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理课程发展
八年级 上册地理 第二章世界气候,说课稿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树说教材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世界气候。
我的研说流程是: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
一、说教材分三方面:单元编排体例及目的、单元内容结构及分析、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
(一)单元编排体例及目的中图版地理教材每单元内容都是由章、节和复习题三部分组织教学的。
每章又是由图片、主要内容和课题三部分组成。
图片作用是为了点扣单元主题、激发学习兴趣;主要内容作用是为了告诉同学们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课题设置联系生活实际,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每节也是由探索、学习指南和正文三部分组成。
探索可以诱发兴趣、导入新课;学习指南的设置是为了让同学们带着具体问题学习,其下的阅读提示可以告诉学生怎么阅读、学习和应注意些什么;正文通常有图片辅助教学,还会有许多的活动穿插其间,如思考、计算、讨论等,这都是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正文的知识所设。
复习题的设置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单元内容结构及分析本章共三节。
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从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入手,分别学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第二节世界的气候类型,学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自然景观;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学习气候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第一节是本章学习的基础,第二节既是第一节知识的延伸,又为第三节的学习在做知识准备,而第三节是本章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纵向整合。
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由地球和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乡土地理四部分组成。
地球和地图包括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和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地理包括七年级上册2—3章和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包括八年级上册第一张的2、3节,2—4章,八年级下册,乡土地理即为通辽市地理。
我今天研说的世界气候是世界地理知识的第二章,气候即为某地天气多年的平均变化状况,因此无论是地理学习的哪个部分,都与其关系密切。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2-地理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年
级 一
二
三
外国地理
四
外国地理
五
地文学
地理科 目 每周课 时
地理总论; 中国地理 亚洲地理
2
3
2
2
2
清末中学各年级地理课程
(2)民国时期中学地理课程(1929-1932):
年 级 课程 内容 初一 中国 地理 初二 中国 地理 初三 外国 地理 高一 本国 地理 高二 本国 地理 外国 地理 2 高三 外国 地理 自然 地理 2
年 份 初 一 初 二 初 三 高 一 高 二 高 三 合计 1949-1952 中国地理 (2) 自然地理 (3) 地 理 (3) 地 理 (3) 中国地理 (3) 中国地理 (2) 世界地理 (2/3) 地 理 (2) 地 理 (2) 世界地理 (3) 外国地理 (2) 中国地理 (3/2) 中国地理 (自然地理1950 年) (2) 外国经济 地理 (2) 中国地理 (2) 中国经济 地理 (2) 经济地理 (3) 外国地理 (2)
2001年和2003年起分别实行初高中地理课程:
香港地区地理课程
香港学制深受英国影响,为六年小学、三年初中、 两年高中及两年中六(预科),08年9月改为初 高中各三年并取消预科。现行高中约30%学生选 修地理,地位不错,改革后除中文、英文、数学 和通识教育为必修外,需在其他二十门科中选修3 门,地理科面临压力。 新高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与初中 一样以议题为本,教学上采用探究式方法。必修 部分(3个主题7个议题)
日本地理课程标准
学习指导要领(学习指导纲要); 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P46); 内容上,强调从世界角度认识日本,突 出“世界中的日本人”的意识培养(初中 地理、地理A、地理B)。
地理教学论重点
地理教学论第一章绪论1.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发展P11)地理教授法阶段(1904-1922):认为本学科的教学对象只是教师,教师的教;而学生,学生的学并不属于研究对象。
2)地理教学法阶段(1922至20世纪80年代):陶行知基于“教学作合一”的思想,强调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间的联络。
3)地理教材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地理教材法”的研究对象明显地是指对地理教材的分析、教法的探讨。
把“地理教学法”的“法”字理解为方法,完全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应是整个地理教学。
与地理教学法同时并存,只是一个短暂的插曲。
4)地理教育学阶段(20世纪80-90年代):1978年12月,北京市地理学会着急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学法教师和有关专家,在通县召开座谈会。
会议提出:把“地理教学法”改为“地理教学论。
”时任湖南师范学院地理教学法教师的杨尧先生首次提倡将本学科定名为“地理教育学”。
不论是从研究范围,还是理论高度来考虑,“地理教育学”都应当是本学科最高层次的命名。
5)地理教学论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现在)就课程性质而言,在师范院校地理专业本科中开设“地理教学论”比开设“地理教育学”更合适在于:①地理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②地理教育学的特性决定其难以指导具体操作性的教学实践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
3.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P51)总任务是:研究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活动。
具体的说,就是要解决地理学科中“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如何教(学)”、“教(学)得如何”等一系列教与学的问题。
进一步说,它们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2)具体任务:①研究地理学科在学科教学中的功能、地位与任务,明确地理教学在传授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的作用,研究地理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的实现。
②研究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过程与国外地理教育的成功经验,探讨地理课程与社会需要、与学生身心素质发展需要、与地理学科发展水平需要的关系,为学校地理课程的设置、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地理教材编写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地图本章备课说明
本章备课说明一、本章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
·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
·结合生活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结合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2022年版课程标准对电子地图要求增加,目的是能够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使用数字地图的习惯,感悟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内容主要是地图的阅读、地形图的判读和地图的选择和应用,其中地图的阅读主要分析的是构成地图的要素,地形图的判读是对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选择和应用主要分析的是地图的选择和数字地图的应用。
通过学习,使得学生提高使用地理工具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逐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学会熟练地使用地图,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数字化生存技能。
三、本章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但是思想还不够成熟,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情境,设计贴近生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要注重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总结归纳。
组织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学生可以通过绘图掌握地图三要素。
在“做”的同时也要强调“用”。
例如: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会用地图作向导到达目的地;利用数字地图规划出行路线;等等。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可以熟练利用地球仪、地图、遥感影像、影视资料、数据可视化图等资料。
初中地理_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时教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冰河世纪》片段,由此导入新课。
幽默风趣的动画片导入方式,海陆变迁的疑问,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用问题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课堂上来。
2出示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学习。
(二)探究新知A、沧海桑田【提出例证、质疑探究】展示图片资料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现象推断变化并简要解释。
2、交流汇报,体会海陆是不断变迁的。
教师附以课件简图,师生总结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
在教学中,选择反差大的材料,让学生产生疑问,保持学习兴趣,养成善于动脑思考、敢于开口提问合作学习的习惯。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层层递进的分析解决重点。
B、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设疑过渡,观察猜想】海陆是不断变迁的,那么我们脚下的大地,生活得大洲是自古如此吗。
同学们不要急着下结论我们来观察一下世界地图。
(课件出示世界地图)通过被撕开的两张纸可以还原为一张纸,介绍“探究法”的学习方法。
观察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特点,大胆进行猜想非洲和南美洲在很久以前是不是曾经连在一起?引出:大陆漂移。
环环相扣,层层设疑的学习过程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大胆假想】读材料了解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
【寻找证据】小组合作收集资料、证据说明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性,同时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说明观点、看法。
让学生自主参与、动手体验、反思交流。
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C、板块运动【观察动画,图说地理】1、动画演示:大陆漂移2、学生观察,描述,教师课件引导。
3、畅所欲言: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多媒体演示大陆漂移,增强其直观性,畅所欲言的活动,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求【导出结论】视频展示大陆漂移的观点。
真求实的探索精神。
【设疑过渡】大陆为什么会漂移?人们经过不懈的探索,在大陆漂移说基础上创立了板块构造学说。
质疑大陆漂移学说,引出板块构造学说理论。
【合作读图、理解学说】1、引导学生读图,自主发现地理信息,合作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地理教学论,大学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
地理教学论过去也称,地理教授法,地里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
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废除科举,新办学校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实行癸学制在小学堂中学堂。
都开设了地理课程。
这是我国近代最早正式设置的中小学地理课程。
与此同时,为了讲述地理的次序,法则,当时在师范学堂开设了名为地理教授法的课程,这可以算作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地理教学论课程了。
1919年,陶行知先生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教学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
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
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是教学思想上的一大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引进的苏联地理教学法。
如库拉佐夫的地理教学法。
包洛文金的自然地理教学法。
班老师记得学校经济地理教学法概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有些人对地理教学法这一学科名称片面理解,误认为地理教学法,仅仅研究地理教学方法不全面,并认为地理教材分析是一个重要内容,也要体现在学科名称中,一度将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主要因地理专科培养目标和授课时时数限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首都师范大学亚平教授等学者的倡导下,创立了一门新课程,地理教育学。
但目前地理教育学取代地理教学法的观点尚未形成广泛的共识。
作为地理教育学,由于其理论学科的基本特性,以及他对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并不是具体的操作性的缘故。
地理育人是地理教育学的根本思想。
综上所述,地理教授发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第一教育法,地理教学论,这样一个弟弟教学论名称的裂变轨迹,反映了地理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它体现了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已由单纯的,研究教法转变为教法和学法并重,由单一的研究方法发展为研究地理教学的法则规律。
有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过渡到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这种进化对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定里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因此,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示例四
教案: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地球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相对关系;学生能够了解海陆分布的基本特点,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海陆分布特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探究不同区域的海陆分布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相对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地球仪、世界地图(纸质或电子版)2.多媒体课件,包括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图片、视频资料3.探究任务卡、小组活动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展示地球美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特点。
提出问题:你知道地球上有哪些大陆和海洋吗?它们是如何分布的?(二)新知呈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1.利用地球仪和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名称、位置。
2.讲解各大洲和海洋的地理特征,如面积、形状、边界等。
分析海陆分布特点:1.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总结海陆分布的基本特点,如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等。
2.分析不同区域的海陆分布差异,如亚洲与欧洲、非洲与南美洲的海陆分布对比。
探究海陆分布的影响:1.讲解海陆分布对气候、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的形成,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海陆分布的影响。
(三)巩固拓展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任务,如绘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图、比较不同区域的海陆分布特点等。
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分享心得和体会。
《地理教学论》习题库内容
10.基于不同的课程观,近现代学校常见的课程主要有哪四种。
11.请结合实际案例说出地理课程的功能。
五、论述题
12.请说出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区别。
【参考答案】
1.简单而言,地理课程就是指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2.问题课程指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以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为中心设计课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绘图题
3.绘图示意初中地理新课程的教材体系。
三、论述题
4.举例说明初中某一版本地理新课程教材的主要特点。
5.分析某一版本初中地理新课程教材的表述结构、内容结构或者重点难点。
【参考答案】
1.2001年
2.地理1、地理2、地理3
3.略
4.体系创新:“人教版”教材以先学习世界地理再学习中国地理的学习顺序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定为地理教材改革的突破口,建立新的教材结构。“湘教版”教材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打破传统的先自然地理后人文地理的编排结构,而是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交互编排,并适当增加人文地理比重;教材不拘泥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将地球的运动、地图知识等相对于初中学生学习较难的内容分散到有关章节中讲述,形成新的教材体系。中国地图出版社新世纪版初中地理教材以先学习中国地理再学习世界地理的为学习顺序。该套教材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编排课文内容系列的同时,设计编排了一个探究系列,形成双重系列的内容结构新体系。
5.略
第五章地理教材的分析与应用
一、名词解释
1.三维目标
二、填空题
2.教材不是教学的依据,更不是考试与评价的依据,而真正的依据是()。
3.对地理教材的整体分析主要包括地理教材的()分析和地理教材的()分析。
2020年赣南师范大学科教学(地理)考研初试参考书目及大纲
学科教学(地理)初试考试大纲及参考书《地理教学论》考试大纲一、考核评价目标通过《地理教学论》的学习,要求考生能:1、说明早期地理教学论、发展时期地理教学论和当代地理教学论的主要特征2、列举组成地理教学系统中的基本要素,并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列举地理教学事项,说明地理教学论的地理科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学习理论基础和教育技术学基础4、概括说明地理教学论的主要研究内容5、理解国外学校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6、解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地理课程内容的发展变化及原因7、说出地理课程的含义与基本类型,并举例说明影响地理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8、简述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9、解释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0、分析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结构11、举例说明影响地理教材设计的影响因素,并说出地理教材设计的基本流程12、从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表达等方面分析我国现行某一版本地理教材的编写情况13、简述新课程地理教材的时代背景和整体结构14、学会分析地理教材的基本方法15、掌握地理教材的选择、梳理、整合、拓展等的策略16、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7、简述地理教学设计的含义、功能及基本特征18、解释地理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19、熟悉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说明地理教学媒体的基本特征20、掌握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技术,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优化选择与设计21、掌握地理新课程常用的教学过程模式,并运用模式理论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22、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进行完整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设计23、简述说课的含义,并以某一地理教学内容为例,撰写说课稿24、简述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含义与分类25、掌握地理课堂语言技能的特点和习得途径26、掌握地理课堂教学推进和地理教学“三板”的基本技能27、说出地理教学评价的含义与功能28、解释地理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掌握评价的主要方法29、简述地理试卷设计的步骤与方法30、说出地理教师发展评价的内涵,明确其基本要求31、表述地理实践活动的理念、功能及组织原则32、简述地理实践活动的类型,设计和开展各种地理实践活动33、表述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和要求,能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34、说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地理学习的影响35、结合实例说明地理学习方式的选择36、说明地理实验教学的功能37、能够结合实例进行地理实验设计,并说明实验教学的评价方法38、掌握学习理论,并运用学习理论设计教学策略39、概括说明地理教师本体性、条件性、实践性和素养性知识的含义及内容40、简述教师专业化的含义和地理教师专业化的意义41、简述地理教师的成长阶段,并说明地理教师的主要职责42、说明什么是行动研究、如何开展行动研究以及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43、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地理教学课题研究的选题44、说出地理教学课题研究的内容,掌握地理教学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45、说明地理教学论文的结构以及写作中的注意事项二、考核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发展第二节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基础与研究任务第二章地理课程发展第一节国外中学地理课程发展第二节我国中学地理课程发展第三章地理课程改革第一节地理课程的基础知识第二节地理课程改革的目标第三节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结构第四章地理教材的设计与编写第一节地理教材的设计第二节地理教材的编写第三节发展中的中外地理教材第五章地理教材的分析与运用第一节地理教材分析第二节地理教材运用第六章地理教学设计第一节地理设计概述第二节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第三节地理教学方法选择第四节地理教学媒体选择第五节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第六节说课第七章地理课堂教学实施第一节引言第二节地理课堂教学语言技能第三节地理课堂教学推进技能第四节地理教学“三板”技能第五节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运用技能第八章地理教学评价第一节新课程地理教学评价第二节地理学习评价第三节地理试卷的设计第四节地理教师评价第九章地理实践活动第一节地理实践活动概述第二节地理实验设计第三节地理实验教学第四节地理研究性学习第十章现代地理学习论第一节地理学习概述第二节地理学习方式第三节学习理论与地理学习策略第十一章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第一节现代地理教师的素养第二节现代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第三节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第十二章地理教学课题研究第一节地理教学课题研究的过程第二节地理教学课题研究的方法第三节地理教学研究论文的撰写三、参考书目1.《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2.《新理念地理教学论》,李家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3.《地理实验设计与教学案例》,张海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7。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新课标解读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新课标解读一、七年级地理第二章概述七年级地理第二章主要讲述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以及地理思维方法。
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规律,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地理学的分支,地理思维的方法和技巧等。
这一章节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标的主要内容1.地理核心素养新课标明确提出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地理意识、地理思维、地理技能和地理情感。
这四个方面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依据。
2.地理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地理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课程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地理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地理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讨论式、情景式等。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地理课程资源新课标强调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校外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校内的地理场所等。
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丰富地理教学内容。
三、新课标下的教学策略新课标下的教学策略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教学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新课标对学生的意义新课标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地理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思维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与展望七年级地理第二章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理说课稿
二、说教材
2、编写体例及目的
说教材—编写体例及目的 读图、探究、归纳,突破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掌握 是课文的主体,是《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为全书的骨架 选材紧扣正文,短小精悍,文字
活动
对全章内容提纲契领的总概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探究欲望。
正文
阅读 图文并茂,是对正文的重要
中
序言
国 的
图表
自
然
环
境
湘教版
教材编写体例对比
人教版
序言 正文 活动 阅读 图表 内容丰富,趣味性强
序言 正文 活动 阅读 短小精悍,知识性强 图表
二、说教材
3、内容结构
说教材—内容结构
季风气候显著
气候复杂多样
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
中
地势西高东低
国
外流区为主
气
候
长江
地形复杂多样
中国地形
中国河流
中
山脉纵横交织
国
黄河
的
自
然
环
境
二、说教材
4、立体式整合
说教材—立体式整合
八年级上册
中国的自然环境
充实和提高 自然地理为依托铺垫
细化和提升 由总到分奠定基础
八年级下册
中
的
自 中国自然资源中国地域差异
然
环
境
说教材—立体整合
世界气候
大洲、国家和地区气候
中国气候
地形 气候
各区域气候
河流
山东莘县董杜庄镇中学
建设学校
地理课程
资源库
中
国
的
自
然
环
境
利用计算 机网络资 源
2024地理课程教学计划范文(五篇)
2024地理课程教学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共同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各类基础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潜能,增加对世界各地地理知识的认识,让学生们养成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精神状态。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认识大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
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
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三、重点、难点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2、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能简单分析人-地内在关系;3、初步学会国家和地区的分析方法;四、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
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
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02地理教学论第二章地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和义务地理教 育课程的功能。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 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 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 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二)综合性
认识区域部分的说明;
本单元规定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使学生通 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习内容要 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 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具体的学习内容要从所 选区域的实际出发,不要求面面俱到。
北京、台湾、香港、澳门为必学区域。此外, 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必须从全国范国内选择至少五 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
在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中,所选择的“大洲— 地区—国家”组合应涉及所有大洲,其内容必须涵 盖本单元全部“标准”。
就某一区域而言,可以选择若干条“标准”, 合理组织材料。
三、中国地理 (一)区域与人口(标准、活动建议、说明略)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标准、活动建议、说明
略) (三)经济与文化(标准、活动建议、说明略) (四)地域差异(标准、活动建议、说明略) (五)认识区域(标准、活动建议略)
课标修订组由刘昌明、樊杰、陈澄任召集人,成员有林 培英、朱翔、王恩涌、丁登山、王民、张凯等,秘书由林培 英兼任。
2011年4月,修订稿经地理课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订 2012年初,经教育部党组、中央领导审批通过后,由教 育部颁布,称2011年版。
第一节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 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 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 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第二章 地理课程目标
第二章地理课程目标第一节地理课程目标的功能和类型地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自从1903年我国地理科独立设课以来,地理教育目标一直直接或间接地指导与影响着地理课程的编制、地理教学的过程。
近十几年来,地理课程改革已成为各国地理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地理课程目标作为地理课程改革和开发的基点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2.1.1地理课程目标的功能课程目标(objectives)与教育目的(aims)、教育目标(培养目标)(goals)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见图2-1)。
课程目标承启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衔接,明确了课程开发的总体方向,并具体体现学科教育的价值。
另外,课程目标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概念,能够在动态发展过程之中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
阅读卡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计,反映国家、社会对教育的总体要求和期望,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原则性强的特点,对各级各类学校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但教育目的毕竟是宏观地指出教育的方向,要想把教育目的进一步落实,还必须明确目标。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具体要求,是具体化的教育目的,它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也就是说,培养目标要根据教育目的来制定,而教育目的又要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才能实现,没有培养目标,教育目的就要落空。
课程目标是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
它可分为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课程目标是具体体现在课程设计中的预期的教育价值。
地理课程目标属于学科课程目标,是指地理课程对学生在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或水平。
第二章地理课程标准.ppt
基本价值取向是培养合格的公民。而不是精英。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这些描述是可理解 的、可达到的和可评估的。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 要求。
新课程标准使得教师由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开发者成 为可能。
根据上述资料,想一想自然条件在哪些方面影响了日本 的居民生活,日本为什么是资源小国、经济大国。
将当地能买到或能看到的日本商品列个清单,再与日本 主要进出口商品进行比较,说说日本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和相互影响,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这种联系和影响。 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
案例一 利用地理图像进行教学
第一节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一、初中地理(7-9年级)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一)前言: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内容标准:标准、活动建议、说明等 组成
(四)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 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
二、初中地理(7-9年级)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4、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案例 观察学生在讨论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 生对环境的态度
Hale Waihona Puke 5、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2、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3、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教材编写建议
地理教材的编写,必须依据地理课程标准, 充分体现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地理教学 落实内容标准的要求、实现课程目标提供基 本的教学材料。
能五花八门: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了解学生在多大程 度上利用了已有的信息,以及合理性、完整性、新 颖性等表征问题质量的信息,从而评价学生在提出 地理问题方面的水平与差异。
地理学科的发展地理教案
地理学科的分支
人文地理学
定义:研究人类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研究内容:文化景观、文化扩散、聚落地理、人口地理、旅游地理等
学科特点:综合性、地域性、动态性
意义:促进人类文化交流,保护地理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自然地理学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方法,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地理学科的发展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地理学科的起源
03
地理学科的分支
04
地理学科的应用
05
地理学科的未来发展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地理学科的起源
古代地理知识
地理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代地理知识主要来源于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探索
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军事侦察等。
优势特点: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实时性强、精度高。
发展趋势:高光谱遥感、雷达遥感、无人机遥感等。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军事领域:用于导航、定位和打击目标
交通领域:提供实时路况、路线规划和导航服务
救援领域:用于定位和导航,提高救援效率
农业领域:用于土地测量、作物监测和精准施肥
地理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地理学为环境问题提供空间分析和解决方案
地理学研究有助于理解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地理学在应对气候变化、土地退化和污染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学在城市规划和环境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
05
地理学科的未来发展
地理学与大数据的结合
地理学与大数据的结合,将有助于深入挖掘地理信息,提高地理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中学地理课程
思考与讨论:
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中学地理课 程有哪些认识?
LOGO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中学地理课程
建国以来颁布的地理教学大纲、地理课程标准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中学地理课程
LOGO
建国以来地理周课时量变化曲线图
LOGO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中学地理课程
课程内容变化
现代中学地理课程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并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次 大的改革浪潮。
LOGO
思考与讨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20世纪60年代,现代中 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其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 背景及其意义?
LOGO
(3) 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特点
(1)国外近代中学地理课程的发展
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学 论》中确定了学校地理教育 各个阶段应学习的地理内容 和教学原则,“还亲自编写 了《世界图解》教科书。他 的这些教育活动,对学校地 理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 .
夸美纽斯
LOGO
世界图解书名。又名《可见的世界》、《宇宙
奇观》。捷克夸美纽斯著。1658年出版。是作者 根据他所提出的适应自然和直观教学原则写成的 一部小学教科书。其有附以插图的短文一百五十 篇,内容包括自然(宇宙、地理、植物、动物、 人体等)、人类活动(手工业、农业、交通、文 化等)、社会生活(国家管理、法院)和语言文 字等方面,试图授予儿童以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在欧洲国家广泛流行。
1 50年代学习苏联,突出学科体系 2 60年代教育改革,减少学习内容 3 70年代处于低谷,政治取向明显 4 80年代人地关系主线、重视双基 5 90年代以来继续改革深化,人地关系主 线,可 持续发展为核心 6 2001年创新理念、三维目标、优化结构、内容 更新
LOGO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中学地理课程
2
2
2
LOGO
(2) 民国时期中学地理课程
民国时期中学地理课程(1929-1932)
年 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课程内 中国地 中国地 外国地 本国地 本国地 外国地 容 理 理 理 理 理外国 理自然 地理 地理
每周课 2 时
2
2
2
2
2
LOGO
(2) 民国时期中学地理课程
1936年至1940年,民国政府教育部为适应 “抗战建国之需要”,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两次修 订,地理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国防和国防建设” 内容,并增加了中国地理的课时。 1948年由于简化和调整课程内容,地理课时总 量由24节减少到18节,其中初中地理课由每周12 节减少到10节;高中不再单设自然地理,每周由 12节减少到8节。
LOGO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中学地理课程
LOGO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中学地理课程
LOGO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中学地理课程
2001年和2003年起分别实行初高中地理课程:
LOGO
(4) 香港地区地理课程
香港学制深受英国影响,为六年小学、三年 初中、两年高中及两年中六(预科),08年 9 月改为初高中各三年并取消预科。现行高 中约30%学生选修地理,地位不错,改革后 除中文、英文、数学和通识教育为必修外, 需在其他二十门科中选修 3 门,地理科面临 压力。 新高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与 初中一样以议题为本,教学上采用探究式方 法。必修部分(3个主题7个议题)
LOGO
思考与讨论:
总结民国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的特点.
民国时期的地理课程设置连续性强,地理课时较多, 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变化较大。与清末时期 相比,这一时期地理教材的编写打破了地方志式的 编写模式,注意吸收当时地理科学研究的一些成果, 增强了地理性,地理教材的质量有所提高,但教材 中存在地理环境决定论和种族论等错误。
LOGO
(4) 香港地区地理课程
LOGO
(4) 澳门地区地理课程
“三文四语”为澳门教育独特 现象,澳门学制为六年小学、 三年初中、二或三年高中, “幼+小+中”学校 28 所,约 占1/3。小学至高中均有地理, 高中为选修课。因地小人少澳 门课程属“依赖型”,课程本 地化成为核心问题。
LOGO
澳门中学地理课程发展
薄弱性 多元性 无序性 推进性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 最早制订的在全国普遍实施的第一个学制。“章 程”正式规定了在中小学开设地理课程。
清末中学地理课 程
LOGO
清末中学各年级地理课程 年 级 一 地理总 论;亚 洲地理 2 二 中国地 理 三 外国地 理 四 外国地 理 五 地文学
地理科 目
每周课 时
3
LOGO
思考与讨论:
国外近代学校地理课程设置的背景及其意义?
LOGO
德国地理学家和博物学 家亚历山大•洪堡
学校地理课程的出现, 是地理学科的社会价值 在社会发展中的体现。 18 世纪初,地理作为独 特的学科课程又传到了 东欧的俄国,的发展
1992年,《地理教育国际宪章》隆重推出, 国际地理教育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我们确信:要理解和发展当今及未来世界 就不能离开地理学。地理教育最主要的是 国际教育和环境教育。挑战与机遇、地理 学的性质、地理学对教育的贡献和实施原 则与战略四大部分。
LOGO
(3) 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特点
地理课程地位提升,设置类型多样; 地理课程目标全面,重视能力培养 ;
LOGO
第二章 地理课程发展
学习目标:
能陈述国外和我国学校地理课程发展历程; 理解国外学校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解释建国以来我国大陆学校地理课程内容的 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说明港台地区地理课程改革特点与启示。
LOGO
讨论
认识和了解港澳台和国外学校地理课程发 展有何意义?
LOGO
2.1国外中学地理课程发展
LOGO
(3) 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特点
课程组织以区域学习或专题学习为基本结 构; 地理课程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 续发展为核心 ; 地理课程实施中突出探究式教学;
LOGO
•日本高中地理学习指导纲要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
LOGO
2.2我国中学地理课程发展
(1)清末时期中学地理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