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点拨
我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看法
我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看法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是一门填塞思想、填塞人文精神、填塞智慧的学科。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新鲜,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欢乐,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激趣导课。
“兴趣是最佳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松弛调和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
我们要根据例外的课型,设计例外的导入方式。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
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精巧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动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优美,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厚,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严重内容。
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无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
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盛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
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风趣、有力、有用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漠的天地。
初中语文说教法学法案例
初中语文说教法和学法案例案例1: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沁园春雪》教法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一、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二、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形象上多下功夫。
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四组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 ,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词的上阕、下阕、教学重点和难点,且四组提问所辖1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
三、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
因此我设计2个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学法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
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一、任务型教学模式:1、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合作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此模式下,通过给学生提供明确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集体合作,达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2、该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任务型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任务设置不当可能导致学生理解偏差,或者因学生分工不明确而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二、讨论型教学模式:1、讨论型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讨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2、在该模式下,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集思广益,学生能够互相启发和帮助,形成全面的思考和理解。
这种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但也需要教师有较好的引导和控制能力,以免讨论过程偏离主题。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1、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利用多种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的模式。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素材,能够直观地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多媒体教学模式还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2、这种模式也需要注意多媒体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避免过度依赖技术,降低学生的主动性。
四、交互式教学模式:1、交互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师生互动、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交互式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五、任务型教学模式:1、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实际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语言学习,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写作、演讲、剧本创作等活动。
初中语文“三环六步”新课堂流程(简单版)
注意事项 : 一般而言,一节课中各环节时间的安排
如下: 第一环预习、交流大约占10分钟; 第二环展示、点评大约占25分钟; 第三环小结、提升大约占10分钟。 但由于各个班级学生的能力不同或学科
不同、文本内容深浅不同等,教师上课时引 导的时间也很难统一,所以必须灵活掌握, 认真实施,让课改切实有效,真正实现新课 堂的教学。
一、对教师的要求:
二、对学生的要求:
导学案的使用 1、地理、生物等科目的导学案提前一周发 给学生,布置学生做好预习;语文、数学、 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科目提前 1-2天发给学生,布置学生做好预习。 2、预习案要求教师课后收集并进行批阅, 给予评价,如: A、、B、C、D等。 3、导学案的完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 到引导和点拨作用(对学生讨论后不能解决 的问题进行点拨,尽量做到精讲)。
“三环六步”新课堂流程
“三环”
第一环:学生预习(独学)、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点拨、检查督促,用时约十分钟
第二环:学生展示、点评。教师引导纠正、帮 助形成,用时约二十五分钟。
第三环:学生小结、提升。教师引导归纳、反 馈巩固,用时约十分钟。
“六步”
1、预习 2、交流 3、展示 4、点评 5、小结 6、提升。
第二环:
学生展示、点评。 教师引导纠正、帮助形 成,用时约二十五分钟。
第3步:展示
一、对教师的要求: 二、对学生的要求:
第4步:点评
一、对教师的要求: 二、对学生的要求:
第三环:
学生小结、提升。教 师引导归纳、反馈巩固, 用时约十分钟。
第5步:小结
一、对教师的要求:
二、对学生的要求:
第6步:提升
第一环:
学生预习(独学)、 交流(讨论)。教师引导 点拨、检查督促,用时约 十分钟。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0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0篇)》,快快拿去用吧!初中语文教学反思1通过两年多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点拨教学的三个方面。
一、适量点拨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
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
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
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
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二、适度点拨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
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
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
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三、适时点拨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
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初中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分析及其课堂实践
Teachingseafaring 教海探航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37初中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分析及其课堂实践文/柯智勇摘要:学好语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课改推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实施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主张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首先概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应该遵循的原则,接下来分析初中语文课堂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实践。
关键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初中语文;课堂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要求,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知识面涵盖广泛、知识系统性较难形成,对于许多同学来说学好语文是比较困难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思想、采用全新的教学策略,适时地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程授课过程中探索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打造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地位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1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1.1 以学生为主体传统课堂的往往都是教师先讲授,学生再学习,“先教后学”强调讲授行为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学习,在教学时间上,传统的课堂教师的讲授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这就十分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变得消极被动。
这样的方法虽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但是却忽视了学生发现、分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随着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不断改变,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模式,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
学生只听教师的讲解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控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第一、教师须转变教学观念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是智力的开发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是意义的建构者等等,传统观念必须随时期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更新了、先进了,对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全面的、深入的认识后,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愉悦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浏览教学的效率。
切实贯彻新课改理念,课堂上,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通过学生的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控学生对各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控等实际情形,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这里,教师只是启示、引导,该导时导,当讲处讲,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样可较好地锤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第二、课堂宜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教无定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几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它们是现行的许多综合性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若一味地使用一两种教学方法,难免陷入单调枯燥。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使人产生疲劳。
如果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就可以调动学生各器官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求多,教师应综合推敲学生、课文等具体情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形对这些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比如语文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多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能力。
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对此,各种各样的练习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中学语文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中学语文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中学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老师可以通过提供各种文学作品欣赏和分析,帮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主题和结构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
其次,老师应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包括词汇丰富、语言流畅、结构清晰等方面。
老师可以通过词语积累、句式仿写、段落构思等方法,引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让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此外,老师可以教授学生有关文学创作的基本技巧和规则,例如人物刻画、情节设置、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要领,提高他们的创作技能和质量。
最后,老师还应在学生的文学创作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并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
通过持续的指导和激励,学生将能够在文学创作中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风采和才华。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一、阅读教学中的问题1、没有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无的放失。
2、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在阅读训练中针对考纲考点,考什么就讲什么,肢解语段,导致无明显训练效果。
3、忽略了文本对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失去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机——课堂。
4、阅读教学缺乏计划性,毫无体系。
5、教师自身阅读量小,或者根本不读,整体感悟能力不高。
6、课外阅读的局限性。
7、如何让学生在热闹的阅读教学中收获更多?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一)扩大阅读范围1、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学会收取有效信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应该鼓励。
2、推荐美文佳作,引导健康有效阅读。
a童话、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b诗歌散文作品:冰心《繁星春水》、鲁迅《朝花夕拾》、泰戈尔《泰戈尔诗选》c中外文学名著: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海明威《老人与海》d推荐的杂志:《读者》《青年文摘》(二)传授阅读方法善于从课文中抽象出具体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
让学生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
1、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1)根据作品文体特征,抓住阅读重点。
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
如《故乡》一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及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来理解文章的主题。
(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
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引导学生找出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时的神态、动作及语言,分析二人的不同心理和性格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情比纸薄的人际关系。
(3)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
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当年的思想状况,就不难理解文中对清国留学生的冷嘲热讽和对日本一些"爱国"青年学生的愤慨之词。
谈初中语文中如何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谈初中语文中如何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作者:袁忠华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8年第5期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充分的内在潜能。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下,以主人翁的意识去进行语文的各项学习活动。
强化学生的主体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教学;语文教学语文的学习有一篇篇课文来组成每一篇课文都有不同的主题。
这些课文就好像一幅幅美妙的画卷一样,那一幅幅如美的画卷,一件件如珍的精品,要求教师以一个优秀的导游员,一位出色的主持人的身份,引领着学生去欣赏、去解读、去品味、去揣摩、去感悟。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营造出和谐的氛围、高效的课堂呢?一、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情绪的产生,进而促使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高效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
而积极情绪体验的产生与教师在课上所创设的情绪情感氛围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是以民主宽松的氛围为主导,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感受到的更多是内心的平和,探索的激情。
相反如果教师过于刻板,要求过于苛刻,学生感受到畏首畏尾,甚至小心谨慎,也会使得学生有太多的焦虑产生。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
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尊重分歧,尤其注意营造一种热烈踊跃的课堂气氛,这才符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说, “ ‘ 问’ 是 深入 的 阶梯 , 是 长 进 的桥 梁 , 是 触 发 的引信 , 是 觉 悟 的 契机 。 ” 每 篇课 文 教 学 目标 和教 学重 、 难 点 就 是每 一 节课 具体 的教学 目标 。教 师 只 有 对教 材 有 全 面深 入 地 把握 , 才 能在 所 有 的 问 题 中抽 出一 根 主 线来 , 也 就是 众 多 问题 中 的主 问 题, 这 样 才能 引 领 学生 提 问 。
筋, 自己进 行 思 考 与 研 , 寻 找 解 决 问题 的途 径
与方法 , 以达 到 掌握 知识 并 发 展 能力 的 目的。课 堂后 , 应 以反 思 者 的角 色对 这 次 提 问进 行 反 思 与
、
教 师要 转 变角 色
教师由“ 知识霸权者” 转为“ 知识分享者” , 由
又引领学生分析 了曹刿的人物形象 ,之后提 出:
民。 这样 , 通过 前 面创 设 的情 境 , 学 生 自己就 得 出 了结 论 : 文 章 的 材 料 是 为 中心 服 务 的 , 与 中 心关
的思路 ; 2 . 学习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景 ; 3 . 学会
用 恰 当的修 辞 和 副词 来 写 景抒 情 。这 样 , 我设 计
系密切就详写 , 不密切就应略写 。这样通过与学 生的交 流 , 在探究 中学生不仅 明白了文章选材的 详略处理 , 还锻炼 了思维能力 。今后 围绕 中心和
的 能力 。
探究解决问题 , 才能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
求。
如我 在 教 《 曹刿论战》 时, 学 生整体感知后 ,
梳清文 章是依请见 、 请 问、 参战、 论 战 的思 路行 文, 弄 清了详写 的是 战前 和论战 , 就及时 引导学
“导、学、测、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探索篇•课题荟萃“导、学、测、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李征远(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五中学,甘肃白银)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以及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数学。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行,学校教育教学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一条发展新路,即将“导、学、测、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堂教学信息的主要传播者———教师,应该充分担负起主导作用,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之相对应地创设教学情境、指出学习目标、指导自学、检查学习结果、总结反思评价等,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导: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内容摒弃以往讲课直接入题的形式,创设与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心理相符合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阶段。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春》这节课伊始,教师并没有用惯常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这一套路开课方式,而是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先是播放大自然中春天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并配以柔美的音乐,让课堂立刻弥漫出春天的气息。
学生一边观看春天的美景,一边体会春天的盎然生机。
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的《春夜喜雨》,之后,教师创设了一段语言情境,“古往今来,多少作家满怀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朱自清的这篇散文《春》,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春天的感悟?”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律动,急于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一种蓬勃,学生融情入境,思绪已经进入吸纳新知识状态,为接下来的自主学习埋下伏笔。
二、学:指定学习目标,增强自学意识教师作为主导者,要将学生思维散乱的缰绳收束起来,向其指明一节语文课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即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即用自主或者合作等学习方法理解文章,品味语言,从而达到提高语言运用和分析能力等目的。
同时语文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怎样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_如何提高效率性
怎样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_如何提高效率性怎样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一、创设情景,大胆探究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讨论教学中关于要重视的问题时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2、充分讨论,让学生在大胆的尝试、探究中学习如何学好语文?对教师而言,《大纲》强调:“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
而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二、提问艺术,开启学生思维1、设疑新颖,激发情趣好奇知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到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
2、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3、“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发散型思维的提问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
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第一篇: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八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中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方法:以朗读、讨论为主《长征组歌》两首教学目标:1、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
老山界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所叙之事,揣摩词语的运用。
2、了解并学习文章安排材料的特点。
3、通过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2、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草教学目标: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枣核》一、教学目标1.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2.了解本文以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
2、难点:思乡之情的具体化。
最后一课[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小说的三要素;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
2、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小弗郎士心路历程的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初中语文教案经验交流
初中语文教案经验交流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身心发展、兴趣、特长都有很大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对于学习成绩较好、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我鼓励他们多读书、多写作,提高综合素质;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我重点辅导他们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我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注重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常常运用故事、谜语、游戏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我尽量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在课堂互动环节,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首先,我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学会抓住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的观点、分析文章的结构。
其次,我鼓励学生多读书,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最后,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在写作过程中,我耐心指导他们,让他们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我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例如,组织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手工制作比赛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开展语文角、读书会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语文水平;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风景区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五、注重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初中语文教学措施(精选9篇)初中语文教学措施篇1新语文课标正式提出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主张,要求语文教学要由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能力进展为中心转变,所以语文老师的角色也应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意义上的对话者,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要讨论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作品境界,如何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如何组织学生沟通思想,如何帮助学生总结提高。
具体措施如下: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语文课堂中的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于中学生来说,良好的课堂气氛的感染胜过长篇的说教。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营造课堂气氛。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只要我们吃透教材深化挖掘,其中就有取之不尽的美的内容,以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思想,感染、感化学生,就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情感得以陶冶,自然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形成课堂上和谐的教学氛围。
爱好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
有爱好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乐观思考,沉醉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2、注重能力培育。
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要引导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并着重培育他们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后者对进展能力更为重要,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学生才能逐步具备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课堂点拨语文教案
课堂点拨经典语文教案,是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何设计一份足够合理、有效的语文教案,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已经成为教师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而点拨经典语文教案的设计,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之一。
一、什么是课堂点拨经典语文教案课堂点拨经典语文教案,简单来说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经典语文知识进行点拨和讲解。
这种教学方式的核心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步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规律和思想,不断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为孩子们日后的学习和思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为什么要使用课堂点拨经典语文教案1. 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课堂点拨经典语文教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语文基础知识。
如果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够扎实,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也将无法掌握更加高级的语文知识。
而通过课堂点拨,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薄弱的语文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地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和掌握知识。
2.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科学,需要学生具备强大的理解能力。
课堂点拨经典语文教案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了解语文知识背后的思想和内涵。
这不仅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的真谛,从而建立自身的文化素养。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教育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语文教学在其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课堂点拨经典语文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在经典语文知识的掌握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这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考、人文素养、道德情感等方面。
三、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课堂点拨经典语文教案对于课堂点拨经典语文教案的设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点拨经典语文教案设计的重要起点,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级要求,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例如,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可能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通过经典语文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材解析及教法建议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析及教法建议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是由教育部组织、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担任总主编编写的。
这套教材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这不仅遵循了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而且继承了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
在语文课程改革基础上,大胆创新,其特点突出,结构合理,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语文的开始,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将来学习语文的态度。
下面我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落实要素等方面解析本单元,并且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由《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和古诗词四首组成。
三篇散文都出自于名家名篇。
朱自清的《春》运用了多种等修辞手法,多层次,多角度的写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个特定时令的景象。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冬景图。
当代诗人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作者同样运用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不限于一时一地,描绘了大自然四季里雨的多姿多彩形象。
《古代诗歌四首》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了诗人的不同的情怀。
《观沧海》表达了曹操的雄心壮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现了李白对友人的关怀,《次白固山下》抒发了王湾的思乡愁绪,《天净沙秋思》书写了马致远浓浓的乡愁。
写作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我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学习借鉴的写作方法。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文章中描绘的情景,体会文章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2.揣摩和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在学习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
3.学习阅读,分析写景抒情散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朗读积累古诗词,能体会作者感情,感受诗词的音韵美,激发学生热爱中华的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俗话说:
“理不点不明, 灯不拨不亮。”可见点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语文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教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点拨, 培养学生的兴趣,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语文课堂朝着大容量、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使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本文试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施以点拨, 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如在教鲁迅先生的 《阿长与 〈山海经〉》时,学生初读会觉得课文冗长、头绪繁多, 对课文的内容不大好把握。在整体感知课文时, 可采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教学, 先引导学生尝试阅读课文, 然后教师出示尝试思考题: ①认真阅读课文, 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 重点写的是什么? ②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 哪些内容略写? 为什么这样安排? 学生围绕这两条线尝试学习, 对课文的基本内容、详略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 但对于第二题中的最后一问, 还是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抓住这一点, 启发学生积极讨论,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各自简述对课文的理解, 这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师最后进行总结性点拨:
“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的了解, 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其存在的一些毛病, 但详写 《山海经》的事, 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 或不能做的事情, 她却能够做成功’, 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这样安排
就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通过点拨使学生对课文的主旨、结构层次有了确切的了解。
(三) 在拓展学生的思维、延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点拨
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比较旺盛,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 不会仅仅满足于课堂上所接触到的知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抓住教学契机和激发点, 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切入点, 对学生进行点拨, 撩拨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自觉投身于课外的学习活动之中。例如在教学阿累的 《一面》时, 文中提到两本小说:《毁灭》和 《铁流》。教师简要叙述了这两本书的故事梗概, 然后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本书的具体故事?”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 ” “那就请同学们到图书室借阅吧! ”课后同学们纷纷主动到学校图书室借阅了这两本书,还主动与老师谈读后的体会。又如在教学程乃珊的 《吾家有女初长成》一文时, 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她爱看 《围城》, 几乎背得出其中好多她认为的精彩之句; 她也爱读 《洗澡》, 但她仍拒绝 《安徒生童话》, 也不喜欢我的偶像———张爱玲的小说。”教师抓住这句话进行点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作者的女儿为什么爱读 《围城》和 《洗澡》? 这两本书到底写得怎样,你想不想知道? 是不是 《安徒生童话》和张爱玲的小说写得很糟糕呢? 如果你想知道的话, 请去阅读这几本书吧, 用自己的眼光作个评判。”这样, 学生的学习欲望被点燃了, 他们在课后纷纷想办法借阅这几本书, 并被这几本书深深吸引住了, 许多同学还从书中摘录了好多好词好句和精彩的段落。
如在教学 《周处》一文时, 课文只是简要叙述周处成为三害之一, 在杀虎斩蛟之后才意识到自己被人们当作了祸害, 从而产生了悔改的念头, 通过拜访当时的名人, 接受别人的指点, 痛下决心改过自新, 最后成为忠臣孝子。至于通过学习本文要吸取哪些思想因素, 如何利用课文的思想内容对学生施以教育影响, 课文并没有提及。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文本中的思想因素, 对学生加以点拨, 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因此, 教师在讲完课文内容后, 可以进行总结点拨:“周处作为一个失足青年, 曾经在村中横行霸道, 为乡人所痛恨。但他在杀虎斩蛟后看到村民们的态度, 认识到自己曾经对乡民们产生过极大的危害, 他能认识到这一点是多么难能可贵。一个犯过大错的人要改正错误, 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决心的, 而在改正过程中, 还要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在这些困难面前,周处凭借坚强的毅力和恒心都挺过来了, 最终彻底
( 一) 在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点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有一些课文看上去内容浅显、结构简单, 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教师并不需要下太大的功夫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 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透彻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语言的运用特色, 教师必须下功夫深入地钻研课文, 采用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通过独具匠心的教学点拨, 引导学生真正高效地学好每一篇课文。
改掉了自己的缺点, 并在名人的指点下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教师可通过简要的板书, 加以归纳:“三横之一—杀虎斩蛟—自知为患—欲自修改 ( 勇气、决心) —请人指点 ( 毅力、恒心) —忠臣孝子(成才)”。这样的点拨使学生对文中的思想内容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和感染, 从而显现了课文的现实意义。
另外, 在古诗词教学、现代诗教学、作文教学以及作业练习的指导时, 教师都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点拨, 使语文课堂教学朝着大容量、高效率的方面发展, 使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掘教材思想内容、开展思想教育的过程中点拨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本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 应不失时机地发掘教材的思想因素, 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思想素材,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中 “文道统一”的教育思想。有些课文的主题思想较浅显, 学生只要稍加留意或多读课文, 自然会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染, 从中受到教育。但有些课文的思想意义就比较含蓄, 蕴涵在词句中不容易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深挖和点拨, 以达到教育影响学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