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夏丐尊作为白马湖散文代表的创作精神与艺术诉求
白马湖之冬读后感
白马湖之冬读后感读完夏丏尊先生的《白马湖之冬》,我仿佛置身于那风号的冬夜,亲身感受着白马湖的清冷与孤寂。
文章开篇,夏丏尊先生便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白马湖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然而,真正让我沉浸其中的,是他对白马湖冬天寒风的细腻描绘。
他说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如此生动的比喻,瞬间让我感受到了风的凶猛和无情。
这种直接而强烈的描写,让我不禁联想到自己在寒风中瑟缩的情景,仿佛那风正穿透文字,直吹向我的面庞。
夏先生在文中所描述的居住环境,虽简陋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那“糊纸很厚实”的窗户,在风的侵袭下依然“哗啦啦啦地响”,让我看到了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那份坚韧。
他对于室内寒冷的描写,如“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让人对那份寒冷感同身受。
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依然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去感受,这种精神让我心生敬佩。
在文中,夏丏尊先生不仅写了风的寒冷,还写了在这寒冷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灯火也似乎变得更加明亮”,这种在困境中相互依偎、相互温暖的画面,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
它让我明白,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亲人在身边,心中就会有温暖,有依靠。
此外,夏先生对于自然的感悟也让我深有触动。
白马湖的冬天,虽然寒冷,却有着独特的韵味。
那风声、那霜月、那寂静的夜晚,都构成了一幅别样的冬日画卷。
他没有刻意去美化冬天的寒冷,而是真实地展现了它的严酷,同时又从这严酷中挖掘出了一种别样的美。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坦诚态度,让我反思自己在面对困难和不如意时的心态。
回顾整篇文章,夏丏尊先生以其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为我们展现了白马湖冬天的独特风貌。
他让我明白,生活中的美并非总是显而易见的,有时需要我们在困苦中去发现,在平凡中去感受。
白马湖的冬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的写照,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象征。
它教会我们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在艰难中寻找温暖,在平凡中领悟真谛。
从风中领略冬的情味——夏丐尊《白马湖之冬》赏析
从风中领略冬的情味——夏丐尊《白马湖之冬》赏析
《白马湖之冬》是夏丐尊的长诗《湖山诗篇》的部分,其中的文字传达出夏丐尊对冬景的眷恋及对湖山之美的歌颂,值得仔细欣赏。
夏丐尊在《白马湖之冬》中把白马湖描绘得淋漓尽致,形象风景如下:“晶莹凝玉倚湖间,裹素带金枕江山;潭冰已困弓雪轻,枷锁更依影落晚。
”这句话描绘出湖上白茫茫的雪花落定,湖面上反射着冰冷而朦胧的雪光,犹如一幅洁白无瑕的湖滨风景画,美不胜收。
《白马湖之冬》也把湖山等自然风景描绘得十分栩栩如生,如“成叠翠楼,沃野草花香;惊涛山径动,竞映湖烟光”。
夏丐尊犹如把自然的山河湖海、花草树木、翠竹绿蔓凝结在一起,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深深品味到冬日山林的美妙风光。
其实,最令人深深动心的是夏丐尊在《白马湖之冬》中所抒发的一份情怀,如“立冬芳信已拂面,莫把消瘦心难眠。
- 1 -。
从风中领略冬的情味——夏丐尊《白马湖之冬》赏析
从风中领略冬的情味——夏丐尊《白马湖之冬》赏析夏丐尊的《白马湖之冬》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它的精致洗练、细腻描写及细致思考,令人能够感受到冬日的极美,令人着迷的小说。
《白马湖之冬》的叙述着一支慢慢流泻出一段段美丽句子的一个故事,让读者感受到冬日里外景的经典景色,静静观瞻着那深绿的青草林、宁静碧蓝的白马湖、雪灯般袅袅缭绕的雪花,以及久违的彩霞。
在本文中,以一种非常细腻、宁静的心境感受着那冬的美景,表达出对寒冷冬季的赞叹和思考。
白马湖,镶嵌在茫茫群山之间,尽是湖岸绿草,湖中央有大片被雪覆盖的叶子,倒映在湖面上,像一块大玻璃,太宁静,令人屏息。
当白雪依依匝时,它也是一片白色梦幻,柔软细腻,像一位清秀女子,诗意流淌,令人深醉。
在落叶和残雪中,可以看到像大理石一样的水珠,洁白而透明,如同闪耀的星星,照耀着整片湖面,营造出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
白马湖之冬,芬芳而柔软,弥漫着深切而纯净的气息,映衬出一幅极美的图画。
它的景色清新淡雅,所以,在冬季里,更是一片淡雅的白色,在那白色的背景中,像是一抹水墨画,一抹抹古朴而淡紫的色彩,洒落在那被雪打破的绿色清晰,岸边安静的雪夜还增添了几分梦幻。
夏丐尊在这个小说中,把冬日美景表现得很精致,从水面上拂过的“美丽而又黑暗纯净”鱼儿,到空中飞过的“洁白而透明”水珠,再到湖面上绽放的月光和路边突然出现的雪花,夏丐尊把特有的冬日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读者仿佛置身其间,能够一触即起,领略到冬日的情味。
在这个冬季里,有一种清凉淡雅的气息,它伴随着冷冷的冬风,带着一种恬淡与安详,让人精神抖擞,走上一趟冬日的旅程,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情怀,感受清淡的宁静,享受冬的情味,一份宁静,一份淡雅,一份平淡。
夏丐尊的作品《白马湖之冬》凝聚着他高超的艺术水准,以细腻的笔法表现出冬季的美,令读者体会幽静的幽魂,感受到来自于大自然的精髓和灵性。
它不仅可以抚慰人心,更可以让我们从中看到一种自然的精神,一种美丽而又静谧的状态,满足我们对清新幽静的渴求。
白马湖之冬读后感
白马湖之冬读后感读完夏丏尊先生的《白马湖之冬》,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寒风凛冽却又充满独特韵味的白马湖畔。
这篇文章以其朴实而真切的笔触,描绘出了白马湖冬天的别样景致与生活感受,让我深受触动。
文章开篇,夏丏尊先生就直言“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
”这样的开头,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他在白马湖的冬日经历。
白马湖的风,在先生的笔下被描绘得极为生动。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
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
”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风的凶猛和无孔不入。
那种寒冷,仿佛能够穿透一切屏障,直抵人的内心。
风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白马湖冬日气候的特点,更营造出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然而,在这样寒冷的环境中,作者的生活却并非全然的凄苦。
他与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大家唏嘘着,一面把那火弄得更旺,一面又低声地谈着家常。
”这种温馨的场景与外面的严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
在艰难的环境中,人们相互依偎,共同抵御寒冷,这其中所蕴含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扶持,令人动容。
文中对于白马湖景色的描写,虽然简洁,但却十分传神。
“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
”简单的几句话,就把白马湖的地形特点清晰地勾勒了出来,也为后文风的肆虐做了铺垫。
夏丏尊先生在文中所传达的那种对生活的坦然和对自然的敬畏,让我深受启发。
他没有因为白马湖冬天的寒冷而抱怨,反而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和感受。
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学会去发现其中的美好,去适应和欣赏。
同时,这篇文章也让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试图去征服自然、改变自然,以满足自己的舒适和便利。
然而,白马湖的冬天让我看到,自然有着它自己的力量和规律,我们应该尊重它,而不是一味地与之对抗。
朱自清散文白马湖读后感悟心得作文
朱自清散文白马湖读后感悟心得作文朱自清散文白马湖读后感悟心得作文白马湖是一篇从风中领略的情味的散文,读完这篇散文,你都有样的感悟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白马湖读后感朱自清,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白马湖读后感朱自清篇一最近读有关夏丏尊的书,接触到不少朱自清的材料。
上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夤缘时会,横空出世,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放出一段异彩,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聚集了一批思想进步、学问扎实、教育水平高的明师。
刘薰宇,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匡互生……这样一批今天是中学教师,明天踏进大学就可以是教授的人,在1922年到1925年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让刚刚从白马湖中一个小岛的荒地上拔地而起的春晖中学变成了今天仍叫人心向神往的桃花源。
把这些“质上纯粹”、“量上丰富”的明师以“同志集合”的方式凝聚在一起的核心人物,不是校长经亨颐,而是身份仅仅为国文教员的夏丏尊。
朱自清正是因夏丏尊而来到春晖中学的。
之前,朱自清刚从温州转到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任教。
但朱自清的家累太重了,于是1924年3月2日,他来到春晖中学兼课。
那段时间里,他每周四坐火车从宁波到驿亭,星期一再回到宁波。
虽然难免有奔波之劳,但春晖那环境的和谐,的闲适,尤其是人际关系的真诚显然给了他极好的印象(见《春晖的一月》)。
不过,这次到春晖为期仅一个月。
正式到春晖,是在当年之后。
9月16日,朱自清接到夏丏尊来信,“嘱我到白马湖,计划吃饭方法,云已稍有把握;想来或指春晖也”(日记)。
23日坐车到春晖,次日确定宁波课务暂停,成为春晖中学专任教师。
回宁波处理了一些事务之后,10月8日带着行李到校,9日上了第一课。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朝夕相处,宛如一家人”(朱光潜《敬悼朱佩弦先生》),真是其乐融融。
可惜好景不长。
11月,春晖发生风潮,匡互生、丰子恺、朱光潜先离开春晖,到上海去创办立达学园继续他们的教育之梦,不久夏丏尊也去了立达(仍常回来居住)。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白马湖散文
收稿日期:2020-03-25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越中文风 的现代承传:越文化视阈中的现代越地散文研究 (17N D J C 141Y B )作者简介:宋浩成,男,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讲师㊂2020年第3期总第276期齐鲁学刊Q I L U J O U R N A LN o .3G e n e r a lN o .276地域文化视野中的白马湖散文宋浩成(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 要:20世纪20年代前期,夏丏尊㊁丰子恺㊁朱自清㊁朱光潜等人因为教育与文学的共同追求汇聚于浙江上虞的春晖中学,他们结庐于白马湖畔,彼此情投意合,不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现象 白马湖散文㊂白马湖散文是形成于特定地域文化中的创作现象,这一文人群体在清幽宁静的白马湖畔教学写作,从而在散文创作中呈现出对教育的思考,对生活的艺术化追求,整体风格趋向清新素淡又自成境界㊂白马湖作家对佛学有着自觉的靠近,他们认同世间的苦难,并以心灵的平静去超脱苦难㊂他们以心理上的亲和来感悟佛教与人生,以宗教的虔诚靠近儿童生命的本质,在现代散文史上呈现出独特的美学内涵㊂关键词:地域文化;白马湖散文;教育理想;艺术化审美;清新素淡中图分类号:I 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2X (2020)03-0155-0620世纪20年代前期,夏丏尊㊁丰子恺㊁朱自清㊁朱光潜等人因为教育与文学的共同追求汇聚于浙江上虞的春晖中学,他们结庐于白马湖畔,几乎朝夕相处,彼此情投意合又惺惺相惜㊂他们的交游不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现象白马湖散文㊂在白马湖红树青山的背景下,他们创办‘春晖“半月刊,1924年和1925年又相继出版了由俞平伯和朱自清分别主编的‘我们的七月“和‘我们的六月“,显示了不俗的创作业绩;他们也常常聚集在夏丏尊的 平屋 和丰子恺的 小杨柳屋 里,把酒言欢吟诗作文,也许并不刻意研讨,却又各自欢喜㊂于是,这一文人群体在春晖中学汇聚,在白马湖畔形成了浓郁的文学氛围㊂春晖中学 校址殊佳,四山拥翠,曲水环之 [1],环境清幽,为作家们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一批带有白马湖生态文化特色的散文作品相继推出㊂朱自清的‘白水漈“‘生命的价格 七毛钱“‘春晖的一月“‘航船中的文明“‘旅行杂记“‘白种人 上帝的骄子“‘ 海阔天空 与 古今中外 “‘女人“等散文都是在春晖中学任教期间完成的,诗文集‘踪迹“的出版也是在春晖中学任教期间,他将自己的性情与思考都熔铸在这些散文里,抒发着对白马湖风光水色与宁静和谐湖畔生活的挚爱㊂夏丏尊㊁丰子恺㊁朱光潜等也在春晖写出了‘春晖的使命“‘读书与暝想“‘山水间的生活“‘白马读书录“‘美的世界与女性“‘无言之美“等篇章㊂即使离开春晖中学和白马湖多年之后,依然有朱自清的‘白马湖“‘看花“,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丰子恺的‘杨柳“,朱光潜的‘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等散文,涉及对白马湖生活场景的描述与忆念㊂这些文本构成了白马湖散文的重要部分,并由此而使白马湖散文在中国现代散文的版图中占据了独特的位置㊂从特定的地域背景中,从白马湖的山光水色与 无论何时,都可以自由说话;一切事物,常常通力合作 [2]的生存空间中研究和探讨白马湖散文,触摸散文中的白马湖的气息和底色,也就呈现出了独特的意义㊂551一㊁散文里的教育理想夏丏尊等人汇聚到白马湖畔是因为春晖中学,他们以国文教师㊁数学教师㊁图画音乐教师等等的身份在这所学校任教,虽学科不同但却有相似的教育理想和观念㊂正因为此,当他们的执教观念与校方发生冲突时,他们才会集体选择离开白马湖,前往上海创办立达学园和开明书店㊂白马湖畔的作家们首先是为教育而来的,他们有着共同的教师身份,教书育人是他们的主业㊂然而他们又与普通的中学教师不同,他们是创作者,有着文学的理想与情怀㊂于是,借助文学㊁借助散文的形式表达有关教育的理念,成了他们创作中非常有特色的部分㊂在‘春晖“半月刊上,发表有夏丏尊的‘春晖的使命“‘一年间教育界的回顾和将来的希望“‘作文教授上的一个尝试“,经亨颐的‘勖白马湖生涯的春晖学生“‘我最近的感触和教育方针“,刘薰宇的‘所希望到春晖来的学生“‘训练问题“,丰子恺的‘本校底艺术教育“‘英语教授我观“,朱自清的‘教育的信仰“,这些文章阐明了他们的教育主张㊂在白马湖作家的笔下和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教育和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达,更是学生理想人格的建构㊂朱自清在‘教育的信仰“中对此有着明晰的阐释,文章认为:为求功利的目的,教育常常重学业而轻 做人 ,殊不知 学生们入学校,一面固是 求学 ,一面也是学做人 [3]㊂若将知识设置为教育的全体,忽略了 人 的成分,实质上就是教而不育,是对教育的偏狭的理解,实际的教育中自然就形成了对教育本身的偏离㊂朱自清的观点在白马湖文人中是有代表性的,夏丏尊有过类似的表达,认为当时学校教育的弊端就是教师仅仅完成知识的传授,与学生之间没有人格上的接触,这样的教育是没有价值的,只是知识的贩卖,而 真正的教育需完成被教育者的人格,知识不过人格的一部分,不是人格的全体 [4](P19)㊂因此,所行的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以人为背景的教育,从而 促醒学生自觉 [5]㊂刘薰宇的‘读书法“一文中也强调: 读书的目的,就是人格的培养 [6],培养学生的完满人格是教育的根本,也是春晖的使命㊂这种以 人 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显然受五四新文化的影响,而白马湖文人本身就是五四新文化的推行者和践行者,对人的尊重与强调,启蒙的文化立场,具体化到中学教育中,就是对被教育者完美人格的塑造和建构㊂要塑造被教育者的人格,教育者和教育方式就成为了两个重要的环节㊂朱自清‘教育的信仰“给出的答案是: 教育者先须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㊂ [3]这与夏丏尊 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 ,教育者必须有相当的人格,被教育者方能心悦诚服 [4](P20)的表述实质上是相通的,都是在强调教育者自身人格的完善,这其实也是夏丏尊㊁朱自清作为教师的自我人格要求㊂有了健全人格的教育者,自然就有着对被教育者的深厚的爱,不仅能在教育过程中获得愉悦,也能 润物细无声 地完成对学生的感化,学生的健全人格在爱的感化中自然地形成㊂人的教育㊁爱的教育是白马湖文人秉持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体现的是以学生为本位的素质教育观念,以人为核心,从爱出发,完成对被教育者知识和做人的双重塑造㊂这样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对当时的教育界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也在春晖中学的教育活动中体现出了明显的效果㊂朱自清在入教春晖中学一个月之时非常欣喜地描述了春晖的教育环境: 这里的教师与学生,也没有什么界限 学生因无须矫情饰伪,故甚活泼有意思㊂又因能顺全天性,不遭压抑,加以自然界的陶冶:故趣味比较纯正㊂ [2]这样的春晖中学和春晖学生,显然是吸引朱自清前来任教的因素之一,也是对人格教育理念之下春晖教育成绩的肯定㊂作为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中学教师,白马湖作家的散文不仅仅有对人的教育㊁爱的教育等教育理念的阐释和倡导,也有对具体教学活动的思考和实践㊂共同的教育理念与理想使夏丏尊㊁朱自清㊁丰子恺等文人汇聚到了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他们不仅以实际的教学活动实践他们的理想,也通过文学的形式表达与传递他们的教育理想㊂于是,在白马湖畔,文学与教育获得了很好的融合,散文成为了夏丏尊诸人承载和阐释教育观念的重要方式㊂651二㊁日常生活的艺术化审美白马湖是一个美丽的湖,山水相依㊁风景清幽,自有一种天然的野趣㊂白马湖也是一个偏僻的湖,距上虞县城有5.5公里的路程,与城镇疏离,又地处山中,交通不便,类似于桃源之境㊂当1922年夏丏尊的平屋落成之时,白马湖 还是一片荒野 两三里内没有人烟㊂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7](P3)㊂经亨颐也曾感叹: 唉!白马湖尤其偏僻吓![8]在偏僻而优美的白马湖畔,夏丏尊诸人的日常生活是简单而粗疏的,就像他们的屋宇, 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 [7](P3)㊂然而他们将平凡简单的乡村生活过得充满生动的诗意和审美的意味,以闲适与自由的态度面对日常生活并发现生活的情趣,从而获得生活的质感和内心的充盈㊂丰子恺在寄居白马湖时刊发在‘春晖“半月刊里的‘美的世界与女性“就有对生活艺术化的解释与提倡: 我们对于日常生活,不可只用实利的眼光,应该于实在之外寻出别种趣味㊂譬如行路倘目的专在走到所要到的地方,那时只觉得路的崎岖㊁足的疲劳㊂反之,加一种趣味于行路时,实在行路就是我们的生活㊂ [9]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寻出别种的趣味来,正是对生活的艺术化处理,由此收获快乐抵达美的世界㊂之后,丰子恺又多次阐释生活的艺术化,提出 生活 是大艺术品 , 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把创作艺术㊁鉴赏艺术的态度来应用在人生中,即教人在日常生活中看出艺术的情味来㊂对于一朵花,不专念其为果实的原因;对于一个月亮,不专念其为离地数千万里的星 这样,我们眼前的世界就广大而美丽了㊂ [10](P226)他强调在生活中放弃实利的眼光,在看似琐碎的日常里寻找到趣味和情味,感受世界的美丽和广大㊂朱自清写于白马湖畔的‘刹那“也提出要 体会现在一刹那的生活的真味 [11]㊂而能将生活艺术化的典范是李叔同: 在他,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一切都好,小旅馆好,统舱好,挂搭好,粉破的席子好,破旧的手巾好,白菜好,莱菔好,咸苦的蔬菜好,跑路好,什么都有味,什么都了不得 琐屑的日常生活到此境界,不是所谓生活的艺术化了吗人家说他在受苦㊂我却要说他是享受㊂ [12](P132)以对日常生活的艺术化观照而获得了对生活本身的充分品味和享受㊂夏丏尊诸人在白马湖畔以文会友㊁诗文唱和㊁意气相投的诗酒人生,也是生活艺术化的精彩呈现,朱光潜曾在‘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中对这样的文人雅集有颇为精当的描述,并肯定如此的 日常生活也别有一般趣味 [13](P154)㊂因此,人生的艺术化㊁生活的艺术化是白马湖作家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的审美理想与主张: 真的艺术,不限在诗里,也不限在画里,到处都有,随时可得㊂能把他捕捉了用文字表现的是诗人,用形及五彩表现的是画家㊂不会做诗,不会作画,也不要紧,只要对于日常生活有观照玩味的能力,无论如何都能有权去享受艺术之神的恩宠㊂ [12](P132)以此为出发点,他们在白马湖畔流连于山水之静美,也在琐碎的日常家居中发现生活之趣味,于文人之间的诗酒交往中感受生活的情趣,从而 享受艺术之神的恩宠 ㊂白马湖文人是作家,是画家,他们不仅在现实中超越实利的束缚咀嚼玩味日常生活,也用文字和五彩呈现白马湖的自然之美和白马湖畔的生活之趣,从中呈现和表达他们的人生艺术化的审美感受,由此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马湖散文㊂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一开篇就说 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 ,是10年前移居白马湖的时候㊂这第一笔迅速将读者和作者自己带入到白马湖的环境之中,自然唤起了对白马湖的回忆与情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冬天的景色,更是 冬的情味 ,重心是在 情味 之上,而以 情味 呼之,这个 冬 已成为了作者的审美对象㊂之后对风的种种描写,都是 冬的情味 的具体呈现,即使写风从门窗缝隙中的透入㊁寒风来时夹凳奔逃急关门窗的逃难式场景㊁对怒号的寒风澎湃的湖水的静听,等等,表达的是作者在远离白马湖之后对白马湖闲适自由生活的回忆与怀恋,有一种意趣蕴藉在字里行间㊂尤其是面对 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 的白马湖之风㊁ 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 的环境,作者的应对与态度却是 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7](P3-4),在生活的平凡甚至困顿中发现的是 萧瑟的诗趣 ,更张扬出生活的艺术化情味㊂丰子751恺也在偏僻的白马湖畔发现了生活的诗意,他在‘山水间的生活“一文里将白马湖的生活概括为 清净的热闹 ,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去打量和体味这山水间的生活,融艺术于山水间的日常琐碎中㊂朱自清的‘春晖的一月“和‘白马湖“更是张扬出了白马湖的山水之美和白马湖畔文人之间自由无为随兴所至的交往之美㊂在朱自清笔下,白马湖时时都是好的,坐落于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是美的: 校里的房屋㊁格式㊁布置固然疏落有味,便是里面的用具,也无一不显出巧妙的匠意,绝无笨伯的手泽 [2];生活于白马湖畔的文人的居室虽然是粗率的,但也有书有画,布置井井: 屋里有名人字画,有古瓷,有铜佛,院子里满种着花㊂屋子里的陈设又常常变换,给人新鲜的受用㊂ [14](P9)白马湖的作家们是用艺术的心去布置春晖和自己的居室,内蕴着他们对生活的艺术化观照㊂白马湖作家居住在美丽的湖畔,乡野的自然之美给了他们寄情山水的基石,相似的教育理念使他们在春晖中学切实地推行着爱和美的教育,他们也把爱和美㊁把艺术渗透进日常的生活之中,在文人之间的心意相通㊁诗酒交往中品味与享受生活的情趣,又将这艺术化的生活和人生㊁审美的艺术感知与视角植入文学艺术的创作里,从而构成了白马湖散文独具色调的成分㊂三㊁佛家思想浸染下的创作选择五四时期的文人常从佛学中寻求心理抚慰和排遣,以佛学的宁静出世对抗纷扰困顿的现实㊂安居于白马湖畔的作家们也是近佛的文人㊂夏丏尊翻译过佛经,自称 佛学于我向有兴味 [15](P398),是在家出家的 居士 ;丰子恺更是潜心向佛㊂这种近佛现象的出现自然有复杂的因素,但其中不能忽视的一个原因是李叔同的影响: 当时一般朋友中有一个不常现身而人人都感到他的影响的 弘一法师㊂ [13](P154)夏丏尊与李叔同是浙江一师时的同事,李叔同出家后两人之间依然有着颇为紧密的交往,弘一法师也多次到白马湖小住,所以夏丏尊曾说: 弘一和尚是我的畏友 出家后对我督教期望尤殷㊂屡次来信都劝我勿自放逸,归心向善㊂ [15](P398)同样受弘一法师影响的还有朱光潜,弘一法师造访白马湖时曾与之有一面之缘,法师写的‘华严经“中的一段偈文,后来悬挂在朱光潜任教北京大学时的居室中,既是座右铭也是表示对法师的景仰, 弘一法师替我写的‘华严经“偈对我也是一种启发 ,形成了朱光潜 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的人生理想[16](P525)㊂当然,受弘一法师影响最深的是丰子恺㊂在丰子恺的一生中,李叔同一直是他学习的楷模和精神上的导师,他在李叔同主持下皈依佛门,自己承认: 弘一法师是我学艺术的教师,又是我信宗教的导师㊂我的一生,受法师影响很大㊂ [17](P398)对佛学的亲近,自然会影响文人的人生态度,佛家思想也顺理成章地渗透进了白马湖作家的文学创作之中㊂有学者提出: 在二十年代 逃禅 作家中,以夏丏尊为代表的亲近佛典㊁崇敬弘一法师的白马湖作家群(包括朱自清㊁俞平伯㊁叶圣陶㊁丰子恺㊁朱光潜等)和许地山㊁废名㊁宗白华等对佛教有着精深的理解㊂他们大都接受了佛家的苦空观,一方面承认现实世界的缺陷和人生的悲哀,另一方面也心平气和地接受它,顺从它,既不悲观,也不厌倦,苦乐双遣,沉静自守,豁达大度㊂ [18]白马湖作家以佛家苦空观为出发点,存在着对现实的悲叹, 觉得生荣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灭 [19](P165)的慨叹里,包含着的正是对现世的否定㊂然而,在白马湖作家这里,他们对现实的态度,更多的又是心平气和地接受,在人生的苦海中,以豁达的态度面对现实的苦难: 横竖 无奈 了,与其畏缩烦闷的过日,何妨堂堂正正的奋斗㊂用了 死罪犯人打仗 的态度,在绝望之中杀出一条希望的路来! 烦恼即菩提 ,把 无奈 从客观的改为主观的㊂所差只是心机一转而已㊂ [20]夏丏尊的这番话非常清晰地表达了白马湖作家的人生观,是立足现实直面苦难的㊂朱自清更明确强调了 现在 的意义: 我们目下第一不可离开的现在,第二还应执着现在㊂我们应该深入现在的里面,用两只手揿牢它,愈牢愈好 , 努力满足 此时此地此我 [11]㊂如此,生活才是实在而非空虚的㊂朱自清将 此时此地此我 命名为 刹那 ,并认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正是在这对刹那生活的真味的体会之中㊂俞平伯对 刹那观 的评价是: 他所持的这种 刹那观 ,虽然根抵上不免有些颓废气息,而在行为上却始终是积极的,肯定的,呐喊着的,挣扎着的㊂851[21](P16)所以,夏丏尊们在白马湖畔安居,领略山水之美,在日常的琐碎中发现艺术的质地,也对日常生活细细品味并引发人生感悟和哲理思考,艺术化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态度里内蕴着的是他们对生活本身的扑入与沉潜㊂ 当时的朋友中浙江人居多,那一批浙江朋友们都有一股清气,即日常生活也别有一股趣味,却不像普通人风雅相高㊂ [13](P153-154)白马湖文人的生活是有着世俗的烟火气的㊂他们在远离都市的春晖推行教育改革,实践爱与美的教育,培养理想的人格,这本身就是立足现实注重当下的 现世 事业㊂白马湖作家对佛学有着自觉的靠近,认同世间的苦难,并以心灵的平静去超脱苦难,尽管这不能从根本上解除人生的苦闷和现实的困境,但也使文人的内心趋向平和从容,他们追求人生的艺术化㊁切实的教育工作以及对儿童生活的书写等等,呈现出了白马湖文人面对现实人生的积极态度㊂他们以心理上的亲和来感悟佛教与人生,以宗教的虔诚靠近儿童生命的本质,在现代散文史上呈现出独特的美学内涵㊂四㊁散文风格的真率自然与清新素淡法国的布封有一句名言: 风格即人 ㊂中国古代的文论中也有 文如其人 诗如其人 等观点,风格常常是作家人格个性和禀赋才情的自然熔铸㊂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是属于李白的狂放不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显示的是陶渊明的隐逸淡定㊂同样,生活的艺术化㊁佛教思想的浸润以及个性的率真,也造就了白马湖散文真率自然㊁清新素淡的风格㊂台湾作家杨牧所提出的 白马湖风格 ,指的就是他们创作的 清澈通明,朴实无华,不做作矫揉,也不讳言伤感 [22](P6)㊂夏丏尊是白马湖文人群体的核心,他为人真率朴质,郑振铎说他: 没有机心;表里如一㊂他藏不住话,有什么便说什么㊂所以大家都称他 老孩子 ㊂他的天真无邪之处,的确够得上称为一个 孩子 的 [23](P290)㊂对文艺的见解又是 最欣赏寄托深远,清澹冲和的作品 一切疏宕,浮薄,叫嚣芜杂的文章;或者加重意气,矫枉过正做作虚撑的作品,他决不加首肯 [24](P369-370)㊂从这样的心性和文艺观念出发,创作中自然就是: 毫不做作,只是淡淡的写来,但是骨子里很丰腴㊂虽然是很短的一篇文章,不署名的,读了后,也猜得出是他写的㊂在那里,言之有物,是那末深切的混合着他自己的思想和态度㊂他的风格是朴素的,正和他为人的朴素一样㊂他并不堆砌,只是平平的说着他自己所要说的话㊂然而,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不诚实的话,字斟句酌,绝不急就㊂在文章上讲,是 盛水不漏 ,无懈可击的㊂ [23] (P293)‘白马湖之冬“里的结语: 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 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7](P4)只此一句,感情的真挚,行文的朴质无雕饰,已经获得了充分的表现,而质朴之中又透着耐人咀嚼的回味,这正是白马湖散文风格的核心内容㊂‘猫“也是淡淡地写去 白马湖新居落成,妹妹来访,听闻老鼠猖獗,就送了一只漂亮的小猫来,谁知之后妹妹却不幸逝世,猫成为了死者的纪念物,最终猫也被野兽咬死,作者 顿然失却了沉思过去种种悲观往事的媒介物,觉得寂寥更甚 [25](P288)㊂这里表面上是写猫,又不仅仅是写猫,用语是平淡的,作者对妹妹的眷念与对人世的感慨,都从平淡的文字中渗透出来㊂正如夏丏尊自己所说: 高山不如平地大㊂平的东西都有大的涵义㊂或者可以竟说平的就是大的㊂ [26]平凡朴素的书写中内蕴着丰腴,文章清淡深远,反而获得了一种不俗的境界㊂‘长闲“一文中也既有对湖光山色㊁盆栽插花的陶醉,又发出了 做了自然的奴隶 的警醒之语,对于艺术与人生提出了另一重思考㊂夏丏尊的散文在风格上很能代表白马湖散文的清澈通透而又内蕴深远的特质,无论是对白马湖山水风光的书写,还是对艺术化人生的表达,都与真诚质朴的人格魅力融通,透示出真率自然与清新素淡的气质㊂这样的艺术风格几乎可以涵盖白马湖文人的散文创作㊂生性淡泊的丰子恺,以对佛性和童心的领悟与体会,笔触自然偏向自然与朴质㊂即使如朱自清,在进入白马湖之前已经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个人风格明显的散文名篇问世,到春晖中学任教之后,宁静素淡的白马湖自然风光和山水生活,也使他的散文融入了白马湖散文的气质风格㊂白马湖的山水自然㊁人文化育,与白马湖畔文人951。
白马湖之冬夏丐尊读后感
白马湖之冬夏丐尊读后感
夏先生写白马湖的冬,那可真是把冬天的冷写绝了。
他说那里的风像“虎吼”,好家伙,我一想到那风呜呜地刮着,就像有只大老虎在外面嗷嗷叫,就忍不住打个寒颤。
而且那风还特别爱钻空子,从门缝窗缝里使劲儿往屋里挤,感觉房子就像个到处漏风的破口袋。
在这种冷飕飕的环境里,一家人围炉夜话,虽然冷,但又有一种别样的温暖。
这种冷与暖的对比,让我感觉白马湖的冬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冷,而是有生活气息的冷。
夏先生在文中对白马湖冬天的描写,让我觉得他是一个特别善于观察生活的人。
他不只是说冷,还把这种冷和周围的一切联系起来。
像那被风吹得颤抖的树木,还有在风中艰难行走的人,都让这个冬天变得更加立体。
我仿佛能看到那个画面:一个穿着厚棉衣的人,缩着脖子,在白马湖的小道上被风推着往前走,风在耳边呼啸,他心里可能在想着家里的那团炉火。
再说到夏先生笔下的白马湖,感觉他对这个地方充满了感情。
哪怕冬天那么冷,他还是把这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展现给我们。
这就好像我们有时候回忆自己小时候待过的老房子,虽然破旧,虽然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是回忆起来就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里面。
白马湖对于夏先生来说,可能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回忆和情感的地方。
从这篇文章里,我还能感受到夏先生在白马湖生活时的心境。
那种宁静又有点清苦的生活,他都坦然接受,并且能在这种环境中找到乐趣。
他对白马湖的描写,就像是和一个老朋友聊天一样,把白马湖的点点滴滴都告诉我们。
我读着读着,就好像自己也成了他的朋友,在听他讲述白马湖的故事。
我心中的夏丏尊作文
我心中的夏丏尊作文在我的心中,夏丏尊先生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辰,虽然他生活的时代与我们相隔甚远,但他的光芒却穿越了时空,照亮了我的心灵。
对于夏丏尊先生的最初印象,是从他的文学作品中得来的。
那些文字,平实而真挚,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仿佛是一位老友在与我促膝长谈。
他的笔触细腻入微,能够捕捉到生活中最微小的细节,让我感受到了平凡之中的不凡。
记得有一次,我在图书馆偶然翻到了夏丏尊先生的。
那篇文章里,他对白马湖冬天的描绘简直让我身临其境。
他写道:“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
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
”这段文字让我仿佛能感受到那刺骨的寒风正从缝隙中拼命地钻进来,吹得人浑身发冷。
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只是简简单单地描述,却让我对白马湖的冬天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我当时就在想,这得是多么敏锐的观察力和多么细腻的感受力,才能把风写得如此生动,如此让人感同身受啊!还有他对教育的那份执着和热情,也让我深深敬佩。
他主张爱的教育,认为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求学经历。
曾经,我遇到过一位非常严厉的老师,他总是板着脸,对我们的错误毫不留情地批评。
那时候,我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甚至对上学都产生了恐惧。
后来,又遇到了一位充满爱心和耐心的老师,她总是鼓励我们,用温暖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引导我们。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了夏丏尊先生所说的爱的教育的意义。
就像阳光普照大地,让每一颗种子都有勇气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夏丏尊先生对于国文教学也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强调要让学生多读多写,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学习语文的情景。
那时候,老师总是让我们死记硬背课文,对于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却很少教导。
以至于我在写作的时候,常常感到词不达意,脑袋里空空如也。
如果当时能早点接触到夏丏尊先生的教育理念,或许我的语文学习之路会更加顺畅。
白马湖之冬读后感
白马湖之冬读后感读完夏丏尊先生的《白马湖之冬》,我仿佛亲身经历了白马湖那独特的冬天,心中涌起了诸多的感触。
夏丏尊先生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白马湖冬日的景象。
那里的风,是文章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元素。
风的力量之大,“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这种生动的描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风的凶猛。
然而,这并非是一种让人畏惧的恐惧,而是带着一种别样的生命力。
它的存在,让白马湖的冬天不再是寂静无声的,而是充满了动态和活力。
在先生的笔下,白马湖的冬天虽然寒冷,却有着一种别样的宁静与和谐。
周围的环境,那山水之间的交融,在冬日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幽。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尘世的纷扰,有的只是大自然最本真的模样。
那山水、那草木,都在冬日的寒风中坚守着自己的存在,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让我感动的,还有先生在这样艰苦环境中的那份乐观与坚韧。
在寒风肆虐的日子里,他没有抱怨,没有逃避,而是坦然地接受并适应着这一切。
他在屋子里生起了火炉,“洋铁炉中的火焰,向水壶底上一下下地冲击,好像不甘被囚禁似的”,这样的描写,让我看到了生活中的温暖与希望。
即使身处困境,依然能够寻找到让心灵得到慰藉的角落,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深深地触动了我。
白马湖的冬天,对于夏丏尊先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季节,更是一种生活的体验,一种对人生的思考。
它让我明白,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的时刻,就像那冬日的寒风,无情地吹打着我们。
但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坚强的心,一份乐观的态度,就能够在寒冷中找到温暖,在困境中发现希望。
回想起自己的生活,有时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感到沮丧和失落。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反思自己是否太过脆弱,是否缺乏像夏丏尊先生那样的坚韧和豁达。
我们总是在追求舒适和安逸,却往往忽略了在逆境中成长和锻炼自己的机会。
白马湖的冬天,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明白了在面对困难时应有的态度。
同时,这篇文章也让我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
我心中的夏丏尊作文
我心中的夏丏尊作文
在我的心里,有这么一位特别的人物,他就是夏丏尊先生。
说起夏丏尊先生,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就像是一盏明灯,在教育的道路上照亮了无数人的前行方向。
我觉得他特别亲切,就好像是一位邻家的智慧长者。
他的教育理念,没有那种高高在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反而是实实在在、贴近我们生活的。
他总是强调要有爱心,要有责任感,这让我觉得他真的懂我们,懂我们成长路上的那些迷茫和困惑。
夏丏尊先生写的东西也特别有趣。
不像有些文章,读起来干巴巴的,他的文字就像是一杯清凉的饮料,让人读了特别解渴,特别舒畅。
他能把那些复杂的道理,用最简单、最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一下子就能明白。
而且啊,他对待学生的那份耐心和关心,简直让人感动。
要是能有他这样的老师,那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我想,他的学生们一定都特别敬爱他,就像敬爱自己的亲人一样。
在我心中,夏丏尊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令人敬仰的人。
他的思想,他的文字,他的为人,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时不时地给我带来启发和鼓舞。
不知道你们心中的夏丏尊先生是什么样的呢?反正对我来说,他就是那个超级棒的存在!。
白马湖之冬读后感
白马湖之冬读后感读完夏丏尊先生的《白马湖之冬》,心中久久回荡着那一份独特的冬之韵味。
白马湖的冬天,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风。
那风,真的是与众不同。
它不像北方的风那样凛冽,带着刺骨的寒意,仿佛要将世间万物都冻僵。
也不像南方某些地方的风,轻柔得如同情人的抚摸。
白马湖的风,是有着自己的性格的。
它呼呼地刮着,带着一种率性和洒脱,没有丝毫的掩饰与做作。
文中描述风在空旷的环境中肆意穿梭,那种力量仿佛能穿透人的身心。
夏丏尊先生说“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
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
”这样的描写,让我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那风的强劲与无情。
想象着在这样的风中生活,该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坚韧啊。
然而,就在这样的风的肆虐中,却也有着一份别样的宁静与温暖。
这温暖并非来自外在的环境,而是来自于人们内心的坚守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寒冷的冬夜,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或许只是聊聊家常,或许只是默默地相伴,但那份亲情的温暖足以抵御外界的寒风。
夏丏尊先生以他细腻而真实的笔触,将白马湖冬天的景色与生活描绘得如此生动。
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美并非总是那些繁华与热闹,有时候,在平凡甚至艰苦的环境中,依然能寻找到那一份独特的美好。
白马湖的冬天,让我对自然的力量有了更深的敬畏。
我们常常在城市的喧嚣中,忽略了大自然的声音和力量。
而这篇文章让我重新审视自然的威严。
风的呼啸,仿佛是大自然在向我们展示它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它提醒着我们,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我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妄图去征服它。
同时,我也从文中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尽管身处寒冷与艰苦的环境,但他没有丝毫的抱怨,反而能从中发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
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往往容易陷入消极和抱怨之中,而忘记了去寻找那些隐藏在困境中的温暖和希望。
夏丏尊先生用他的文字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丝温暖和光明。
白马湖之冬读后感
白马湖之冬读后感读完夏丏尊先生的《白马湖之冬》,仿佛置身于那寒风凛冽却又别具韵味的白马湖畔,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文章开篇,夏丏尊先生便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白马湖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让人对这个地方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然而,真正让我感同身受的,是他对白马湖冬天寒风的细腻描绘。
那风,似乎有着自己的性格和脾气,“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如此生动的比喻,瞬间让我感受到了风的强劲与威猛。
在他的笔下,风不再是抽象的自然现象,而是一个有力量、有存在感的“角色”。
夏先生对于居住环境的描写,也让我心生感慨。
在那样简陋的屋子中,抵御寒冷成为了每日的挑战。
“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
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这种在艰苦环境中依然能寻觅到诗意和情趣的心境,让我不禁反思自己在现代舒适生活中的浮躁与麻木。
我们总是在追求物质的丰富和环境的舒适,却忽略了内心对于宁静和美好的真正渴望。
文中提到的家人朋友间的相处细节,也给我带来了温暖的触动。
在寒冷的冬夜,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温暖,这种简单而真挚的情感交流,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显得愈发珍贵。
相比之下,我们如今虽然通讯便捷、社交广泛,但真正能够深入心灵的交流却越来越少。
白马湖的冬天,不仅有风的呼啸,更有人情的温暖。
夏丏尊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让我看到了生活中的平凡与不凡。
平凡的是那些日常的琐碎和艰难,不凡的是在这平凡之中依然能够保持的乐观与诗意。
这篇文章让我对冬天有了新的认识。
以往,冬天在我的印象中总是意味着寒冷、沉寂和不便。
但通过夏先生的文字,我看到了冬天所蕴含的坚韧与力量。
寒风可以吹透房屋,却吹不散人们心中的温暖;霜雪可以覆盖大地,却无法掩盖生活中的美好。
就像夏先生在白马湖的冬天里,依然能从那呼呼作响的风中感受到诗趣,从那简陋的居住环境中寻找到宁静。
白马湖之冬读后感
白马湖之冬读后感读完夏丏尊先生的《白马湖之冬》,我仿佛随着他的笔触一同经历了白马湖畔那别样的冬天。
文章开篇,夏丏尊先生便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白马湖的地理环境,让我对这个地方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它“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在浙江的乡下”,这看似平淡的描述,却为后续对冬天的描写埋下了伏笔。
白马湖的冬天,风是主角。
那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这样生动的比喻,瞬间让我感受到了风的凶猛与凛冽。
夏先生形容风在“门窗隙缝里”“怒吼着”,让我不禁想象自己置身于那被风肆虐的屋中,感受着那份寒冷与萧瑟。
风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把人整天地刮得团团转”,仿佛要把人吹得迷失方向。
这种对风的描写,既真实又让人感同身受,让我对冬天的风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
然而,在这样寒冷的冬天里,夏先生却也能从中寻得一些温暖和乐趣。
他说“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而平常的人,到了冬天,不是加厚了衣服,便是窝在屋里不出来”,但他自己却能在这寒冷中找到一份宁静与惬意。
他在屋中“松松地烘着”“炭盆”,与家人围坐在一起,这种温馨的场景与外面的寒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庇护。
夏先生在文中还提到了白马湖的“景物荒凉”,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
相反,他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和欣赏这份荒凉。
他说“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这种独特的视角和乐观的态度,让我明白了即使面对不那么美好的景象,也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去发现其中的美。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经历过的冬天。
那些寒冷的日子里,我们总是抱怨着天气的恶劣,却很少像夏先生这样,去细细品味冬天所带来的独特感受。
他让我明白了,每一个季节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冬天的寒冷并非一无是处,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温暖,也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些平日里忽略的事情。
此外,这篇文章还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尽管白马湖的冬天充满了寒冷和荒凉,但夏先生依然能够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面对,去感受大自然赋予的一切。
绚烂与平淡的统一——夏丏尊和他的散文
绚烂与平淡的统一——夏丏尊和他的散文
商金林
【期刊名称】《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2
【摘要】夏丏尊自称"平民",建造的院落叫"平屋",还说文章也只是写给"一般人"看的,显得再平凡不过了。
什么叫"平凡",他在《读书与冥想》一文中说:"高山不如平地大。
平的东西都有大的涵义。
或者可以竟说平的就是大的。
"文如其人,夏丏尊散文这种读其文如闻其声如晤其人的叙写,乃文章的至高境界。
【总页数】6页(P121-126)
【关键词】夏丏尊;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平屋杂文
【作者】商金林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
【相关文献】
1.论夏丏尊作为白马湖散文代表的创作精神与艺术诉求 [J], 傅红英
2.论夏丏尊散文的"客观性"倾向——从夏丏尊散文"对话体"现象说起 [J], 童尔男
3.在动态平衡中寻找“自我”的量度——夏丏尊语文教育形式美学对散文教学的启示 [J], 汲安庆;史玮
4.夏丏尊的散文 [J], 吴永福
5.夏丏尊的散文 [J], 吴永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夏丏尊《白马湖之冬》读后感1000字
夏丏尊《白马湖之冬》读后感1000字我是一个喜欢风的女孩静看风吹动杨柳时的婀娜,喜欢享受风拂在脸庞时的细腻,喜欢闭眼感受头发被吹起时飘逸……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不可思议。
在风中一切都变得淡了,但又不失活泼,我说在风中微笑也是一种姿态。
初读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便找到了那久违的亲切感,因为文中的风,因为作者在风中的姿态。
当时作者蛰居于白马湖寓所,在那种近于单调的寂寞处境中,他却持有一种恬淡的心境。
喜欢这篇散文并不是因为它的语言有多优美,或者构思有多巧妙,只因为文中的“风”带来的生活乐趣。
“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形象地写出了风势之大,让人马上就联想到那种惊心动魄的场景。
而接着写的“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
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
“庭间曝日”时“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逃入屋内,急急关门,“至于大寒风,那是整日夜狂吼,二三日才止”。
在这样多风的地方生活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
风是很神奇的,它于无形中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带来了人生的情趣。
风本身是没有形态可言的,但是它却改变了很多事物的形态,每个季节的风都有着不同的可爱之处。
春天的风或许是最惹人喜爱的,它是那么地温柔,那么地淡然。
风到之处都是柔和,心也慢慢变得淡然了。
夏天是燥热的,但风总能给人带来些许清凉。
特别是在下雨的时候,风将雨吹到身上,或细小,或猛烈,都给肌肤带来了难以言喻的触感。
特别喜欢夜间的风,那么真实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却又无法触及,让人觉得淘气至极。
秋天的风已经开始让人感觉到了“冷”但又并不强烈。
“秋风扫落叶”的情景至今是百看不厌的,漫天飞舞的落叶总会让我想起“浪漫”这一字眼。
冬天的风就像文中所述,是咄咄逼人的,但我却是最喜欢的。
因为这个时候风带来的寒冷总让我想抓住些什么来让自己更温暖,这个时候总喜欢紧紧靠着亲人朋友,让我感觉到他们的温暖。
夏丐尊《白马湖之冬》赏析
夏丐尊《白马湖之冬》赏析夏丐尊(1886—1946),原名夏铸,字勉旃,号闷庵,浙江上虞人。
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
主要著作有《文章作法》(与刘薰宇合作)、《文心》(与叶圣陶合作)、《平屋杂文》《爱的教育》等。
他的散文多为随笔、杂感式议论文字,也有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小品型文字。
《鲁迅翁杂记》《猫》《白马湖之冬》《钢铁假山》等是其代表作。
原文:白马湖之冬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
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
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
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
—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
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
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
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
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
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
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
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
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
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
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
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
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夏丏尊《白马湖之冬》
夏丏尊《白马湖之冬》第一篇范文《白马湖之冬》——夏丏尊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以其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思考,让我领略了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真。
书中对白马湖冬天景色的描绘,宛如一幅幅水墨画卷,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悠远和凄美。
文中描述白马湖的冬天:“湖上弥漫着淡淡的薄雾,远山如黛,近水如烟,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空灵。
”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深深的敬畏之情。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在这本书中,夏丏尊不仅关注自然之美,还关注人生百态。
他通过讲述湖边居民的生活,展现了不同人生阶段所面临的困境与抉择。
例如,文中提到一位老渔民说:“人生如梦,一切皆过眼云烟,唯有这湖、这山、这渔船,才是永恒。
”这句话让我深思,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在当下。
书中还涉及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夏丏尊在描述白马湖地区的民俗风情时,透露出对传统文化逐渐消逝的忧虑。
他呼吁人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正如他所说:“一个民族的根,是它的文化,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夏丏尊的文字犀利、观点独特,让人读后感触颇深。
他善于旁征博引,触类旁通,使文章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例如,在谈论人生价值时,他引用了庄子的观点:“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这句话既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也传递出要珍惜时光、追求人生价值的信念。
读完《白马湖之冬》,我对夏丏尊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他关注自然、关注人生,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与和谐。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好,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发现、去珍惜。
第二篇范文《白马湖之冬》——夏丏尊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不仅是一篇描绘自然美景的散文,更是一篇深含生态哲学思考的作品。
它让我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如此紧密而又微妙,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
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继古开今
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继古开今夏丏尊,字巽云,号石梁,浙江温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浙江散文学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现代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写作思想,在文学界广受好评。
夏丏尊的写作教学思想,可以概括为“继古开今”。
他深谙古人之道,卓爱经典之作,博采众家之长,却又不囿于古人之迹,敢于挑战当下,开拓创新。
在他的写作教学中,这一思想贯穿始终,成为他教学的精髓和灵魂。
夏丏尊重古尚今,强调传统与创新并重。
他深刻理解和热爱中国古典文化,对古典文学作品和经典诗文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他认为古人留下来的优秀作品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和榜样,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人文精神,他主张“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脉,学习传统文化是我们今天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他在教学中常常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让他们从中学习语言表达的精湛和情感表达的深刻,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夏丏尊注重开拓创新,鼓励学生勇于实践。
在他的写作教学中,他常常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题材,从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展开写作,鼓励他们敢于表达个性和情感,敢于挑战常规,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创造独特的美学价值。
他提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展示个性,创造出充满现代气息和时代特征的作品。
他认为写作应该是一个勇敢挑战自我的过程,要有真知灼见,有新意,有创见,不做平庸之辈。
他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写作实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文学活动和比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
夏丏尊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强调文化修养与情感表达的统一。
他认为一个作家应该具备扎实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他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文学修养与情感表达,引导他们多读书、多品味,提高文学鉴赏力和审美情操,培养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深刻感悟,让内心充满感动和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V0 1 . 3 7 No .1
J OURN AL 0F S HA0 XI NG UN I V ER S I T Y
J a n . 2 01 7
d o i : 1 0 . 1 6 1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2 9 3 x . S . 2 0 1 7 . 0 1 . 0 0 2
一
、
注 重 “自 己 省 察 ”的 自我 人 格
“ 白马湖 ” 作 家 的艺术 信 条 是 : “ 首 重 人 格修
建 构
养, 次重 文艺 学 习。 ” 将 自身人 格修 养置 于艺 术创 作 之上 , 创作 中渗 透 着 作 家 自我人 格 的建 构 , 这 是 白马湖作 家遵循 的原 则 , 这 一 点也 素来 为 文 化 界人士 所称 道 。在 这个 群 体 中 , 夏丐尊作为 “ 忠 厚 长者 ” , 德 高望 重 , 其 人 格 力 量最 得 人 们 敬 重 。
论夏丐尊作为 白马湖散文 代表 的
创作 精 神 与艺 术 诉 求
傅 红英
( 绍兴文理学院 , 浙江 绍兴 3 1 2 0 0 0 )
摘
要: 夏丐尊作 为白马湖散 文的代表 , 其散 文显 出独特 的创 作精神与 艺术诉求 。其散 文创 作的 显著
特点是 : 注重 自我人格 建构, 坚持平民立场写作 , 体现平淡平 实的艺术风格 , 追求儒佛 融通 的心灵感应 与体 验等 。这不但体现 了鲜 明的 白马湖散 文精神 , 由此也显 示出其散文 的独特意 义与价值 。 关键词 : 夏丐尊 ; 白马湖散 文代表 ; 精神特质 ; 艺术诉 求
第 1 期
傅红英 : 论夏 丐尊作 为白马湖散文代表的创作精神与艺术诉求
l 1
他温 厚 善 良 . 被读 者尊为 “ 爱 的使 者 ” 。他 总 是 悲 天悯 人 , 对 于那 些 “ ‘ 执着 ’ 的 有所 为 的人 , 和
灵沟 通 中 , 恰恰 显现 出他 人格 的高 尚。
在痛 苦心 境陈述 中 . 也透 出夏 丐 尊人 格精 神 的另 一面 : 逆境 中奋 力苦 斗 的精 神 。尽 管 他 自命
中图 分 类 号 : I 2 0 7 .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2 9 3 X( 2 0 1 7 ) 0 1 — 0 0 1 0 — 0 6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5 — 1 6
作者简介 : 傅红英 ( 1 9 6 9 一) , 女, 浙江诸 暨人 , 绍兴文理学院教授 。
为“ 怯 弱 者” , 可 是 他 明 白对 于 现世 的苦 难 , 不应
狷介 的有所 不为 的人 ” , 尤其 Nhomakorabea如 此 , 朋 友对 他 的人
品多 有 赞美 , 足 可 看 出他 的 人 格 魅 力 , 由此 也 可
以透 视 出其散 文独 具 的精 神价值 。 关 于 自我人格 的完 善 , 夏 丐尊认 为首 要 的是 要注 重 “ 自己省 察 ” 。 这 是 因 为 “自己 省 察 是 文 艺创 作 的源 泉 ” , 这里所 说的 “ 自 己省 察 ” , 便 是 要求 树 立一 种严 于解 剖 自己 的精神 , 这 既是对 文 艺创 作认 识途 径 的理解 , 也 体现 了作 家 重 视认 识 自我 、 严 于律 己 , 从 中显 现 出对 于 建 构 自我 人 格
从“ 五四” 走 出 的一 代 散 文 家 中 。 夏 丐 尊 也 算得 是成 就卓 著 的一位 , 其 以素淡 的文 笔和平 实 风格 著称 的散 文创 作 , 历 来获 文学 史 家 和文学 研 究 者好评 。“ 铸就 了 白马湖 风 骨 ” 的散 文得 到很 高 评价 , 而 夏 丐尊 的《白马 湖 之 冬 》 则 被 尊 之 为 “ 自马湖 散文 的正 宗之 作 ”. 树 立 了“ 白话 记 述文 的模 范 ” 。“ 白马湖 ” 作 家 群 以散 文 创 作 著称 , 其 中有 被称 为 “ 白马 湖 四友 ” 的夏 丐尊 、 丰子 恺 、 朱 自清 、 朱光 潜 , 还有 长期 与 白马湖 结缘 的俞 平 伯 、 叶圣陶、 刘 延 陵等 , 都是新 文 学大 家 , 在文 学史 上
重要 性 的认知 。
该 采 取消极 躲 避 的态度 , 而是 应 努 力 地将 “ 客 观 的无 奈 ” 转 化 为积 极 的 主观 的斗 争 。“ 在 现 制 度 下, 教 师生 活真 不是 一 件 有 趣 味 的事 ” 。 “ 命 苦 不 如趁早 死 , 家 贫无奈 做先 生 ” , 但是“ 横竖 ‘ 无奈 ’ 了, 与其畏 缩烦 闷的过 日, 何妨 堂 堂正 正 的奋 斗 。 用 了‘ 替死 罪 犯人 打 仗 ’ 的态度, 在 绝 望 之 中杀 出一条 希望 的血 路来 ! ” ( 《 无奈 》 ) 对 于人 生 中难
主, 有 几位 甚 至是纯 粹 的散文 家 , 驰 名 文学 史 , 因 此, 白马湖 作 家群对 于建 构现代 中 国散 文 的 意义 就不 可小 觑 。在这 个群体 中 , 夏 丐尊是 最 具代 表 性的“ 白马湖 ” 散 文 家 。他 不但 主 持 这 个群 体 所 在 地浙东 白马湖畔 的春 晖 中学 校务 。 长 期 居 留 白 马湖 , 本 于其独 特 的人 格 力量 , 将“ 白马 湖 ” 同人
有 较高 的 地 位 ; 作 家 们 的 文 学 创 作 中 以 散 文 为
紧 紧地凝 聚在 一 起 , 堪 称 这 个 群 体 的精 神 领 袖 : 更 重要 的是 , 其创作独操散文一体 , 且 以其 对 散 文 精 神与艺术 的独特体 悟 与认知 , 创 作 出具 有 真 正意 义上 的 “白马 湖 ” 散文 , 对 这 个 散 文 群 体 的 形 成起 到 了举 足 轻 重 的作 用 。本 文 侧 重 从 夏 丐 尊作 为 白马湖 散 文 代 表 的视 角论 其 散 文 创 作 精 神 与艺 术诉 求 , 旨在 对 其 的 研 究有 所 深 化 , 并由 此 透视 出 白马湖散 文 的基本 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