、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⑴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⑵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合作探究】5、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6、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7、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第三单元第14课《秋天》教案

第三单元第14课《秋天》教案

14 秋天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二、
二、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肥硕.()栖.息()寥.阔()
枯涸.()清洌.()梦寐.()
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

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耐人寻味。

(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

“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

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7)“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秋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秋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十四课秋天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作者的情感,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秋天是一幅美好的图画、秋天是一首动人的情歌、秋天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秋天是一个美丽的梦境。

秋天是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杜甫有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牧有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天是难以琢磨的善变女人:时而萧瑟凄清,时而丰收富足。

秋天是个调皮捣蛋的淘气孩子,需要你睁大发现美的眼睛。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何其芳先生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吧。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震.(zhèn)落丁.丁(zhēng zhēng)镰.(lián)刀肥硕.(shuò)栖.(qī)息鳊.(biān)鱼乌桕.(jiù)芦篷.(péng)满载.(zài)归泊.(bó)寥.(liáo)阔枯涸.(hé)清洌.(liè)梦寐.(mèi)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肥硕)(2)停留,休息。

(多指鸟类)(栖息)(3)高远空旷。

(寥阔)(4)干涸,没有水了。

(枯涸)(5)水清。

(清洌)(6)睡梦。

(梦寐)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某某某某(现在某某万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一)诗歌朗读读“秋”: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秋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秋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天
教学方法:六助教学法(备助、自助、求助、互助、补助、读助)
教学过程:
导课:(实用、新颖、简洁)
媒体出示:课题、作者某某等,背景为美丽的秋叶图,背景音乐为《秋日私语》。
讲授:
一、出示教学目标或问题(自助20分钟左右)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对诗中充满诗意的秋景进行赏析,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鉴赏能力。
二、研讨、交流(求助、互助5分钟左右)
三、教师重点讲、讲重点,提问设疑(补助15分钟左右)
1.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那么这首诗是悲秋的还是喜秋的呢?
2.全诗由三小节构成,三小节分别描绘了三个相对独立的画面,请给这三幅图命名。
3.品味下列划线词语,并在学习小组中讨论: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对诗中充满诗意的秋景进行赏析,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诗中的美景,并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节奏把这种意蕴表现出来。
难点:品味诗中一些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四、当堂检测(续助5分钟左右)
《导学》1——5题
作业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抄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秋”为内容的诗文。
板书设计:
农家丰收图——绚丽多彩1.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渔夫晨归图——淡雅朦胧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牧女思恋图——寥阔空远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教后札记: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秋天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秋天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我收集的秋天的诗句:
收获
反思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由远及近的顺序 写景的。
4、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抒发了作者热爱秋天,赞美秋天和热爱生活的感 情。
活动四
美句
赏析
自由朗 读诗歌,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些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哪个句子写 得很好,你还能说出 它好的理由吗?可以结合研讨练习第二题来说。
方法提示:词语句子写得好,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用词(动词、形容词、叠词等);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枯涸( hé)镰刀( lián )蟋蟀(xīshuài)寥阔(liáokuò)
2、词语积累
丁丁肥硕栖息寥阔枯涸清洌幽谷
3、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预言》,作者何其芳,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活动二
朗读
诗歌
学生放声自由朗读 ,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诵读提示:
(1)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秋天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课型
使用者
上课 时间
个性化设计
秋天
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学习重点:揣摩、品味 优美的词语。
活动一:基础
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肥硕(shuò)栖息(qī)乌桕( jiù)梦寐( mèi )清洌(liè)
例: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赏析:“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活动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阅读 14. 秋天》优质课教案_2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阅读  14. 秋天》优质课教案_21

《秋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品味重点词语,体会诗歌优美意境。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品味重点词语,体会诗歌优美意境。

三、教学难点:品味重点词语,体会诗歌优美意境。

四、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看ppt图片再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用ppt投影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介绍。

(三)检查自学。

1、字词积累:丁丁()lián( ) 刀背篓()肥硕()栖()息寥()廓清冽()梦寐()乌桕()枯涸()归泊()撒()网2、给下列句子划节奏。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3)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3、说说诗中那些词传达出了乡村秋天的信息。

(1)天气特征:(2)秋景:(3)乡村事物:(四)诵秋。

1、出示诵读要求,练习朗读。

2、老师范读后学生模仿读。

3、指名读,师生点评,再齐读。

4、思考:诗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五)品秋。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小组内探究。

1、找出每节的点睛之笔,然后给每副图取一个整齐漂亮的名字。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副最喜欢的画面,要体现每节诗的画面特点,可打乱原来的顺序。

(教师可以先示范,用ppt投影范例)3、本文为了写秋天,作者选取了哪些具有秋天代表性的景物?除文中提到的那些,你还知道哪些呢?(六)写秋。

1、出示歌曲《春天在哪里》的歌词,让学生用秋天之景代替。

2、交流互评后选代表展示。

3、哼唱《秋天在哪里》,配《春天在哪里》的旋律。

(七)小结。

人们经常会想当然地认为:春天是妩媚的,夏天是炎热的,秋天是萧瑟的,冬天是凋敝的。

实际上每时每刻、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美丽的风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发现!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风景变了!世界变了,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沉浸其中享受其美,将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秋天》教学案(新
人教版)
教与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教与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与学难点:
揣摩诗歌的清丽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与学方法:
激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初步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秋天。

秋瑾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杜牧却吟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那么 ,你心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秋天是——”的句式,说说你心中的秋天,看谁的句子最有想象力、最生动。

(生尝试)好,同学们用心灵体会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秋天。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写的《秋天》,一同感受诗人所描绘的乡村秋景图。

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简单介绍作者,然后由教师补充何其芳的有关文学常识,以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把握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丁丁______ 乌桕________ 归泊_______ 肥硕
寥阔枯涸清洌梦寐
提示:在朗读前,请学生找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再朗读课文。

2、播放配乐课文朗读。

学生跟随优美的音乐第二次走进《秋天》,同时在书上作相应的标记。

老师对朗读情况作评价,总结出朗读的四大要点,即:
(1)、划分节奏(停顿,语速)
(2)、标出重音(理解词意)
(3)、注意细节(拖音、语调、抑扬顿挫)
(4)、体会情感(诗人、自己)
3、学生自由朗读
学法指导:诗歌贵在读出意境,读出感情,通过学生的自读和老师的指导,让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1、朗读时要认真体会诗人的情感。

想一想,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诗中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那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一起来诵读这首诗吧。

(全班齐读)
学法指导: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你认为每一节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提示:每一节的最后一句。

学法指导:培养提炼信息的能力,并为后面给画面拟题作准备。

3、诗人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画面,为我们描绘了三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试着给它们取个好听的名字。

提示:第一幅画面:农家丰收图
第二幅画面:霜晨归渔图
第三幅画面:少女思恋图
学法指导: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

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这首诗的情感美,想象出了她的画面美,体会到了她的意境美,那么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艺术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师生一起品析语言、点击精彩!同学们可以从感官角度、修辞、字词的锤炼、以及写作顺序等角度进行赏析。

示例: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绚丽多彩”
①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

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

②“飘”字贴切传神。

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③“稻香”使人满口生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

④“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

⑤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

“栖息”一词意味隽永,是拟人。

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这里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具体化(视象化)了,创造出舒适、闲静的氛围。

提示:品味语言既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写作能力。

同时,对于刚入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入手品味语言,多少会感到有些茫然,由教师给出一二示例,他们做起来就驾轻就熟了。

学法指导:选择若干个小组交流各自的讨论结果,由担任记录的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各组讨论结果并作必要的引导,水到渠成后出示答案。

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让所描写的事物更加地生动形象,富于情趣;那么在以后写作中,也要多运用这样的方法,让自己的文章活起来!
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字注音。

丁丁()栖息()乌桕()
芦蓬()撒网()枯涸()
2、解释下列词语。

(1)肥硕:
(2)寥廓:
(3)清洌:
(4)梦寐:
3、知道哪些关于秋的古诗?请写出来。

阅读与品味
阅读解答下列问题。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是真的写镰刀吗?如果不是,请你说说它的深层含义?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农家里的什么东西能反映出有秋天的栖息?
四、拓展延伸
《秋天》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向和谐统一,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净、清远、清甜、轻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到极致。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

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让我们也来欣赏一下秋韵。

1、续写两个句子,完成小诗。

一个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一个说,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一个说,。

天说,其实我就在你们的心里。

2、写一写: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创造性地描绘秋天的校园。

学法指导:仿写要工整、雅致;描写要抓住特征,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展开丰富的联想。

五、教师总结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我们的世界,带着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去创造更加美好的事物。

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品味,我们就会发现“美”就在四季的更替,“美”就在我们身边!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改写成散文。

提示:带着品味赏析课文的余温,充分发挥想象,热情洋溢地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加大平常练笔的力度。

七、板书设计
农家丰收图
霜晨归渔图热爱赞美
少女思恋图
八、学后记
九、教后记
课堂练习提示
积累与运用
1、zhēng qī jiù péng sǎ hé
2、(1)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2)高远空旷(3)水清(4)睡梦
3、略
阅读与品味
1、镰刀被放下,它是饱食过稻香的,诗人本是写农人,却写了镰刀,镰刀的安然自得正是收获后农人的心态。

2、一囤囤稻米,满地的瓜果,更有农民那颗饱满的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