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5古诗三首牧童人教版新课标2014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1.《牧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1.《牧童》

人 教版五年级下册语 文
5
古诗词三首
篙 (gāo)(竹篙)
棹 (zhào) (棹竿) 媪 (ǎo)(翁媪)
(剥开) 剥 (bāo)
牧蓑遮
醉媚锄剥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 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 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 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 好的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试试 吧。
小结:
《牧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童 真、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让 我们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作者 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无尽怀念,对悠闲自 在的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牧童——吕岩】改写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草原上,碧草茫茫,远处,几棵 树挺立在草原上,像一个个守护草原的卫士。这时,一阵风萧 萧地吹过,原本毫无生气的草原舞动了起来,不时发出“刷刷” 的响声,就像一个个绿色跳跃的精灵正给这舒缓宁静而又迷人 的月夜奏上一曲动听的“夜曲” 远处,有一个隐隐约约的身影躺在草地上。原来那是一 个牧童,刚刚吃完饱饭,就连身穿的那件蓑衣也没脱,一边吹 奏着笛子,一边看着这美丽的夜景,那声声悠扬悦耳的笛子声 传遍了整个草原,给原本只有自然气息的“夜曲”增加了一份 幽雅……时间飞快地流逝着,原本明亮皎洁的月亮现在只剩下 一点微弱的暗光,“精灵”们继续演奏着,但现在的速度比之 前的更为幽雅了,而那位牧童,拿着他那支笛子,躺在草地上 安然入睡了……
学习古诗的方法
•通读全诗 方 •逐字、逐句理解 法 •读懂全诗的意思 一 •背诵、默写诗 方 法 •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理解重点词、不理解词
吕岩
字洞宾,唐代人。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
家,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曾当过地方官吏。后来
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

5_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五下《古诗三首》《牧童》

5_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五下《古诗三首》《牧童》

牧童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tong
收篙/停棹/坐/船中。zhong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feng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放眼望去,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草; 侧耳倾听,断断续续的牧笛声逗弄着晚风。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一个 “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 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 “弄”字,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 的时断时续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 出来了。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Hale Waihona Puke 古诗两首《牧童》吕岩
《舟过安仁 》 杨万里
1.学会读诗,了解诗的节奏、押韵的 知识。 2.理解诗意,体会诗所表现的理趣。 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领悟儿童诗的写法,学习仿写儿童 诗的技巧。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 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 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 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 美景。)
舟过安仁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一只小船上,有两个小
孩子)
收篙停棹坐船中(他俩收起竹篙,停下船
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怪不得不下雨他俩都打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古诗词三首
授课教师 艾永林 林州市陵阳中学
温故知新

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儿童诗

古诗三首《牧童》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牧童》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5.个性化解读,激发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古诗进行个性化解读,如从牧童的形象、自然风光、生活场景等方面展开联想。此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6.课后拓展,提升素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以“牧童”为主题的诗。通过课后拓展,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素养。
7.文化渗透,培养民族认同感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古诗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开始前,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元素,如绿草、牧童、牛羊等。通过观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前期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和欣赏能力,能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诗《牧童》的学习将更具深度和广度。然而,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对古诗的意境和内涵的把握仍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方面,主要关注以下目标: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意境和内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教师运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美。3.通过对古诗的朗读、背诵、解析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素养。4.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a.解释生僻字词,如“短笛无腔”、“信口雌黄”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义。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5《古诗词三首 牧童》 (1)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5《古诗词三首 牧童》 (1)

《牧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经历对吕岩《牧童》的学习,会写“牧童、蓑衣”等词语,了解诗歌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通过诗歌想象画面,构造画面,把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培养学生朗读古诗的节奏感。

2、过程与方法:对古诗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感知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童趣,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品出诗的韵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诗歌的探索,感受牧童晚归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感知诗词大意,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节奏美以及意境美,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在生活发现美二、教材分析吕岩的《牧童》是一首记录童年趣事的古诗,轻松的诗歌氛围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情景交融,这首诗形象、鲜明的表现了郊野辽阔的景色,展现了牧童晚归的休憩图,《牧童》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一定的意义,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三、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学习基础良好,师生互动较积极,古诗词是中国的特色文学,有独特的文学内涵,韵律十分优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想象画面,感受诗歌情感,体会诗歌内涵。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节奏美以及意境美,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歌所展示的童年生活五、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放牛娃的歌吗?童年是美好的记忆,每一个人都有一段美好的童年,在作者吕岩笔下,为我们勾勒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同学们,你们童年玩什么?生:陀螺、溜溜球······1、童年趣事故事会分享你的童年趣事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吕岩笔下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设计意图:通过讲述童年趣事,引入新课】活动2【新授】1、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吕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5 古诗三首之《牧童》。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5 古诗三首之《牧童》。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5 古诗三首之《牧童》。

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靠近快乐童年是美好的时光,我们将通过诗词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

让我们一起乘上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课件出示:5古诗三首】课件出示:牧童骑牛图】请观察这幅画,这是一个快乐自在的牧童,他在骑着牛。

我们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这个牧童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孩子。

课件出示古诗:牧童】这首古诗《牧童》描述了一个牧童晚归休憩的情景。

在广阔的原野上,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

牧童还没归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二、读通诗文,触摸快乐同学们,请反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请同学们试着划分诗歌的节奏。

【课件出示: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请同学们展示你诵读诗文的魅力。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研读古诗,走进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首先,让我们看看这句诗:“草铺横野六七里。

”请问,“铺”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通过课件的提示,我们可以得知,“铺”在这里的意思是“铺开”。

这个词语表达了草地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平缓舒适的感觉。

而“横野”则指广阔的原野。

因此,这句诗的意思是:“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如果我们将“草铺横野六七里”改成“草长田野六七里”或“草长野外一二尺”,那么这三句诗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这句诗并不是单纯地描绘景物,而是以景衬情,表达了牧童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快乐。

同时,这句诗中的“铺”和“横”表现了绿草的茂盛和原野给人的平缓舒适的感觉。

如果我们将“铺”换成“长”、“绿”或“生”,将“横野”改成“田野”、“原野”或“野外”,那么这首古诗的意境就会大打折扣。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第二句诗:“笛弄晚风三四声。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五下《古诗三首》《牧童》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五下《古诗三首》《牧童》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弄:逗弄。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 来遮风挡雨。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 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 “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 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 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 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 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 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 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 “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 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请你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 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 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 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 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 美景。)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 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 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 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 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 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 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 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 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 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所见Hale Waihona Puke 清· 袁枚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突然闭口立。

语文五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牧童》课件(12张)

语文五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牧童》课件(12张)
Biblioteka 不脱蓑衣卧月明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 笛弄晚风三四声 。 归来饱饭黄昏后 , 不脱蓑衣卧月明 。
吕岩小传:
唐代诗人,传说八仙中的吕 洞宾进士,当过两次县令。遇 到了农民起义,兵荒马乱的, 带领家人去逃荒,过着颠沛流 离的生活。传说后来到山中学 道,不知到底去哪儿了。
童年的回忆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 笛弄晚风三四声 。 归来饱饭黄昏后 , 不脱蓑衣卧月明 。
牧童
牧童
草铺 ~ / 横野~ / 六七里~ , 笛弄 / 晚风 / 三四声 。 归来 / 饱饭 / 黄昏后 , 不脱 / 蓑衣 / 卧月明 。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 笛弄晚风三四声 。 归来饱饭黄昏后 , 不脱蓑衣卧月明 。
草 铺 横 野 六 七 里,
笛 弄 晚 风 三 四 声。
归 来 饱 饭 黄 昏 后,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5古诗三首牧童人教版新课标2014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5古诗三首牧童人教版新课标2014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5古诗三首牧童人教版新课标2014一、点词读句师:这节课洪教师带大家学一首古诗,题目是生:牧童师:之前,同学们有没有去读一读这首诗啊.生:读了。

师:我知道,学这首诗,对你们来说不算困难。

因为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字,你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那是非常简单的事。

今天洪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大家做到熟读(板书)(生接:熟读成诵)。

对,这就需要认真反复地练一练。

现在洪老师给你3分钟时间,做到熟读成诵。

开始。

生:(自由朗读)师:停,(学生感到为难),其实,刚才,你们自己给自己提高要求了,洪老师只想你们做到熟读,还没有要你们做到熟读成诵呢!(生笑),怎么样才叫熟读呢,现在我们来搞个活动,这个活动叫“点词读句”。

先老师给你们作个示范,洪老师点到一个诗词,如果你做到了熟读,那么你脑子里就会很快映出带有这个诗词的诗句。

请用举手的姿势告诉大家。

明白吗?生:明白师:卧,(学生纷纷据举手)你看,读得很熟了么!请你说。

生1: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继续稳重地念)卧生2:不脱蓑衣卧月明(读出了节奏)师:明白吗?生:明白。

师:你们明白洪老师为什么要点这个词吗?(学生有困难)把这句诗轻轻地读一读。

生:(再读这句诗)师:诗句一共有7个词。

谁知道洪老师为什么偏偏点这个“卧”字,猜一猜就可以了。

你说,这个男孩。

生:卧是睡的意思,诗人在月光下着睡觉师:注意了,他讲到了另外一个词:睡。

他说这句诗里面不用睡而用卧,是因为卧字比睡字好,所以洪教师要点这个卧字。

(面向发言的同学)你说得很对,这句诗里的这个卧字很特别,能让人联想开去。

生:卧字给我感觉是,他不是真的在睡觉,而是在欣赏月色。

生:对,卧是躺的意思,躺在草地上休息一会,也有玩的味道。

师:好。

接下来,谁来做小老师,我们请小老师来点词了。

来,由你来点词生:(一生上台)师:现在你上来只读一个词,所以一定要读得稳,让每一个同学都听得清楚。

生:好。

------弄生:(齐声,兴奋地)笛弄晚风三四声师:多熟啊,再读生:笛弄晚风三四声师:你点这个词有理由吗?师:他点这个词也有理由的,我们也来猜一猜。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5《古诗词三首 牧童》人教新课标 共17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5《古诗词三首   牧童》人教新课标 共17张PPT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suō
不脱蓑衣卧月明。
—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
学 校:轮台县第二小学 执教老师:张 丽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飞流直
钟汉离
荷仙姑
吕洞宾 张果老
曹国舅
铁拐李
韩湘子
蓝采和
原名叫做“吕岩”, 是唐代人。吕岩考 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 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时局动荡,吕洞宾 就带家人躲入山中 修道。最后不知去 向,传说他已经得 道成了神仙。被称 为“逍遥大仙”
思考诗人向往什么?
诗人向往宁静淡 泊、饥来即食、 困来即眠、无牵 无挂、自由自在 的生活。
村 行
【南唐】成彦雄
暧暧村烟暮, 牧童出深坞。
骑牛不顾人,
吹笛寻山去。
牧童
【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 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 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 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 无是亦无非。
尝试着把这首 诗改写成一个 故事。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个“铺”字, 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 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 感觉,表现出来了。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 是草地。
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 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 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写一写:此时此刻,牧童 在想些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5古诗三首牧童人教版新课标2014
牧童
作者: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①横野:宽阔的原野
②弄:逗弄。

③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译文】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

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赏析】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

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弄”字,更写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在这里,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指确定的数字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的乡村傍晚的寂静。

【中心】
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作者简介】
吕岩(一作岩)为五代宋初著名道士。

世传“八仙”之一。

号纯阳子。

一说名洞宾,一说字洞宾。

其里籍、生卒年均不详。

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他大约生于唐末,卒于宋初,与陈抟为同时代人。

至于后人将他的生活时代上推至唐开元(713~741)中,则是附会唐人沈既济《枕中记》所记道者吕翁事。

此外尚有颇多传说,纷纭不一。

比较可信是《国史》的记载:吕洞宾本儒生,因科场不利,而转学道,遇五代隐士钟离权授以内丹道要,隐居终南山,活动于关中等地。

“年百余岁,而状貌如婴儿。

世传有剑术,时至陈抟室”,与陈抟、李琪(一作“李奇”)等传奇人物交往。

好以诗言内丹旨要,对钟吕金丹道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有弟子北宋施肩吾(华阳子)传其道。

吕洞宾以内丹为修仙径路,兼摄禅宗,自称“幼习儒业,长好性宗,修天爵而弃人爵,鄙顽空而悟真空。

天爵止于人事,真空不离因缘”。

①指出:
“修炼丹者,先正其炉。

”身为丹炉,神气精液为药物,目、耳、口、鼻为炉之八门,“常固守之”,勿伤内真,“然后于天地之炉、造化之鼎,调和药物,匹配阴阳,制炼神气”。

认为“顺天道者,常存其身之元阳真一太和纯粹之气,则坐致长生”,并说“其要在乎变炼五行而已”。

主张一日当一年,昼法春夏,夜法秋冬,“升降阴阳,运行四序”,②昼夜终始修炼。

又认为,“性命根源,归乎一气。

其来也,有一夫一妇焉;其去也,有三男三女焉。

金男采黄芽于九宫之台,玉女收白雪于十二楼。

水中起火,以分八卦;阴内炼阳,以别九州。

于是三田和会而火龙出于昏衢,千日功成则游于蓬岛矣。

其要盖十有八焉:小成之道七,中成之道六,大成之道五”。

提出修炼当从消除六欲七情着手,泻心之积气而集其神。

行肘后之法,即透过尾闾将药物搬上背以入脑,要存想龙虎河车,使上起,但应防止肾之虚阳入顶而引起上壅生热,故须震、坎、艮三男和巽、离、兑三女“俯仰
开辟,节次升存,过关勿急”。

继行飞金晶,“一撞三关”,直入上宫。

炼之既久,如虑太过,则吐玉液炼其形。

另尚有金液还丹炼形等法。

③其诗词,如“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饮海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等,奇谲诡异,尤脍炙人口。

北宋以后,历代有人假托吕洞宾之名(或称“回道士”、“回客”、“回山人”等),行种种异事,故神化事迹迭出。

民间信仰吕洞宾者甚盛。

宋代道教学者曾慥编《集仙传》,称唐五代成道之士中“独纯阳子吕公显力广大”。

托名吕洞宾的“自传”即称其遇钟离、苦竹真人,得金丹、驱鬼之道。

“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郭上灶,第二度赵仙姑”,“常游两浙、汴京、谯郡。

尝著白襕角带,右眼下有一痣,如人间使者,筋头大。

世言吾卖墨,飞剑取
人头,吾闻哂之。

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剑也。

世有传吾之神,不若传吾之法;传吾之法,不若传吾之行。

何以故?为人若反是,虽握手接武,终不成道”。

①元代道士苗善时更编为《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七卷,汇集一百零八化故事。

因而吕洞宾也为帝王所崇奉,宋宣和元年(1119)敕封“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赠“纯阳演正警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相传吕洞宾传有钟离权所授《灵宝毕法》十二科,为钟吕金丹道教典。

自著《九真玉书》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即《道枢》卷二十六之一篇)、《肘后三成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即《道枢》卷二十五之一篇。

《直斋录》又著录《纯阳真人金丹诀》一卷,谓即此篇,略有不同)。

其丹道思想尚散见于《道枢》之《五戒》《众妙》《指玄》等篇中;诗词有南宋夏元鼎编《金丹诗诀》,与杨亿所说“世所传者百余篇”吻合,其中一些诗句为杨亿所引,依托之作较少;单行本《沁园春丹词》有数家注本。

《正统道藏》所收《纯阳真人浑成集》为元道士何志渊所编,真伪杂糅。

《吕祖志·艺文志》又增添《敲爻歌》、杂曲十首等,更不可信。

《吕公窑头坯歌》虽见录于《直斋书录解题》,然其中竟有“富郑公”(富弼),“张尚书”(张商英)、“赵枢密”(赵鼎)等名,显系南宋人伪作。

《道藏辑要》收录署名吕著的作品,多为后人依托或扶乩降笔。

《吕祖全书》绝大部分也是伪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