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二、三学段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及创新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及创新策略新课标在第二学段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在第三学段提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要求;在第四学段提出:“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可见新课标既显示了略读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也体现了略读学习是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32篇课文中有8篇略读,占总数的25%;到了四年级上册,32篇课文中有14篇略读,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是五五分成,精读、略读各占50%。
可以看出,新课程比以往任何课程都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这么多的略读课文,如果篇篇以精读课文的要求来开展教学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
如果把每篇略读课文放任学生去自主阅读的话,那样一来,教师不但忽略了本身在教学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更把略读课文的教学当成了一次对课文的泛读,是没有什么教学效果可言。
我认为这样的略读教学都是不可取的。
为了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我在学校周边乡镇的小学语文教师中展开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在略读教学的课堂实践中,存在着以下误区:1.略读课文精讲,面面俱到,精雕细刻。
调查显示:约有48.6%的教师把略读课文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教学,有35.4%的老师认为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一样重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也就没什么区别,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于是略读课文教学中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以至于规定的一个课时的教学根本完成不了该课的教学,所以老师们总说课时不够。
;2.略读课文不讲,放任自流听课时,随手翻阅学生课本,发现学生课本上略读课文篇目几乎没有学习过的痕迹。
调查得知25.8%的老师,由于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一般都不讲,以学生自学为主或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自主阅读。
学生阅读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虽然有的老师将略读课文放在课内完成,但是往往让学生随便读几次就草草了事,学生读懂了什么就汇报交流什么,教师很少指导和总结,出现“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结果。
小学语文学科各学段教学目标及各学段学习任务
自毕业以来,我通过学习,不断实践明白:小学语文各个学段并不是独立存在,他们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语文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提出要求,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小学语文学科的总体目标是: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略读课文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略读课文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关键词]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培养的重点和难点。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对略读课文进行了精心编排,本文对其编排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为提升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略读课文的教学效果、发挥其应有之义提供参考。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略读课文编排特点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
在语文教材中编排略读课文并非统编首创,之前“一纲多本”时期使用度最广的人教版实验本业已进行过有益尝试。
但在教学实践中,受制于惯有的教学理念及对课标精神汲取的偏颇,略读课文时常被部分教师“轻描淡写”甚至“打入冷宫”,未展其“应有之华”。
在统编教材中,略读课文从三年级开始出现,基本均等分布于除其首创的“习作单元”外的每个读写单元,其中以长篇课文居多,体裁涵盖了散文、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主题思想也涉及从人生哲理到社会发展等各个层面。
下面从数量占比、文体分布、单元分布和长篇课文与否等维度做浅要分析。
相较于以往版本的教材,统编选编的略读课文篇数虽未及最多,但占总课文篇数的比例几乎是最高的。
具体从表1可知,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总计202篇,略读课文共有55篇,总占比为27%。
自三年级上册起,略读课文开始在教材中出现,虽数量不及精读课文,但略读课文占课文总数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3%以上,“三分天下近其一”,体现了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丰富的文体有利于增加学生语文文体的知识,促进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略读课文所涉及的文体类型较为广泛,如此编排,学生在学习时能充分体会到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
此外,从不同文体类型编排的数量占比来看,散文所占比例最高,而神话、议论文和科普文等文体所占比例较小,可见编者在编选文章时更侧重散文类文体,对其他文体的重视程度则相对较低。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特殊单元外,各单元精读课文均编排在前,略读课文基本位于精读课文之后的第2、3、4篇。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案例篇一: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案例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案例上传: 刘颖更新时间:2012-5-30 19:44:33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案例[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荷花》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受、体验和理解荷花的“形”之美,“神”之美,从而让学生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 体会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现在老师让大家来猜两则谜语,看谁猜得既快又准。
(1)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 荷花 )(2) 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莲,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
( 莲藕 )荷花,有“花中仙子”的美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目睹一下荷花的风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 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圈划出生字、新词,凭借拼音多读几遍。
2. 同桌互读课文。
读得好的由同桌加“☆”。
3. 鼓励学生上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4. 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 分小组朗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读。
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教学——将孩子渡向独立阅读的彼岸一、略读课文的编排概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尝试性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册开始正式安排略读可我呢,32篇课文中有8篇略读课文,占总数的25%;四年级上册,32篇课文中有14篇略读,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是五五分成,精读、略读各占50%。
略读课文一般都编排在一个主题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后面,它相对独立又与精读课文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
教学中应瞻前顾后,有机融合。
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学习中习得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践行三种阅读方法:精读、略读和浏览《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与浏览。
第二学段: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
浏览:即大略地看,快速地读。
浏览的主要任务是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为准确地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和概括作准备。
浏览的优势是用较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浏览时可以跳读可以一目十行,在读报刊时甚至只看标题。
要想增加阅读量,扩大视野,浏览是一种很好的依托。
浏览是极具工作化和生活化的阅读方法。
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
根据各削断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本把握,要点概括、内容研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略读的评价,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浏览能力的评价,重在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以培养略读能力和浏览能力的略读课文教学课,要以训练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为主。
崔峦:略读更接近于平常读书,读文章,以了解大致内容为主要目的。
浏览,指大略地看。
多用于平时消遣性阅读,如读报、看杂志、上网,以增加知识、见闻。
浏览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即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说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原10条,现7条,更紧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以确定为四项:①激发阅读兴趣;②培养朗读能力;③落实字词句训练;④学习默读,重视语言积累。
第二学段(3~4年级)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原10条,现9条)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可确定为五项:①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③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④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⑤突出段落训练。
曲径通幽处 暗有文香来——小学语文略读课文『三读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略读和精读就属于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
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宇,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略读以了解大致内容为主要目的,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那么怎样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们教研组摸索出略读课文教学的三个步骤,就是让学生进行三次有效的读,使他们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收获,在读中提高。
我们把这三个步骤简称为“略读教学三读法”。
第一读:读通读顺。
边读边想。
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
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
但如果学生连基本的读通都做不到,更何来读出情、品出味呢?因此让学生通过充分自由的朗读,达到学习课文的最基本目标——把语句读正确、把文章读通顺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白公鹅>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是这样设计第一步的:1.导人厂]。
裂同学们,还记得丰子恺笔下那…只白鹅吗?它有什么特点?刃‘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只俄国作家叶索诺夫描写的鹅。
(板书课题,生齐读)2.初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老师相信大家自己能读好课文,我们采用三。
读法来认认真真地把课文学好。
①出示。
一读”要求:一读,读正确读通顺,一边读一边想。
这是我们第一次读课文,要读对读通,一边读一边想,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想办法自己解决,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如果你觉得达到要求了,那就请你站起来读,让老师知道。
②检查。
出示课文中难读的句子或者段落,请学生读。
对于难读的词语随机板书。
这个环节对于大多数的略读课文都适用,教师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让学生充分地读,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读,并且边读边思考。
’第二读:快读画批。
粗知大意。
粗知不是浅知,粗知不是少知。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摘要》:精读、选读和略读是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对语文课本阅读要求之一,但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精读课文为主要教学内容,忽略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
本文将从略读课文入手,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谈略读课文教学策略:依托提示,聚焦重点;注重预习,培养自主;自由展示,精妙点拨;掌握技巧,形成能力,提高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发挥略读课文的独特功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一、依托提示,聚焦重点略读课文一般只有1课时的教学时间,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不可像精读课文一般字斟句酌,要恰当简略,要突出重点,要展现亮点。
教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取舍,使教学目标更为集中,这就关系到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这短短的1课时中,教师如何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每篇略读课文前的导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对提示语进行二次解读,既有助于我们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
四年级下册课文第4课课文前的导语是这样的:“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这一段话把《七月的天山》这一课的目标明确的提出来了。
二、注重预习,培养自主略读教学应该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强调“以学生自读为主”,让学生唱“主角”。
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不要强行“灌输”,充分信任学生。
教师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某个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辩论,充分展示学生的独特思维和阅读体验,从而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习:在略读课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更多地放到学生的预习中去。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学习”。
当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许多学生往往很高兴,他们认为预习就是把课文读一读,词语认识一下。
小学语文学科各学段教学目标及各学段学习任务
自毕业以来,我通过学习,不断实践明白:小学语文各个学段并不是独立存在,他们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语文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提出要求,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小学语文学科的总体目标是: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轻挑慢捻要相宜--谈小学语文第三学段略读课文教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思考
、
小 学第 三学段 略读 教 学现 状分 析
计 的思 考
根据 调查 发 现 , 很 多教 师 对略 读课 文 的 教学 目标 定位 不 够 准确 , 导致 不 能很 好 地把 握 略 读课 文教 学 的特 点 , 教 学实 践 中存 在着 定 的误 区 。
一
1 、 粗 知浅 知 , 放 任 自流 : 略 读 课文 课 后 没有 学 习要 求 , 没 有 作 业练 习 , 于 是有 些 教 师便 失去 了教 学 的“ 拐杖 ” 。 从 实际 教学 情况 看, 有 的 老师 认 为 “ 略读 ” 就是简单一读 , 略 知大 意 , 于是 便 有 了“ 忽略” 教 学之 念 。在教 学 略读 课 文 时就 是让 学 生 自己读 读课 文 , 能 说 出 主要 内容 , 教师 随意拎 出几个 问题 , 学生 能够 回答 就可 。 所 以 只停 留在散 谈层 面 , 无论 是面上 的广度还 是点 上的深 度都不 到位 。 2 、 精雕细琢 , 步步牵引 : 略 读课 文 文 质 兼美 , 教师 难 以割 舍 , 加 上 教 师太 熟 悉 精 读 课 文教 学 模式 ,过于 注重 人 文 内涵 的开 掘 , 习惯 领着 学生 “ 掘 地 三 尺” 。于是 , 略 读课 文 上 成 了精读 课 文 。从 字词 学 习到 内容 感悟 ,
一
从 朗读 指 导 到语 言 积 累 , 抠词抠句 , 细 细雕 琢, 步 步牵 引 , 阅读 能 力 的 培养 就 成 了一 句
空话。
为 引导 教 师 走 出上 述 略 读 课 文教 学 的 误区, 全 国小学 语 文教 学 专家 沈 大安 先 生指 出 “ 略读 课 文 教 学 可 以 安排 适 当 的书 面 练 习, 特 别是 高段 的学 生 。用 书面 的方 法 交流 可 能更 有效 , 也 更 能培 养 学生 的 阅读 能 力” 。 为此, 我 尝 试在 略 读课 文教 学 中 以设 计 有效 的课 堂 练 习为 抓手 , 努 力提 高课 堂教 学 的实 效, 培养 学 生的 阅读 能力 。 二、 小 学第 三学 段 略读 课文 课堂 练 习设
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除精读课文外,小学语文教材的另一重要类型课文就是略读课文。
同样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三、四年级《语文》(上册)编排的略读课文分别是8篇和14篇。
略读课文的编排,体现了阅读教学“导→扶一放”的思想,是独立阅读能力训练的有意安排。
略读课文一般内容浅近,篇幅短小,阅读理解的程度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学生自学。
(1)略读课文的教学程序。
略读课文的一般教学有三个步骤:①区分要求,建立目标。
目标的建立要与精读课文相区别,简约,难易适度,学生学习起来轻松。
②自主阅读,迁移能力。
这一过程要组织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完成阅读任务,迁移精读课文时课堂获得的学习方法和能力③检测效果,评价学习。
由于略读课文教学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因此检测学习效果是必要的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检测的内容、步骤、方法,必要时加以引导和补充。
(2)略读课文的变序结构。
略读课文教学同样有各种变序教学结构,如直奔中心法、举一反三法、溯本求源法等,此处不再赘述。
(3)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略读课文教学也要用到精读课文的方法,如朗读、默读、背诵等,但从略读课文的特殊性来看,常用的阅读方法是略读、浏览。
现简要介绍如下:①略读,就是粗略地读。
从适应角度讲,略读比精读更有实用价值。
对内容浅显或暂时不便要求太高的阅读,如低年级童谣、儿歌、古诗,建议略读,高年级阅读量大大增加,需要通过略读去达成目标,建议略读。
略读的基本要求是“粗知”,如诵读古诗、儿歌、童谣,只要求“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理解叙事性作品、说明性作品,只要求“复述作品的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
②浏览,就是快速捕捉信息地阅读。
从获取信息的角度讲,浏览的要领是“快速扫视”、“泛中萃取”、“提要钩玄”。
就是说,一要快速阅读,讲求速度,第三学段目标曾经要求阅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二要大容量阅读,就像蜜蜂采蜜一样,从大量的阅读材料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三是在阅读中善于捕捉信息,善于归类,综合,提炼信息。
略读课文教学整体策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
略读课文教学整体策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共编排了七篇略读课文,分别安排在第一、二、八单元各一篇略读课文,依次分别是《不懂就要问》、《听听,秋的声音》、《手术台就是阵地》;第三、四单元各两篇略读课文,依次分别是《那一定会很好》、《一块奶酪》、《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
教材的编排体现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略读课文承载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对学生在精读课文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教师在开展略读课文教学的时候,抓住三个关键词:初步认识、落实学习任务、迁移运用。
一、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略读课文三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略读课文是第一单元第3课的《不懂就要问》,教师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先不急于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应该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略读课文?”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什么不同,进而让学生去发现:1.略读课文的课题序号是绿色的,而精读课文的课题序号是红色的。
2.略读课文的课题旁有星号,并且在课题下面有“学习提示”,而精读课文没有。
3.略读课文课后只有“我会认”的生字,没有“我会写”的生字,而且课后没有练习题。
学生通过这些发现,让学生能初步认识略读课文,学会区分哪些是“精读”和“略读”课文,更有利于教师开展阅读教学。
二、落实略读课文学习任务1.明确学习的基本要求在第3课《不懂就要问》的课后,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定位和学习略读课文的具体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读读课后的两个小泡泡:“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下,了解文章大意就行。
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1]8让学生明确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阅读方法。
2.明确教学目标统编教材教学要树立整体概念,要求教师既熟悉各年段学习要求和目标,又要掌握各单元的教学要点和各个课时的教学目标。
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能粗略地读课文,以默读为主,不需要进行感情指导,并能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从二年级的学段目标要求学生开始“学习默读”[2]5。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1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岳晓玲一、编写框架人教版第三学段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框架,与第二学段一脉相承,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除了六年级下册安排了六个单元外,其余三个学期都是八个单元。
八个单元收入28课和一个综合性学习,按主题划分为八个单元。
如六上,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六下: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前三期的综合性学习都安排了两次,六下安排了一次。
根据不同的要求做了相关安排,如:六下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
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六上两次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前三期的语文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与拓展”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口语交际与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
回顾与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五年级安排有识字任务,六年级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量。
故六年级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小学语文中高学段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中高学段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摘要:在新课程实验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比例从小学中段开场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精读课文相对减少。
从编排意图上,略读课文已经成为教学不可分割的一局部,但在实践中并不尽如人意。
文章直视略读教学的误区,找准略读课文的定位,认真归纳略读课文教学的环节与策略,采用一些方法,使略读课文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关键词: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默读课文教学策略在新课程实验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比例从小学中段开场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精读课文相对减少。
到第七册,全册32篇文章略读课文14篇,在编排上不仅仅是在每个单元的末尾,而是融于其中,与前面的精读课文密切联系。
到第九册,全册28篇文章略读课文14篇,所占的比重已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了。
由此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略读课文不但和精读课文共同承载着深化单元主题、训练重点的任务,它还为学生能够充分地自主阅读、读中学读、读中学写提供了时机,所以,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引起充分重视。
笔者发现局部教师往往无视了略读课文的教学。
这不禁引起笔者的思考:怎样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才能到达教材编排的意图呢?一、认识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课程标准》对于略读课文的要求很简单:“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通过近几年的调研,笔者发现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两个误区:1.教学时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讲得过繁、过细,把略读课文等同于精读课文。
2.完全放手,把略读课文等同于自学课文,让学生自己读,读懂了什么,就汇报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教师只扮演听众的角色。
更有甚者,教师直接让学生课下自学,不闻不问。
之所以出现这两个误区,主要是因为我们对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对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很好地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
那么如何走出略读教学的误区呢?二、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环节教学略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取的根底知识、阅读方法、经历等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小学语文第二、三学段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
略读课文:走出两难境地──小学语文第二、三学段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论文摘要】在以往的旧版教材中,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少,往往也不列入考试的范畴;而今随着新课程实验教材的实施,从小学第二学段开始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笔者直视“略”而真略的误区,找准略读课文的定位,认真找寻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尝试实践整合贯通法、重点突破法、方法整合法、头脑风暴法、语言积累法、情感书写法、课外文本插入法等,使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独放异彩。
【关键词】略读课文定位教学策略在以往的旧教材中,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往往也不列入考试的范畴,因此,我们并不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粗知大意也就过去了,往往把重心放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上。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小学第二学段第五册开始,在保持一定量选读的基础上,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且随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大略读的份量,精读相对减少。
到第七册,略读课文的篇数已约占全册课文的44%,同时也不仅仅是出现在每个单元的末尾,而是融在其中,与前面的精读课文密切联系。
至第三学段五年级上册起,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
但是,占如此大比重的略读课文教学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与研究也是微乎其微。
作为一线教师来说,我们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了。
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略读课文的教学到底该何去何从呢?一、直视:剖析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课程标准》对于略读课文的要求只是寥寥几笔:“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我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因此纵观如今的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着几种误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误区一:置之度外、任其自流《现代汉语词典》将“略”解释为“简单、略微”,顾名思义,“略读”就是简单地读一读,略微知道大意即可。
于是老师们便有了“忽略”的念头,将其视为“闲文”置于课外,任由学生自己去读。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略读课文一般文字比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明确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课标中对中、高段略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略读课文不等同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
而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在教材中,为了提示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任务,在每个单元中设计了单元导语。
如:三年级上第一单元就有这样的导语:“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在教室里读书,在操场上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去少年宫演出;到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采集标本~~~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生活中的丰富多彩。
”这段优美的文字,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提示了阅读内容、方法、要求等。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加强在精读和略读课文中间的联系,在精读和略读课文之间安排了“连接语”。
教师要善于对单元导语和“连接语”进行解读,透析内容,以确定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
1、略读教学做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教学重点是什么。
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了解“写了什么”,说说“有什么感受”,看看“哪些地方你的印象特别深刻”。
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课后的问题中,而略读课文的重点则放在前面的连接语中。
一般来讲,略读课文要做的是以下几点:(1)、把握大意。
把握大意涉及很多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这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训练。
比如说:初读课文后,先抽生说说文章大意,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写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好后同桌或小组交流交流。
(2)、交流感受。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连接语中的内容,把握主要倾向,多角度地感受文章内容。
部编本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部编本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虽有一些改进,但整体效果仍不容乐观,依旧存在许多问题。
部分教师对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类型不作区别划分,甚至并未有课文类型这一意识,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了解略读课文,探索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引言略读课文作为部编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清其在教材编排中的地位和价值取向,同时结合课文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增强整体教学意识,从而实现略读课文应有的教育价值。
1略读课文有效拓展的作用第一,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实践,让我明白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也清楚了略读课文承载的运用方法的功能。
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大大激发了阅读兴趣。
第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略读课文的教学中,通过课文的有效拓展,重点指向了有创意的语用练习,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根据文前安排的“学习提示”,提出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课文的语言和句式表达,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学到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三,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通过略读课文的有效拓展,从而指向“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目标。
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让学生举一反三地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和表达实践,有效地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第四,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老师让学生在学习略读课文时,通过有效拓展,从阅读链接中,勾画喜欢的句子,品读好词、妙句,并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和语言表达的特点,再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进行小组展示。
这些做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
2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存在问题2.1教师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很多教师对于教材中的略读课文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既然是略读课文,只要引导学生略作了解就可以了,学生主要的精力应该用在对精读课文的学习上。
略读课文教学要把握_略读_性质
3-6年级,课文总数 98/233=42.06%
二、现象分析
(一) 从两次评比(略读课的教学)谈起
乐清市年度优质课评比(略读课文教学,“精读课”也当略读课上)12堂课 序号 性质不明 淡用提示 结构臃肿 虎头蛇尾 自学不足 设计过紧 课文
1
2 3 4
牧场之国
一面五星红旗 一面五星红旗 中国国际救援 队… 与象共舞 麦哨 果园机器人
(6)面对死亡,神态怎样?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再齐读)
(7)左手微微向前伸着,仿佛在说些什么?(生:快帮帮我呀,看在多年相 处的份上;我受伤了,请帮帮我呀!师:想到自己了吗?生:我快不行 了……师:他想到了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 (8)他是普通的战士吗?他是谁?军需处长本来可以干些什么?此时此刻却 冻死了,你想说些什么?(生:你真伟大,人民不会忘记你的!……) (9)是的,这样的军需处长怎能不让我们流泪呢?再读。
(三)略读课文教学的困惑
根据对老师的访谈,对于略读课文的认识存在许多不清的地方,主要有: (一)教学内容方面 1.略读课能否上成精读课呢? 2. 整体感知、生字、词语的学习等环节可以不要吗? 3.到底是哪些方面可以略学,哪些方面不可以略学呢? 4.教学拓展可以拓展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二)教学策略方面 1.略读课文是否就是放手让学生自读? 2.略读课文还需要品词析句吗? 3.略读课文是否必须按照连接语的提示来教? 4.略读课文是否就是进行更多的阅读技能方面的训练呢? (三)教学时间方面 有的略读课文很长,必须要一节课教完吗? (四)听课判断方面 我如何判断略读课的教学时“精读”还是“略读”呢?有什么标准吗?
√
√ √ √ √
√
√ √ √
√
√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读课文:走出两难境地──小学语文第二、三学段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论文摘要】在以往的旧版教材中,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少,往往也不列入考试的范畴;而今随着新课程实验教材的实施,从小学第二学段开始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笔者直视“略”而真略的误区,找准略读课文的定位,认真找寻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尝试实践整合贯通法、重点突破法、方法整合法、头脑风暴法、语言积累法、情感书写法、课外文本插入法等,使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独放异彩。
【关键词】略读课文定位教学策略在以往的旧教材中,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往往也不列入考试的范畴,因此,我们并不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粗知大意也就过去了,往往把重心放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上。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小学第二学段第五册开始,在保持一定量选读的基础上,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且随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大略读的份量,精读相对减少。
到第七册,略读课文的篇数已约占全册课文的44%,同时也不仅仅是出现在每个单元的末尾,而是融在其中,与前面的精读课文密切联系。
至第三学段五年级上册起,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
但是,占如此大比重的略读课文教学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与研究也是微乎其微。
作为一线教师来说,我们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了。
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略读课文的教学到底该何去何从呢?一、直视:剖析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课程标准》对于略读课文的要求只是寥寥几笔:“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我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因此纵观如今的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着几种误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误区一:置之度外、任其自流《现代汉语词典》将“略”解释为“简单、略微”,顾名思义,“略读”就是简单地读一读,略微知道大意即可。
于是老师们便有了“忽略”的念头,将其视为“闲文”置于课外,任由学生自己去读。
再加上略读课文中既不安排识字、学词、学句的任务;又没有需要思考的课后问题,仅仅是开篇前的一个小引言而已;更没有相应要完成的课堂作业,教与不教从表面上看不出任何痕迹,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有人就将其挤出了课堂。
误区二:轻描淡写、放手自读人教版实验教材参考用书中曾指出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内容上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不需字斟句酌;方法上则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
于是很多人就有了“马马虎虎”走过场的念头。
课堂上,让学生随随便便读几次,任由他们天花乱坠地交流,而自己却退让一边,不加指导,不予总结、反思,如“蜻蜓点水”般轻描淡写地了事。
表面上看,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似乎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
其实学生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读到的东西也如过眼云烟,从而出现了“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无效结果。
误区三:难以割舍、精雕细琢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看,篇篇文质兼美,出于名家之笔,确属“阅读精品”,深受学生的喜欢,作为教师的我们也难以割舍。
于是词句品析、朗读感悟、积累运用、人文熏陶……面面俱到,精雕细琢。
一课时的安排,变成了两课时、三课时,还觉余兴未了。
精读与略读混为一谈,没有主次,没有差异,可谓是“并驾齐驱”,结果造成课时不够,千方百计挤时间,匆匆忙忙赶进度。
以上几种症状的出现,主要是我们对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对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很好地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而引起的。
那么如何走出这个教学的误区呢?二、反思:找准略读课文教学的定位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定位,有的放矢,择优而教。
试析第二、三学段略读课文,笔者以为略读课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性:1.主题性叶圣陶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
”在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阶段性目标中也指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根据以上的叙述,我们再观现行的人教版实验教材。
它是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成,有精读,也有略读,但这些文章体裁、内容、特色都相类似,且有着共同的学习要求与目标。
而这个整体中,精读与略读这两类课文虽有一致的目标,可功能与分工却各不相同:精读课文承担着本单元教与学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
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主动将“知”向“行”转化的最好训练场。
因而我们可以说略读课文是自成一派,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2.自主性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如果说,精读课文在教学时,必须“细嚼慢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话;那么,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学习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
相对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较为浅显些,这样正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阶梯,为他们创设了更好的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
也就是说,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教师已由幕前转到幕后。
不过,应该强调的是教师绝不能放羊,特别是在难点的地方,教师若能善于点拨,那化解的过程将会是略读课堂最亮丽的环节。
3.拓展性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
根据人教版试验教材各个单元主题及课文的不同特点,略读课文的教学正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并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利用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某些问题的兴趣等。
三、关注:探寻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1.略读课文的类型在不同的主题单元中,略读课文可以说是单元主题的一次有效地拓展,但因着主题的不同,它所拓展的侧重面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1)内容的拓展在内容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丰富性。
主题内容的丰富化,从某种程度上对学生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多元。
譬如:在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编排上,就是紧紧围绕毛主席这一光辉形象展开的,其中的两篇略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涵盖了精读课文所未涉及到的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一位虽身居高位却不自傲,与乡亲们平等相处的有血有肉的伟人形象。
这样对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毛主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2)思想的拓展在思想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深刻性。
第九册第六单元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两篇略读课文更是将母爱的不同境界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样的慈母心肠,那样的冷漠之爱,无不是母亲内心情感的深刻表露。
学生在文本的学习中,将会对爱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更好地体会爱的深沉与丰厚。
(3)文体的拓展在文体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应用性。
五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是以“语言艺术”为主题。
有古文《杨氏之子》和现代文《晏子使楚》,这两篇文章通过巧妙回答、机智应对的人物语言,感受语言的精妙和威力;也有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让学生接触了这两种生活意味浓厚的文学样式,初步了解剧本、相声的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对于不同文本的学习,拓宽了学生写作的范围,提高了学生文体的应用能力。
(4)方法的拓展在方法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多样性。
不同单元主题中的略读课文,它都是本单元学习方法的一种输出。
如第五册的《妈妈的帐单》,它就是通过彼得与妈妈两份帐单的鲜明对比来体会文章的情感;在第九册说明文单元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将几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很好地掌握了说明方法,使同一篇文章在学习、拓展的反复中,学得更深、更全面。
2.略读课文教学中产生的变式(1)整合贯通法《七律》《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一单元的课文编排,为的是让我们走近毛主席,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使学生全方位地去了解伟大的领袖。
怎么教呢?笔者在精读了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略读教学,采取两篇略读文章同时教。
首先进行整体的感知,接着学生研读文本两篇文章中“毛主席哪些事情让你感到十分地敬佩,让你认识了一个你印象之外的毛主席”,进行交流,最后拓展到“你还了解毛主席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课堂上的拓展,是有联系、有针对性且及时拓展,引导好了,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感悟能力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如能延伸到课外,就更好了。
(2)重点突破法在略读课文中,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并不排斥精读。
寻找适当的突破口,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我通过“保罗两次意想不到”,这一思维的冲突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带领学生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
我抓住几个词语进行重点解读,如“脚有残疾”的教学,通过一步步的预设,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男孩对于这样一个弟弟给予的到底是什么?学生的思考也一步步走向深入,从“男孩想给予弟弟一辆汽车”到“男孩给予弟弟的是快乐,是希望,是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还通过“这一夜难忘的是什么?”的深度追问,再次带领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触及藏于心灵深处的东西。
此时,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感染与语言感悟上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3)方法整合法略读课文是习得的学习方法有效输出的媒介。
在教学《妈妈的账单》一课,让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课文。
通过第一次“两份账单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的对比,学生了解到他们都是在那里算帐,但不同的是儿子的账单是有价的,而妈妈的账单是无价的;接着通过第二次的对比,学生又发现彼得的账单里所列举的都是他做的一些具体的事情,而妈妈的账单中却没有具体的事情。
从而去想象妈妈从中付出了什么?第三次通过两个人看账单时不同态度的对比,妈妈看完账单什么话也没有说,并把所要支付的钱放在了彼得的餐桌前,小彼得看完账单感到羞愧万分,把妈妈给的钱又塞回了妈妈的上衣口袋。
通过这一次次的对比,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博大、母爱的无私、母爱是无价的。
在这样一次次的方法整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学习方法,更为今后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