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2
自动控制原理
§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例:开环传递函数
Gs
k1
ss
a
开环系统两个极点为:P1 0, P2 a R(s)
闭环传递函数为:
GB s
s2
k1 as
k1
-
k1
C(s)
ss a
闭环特征方程: s2 as k1 0
闭环特征根:s1,2
a 2
a 2
2
k1
(闭环极点)
3
自动控制原理
在p5附近取一实验点sd, 则∠sd-p5可以认为是p5点的出射角 Sd Z Sd P1 Sd P2 Sd P3 Sd P4 Sd P5 1800
近似为 P5 Z P5 P1 P5 P2 P5 P3 P5 P4 p 1800
p Sd P5 1800
法则4 实轴上存在根轨迹的条件——
这些段右边开环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奇
数。
m
n
证明:根据相角条件 S Z j S Pi 18002q 1
j 1
i 1
p4
j s平面
例:sd为实验点
p3
z2 sd
p2 z1 p1
p5
① 实验点sd右侧实 轴上零极点提供 1800相角
③ 共轭复零点,复极点提供的相角和为 3600。
2
s1=-1.172,s2=-6.828
33
自动控制原理
法则6 开环复数极点处根轨迹出射角为
p 1800
开环复数零点处根轨迹入射角为:
Z 1800
其中 z p(不包括本点)
34
自动控制原理
j p5
p5
p3 p3
p2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分析法
×
p4 z 2
×
p3
×
×
p 2 z1 p1
σ
规则4:根轨迹的分会点(分离点和会合点)d。 (1)定义:分会点是指根轨迹离开实轴进入复平面的点(分 离点)或由复平面进入实轴的点(汇合点),位于相邻两极点 或两零点之间。
(2)位置:大部分的分会点在实轴上,若出现在复平面内时,则 成对出现。
(3)特点:分会点对应于闭环特征方程有重根的点;根轨迹离开
(4)与虚轴的交点:
方法1:闭环特征方程为s3 + 6s2 + 8s + K*= 0 令s = jω得:-jω3 -6ω2 + j8ω + K* = 0
-6ω2 + K* = 0 即
-ω3 + 8ω= 0
K* = 48 ω= 2.8 s-1
方法2:闭环特征方程为 s3 + 6s2 + 8s + K*= 0 列劳斯表如下:
规则1: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开环零点或无穷远。
m
i 1
s
zi
n
s
l 1
pl
1 K
K
K
0 s pl
s s
zi , m条 (, n
m)条
规则2: 根轨迹的条数和对称性。 n阶系统有n条根轨迹。根轨迹关于实轴对称。
规则3: 实轴上的根轨迹分布。
由实数开环零、极点将实轴分为若干段,如某段右边 开环零、极点(包括该段的端点)数之和为奇数,则该段就 是根轨迹,否则不是。如下图所示。
又因为开环传函的零极点表达式为:
m
GK (s)
G(s)H(s)
K
n
(s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68
4.5 广义根轨迹
根轨迹部分是个半圆,半径是 k *
证明:根轨迹上一点S满足相角条件
s (s j2) (s j2)
代入s j
( j) ( j( 2)) ( j( 2))
arctan arctan 2 arctan 2
K* G(s)
s(s 2)(s 1)
26
法则五:根轨迹的分离点与分离角
分离点:几条根轨迹在[s]某一点相遇后又分开 的点。
说明有重根
27
实轴上的分离点(常见)
如果根轨迹位于实轴上相邻的两个开环极点之间, 其中一个可以是无限极点,则在这两个极点之间至 少存在一个分离点;
如果根轨迹位于实轴上相邻的两个开环零点之间, 其中一个可以是无限零点,则在这两个零点之间至 少存在一个分离点;
开环极点:
p1 0 p2 0 p3 2 p4 5
(2)实轴上的根轨迹 (3)根轨迹分支数
4
59
G0 ( s)
s2(s
k* 2)(s
5)
(4)渐近线
4条
渐近线与实轴的夹角
a
4
3
4
3
4
4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σa , 0)
4
pi
a
i 1
4
1.75
60
G0 ( s)
s2(s
k* 2)(s
法则二:根轨迹的分支数,对称性和 连续性
• 根轨迹的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和有限 极点数n中的大者相等,它们是连续的并且 对称于实轴。
22
法则三:根轨迹的渐近线(n>m)
• 当开环有限零点数m小于有限极点数n时, 有n-m条根轨迹分支沿着与实轴交点 ,
第四章根轨迹1
根轨迹示例1
j
j j
j j
0
j
0
0
0
0
0
同学们,头昏了吧?
j
j
j
j j 0
0
0
0
根轨迹示例2
j
jLeabharlann jj0j j 0 0
0
0
0
n=[1 2];d=conv([1 2 0],[1 262]);rlocus(n,d) n=1;d=conv([1 5],[[1 10]);rlocus(n,d)
j
j j
0
j
s(s 2)(s 3) K1 (s 1) 0
K1 ( s 1) 1 G( s) H ( s) 1 s( s 2)( s 3)
• 开环传递函数为:
K1 ( s 1) G( s) H ( s) s( s 2)( s 3)
开环传递函数的三个极点为: 时特征方程式的三个根相同
1
K1 G(s) H ( s) s( s 1)( s 2) p1 0 p2 1 p3 2
K1达到某一数值
时,两条根轨迹汇合在一起,然后随 的继续增大,从负实轴上 K1 分离出来进入右半平面,最后趋向无穷远处 另一条 p3 2 从出发,随 K 的增大一直沿着负实轴趋向于 1 负无穷远处。
确定闭环特征方程式的根轨迹,判断 与虚轴交点
s 3s 2s K1 0
3 2
用劳斯判据
设系统特征方程为:
s3+3s2+2s+K=0 劳 斯 表
s3 1 2 s2 3 k s1 (6-k)/3 s0 K
第一列全大于零, 系统稳定
3s2+K= 3s2 +6+0
004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2)精确参数的获得: >> Kg=30.7;R= rlocus(G, Kg) % Kg时所对应的闭环极点 R= -1.3562 + 2.1562i -1.3562 - 2.1562i -0.1438 + 2.1705i -0.1438 - 2.1705i 2)使用[Kg, P]= rlocfind (G)进行参数的人工获取: >> clear;G=tf([1,1],[conv([1,-1],[1,4,16]),0]); %建立零极 点模型G(s) rlocus(G); %生成根轨迹图 [Kg, P]= rlocfind (G) %鼠标左键定轨迹上的闭极点参数
4
闭环系统稳定程度的判断:
当闭环特征根位于在s平面的右半平面时,闭环系 统不稳定;当闭环特征根位于在s平面的虚轴上时,闭 环系统临界稳定(等幅振荡);当闭环特征根位于在s 平面的左半平面时,闭环系统稳定。
闭环系统动态性能的判断:
在闭环系统稳定的情况下,当特征根位于s平面的 左半实轴上时,闭环系统的输出表现为惯性特性(单 调性);当特征根位于s左半平面的非实轴区域时,闭 环系统的输出表现为衰减振荡特性;当特征根位于s平 面的虚轴上时,闭环系统的输出表现为等幅振荡特性 ;在s右半平面时为单调或振荡发散特性。 5
2
4.1 根轨迹分析的基本思想
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模型为:
其中,zj和pi为开环传递函数模型的零点和极点,Kg 为开环传递函数模型的根轨迹增益。系统的闭环 传递函数为:
3
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与Gb(s)的极点,即闭环系统 的特征方程1+H(s)G(s)=0的根在s平面上的位置及其 分布有关。 闭环系统的特征根在s平面上的位置会随Kg值的 变化而变化。 根轨迹分析法就是通过改变开环传递函数Gk(s) 的根轨迹增益Kg值(0~∞)来观察闭环特征根的轨 迹变化情况,从而能够对闭环系统的稳定程度、动 态性能及结构简化(降阶)等问题进行判断、分析 与设计。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m
s p
i 1
n
0
或写成
* s p K i s zi 0 i 1 i 1
m
它是直接利用开环传递函数分析闭环特征根及其性能的图解法。
『例』已知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 s
讨论系统闭环极点的分布情况(0<K<∞)。
开环增益 K K * i bd
j
z
ac
i
p
j
四、根轨迹方程
(1) 根轨迹方程
1 Gs H s 0 或 Gs H s 1
假设开环传递函数中有m个零点和n个极点
1
K * s zi
i 1
m
s p
i i 1
n
0,
j z2
p3
S1
p2 z3
z1
p4
p1
4. 根轨迹的渐近线
当开环极点数n大于开环零点数m,有n-m条根轨迹 分支沿着与实轴夹角为 a 和交点为 的一组渐进线 a 趋向无穷远处。
(2k 1) a , a nm
p z
i 1 i i 1
n
m
i
nm
『例』指出单位反馈系统根轨迹的条数、根轨迹渐近线与 实轴的夹角和交点。 K* G(s) s( s 1)(s 2) 60 (2k 1) 0 1 2 解:有3条根轨迹, a 180 , a 1 30 3 60
『问题』开环传递函数的3个极点和2个零点如下图,
判断s1是否根轨迹上的点?
s1
5 4
z1 z2
× p3
3
2
× p2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法则7.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交点和临界根轨迹增益的求法:
解: 方法一
例8.
,试求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K*=0 w =0 舍去(根轨迹的起点)
与虚轴的交点:
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s=jw
劳斯表:
01
s2的辅助方程:
02
K* =30
03
当s1行等于0时,特征方程可能出现纯虚根。
04
等效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参数根轨迹簇
二、附加开环零、极点的作用
试验点s1点
例1.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求实轴上的根轨迹。
解:
零极点分布如下:
p1=0,p2=-3,p3=-4,z1=-1,z2=-2
实轴上根轨迹为:[-1,0]、[-3,-2]和 (- ∞ ,-4]
jw
-2
-1
1
2
-1
-2
s
.
.
.
.
.
.
.
.
三、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的关系
反馈通路传函:
前向通路传函:
典型闭环系统结构图
KG*--前向通路根轨迹增益 KH*--反馈通路根轨迹增益
K*--开环系统根轨迹增益
1
闭环传递函数:
2
开环传递函数:
01
04
02
03
闭环系统根轨迹增益,等于开环系统前向通路根轨迹增益。 对于单位反馈系统,闭环系统根轨迹增益等于开环系统根轨迹益。
(5)用(s-s1)去除Q(s),得到余数R2 ;
(6)计算s2 =s1-R1/R2 ;
(7)将s2 作为新的试探点重复步骤(4)~(6)。
例4.试用牛顿余数定理法确定例3的分离点。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4 分离角不变
1-G(S)H(S)=0 G(K)=1 例题:开环传递函数: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解:①n=3.所以根轨迹有三条。 ②极点: ③渐近线: 5 分离点:
令 1. 闭环零极点由前向通道的零点和反馈通道的极点构成,对于单 位负反馈系统的闭环零点就是开环零点。 2. 闭环极点与开环极点,开环零极点及根轨迹都有关系。
4).根轨迹方程:
幅值条件: 相角条件: ①满足相角条件的点肯定是根轨迹上的点,相角条件是确定根轨迹 的充要条件。 ②幅值条件是用来确定根轨迹上的点所对应的根轨迹增益。 5).绘制更轨迹的法则: ①根轨迹的连续性:根轨迹是连续变化的直线或曲线。 ②根轨迹的对称性:根轨迹位于幅平面的实轴上或对称的实轴上。 ③根轨迹的条数;等于系统的阶次。即:闭环特征根最高次幂。 ④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起源于n个开环极点,终止于m个开环零点。 以及n-m个无穷远零点。
闭环极点。
解 (1)系统的开环极点为,,是根轨迹各分支的起点。由于 系统没有有限开环零点,三条根轨迹分支均趋向于无穷远处。 (2)系统的根轨迹有条渐进线
渐进线的倾斜角为 取式中的K=0,1,2,得=π/3,π,5π/3。
渐进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三条渐近线如图的虚线所示。 (3)实轴上的根轨迹位于原点与-1点之间以及-2点的左边,如图中 的粗实线所示。 (4)确定分离点: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 即
所以 即: ②分离点: 证明:
②除以①式
无零点 分离点重根 ③分离角:指根轨迹进入分离点的切线方向与离开分离点的切线方向之 间的夹角。当l条根轨迹进入并立即离开分离点时 8)根轨迹的出射角和入射角: 出射角:起始于开环极点的根轨迹在起点处,切线方向与正实轴的夹 角。 入射角:终止于开环零点的根轨迹在终点处切线方向与正实轴的夹角。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详解
系统的信号流图见图4-28,从信号流图中看出,系统中含有一个积分环节, 因此为1型系统,因此系统对阶跃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为0。
K m 变化时系统的根轨迹, 2)为了绘制电动机传递系数(含放大器附加增益) 可将有关参数代入传递函数中,并将系统的特征方程进行整理,等价根轨迹增 益方程为:
1 K* P( s ) ( s 6.93 j 6.93)( s 6.93 j 6.93) 1 K * Q( s ) s 2 ( s 13.86)
当所有根轨迹分支都在左半平面时,系统稳定。 2) 稳态性能:
回忆:稳态性能主要取决于系统的开环增益和积分环节个数。
由根轨迹图不仅可以方便的确定开环增益和积分环节个数,而且可以根据给定系统 的稳态误差要求, 确定闭环极点位置的容许范围。
3)动态性能: 回忆:动态性能形态主要取决于系统的——闭环极点。 从根轨迹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特征根随着参数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方便地 确定动态性能随着参数的变化情况。
K * lim
s
j 1 i 1 m
n
s pi s zj
lim s
s
nm
, 0 ,
nm nm
(无穷零点)
(无穷极点)
(n m 1)
(续)
且均为实数开环零、极点。
(续)
(续)
小结论: 由两个极点(实数极点或者复数极点)和一个有限零点组成的开环系 统,只要有限零点没有位于两个实数极点之间,当 K * 从零变化到无穷时, 闭环根轨迹的复数部分,是以有限零点为圆心,以有限零点到重根点的距 离为半径的一个圆,或圆的一部分。这在数学上是可以严格证明的。
例如,在上列程序之后增加语句: [k,p]=rlocfind(num,den)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3.暂态性能 (1) 当0<K< 0.25时, 闭环特征根为实根,系统是过 阻尼状态,阶跃响应为非周期 过程。
∞ K K=0 × -1 K
jω
K=0.25 K=0 ×
σ
(2) 当K=0.25时,两 特征根重合,均为-0.5,系 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
∞
(3) 当K>0.25时,两特征根变为共轭 复根,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阶跃响应为衰 减振荡过程。
§4-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续例4-2,将 s j 代入特征方程。
j ( j 1)( j 2) K 1 0 j ( 2 j 3 2) K 1 0 j 3 3 2 j 2 K 1 0
jω
j 2
K1=6
实部 虚部
K 13 2 0 2 3 0
i 1
n
q 0,1,2,
…
(**)
三.根据相角条件确定根轨迹上的点
设某一系统的开环零极点如图, 在S平面中的任意一点 s 0 ,用 相角条件可以判断 s 0 是不是根 轨迹的点。 1.从 s 0 到各零极点连直线 2.用量角器量(s0 p1 ) ,…等 各个角. 3.将量好的值代入(**) 式,若等式成立,则 s 0 就是根 轨迹上的点.
§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G H
绘制根轨迹是求解特征方程的根,特征方程可改 写为 G ( S ) H ( S ) 1
G( S ) H ( S ) 是复变量S的函数,根据上式两边的
幅值和相角分别相等的条件,可以得到
§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G( S ) H ( S ) 1
G( S ) H ( S ) 180(2q 1),
z1
天津大学812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4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二、根轨迹方程
根轨迹:当系统某一参数由0变化到无穷大时,闭环系统特征根在s平面上 的轨迹。 由(4-1)可得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1 G(s) H (s) 0 由(4-3)式得
(s z )
j
m
K*
(s p )
i i
m
j n
1 1e j ( 2 k 1)
( k 0,1,2,
n m n * i j i i 1 j 1 i 1
例:要求系统闭环主导极点的阻尼比为0.5,试确定系统的根轨迹增益K*、 闭环主导极点和系统开环增益K。
K* G( s) H ( s) , s(s 3)(s 2 2s 2)
ξ =0.5
解:过原点作ξ=0.5的等阻尼线, 等阻尼线与根轨迹分支的交点 即为待求的一个闭环极点 0.41 j 0.71 ,另一共轭闭环极点为 0.41 j 0.71 ; 由根轨迹增益公式,可得2.63,; 由开环传函可得开环增益为 K K * 1 0;.44
j 1
m
z j pi
j 1, j i
n
Pj Pi
Pi 180o
同理可证终止角公式。
例4-3 P148 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 (s 1.5)(s 2 j )(s 2 j ) G( s) s(s 2.5)(s 0.5 j1.5)(s 0.5 1.5 j )
连续变化,则根轨迹连续变化;由于代数方程的根关于 实轴对称,根轨迹也关于实轴对称。
法则3:根轨迹的渐近线:当开环极点数n大于开环零数m时,有n-m条根 轨迹分支沿着与实轴交角为 a 、交点为 a 的一组渐近线趋向无 穷远处,其中:
自动控制原理_第4章_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4.2 绘制根轨迹的依据--根轨迹方程
R(s)
G ( s) H ( s)
C(s)
一、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的关系
* KG
* KH d
G( s)
Π ( s z j )
j 1
a
( s pi ) Π i 1
* a
b
* KG A( s)
B( s)
c
H ( s)
Π ( s zl )
K* G( s) s( s 1)(s 2)
试绘制系统的概略根轨迹。 解:开环极点 p1=0, p2=-1, p3=-2,无开环零点。
实轴上的根轨迹 (-∞,-2], [-1,0]。 渐进线 n=3,m=0,有三条渐进线。
0 1 2 1 交点 a nm 3
i 1
pi
1/4<K<∞时,s1,s2为一对共轭复根; K=1/2时,s1,2=-1/2±j0.5。
注意:一组根对应同一个K;K 一变,一组根变;K一停, 一组根停;
K=0.5 K=0 -1
jω
j0.5 0
σ
-j0.5 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指系统中某一 K=0.1875 K=0.25
参数在可能的取值范围内连续变化时, 闭环系统特征根在s平面上的变化轨迹。
a
pi z j
i 1 j 1
n
m
nm
a
(2k 1) nm
k 0,1,2,, 直到获得(n m)个夹角为止 .
开环传递函数
G ( s) H (s) K * Π ( s z j )
j 1 m
( s pi ) Π i 1
n
K*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根轨迹法
根轨迹法可用于仿真和实验研究,通过模拟和实验 验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为实际系统的设计和优 化提供依据。
根轨迹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根轨迹法最早由美国科学家威纳于1940年提出,经过多年的 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自动控制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分析和设 计方法。
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根轨迹法的应 用范围和精度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提高。未来,根轨迹法有 望与其他控制理论和方法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和高效的控 制系统分析和设计体系。
根轨迹的性能分析
根轨迹的增益敏感性和鲁棒性
通过分析根轨迹在不同增益下的变化情况,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
根轨迹与性能指标的关系
通过比较根轨迹与某些性能指标(如超调量、调节时间等),可以评估系统的 性能。
04
根轨迹法与其他控制方法的比较
根轨迹法与PID制根轨迹图,直观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超调量等性
特点
根轨迹法具有直观、简便、易于掌握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于分析 开环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根轨迹法的应用场景
控制系统设计
根轨迹法可用于控制系统设计,通过调整系统参数 ,优化系统的性能指标,如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 性等。
故障诊断与排除
根轨迹法可用于故障诊断与排除,通过观察系统根 轨迹的变化,判断系统是否出现故障,以及故障的 类型和程度。
在绘制根轨迹时,需要遵循一定 的规则,如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根轨迹的分离点和汇合点等。
03
根轨迹分析方法
根轨迹的形状分析
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的起点是开环极点的位置,而 终点是闭环极点的位置。通过分析起 点和终点的位置,可以判断根轨迹的 形状。
根轨迹的分支数
第4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k (s z1)(s z2 )(s zm ) 1 (s p1)(s p2 )(s pn )
(4-2-6)
g(t) c(t) 1 et /
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为
f (s) s3 3s2 2s k 0
df (s) 3s2 6s 2 0 ds
s1 0.422, s2 1.578
由前边分析得知,s2 不是根轨迹上的点,故舍 去。s1是根轨迹与实轴分离点坐标。最后画出
根轨迹如图4-2-4所示。
图4-2-4 例4-2-1的跟轨迹图
利用多项式乘法和除法,由式(4-2-6)可得
n
s n ( pi )s n1
k
i 1 m
s m ( z j )s m1
j 1
m
n
s nm ( z j
pi )s nm1
j 1
i 1
将式(4-2-8)代入上式可得
m
n
(s )nm snm ( z j pi )snm1
(n m)
(4-2-1)
式中 s z j ( j 1,2,, m) 为系统的开环零点 s pi (i 1,2,, n) 为系统的开环极点
k称为根轨迹增益或根轨迹放大倍数。设系统为v型, 即有s=0的开环极点,将式(4-2-1)改写为
G(s)H (s)
K (1s 1)( 2s 1)( ms 1)
当1<k<∞时,两个闭环极点变为一对共轭复数极点
明当sk1→、s21、∞ 时s12,位js1于、k(s-121,将,且j趋0s1)、向点s于且2 无平的限行实远于部处虚不。轴随图的k变4直-化1线的,上控说。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new
2.47
3 2 1 0
例4-3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0.5s 1) K * (s 2)
G(s)
0.5s 2 s 1 (s 2 2s 2)
z1 2 s1,2 1 j
试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K * 0.5K
解
(1)一个开环零点,两个开环极点;两条根轨迹分支;有一个无 穷远处的零点。
根轨迹法的任务: 由已知的开环零极点和根轨迹增益,用图解方法确定闭环极点。
由闭环传递函数 (s)
G(s)
1 G(s)H (s)
m
(s z j )
1 G(s)H (s) 0 K * j1
n
1
(s pi )
i 1
当 K* 0 K*
求出相应的根,就可以在s平面上绘制出根轨迹。
根轨迹方程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
K*
K
* G
K
* H
(s)
G(s)
K
* G
f
(s
zi
)
h
(s
p
j
)
i 1
j 1
1 G(s)H (s)
n
(s
pi
)
K
*
m
(s
z
j
)
i 1
j 1
结论:
(1)闭环系统的根轨迹增益 = 开环前向通道系统根轨迹增益。 (2)闭环系统的零点由开环前向通道传递函数的零点和反馈通道 传递函数的极点所组成。
(3)闭环极点与开环零点、开环极点、根轨迹增益均有关。
起始角(出射角):根轨迹离开复平面上开环极点处的
切线与实轴的夹角 pi 。
终止角(入射角):根轨迹进入复平面上开环零点处的
根轨迹方程
j
a
0
a
23
例: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s)H (s)
s(s
K *(s 1) 4)(s2 2s
2)
求出根轨迹的渐近线。
j
。 0
解: 开环零点: z 1, m 1
开环极点: p1 0, p2 4,
n
m p3 1 j1, p4 1 j1, n 4
终点 K * s zi 0 s zi
16
若开环极点数n > 开环零点数m ,有(n-m)个开环零 点在无穷远处,则有(n-m)条根轨迹趋于无穷远处。
m
模值方程:
s zi
i 1
n
s pj
1 K*
当s→∞时,zi、pj都可忽略
m
j1
m
s zi
G(s)H(s) K*
i 1 n
(首1型) (s pj )
j 1
开环根轨迹增益
G(s)H(s) = -1
m
(s zi )
K * i1 n
1
(s pj)
j 1
分 解
Ⅲ.根轨迹方程形式三: m
①模值方程:
s zi
K * i1 n
1
s pj
m j1
a
pj zi
j1
i 1
nm
5 3
;a
(2k 1) (2k 1)
nm
41
(2k 1)
3
600(k 0); 1800(k 1); 3000(k 2)
a1
a2
a3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 对高阶系统而言,采用因式分解求取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根 (即闭环极点)一般是极为困难的。
▪ 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经常需要考察系统某一参数(如开环根 增益)改变时,闭环极点的位置改变情况,以便于根据控制系 统的性能要求,确定这些参数。
是恒包络,而且当码组的变化为0→1,或者 1→0时, 会产生π的最大相位跳变。这种相 位跳变会引起带限滤波后的数字调相信号 包络起伏,甚至出现“0”包络现象,如图9 -1所示。为了消除 π的相位跳变,在 QPSK 的基础上提出 OQPSK。
▪ 图9-1 QPSK 信号限带滤波前、后的波形
每个码元的前一比特为同相分量I(t),后一 比特 为正交分量Q(t),然后利用同相分量和 正交分量分别对两个正交的载波进行2PSK 调制, 最后将两路调制结果叠加,得到 QPSK 信号。在当前任意相位,下一时刻的 相位均有四种 可能取值,因而相位跳变量 可能为0,±π/2或π,如图9- 2(a)所示,当两 个比特同时发生 极性翻转时,将产生π的相 移,经过带通滤波器之后所形成的包络起伏 必然达到最大。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图像信息速率接 近1GB/s,要在实际信道中传输,除应采用高 效 的信源压缩编码技术、先进的信道编码 技术之外,采用高效的数字调制技术来提高 单位频 带的数据传送速率也是极为重要的。
地提 高数字电视覆盖率,根据数字电视信 道的特点,要进行地面信道、卫星信道、有 线信道的编 码调制后,才能进行传输。由 于数字电视系统中传送的是数字电视信号, 因此必须采用高 速数字调制技术来提高频 谱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抗干扰能力,以 满足数字高清晰度电 视系统的传输要求。
根轨迹法
(S ) n i1
j 1 m
;m f l,n q h
(s pi ) K * (s z j )
i 1
j 1
1)闭环系统根轨迹增益=开环系统前向通路根轨迹增益
2)闭环零点=开环前向通路传递函数的零点 和反馈通路传递函数的极点组成
3)闭环极点与开环零点、开环极点和根轨迹增益都有关。
根轨迹法的基本任务:如何由已知的开环零极点分 布和根轨迹增益,通过图解的方法找出闭环极点。
特征根为: s1,2 1 1 2K 1 1 K*
6
自动控制理论
根轨迹法
K=0
全部闭环极点,标注在S 平面上,连成光滑的曲线
根轨迹
[讨论]:
特征根为: s1,2 1 1 2K 1 1 K*
(约定):在根轨迹图中,用╳表示开环极点,用 表示开环零点(有限值)。粗线表示根轨迹,箭 头表示某一参数增加的方向。
K*
10
自动控制理论
根轨迹法
2 根轨迹与系统性能
1、稳定性:
K *=0
根轨迹不会进入S 平面的右半平面
该系统对于所有的K都稳定
2、稳态性能:
G(s)
K s(0.5s
1)
K* s(s 2)
原点处有一个极点
Ⅰ型系统
系统的稳态误差:由开环一个极点为0可知,系统为Ⅰ型,相
应地,有
Kv K 1 K*
4
自动控制理论
根轨迹法
根轨迹法的优点:
1: 从已知的开环零、极点的位置及某一变化参数 来求取闭环极点的分布,即解决闭环特征式的求根 问题。
2: 系统的稳定性由系统闭环极点唯一确定,而系 统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与闭环零、极点在S平面 的位置密切相关。根轨迹图不仅可以直接给出闭环 系统时间响应的全部信息,而且可以指明开环零极 点应该怎样变化才能满足给定闭环系统的性能指标 要求。
第4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C(s)
G1 ( s) C ( s) G( s) R( s) 1 G1 ( s) H ( s)
闭环控制系统的性能取决于闭环零、极点
闭环零点=G 1(s)中的零点和H(s)中的极点,很容易求得 闭环极点由特征方程:1+ G1 (s) H(s)=0 求出,很难求得
第四章 根轨迹法 5
根轨迹法的优点:不用求解高阶方程,通过图解的方法 找出闭环极点,并且知道闭环极点的变化趋势,可以方便地 实现高阶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设计。 根轨迹的定义:开环传递函数中某一参数从0→∞变化时,
第四章 根轨迹法 22
当n>m时,起始于n个开环极点的n支根轨迹, 有m支终止于开环零点,有n-m支终止于无穷远处。 用式(4-9)可以解释这一规则:终点就是K→∞ 的点,要K→∞只有两种情况,一是 s=zl(l=1,2,…,m),二是s→∞。这时,无穷远处也 称为‘无穷远零点’。 当 n<m 时,终止于 m 个开环零点 m 支根轨迹, 有 n 支来自个开环极点,有 m-n 支来自无穷远处。 必需指出,实际系统极少有 n<m的情况,但是在处 理特殊根轨迹时,常常将系统特征方程变形,变形 后的等价系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1948年伊凡思(W.R.Evans)提出了根轨迹法, 它不直接求解特征方程,而用图解法来确定系统 的闭环特征根。所谓根轨迹就是系统的某个参数 连续变化时,闭环特征根在复平面上画出的轨迹, 如果这个参数是开环增益,在根轨迹上就可以根 据已知的开环增益找到相应的闭环特征根,也可 以根据期望的闭环特征根确定开环增益。
第四章 根轨迹法 23
规则二:根轨迹的分支数和对称性
根轨迹对称于实轴,连续变化,并且有max(n,m) 支。 因为根轨迹是闭环特征方程的根,无论K如何 变化特征方程始终有max(n,m)个根,即使出现重 根,当K从零到无穷大连续变化时重根不可能始终 为重根,所以根轨迹一定有max(n,m)支。 特征方程的根要么是实根(在实轴上)要么是 共轭复根(对称于实轴),所以根轨迹一定对称于 实轴且连续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闭环系统的性能由闭环零极点分布决定。
当开环传递函数中某个参数变化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也相应变化,闭环极点也要改变(解根难)。
研究闭环极点随开环某参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而讨论闭环系统性能的变化趋势,是具有理论和实际工程意义的课题。
(调参、设计等)。
根轨迹的特点:● 图解法,简单;● 特别适用于研究当系统的开环参数变化时,系统性能的变化趋势问题;● 近似方法,不十分精确。
§4.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1、 根轨迹的概念:当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0到∞变化时,闭环极点在S 平面上变化所描绘出的轨迹。
例1:系统如右:)2()15.0()(*+=+=s s K s s K s G根轨迹增益K K 2*=。
闭环传递函数为:*2*2)()()(K s s K s R s C s ++==Φ闭环特征方程为:*22)(K s s s D ++=特征根为: *111K -+-=λ, *211K ---=λ当系统参数*K (或K )从零变化到无穷时,闭环极点的变化情况如表4-1所示。
*3、 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 例2:系统如右:⎪⎪⎪⎩⎪⎪⎪⎨⎧==∞→---→---==↑∞→=↓*00000*210.2K A K A e K At r ss t t s s 系统总稳定振荡过程单调过程σσ⎪⎪⎩⎪⎪⎨⎧===++++=1158)5)(3()4)(2()(2121*21v K K K K K K s s s s s K K s GH开环零点开环极点)4)(2()5)(3()5)(2()5)(3()4)(2(1)3()2()(1)()(*1211+++++++=+++++++=+=Φs s K s s s s s K s s s s s K K s s s K s GH s G s ●闭环零点=前向通道的零点+反馈通道的极点(不随*K 变化,易得到,不必专门研究。
)● 闭环极点与开环零点,开环极点和根轨迹增益*K 都有关系(需专门研究)。
4、根轨迹方程: 例3、如右系统)(1)()()(*s G s G s p s K s G +=Φ-=令1+G(s)=0,如右系统、设开环传递函数可写为*11()()()()()m n K s z s z GH s s p s p --=-- ● 开环增益于根轨迹间的关系:*11mii n jj zK K p==-=-∏∏(0i j z p ==者除外)()()1()G s s GH s Φ=+*11()()()1()()m n K s z s z GH s s p s p --==--- (根轨迹方程)*()1()1()(21)K G s s p G s GH s s pk π⎧==⎪-⎪⎪=-∠=-∠-⎨⎪⎪=+⎪⎩模值条件:即相角条件:⎪⎪⎩⎪⎪⎨⎧±±=+=-∠--∠=∠=----=∑∑==(相角条件)(模值条件)2,1,0)12()(1)(1111*k k p s z s s GH p s p s z s z s K s GH n j j m i i n mπ例4、系统开环极点分布如右图所示,分别讨论i ∆是否在根轨迹上。
● 任一点S,总可以有一个*K 与之对应,满足模值条件,但它不一定在根轨迹上(不一定满足相角条件)。
● 满足相角条件的S ,也一定有对应的*K 使之满足模值条件,所以相角条件是判定S 在不在根轨迹上的充要条件。
● 当S 满足相角条件时,它一定在根轨迹上,所对应的*K 值,由模值条件确定。
110.4*0.400.420.4 1.60.64K∆=-∆=--⋅-+=⨯=441*10122jKj j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1、 起点和终点: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如果开环零点个数m 少于开环极点个数n ,则有)(m n -条根轨迹终止于无穷远处。
1*1nms p s p K s z s z --=--起点:*01,2,iK s p i n =→==⎪⎩⎪⎨⎧+=-∠---∠-⋅-=π)12(::2121*k p s p s p s p s K 相角条件模值条件终点:*1,2,iK s z j m =∞→==1*1limlim n m n mn s s m s p s p Ks s z s z ->-→∞→∞--===∞--2、根轨迹的分支数及对称性:各分支有特征根的个数的阶数分支数一般地n ),()(n ∴−−−−→−===≥mm n Max s D3、 实轴上的根轨迹:从实轴最右端的开环零极点算起,奇数开环零极点到偶数开环零极点间一定是根轨迹,否则一定不是 证明:见右图为例说明∴S 是根轨迹上的点。
● 定理:当开环极点有2个,开环零点有1个,并且在复平面上有根轨迹时,则复平面上的根轨迹一定是以零点为圆心的圆弧。
证明:(见下面两页)要求:对于二阶系统的根轨迹,一定要能画的熟练准确。
例:21、例、见上例根轨迹必对称于实轴必成共轭对出现为复根在实轴上为实根根轨迹对称于实轴⎪⎭⎪⎬⎫⎪⎩⎪⎨⎧------λλ123123450000[]0360[18036000]180ϕϕϕθθθθθ++-++++=+-+++=-例: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1()2()(*++=sssKsG,画出当∞→=0*K时系统闭环根轨迹,证明根轨迹是圆,求出圆心和半径。
解:**2(2)()(1)1K KK sG ss s v⎧=+=⎨+=⎩*1,2(1)2Ks-+=(实轴上的根轨迹:根位于复平面时,有*2*(1)8)K K+<)*1,212Ks jσω--=±=±**1212KKσσ--=→=--**22228(1)(21)8(2)4244K Kσσωσσ-+--⨯-===---22420σσω∴+++=*2**()(1)(2)(1)2D s s s K ss K s K=+++=+++22(2)2σω⎧⎪++=⇒⎨⎪⎩圆心:(-2,0)半径:分离点12,d d 处,有*2*(1)80K K ∆=+-=解出:22*11*12*220.17160.585785.8284 3.41422d d K d K K d σσ⎧=→==-⎪=⎨=→==-⎪⎩, 性能分析:快:12***0000?0000s s s d d t t t K K K σσσ↓↓↓=↑↓=--→--→--→∞振荡不振荡单调稳:全过程稳定 准:*2r Atss A A e K K=== 22420σσω∴+++=22:(2,0)(2)2σω-⎧⎪++=⇒⎨⎪⎩圆心半径4、根之和2n m -≥,闭环根之和保持一个常数123d ⎧⎪⎨⎪⎩)、判断根轨迹的正确性)、判断分离点大致位置)、确定极点的相对位置证明:**11112112()()()()()()()m m m m nn n n nK s z s z K s b s b G s H s s p s p s a s a s a -----+++==--++++ 11()ni i a p ==-∑21212*2*()m n n n n nn mD s s a s a s a K sK b =----=+++++++1*2*12()()n n n n m s a s a K s a K b --=++++++ 12()()()n s s s λλλ=---111()()n ni i i i a p λ===-=-∑∑即:111n ni i i i p a λ====-∑∑●时2≥-m n ,在s 平面上有一部分极点随*K 变化向左移,则另一部分必然向右移,移动的总增量为0,保证根之和为常数。
如右根轨迹:-==∑∑==ni i ni i p 11λ 25、渐近线:n-m 个极点趋于无穷远点的规律。
11(21)n mi j i j a a p z n m k n m σπϕ==⎧-⎪⎪=⎨-⎪+⎪=-⎩∑∑“广义重心”如右根轨迹:00212(21)902a a k σπϕ-⎧==-⎪⎪⎨+⎪==±⎪⎩ 将闭环极点、闭环零点(不一定是开环零点)标在[s]平面上,便可以计算闭环性能。
△ 注:1)、根轨迹法研究的是当系统参数变化时,闭环极点的变化规律。
2)、根轨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参数变化、根变化的规律,来研究闭环系统性能的变化规律。
例1、系统结构图如右: Ⅰ、作*0K =→∞时的根轨迹。
解:)42)(1()2()(*+++=s s s K s GH1、起点、终点2、分支数、对称性3、实轴上的根轨迹4、根之和5、渐近线: 11(21)n mi j i j a a p z n mk n m σπϕ==⎧-⎪⎪=⎨-⎪+⎪=-⎩∑∑ 00142 1.531(21)9031a a k σπϕ--+⎧==-⎪⎪-⎨+⎪==±⎪-⎩用根之和解释为什么根轨迹是这样 6、分离点坐标d*21*21()(1)(4)(2)()()0()[(1)(4)](2)()()2()0s d s d N s s s s K s s s d d d d N s s s s K s s d s s d ds ds λλ==⎫=++++=+-=-------⎪⎬=++++=-+--=⎪⎭时是重根重根特点**[(1)(4)](2)[(1)(4)](2)d ds s s K s ds ds s s s K s ++-+∴=++-+ln[(1)(4)]ln(2)d ds s s s ds ds++=+ [ln ln(1)ln(4)]ln(2)d ds s s s ds ds++++=+ 1111142s d s s s s =++=+++ 分离点d 的一般公式:1111nmi j i j d p d z ===--∑∑ 即有: 2141111+=++++d d d d 试根:(1)、现在根轨迹上判断一下d 的大致范围:-0.5~-1之间。
(2)、先取1d =-0.5;上面方程不平衡。
再取2d =-0.6;上面方程反相不平衡(选择方向对,但过头了)选3d =-0.55;方程基本平衡(589.0*3=d K )(3)、d 的精度到025.0%55.0=⨯以内即可。
II 、分析当∞→=0*K 变化过程中,闭环系统动态性能的变化规律。
系统始终稳定。
III 、确定两复数闭环极点实部为-1时,标出闭环极点、零点,定性分析其性能。
3:()()43G s H s z λ⎫=+=-⎪⎬⎪=-⎭闭环零点中零点中极点:见上页根轨迹图闭环极点:(用根之和)系统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一对共轭复极点12λλ、实际响应对应的%σ应比只有12λλ、时要小(3λ 比之更靠近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