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过不少收藏在卢浮宫的委拉斯贵支的 作品。
《画室》的全名叫《画家的工作室——一个现实的寓意,概括了我7年来艺 术生活的情况》。画家的立意在于展示自己从1848年以来的艺术创作生涯,并寄 寓一种意味深远的社会哲理。画家把7年来对生活和思想有影响的朋友和他曾经 画过的模特儿集中画在一个画面上。另外还集中了上流社会各个阶层的形象,表 现一个法国社会的缩影。
思想者——罗丹
思想者”的创作出自 于《地狱之门》, 1888年,《思想者》 第一次在哥本哈根展 出,名字叫做《诗 人》。1889年,这尊 以《思想者--诗人》 为名的石膏像,在莫 奈--罗丹巴黎连展中 展出。从此以后, 《思想者》成为唯一 的名字
杜米埃作品欣赏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
天空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是逆风行使,所以帆没有张起来。
库尔贝《打石工》
历史背景
①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激化,鼓吹的“自由”“平 等”“博爱”未得到实现②科学发展和唯物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促使人们用客观的眼光观察世界、研究社会现实③艺术家对浪漫 主义强调主观情感、主观理想的抒发,忽视脱离社会现实表示不 满。
特点
1.对过去热衷表现的神话和历史题材不感兴趣,注重表现现
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
从中学时代;就成为同龄朋友们心悦
诚服的领袖。1841年,他的父亲送他
到巴黎念大学,要他学习法律,但他
却立志做一名画家,在皇家美术学院
和贝桑松美术学院学习。当他23岁时
就已掌握了自己风格的主要因素。在
古代大师中,他最欣赏17世纪西班牙
画家委拉斯贵支的技巧,专心地临摹
库尔贝
画面中一对正在地里 劳动的农民夫妇,听 到了远处教堂传来的 钟声,他们便放下农 活,低头默默祷告。 画面上虽然看不清他 们面部的表情,但他 们对宗教的虔诚则是 人们能够感受得到的。 黄昏时的暖色调使这 一沉寂的场面,显得 更加动人。人们似乎 也听到了远处教堂传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PPT精选文档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PPT精选文档

《干草车》(康斯太布尔)
勒帕热《麦草堆》
莱尔米特《收割的报酬》
农民的画家——米勒
米勒 让· 弗朗索瓦· 米勒
(1814-1875年)是19世纪 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 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 1849年定居巴比松村后从事耕作, 以补助生活。他在巴比松的 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 以后相继创作了《拾穗者》 和《晚钟》

画室(库尔贝)
《画室》的全名叫《画家的工作室——一个
现实的寓意,概括了我7年来艺术生活的情 况》。画家的立意在于展示自己从1848年以 来的艺术创作生涯,并寄寓一种意味深远的 社会哲理。画家把7年来对生活和思想有影响 的朋友和他曾经画过的模特儿集中画在一个 画面上。另外还集中了上流社会各个阶层的 形象,表现一个法国社会的缩影。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 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等西欧国家的资本 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并得到了巩固,资本主义的阶级 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端也随之日益显露和激化,资产 阶级革命时期积极吹鼓的“自由、平等、博爱”并 未得到实现。这就促使人们不得不开始用冷静的眼 光来观察周围的现实。与此同时,19世纪自然科学 的发展和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广 泛传播,也促使人们打破传统的观念和幻想,开始 用比较客观的眼光观察世界,研究社会现实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对浪漫主义一 味强调主观情感和主观思想的抒发,忽视以致脱离 社会现实的创作感到不满,从而逐渐转向现实主义。
《奥南的葬礼》
《奥南的葬礼》画的是库尔贝家乡一个普通
农民真实的葬礼。但他采用了过去只给统治 阶级者和上层人物或神话、宗教题材才能使 用的巨大画幅。从而遭到当时贵族们和官方 艺术家的攻击和谩骂。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现实主义绘画》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现实主义绘画》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第一课时现实主义绘画教学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年级:普通高中一年级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①了解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②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③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二、内容结构:本课时按照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成就,分成“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画家——米勒”两部分,另有现实主义的重要特点的总结。

三、重点:了解并掌握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能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四、难点:现实主义美术与浪漫主义美术的主要区别。

教具资料:课件导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的这句诗,大概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吧。

它以强烈的对比,反差出了一种令人震撼的社会现实。

这是东方诗人以诗歌的方式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重要一课就是“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看看美术家用怎样的方式揭露、批判社会的现实。

新授:教师:那么同学们会疑惑,以前出现的艺术流派都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为什么突然之间出现了现实主义美术了呢?或说现实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19世纪中期的欧洲历史吧!(老师提示:1、工人运动:如,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意大利弗洛伦莎工人起义,说明矛盾依然存在,甚至在加深。

2、科学方面: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电子信息技术,如贝尔发明电话,库克和惠斯通1837年发明电报等)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学生回答:①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端也随之日益显露和激化,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积极鼓吹的“自由、平等、博爱”并未得到实现。

这就促使人们不得不开始用冷静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现实。

②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广泛传播,也促使人们打破传统的观念和幻想,开始用比较客观的眼光观察世界,研究社会现实问题。

第六课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第六课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第六课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一、说教材教学改革应该是依据教材,而不能依赖教材;不能没有欣赏,而又不能只靠欣赏。

应当补充教材内容,完善鉴赏方式。

为此,我增加了对《孟特芳丹的回忆》的鉴赏,因为作者柯罗是巴比松画派的著名画家,他搭建了从欧洲现实主义风景画到印象主义风景画之间的桥梁。

而这张画又是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中最经典的作品,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风景画近中远景的处理方法和柯罗的作品鉴赏。

难点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因为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二、说学情学生在初中学习过透视规律,但是,对如何表现近中远景,怎样处理画面内容,还是一知半解,而风景画的精髓就在于此。

要想得到美的享受,一是鉴赏作品,二是感受大自然,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

所以,只有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去设计教学,才能有效的发展其个性,提升其学识,才能终身受益。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三维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打破了以往的一节课当中鉴赏多件作品的教学方式,变为一节课只鉴赏一件作品。

因为,一件作品中的美术信息,足够学生学习的了,这些足以代表艺术家的一切,同时,也映象了一个时代、一种潮流。

为此,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写生练习,使学生掌握近中远景的表现方法。

2、通过鉴赏柯罗的作品,让学生走近大师,提高审美能力,完善艺术情感。

3、比较学生的作业与柯罗的作品,巩固表现技能,拓宽学科知识。

四、说教法:由于柯罗是风景画家,其作品是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如果用单调的室内鉴赏方式,会导致学生认知浮浅,记忆不牢。

所以我安排了学生室外写生练习,但是,如果用传统的先鉴赏后练习的方法,别说是学生,就是老师也觉得没有新鲜感了,在加上先受到大师作品的影响,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设计了先练习后鉴赏的方法。

学生室外写生,能展现自我,表现自我,从大自然中主动地去发现美,去表现美。

学生室内鉴赏,能相互协作,达到互补,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六课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第六课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叙述, 用 PPT 展示三张图片, 引出课题: 《浪 漫主义绘画与现实主义绘画》 , 二、 、教师引领 教师:观看作品《梅杜萨之筏》20 秒后回答问 题:在这幅作品中你看到了哪些内容? 教师:画家在描绘内容的时候是怎样组合人物 与背景的? 教师展示两幅作品,让学生感受哪幅给你视觉 的冲击力强?哪幅作品让你产生更多的想像空 间? 教师:这幅作品中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注意? 教师总结:浪漫主义特点。 一课时 三、学生小练习 教师:根据刚才鉴赏《梅杜萨之筏》的方法, 从画面的内容、构图、情感到细节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去鉴赏现实主义美术作品《拾穗》 。 四、合作探究 欣赏感受,深入探究 : 分别出示作品《自由引导人民》 、 《打石工》 活动要求:1、各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时代背 景、内容、构图、情感、细节)2、各组定一位 中心发言人 3、小组互评(质疑) 。 教师归纳。 五、知识拓展 浪漫主义绘画 PK 现实主义 分组讨论、 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 深入探 究的多种方法, 形 成结论。 通过小练习、 合 作探究让学生 掌握鉴赏美术 作品的方法。 通过学生回答问 题, 让他们归纳出 鉴赏美术作品的 方法: 内容、 构图、 情感、细节等。 学生观看图片, 思 考问题。 用 PPT 演示图 片: 以学生感兴 趣的一些经典 作品导入, 选取 适合本课主题 的图片引入课 题。

外6: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外6: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学目的: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能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教学难点:主要在于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现实主义美术与浪漫主义美术的区别。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内容:浪漫主义绘画诞生于什么时间?代表画家分别是谁?分别有什么代表作品?答:19世纪20年代诞生与法国画坛。

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和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继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和浪漫主义绘画之后,严酷的社会现实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现实,促使艺术家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客观的评价与深刻的认识,对浪漫主义的空幻理想也进行深刻的反思。

他们抛弃官方学院绘画的僵化形式和宫廷绘画的艳俗内容把赞美自然、讴歌劳动作为艺术表现的主题,形成了强大的现实主义艺术潮流.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追求真实生活的现实主义绘画.(板书)(二)新授:1、现实主义的产生:2、什么是现实主义?美术中的现实主义以法国为中心,影响遍及欧洲各国。

3、现实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如实描写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创作思想。

4、社会历史背景:5、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两者互为表里密不可分。

时间代表画家16、17世纪(意大利)卡拉瓦乔;一些荷兰画家17世纪(荷兰)伦勃朗;(西班牙)委拉斯贵支18世纪(法国)夏尔丹19世纪(法国)米勒;库尔贝;巴比松画派;达维特;德拉克洛瓦(俄国)列宾;巡回展览画派(法国)现实主义画家6、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美术主要代表画家:柯罗;米勒;库尔贝;卢梭;列宾;罗丹;杜米埃7、作品赏析:库尔贝《画室》(简介)柯罗《茂特芳丹的回忆》(简介)米勒《拾穗》(简介)米勒《晚钟》(简介)罗丹《加莱义民》(简介)(三)思考与探究选择一两幅你喜欢的作品,写下你对作品的感受。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教学案例:我的这节课是西方美术史中风格主义美术部分中的一节,从整个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脉络来看,文艺复兴美术、印象派是两个重要节点,其特点鲜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相比之下较易于掌握,而在文艺复兴之后至印象派的四百多年间,艺术风格总体为继承传统的写实手法,只是在不同时期和地区,出现了代表不同阶层的不同风格作品,表面上看起来很相近,其实各具特色,对于这部分内容在理解上也就造成了很多的难度,所以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来讲明这一问题:环节一:在讲授库尔贝的代表作品《奥南的葬礼》时对比浪漫主义代表作品《自由引导人们》,分析《自由引导人们》中神话人物是主观想象的,与现实主义作品注重如实再现眼见真实的艺术主张是不同的,着眼点放在追求生活的真实上。

环节二:在讲授米勒作品时,对比同时期另一幅直接反应社会矛盾的作品《收割的报酬》,讲明米勒朴实真诚的,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同样具有发人深省的作用,再次把观点落在真实的生活本身。

环节三:在讲授罗丹的《加莱义民》时,通过分析不同人物复杂心理来强调罗丹不因循守旧,敢于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再现真实苦难的革新精神,还是把落脚的放在尊重历史的真实上,同时渗透如何品鉴三位代表人物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所造成的不同艺术效果,即不同的手法是如何增加此类作品的感染力的。

另外,本课讲授的是西方艺术中所表现的西方社会的苦难和社会矛盾与不公,对我们中国学生,尤其是生活在当今的中学生,感知方面存在很大距离,于是我选用了一段中国导演执导的,反应中国近代苦难历史题材的影片《一九四二》片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以及思考美的意义,并对学生回答不做终结评价留,给学生日后思考,体现了多种评价的新课标要求,同时也延伸了本课的探究内容。

最后,我以本人作品结课,由我亲自讲出创作体验,通过我的作品更拉近了与课堂内容和学生的距离,使结束更具亲近感,体现了现实主义美术就在身边,与课前所述的现实主义美术的影响相呼应。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设计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设计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堂探究式的美术鉴赏课。

通过欣赏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不同作品的内容、造型、色彩及地域的特点,启发学生去探究、学习现实主义的美术;通过考察、查阅、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作品赏析,增强学生对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理解能力。

通过观察、欣赏对我国美术曾经产生重要影响的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一些经典作品。

分成“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农民的歌者──米勒”“荒诞讽刺者──杜米埃”“承前启后的雕塑大师──罗丹”四部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初步掌握欣赏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及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增强对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关注。

难点:理解和掌握的各种具体欣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学生需要查找和搜集课本所选作品和相关背景的学习资料,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一些经典作品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六课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2

第六课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2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一、说教材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罗丹的现实主义雕塑”这课出自于高中美术选修课本的外国美术鉴赏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欧洲现实主义美术包括了绘画、雕塑、建筑等多个方面,众所周知罗丹是雕塑界的大师,作为现实主义的代表,他的作品闻名世界带给了一代又一代人美的享受,通过写实的手法深刻的反映出生活的真实所以我选择了罗丹的雕塑这个切入点,引领学生走进雕塑、走进罗丹、走进现实主义。

二、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罗丹的雕塑作品,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美;2、了解西方雕塑从文艺复兴到现代的发展脉络,感受一种承前启后的关系,领会罗丹在雕塑史中的重要地位;3、用雕塑与同时代各种文艺形式比较,体会罗丹作品的文学性,总结出现实主义的时代特点。

三、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美;难点为在欣赏罗丹的雕塑作品过程中领悟到雕塑可以深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思想内涵。

四、设计意图毕加索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一旦长大后如何仍不失为艺术家”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一直是新课改里的薄弱环节,师生缺少互动和交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愿意或者说不敢开口说话,缺乏创造力。

针对这些问题,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核心理念,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也是对新课改的尝试:1、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走上讲台表演、写心得、设计构思制作雕塑稿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其中;鼓励学生大胆的说,敢于对权威的作品提出质疑。

2、加强学科的综合性,与多个学科(历史、语文、音乐等)之间互相渗透融会贯通;3、把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思想教育自然的融会到教学过程中不做生硬的说教。

五、教学过程下面结合课件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再现英雄”的活动,给学生讲述加莱义民的背景故事请学生分角色扮演一下加莱的英雄,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提醒学生注意队型的排列,并用照片记录下来插入到课件中,当看见自己的照片和名作放在一起学生十分兴奋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抓住兴趣点让学生对比总结出雕塑是如何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以及群雕人物之间的位置和布局要考虑到哪些方面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_课件1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_课件1

在这一作品中所表现的主题是:人类正在无
穷的痛苦和深渊中挣扎。
思想者——罗丹
思想者”的创作出自 于《地狱之门》, 1888年,《思想者》 第一次在哥本哈根展 出,名字叫做《诗 人》。1889年,这 尊以《思想者--诗人》 为名的石膏像,在莫 奈--罗丹巴黎连展中 展出。从此以后, 《思想者》成为唯一 的名字
法国画坛经历了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逐渐 地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具有进 步思想的艺术家认为艺术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提出了“为生 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产生了现实主义艺术思潮。
现实主义:原指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也有学者称之 为“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美术以法国为中心,影响 遍及全欧洲,乃至世界。直至现在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他的 艺术存在。
现实主义美术有哪些 特征?
(1)这几幅画都描绘了 什么内容,有什么不同?
(2)这几件作品描绘的画面 是作者本人亲眼所见的吗?
(3)这些作品当中的人物是真 实存在的吗?
《画室》 法国 库尔贝(1819——1877)
《维纳斯的诞生》意大利 波提切利 (1445_1510)
《自由引导人民》法国 德拉克洛瓦(1798——1863)
地狱之门——罗丹

这一大型雕塑原是罗丹为巴黎装饰艺术
博物馆的大门所作的装饰雕塑。他从但丁的
《神曲》得到启发,以其中的《地狱篇》为
题材,创作了一副人间地狱的画面,故将其
命名为《地狱之门》。共塑造了200多个人
物,全表现成裸体。因为在罗丹看来,表现
人及其思想感情,左右力量的是人体。这是
西方西方传统美术中的一种艺术语言。罗丹
1855年,库尔贝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并创办了一种 定期性的刊物,命名为《现实主义》(也译作写实主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美术鉴赏《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高中美术鉴赏《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一教学目的①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②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并掌握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能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难点:主要在于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现实主义美术与浪漫主义美术的主要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绘画分别有什么重要特征?为什么会出现现实主义?二、新课:请一同学说说现实主义出现的社会背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等西欧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并得到了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端也随之日益显露和激化,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积极鼓吹的“自由、平等、博爱”并未得到实现。

这就促使人们不得不开始用冷静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现实。

与此同时,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广泛传播,也促使人们打破传统的观念和幻想,开始用比较客观的眼光观察世界,研究社会现实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对浪漫主义一味强调主观情感和主观理想的抒发,忽视以致脱离社会现实的创作思想表示不满,从而逐渐转向现实主义。

1、“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A、库尔贝《画室》(油画,361×598厘米,1855年作,巴黎卢浮宫藏)这是库尔贝的一幅重要代表作。

它的题目原来是:《现实的寓意,在某个方面决定了我七年艺术生涯的画室的内部》,因这句子太长,人们简称它为《画室》。

从画面上看,它确实描写了一个巨大的画室,库尔贝就坐在画布前正在给他的油画添上最后几笔。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画室中,竟能容纳下如此众多的形形色色的人们。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鉴赏与情景再现:
莱尔米特《收割的报酬》(油画,215×272厘米,1882年作,法国蒂埃里堡市政大厅藏)
卢梭《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 (油画,142×197.5厘米,1849年—1850年作, 巴黎卢浮宫藏)
卢梭 《橡树》油画 64×100厘米,1850年—1852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柯罗《茂特芳丹的回忆》(油画,65×89厘米,1864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堂堂正正地坐在画面正中间的 库尔贝,以此突出艺术家具有 独立的人格和思想
库尔贝绘画主要 表现的对象,农民 工人、猎人牧师等
裸体女子代表库尔贝 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 ---赤裸裸的真实
代表无邪的眼睛
库尔贝在巴黎生活经常 来往的人物,在思想上 支持库尔贝的人
库尔贝《画室》 (油画,361×598厘米,1855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五、课后拓展
发现和收集 身边劳动者的美 用你能利用的方式记录下来
六、课后预习
预习本课第二部分: 以罗丹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雕塑
本节课结束!
授课教师:李轶勐
原题目:《现实的寓意,在某个方面决定了我七年艺术生涯的画室的内部》
库尔贝《奥南的葬礼》油画,315×668厘米,1850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库尔贝《打石工》 (油画,约213×312厘米,1849年作,原藏于德累 斯顿绘画陈列馆,现已被火烧毁,今只留复制品)
二、农村风景和农民生活
让-弗朗索瓦-米勒
• 构图分析——微课视频《拾穗者构图的秘密》
米勒《拾穗者》 (油画,83.5×111厘米,1857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米勒《晚钟》 (油画,55.6×66厘米,1859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米勒《拾穗者》 (油画,83.5×111厘米,1857年作, 巴黎卢浮宫藏)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感受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2、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3、理解产生现实主义美术的社会原因。

感受西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代表作和代表人物。

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教学难点】:掌握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方法,理解产生现实主义美术的社会原因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背投)二、授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追求生活的真实,欣赏欧洲现实主义美术,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板书)法国葬礼片段《奥南的葬礼》结合片子,画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可能的回答:真实、依据现实生活创作的、画面大。

肯定学生:这张画的作者库尔贝主张从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绘画的题材。

欣赏作品《打石工》从两位人物衣着打扮和他们打石、搬运石块的动态来看,你能看出些什么?学生可能的回答:刻画仔细真实、贫困、劳动的沉重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从作者经历分析作品成因转承语(略)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画家们《干草车》(背投)(局部放大)突出真实的表现大自然的美——尤其注重对于自然界光、色的描绘。

巴比松画派(背投相关风景画)学生感受体会。

转承语(略)类比欣赏《拾穗》《晚钟》(背投)具体分析画面中主要的色彩体现了画面怎样的氛围?画面的构图(PPT演示)能体现画面怎样的意境?一动一静的人物姿态又向我们表达了农民生活的什么?(繁重、劳累、淳朴、善良)学生参与分析《费加罗报》的评价是:在这三个突出于天空前的拾穗者后面,有民众暴动的长矛与1793年的断头台。

为什么当时的资产阶级会对这样的画面有如此的恐惧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现实的生活并不是由资产阶级所鼓吹的所谓“自由、平等、博爱”,通过刻画下层劳动人民的艰辛而贫困的生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虚伪。

再次揭示现实主义美术的成因。

现实主义美术

现实主义美术

现实主义美术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大连市第四十四中学殷振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授、讨论、对比分析等方法,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现实主义美术的艺术魅力,学习美术家们热爱大自然、关注底层劳动人民的崇高精神,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真实、朴素的美。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能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教学难点:这些优秀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深刻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展示:罗丹的雕塑作品《思想者》、《加莱义民》等,这些作品是否有印象,我们是否曾经学习过?(引导学生在初中学过罗丹的作品),罗丹就是1 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雕塑大师,欧洲的现实主义美术不仅表现在雕塑方面,在绘画领域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出现了众多成绩卓著的美术家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教师课件出示学生初中所学过的现实主义雕塑作品,导入本课并出示课题《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二、讲授新课:(一)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进入19世纪中期,欧洲流行的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美术逐渐走向衰落,同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尖锐,一些批判现实的社会思潮开始传播,主张艺术要大胆的直面人生,注重艺术的社会意义的现实主义文艺运动应运而生。

现实主义文艺运动在美术领域取得广泛的反映,以法国为中心,后影响整个欧洲。

代表美术家:库尔贝、米勒、杜米埃、罗丹等。

(二)欧洲现实主义美术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1.课件展示:文艺复兴绘画波提切利的《春》、库尔贝的《打石工》、米勒的《拾穗》。

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1、这两幅画中所表现的人物和《春》的人物不什么不同?2、他们在干什么?在同学们的印象中,我们所学过的西方绘画作品中是否有表现这些内容的?(生回答)介绍画家库尔贝和米勒及他们的作品《画室》《打石工》、《拾穗》《晚钟》(学生介绍,教师引导补充)2.英国画家康斯太布尔和法国的“巴比松画派”展示康斯太布尔的作品《甘草车》、《汉普斯特荒野》和科罗的《孟特芳丹的记忆》、《忙特的嫩叶》等3.现实主义雕塑巨匠——罗丹、杜米埃及其代表作品教师出示吕德作品《马赛曲》和罗丹的《加莱义民》、达鲁的《农民》做一下对比,从题材、表现手法及精神内涵等方面分析浪漫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的区别,从而进一步深刻认识现实主义本质与特色。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①《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③《牧羊女》
②《三等车厢》
⑤《自由引导人民》
④《梅杜萨之筏》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区别
浪漫主义:
1.注重艺术家的创 造; 2.注重情感的抒发; 3.注重色彩和构图 的情感表达; 4.主张不受题材限 制。
现实主义:
1. 注重表现现实生活, 并表达自己对现实的 思考; 2. 强调客观的表现对 象; 3.关心和同情下层劳 动人民,通过刻画他 们艰辛而贫困的生活, 揭示社会的不公和虚 伪。
二、此时,欧洲流行的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美术逐渐 走向衰落,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对这种忽视以致脱离社会 现实的创作思想表示不满,从而逐渐转向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旗手——库尔贝(法国) 代表作品:《画家》、《奥南的葬礼》、《打石工》等 农民的歌者——米勒(法国) 代表作品:《播种者》、《拾穗》、《晚钟》等 承前启后的雕塑大师 —— 罗丹(法国) 代表作品: 《思想者》、《地狱之门》、《青铜时代》等
《思想者》 ——罗丹
《地狱之门》 ——罗丹 《青铜时代》 ——罗丹
拓展延深: 选一幅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写下你对作品的感受。
本课小结:
一、 本节课我们了解并感受了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 术的主要特点:
(1)细节的真实性 (2)形象的典型性 (3)具体描写形式的客观性 二、了解了现实主义美术与浪漫主义美术的主要区别。
《画室》 ——库尔贝
《拾穗》 ——米勒
我们生活中的劳动场景
《奥南的葬礼》
——库尔贝
《打石工》 ——库尔贝
《筛麦的妇女》——库尔贝
《牧羊女》 ——米勒
《 晚 祷 》 米 勒
——
——
《 喂 食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教案
【教学目的】
①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②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并掌握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能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难点:主要在于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现实主义美术与浪漫主义美术的主要区别。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绘画分别有什么重要特征?为什么会出现现实主义?
新课:
请一同学说说现实主义出现的社会背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等西欧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并得到了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端也随之日益显露和激化,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积极鼓吹的“自由、平等、博爱”并未得到实现。

这就促使人们不得不开始用冷静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现实。

与此同时,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广泛传播,也促使人们打破传统的观念和幻想,开始用比较客观的眼光观察世界,研究社会现实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对浪漫主义一味强调主观情感和主观理想的抒发,忽视以致脱离社会现实的创作思想表示不满,从而逐渐转向现实主义。

1、“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
A、库尔贝《画室》(油画,361×598厘米,1855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这是库尔贝的一幅重要代表作。

它的题目原来是:《现实的寓意,在某个方面决定了我七年艺术生涯的画室的内部》,因这句子太长,人们简称它为《画室》。

从画面上看,它确实描写了一个巨大的画室,库尔贝就坐在画布前正在给他的油画添上最后几笔。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画室中,竟能容纳下如此众多的形形色色的人们。

而且,
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处的环境是画室,更不用说去欣赏库尔贝正在画的风景画。

很显然,这种场面又是非现实的。

一直强调“只能画亲眼所见的东西”的库尔贝,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幅非现实的作品呢?事实上,正如原标题中的“现实的寓意”所提醒我们的,库尔贝在这幅作品里是想表现整个社会。

因为“社会”不像风景或静物那样看得清,摸得着,所以他采用寓意的手法来表现。

那群面朝着库尔贝、聚集在画面左侧的形形色色的人们,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现状;在画的另一边,则是能理解和支持库尔贝的人。

B、鉴赏《奥南的葬礼》、《打石工》(油画,约213×312厘米,1849年作,原藏于德累斯顿绘画陈列馆,现已毁)
此画是根据库尔贝亲眼所见的真实情景,并请其中的人物到他画室里当模特儿画成的。

正当官方艺术极力追求所谓崇高的题材、华丽的场景而内容空虚的艺术创作时,库尔贝却用巨大的画幅描绘像采石工人这样的平民的极其普通的劳动生活,明确地体现了库尔贝的民主思想和现实主义美术的重要特征。

正由于这样,库尔贝以坚实的手法画出了采石工人雕刻般的立体感。

画面上的岩石、卵石、铜锅等物体给人以可以触摸的真实感。

与真人一般大的人物形象则给人以庄严雄伟的感觉。

2、“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画家们”
米勒——法国以画农民题材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

他生在一个自耕农家庭,自幼参加田间劳动。

18岁开始学画。

23岁赴巴黎深造,师从学院派画家德拉罗什。

因他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学院派的宗旨不相适应,不久便离开德拉罗什的画室。

为养家糊口,不得画些当时社会需要的肖像等作品。

1846年—1847年他先后认识了专画农村风景的法国巴比松画派的画家特鲁容、卢梭等人,向往农村生活。

1849年起,他带领妻儿到巴比松村定居,从此跟繁华的都市生活绝缘,直到在巴比松村逝世。

由于他出身农民,后来又长期生活在农村,并且亲自参加劳动,所以,他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和描绘农民的,而是带着深厚的情感和切身体验真实地反映农民的劳动和生活。

就反映农民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来讲,美术史上的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他相比。

在艺术风格上,米勒的作品也很有特点,那就是形象朴实,寓意深长,发人深思。

米勒一生的代表作很多,著名的如《拾穗》、《晚钟》、《小鸟的哺食》等,都是在巴比松村完成的。

《拾穗》让你联想到什么?
通过刻画三个贫困的农妇到农场主的麦田里拾收割后剩落下来的麦穗这一情节,歌颂了农民劳动的艰辛与崇高。

使人很容易联想到我国唐诗中的名句:“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

它像米勒的其他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

无怪乎这幅作品一展出,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3、“以罗丹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雕塑”
奥古斯特&S226;罗丹(1840年—1917年)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塑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雕塑作品,如《青铜时代》、《思》、《地狱之门》、《思想者》、《美丽的欧米哀尔》(旧译“老妓女”)、《加莱义民》、《巴尔扎克像》等。

他的作品的主要特点:一是非常高的艺术技巧,特别是刻画人物心理的技巧;二是对人体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娴熟的表现能力;三是具有不断探索和勇于革新的精神。

因此,他和古希腊的著名雕刻家菲地亚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被誉为世界雕塑史上三位雕塑大师。

他们的作品标志着不同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高峰。

雕塑《加莱义民》描述的是什么事件,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什么?
,这是1884年罗丹应法国加莱市政府的委托,为纪念在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加莱城被英军围困,为了避免被英军屠城,六位加莱市民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以拯救全城人的生命的历史事件而创作的纪念碑雕刻。

罗丹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个真实而又崇高的历史事件,打破了过去传统的纪念碑雕刻常用的象征手法,选择了一个如实地表现这一历史事件的场面,即六位加莱市民根据当时英军提出的苛刻条件,光头、赤脚,以绳子锁颈,并带上加莱城门的钥匙,走出城去任凭英军处死。

罗丹在创作中,紧紧抓住这六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牺牲前的复杂的心理状态,作了深入的刻画。

4、现实主义风景画:康斯太布尔《干草车》1821年在法国巴黎沙龙展出时,许多法国画家为之倾倒。

这是一幅地地道道的英国农村风景画。

画面的前景是一条小溪,一辆拉着干草的大车正涉水行进。

大车的前方是为阳光所照射着的树丛和茅屋,它们构成了这幅画的中景;远景则是笼罩在阳光下的一条茂密的林带和广阔的田野。

明亮的蓝天飘着银白色的云朵。

一切显得是那么真实、宁静、和谐、优美而又充满生气,就连大车涉水而过时,惊动了小狗的狂吠声,我们似乎也能听到。

画中对空气的表现和绿树上的光泽感,则尤其使人感到钦佩。

柯罗《茂特芳丹的回忆》(油画,65×89厘米,1864年作,巴黎卢浮宫藏)他的
风景画具有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这就是:真实亲切而又富有诗意,微妙而又含蓄,色彩比较柔和,善于运用透明的银灰色调子,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茂特芳丹的回忆》一画,是柯罗风景画的代表作之一。

茂特芳丹是巴黎以北桑利斯镇附近一个风景优美的花园,柯罗曾经在那里写生。

那里的风景之美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这种回忆促使他创作了这一风景画。

它描写茂特芳丹花园晨雾初散、清风和煦的早晨的优美景色。

整个画面意境清幽,生意盎然,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是柯罗最精致的田园画之一。

这种来自画家对大自然的切身感受,既真实,又比实际的更美。

它是一幅理想的风景画,也是画家终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灵的写照。

卢梭《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卢梭(1812年—1867年)是19世纪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这一画派的画家因聚集在巴黎近郊枫丹白露森林边缘的巴比松村,专门从事农村风景画创作而得名。

他们的风景画的最大特点是真实地描写客观景物。

卢梭是最早在巴比松村定居的画家,他坚持室外写生,几乎以毕生的精力描绘枫丹白露森林的景色。

这幅《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整个画面层次分明,具有很深的空间感,通过参天巨树的空隙,人们可以想象出森林背后深远的世界。

中间一片广大的平原,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之中,使人感到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从而感到明天将会更美好。

只有对大自然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才会对枫丹白露的黄昏,唱出如此美好的赞歌。

5、组织学生讨论,作一个探究性学习专栏,介绍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对我国的影响。

总结:现实主义画派特征:歌颂淳朴的劳动者,揭示社会的本质与矛盾
拓展:请同学在课后搜寻有关现实主义画派的其他代表及其作品,进一步了解现实主义绘画的思想及艺术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