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42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点
时
互 动
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把儒学由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
跟 踪
探
训
究 系变成由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练
第24页
必修3 第11单元 第25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历史
(2)是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的儒学。宋明理学,与汉
代董仲舒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
基
础 知
回
顾 空前尖锐。
名 师 专 题 讲 座
(2)经济: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开
考 始出现。
课
点
时
互 动
(3)阶级(层):工商业者队伍扩大。
跟 踪
探
训
究
(4)文化:宋明理学日益僵化,道学家将孔子奉为神
练
圣。
第13页
必修3 第11单元 第25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历史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必修3 第11单元 第25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历史
基
(2)消极
础
知
①尊卑等级观念。
识
回
顾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名 师 专 题 讲 座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考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课
点
时
互 动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封建伦理,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
跟 踪
探
训
究 具、摧残扼杀人性、压抑思想进步。
时 跟
动
踪
探 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
究
训 练
人而去之弥远也。
2017届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
1、条件: (1)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 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 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2)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 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 展。 (3)文化条件: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 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
民本思想,提 反对不切实际 思想 出“天下为主, 的学风,提倡 主张 君为客” 实践,求真
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明清进步思 想的主要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如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 “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提出男女 平等等思想。
(2)反封建专制。如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如顾炎武提倡“众治” 反对“独治”,强调“经世致用”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如工商皆本 思想等
单元总结: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创立: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 “礼”的学说
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 想,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礼规范人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继承:
3、重创: 4、正统: 5、冲击: 6、融合: 7、高潮:
儒家思想的演变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隋唐 新发展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新思想体系
• 2.儒学为什么到宋代发展为理学? • (1)宋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为维护统治秩序,统治者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跟踪训练25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
课时跟踪训练(二十五)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1.(2015·某某月考)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而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探求深沉的哲理,注重义理分析、抽象思维。
玄学的出现反映了( )A.道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B.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C.知识分子摆脱儒学束缚的要求D.士人对国家分裂的不满情绪[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从题干中“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的信息分析,玄学的出现反映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
[答案] B2.(2015·某某摸底)X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解析]结合史实可知A是理学的核心即理是世界的本原,但不能体现材料中的“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的文化性格”的作用,故A错误;B体现的也是世界本原,故B错误;C体现的是天理道德与人本性的关系,也与题干的要求不符,故C错误;从D可以得出,理学强调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故D正确。
[答案] D3.理学家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王守仁主X“致良知”。
他们探讨的共同主题是( )A.净化个人心灵B.树立独立人格C.解决百姓生计D.解释世界本源[解析]本题考查三位理学家思想的共同点。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知,三人只是论述掌握“理”的方法,B、C、D项与三者均不符;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4.(2015·某某摸底)著名思想家李泽厚说: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衡,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索,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42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42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1.[2017·长沙模拟]明末清初反理学思潮高涨的社会原因是( )A.民间抗清斗争的迫切需要B.士人集中总结明亡的教训C.理学束缚人性和思想发展D.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答案 C解析明朝以理学作为统治思想,反理学思潮会对明朝统治构成威胁,因而反理学思潮高涨并不是民间抗清斗争的迫切需要,故A项错误;B项仅在知识分子中有体现,非题干要求的社会原因,故B项错误;明末清初僵化的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严重束缚人性和思想发展,因而出现反理学思潮,故C项正确;明末清初传入中国的“西学”主要是西方自然科学,非西方民主政治思想,故D项错误。
2.[2017·广东韶关模拟]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
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
这些主张( )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答案 C解析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君臣职责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认为君主及其官吏应该尊重百姓,不应该对百姓横征暴敛以保证自己的享乐,均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传承。
材料中并未提及经世致用,故A项错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有本质区别,西方启蒙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故B项错误;黄宗羲与顾炎武的主张是对儒家思想精华(民本思想)的传承,故C项正确;动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故D项错误。
3.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
”他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在此,顾炎武( ) A.全盘否定明代的学术成果B.强调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C.强调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D.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答案 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顾炎武指出明代部分学者的弊病是“窃盗”,要克服这一弊病就要达到“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的境界,即强调独立思考和创新,故B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单元高效整合解析版
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纵向梳理]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1.(2018·江苏四市一模)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这反映出董仲舒( ) 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A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没有涉及道家、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理论依据的是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将“德治”思想提升到天意的高度,故D项错误。
]二、儒家思想特点及现代价值1.特点(1)注重道德修养: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等。
(2)注重血亲人伦: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3)注重民本思想:苛政猛于虎;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注重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等。
(5)注重现实社会:关注现实政治、伦理生活、具有理性精神。
(6)注重群体意识:重视并积极维护群体秩序与和谐,个人服从群体。
(7)注重开放意识:外儒内法、宋明理学(三教合流),具有很强适应性。
2.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对点训练]2.(2016·海南高考)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3讲 从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
第1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3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岳麓版第23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春秋时期的孔子与老子(1)孔子①历史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主要思想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老子①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思想主张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是道家学派但不是道教的创立者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是道教的创立者。
道教是东汉时期创立的,道教理论来源于道家思想。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①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各国展开变法运动,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表现①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②诸子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a.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b.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c.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孔子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子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
前者仍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史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
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
②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发展、大变革。
经济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文化原因: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二)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创始人。
“至圣”(春秋时期)①核心思想“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③主张“克己复礼”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亚圣(战国时期)①主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荀子(战国时期)主张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舟民水论”③性恶论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①把生死看成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
(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了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节俭(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1.汉初,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经济实力获得恢复和发展。
2.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汉初“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一、宋明理学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被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内容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5.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轻巧识记]1.“二程”的思想天理是本原,伦理道德联。
格物又致知,理学代代传。
2.朱熹的思想三纲五常是天理,天理须存灭人欲。
格物致知明德善,朱熹思想内外传。
[概念阐释]“三纲五常”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朱熹认为,道的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2)阶级: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束缚人们思想,人们要求个性自由发展。
(4)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2.李贽的进步思想(1)主张⎩⎪⎨⎪⎧ ①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轻巧识记]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归纳为“一、三、四、四”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确立于明朝)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考点要求:(1)孔子与老子的思想;(2)百家争鸣;(3)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1)经济: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士”阶层崛起。
(4)文化: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2、派别及代表人物(1)道家:春秋老子(创始人,著《道德经》);战国庄子。
(2)儒家:春秋孔子(创始人、至圣);战国孟子(亚圣)、荀子。
(3)墨家:战国墨子(4)法家:战国商鞅、韩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4、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2)逐渐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百家争鸣的诸子思想1、儒家的主要观点(1)孔子(春秋,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古代思想、教育、政治家)①核心思想:“仁”、“礼”a.含义:爱人,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意义: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②政治思想:德治。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体现民本思想。
)③礼乐思想:“克己复礼”。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是保守思想)④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
(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文化贡献: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言行被弟子们载于《论语》。
(2)孟子(战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①政治主张:a.“仁政”(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b.“民贵君轻”(民本思想)②伦理观:“性善论”。
(实行仁政来回复人的善性)(3)荀子(战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①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是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发展、大变革。
经济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文化原因: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二)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创始人。
“至圣”(春秋时期)①核心思想“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③主张“克己复礼”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亚圣(战国时期)①主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荀子(战国时期)主张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舟民水论”③性恶论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①把生死看成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
(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了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节俭(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1.汉初,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经济实力获得恢复和发展。
2.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汉初“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
必修三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1.(2020·辽宁实验中学月考)李贽认为:“道之在人,犹水之在地,人之求道,犹掘地而求水也。
然则水无不在地,人无不在道也审矣。
”这说明李贽( D )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君臣平等B.否定儒家学说,动摇传统基础C.宣传启蒙思想,构建理想王国D.反对迷信权威,追求思想自由[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李贽通过运用水与地的关系类比道与人的关系以批判理学道统理论,认为学术是多元的,道也是多元的,“学不能统,道也不能统”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未体现对君主的批判,排除;B项,题干中李贽反对传统道统学说,但并未从根本上动摇传统儒学基础,排除;C项,李贽并未提出社会改革理论及新的社会构建,排除。
2.(2021·江西吉安月考)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
”上述主张( D )A.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B.奠定了“工商立国”思想的基础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D.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农本思想,不是商业,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李贽等知识分子对商业和商人的看法有了改变,认为商人通过辛苦劳动赚取钱财,商人与士异业而同途,均属崇高之业,故D项正确。
3.(2020·贵州铜仁二模)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学说)被认为缺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
他的学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
”李贽学说有如此局限的原因主要是( C )A.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文化钳制B.李贽缺乏创造的决心和能力C.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D.没有出现可供他借鉴的思想[解析] 李贽的学说“缺乏完整性、破坏性强,建设性弱”的特点是时代的产物,明末虽然中国社会有些新的因素发展,但是整体上旧的社会非常健全完整稳定,故C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二 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
Step1 微考点 一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 ——李贽《藏书》
间千百余年……①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思考 1 试 答
史料解读:由①可知其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 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2016· 江苏高考]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 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 “儒帽裹僧头”, 穿着亦僧亦儒的怪 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
命题思路 点拨
必考部分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演变
第42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 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考纲明示: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板块一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主干知识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理一理]
[拨云见日 想一想] 1.李贽的“离经叛道”中的“经”“道”是指什么? 试 答
史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了什么主张?
三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 …… 置四海之困
穷不言……以无本之人, 而讲空虚之学, 吾见其从事于圣人 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思考 3 试 答
史料解读:经世致用。
史料三反映出顾炎武怎样的思想?
归纳总结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Step2 综合点 1.进步性
提示:李贽的“离经叛道”中的“经”指儒家经典, 即四书五经;“道”指道学,即理学的伦理、教条。
2.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在政治、 经济上提出了哪些进 步的主张? 试 答
提示:政治:反对君主专制。经济:提出工商皆本。
3.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为什么没有发展为西方式的启蒙 思想? 试 答
提示:(1)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 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使进步思想家很难从 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 系。
史料一反映出李贽怎样的主张?
二
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
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 得安宁者,为君也。 ②夫工固圣王之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盖皆本也。 ——黄宗羲 思考 2 试 答
史料解读: 由①可知他抨击君主专制, 提出“天下为主, 君为客”;由②可知他认为工商皆本。
2.局限性 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 系。 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 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思想。 总之,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 的冲击作用, 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理学仍占主 导地位。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评论道:“梨洲(黄宗 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 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 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 君主政体之范围。 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 未足以语 于真正之转变。”萧公权在此认为黄宗羲( ) A.具有近代民权主义思想 B.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 C.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D.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解析
由“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
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可知,萧公权认为黄宗羲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 故 B 项正确。
板块三 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
1.[2017· 浙江高考]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 主张“天下为主, 君为客”, 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 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
(3)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高度强化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给早期启蒙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压 力。 (4)明清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明清时期的 民主启蒙思想不可能受到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
4.概括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征。 试 答
提示:(1)政治: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君主专制达 到顶峰。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商业者 队伍壮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命题思路 能力。 点拨
以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的进步思想为切入
点, 考查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 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①三大思想家主张的相同点。 ②理解“思想文化
走向近代化”的含义。
解析
பைடு நூலகம்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都
是反对君主专制,是思想上走向近代化的先声,故 A 项正 确。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是对儒学思想的批判 继承,没有脱离儒学的范畴,也没有形成新思想体系,故 B、D 两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故 C 项错误。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1)明清之际的四大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 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 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 使儒学焕发出 生机。 (2)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背景下产生 的, 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具有 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
(3)文化:理学僵化、进步思想出现、明清小说盛行。 总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的生产方式产生, 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但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以 及封建统治者政治上的专制、经济上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 国,使中国逐渐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此时中国的思想界 出现了反专制、倡民主;反抑末、重工商;反教条、重实 用的早期启蒙思想,文学领域小说盛行,带有强烈的反专 制色彩。
以李贽的怪异行为为切入点, 考查明清之际
的进步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仅依据 “儒帽裹僧头 ”“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 ”的信息就错 选 A 项。李贽被正统者和道学家们视为“异类”,自己也 以“异端”自居。据此分析此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