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0)(2013年5月18日)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5)(2013年6月2日)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5)(时间:2013年6月2日)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钱氏家训·家庭》载:“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这反映出古代家族()A.具有广结善缘的行举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行善济世的乡风礼俗【答案】C25.日野开兰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雕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A.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D.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答案】D26.中国古代某位书法家的创,乍风格是“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道劲而气概凛然,更有其人格魅力凝聚于其中”。
该书法家的代表作是()A B C D【答案】C27.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
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
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城市商品经济发展②市民阶层壮大③小说的世俗性④重商观念形成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D28.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该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答案】D29.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成立存古学堂,并给清王朝上了《保存国粹疏》,声称当时“道微文敝,世变愈危”,只有“存国粹”才是“息乱源”的最好办法。
材料表明张之洞的目的是()A.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自强求富B.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阻止革命C.维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引进西学D.继续维新思想的宣传,预备立宪【答案】B30.近代《良友》:画报第62期刊登一幅大大的地毯,说明性文字写道:蒋主席公邸地毯图案,色彩庄严而华丽,象征全面统一,表现国体尊荣,然而际此10月国庆节期,内忧外患频仍,东北一角,崩缺糜烂,即使毯毁损,已堪惋惜,况国土失陷,可哀孰堪!这期画报出版的时间应该是()A.1915年B.1927年C.1931年D.1949年【答案】C31.右图为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祖国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
(新课程)2013年高考历史 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2013年5月9日)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时间:2013年5月9日)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
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
他们都是为了( )A.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B.削弱丞相在百宫中的影响C.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 A 【解析】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就将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又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分别称“制”和“诏”。
汉高祖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意在改变朝仪混乱无度的状况。
这些均体现了封建制度下皇权至上、皇帝至尊的特点,A正确。
25.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 )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
从三图城市布局的变化,可发现主要的区别是“市”逐渐增多以及宫廷和“市”距离在缩小,另结合中国古代商业的学习可知选择B项。
26.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C.建立法治社会D.实行君主立宪制【答案】 B 【解析】分析材料大意是说,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百姓认为“之所是”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为非”,百姓认为“之所非”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为是”。
27.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5)(2013年5月13日)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5)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孙双武历史工作室(时间:2013年5月13日)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答案】 C【解析】按照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诸侯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样诸侯国势力(枝叶)越来越小,中央集权(本干)得到加强,司马迁认为这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表明他肯定推恩令的积极作用。
25.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譬如扇子只是一个扇子,动摇便是用;放下便是体;才放下时便只是一个道理;及摇动时,亦只是这一个道理。
”在此,朱熹主张A .感知是先验的、第一性的 B.物质属性具有重要的意义C.形而下的扇子是具体的存在D.理是先于物质存在的实体【答案】D26.宋词在两宋时期发展并最终成为一种新的固定的文学样式,它相对于唐朝的格律诗更益于自由创造发挥,也更利于音乐创作。
当时社会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对此津津乐道。
这一现象的出现根源于A.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民众素质的提高B.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使诗词受到全社会重视C.工商业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使人们对文化生活有了新的追求D.音乐的发展要求对古体诗的音韵格律进行改革【答案】C27.“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A.确立三公制B.建立三省制C.废除丞相制D.设立军机处【答案】 C【解析】材料体现了在明英宗时期内阁与六部等机构并重,内阁设立于明,A、B、D各项分别出现于秦、隋、清朝,所以选C项。
高考历史 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6)(5月24日)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6)(时间:2013年5月24日)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涌现的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群芳斗艳的局面。
时有学者指出:“故王者天太祖,诸侯不敢坏,大夫士有常宗,所以别贵始;贵始,得之本也。
郊止乎天子,而社止于诸侯,道及士大夫,所以别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大者巨,宜小者小也。
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别积厚,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
”与该材料属同一学派的观点是()A.“计四海之位于天地之间,不似蚁穴之在大漠中乎?”B.“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C.“知者不以言谈教,而慧者不以藏书箧”D.“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答案】B25.《三国志》载:“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B.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C.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 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答案】B【解析】此题材料意在说明三国中魏的人口和户数最多,而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战乱时期)人口的多少是经济是否繁荣的重要标准,材料说明魏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超过蜀和吴),因此,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
D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
26.《文献通考》卷53《职官考七》云:“……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
旧制,但闻风弹事,提纲而已。
”材料中所说的能“闻风弹事”(即举报人可以根据传闻进行举报,不必拿出真凭实据,也不署名)“弹纠不法”的机构或官职应该是()A.宰相 B.御史台 C.参知政事 D.中书省【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知该机构负责监察,所以应该是古代的监察机构或负责监察的官职。
高考历史 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2)(5月30日)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2)(时间:2013年5月30日)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汉高祖时任丞相的萧何曾告诫其子孙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
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萧何之言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相权受到限制 B.吏治比较清明C.土地兼并比较普遍 D.尊儒尚法观念形成【答案】C25.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
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C.礼乐与法制并举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答案】C26.王安石提出“贤者,鞠以立性者也;圣人,尽性以至诚者也;神生于性,性生于诚,诚生于心,心生于气,气生于形。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天地为万物之本”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答案】A27.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
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答案】C28.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
”这段材料表明()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B.中华民国已经成立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国实现国民当家作主【答案】 B【解析】结合1912年的提示,根据材料“新国民”可知此时中华民国已经成立,A、C、D三项都未体现,所以选B项。
(新课程)2013年高考历史 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2013年5月10日)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时间:2013年5月10日)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有学者指出,古代小农的供给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在满足自我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对上述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 A.古代小农生产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B.市场需求是影响古代小农生产的决定性因素C.古代小农具有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D.古代小农主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生活必需品【答案】 A 【解析】材料认为小农经济的特点主要是自给自足,同时,小农经济并不排斥商品生产,说明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
25.“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某某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
”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 ) A.都城不在某某B.造纸术没有被发明C.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D.赋这种文学形式没有诞生【答案】C【解析】雕版印刷术大约出现于隋唐时期,西晋时期尚未出现雕版印刷术。
26.“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孟子的“仁政”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答案】D【解析】“以救世也”也就是君子之为学在于明道救世,解决现实问题,而非研究诗文,钻研文字。
27.代表清政府在《某某条约》上签字的耆英曾说,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
导致“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的根本原因是( ) A.老百姓对清政府的腐败不满B.长期的专制统治使老百姓缺乏主人翁意识C.老百姓没有爱国精神D.老百姓对列强的本质认识不清【答案】B【解析】1842年《某某条约》签订时的中国仍是空前强化的君主专制统治,人民没有自由某某权利,更没有主人翁意识,对国家的事情漠不关心,认为是朝廷的事,与老百姓无关。
(新课程)2013年高考历史 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0)(2013年5月28日)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0)(时间:2013年5月28日)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注:周武王之子,西周第二代国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这说明西周初年()A.分封邦国众多 B.天子与封臣关系平等C.靠盟约维系宗法关系 D.尚未形成高度集权25.下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 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C.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 D.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26.日野开兰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雕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A.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D.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27.“今切以为其当与不当,可内反于心而定也。
尧谓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
’言察身以知天也。
……天子者,则天之子也,以身度天。
”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A.是一种格物致知的认识论B.意为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C.意为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28.颜回认为“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就是幸福;土改后,中国人认为幸福就是“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当今西方“帮助他人,实现个人价值”被很多人当做个人幸福的体现。
对古今中外幸福观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人从重精神逐渐到重物质②西方人的幸福观贯穿着人文精神③现代化的发展是推动人们追求物质的重要因素④中国人追求的是真正的幸福而西方人追求的是虚无的幸福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9.民国十六年四月,甘肃宁县青年社创办了《妇女之声》等刊物。
(新课程)2013年高考历史 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3)(2013年5月31日)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23)(时间:2013年5月31日)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A.祭祖扫墓 B.踏青游玩 C.农业生产 D.政治清明【答案】C25.欧阳修《新唐书》记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材料说明了()①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②尚书令职位曾经空缺③唐朝宰相的权力削弱④仆射位居三省长官之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26.图6是2005年中国某某邮政发行的一套四枚主题邮票中的三枝。
所缺位置的邮票在设计上采用图7中哪幅图片比较恰当()图6图7A.商后母戊鼎 B.唐《金刚经》C.元青花瓷 D.明架火战车【答案】D27.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日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日忙工。
”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考点】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解析】从材料“计岁而受值者”、“计时而受值者”说明农村存在农业雇佣关系;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于鸦片战争后,排除;C商品经济的发展,题干无法体现,D错在“根本”两字,过于绝对。
【答案】A28.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
”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符合当时的国情 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C.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D.具有一定的落后性【考点】中国近代化【解析】根据所学洋务运动的开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但是其经济发展道路并不是救治中国的理想方案和挽救民族危机的良方故排除B和C项;中体西用有利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故D错误。
(新课程)2013年高考历史 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7)(2013年5月15日)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7)(时间:2013年5月15日)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柴窑位列中国古代五大瓷窑(柴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之首,本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御窑。
柴窑烧出的瓷器有“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美称。
据此判断柴窑瓷器属于( )A.白瓷B.青瓷C.釉下彩绘D.粉彩瓷【答案】 B【解析】由“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可知柴窑瓷器具有青瓷的特点,故B项符合题意。
25.“中新网”2010年7月22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 )A.“礼之用,和为贵”B.“仁人无敌于天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养心莫善于寡欲”【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理解,解题的关键在“民生”一词,可知这一指示精神是把民生放在首位,体现了民本思想,与孟子的思想一致。
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26.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
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C.图三所示作品的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D.图四中的剧种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产生,体现了“徽汉合流”的特征【答案】 C【解析】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C正确;顾恺之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时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与吸收外来文明无关,A错误;风俗写意画是宋朝绘画的最大亮点,B错误;京剧产生于清朝道光年间,D错误。
27.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
高考历史 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8)(5月16日)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8)(时间:2013年5月16日)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诗经·大雅·公刘》载:“执豕于牢,酌之用匏。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C.“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D.“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颂扬了公刘杀猪庆贺建都,让大家有吃又有喝,人们尊他做大家的君主和族长,反映了宗法制的内涵;题干材料“君之宗之”体现了宗法制的特点。
A项体现的是儒家“与人为善”的思想;B项反映了刘邦衣锦还乡的荣耀;C项体现了等级制度;D项反映了大小宗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符合题意。
25.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
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
”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A.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B.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理解。
材料主要反映了唐太宗对三省特别是门下省的审核政令职能的重视,故选B项。
26.《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答案】B【解析】据关键信息“:道、教化、正法度“可知,董仲舒新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等思想,B项正确;A项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但题干并没有反映;C项说法错误,三教合一是指儒道释三家;D项说法错误,董仲舒是传统儒家的基础上,吸收道、法、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加以改造。
(新课程)2013年高考历史 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5)(2013年5月23日)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5)(时间:2013年5月23日)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功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 B. C. D.25.《旧唐书·X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该材料说明唐朝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26.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Ⅱ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C.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D.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27.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
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
X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城市商品经济发展②市民阶层壮大③小说的世俗性④重商观念形成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8.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1927年1月6日《大公报》在社评中说:“中国有赤化问题之发生,中国之耻也。
”由此可知当时A.《大公报》有较浓重的反共色彩 B.国共第一次合作得到广泛支持C.《大公报》反对国民大革命运动 D.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彻底破裂29.下图为外国在华纱厂拥有纱锭数示意图,相关数据表明A.列强资本输出卷土重来B.中国民族工业濒于破产C.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30.1862年,英国人在某某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A.认识到太平天国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B.看到了太平天国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C.未看到太平天国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31.1947年2月,蒋介石在讲演中得意地说:“一年余以来,政府要收复什么地方,就收复什么地方,某某如此,某某也是如此……”。
高考历史 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2)(5月20日)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2)(时间:2013年5月20日)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有个叫赵宣的人,葬亲后不久,就关闭墓道,在墓道中守丧20年,博得“乡邑称”的美名,“州郡数礼请之”,他推托。
太守亲自登门求见,才知其有五个孩子,都是在守墓期间生的,太守大怒,以“诳时惑众,诬污鬼神”将其治罪。
这个事件主要反映()A.汉朝选官主要依据儒家思想B.九品中正制存在明显弊端C.汉朝注重对官员的监督D.汉朝选官注重孝行与廉德【答案】D2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考点】宋明理学【解析】材料中对“传统的重新发展”即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全新的创造”指的是适应时代的创新,宋代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就是创新。
【答案】C26.据统计,北宋和南宋共有书院203所,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共有127所,分别占74%和21%,其中,江西有80所、浙江有34所、江苏有27所、湖南有24所。
导致两宋书院如此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相对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B.理学家将书院教育与理学推广相结合C.科举取士的扩大促进了书院的发展D.经济的富庶为书院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答案】D【解析】教育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原因就是经济的发展,所谓江南地区成为人文渊薮的重要原因就是江南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此题旨在理解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27.明末清初学者颜元说:“……义中之利,君子所贵也。
(新课程)2013年高考历史 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4)(2013年5月22日)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4)(时间:2013年5月22日)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X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该典故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道家 B.儒家 C.墨家D.法家【答案】D25.西汉时期的《盐铁论》一书记载:“(铁匠们)家人相一,父子戳力,各务为善器,……农事急,輐远衍之阡陌之间(意为:用车具运到田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贷……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
这些“铁匠们”A.成为家庭手工业生产的典型B.代表当时冶铁业的最高水平C.采用的是大作坊的雇佣生产方式D.生产的产品具有商品生产的性质【答案】D26.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B.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C.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答案】C27.据统计,在明中叶问世的小说“三言”“二拍”近两百篇作品里,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约近七十篇,“三言”“二拍”如此铺X的笔墨描写“市井细民”的现象说明了A.西学东渐促进了“俗文学”的繁荣 B.商品经济促进了市民文学的兴盛C.文学摆脱了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 D.城市市民阶层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答案】B28.1853年5月21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报道:“某某的恐慌据报道达到了极点。
黄金因人们抢购贮藏而价格上涨25%以上,某某现已不见,以致英国轮船向中国交纳关税所需用的某某都根本弄不到……每年在这个时候都已开始签订新茶收购合同。
高考历史 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3)(5月21日)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3)(时间:2013年5月21日)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王国维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商人继统之法不合尊尊之义,其祭法又无远弥尊卑之分,则于亲亲、尊尊二义皆无当也。
周人以尊尊之义经亲亲之义而立嫡庶之制,又以亲亲之义经尊尊之义而立庙制。
”由此可见()A.商朝实行“授民授疆土”的政策B.西周“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矣”C.商朝“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D.西周“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答案】B25.《宋史》卷三百四十三《许将传》载:“许将出使契丹,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这一情景出现的社会背景是()A.“北境”民族文化相对落后 B.科举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C.世人追求功名的社会风气泛滥 D.朝廷官员出行讲究等级、场面【答案】B【解析】看材料中“状元”可知科举制。
26.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答案】 D【解析】材料描述了当时棉花的种植、加工与销售情况,A、B、C三项说法在材料中都没能得到体现,从材料内容“街头多卖木棉纱”可以看出,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27.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西汉设立中朝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北宋设立枢密院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D【解析】读懂材料是解答材料式选择题的前提和关键,本题材料反映了专制主义皇权的加强,是皇权与相权矛盾斗争的趋势,①③④都是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措施,唯有②是一个选拔官吏的制度,所以排除②选D项。
(新课程)高考历史 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7)(5月25日)
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7)(时间:2013年5月25日)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读下图,在对全国的有效管理方面,图二较图一出现的主要变化是()①对全国藏族聚居地区进行直接管理②对地方的管理出现本质变化③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官员要受中央监督④对东南海域的联系和管理加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5.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
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
”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A.维护了社会公平 B.有利于专制统治C.促进了文化融合 D.加强了民族团结26.郑板桥在《兰石图》中题诗“敢云我画竟无师,亦有开蒙上学时。
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
”诗意体现了下列哪种观点A.孔子的“仁”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C.朱熹的“理学”D.王阳明的“心学”27.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
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A.城镇经济繁荣 B.统治者政治清明C.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答案】A28.某博物馆馆藏梁廷相《夷氛闻记》,书中记载“方议款时,夷兵以船泊泥城,登岸肆扰,沿西及北。
……大肆淫掠,奸及老妇,村民大哗。
……举人何玉成,即柬传东北南海、番禺、增城连路诸村,各备丁壮出护。
附郭西北之口口口九十余乡,率先齐出拒堵。
……夷兵方舍命突围出,无奈人如山积,围开复合,各弃其鸟枪,徒手延颈待戮,乞命之声震山谷。
”书中口口口为残缺,据材料推测,口口口处应该是A.香港岛 B.三元里 C.旅顺口 D.大甲溪【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即柬传东北南海、番禺、增城连路诸村,各备丁壮出护。
(新课程)2013年高考历史 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9)(2013年5月27日)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9)(时间:2013年5月27日)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孟子曰:离娄之明(视力强),公输子之巧(技术高),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耳朵灵),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这表明()A.尧舜因实行仁政而实现了“天下为公”B.孟子比离娄、公输子、师旷等人更聪明C.治国如同治技要有个根本的方法D.要将公输子等人的技能运用到治国中来【答案】C25.唐诗有云:“四邻多是老农家,百树鸡桑半顷麻”“酒姥溪头桑袅袅,春巷摘桑喧姹女”。
这些诗句反映出()A.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集贸市场的繁荣B.经济作物的商品化种植C.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农业精耕细作的水平 D.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显著特点【答案】B【解析】诗歌中的关键信息是农民种桑和麻,还有妇女采桑叶,唐朝有些地区已普遍种植桑、麻等经济作物,一方面是发展家庭副业的需要,也有流通的需要,故选B项。
26.“随着20世纪的来临,兴趣的变化反映在翻译作品方面,因为对过去几个世纪的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转到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
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这里对“影响”的理解准确的是()A.将民主意识和民权思想引向深入B.以实业救国为理想发展民族工商业C.迫使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运动D.加速了士绅阶层与清政府的政治离心【答案】A【解析】20世纪初期,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代表是邹容、陈天华、章太炎等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为辛亥革命做鼓吹。
27.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与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答案】B28.《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一文指出,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
(新课程)2013年高考历史 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0)(2013年5月18日)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0)(时间:2013年5月18日)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近年河南省发掘的9000年前贾湖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我国最早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资料,这表明A.我国农业起源于本地区B.当时南方的稻作推广到中原,改变北粟南稻格局C.当时本地先民生产生活比较先进D.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解析】河南发掘出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等不能说明AD项,而中国古代南稻北粟并未改变。
从出土的石磨盘、磨棒、石铲等磨制石器以及时间信息可知此时本地生产生活比较先进。
【答案】C25.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而不耢(平整土地),不如做暴”。
这主要是强调农业生产A.必须讲究耕作方法 B.应当抓紧农时C.需要改革生产工具 D.如何选种播种【答案】A26.唐朝后期学者李翱提出“复性说”。
“复性说”主张:人性本善,圣人不为情欲所累,故未丧本性,一般人往往溺于情欲而迷失本性,以致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要扭转道德沦丧造成的社会混乱,必须劝导人们灭掉情欲,从“弗思辅虑”中求得“至诚”。
由材料可知,李翱“复性说”A.以佛教思想完善传统儒学 B.体现三教合一趋势C.要求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D.带有佛、道融合的倾向【答案】A27.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⑤汉赋A.①③⑤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③④【答案】 D【解析】题目中指明了信息“市民文化”,而且是“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
《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适应了市民阶层对文化日益增强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0)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孙双武历史工作室(时间:2013年5月18日)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近年河南省发掘的9000年前贾湖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我国最早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资料,这表明A.我国农业起源于本地区B.当时南方的稻作推广到中原,改变北粟南稻格局C.当时本地先民生产生活比较先进D.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解析】河南发掘出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等不能说明AD项,而中国古代南稻北粟并未改变。
从出土的石磨盘、磨棒、石铲等磨制石器以及时间信息可知此时本地生产生活比较先进。
【答案】C25.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认为,“耕而不耢(平整土地),不如做暴”。
这主要是强调农业生产A.必须讲究耕作方法B.应当抓紧农时C.需要改革生产工具D.如何选种播种【答案】A26.唐朝后期学者李翱提出“复性说”。
“复性说”主张:人性本善,圣人不为情欲所累,故未丧本性,一般人往往溺于情欲而迷失本性,以致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要扭转道德沦丧造成的社会混乱,必须劝导人们灭掉情欲,从“弗思辅虑”中求得“至诚”。
由材料可知,李翱“复性说”A.以佛教思想完善传统儒学B.体现三教合一趋势C.要求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D.带有佛、道融合的倾向【答案】A27.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①《清明上河图》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⑤汉赋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答案】 D【解析】题目中指明了信息“市民文化”,而且是“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
《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适应了市民阶层对文化日益增强的需求。
因此,D项符合题意。
28.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
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改革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答案】 B【解析】由“效英之存虚君”“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可知,该人士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故选B 项。
29.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尽管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欧洲已经开始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其主要目的是()A.压制中国人民革命B.扩大各自的在华利益C.缓和一战前夕在远东地区的形势D.共同支配中国【答案】 B【解析】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的形势为切入点,考查论证能力。
本题易错选D项,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局面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此阶段的历史特点是列强瓜分中国,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扩大各自在华利益。
30.下图是一幅刊载于20世纪20年代上海某报纸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主题是()A.“打土豪,分田地”B.“将革命进行到底”C.“消除内乱,打倒军阀”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答案】 C【解析】回答本题需注意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代背景和“军阀”二字。
A项是1927年后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的内容;B项是解放战争后期的口号;D项是五四运动时的口号,C项“消除内乱,打倒军阀”符合当时的时代特点。
31.2012年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0周年。
从下图漫画中,我们可以得出最主要的信息是()A.中美关系日益走向紧张B.美国公开违背三个联合公报C.揭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D.美国政府恪守“一个中国”原则【答案】 C【解析】漫画中美国口口声声称奉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但私下却对台军售,体现了美国的对华政策的实质。
A、B两项中的“紧张”“公开违背”不正确,排除。
D项恪守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
所以选C项。
32.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A.“载人航天工程” B.“双百”方针C.“科教兴国”战略D.“三个面向”方针【答案】 C【解析】“载人航天工程”始于1992年;“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三个面向”方针提出于1983年。
结合题干可以知道考查的是教育战略。
33.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答案】 C【解析】“计划——发展计划——发展和改革”的演变轨迹,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演化的过程,是我国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34.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
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
”这一法令说明了()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了【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法》的相关内容用排除法可判断选择B 项。
A项错误,材料中并非加强剥削工人而是一定程度上保障工人利益;C项错在放弃;D项材料中并未体现。
35.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美国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
这表明美国的外交目标是()A.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B.顺应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C.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D.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答案】C【解析】由材料“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可知,美国企图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体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第40题25分。
第41题12分,共37分。
要求:条理清楚,紧扣题意。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每一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然对其经济利益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者好得多。
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是攫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于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
把这种权力交给一个大言不惭的、荒唐的自认为有资格行使它的人,是最危险不过的了。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材料二如果财政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并把塞满钞票的瓶子埋在废弃矿井的适度深度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且听任私人企业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再挖出来(当然,要通过投标来取得在填平的钞票区开挖的权利),那么,失业问题便不会存在,而且在由此造成的反响的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可能要比现在多出很多。
确实,建造房屋或类似的东西会是更加有意义的办法,但如果这样做会遇到政治上和实际操作上的困难,那么,上面说的方法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根据材料一,概述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社会背景。
(8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凯恩斯的主要观点。
根据所学知识,评价其影响。
(8分)(3)有人认为,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经济学思想是完全不同甚至是相反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相同之处。
(9分)40.(15分)【解析】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1)问概括观点,要求不得完全照抄原文,考查学生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自由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可以从引文出处找到突破口,结合十八世纪,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潮流作答。
(2)问学生相对熟悉,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即可。
(3)问要求对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进行比较,注意要答“相同”。
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政策,都是实事求是的一种表现。
【答案】(1)(8分)主要观点:政府是对社会有害的垄断特权的授予者;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必要的和不受欢迎的。
(一点3分,共6分)社会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的经济自由。
(2分)(2)(8分)主要观点: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发展;政府的浪费性支出要比有用的项目更加可取。
(一点2分,共4分)影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失业问题;但也造成了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
(一点2分,共4分)(3)(9分)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都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都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思想。
(一点3分,共9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朝乾隆时期,英国派使臣马戛尔尼出使中国。
马戛尔尼曾在华逗留数月之久,并受到乾隆帝的接见。
马戛尔尼回国后,根据他在中国的见闻,对当时清朝统治做了如下评论:“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船,疯狂的战船,如果说过去150年间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都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
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上沉没,也会将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线上摔得粉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马戛尔尼对清朝统治的认识。
(12分)(要求:归纳概括马戛尔尼对清朝统治的总体认识,对材料的认识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1.(12分)【解析】考查的知识主要是近代前夕清代历史发展,考查的能力主要是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与期中考试相比,这道试题的难度大大降低,答案要点不具有细节化的特征,考生只要能从材料中归纳出马戛尔尼的观点,然后结合清代的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外交等几大方面作答即可。
【答案】答案一:赞成马戛尔尼关于清朝统治守旧、落后的观点,认为清朝落后于世界潮流和西方国家,面临着崩溃灭亡的危险。
(4分)理由:①清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违背世界民主化潮流;②清朝依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违背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世界潮流;③清朝在文化领域大兴文字狱,推崇程朱理学,反封建民主思想受到摧残;④清朝对外推行闭关政策,阻碍国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科技进步;⑤清朝推行落后的儒学教育和八股取士,难以培养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