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世同堂》分析老舍对市民形象的塑造
《四世同堂》的艺术成就
《四世同堂》的艺术成就老舍的《四世同堂》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显示出进一步的成熟与突破,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深入发展。
(1)老舍在作品中对市民形象的塑造,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体系,构成了老舍的全部市民世界。
老舍独特的风格,更是得到充分的发挥,《四世同堂》也就突出地表现了鲜明的浓厚的“京昧”,成为地道的“京味小说”。
《四世同堂》全书包括《惶惑》、《偷生》和《饥荒》三部,是我国抗战文艺中一部颇具独创性的史诗性作品。
小说以抗战时沦陷后的北平为背景,通过住在西城一条偏僻小胡同中的一些普通市民家庭的不幸遭遇和沉浮兴衰,描绘了北平人民痛苦、屈辱、悲惨的生活情景,歌颂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勇敢抗争精神,同时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
《四世同堂》详尽描写了祁老人“自幼长在北京,耳习目染的向旗籍人学习了许多规矩礼路”。
这不仅是一种习俗,更表现了一种“文化”、“性格”。
这种“北京文化”甚至影响到市民知识分子,祁瑞宣就是这样一个衰老的北京文化在新思潮冲击下产生的矛盾性格的人。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描写,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涵的特有的高雅、精致的美进行不由自主的欣赏,也有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感伤,以及若有所失的怅惘。
(2)《四世同堂》的人物众多、情节纵横交替。
表现在:第一,在市民形象塑造上更加完整,《四世同堂》集老舍平民世界之大成,完整系统地塑造刻画了市民形象的群体,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第二,在艺术结构上,《四世同堂》打破了老舍以往主要的主人公命运单线索发展的结构,而是众多的情节线索,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网状的结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作品的生活分量和容纳的空间。
祁家老太爷是北平老派市民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了北平市民文化的“精髓”。
祁老太爷因要维持四世同堂局面而不断妥协和过于谨慎,虽然自己不过是平头百姓,可心里总忘不了把人严格地分成尊卑贵贱,忠实而真诚地按照祖传的礼教习俗办事,处处讲究体面与排场。
《四世同堂》中的市民形象探析
2021-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文学品析《四世同堂》中的市民形象探析季雪冰(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新郑450050)摘要:《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老舍以百万字的篇幅描写了抗战时期发生在北平小羊圈胡同里的一个个小故事,反映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住在北京老茅屋里的市民的生活与抗战奋斗精神。
本文主要对《四世同堂》中的市民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四世同堂》;爱国;老舍中图分类号:I20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8-0011-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8.006一、理想中的“国民楷模”在《四世同堂》中,瑞全是作者老舍描述的抗日战争的爱国主义典范,是一个满怀理想和抱负的新青年。
虽然笔墨在瑞全身上描写得不多,但是作者对他的钦佩是显而易见的。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平沦陷,在大家“窃取”“恐慌”和“饥荒”的情况下,瑞全抛弃了自己喜欢的书籍、家庭、学校,坚决不做亡国奴,毅然投身到了抗日运动中。
瑞全说:“我很高兴听到国歌,很高兴看到国旗。
一个崭新的年轻人,只要拥有武器,他就会杀死他的敌人。
”为了打破民族国家的束缚,他抬起头站在世界上。
之后,经过几年的训练,瑞全成为一名成熟的地下工作者,直面敌人,毫不心跳,善待间谍,并雇用兄弟。
简而言之,他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这是爱国者在抗日战争中敢于奉献的典型形象,也象征着中国的未来。
与年轻的瑞全相比,钱先生是一个从未问过世界的典型人物。
一位擅长绘画和诗词的诗人,他的家庭背景并不十分慷慨,即使打招呼,也会被忽略,但是钱先生性格刚硬。
钱先生不仅在他的房子里种了花,而且还有许多旧书和破书画。
他的家是一个“天堂”,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浇花,看书,画画和唱歌诗。
他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的“风水”精神,抗日战争爆发后,中石的牺牲给这个“诗意的”家庭带来了灾难,长子孟石死于疾病,其妻子也随后去世。
老舍《四世同堂》中市民形象的刻画
浅析老舍《四世同堂》中市民形象的刻画【摘要】市民是中国城市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老舍先生以其善于描写市民生活,塑造他们的形象的突出成就牢固地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四世同堂》所提供的市民画面及所塑造的市民阶层的人物形象却更为开阔、丰富、深刻的多。
通过创造这些广泛的市民形象及描写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和生活环境,更集中、鲜明地揭示了那个充满血与泪、铁与火的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中的市民社会阶层的生活画面。
【关键词】《四世同堂》塑造多层次市民形象市民,是中国城市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反映这一社会阶层生活的作品,古典文学中有,近现代文学中更为多见。
老舍先生不是表现市民社会生活的唯一作家,但就其作品所取得的成就看,至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超越得过。
老舍先生正是以其善于描写市民生活、创造他们的形象的突出成就牢固地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的。
而在他的这些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四世同堂》可说是很有特色、很有代表性的。
1 《四世同堂》描写市民生活的画面更集中、更广阔老舍早期的作品,多数是以一、二个人物为中心,再辅以几个次要人物展开故事,表现主题的。
综合他的作品,人们可以看到一幅五光十色的市民生活的画面,而如果单读他的一部作品,却多半只能熟悉少数几个人物,看到的也只是他们生活的一些侧面。
《四世同堂》所提供给我们的画面却开阔、丰富得多。
它以沦陷的北平市民聚居的一条小胡同作基点展开描写,笔端所及不但是小羊圈居民的各家各户,而且把读者带到了北京的街头、广场、戏院、古庙、学校、大使馆、日伪机关、监狱、商店、旅馆、妓院、刑场、公园,以至城郊、乡村……人们几乎可以看到那个充满血与泪、铁与火的时代里,广大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和灵魂的一切方面,从这方面看,《四世同堂》简直称得上是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中市民社会层的一部百科全书。
2 《四世同堂》对市民形象的刻划更深刻《四世同堂》描写了一百几十个人物,其中重要人物也有三、四十人。
论老舍小说的市民形象
论老舍小说的市民形象摘要:老舍是现当代文坛上一位有重要奉献的作家,他以独特的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而成为人所共知的“人民艺术家”。
老舍笔下的市民人物形象是丰富多样的,不同的市民形象体现着老舍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同层面的分析与推断,在众多的市民形象系列之中,大致可以分为:“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正派市民形象”和“底层市民形象”。
通过国内外关于老舍小说相关的文献研究分析,主要是针对于老舍作品的研究,很少有涉及老舍小说市民形象的研究。
本文首先对于老舍小说中的市民形象主要类型进行分析,封建的思想文化、封闭的人文空间、封建宗法观念导致老舍小说的封建市民形象的产生。
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于市民形象的理解。
关键词:老舍;小说;市民形象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3)一、老舍小说市民形象的主要类型 (4)(一)旧派市民形象 (4)(二)新派市民形象 (5)(三)正派市民形象 (6)(四)底层市民形象 (6)二、老舍小说市民形象产生的原因 (7)(一)长期的封建思想文化的灌输 (7)(二)封闭的人文空间 (8)(三)封建宗法观念的束缚 (9)三、老舍小说市民形象对于当代的意义 (11)参考文献 (12)引言老舍诞生于光绪年间一个贫困的家庭中,他的父亲在八国联军入侵时死亡,老舍小时只有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苦的生活。
在老舍的童年中从小到大生活在大院胡同里,和底层人民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生活经历,使得老舍在同年能够更好的了解市井小民生活的艰辛,以及底层人民的苦难,并对此有很深的体会。
在此背景下,老者选择了他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人民作为创作的材料,通过他的作品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快,诉说广大底层人民群众的心声,通过不断的反思,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小说创作中去来对于市民形象的描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一、老舍小说市民形象的主要类型(一)旧派市民形象在老舍小说中的“旧派市民”是温顺善良的具有中国人民色彩的人民,是守旧的难以接受新奇的事物的人民。
塑造 “地道的中国人” ——论 《四世同堂》 中的人物形象及老舍的小说美学
塑造“地道的中国人”———论《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及老舍的小说美学胡楠(绥宁县长铺镇第一小学,湖南邵阳422600)摘要院研究《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以及老舍小说中的美学,能够深刻认识到老舍小说创造的内在价值。
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其中主要包括《四世同堂》中人物形象的类型、《四世同堂》中正面人物性形象的塑造、《四世同堂》中汉奸形象的塑造三方面内容。
并研究老舍小说中的美学创作,其中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塑造的符号化与漫画化、《四世同堂》文章宣传的合理性以及老舍小说中新古典主义的构建三方面内容。
关键词:《四世同堂》;老舍;小说美学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010-01一、前言老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其创作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其中最具代表的作品就是《四世同堂》,该小说在文学界中的地位存在一定的争议性,部分人认为《四世同堂》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创作小说,但是部分人认为《四世同堂》中的整体思想较为简单,体现出的爱国主义较为天真,是一个失败的文学作品。
导致这两种评价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对该部文学作品的评价不够全面,不能仅仅从批判角度或者西方文学标准对其展开评价,本文将重点研究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以及美学创作。
二、《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一)《四世同堂》中人物形象的类型《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根据国籍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中国人、日本人、英国人以及意大利人,在当时那个时代,中国与日本之间正发生着激烈的冲突,如果中国和日本是矛发生的主体,则英国人以及意大利则是这场冲突的观察者以及评论者。
老舍在刻画日本人物形象的过程中,采用了讽刺等手法,将日本人丑恶以及变态的侵略形象充分展现出来。
日本人的这种形象在小说中其他人物语言中也有体现。
例如,小说中的一位老人面对卢沟桥事件说:“日本人喜欢占小便宜,说不定看上了卢沟桥,因为卢沟桥上有狮子啊”看似玩笑的一句话,却将日本人的贪婪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从_四世同堂_分析老舍对市民形象的塑造_刘由仪
从《四世同堂》分析老舍对市民形象的塑造刘由仪(长沙县实验中学,湖南长沙410100)摘要:本文着重分析老舍笔下的《四世同堂》中这些不同人物角色的京味色彩,人物性格的动态发展历程,角色塑造的深刻内涵来探索老舍对市民形象地塑造。
关键词:《四世同堂》;市民形象;老舍老舍作为市民作家,其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
老舍的真正魅力在于能将自己融入到作品中,让读者真切地感受每个人物角色的喜怒哀乐。
《四世同堂》作为老舍的代表作之一,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形色不一地一百多个人物,重要的角色有三十多个。
全文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个部分,主线围绕着祁家生活委主线,周围其他四合院家庭作为掺杂副线,真切形象地描绘了北京胡同中代表着不同阶层的家庭人物的荣辱浮沉,勾心斗角。
本文着重分析老舍笔下的《四世同堂》中这些不同人物角色的京味色彩,人物性格的动态发展历程,角色塑造的深刻内涵来探索老舍对市民形象地塑造。
一、人物角色的京味毋庸赘言,老舍笔下的人物形象之所以丰富饱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京味色彩描述,在他的笔下,这些人物真实可感,熠熠生辉。
老舍用通俗的,明了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京话片子来写北京和北京人,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段中,老北京人的动态性格发生变化中,我们不难发现,老舍希望那个时代的人该摒弃什么,该继承什么,国民性的弱点该消灭,但是那种独有的文化该留存,老舍用他北京人的太极式的幽默揭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精神个体,这些个体存在缺陷,但是他们可以拯救。
这些人物都是圆形人物,一方面他们丢弃不了老北京的原有的传统旧俗,另外一方面在新的形势下,他们处于抉择的困境,这种情势下,老舍用他独具特色的京味描写向我们告示他的坚守。
他的本土化不仅在于他的坚守,而且在于他能将这种本土的艺术表现形式很好地融会到作品当中,去丰富他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极好地展示出人物神情风韵,如:李四爷,那么,北京城是丢铁了?大赤包,你这个松头日脑的家伙。
老舍《四世同堂》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老舍《四世同堂》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黎珂来源:《山东青年》2015年第07期摘要:《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典型代表作,因作者所属时代的特殊性赋予了小说特有的题材。
本文主要分析老舍《四世同堂》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特点。
关键词:《四世同堂》;人物形象;塑造《四世同堂》创作的时代正直中国的抗战时期,老舍先生经过四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抗战题材的小说。
老舍先生通过文字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都和当时的环境息息相关。
不屈的精神体现在北京沦陷时期每个普通百姓的身上。
最早出版《四世同堂》的国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美国成为最早出版《四世同堂》的国家,一度被“好评最多的小说之一”的光环围绕。
八十年代,《四世同堂》逐渐在中国被重视起来,且凭借作品的感染力在国内引起了不俗的反响。
《四世同堂》最精华的部分是老舍先生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活灵活现的人物塑造成为该作品成为巨世佳作的重要因素。
小说设定了特殊的历史背景——三四十年代抗战时期,通过描述北京小羊圈胡同普遍百姓的生活和抗争来展现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
小说中展现的人物虽小,但是却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将他们内心中的见闻和感受逐一地呈现在了广大读者面前。
一、小说中带有北京韵味的人物形象老舍从小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境遇中长大,或通过耳闻或经过目染,老舍已经十分熟悉和了解北京底层小市民心中的悲哀和感受。
社会经历的熏陶为老舍现在著作《四世同堂》提供了真实的素材,该作品不同于其它作品的特点之一是以描述北京人生活为主,老舍先生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北京,十分了解北京的人情世故、生活状态和习惯,所以老舍先生塑造的人物都极具北京特色。
一个个“原汁原味”的北京人被老舍先生塑造出来。
《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不仅极具北京特色,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特点。
《四世同堂》中的人物生活在抗日时期,当时的北京城成为了沦陷区,北京到处都是日本的管辖区,在外来侵略者的打压下北京小羊圈胡同百姓的生活情景被老舍先生刻画出来。
浅析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浅析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12级倪石凤 12520305162内容提要:老舍先生创造的市民世界是丰富多样的,在他的笔下有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和城市贫民形象等几种不同的人物系列。
本文从这几方面对老舍小说人物作以系统整理分析,从而进一步感受作家卓越的艺术创造力和感染力,以及他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关键词:人民艺术家创造题材艺术风格创作个性一、引言老舍先生的身体虽然永远消逝在人间,但他的名字以及他“人民艺术家”的著称却没有被忘记,相反却被更多的人记起,甚至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
特别是他笔下的市民形象更吸引人们的视线。
二、老舍的生平和历程老舍先生在现当老舍先生的身体虽然永远消逝在人间,但他的名字以及他“人民艺术家”的著称却没有被忘记,相反却被更多的人记起,甚至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
特别是他笔下的市民形象更吸引人们的视线。
老舍先生在线代文坛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却有着不寻常的背景。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满清皇城的一名护军,一家七口就靠父亲的一点微薄收入过着困苦的日子。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父亲阵亡,从此一家人的生活重担便落到母亲肩上,母亲靠给人缝洗衣裳和在小学里当佣工勉强维持生活,那时老舍还不到两岁。
可以说,早年这一段穷旗人生活给他的一生打下了许多特殊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一生的创作道路。
老舍的一生都为文坛的工作而奉献。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论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论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摘要老舍作为"人民艺术家",从他整个的人生道路和他一生的作品来看,充分体现了他观察和判断事物的"市民形象",并从"市民形象"中透露出平民的人文关怀。
本文首先阐述了"市民形象"的概念,揭示了老舍作品的概念和理论背景,并从题材、表现手法、价值判断和语言风格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市民形象”在其作品中的价值。
然后,从理论背景、现实基础、公民形象的发展、公民形象的独特地位等方面对老舍形象作了一个清晰而简洁的梳理。
总之,通过文章的写作,我们应该反映老舍作为"人民艺术家"所隐含的公民形象和人文关怀精神,以及平民精神与平民百姓血肉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老舍、市民形象,平民文学,京味小说,宗教信仰1引言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的第一部作品《老张的哲学》吸引了文坛的广泛关注。
他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和评论的焦点。
数量众多,学习非常深入,取得的成绩也很丰富。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今天的学术界,对老舍创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主题、题材的研究、技术和艺术的手法上等,但很少从宏观角度出发,分析了老舍表现、形成原因、变化轨迹和公众形象,所以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片面性作品的出现。
对这一研究现状,本文试图从老舍创造的公众形象作为一个完整的对象来研究,老舍创造了整个研究过程的公众形象,老舍作为一个公众形象,在统治的过程中做创造性的工作,使整个文章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核心。
简而言之,通过论文的写作,我们应该反映出公民形象和老舍所蕴含的人道关怀精神,以及平民的精神和紧密联系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2市民形象形成的现实基础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每个人都可以看作是一定环境的产物。
同样,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看,文学创作主体的条件,包括作家的生活经历、心理结构、审美内容和艺术修养。
浅析市民伦理思想——读老舍《四世同堂》
2021年22期┆13争鸣浅析市民伦理思想——读老舍《四世同堂》徐万利摘 要:传统市民伦理本应由所传承,但也应随环境变化而有发展,以适应现代世界特别是商业经济和民族国家的需要。
文学队伍中新一代的作家则来自更为广阔的社会阶层,在从事文学活动之前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他们带来社会全方位的观察、思考、描写的视野与角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成为作家关注的焦点,老舍便为这一时代中心主题所吸引。
关键词:市民理论;老舍;《四世同堂》 文学队伍中新一代的作家则来自更为广阔的社会阶层,在从事文学活动之前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正如鲁迅所说:“作者还是一个青年,但他的经历,却抵得太平天下的顺民的一世纪的经历”。
【1】他们带来社会全方位的观察、思考、描写的视野与角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成为作家关注的焦点,老舍便为这一时代中心主题所吸引。
他出生于北京的平民家庭,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和民间艺术,像鲁迅先生一样研究国民性,但老舍对五四运动采取旁观的态度,与时代主流保持一定距离,创作主要自立于文化批判和民族性问题的探讨。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叙述了一个个带有市民伦理疑问的故事。
总为一百章回的小说分为三部完成,《惶惑》《偷生》和《饥荒》,整个故事按时间先后顺序发展,情节紧密衔接。
主题选取北京西城的一个小胡同,以祁天佑一家四代的遭遇为中心,展开了广阔的历史画面,真实反映了北京市民的灵魂和精神的惨痛史,剖析了他们封闭自守,惶惑偷生的精神负担,进而对民族精神的市民伦理思想的反思,不仅对资本主义文明进行批判,而且对人民民众的崇信具有市民伦理思想道德与审美统一最为突出的特点。
老舍以德义对待市民,无论是愚笨、聪明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四世同堂》呈现了现代社会的伦理矛盾和困境,揭示人的生存需要与伦理秩序的复杂关系。
对于传统与现代的市民伦理关系中,瑞宣是一个有职业,有家庭,有知识,有爱国心的壮年人,当战争爆发后,因为自己束缚于家庭的传统观念,不能做出舍家保国的举动,但瑞全却毅然参加战斗,体现了一个现代新青年的形象,瑞宣是祁家的长房长孙,在他的思想和性格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新与旧的两方面作用力,既有老一代市民身上留下的性格特征,也有接受新式的教育,这使得他的内心和行动都充满了矛盾,他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但是又软弱忍从,受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既想尽忠又想尽孝,优柔寡断,集中体现了家庭观念和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他身上担负着沉重的包袱,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都很保守,老舍揭示这类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对北京文化及传统文化展开消极落后一面的批评,但作者并非完全以责备的口吻刻画瑞宣,只是以不同伦理观念进行人物形象对比,叙述了传统伦理制约着人的生活;刻画对于金钱与政治的市民伦理关系中,瑞丰和菊子同为汉奸,散发出金钱的腐臭气息,无恶不作,一味地追求西洋式的生活情调而丧失人格的堕落人物,一个“好人”的伦理在金钱面前也会瓦解,呈现了金钱道德的负面性,冠晓荷和大赤包对日本人献媚,独断专横,不但让两位女儿做诱饵,只求为官从政以致获得更多的利益,亲情伦理也让位于个人威权和政治的欲望,深刻揭示了群氓伦理的根源,自私而倾轧的人性以及政治的昏暗;对于善恶与生死的市民伦理关系中,日本人的恶毒残暴不能被伪善的面孔遮蔽,侵略中国的领土,散发“和昭糖”,使太原、上海、南京相继失陷,然而钱默吟在遭受日本罪行的侵害下,从一个埋头于读书花草之中的知识分子转变为勇敢的反抗英雄,具有不顾生死的扎实沉稳的抗战思想。
试析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试析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中心论点:老舍以他熟悉的北京中下层市民社会作为表现对象,用众多的小说为人们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
老舍对文化的反思与批判,正是通过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市民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
分论点:1、老派市民形象2、新派市民形象3、底层市民形象试析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中心论点:老舍以他熟悉的北京中下层市民社会作为表现对象,用众多的小说为人们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
老舍对文化的反思与批判,正是通过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市民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
分论点:1、老派市民形象对比论证:(材料一)《老舍作品中的市民形象浅论》——《二马》马则仁与鲁迅笔下阿Q的对比举例论证:(材料二)《浅析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二马》马则仁人物形象分析(材料三)《市民社会灰色人物的灰色悲剧》——《离婚》张大哥人物形象分析(材料四)《老舍“市民世界”中的文化反思与批判》——《四世同堂》祁家老太爷人物形象分析2、新派市民形象举例论证:(材料五)《老舍作品中“市民世界”的文化意蕴》——《四世同堂》祁瑞丰人物形象分析(材料六)《老舍“市民世界”中的文化反思与批判》——《四世同堂》市民形象概括(材料七)《浅议老舍的市民世界》——《赵子曰》李景纯与《二马》李子荣人物形象分析(材料八)《琳琅满目的市民世界———老舍小说市民形象浅谈》——《离婚》老李人物形象分析3、底层市民形象举例论证:(材料九)《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骆驼祥子》祥子人物形象分析(材料十)《老舍“市民世界”中的文化反思与批判》——《月牙儿》母女人物形象分析材料一:在小说《二马》中,老舍就塑造了一个迷信、中庸、马虎、懒散的奴才式人物马则仁。
他“一辈子不但没有用过他的脑子,就是他的眼睛也从来没有一回盯在一件东西上看三分钟。
”他的人生哲学就是“好歹活着”,至于活着是为了什么除做官、娶妻、生子,别的他就没有想过。
这样的一个角色,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只不过阿Q 是个生活在封建、落后的中国农村的孤儿,而老马则是在大英帝国继承了遗产的富裕华侨。
阅读老舍《四世同堂》心得总结范文
阅读老舍《四世同堂》心得总结范文《四世同堂》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以一个北京家庭四代人的生活故事为主线,通过描绘四代人在家庭和社会变迁中的遭遇和心路历程,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复杂。
本书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家族的兴衰荣辱,以及个人与社会的抗争和矛盾冲突。
读完这本书,让我深思人性的复杂多样,家庭的重要性和社会的影响力。
从人物塑造上来看,老舍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各异,且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运。
从老大爷到小学生小蓓,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并且老舍注意细节,笔下的人物个性真实可信,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老舍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尤为引人注目。
书中的女性形象有母亲、姥姥、奶奶、三婶、四婶等,她们来自全国各地,个个都有自己的命运和境遇。
书中描写了她们的喜怒哀乐、矛盾纠结和坚强不屈。
她们是一个个普通的女性,但又是中国社会的缩影,通过对她们的塑造,老舍让读者看到了中国女性的勇敢和坚韧。
除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老舍还通过情节的展开和冲突的升华,让小说充满了悬念和张力。
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贯穿全书,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比如,书中描写了老舅与小蓓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争执不仅反映了家庭的矛盾和社会的变革,也让读者对亲情和责任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题材上,《四世同堂》主要以家庭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从清朝末年到抗战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从书中可以看到,家庭成员的命运和家族的兴衰与中国社会的变革密不可分。
历史的变革对于个人和家庭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个人和家庭也在演绎着历史的变革。
通过对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描绘,老舍让读者深刻地意识到,一个家庭的兴衰离不开社会的变革。
同时,老舍也在书中探讨了世代之间的传承和沟通。
每个世代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们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
老舍通过岁月变迁和人物交互的方式,探索了传统与现代、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论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山西师范大学成教院函授教育专升本科毕业论文论《四世同堂》的人物形象塑造函授站点长治专业汉语言文学级别本科姓名刘波学号指导教师2011年月日提纲《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
一部民族的痛史、愤史,昭示着古老民族的浩然正气和无畏气概。
读过之后,其中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好在我拿到论文的题目中有一篇是《论四世同堂的人物形象塑造》,所以就以此作为我的本科毕业论文。
写此文是为自己和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我们的民族是怎样带着鞭痕悲壮地生存着;我们的国家是怎样带着创伤,骄傲地屹立着;我们的人民是怎样带着鲜血顽强地站立着以及老舍先生独特、真实、合理、新颖的人物塑造方法。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大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是老舍塑造人物的一突出特点。
这不仅表现在人物的鲜明地方色彩和个性化的语言上,也不仅表现在那些人物都有活动在北平那个富有民族特色的环境中,而且更表现在那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生活习惯上。
二、《四世同堂》在塑造人物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焦点”相对集中。
作者在描写人物时,虽然也注意到了表现人物各方面的性格,但作者主要的注意力,不是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各方面的性格力求其“全”,而是多方面地描定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力求其“显”。
因此,在作品所写到的五十多个人物中,虽然着墨多少不一,但个个都性格鲜明。
三、《四世同堂》对几个民族败类的描写,就有着大出读者意料的新颖。
四、《四世同堂》老舍自觉地把文化意识融入人物形象之中,在使文化获得实践性存在方式的同时,也使小说人物成为文化的载体。
而且,如果说人物的国家、民族、市民属性是“自然生成”的,那么,人物的文化属性则是老舍“刻意追求”的。
五、怎样写人物?主要不是个方法问题,而是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认识问题,是有没有严肃的现实主义的态度问题。
评《四世同堂》的女性形象
评《四世同堂》的女性形象在老舍的学作品中,对于女性人物形象的描写占据了一大部分,为老舍的作品添加了独特的魅力色彩。
老舍的小说大多塑造了一个小型市民社会,不同的人在小说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其中女性往往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体现了老舍独特的文化视角。
一、以韵梅为首的贤妻良母形象在《四世同堂》中,韵梅是老舍大力赞扬的一个典型形象,她集妇女所应具备的美好品德于一身,符合了传统社会对女性贤妻良母的要求。
韵梅在老舍的笔下虽然是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生活重心也仅仅是围绕家庭孩子为中心的传统妇女,但韵梅却有着一副好脾气,勤俭持家,将全家人的衣食住行都安排地妥妥当当,并且韵梅也在调节家庭关系、化解家庭矛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小说中的瑞丰而言,虽然他多次抛弃自己的亲人,但是当他在官途上的道路走到了尽头又被胖菊甩开灰溜溜地回到家中时,韵梅并没有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是将他赶出家门,而是为了让老人开心,为了家庭和睦再次接受了瑞丰,并省吃俭用为瑞丰提供零花钱。
对于丈夫瑞宣,韵梅深知自己在思想上与言行上都与他存在着不可逾越的差距,但她仍是小心翼翼地爱着自己的丈夫,尽着自己妻子的本分,不求回报。
从某个方面而言,韵梅所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母亲坚毅的品格。
瑞宣虽然在一开始看不起也不喜欢韵梅,但是这个没文化的韵梅却能在家庭最困难的时期负起家庭的重担,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当瑞宣被抓时,她竭尽全力地去营救,丈夫死后她尽己所能去养活子女,并依然孝敬公婆,为了生计吃尽了苦头。
在老舍的笔下,虽然韵梅只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家庭妇女,但韵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无疑上升到了英雄的地步,将贤妻良母的本质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以高弟为代表的女性英雄形象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了几位具有英雄个性的女性形象,并且予以了极大的赞美和颂扬。
在作品中,作家以这几位女性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其冲破传统的束缚的决心和勇气、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以及不甘愿受侵略的民族责任感等等。
从几位英雄女性形象的描绘中,我们能够切身地体会到作家老舍的民族理想和爱国情怀,体现了老舍进步的女性观。
浅析-四世同堂中老派市民形象
浅析《四世同堂》中的老派市民形象【摘要】出生于北京市民阶层的现代作家老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而尤其让我们关注的就是他作品中那些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的市民形象。
不同的市民形象体现着老舍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同层面的分析与判断,在他的笔下有“旧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和“理想式市民形象”三种不同的人物系列,几大人物类型中,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系列。
以《四世同堂》为例,祁老太爷、祁天佑、祁瑞宣等都是典型的老派市民。
本文以《四世同堂》的写作背景等为基础,着重分析了老派市民形象。
并对《四世同堂》中老派市民形象的特征塑造进行了论述。
对《四世同堂》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位老派市民分析。
最后对老舍对老派市民的巨大影响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老舍;四世同堂;老派市民;形象分析一、引言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一千多部(篇)作品,约八百万字,尤其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取得于举世公认的成就。
特别是1944年老舍开始发表描写沦陷区北平人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标志着老舍创作高峰的来临。
小说以祁家祖孙四代以及他们居住的小羊圈胡同为中心,铺展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五光十色的历史风俗画面。
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呈现了一幅全方位的市民生活图景,建造了完整的市民形象体系,老舍也因此获得了“市民诗人”的赞誉。
老舍自幼生活在北京,北京属于古老的皇城,封建遗留根深蒂固积淀于人们的思想之中,常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受到遏制,自由、自觉的天性也日趋扭曲、变形,那种顺从忍让、委曲求全等内核被积淀成一种普遍的国民心态,这种心态渐渐潜移默化为一种以柔弱为核心的民族劣质。
在老舍的笔下,无论是老派市民还是新派市民都具有这种内在的特质。
老舍笔下的老派市民,主要由商人、小职员、旗人、家庭主妇等构成,现在大多数现代文学史著作一般都认为,在老舍所写的几大人物类型中,写得最好的就是这一形象系列。
以《四世同堂》为例,祁老太爷、祁天佑、祁瑞宣等都是典型的老派市民。
《四世同堂》中老派市民形象分析
《四世同堂》中老派市民形象分析摘要:老舍出生于北京市民阶层,他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优秀作品,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那些鲜活的市民形象让我们感触很深。
不同的市民形象体现了老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在他的作品中“旧派市民、新派市民、理想市民”有着明显的区分,角色塑造非常清晰。
在《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爷、祁天佑、祁瑞宣是老派市民典型代表,本文就对老舍笔下的老派市民进行了分析,并对老派市民的影响做了总结。
关键词:《四世同堂》;老舍;老派市民;形象分析;影响一、《四世同堂》写作背景《四世同堂》创作开始于1944年,一共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总共百万字。
《四世同堂》选取了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为地域背景,以祁家四代人遭遇为线索,记录了祁老太爷、祁天佑、祁瑞宣三代人的生活和思想变迁,通过周围几十户贫苦家庭为对比,形象的塑造了很多鲜活的市民形象。
一部记录市民生活的小说生动展现了二战期间中国人民反法西斯的历程。
老舍将小井市民性格懦弱和敷衍的思想根源指向了传统北平文化,特别是在“家”这个组织中包含有等级观念、宗法思想、道德、风俗等内容。
老舍对家的描写其实就是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审视和批判。
《四世同堂》涉及人物有一百三十个,这些不同性格不同国籍的人们按照市民层次可以分为新派市民、老派市民、理想市民。
老派市民既善良又保守,例如祁老太爷、常二爷、李四妈等人物都是老派市民的代表。
在小羊圈胡同里保持着老旧的生活方式,传统封建思想和家族宗法还继续存在着,老派市民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害怕改变,坚持固有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恰恰是封建社会中最为阴暗的一面。
二、老派市民形象分析中国持续了两年多年的封建社会,使得中国人的观念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强硬固执,这种固执慢慢变成了封闭狭隘和麻木的性格。
在小说中祁老太爷以为封住院门准备三个月的粮食就可以应对八国联军的到来。
当日本人占领北平后,他还在家中固执的按照法规维持全家,他还肤浅认为是日本人占领北平市喜欢上了卢沟桥上的石头狮子。
老舍小说中的市民女性形象
老舍小说中的市民女性形象在老舍40余年的小说创作生涯中,市民女性始终是他的关注对象之一,“我为什么这样关心妇女呢?理由很简单:在旧社会里,人民普遍受着种种压迫,而妇女所受的压迫更甚于男人。
”基于这种朴素的意识,他着力刻画了形形色色的旧时代市民女性的形象,再现了京华烟云笼罩下的女性世界。
在老舍的小说里“贤妻良母”式的市民家庭女性写得最为光彩照人。
例如《四世同堂》中的韵梅“长得不难看,中等身材,圆脸,两只又大又水灵的眼睛。
她走路,说话,吃饭,作事,都是快的,可是快得并不发慌。
……她是天生的好脾气。
”当日寇的铁蹄践踏着我们的家园、灾难弥漫大地时,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女性默默地操持着全家的生计。
“因为她心中装满了家长里短,她才死心塌地的为一家大小操劳,把操持家务视成无可卸脱的责任。
这样,在国难中,她才帮助他保持住一家的清白。
”“她也是一种战士”,“是中国历史上好的女性的化身。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作者之所以特别倾情这些女性是与他个人的经历分不开的。
老舍幼年丧父,是母亲和姐姐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从母亲与姐姐身上,他继承了刚强和务实,也得到了温暖与期望,更体会到她们的痛苦和不幸。
这些刻骨铭心的早年记忆给老舍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真切而丰富的资源。
老舍还以极大的同情塑造了城市最底层妇女的形象。
出身于旧北京大杂院的作者,自小便目睹了无数底层妇女的不幸;在他的小说里,这些女性的悲惨命运被表现得令人不寒而栗。
作者将强烈的同情融入对人物的刻画中,为现代文学史提供了富有特色并极具影响的底层市民女性形象。
老舍是一位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不仅把目光较多地投向自己熟悉的城市底层社会,同时也注重暴露上流社会的罪恶,勾画出了一批有个性的女性压迫者的形象。
《四世同堂》里的大赤包、《文博士》中的杨老太太、《善人》中的穆风贞等便是这类压迫者的代表。
这些丑类虽面目各异,但在欺侮底层百姓的残暴狠毒、聚敛财富的不择手段上较之男性剥削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老舍作品中的市民形象
老舍作品中的市民形象老舍作品中的市民形象老舍,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舍作品中的市民形象相关内容。
老舍最突出的就是他善于通过对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朴素描写,来表现生活自身内在的丰富内涵。
他们在平淡之中演绎生活之喜、乐、愁、悲,但却能给人“思想上的启迪,艺术上的享受”。
老舍把市民分为旧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底层市民形象等三种类型。
一、“旧派市民形象”,即那些保持着中国传统美德的温顺、善良、讲礼节、但又极端保守自私的“老中国的儿女们。
[1]这是老舍在市民形象中塑得最为成功、最富有感染力的一个系列。
他们虽为城里人,但仍然是乡土中国的子民,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家法思想包袱。
他们可以称得上是这种宽厚却保守、热诚而麻木的中庸性格的“代表”。
在小说《二马》中,老舍就塑造了一个迷信、中庸、马虎、懒散的奴才式人物马则仁。
他“一辈子不但没有用过他的脑子,就是他的眼睛也从来没有一回盯在一件东西上看三分钟。
”他的人生哲学就是“好歹活着”,至于活着是为了什么?除做官、娶妻、生子,别的他就没有想过。
这样的一个角色,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只不过阿Q是个生活在封建、落后的中国农村的孤儿,而老马则是在大英帝国继承了遗产的富裕华侨。
其实,将老马放在异国情景下去刻划,更突出了中西文化对照之下,这种“国民性”的荒谬之处。
更引人注目的是《离婚》中的张大哥,他不但以其市民性格反映了我们民族某些本质的特征,而且以他与黑暗的'旧社会的世俗人情的相通,以他与腐败官僚机构的相通,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弊病。
张大哥知足常乐、墨守成规。
他待人处事的原则是“凡事给小筛子一筛,永远不会走到极端去;走极端会使生命失去平衡,走平地也会摔跟头。
”在他看来,骂一句人都是有负于礼教的,而最后他的儿子却因“共产党”嫌疑被捕,他却只有绝望的哀叹:“我得罪过谁?招惹过谁?”从这些人身上,老舍先生体会了一种深刻的多重悲哀,让我们看到阻碍社会进步的桎梏并不是来自于个别人的道德败坏或恶劣品质,而是一种弥漫与渗透于整个社会和民族肌体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是在 内心为他们难 受, 胆 小, 怯懦 占据 了他的人生观 。但 是当这
三、 人 物 塑 造 再 探 讨
老 舍很 善 于 塑 造 形 色 不一 的众 生 相 , 这 得 益 于 他 接 触 的 民
拯 救 。 这 些 人 物 都 是 圆形 人 物 , 一 方 面 他 们 丢 弃 不 了 老 北 京 的 众 阶层 的广泛性 , 他 既有接 触祁老太爷 这种传 统市 民, 也有接
李 四爷 , 那 么, 北 京 城 是 丢 铁 了?
老 舍所 创造 的各类市 民形象,都是遵循着社 会改变人性 , 再 由个人性 格的 改变来驱使 着 自我 去拯救 民族危 亡的脉络 去 行 文叙 事的 , 他 都是在试 图通过一 小批人 的命运去 唤醒 全中 国 人 民去拯救 自我 , 去拯 救 民族 危亡 , 所 以他的作 品就带有 了很 同时我 们也应看到 , 老舍在对于北京 文化 中的精 华是有坚 持 的一面 的, 这 主要体 现在他 全文都坚 持用通俗 易懂 , 幽 默可
企业导报
2 0 1 4年 第 1 O期
从《 四世 同堂》 分析老舍对市 民形 象的塑造
口 刘 由仪
( 长沙县实验中学, 湖南 长沙 4 1 0 1 0 0 )
摘Hale Waihona Puke 要: 本文着重分析老舍笔 下的《 四世 同堂》 中这些 不同人物 角 色的京味 色彩 , 人物性格的动 态发展 历程 , 角 色塑造 的深刻
《 四世 同堂 》 作 为 老 舍 的代 表 作之 一 , 生 动 细 腻 地 描 绘 了 形 《 四世 同堂 》 人 物特 性 则 是 随 着 时 间 的推 移 和 局 势 的 变 化
描绘城 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 , 尤其擅长刻画浸透 了封建宗法观 而 发生改变 , 这和《 围城》 则是相反 的, 人物从 出场 到结束 , 都是
老舍用通俗的明了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京这种变化我们不难看到在新派北京市民和知识分子身上人话片子来写北京和北京人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段中老北京物性格都在发生着变化外界的发展决定他们的性格走向而人的动态性格发生变化中我们不难发现老舍希望那个时代性格的变化又决定了他们人生抉择的不同从而构成了整个故的人该摒弃什么该继承什么国民性的弱点该消灭但是那种事整体联动的过程
原有 的传统 旧俗 , 另外一 方面在 新的形势 下, 他们处于抉 择 的 触 到 钱 墨吟 这 类 旧 知 识 分 子 , 还 有祁瑞 丰这类无 耻小 人, 祁 瑞 困境 , 这种情势 下, 老舍用 他独具特 色的京 味描写 向我们告示 全此类热血青年 , 俨然一个真实地北京社 会。老舍 的真 实用意 他 的坚 守。他的本土化不仅在于 他的坚 守, 而且在于 他能将这 就 是 要 将 小 羊 圈 胡 同 中所 发 生 的 一 切 呈 现 给 读 者 看 , 以 此 来 探 种 本 土 的 艺 术 表现 形 式 很 好 地 融 会 到 作 品 当 中 , 去 丰 富 他 所 描 寻 中 国 的未 来 的 出路 , 设计这么多人物就是在于讽喻 。 绘 的人物 形象 , 极好地 展示出人物神情风 韵, 如:
一
个动 态的过程 , 这种动态更合乎逻辑 。作为北京的老市民, 在
使 整 个 故事 的情 节变 得 更有 节 奏 感 。 祁老太爷 是典型 的传统式 的北京 市民 , 在他 身上 , 我 们 可
的历 史潮 流冲击下 。老舍的真正魅力在于能将 自己融入到作品 改变与被 改变 中, 人物 性格走 向多元化 , 从人物性 格的变 化 中
一
、
人 物 角 色 的 京 昧
点 小 小 地 奢 望 都 会 沦 为泡 影 的 时 候 , 他 也 会 站 起 来 去 反抗 ,
毋庸赘 言, 老 舍笔下 的人物 形象之所 以丰 富饱 满 , 很大程 维护着他 为 了活 下来 的最 后一 点尊严 , 这是 个人的尊 严 , 同 时
度上得益 于其独特 的京味色 彩描述 , 在他 的笔下 , 这 些 人 物 真 也 是 民 族 的尊 严 。不仅 是祁 老太 爷 这 种 传 统 北 京市 民身 上 发 生
内 涵 来探 索老 舍 对 市 民形 象地 塑 造 。
关键词: 《 四世 同堂》 ; 市 民形 象; 老舍 老舍 作为市民作家 , 其 作品大多取材于市 民生活 。他善于 念 的保守落 后 的中下层市 民, 在民族矛盾 和阶级搏 斗中 , 在新 中, 让读者真切地感受每个人物角色的喜 怒哀 乐。
实可感, 熠熠 生辉。老舍用通俗的 , 明了的, 具有地 方特色 的京 这种变化,我们不难 看到在新派北京市 民和 知识分子身上 , 人 话片 子来 写北京和北京人 , 在这种独特 的艺术手段中, 老北京 物性格都在发生着变 化,外界的发展决定他 们的性格走 向, 而
人 的动态性 格发生 变化中 , 我 们不难发现 , 老 舍 希 望 那 个 时 代 性格的变化又决定 了他们 人生抉择的不 同, 从而构成 了整个故 的人 该摒 弃 什 么 , 该继承什么 , 国民性的弱点该消灭 , 但 是 那 种 事 整 体 联动 的过 程 。 独有 的文化该留存 , 老 舍 用 他 北 京 人 的 太 极 式 的 幽 默 揭 示 了一 个 个 有 血 有 肉 的精 神 个 体 , 这些 个体存在 缺陷 , 但 是 他 们 可 以
色 不 一地 一 百 多个 人 物 , 重 要 的 角 色 有三 十 多个 。全 文 分 为 嚣 惶 以看到北京文化 的可 爱与可悲。在祁老太爷 的愿 景中 , 他就是
惑》 、 《 偷刍 三 》 、 荒》 三个部分 , 主线围绕着祁家生活委主 线, 周 希望 自己能过好 自己的八十大寿, 什 么日本人达到北平 来都是 围其 他四合院家庭作为掺杂 副线 , 真切形象地描 绘了北京 胡同 和他没什么干系 的, 在他的观念下 , 天下 由谁来管 都是一样 的, 中代 表着不同阶层 的家庭人 物的荣辱浮沉, 勾心 斗角 。本文着 不变的是不能忘 了礼 数, 所 以他会说“ 不管天 下怎么乱 , 咱北平 重分析老 舍笔下 的《 四世 同堂》 中这 些不 同人物角色 的京味色 人 不 能 忘 了礼 节 ” 。 他 就 遵 循 着 这 套 逆 来 顺 受 的 礼 数 去 习 惯 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