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10《唐诗四首》之《望岳》教学设计长春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0望岳教学设计2
七年级语文下册10望岳教学设计2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10望岳教学设计2望岳1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的语言,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文学修养。
3.体会诗歌的意境,深刻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怀。
2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能力不足,所以在新授课中,教师仍需要进行指导。
先教授方法,然后慢慢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班学生比较沉默,课堂气氛不活跃。
所以要尽量让学生发言,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对于本课古诗来说,学生直接鉴赏还是不易实现,要让学生尽量地多朗读,借助反复地朗读来理解诗歌,为鉴赏诗歌奠定基础。
3重点难点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文学修养。
2.体会诗歌的意境,深刻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怀。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如果说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高峰,那么盛唐诗便是这高峰之巅,而巅峰的诗作则非李白、杜甫莫属。
韩愈诗有云:“李杜文章在,光艳万张长。
”杜甫自幼聪慧,据他自己说7岁就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并且他把写诗看成是毕生的事业。
今天,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杜甫年轻时的诗作----《望岳》。
活动2【讲授】文学常识要想理解一首诗歌,必须要先了解他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首先让我们复习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
(播放课件,找同学回答)1.杜甫,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又因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2.写作背景:(播放课件,找同学朗读)杜甫于开元二十三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不幸落第。
这次落第,对杜甫来说并不是沉重的打击,他情绪乐观,对前途充满了幻想,因为这时他只有24岁。
从此他漫游齐赵一带,这首诗是他游泰山时所作。
《望岳》共三首,分咏东1 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初中望岳详细教案
初中望岳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岳》。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诗文的背景,理解诗人杜甫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望岳》。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诗文的背景,理解诗人杜甫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诗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标题《望岳》,激发学生对泰山的想象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教师请教,解释诗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各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探究学习:(1)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诗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2)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诗人思想感情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望岳》。
(2)写一篇关于《望岳》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岳》,理解诗文的意义,并能够表达自己对诗文的感悟和理解。
【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10《唐诗四首_望岳》教学设计长春版
《望岳》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略)(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
“岱宗”,即泰山。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
“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
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
“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
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
“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
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
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
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
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
“造化”,指天地自然。
“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
“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这两句是想像之辞。
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
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
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
“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
“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
“眦”,眼框。
“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
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诗四首》教案长春版
10、唐诗四首一、教学目的通过诵读,感受诗人感情的起伏跌宕、腾踔跳跃,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与烦忧。
二、教学方法诵读与感悟相结合,以读引悟,以悟助读。
借助歌曲、图画等加深对诗作的理解与感悟。
三、预习要求1.根据注释理解诗作以及诗中的典故。
2.查找资料,了解李白的生平。
四、教学结构诵读诗—画读诗—品读诗—读唱诗五、教学环节(一)诵读诗1.看CAI课件,听读本诗。
听出轻重、节奏、感情。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节奏、轻重、感情。
3.学生齐声朗读诗歌。
(二)画读诗1.分别标出表明诗人情绪低沉与高昂的诗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低)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高)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高)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高)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低)2.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
看看像什么?像山峰,像波浪3.体会诗人情感的跌宕变化。
(1)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哪句诗中可以看出来?明确:愁苦、烦闷。
从“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中可以看出来。
(2)诗人为什么会烦、会忧、会愁?(展示诗的写作背景)明确:天宝以来朝政愈趋腐败,李白的个人遭遇愈趋困窘。
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引起了强烈的精神苦闷。
诗作的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
(3)诗人的感情有几次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明确:两次。
当诗人看到寥阔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了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
精神不觉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解,感到心情舒畅:“走吧,我们一起去高楼酣饮,喝个痛快淋漓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这两句表明诗人内心由极端苦闷而转向爽朗壮阔的境界。
高潮过后是什么呢?我们凝神期待,屏息倾听,听到的却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杜甫《望岳》教案(优秀3篇)
杜甫《望岳》教案(优秀3篇)《望岳》教学设计篇一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文的学习是青少年了解民族传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的捷径。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明确要求,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古今优秀诗文。
本期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我进行了一些探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教学《望岳》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体会《望岳》诗歌的意境及作品风格;2、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1、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首先要多角度激发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让学生在开阔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2、确定第二个教学目标主要源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的教学理念。
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主开掘的空间,课后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重现诗歌。
3、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语言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因而具有极强的音乐性,让学生在吟唱中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
柏拉图说过:“音乐把节奏与乐调的强烈力量进入心灵的最深处。
”教古诗时应充分利用音乐盒带,通过听、唱把学生带入音乐的天地、艺术的王国,领会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
4、吟唱古诗词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运用。
一是指在写作中恰当引用诗句,帮助表达内容,美化文章语言;二是在写作中创造性的使用、模仿、改写诗句。
二、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领会《望岳》一诗的意境,并谱曲自唱,尝试古诗词的的写作,古诗的格律不作过多要求。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以吟唱、仿写为主。
针对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我尝试过借鉴过很多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如诵读法、品析法、故事导读法、以画配诗法等等,效果都不错。
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人才济济。
他们喜欢唱流行歌曲,喜欢模仿,喜欢尝试。
所以,我采用吟唱——仿写的方法来教《望岳》。
2024年《望岳》优秀教案
《望岳》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望岳》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杜甫的生平、创作背景等。
(2)掌握《望岳》的文学特点,如意境、修辞手法等。
(3)学会分析《望岳》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深入理解《望岳》的内容和形式。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望岳》与杜甫其他作品的异同。
(3)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创作实践,提升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体会大自然的壮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望岳》的背景知识,掌握其文学特点。
(2)分析《望岳》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1)深入挖掘《望岳》的意境,理解杜甫的豪情壮志。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望岳》与杜甫其他作品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望岳》的题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望岳》,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3.课堂讲解(1)分析《望岳》的文学特点,如意境、修辞手法等。
(2)讲解杜甫的豪情壮志,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
4.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望岳》的艺术魅力。
(2)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成员补充,教师点评并总结。
5.比较阅读(1)学生选取杜甫其他作品,与《望岳》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分享比较阅读的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6.创作实践(1)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创作实践。
(2)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7.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四、课后作业1.深入学习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撰写一篇短文。
2.分析《望岳》的艺术魅力,写一篇鉴赏文章。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6篇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6篇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6篇 作为⼀名⽼师,往往需要进⾏教学设计编写⼯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篇1 【教学⽬标】 1、领略泰⼭雄伟神奇的景⾊; 2、感悟诗⼈蓬勃的朝⽓和远⼤的抱负; 【教学重点】 1、泰⼭雄伟神奇的景⾊; 2、诗⼈蓬勃的朝⽓和远⼤的抱负。
【教学难点】 诗中哲理的理解; 【基础知识】 1、作者⽣平; 2、泰⼭的有关知识; 3、字⾳、字形; 【教学⽅法】 朗读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 1、同学们,我们国家⼭河秀丽,景⾊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就有很多,但在群⼭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最⼤呢?泰⼭──五岳之⾸,“泰⼭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起来领略⼀下杜甫笔下的泰⼭是如何⼀番景⾊! ⼆、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我⾸先请⼀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下。
师板书:字,⼦美;号,少陵野⽼;世称杜⼯部;⼈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与李⽩齐名,世称“李杜”。
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壕吏;新婚别、垂⽼别、⽆家别) 2、范读课⽂,强调字⾳、字形。
这⾸诗有⼀些字的注⾳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下。
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齐读两遍。
3、初读课⽂,了解诗句⼤意。
下⾯同学们⾃读课⽂,借助⽂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
然后⽼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同学们将课⽂⼀齐朗读⼀遍。
缺乏感情。
第⼀、⼆两句,我们应该⽤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下,再试着读读。
【教学设计】《望岳》(长春版)
望岳》教学设计育才学校陈海莲老师《望岳》这首诗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抒发了作者敢于攀登的壮志。
被人们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
诗中蕴涵的哲理对学生人生观的培养和进取精神的塑造以及对学生古诗欣赏能力的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文无论从写作手法、还是语言风格看,都是发展学生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的好载体。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诵读、鉴赏古诗的能力;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使学生能合理的运用互联网中的资料及所掌握的电脑技能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培养学生协作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在把握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
◆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 ,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 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展示一:由学生提出问题:您刚才提到了五岳,我想知道五岳分别指那五岳?东岳泰山(1532 米),位于山东泰安市西岳华山(1997 米),位于陕西华阴市南岳衡山(1512 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北岳恒山(2017 米),位于山西浑源县中岳嵩山(1440 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我相信同学们对杜甫也有一定的了解,那么现在我就请一组同学来为我们介绍他们所了解的杜甫。
展示二:(小黑板)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 ; (此处可插入展示同学提问:同学们,说到诗圣,我不禁想到了诗仙,有谁知道诗仙是谁呢?诗鬼呢?——李白和李贺)继续介绍: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长春版《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长春版《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长春版《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春版《望岳》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春版《望岳》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视频及图片,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出示幻灯)(二)朗读诗歌1、配乐诗朗诵《望岳》(出示视频和音频材料)。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古筝曲)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加幻灯图片),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望岳》教案(精选19篇)
《望岳》教案《望岳》教案(精选1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岳》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岳》教案篇1一、导入介绍泰山:1、展示泰山图片。
“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
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古称东岳,又称岱岳,被尊为五岳之首。
自古有许多吟诵泰山的诗作,而以杜甫的这首《望岳》最为著名,因此被刻于碑碣,立于山麓。
教师可补充;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市。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2、背景: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
《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
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二、介绍杜甫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人称为杜少陵。
开元后期,举士不第,漫游各地。
后居长安近十年。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后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望岳教学设计4 长春版-长春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望岳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
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2学情分析初一下学期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翻译和阅读能力,能自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
3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可从“炼字”入手。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望岳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某某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某某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
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活动2【讲授】望岳指导学生朗读。
问题探讨: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3、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四、指导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和“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试分析其妙。
活动3【练习】望岳1、写出初见泰山时的激动、惊叹、仰慕之情,突出它的横亘远处、参天耸立的句子是:2、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3、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4、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达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的诗句是:活动4【作业】望岳背诵并默写本诗。
七年级语文下册10望岳教学设计2长春版
望岳1教学目标1。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的语言,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2。
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文学修养。
3。
体会诗歌的意境,深刻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怀。
2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能力不足,所以在新授课中,教师仍需要进行指导。
先教授方法,然后慢慢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班学生比较沉默,课堂气氛不活跃。
所以要尽量让学生发言,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对于本课古诗来说,学生直接鉴赏还是不易实现,要让学生尽量地多朗读,借助反复地朗读来理解诗歌,为鉴赏诗歌奠定基础。
3重点难点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文学修养。
2。
体会诗歌的意境,深刻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怀。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果说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高峰,那么盛唐诗便是这高峰之巅,而巅峰的诗作则非李白、杜甫莫属。
韩愈诗有云:“李杜文章在,光艳万张长.”杜甫自幼聪慧,据他自己说7岁就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并且他把写诗看成是毕生的事业。
今天,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杜甫年轻时的诗作-—-—《望岳》。
活动2【讲授】文学常识要想理解一首诗歌,必须要先了解他的作者和写作背景.首先让我们复习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
(播放课件,找同学回答)1.杜甫,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又因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2.写作背景:(播放课件,找同学朗读)杜甫于开元二十三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不幸落第。
这次落第,对杜甫来说并不是沉重的打击,他情绪乐观,对前途充满了幻想,因为这时他只有24岁。
从此他漫游齐赵一带,这首诗是他游泰山时所作。
《望岳》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这是第一首.活动3【活动】朗读诗歌1.示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望岳》教学设计(通用5篇)
《《望岳》教学设计(通⽤5篇)《《望岳》教学设计(通⽤5篇) 在教学⼯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是⼩编为⼤家收集的《《望岳》教学设计(通⽤5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望岳》教学设计1 【教学⽬的】 1、知识与能⼒:诵读能⼒;联想,想象能⼒,背诵这⾸诗;理解诗的意境。
2、过程与⽅法:在诵读中理解诗的意境,背诵此诗。
3、情感与价值观:热爱⼤⾃然,热爱祖国河⼭;陶冶美的情操。
【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板书设计】 望岳 杜甫 远望──绵延⾼耸 近观──神奇秀丽热爱 细看──胸怀浩荡、眼界开阔 【教学过程】 ⼀、导⼊ 同学们,你们登过泰⼭吗?站在泰⼭之巅,俯瞰群⼭,感受如何呢?唐代⼤诗⼈杜甫却另有⼀种感受。
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下他的佳作《望岳》。
⼆、背景和作者简介(略) 三、齐读本诗⼆遍(要求声⾳响亮,读⾳准确,停顿正确。
)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讨论: 1、这两联“望”的⾓度有什么不同?诗⼈是怎样表现泰⼭的⾼远幽深、神奇秀丽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未得亲历其境。
“岱宗”,即泰⼭。
岱是泰⼭的别名,因居五岳之⾸,故尊称为岱宗。
“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实在意义。
接句⾃问⾃答,以夸张⼿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势,放眼望去,⼀⽚青翠苍都,绵延不绝。
“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为该地域的简称。
泰⼭北为齐,泰⼭南为鲁。
“青未了”,形容泰⼭⼭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
这⼀句是远望,摹写泰⼭卧齐鲁⼤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耸云端、万仞摩天的⾼伟雄俊。
这⾥是近望,赞叹⼤⾃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都聚集在泰⼭了。
望岳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朗读,感知诗歌基本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品读,理清诗歌结构,品析诗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诵读,感悟年轻诗人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
品读,悟诗文,赏语言。
教学难点:
诵读,知背景,悟壮志。
课时安排:
1课时
品读,悟诗文,赏语言是本文的重点
赏析语言的基础是感悟诗歌,品读诗歌。
这部分主要是通过自学感悟诗歌,小组讨论探究来赏析文章。
在品味语言过程中,通过一些技巧对字词,诗句咀嚼品味。
可从抒情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炼字炼词等角度来鉴赏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估计需要较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进行品味。
诵读,知背景,悟壮志是本文的难点
在这里主要让学生朗读,在体验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基于对学情的了解,更重要的是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如果一些教学的重点问题学生没有发现、提出来,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与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起作为教学的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望岳教学设计3 长版
望岳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词的精妙,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基于学生在七年级学过古诗五首,对诗歌朗读、鉴赏的方法还很模糊的现实,我想把这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充分理解诗歌内容,领略诗人豪情的基础上提高诗歌朗读和鉴赏能力。
3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心灵共鸣。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望岳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活动2【讲授】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望岳》。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小组研讨,师生共同赏析: 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
(五)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诗紧扣一个“望”字,由远而近地一步步向前发展,由远望到近望,从略望到细望,直到遐想,“凌绝顶”后下望,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由实到虚,其中“一览众山小”是诗人想象登上泰山顶峰俯视所见到的情景,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向往,同时也写出了泰山的气势,以及诗人内心的雄心壮志,可谓神来之笔。
三、拓展:回忆描写山的诗句四:巩固: 1、诗中通过泰山变化来衬托泰山景色秀丽的句子: 2、表现诗人吞云吐雾的磅礴气势和开阔的视野的句子: 3、当我们登上长白山顶,极目远望,周围美景尽收眼底,我们不禁回想起《望岳》中的名句: 4、诗中远望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名不虚传的诗句活动3【练习】望岳三、拓展:回忆描写山的诗句四:巩固: 1、诗中通过泰山变化来衬托泰山景色秀丽的句子: 2、表现诗人吞云吐雾的磅礴气势和开阔的视野的句子: 3、当我们登上长白山顶,极目远望,周围美景尽收眼底,我们不禁回想起《望岳》中的名句: 4、诗中远望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名不虚传的诗句活动4【作业】望岳五: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10望岳教学设计长春版
望岳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2. 能准确流畅的诵读诗歌;3.通过朗读与品析相结合,体会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4.感受杜甫作为一代诗圣的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伟大精神。
2重点难点1.体会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的能力。
2.通过杜甫后期诗歌《登高》的对比学习,进一步理解杜甫作为一代诗圣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望岳》1.我们来猜一个人物(PPT导入杜甫对联)2我们再来猜一处名胜:(历史上有72位皇帝曾经在此处进行祭天和封禅大典。
)3当伟大的诗人杜甫来到雄伟的泰山,于是便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望岳》。
今天我们走近杜甫,走进他的《望岳》活动2【活动】朗读诗歌,整体感知一、读诗1.昨天让同学们预习这一课,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遍课文。
2.我们常常说“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读诗有多重要。
下面我们来大声的朗读全诗,并思考幻灯片上的问题——这首诗为你呈现了一幅泰山怎样的画面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回答么?3.我们来齐读一遍吧。
下面请几位同学来回答一下我刚才提出的问题。
韩泽鹏:我看到了一幅泰山高耸入云的画面。
因为“荡胸生曾云”这句告诉我们泰山很高,高耸入云。
寇梓欣:我觉得泰山特别雄伟,有点像我们刚刚学过的曹操的那句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鹤:我认为泰山上有很多的小鸟,因为归鸟这个词告诉我们鸟都回家了。
梁雅茹:我觉得泰山特别高特别大,因为书下注解写泰山山北是齐国,山南是鲁国,横跨两个国,它一定很大。
朱立枫:我觉得泰山郁郁葱葱的,因为第二句就写了“青未了”,青就是绿色。
所以山一定是绿色的,茂盛的。
王禹泽:我觉得泰山是最巍峨的山,因为泰山被称为是岱宗,地理老师又和我们说过,泰山是五岳之首,所以泰山是巍峨的。
活动3【讲授】研读诗歌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到底你们说得对不对呢?让我们深入的研读一下诗歌吧。
请同学们结合幻灯片上的问题再仔细品读一下全诗。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望岳教学设计1 长版
望岳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3、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2学情分析经过与其他老师沟通和开学一个月以来的观察,认为九年六班的语文学习状况如下:1、缺少语文学习兴趣,基础较薄弱;2、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字体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上课小动作多;3、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感悟能力差,学生搜集和存贮的好词、妙句、文段较少,能够灵活运用所积累素材的学生寥寥无几。
3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望岳》“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创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上,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同学们,这些对联中指的人物是谁呢?对,是杜甫。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青年时期所创作的佳作《望岳》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杜少陵。
自唐以来,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称为“诗圣”。
主要代表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活动3【讲授】写作背景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
20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
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
20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
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
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作。
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活动4【活动】朗读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019精选教育长春版《望岳》教学设计.doc
长春版《望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词的精妙,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心灵共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关于杜甫及《望岳》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古诗四步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望岳》,能说说板块的题目吗?这一册板块项目与12册有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12册把泰山做为中华文明,泰山是一种文化) 2、叙述板块题目(体会泰山是一处名胜,更是华夏文明中的一种)二、简介作者及作品三、师生共同赏析研读古诗 1、(1)配乐朗诵《望岳》(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3)指导学生朗读(4)教师范读 2、指导学生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1)巡视。
随机指导。
(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
3、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品悟诗句,赏析。
设问:(1)诗题为《望岳》,但全诗却不风一个“望”字?(2)全诗视望,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角度有什么不同?(第一句远望泰山的景象;第二句近望泰山的景象;第三句是凝望泰山时所见的景
象,最后一句是神游玉皇顶所见) 4、引导学生思考: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一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五、思维拓展(作业)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六、板书远望近望望岳凝望惊叹、赞美、陶醉、豪迈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
一、导入
介绍泰山:
1.展示泰山图片。
“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
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古称东岳,又称岱岳,被尊为五岳之首。
自古有许多吟诵泰山的诗作,而以杜甫的这首《望岳》最为著名,因此被刻于碑碣,立于山麓。
教师可补充;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市。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2.背景:
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
《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
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二、介绍杜甫
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人称为杜少陵。
开元后期,举士不第,漫游各地。
后居长安近十年。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后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
杜甫诗歌创作历程:
1.读书和壮游时期《望岳》。
2.长安十年时期《哀王孙》、《春望》。
3.战乱流离时期“三吏”:《石豪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4.漂泊西南时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朗读诗歌
1.利用工具书,自主查找并标注生字字音。
2.听范读,学诵诗歌。
3.自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内容
提问: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
参考: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五、诗句赏析
1.文题是《望岳》,在诗中哪些诗句写了诗人望到的景色?
明确:前三联。
2.最后一联和前三联有什么区别?
最后一联是诗人的想象,前三联是实写。
3.提问:分组研讨,理解诗句内容及情感,分析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
首联:泰山的雄伟壮阔——远望。
颔联:泰山的高大秀美——近望。
颈联:诗人的胸怀浩荡、眼界开阔。
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细望。
尾联:想像之景,也是作者的愿望,表现了诗人想要实现人生远大抱负,登临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
六、交流启示
自学交流学习本诗得到的启示。
明确:胸怀雄心壮志。
不怕困难,勇于攀登。
七、拓展
诵读并积累杜甫的诗《春望》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八、作业
1.积累杜甫诗歌名句。
2.背诵并默写诗歌。
板书设计:
远大抱负
雄心壮志
首联——远望
颔联——近望
颈联——细望
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