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态心理学-探究个体与环境关系的新取向

合集下载

环境心理学的学科新主张及论评

环境心理学的学科新主张及论评

环境心理学的学科新主张及论评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有着近年来大量发展的学科,其中包括许多新的主张。

下面结合具体例子,就如下几项环境心理学的学科新主张做一些论评。

1、生态心理学:生态心理学旨在分析人类行为和环境的关系,并通过在环境中的设计以及理解和调节人类行为来改善环境质量。

其中,生态心理学的研究者从社会科学角度关注如何影响人类的环境。

例如,有研究显示,居住在绿树成荫的住宅区的人比杂乱无章的住宅区的人更有可能是更有益健康的心理福祉和社会参与环境。

论评:生态心理学使人们看到了环境特征与人类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人类心理福祉的改善有质的改变,是一项很值得关注的学科新主张。

2、空间心理学:空间心理学专注于研究人类与其环境的空间关系,其中包括建筑设计,街道和公园等特定地点的特性。

一些空间心理学研究者通过研究社会行为和城市设计,探寻对居住空间的认知,并设计政策来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

例如,在一些城市,原有的空间和建筑设计不便于居民减少交通使用,因此,空间心理学家可通过建设绿道和绿色空间来支持人们减少出行距离,增加慢性。

论评:空间心理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从空间角度来思考城市设计的新的视角,可以让人们更充分地了解自己的环境,并增强城市设计的可持续性,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环境心理学新主张。

3、进化心理学:进化心理学致力于试图通过研究人类思维如何演变来理解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研究者注意到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它们探寻人类思维与自然反馈机制之间的关联。

例如,进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古代社会,人们认知环境中的自然任务有助于他们做出决策的成功性。

论评:进化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以进化观点解读人类行为的新机会,促进了我们对于心理机制的深入理解,是环境心理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新主张。

总结:以上就是环境心理学的学科新主张及论评,由此可见,近年来环境心理学中出现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新主张,通过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来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这是环境心理学所要做的事情。

社会心理学个体与环境的互动

社会心理学个体与环境的互动

社会心理学个体与环境的互动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探索人类在社会环境中产生、维持和变化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揭示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在社会心理学中被广泛研究,对于理解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体与环境的互动: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主要通过社会认知过程来实现。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理解和解释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通过观察和参与社会交互,形成对环境的认知,并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个体的认知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个体的认知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通过观察和交流,个体不仅可以获取信息,还可以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以适应和改变环境。

二、个体与环境互动的影响因素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个体的特征、环境的特点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匹配度。

个体的特征包括性格、认知风格、人际关系等,不同的个体由于其差异性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反应。

例如,性格外向的人更容易与他人交往,而性格内向的人则更倾向于独立思考。

环境的特点包括社会规范、文化背景、经济环境等,不同的环境会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例如,在一个价值观念开放的社会,个体更容易接受多元化的观点和行为方式。

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匹配度指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

当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与环境的要求相吻合时,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更加顺畅。

相反,当个体与环境之间存在差异时,个体可能会感到压力和冲突。

三、个体与环境互动的影响机制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不仅仅是一种相互适应的过程,还包括个体对环境的主动改变和创造。

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不仅有个体对环境的响应,还有个体对环境的塑造。

个体对环境的主动改变和创造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称为“环境塑造论”。

环境塑造论认为,个体不仅受到环境的影响,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改变和塑造环境。

社会生态心理学

社会生态心理学

社会生态心理学社会生态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心理互动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对个体和群体行为产生的影响,探讨环境与个体的动态变化以及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关系,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背景下的个体行为和思维。

社会生态心理学从社会生态理论、心理学理论、环境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等方面来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

它是从社会、人的心理、环境三方面通过交叉融合进行的,是一个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的学科。

现代社会生态心理学主要探讨以下四个方面:一、环境与个体关系的研究环境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个体的生理和心理。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自然条件所构成的环境,如气候、地形、水源等;社会环境指与人的关系、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有关的环境。

环境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个体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制约,同时个体的行为也会改变环境。

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环境心理学是将心理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等结合起来的学科。

它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如家庭、办公室、校园、城市等环境对人的影响,探讨了人的行为和情感是如何和环境相互作用的。

环境心理学可以为建筑师、城市规划者提供对人的心理需求、习惯和行为的深入了解,从而设计更加人性化的环境,三、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社会生态系统指人类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是一种动态的系统。

社会生态系统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探讨环境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跨越不同的尺度和层次,包括微观个体层面、中观组织层面和宏观制度层面,关注个体和环境在不同层面之间互动。

四、环保与行为倡导的研究环境保护是社会生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人们的环境意识和对环保行动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通过研究环保教育、社区参与、社会动员等手段研究环保行为的动力和影响因素,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概括地说,社会生态心理学是将环境与心理学相融合的一门学科。

社会生态心理学

社会生态心理学

社会生态心理学社会生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社会生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化、环境污染、社会支持、社会网络等方面。

本文将从社会生态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社会生态心理学的研究来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人类的行为、心理和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社会生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例如,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人口的增长,导致城市环境的恶化,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

这些环境问题又会对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理压力等。

因此,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和改善。

社会生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环境对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环境的美观程度、安全程度、舒适程度等都会影响人类的情绪和行为。

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在美丽的环境中更容易感到快乐和满足,而在丑陋的环境中则更容易感到沮丧和不满。

因此,改善环境的美观程度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环境的安全程度也会影响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例如,犯罪率高的地区会让人们感到不安和恐惧,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因此,提高环境的安全程度可以减少人们的恐惧感和不安感,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社会生态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社会支持和社会网络对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支持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中获得的支持和帮助,它可以减轻人们的压力和焦虑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社会网络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中建立的联系和互动,它可以提供社会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可以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和互动。

因此,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和社会网络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社会生态心理学的研究还可以为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生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生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生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生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生态心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结合了心理学和生态学的原理,旨在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它关注个体、群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生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展开。

1. 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生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如何感知、评估和应对周围环境对个体心理产生的影响。

根据环境心理学的观点,个体的心理反应是与环境的特定特征和刺激联系在一起的。

一个舒适、美丽和绿色的自然环境可能会引发积极的情绪和心理健康,而一个拥挤、嘈杂和污染的城市环境可能会引发压力和焦虑。

2.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是生态心理学的另一个核心观点,它强调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互动。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个体与其所处环境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调节。

个体对环境做出的行为和决策将影响环境的结构和功能,而环境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3. 生态认知生态认知是生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了个体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对其行为和心理状态的重要作用。

根据生态认知的观点,个体通过感知和解释环境的特征和刺激,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适应策略。

这种环境感知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对外部环境的感觉,还包括个体对环境内部结构和关系的认知。

4. 生态压力和适应生态心理学还研究了个体在面对环境压力和适应过程中的心理反应。

根据生态心理学的观点,个体在面对环境变化和威胁时,会产生心理压力,并通过适应策略来应对。

这些适应策略可能涉及行为的调整、认知的改变和情感的调节,以便在新的环境条件下确保个体的生存和繁衍。

总结回顾:通过深入探讨生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它关注个体、群体和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

环境心理学帮助我们理解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而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生态认知则强调个体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对行为的指导作用,而生态压力和适应研究个体面对环境变化时的心理反应和应对策略。

社会生态心理学

社会生态心理学

社会生态心理学
社会生态心理学
社会生态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心理学分支,它探索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

它结合个体、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关注社会环境中促进或阻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研究人们有意或无意的社会行为,以及个体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社会生态心理学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状态的
影响上。

它考虑到人们日常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比如个人属性、家庭环境、社会资源、教育水平等,以及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深入探讨不同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社会生态心理学着重实证方法来研究社会环境与个体心理发展
的关系。

它充分利用社会调查、实验研究、定量统计等多种方法,以及基于实证的数据分析、模型预测、技术支持等科学技术,来发现社会环境与个体心理的关系,并证明社会环境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具体机制。

社会生态心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它更全面、系统地分析社会环境和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能够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际机制,为个体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实证支撑。

社会生态心理学

社会生态心理学

社会生态心理学社会生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涵盖了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

社会生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即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人对环境的影响。

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人类的发展和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生态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生态心理学中,环境被视为一个系统,系统内包含着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交互、相互影响。

人作为系统的一部分,同样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社会生态心理学的研究不仅仅是关注环境对人的影响,同时也包括了人对环境的影响。

社会生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

比如,在社会方面,社会生态心理学可以研究城市化进程对人的影响,探讨城市化对人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在文化方面,社会生态心理学可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探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态度、行为以及其对人的影响等;在自然环境方面,社会生态心理学可以研究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比如探讨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行为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

社会生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量化研究和定性研究。

量化研究主要是通过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来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比如问卷调查、实验等;而定性研究则是通过深入的观察和访谈等方式来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比如案例研究、焦点小组讨论等。

社会生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

社会生态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它的研究价值不容小觑。

社会心理学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研究

社会心理学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研究

社会心理学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也开始关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论文旨在探讨社会心理学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研究。

首先,社会心理学强调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人们的行为和态度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自然环境也会受到人类的活动所影响。

例如,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舒适性可能会提升人们的情绪和幸福感。

相反,环境的恶化和破坏可能会导致人们的压力和不满。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感知、评价和行为,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次,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心理特征、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环境本身的特征。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建构,揭示了人们对环境的偏好、关注度和行为意图。

这些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外,社会心理学还研究了人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情感联系。

自然环境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体验,例如美感、宁静感和亲近感。

同时,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情感体验也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情感体验,揭示了情感与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为提升人们对环境的情感体验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此外,社会心理学还关注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

人们的行为和态度可以改变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态度。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人们对环境的行为和态度,以及环境对人们的影响,探讨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并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社会心理学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通过揭示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态度和行为、情感联系以及互动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质量以及促进人类福祉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咨询中的生态心理学: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心理咨询中的生态心理学: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生态心理学在心理咨询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中的作用与影响
影响
• 咨询模式:生态心理学有助于改变传统心理咨询的模式和方法 • 服务质量:生态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心理咨询的服务质量和效果 • 行业发展:生态心理学有助于推动心理咨询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作用
• 数据驱动:生态心理学有助于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心理咨询的评估和干预 • 技术创新:生态心理学有助于推动心理咨询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中的应用和创新 • 远程咨询:生态心理学有助于推动心理咨询在远程咨询和在线教育领域的发展
生态心理学在跨文化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与挑战
应用
• 文化评估:生态心理学有助于评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环境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 文化干预:生态心理学有助于针对跨文化背景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 文化交流:生态心理学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咨询师的交流和合作
挑战
• 文化理解:如何准确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环境因素和个体心理特征 • 文化适应:如何帮助个体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适应和应对环境压力 • 文化差异:如何克服跨文化心理咨询中的文化差异和障碍
心理咨询中的生态心理学:人与环境的 互动关系
01
生态心理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生态心理学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生态心理学的起源
• 20世纪初,生态学研究开始关注生物 与环境的关系 • 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领域开始关注 人与环境的关系 • 20世纪70年代,生态心理学作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诞生
生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 20世纪80年代,生态心理学研究主要 集中在环境认知和环境适应方面 • 20世纪90年代,生态心理学研究开始 关注心理健康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 21世纪初,生态心理学研究逐渐涉及 到心理咨询、教育等多个领域

心理学与环境深入探讨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交互影响的机理

心理学与环境深入探讨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交互影响的机理

维普资讯
中国海监 卫 星通信 网建成
随着 中国海监卫 星 通信 网地面 站(上 海)近 日通 过验收并正
式投入 运 行 , 中国海监卫 星通信 网正 式建设完成 , 中国海监 自
千 此有了 自己 的 “
里 眼 和 N L耳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笔者近 日从 中国国家海洋局 东海分局 了解到 , 中国海监卫
一 旦 出现 无 线 电干 扰 , 将直接影响奥运 会赛事顺利进行 。 为验
证8 月8 日奥运 会开 幕式及 随后 的各项 比赛 中各类奥运 相 关 无 线
电设 备投入 使 用 时 的 电磁 环 境真 实情况 , 提 前发现 并解决可 能
出现 的无 线 电安全 隐患 , 北 京奥运 会无 线 电管理 联席会 议组 织
星 通信 网的建成 , 使得今后海监船舶监视到如赤潮灾害、 浒苔
灾害 、 石 油平 台或管道溢油 时 , 地 面 指挥部 门在电脑屏幕前可 以看到海上 动态 的 “ 实时转播 ” , 全面 提高 了 中国海上 远 程侦
查取 证 、 实时视频传输和指挥决策能力。
分 、 媒体转播 、 信息通 信等诸 多重 要 环 节 , 这 些 设备在使 用 中
并圆 满完成 了 实战演练 。
演练评估显 示 , 一 是通过对 民航导航频率的监测和实际验
证 , 没有发现 影响航空飞 行安全 的干扰 ; 二 是通过监测广 电系
统验证 , 广播 电视播 出正 常 , 没有发现对卫 星 电视接收站的干
扰 ; 三 是演练 中没有发现 对涉奥无 线电业 务系统造成 的有害干
新 闻发布会 时 , 发言人 说 ,
前 目

社会心理学解读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读后感

社会心理学解读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读后感

社会心理学解读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读后感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探索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心理过程以及它们对行为的影响。

阅读学术著作《社会心理学解读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后,我深受其启发,对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社会心理学中,个体是指独立的个人,而环境则包括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和物理环境。

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是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这一主题,提供了社会心理学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最新成果,让我对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本书首先介绍了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心理过程的影响。

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不仅受到他人的影响,还会对他人和环境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普遍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受到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的影响。

本书列举了大量实证研究,证明个体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行为和态度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塑造。

接着,本书探讨了个体与文化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文化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塑造了个体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模式。

本书指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过程的影响是显著的。

例如,个体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更强调社会联系和集体利益,而在个体主义文化中更注重个人权利和自我实现。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实证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个体与环境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它们对个体的心理过程产生的影响。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个体与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物理环境指的是个体所处的具体场所、建筑和自然环境。

它们对个体的情绪、注意力和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研究表明,个体在与自然环境接触时会感受到更多的放松和愉悦,而在拥挤和吵闹的环境中则容易引发压力和不适。

本书通过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实证研究,揭示了个体与物理环境之间的心理过程,为建立更适宜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社会心理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保护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我们不断尝试着探索如何可持续地发展和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从而创造和谐的社会。

而社会心理学则是一个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工具。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社会心理学与环境保护之间有什么关系。

先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知道,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往往是受到周围环境和自身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实现环境保护,就需要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思考的一般规律,并找到一些能够改变人类行为和认知的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学者们发现,环境问题的一个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质量不敏感或缺乏意识。

这种情况在城市化、工业化和快速增长的现代社会中尤为常见。

人们被包围在一个充满声音、设备、车辆和人类繁荣的城市环境中,直到出现重大环境问题或者碰到个人问题时才会觉察到这个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渠道可以向公众普及有关环境保护知识,以便更加有效地调动人们的环保意识。

另外,社会心理学还指出环境问题与人们的现状有关。

由于环保工作需要一些投入,而大多数人往往会关心自己的近期生活,如何使得今天生活更加舒适,所以环境保护很难抽出精力,也很难看到效果。

这种现象在短期内实现环境可持续性的长期目标上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如何适应社会心理学,并通过社会心理学来寻求方法。

更为具体地说,我们发现,人们常常存在主观地认为自己会产生更多行为(如节能)后,电费会更高这种误区。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寻找创造性的方法来引导人们,让他们改变这种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和媒体等媒介都是影响人们看待环境的非常关键的因素。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观众的态度往往可以通过作品的内容和呈现方式轻易地被加强或扭曲。

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性地改变广告和媒体的内容,使环保意识成为人们思考的核心。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社会心理学原理可以被用来实现环境保护。

例如,利用群体动力来支持环保工作。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人们的行为往往可以受到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同伴的态度、受重视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扩大环保工作的影响。

社会心理与环境保护

社会心理与环境保护

社会心理与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中,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的共同关注和责任。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行动中。

然而,实现环境保护并不只是一项政府或组织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每个个体的社会心理。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可以从心理角度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

首先,社会认知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如果一个人没有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和需要保护的价值,他就很难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

因此,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影响和解决办法是至关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例如广告宣传、教育活动和社会媒体传播。

通过增加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我们可以激发社会心理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积极性。

除了社会认知,社会规范和期望也对环境保护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规范是指人们认为在特定环境中应该做的事情。

这些规范可以通过社会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来塑造。

如果一个社会将环境保护看作是一种可取的行为,那么个体更有可能愿意为环境保护付出努力。

社会规范和期望可以通过社会群体的互动和沟通来强化。

例如,在家庭、学校和工作场所内倡导环境友好的行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态度和行为。

此外,社会联想和互助也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联想是指人们在与他人相处时从对方那里获取的信息和行为准则。

如果我们身边的人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参与和支持态度,我们也更有可能跟随他们的行动。

因此,在我们的社交圈子内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互相激励,可以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此外,相互合作和互助也是实现环境保护的关键。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解决环境问题,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最后,环境保护的成功还取决于个体的动机和自我效能。

动机是人们参与环境保护的内在驱动力。

这种动机可以基于个人好奇心、责任感或是对未来世代的关怀。

为了激发个体的环境保护动机,我们需要提供丰富的机会和奖励,让他们感到自己参与到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心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有哪些新进展

心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有哪些新进展

心理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有哪些新进展在当今时代,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学这门学科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并且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过去,人们在探讨环境保护时,更多地关注科学技术、政策法规以及经济手段等方面。

然而,近年来,心理学的介入为环境保护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从个体层面来看,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态度对其环保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

以往,很多人可能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缺乏清晰的认识,或者认为自己的个人行为对整个环境的影响微不足道。

但新的研究表明,通过有效的环境教育和宣传,可以改变人们的认知偏差,增强他们的环境责任感。

例如,利用生动直观的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公众展示环境破坏的现状和后果,能够更深刻地触动人们的内心,从而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更环保的行动,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节约水电等。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群体行为和社会规范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研究发现,当一个群体中的大多数人都采取环保行为时,个体更容易受到这种社会规范的影响而跟随。

例如,在一些社区中,如果推行垃圾分类并且大多数居民都积极参与,那么新入住的居民也会更愿意遵循这一规范。

此外,社会比较心理也在其中发挥作用。

当人们看到身边的人在环保方面做得比自己好时,可能会产生竞争心理,从而更加努力地践行环保。

心理学在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

以往,很多环保活动的组织和宣传方式可能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公众的心理需求和动机。

现在,通过深入了解公众的心理,组织者能够设计出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性的活动。

比如,一些环保志愿者活动不再仅仅是单调的劳动,而是增加了互动环节和奖励机制,让参与者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会促使他们更愿意持续参与类似的活动。

在消费心理学方面,研究人员发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商家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绿色营销手段来推广环保产品。

人类行为与环境互动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人类行为与环境互动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人类行为与环境互动的社会心理学分析一、引言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有社会性的生物之一。

他们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还与周围环境和其他人产生互动关系。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个体行为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学科,不仅可以揭示人类行为与环境互动所涉及的社会心理过程。

二、人类对环境的认知人类对环境的认知分为两个方面:感知和理解。

感知涉及到人类对环境的各种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理解则是指人类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来认知环境。

1.感知环境人们的第一时间与环境互动是通过感官来实现的。

视觉是人类对环境的主要方式。

视觉对人的认知有很大影响,其中归因理论是一种经典理论,它认为人们会根据因果关系来判断行为结果所归因的原因。

听觉也是人们与环境互动的主要方式之一。

人的听觉可以感知声音的大小、方向和距离等信息。

触觉和嗅觉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的情感。

触觉可以给人带来振奋、宁静、放松的感觉等,而嗅觉则与人的记忆和情感息息相关。

2.理解环境人类理解环境涉及到对信息的加工和分析,视觉是其中的核心部分。

人类通过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来感知环境中的不同元素。

此外,人们还会根据自身的行为和经验来解释环境,构建自己对环境的认知模型,从而形成自己对环境的理解。

三、人类与环境互动的社会心理过程人类行为与环境互动的社会心理过程可以依据情境分为三个层次:个体层次、群体层次和文化层次。

1.个体层次的社会心理过程在个体层次上,人类对环境的行为涉及到多种社会心理过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情感、认知和动机。

情感是人们对环境的评价,情境会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他们对环境的行为。

例如,看到一个漂亮的风景或者闻到了想起的味道,都会让人感到愉悦。

此外,情感也会影响人对环境的认知和记忆。

认知是人们对环境的理解和知识。

人们通过对环境的观察和经验的积累来形成对环境的认知,从而影响他们对环境的行为。

例如,人们对危险环境的认知会使得他们采取更加谨慎的行动。

动机是人们进行行为的动力。

社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

社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

社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社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而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环境质量,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行为和措施。

社会生态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首先,社会生态学的研究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社会生态学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试图解决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等方面的研究,社会生态学揭示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对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的关系的研究,社会生态学告诉我们,人口过多和资源过度开采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环境保护也促进了社会生态学的发展。

环境问题的突出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生态问题的关注,迫使社会生态学研究者从新的角度出发,加深对社会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认识。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出现,使得社会生态学不再局限于理论研究,而是更加注重实践和行动。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推动了社会生态学的教育普及,培养了大量的社会生态学专业人才,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生态学的繁荣发展。

社会生态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还体现在环境治理和政策制定上。

社会生态学研究的成果为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生态环境的观测、分析和评估,社会生态学帮助政府和决策者更好地了解环境问题的严肃性和紧迫性,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战略指导。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和成效也反过来验证和推动了社会生态学的研究。

环境保护实践中的成功案例为社会生态学提供了具体的实证数据,为研究者提供了实践案例和经验,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

最后,社会生态与环境保护之间还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一方面,社会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仍然面临环境保护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将社会生态学理论应用于环境保护实践中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社会生态心理学-探究个体与环境关系的新取向

社会生态心理学-探究个体与环境关系的新取向
Depuiset,&Butera,2005)。
45
民的性格,继而影响政体的形式。此后心理学领域 产生了一些关于气候和心理之间关系的有影响力 的研究。如Cunningham(1979)发现人们在晴朗 的、凉爽怡人的天气里更加愿意帮助实验员填答问 卷、给餐厅服务员的小费更多。针对美国的一项研 究发现,在控制了人口规模和收入水平之后,平均 气温较高的地区犯罪率显著高于那些平均气温较 低的地区,月平均气温较高月份的犯罪率显著高于 月平均气温较低的月份,甚至是在一天之中气温对 犯罪率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Anderson,Ander- son,Dorr,DeNeve,&Flanagan,2000)。气候和情 绪及心理健康的关系也被反复研究,例如光照时间 (一天中光照的时长)可以预测季节性情绪障碍 (SAD)的发生(Young,Meaden,Fogg,Cherin,& Eastman,1997),同时,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比在暖 和的夏天消费更多的抗抑郁药物(Hartig,Catala—
万方数据
4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总第245期)
前农民在瑞文测试和Stroop任务上的表现显著低 于收获后的表现,而之前一项有关长期持续的贫困 状态与17岁时工作记忆受损存在相关的研究也支 持了贫困造成认知资源损耗的假说(Evans&
Schamberg,2009)。
结构(如民族多样性、人口密度)、气候(如温度、污 染、气象灾害)、地理环境(如地质条件)、宗教系统
社会生态同时包含自然和社会环境,尤其涉及诸如经济系统、政治系统、宗教系统、地理、气候,疾 病及灾害、社会人口结构等宏观结构。在理论方面,社会生态心理学受益于心理学历史上各个领 域所经历的生态化运动;在方法学方面,社会生态心理学重视生态效度并提升了现场研究和大型 数据分析的地位。社会生态心理学研究的蓬勃发展有助于提高心理学研究的生态效度,并为宏 观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实证依据。而宏观结构的联合作用、宏观结构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中 介及调节变量是这一领域未来研究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生态心理学;宏观环境;个体;生态效度 [中图分类号]G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09(2014)05—0043—12

社会生态心理学

社会生态心理学

社会生态心理学1. 引言社会生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环境与个体心理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探讨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体心理和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反馈作用。

本文将介绍社会生态心理学的定义、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 定义社会生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主要关注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社会生态心理学以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来揭示这种关系。

社会生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心理过程,以及社会环境的物质和社会文化因素等。

3. 主要研究内容3.1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生态心理学研究了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例如,社会环境的经济条件、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支持等因素都可能对个体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社会生态心理学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机制。

3.2 个体心理的反馈作用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反馈作用。

社会生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行为如何改变社会环境,进而影响其他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例如,个体的积极行为可以促进社会环境的改善,而负面行为则可能导致社会环境的恶化。

3.3 社会生态系统动态演化社会生态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社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过程。

社会生态系统是由个体、群体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它随着时间进行不断演化和变化。

社会生态心理学通过观察和理论建模,探讨社会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和机制,以及个体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适应和变化。

4. 实践应用社会生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很多实践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实践应用领域:4.1 教育和培训社会生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应用于教育和培训领域,帮助教师和培训师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从而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和培训方案。

社会生态心理学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基于个体和环境的教育和培训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和培训的效果。

环境心理学的新主张

环境心理学的新主张

环境心理学的新主张关于环境心理学的新主张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此外,环境心理学研究主题的不断调整,大量跨专业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呈现也加大了概括总结的难度。

下面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环境心里学的新主张是什么。

费舍、贝尔与鲍姆等人认为,环境心理学是对行为和构造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从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去研究环境与心理的关系,是环境心理学的两大任务。

人的行为活动既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又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状态对环境做出相应的回应而改变或者适应环境。

早在1970年,普罗桑斯基就给出环境心理学是环境心理学家所研究的东西的笼统说法。

1976 年,普罗桑斯基将环境心理学定义为试图确定人的行为和体验与其建造的环境之间的经验和理论关系的科学。

1990 年,他将环境心理学的定义修改为是研究人与他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比较分析普罗桑斯基的三次界定,他对环境心理学本身,尤其是环境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更加具体,从人工环境到所处环境定位的变化,切实地说明以整体的、生态的和系统的视角来认识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以上的几种概念界定可以看出,上述学者对环境心理学界定有着根本的一致性,都认同或者肯定、重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以上论述中,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环境心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

所以,环境心理学的学科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环境心理学以人的信念、需求与价值为核心。

环境心理学是在个体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下催生的学科,适逢当时的学术界实用主义盛行,在实用主义氛围的影响下环境心理学也具备非常浓厚的“以人为中心”的实用主义色彩。

环境心理学主张研究应该满足个体的信念、需求与价值,因而在研究中都是以个体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其最终的研究目的也是为了提升、改善个体的生活质量,将人的价值放在首位。

第二,环境心理学坚持人—环境的交互作用观。

社会心理学与环境保护意识

社会心理学与环境保护意识

社会心理学与环境保护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环境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全局性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与思维的学科,对于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心理学在提高环保意识方面的应用环境保护问题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还是有很多人缺乏环保意识。

这些人往往不知道怎么去保护环境,而且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不过,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下,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与应对环保问题,从而提高环保意识。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的行为和态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体的认知、态度、愿望和行为习惯等。

在环境保护方面,社会心理学可以根据个体的这些因素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比如,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来宣传环保理念和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环保观念。

此外,社会心理学还可以利用社会集体力量来推动环保事业。

比如,团队合作以及社群压力等方式,来促进人们的环保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采取更多的环保行动,同时也会感到其他人们与自己的行为之间的联系性,从而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环保行为的形成及其积极影响人们在环保行为方面积极性的表现,是这个社会环境下环保意识的积累。

环保行为的形成与个体特征、社会文化及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

因此,社会心理学可以通过研究人们环保行为的形成过程,寻找到解决环保问题的新途径。

一方面,环保行为对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高生物多样性等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良好的环保行为,人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的使用,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的发生,并提高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概率。

另一方面,环保行为还能够丰富个人的情感世界。

良好的环保行为能够降低人们制造之后的内心罪恶感和焦虑感,从而减轻可能存在的精神障碍。

并且,在社会大环境中,良好的环保行为也易于获得社会认同度和自尊感,从而为社会和谐和个人的生存幸福做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lman,2010)。
(三)宗教系统 宗教一直被认为是社会的润滑剂和缓冲垫。 社会学家Durkheim(1897/1951)对于自杀的研究 很早就发现,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比有宗教信仰的人 更容易产生ca杀行为,普遍信仰天主教的国家(如 法国)和地区(如巴伐利亚),比普遍信仰基督教的 国家(如丹麦)和地区(如德国北部)自杀率更低。 但这一结论近期遭遇挑战,Deaton和Stone(2013) 的研究发现,信教比例越高的国家,平均幸福感越 低,美国各州的数据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同时,美 国信教比例越高的州,谋杀率、心脑血管疾病和癌 症死亡率都更高。对此现象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笃 信宗教的人们往往生活在低收入、疾病肆虐和个人 安全感低的国度,或者是缺乏控制资源,因此公共 服务低质低效的州。宗教提供了部分庇护,使得人 们免于疾病和沮丧,并许诺更好的彼岸世界。当该 国或该州获得了充裕的资源,能够为其居民提供经 济和个人的保障时,宗教的笃信程度就降低了
万方数据
4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总第245期)
前农民在瑞文测试和Stroop任务上的表现显著低 于收获后的表现,而之前一项有关长期持续的贫困 状态与17岁时工作记忆受损存在相关的研究也支 持了贫困造成认知资源损耗的假说(Evans&
Schamberg,2009)。
结构(如民族多样性、人口密度)、气候(如温度、污 染、气象灾害)、地理环境(如地质条件)、宗教系统
理和行为,同时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如何反过来 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他们所处的环境的心理学取向, 其主要目的是描述个体和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相互 影响和塑造的关系(Oishi&Graham,2010)。 社会生态心理学中的社会生态可以通过属性 (自然一社会)和距离(近端一远端)两个维度加以 刻画。首先,社会生态同时包含自然和社会环境。 其次,社会生态因素相对于它所影响的个体心理来 说可以分为近端因素(proximal factors)和远端因 素(distal factors),这种远近的划分在三个方面有 所体现:第一是时间跨度,如早期生活史可作为远 端因素;第二是范畴异质性程度,如贫困和睡眠缺 乏都能削弱认知功能,但相比睡眠状况,贫困与认 知功能的范畴异质性更强,是相对远端的因素;第 三是系统层级,社会生态因素对应生态系统理论的 微观、中观及宏观结构,大多数宏观因素对于个体 心理而言是远端因素。社会生态取向区别于一般
of pover—
ty)”理论。由于贫困者这类特殊的决策和行为模 式通常都与较低的自我控制有关,对此现象的一种 解释是,贫困(或资源短缺)造成了个体用于自我控 制的认知资源的损耗。Mani等人(2013)以印度南 部T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l Nadu种植甘蔗的农民(属于印度的低收 入阶层)为被试进行的一项现场实验发现,收获之
Depuiset,&Butera,2005)。
45
民的性格,继而影响政体的形式。此后心理学领域 产生了一些关于气候和心理之间关系的有影响力 的研究。如Cunningham(1979)发现人们在晴朗 的、凉爽怡人的天气里更加愿意帮助实验员填答问 卷、给餐厅服务员的小费更多。针对美国的一项研 究发现,在控制了人口规模和收入水平之后,平均 气温较高的地区犯罪率显著高于那些平均气温较 低的地区,月平均气温较高月份的犯罪率显著高于 月平均气温较低的月份,甚至是在一天之中气温对 犯罪率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Anderson,Ander- son,Dorr,DeNeve,&Flanagan,2000)。气候和情 绪及心理健康的关系也被反复研究,例如光照时间 (一天中光照的时长)可以预测季节性情绪障碍 (SAD)的发生(Young,Meaden,Fogg,Cherin,& Eastman,1997),同时,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比在暖 和的夏天消费更多的抗抑郁药物(Hartig,Catala—
二、社会生态心理学的实证研究
社会生态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问题 情境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态领域,在问题构想方面为 研究者提供了异常广阔的空间,使得研究者在探究 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因素时能够摆脱时间 跨度上的限制,打破宏观与微观的藩篱,在整个社 会生态系统中寻找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的远端因 素。本文在Oishi等人提出的五大系统的基础之 上进行了扩展,列举一些运用了社会生态心理学取 向的研究范例。 (一)经济系统 与经济有关的种群生活史。一些心理学家已 经考察了生活史中的早期经济生活方式对个体心 理和行为特征的影响。如Uskul,Kitayam和Nis— bett(2008)发现土耳其的农民和渔民相比牧民更 倾向于整体性的知觉方式;Henrich等人(2005)发 现以合作收益较高的活动(如捕鲸)为日常经济生 活方式的社会成员相比从事合作收益较低(如园 艺)的活动的社会成员在最后通牒游戏中表现出更 强的合作意向。类似的,Talhelm等人(2014)发 现主要经济作物的耕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 释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水稻种植区的个体比小麦 种植区的个体更倾向于整体性思维,表现出更强的 人际互依性。 与经济有关的个体生活史。有关贫困(资源短 缺)的研究发现,贫困者表现出更多的短期行为(例 如,Baumeister&Heatherton,1996),这支持了 Lewis(1959)提出的“贫困文化(culture
万方数据
窦东徼石敏赵然刘肖岑社会生态心理学:探究个体与环境关系的新取向
观情绪容易导致社会成员的工作懈怠,从而影响经 济走势。 (二)政治系统 政治方面,一国的民主程度和社会平等程度与 个体的心理特征存在相互影响。有关幸福感的研 究发现,民主和幸福之间存在正相关(例如,Frey &Stutzer,2000),而且这种关系是双向的:高水平 的主观幸福感有利于促进民主,民主继而提供更为 广泛的自由选择,又会促进幸福感(Inglehart& welzel,2005;Veenhoven,2000);在人际信任的研 究方面,Almond和Verba(1963)发现,民主建立时 间较长的国家拥有比新兴的民主国家更高的人际 信任水平;除此之外,公平的社会文化也会影响个 体心理。Schyns(1998)发现性别平等与幸福感呈 正相关;Inglehart和Welzel(2005)发现,倡导男女 平等和外群体包容性的社会文化与幸福感正相关; 在另一项实验室研究中发现,在实验中创设的平等 型“社会”相较权威型“社会”更认为群体间攻击行 为缺乏合法性(Falomir-Pichastor,Staerkl6,
一、社会生态心理学的定义和特征
社会生态心理学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研究自然 和社会环境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类个体的心
[收稿日期]2014一02—14
生态取向之处在于它强调一些宏观结构——诸如
经济系统(如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情况和经济生活 方式)、政治系统(如民主、社会平等)、社会和人口
[基金项目]北京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021476113009),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项目”(CFAl3121)。 [通讯作者]刘肖岑,E-mail:xiaocenliu@gmail.com
[摘要]
社会生态心理学取向关注个体和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和彼此塑造的关系。
社会生态同时包含自然和社会环境,尤其涉及诸如经济系统、政治系统、宗教系统、地理、气候,疾 病及灾害、社会人口结构等宏观结构。在理论方面,社会生态心理学受益于心理学历史上各个领 域所经历的生态化运动;在方法学方面,社会生态心理学重视生态效度并提升了现场研究和大型 数据分析的地位。社会生态心理学研究的蓬勃发展有助于提高心理学研究的生态效度,并为宏 观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实证依据。而宏观结构的联合作用、宏观结构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中 介及调节变量是这一领域未来研究中应当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生态心理学;宏观环境;个体;生态效度 [中图分类号]G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09(2014)05—0043—1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总第245期)
43
社会生态心理学:探究个体与环境关系的新取向
窦东徽1’2,石 敏1,赵 然1,刘肖岑3
100082)
(1.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系,北京100081;2.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心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3.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北京
no,&Ong,2007)。
近年来,雾霾成为了我国(尤其华北地区)首要 的气象灾害。已有一些研究从特定地区的空气质 量与ca杀率及抑郁症之间的关系人手探求空气中 的悬浮颗粒物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消极影响。一 项针对以色列Be’er Sheva地区的居民进行的调 查(Yackerson,Zilberman,Todder,&Kaplan, 2011)统计了2001至2002年不同时间段与自杀案 例发生频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当东风肆虐时 (PMl0粒子的浓度高),自杀率显著上升,研究人 员同时对该城市精神分裂症发病率与风向之间的 关系进行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在温哥华进 行的一项调查中,研究者发现,在气温较低的月份, 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氮浓度和PMIO的含 量上升会导致有过自杀行为或自杀计划的患者数 量的显著上升,同样,这些污染物含量的升高会使 得更多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前来就诊(Szyszkow— icz,Willey,Grafstein,Rowe,8L
(如宗教类型、信众比例)——对于个体心理和行为
的影响(Oishi&Graham,2010)。总之,社会生态 心理学在宏观方面更加注重从整个社会生态大系 统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微观方面又要将其影响落实 到人的心理和行为层面。
宏观经济运行走势。人类个体也会对宏观经 济的变化做出适应性的反应,“口红效应”(1ipstick effect)即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口红效应是指在失 业率增加、经济活力下降的经济衰退时期,口红这 类美容产品的销量却逆势增长的现象。有研究者 对1992年1月至2011年4月美国失业率和5类 产品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失业率增加时,人们 会分配更多的支出在化妆晶和个人护理产品方面; 接下来的实验室实验中,接受了“经济低迷”观念启 动的女性被试对能够提升吸引力的产品的支付意 愿显著高于“一般时期”条件(Hill,Rodeheffer, Griskevicius,Durante,&White,2012)。与之相 似,Baardwijk和Franses(2010)证明了美国经济 学家George Taylor提出的“裙摆指数”对于经济 走势的预测作用:他们细分了法国某权威时尚杂志 上裙子的长度,并将“美国每年的所有月份里有百 分之多少的月份处于衰退期”作为世界经济好坏的 指标,结果发现,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裙子长度短,经 济差的时候裙子长度长,若将经济指标后调3年后 曲线拟合最好。类似的指标还有反映经济涨跌的 “鞋跟指数”、“长发指数”,以及反映汇率变动的“汉 堡指数”,反映失业率的“扑克指数”和“啤酒指数” 等等。这些指数能够作为反映经济走势的敏感指 标,也说明了整体经济运行状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个体的心理偏好和行为决策。 个体心理对经济系统的反向作用。个体的特 定心理行为被经济系统所塑造和影响,同时也会反 过来影响经济系统的运行状态。McClelland (1961)就曾发现,1925年瑞典、美国、墨西哥和俄 罗斯儿童故事中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词汇数量能够 有效预测这些国家25年后的经济爆发性增长。近 期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媒体报道及总统就职演说中 的乐观思维内容与股票市场波动之间的关联,结果 显示,2007—2009年期间《今日美国》经济版中包 含乐观思维的内容越多,1周及1个月后道琼斯工 业股指下跌越多(Sevincer,Wagner,Kalvelage,& Oettingen,2014),研究者推论认为,媒体宣扬的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