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针刺与守神

合集下载

论《内经》中的“守神”“守机”“守气

论《内经》中的“守神”“守机”“守气

论《内经》中的“守神”“守机”“守气摘要:在针刺过程中,医者不能只拘守手部形式,针刺关键在于“治神”。

治神是医者手法的核心,贯穿于整个施治过程中。

以神“侯气”、“调气”,进而“调神”、“调形体”。

其理论在《内经》中已有叙述,具体包括:守神、守机和守气。

这三者是对针灸医生针刺手法的要求,也是衡量针灸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然而针道易陈而难入,针灸医生须认真钻研针刺手法和心法。

针刺治神在于医者必须“心领神会”,方能感悟。

关键词:内经;守神;守机;守气在针刺法治疗中,其疗效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对病情的正确诊断和针刺选穴及手法的正误;第二是就是治神法。

前者通过正规的学习和训练就可以获得,而后者需要长期的临床实践用心揣摸之后才能够获得。

治神法,又称守神法,是通过患者精神调摄和医者意念集中等,使针下得气甚而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勿忘其神。

”治神要始终贯穿于针刺操作的全过程。

治神法的应用直接影响到针灸临床疗效,同样也是衡量针灸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治神的理论根据来源于《内经》。

从现在的治神法概念来看,治神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医者的神,另一方面是患者的神。

《内经》中所涉及的治神主要是从对医者要求的角度来论述。

本文从《内经》的论述出发来论述“守神”、“守机”和“守气”。

1 “粗守形,上守神”《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到“粗守形,上守神”,文中显然认为守神与守机是针刺技术精良的标准。

守神,即针刺时全面把握患者的神气,而神气是人的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

“神”可以说是血气的升华,是生命现象的总体反映,它体现了内脏的功能和气血的盛衰,即《灵枢·天年》所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神分布于全身,其高级功能则为精神活动。

人的眼光有神气,面色有神气,脉象有神气,形体有神气,志意有神气。

人无病,则神气健旺,表现为脏腑和调,气血通畅,生机勃勃;人患病,则神气有衰,表现为脏腑失调,气血逆乱,生机减弱。

针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的启示

针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的启示

针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的启示南岛按:今天我们先看一篇文章,选自李鼎先生《针灸学释难》一书,随后我们针对本文,做一点讨论,看看针法理论,对于灸法,能有什么样的启示?为什么说“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李鼎《灵枢·本神》篇说:“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

”《灵枢·官能》篇也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并以“粗守形,上守神”来区分刺法技术的高低。

由此说明,“神”在针灸治病中极为重要。

什么是“神”呢?在正邪交争中,“神”代表了正气。

故《灵枢·小针解》说:“神者正气也。

”神的产生则以血气为基础,故《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据此,“神”可以说是血气的升华,是生命现象的总体反应。

它体现了内脏的功能和气血的盛衰,即《灵枢·天年》所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神分布于全身,其高级功能则为精神活动。

所以审察病人的神气是医者治病的第一要着。

金元时针灸家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曾经指出: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说明针刺先要注意病人的神,在病人精神聚会的情况下才进针,只有精神安定,针下的气行现象才容易出现。

神与气相随,要得气、行气,就要在“神朝”、“神定”的情况下进行。

通过审神,我们就可以掌握患者机体机能的变化,根据气血的盛衰而确定补泻的方法。

腧穴的作用就是以神气为主。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指出人体的腧穴是神气游行出入的场所。

针刺治病是通过腧穴来施行补泻,而补泻的目的也就是调节神气。

“欲行针者当守其神,而欲守神者当知其节”(马玄台《灵枢·九针十二原》注)。

同时,施用针刺补泻的得当与否,也直接关系到“神”。

《灵枢·胀论》有这样的论述:泻虚补实,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粗之所败,谓之夭命;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

针刺“守神”

针刺“守神”

瞬 对机一 到须坚决 果断 地施术 , 如横弩 , : 所谓 伏 起如发 机 ”但这并不是说施予强刺 激, 反, {而 留之, . 相 须“ 雯 微而浮 之 ”引导神气 到达病所而治病 = ,
神气之至 , 极微极精 《 灵枢 ・ 九针十二原》 :神在秋 说 “ 毫, 属意病者 ” 毫 秋 言其征象细 微. 不易察 知。 属意病者” “
之气以为气 , 则其元气流行 于一身之间 , 异于元气 谎行于 无
天地之 间” 神存在于人体形骸 之中, 血气 为归 依 , . 藏之 于 心; 血气循经 而行 , 起于肺而终 于肺 ,五 十度而复 大会 ” 阴 “ , 阳相贯 , 天地阴阳之气保持 同步运行 与 天地阴阳之“ 与人体 形髓中的“ 同源异流 神” 神” 因此古 人有 了“ 感通” 兑 即 一 圣人 能够。 持精 神 天气而 通神 服
形, 上守 神 , 历来认 为能够“ 神 守 施针 者为 上工” 高 明医 (
生 )那 幺。 , 怎样用针才能叫“ 神” 守 治病呢?笔者就此 作丁探
讨=
可以使得 气从之 ”为诊 疗活动 的生理指标 提供保障 : 真 . 而 养神 又 “ 治神” 为务 , 疗提供技术支持 。 为诊
地 阴甩之 神” 相通应 . 在“ 又可 道显神德行” 的物质 世界中 格 物致知, 洞悉事物 的原理 .易羟 i 为“ 《 谓 以通神 明之德. 而
是指在行针过程中医者应观察 病人整体情况 , 中尤其是跟 其 神 的变化 , 此 诊察行针时神 气的反应 : 的神气是否 据 病人 已至 - 神气是 否可佳 , 否 已达病所等 。心藏 神. 是 外候 于 目.
上工知相五色 目” 故以 审视跟神 的变体较 为直捷 另一方 面, 医者在施行针刺过程中还须紧紧盯住 病人双目, 目制

浅探针刺治神

浅探针刺治神

“ 治神” 一词首见于《 素问 ・ 宝命 全形论》中“ 刺之 凡
真 , 先 治 神 ” 句 。治 , 安 定 、 节 之 意 , 神 是 指 在 必 之 为 调 治
针刺操作过程 中 , 过调 整患 者的 心理状 态和集 中 医生 通 的精神意识 , 针刺 施术 形 神结 合 , 针下 易 于得 神取 与 使 气, 即产生得 气感 , 从而发挥 针刺 调整 阴阳气血 , 以治疗 疾病的作用 。 目前 , 针灸研 究者 对 于治神 的理解 大多在 医者之神 , 而忽视 了在整个 治疗 过程 中治理 患者 机体 的
2 医 患 之 神相 互 配合 贯 穿针 刺 过 程 治 神 之 意 包 括 两 方 面 , 方 面 是 医 者 之 “ ” 强 调 医 一 神 , 者 在 施 术 过 程 中应 “ 一 其 神 , 志 在 针 ” 所 谓 治 人 之 神 必 另 ,
自身保健 , 做到先养 自身之神 , 后治 患者之病 。而 患者在
治疗后也应重视情 志的调摄 , 保持 情绪平 和, 以免 耗伤真 气, 尽量巩 固针刺的远期效益。
3 影 响针 刺 治 神 的 因 素 针 灸 治疗 的独 特性 , 定 了 针 灸 效 应 ( 括 生 物 学 效 决 包
者 必先治 己神 , 医者 只有思想集 中 , 才能精神 内守 , 耐心 体会针刺感 觉 , 切 观察 患者 的神 志 , 当调 整 针刺 手 密 适
的神志 , 即人的精神 、 意识 、 思维活动 ; 广义 的神是指整个
人体生命 活动 的表现 , 人 的精神意识 , 维活动 , 是 思 以及
脏腑 、 血 、 液 活动 的外 在 表现 的高度 概 括。张 志聪 气 津
云 :行针者 , “ 贵在得神取气 。 神不仅主宰人的精神意识 、 ” 思维情 志活动 , 也主宰 着人 的物质代谢 、 能量代谢 、 卫外

针灸与治神

针灸与治神

神:治神,守神。

治神是要求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机体变化。

精神因素在针灸临床治疗中对医患双方都有密切关系,它对于针刺操作手法要求是否成功,针刺疗效能否提高,都有其重要意义。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灵枢·本神》中也说:“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又说:“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十分强调治神的重要性。

说明医生既要观察疾病的表现,又要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

在全面掌握上述情况的前提下,运用与之相适应的针刺手法,才能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守神是要求医生在针刺治疗中,精神集中,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体会针下感觉和观察病人反应。

《灵枢·九针十二原》:“粗守形,上守神。

”“神在秋毫,属意病者。

”要求医生在进针时必须做到“必一其神,令志在针。

”(《灵枢·终始》)。

行针时做到“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标幽赋》)由此可知,针刺治病,自始自终都要密切注意病者的精神变化,同时医生必须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进针。

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地得气,并根据气血的虚实变化,准确地运用针刺补泻手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针灸是一种治之于外,调之于内的治疗方法。

针灸在整个治疗中,主要是根据机体内的情况,用一定量的刺激经穴,激发体内经穴中的经气(神气)来影响脑“元神之府”,发挥其“神明”作用,调和脏腑功能补虚泄实,平和阴阳,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内经》论及针灸与“元神”有直接关系者,当属《灵枢·上膈》:“恬淡无为,乃能行气”。

大意是说,医生快速进入“恬淡虚无”极虚极静的精神状态时,便是“元神”主事,便可以手指为针为人治病。

“元神”是激发经气感传的原动力,经络感传是元神在人体的具体反应。

《灵枢·行针》说:“神动而气先针行”,一是指行针时经络发生感传的动力是元神,二是指针刺时经络感传,三是指经络敏感人。

针刺与治神的感悟

针刺与治神的感悟

针刺与治神的感悟发表时间:2019-05-15T16:32:39.8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3月6期作者:余明芳王澜陈泰屹[导读] 临床上多数医者不注重治神,一则是临床工作繁忙,一则是认为治神只是虚谈,没有实际意义。

余明芳王澜陈泰屹(泸州市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6-0201-01 临床上多数医者不注重治神,一则是临床工作繁忙,一则是认为治神只是虚谈,没有实际意义。

笔者曾经也是,针刺时只重视配穴、辩证、手法等,没有注重治神。

但是经对比针刺过程中治神与不治神的效果以后,发现治神以后的效果确实更好,值得医者重视。

一、何谓“神”中医的“神”指的不是某种具有神秘力量的生物,而是每个凡夫俗子都具备的一种状态。

狭义的“神”可以理解为人的思维意识,广义的“神”则是人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灵枢·平人绝谷篇》说:“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也就是说,神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所以又称精神。

精神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通过眼神、气色、语言、动作、呼吸、心跳等表现出来。

如果一个人的精、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强健,就会“神旺”;反之则会“神衰”。

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决定了神的健旺与衰弱,反过来,我们也能通过神的健旺与衰弱来推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因此,我们夸一个人看起来很“精神”,不仅是说他精神状态好,也指他气色不错,身体显得很健康。

二、何谓“治神”张志聪《灵枢集注》注云:“行针者,贵在得神取气。

”《胎息经》有“气随神统,神随气现,神宁气住,神气相合”之谓。

《灵枢·本神》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

”治神是针刺施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1]。

神一方面指人体生命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指人的精神活动,包括七情、五志等精神思维活动。

治有调理、治理、安定等含义。

单从字面理解,治神就是调理、安定神志。

针刺调神的概念

针刺调神的概念

针刺调神的概念针刺调神是一种传统中国医学疗法,也被称为针灸疗法。

它已有数千年历史,并被广泛运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

针刺调神的概念源自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身体的气血流动和阴阳平衡紧密相关。

当人体受到外界因素的侵袭或内部功能失调时,气血流动和阴阳平衡会受到干扰,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针刺调神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插入针具,以调整身体的气血和阴阳平衡,从而恢复和维持健康。

针刺调神的治疗原则基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经络理论、脏腑学说和五行学说等。

经络理论认为人体会形成一种复杂的经络系统,通过这些经络可以传输和调节气血的流动。

脏腑学说认为人体内部的器官和组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它们在调节和控制身体功能和病理状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五行学说则是根据中国古代人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将人体的器官和组织与五个元素(木、火、土、金、水)联系起来,从而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针刺调神的具体操作是通过将细长的针具插入特定的穴位,用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些穴位分布在全身不同的部位,包括头部、胸腹、四肢等。

按照不同的病症和治疗目的,针刺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如直接刺激、旋转、电刺等。

通过调整针插的深浅、角度和力度,针刺调神可以刺激和调节穴位周围的神经、血管、淋巴和内分泌系统,从而达到调整身体功能和修复病理状态的目的。

此外,针刺调神也可以配合其他疗法,如中药疗法、推拿按摩等,以加强疗效。

针刺调神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包括疼痛症、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临床研究和实践表明,针刺调神可以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增加人体免疫力、缓解疼痛、改善心理状态等。

此外,针刺调神也被广泛应用于健康保健领域,用以调整身体的功能、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

尽管针刺调神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它的疗效机制和作用途径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和研究需要深入探讨。

现代医学通过研究发现,针刺调神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等。

论述针刺治病的五个基本法则。

论述针刺治病的五个基本法则。

论述针刺治病的五个基本法则。

针刺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针刺治病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法则也是多种多样。

针刺治病的五个基本法则如下:一、补虚泻实补虚泻实是针刺治病的基本法则之一,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适当的补益和泻泄,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具体来说,对于正气虚弱的病人,应采用补法,通过刺激穴位,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对于邪气盛实的病人,应采用泻法,通过刺激穴位,驱除邪气,使机体恢复健康。

二、清热温寒清热温寒是针刺治病的另一个基本法则,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根据疾病的性质,采用清热或温寒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热性疾病,应采用清法,通过刺激穴位,清泻火热,达到治疗目的;对于寒性疾病,应采用温法,通过刺激穴位,温阳散寒,达到治疗目的。

三、治神守气治神守气是针刺治病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注重调治神志、守持气机,以达到治疗效果。

神志是指人的精神状态和意识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针刺过程中,医生应注重观察病人的神志变化,通过调节神志来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医生还应注重守持气机,保持心平气和,以达到治疗效果。

四、三因制宜三因制宜是指针刺治病时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对针刺治疗的反应不同,因此医生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穴位、刺激方法等进行治疗。

五、调理脏腑经络调理脏腑经络是针刺治病的根本原则之一,是指在针刺过程中,通过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脏腑是指人体的内脏器官,经络是指人体的经脉系统。

在针刺过程中,医生应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选择相应的穴位和刺激方法,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

针刺治病的基本法则包括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神守气、三因制宜和调理脏腑经络。

这些法则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医生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提要] 目的:学习探讨《内经》针刺“真”与“神”的理论内涵,指导于临床。

方法:通过针刺“靶点”与“靶位” 单穴疗法、快速针刺等临床研究。

结果:证实了得气(针感)是“凡刺之真”的具体体现,调节心神(中枢)是“必先治神”的关键。

结论:黄帝内经的经典理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是正确的,对指导针灸临床具有现实与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学习/内经/刺之真/先治神/平衡针灸“凡刺之真,必先治神”语出《素问保·全形论》,其意在于强调治神在针刺中的重要性,旨在表明“治神”是针刺施治的基础和前提,在针刺治疗中居首要地位。

《官能》篇亦云:“用针之要,勿忘其神。

”《九针十二原》并以“粗守形,上守神”来区分刺法技术的高低,由此可见“神”对针灸疗效的重要性。

对其科学内涵的认识不同学者有不同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人根据40余年临床感悟,结合所创平衡针技术,略陈管见,浅析如下。

一、形神合一,神是统帅“形”是生命物质活动的主体,“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神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与本质。

掌握针刺的真正技术关键在于治疗生命之神。

“形”离不开神而生存,“神”也离不开形体而存在。

有形才有神,有神则形健,形健则神旺,神灵则形安!《素问·上古天真论》曾说:“形神合一”、“形与神俱”。

形神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脏腑、经络、营卫、气血各方面,和新陈代谢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之中。

《黄帝内经》具体地论述了“形神合一”的观点,认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所以“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灵枢·邪客》)。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灵兰秘典论》),说明了“形与神俱”之重要性。

因此只有形神统一“形与神俱”的和谐才能“尽终其天年”(《素问·汤液醪醴论篇》)。

所以,《内经》十分注重治神的重要性,列治神为疗疾之首。

患者守神对针刺治疗面瘫疗效的影响

患者守神对针刺治疗面瘫疗效的影响

患者守神对针刺治疗面瘫疗效的影响目的:观察在针刺治疗面瘫过程中患者守神与否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将9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守神组和非守神组各45例,守神组在针刺前对患者进行守神指导,嘱其在治疗过程中守神,非守神组不做特别指导,任其在治疗过程中与人聊天、玩手机或入睡,治疗4个疗程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量化评分、痊愈率、愈显率及总有效率。

结果:经针刺治疗后,守神组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量化评分、痊愈率、愈显率及总有效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非守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针刺治疗面瘫过程中,患者守神与否会对其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针刺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守神指导,以提高临床疗效。

标签:针刺;守神;面瘫;疗效目前,针刺疗法已成为临床上治疗面瘫的优选方法之一,但面瘫的恢复及预后情况往往取决于多种影响因素,如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体质以及医者的针刺操作手法等。

本文从患者在针刺过程中是否守神这一角度,来探讨针刺治疗面瘫临床效果的另一影响因素。

现将研究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针灸门诊进行治疗的90例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守神组与非守神组各45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

②病程在1周以内,年龄在18~60岁之间。

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按要求完成临床试验。

1.4 排除标准①中枢性面瘫、亨特氏综合征或继发于其他原因的面瘫。

②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

③未能按照计划进行治疗与试验者。

2 治疗方法2.1 针刺方法①取穴:百会、神庭、承浆;患侧攒竹、阳白、丝竹空、迎香、巨髎、颊车、口禾髎、地仓、夹承浆;双侧颧髎、下关、翳风、外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内针:守神

内针:守神

内针:守神神,在老百姓眼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神仙,然而神仙是找不到的,但神仙能掌管人间的各项事物,是一个拥有极大力量的虚构的角色,中国民间有各种各样的神仙,比如灶神、门神、火神、玉帝…..这些神话角色树立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具有保护百姓健康安全的一个角色,是能够给人带来好运的一个角色,人们常说神仙保佑,可见神仙拥有极大的能力,古代帝王在统治期间出现了灾难,人力无法挽救的时候,帝王就会率臣子祭拜天神,祈求神能帮助他,神在古代文化中是不可替代的一个,成为人们心中所信仰的对象,而“神”在中医里和神仙的神同样有神奇的力量,这个神就是心神,神就在我们心中,但由于人体先天后天的不同,每个人的“神”的力量也不同,有些人可以创造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神奇,有些人可能会少些,这只是能力的大小不同,心神和神仙一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其实质是阴阳二气的活动,在《黄帝内经》中:“两精相搏谓之神”此两精在书中是父母双方的先天之精,我们可以引申为阴阳,在《易·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

”中医常常通过病人的举止形态,神情等观察病人是否有神。

在中医中,神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的神,一种是狭义的神。

广义的神指的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即神就是生命;狭义的神指的是人的精神活动,即神就是精神。

不管是广义上的还是狭义上的神,其都是阴阳二气的活动,而中医里的望神只是观察神在外的表现形式。

在针灸中,上工守神,下工守形,《灵枢·九针十二原》:“ 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

粗守形,上守神。

神乎神,客在门。

未睹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

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

空中之机,清静而微。

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

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

不知机道,扣之不发。

知其往来,要与之期。

粗之闇乎,妙哉,工独有之。

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

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意思是高明的医生能够通过观察人体的气血运行、五脏六腑的虚实情况,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调气,通过调气来调神,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守神”之要,练功为本——《针灸心法浅谈》感想

“守神”之要,练功为本——《针灸心法浅谈》感想

“守神”之要,练功为本——《针灸心法浅谈》感想编者按:为加强同学们的气功科学理论水平,江西中医药大学章文春教授带领气功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们正在进行暑期读书活动,对江西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庞鹤鸣教授著的《混元整体理论》、《针灸心法浅谈》等书进行深入的学习,以下为2016级研究生吴选辉同学的读书体会。

现在大部分的针灸医生只是觉得针灸治病的就是要靠扎实针灸理论:认穴、腧穴的时间性、操针、取穴配穴规律;以及临床的操作经验,决定着针灸治病的好坏。

殊不知在此在外,气、神意的运用会让针灸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针灸心法浅谈》中,尹真先生提出了针灸的真正精髓,即针灸心法,具体是指在实施针灸治病的过程中,对气、神意的体察与运用。

并向我们介绍了过去的针灸医生有“守形”与“守神”之分,确切的说,就是实施针灸治病过程中对神气的体察及运用。

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实践中操作这一过程很重要,没有实践领悟不到心法。

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又有“守神”和“守形”之分,守形属于针灸层面,对患者的问病切脉与分析从而明了病机,对患者施术的过程;守神在施术者针刺患者之后要守神察病,还要体察患者体内神气产生的变化。

“守形”的医生可以“形乎形,目瞑瞑;问其所病,索之于经,慧然在前,不知其情,是曰形”,是指“守形”的医生通过问病、切脉与分析,可以明了病机。

这也是目前中医医生大部分的治疗观。

“守神”在书中是这样被写到,“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具视独见,适若昏,昭然读明,若风吹云,是曰神”,指“守神”的医生可以出发出意识感知或透视功能,在诊治过程中,不用问病切脉,就能体察针刺后患者体内神气的变化,明了病情、病机然后施术者在针灸施术中要把神气贯注到腧穴当中去,并指令其按预定的要求发挥作用。

简而言之,针灸治病其实就是用针调神和调气的过程,只要把神气充足起来,病自然就好了。

针灸治病首先要有针灸技能,其实也就是实践操作。

而后便是心法了,需兢兢业业,在施治时要精神专注,细心体察,虚心静气,感受受施者的神气变化。

针刺治神,治什么神?

针刺治神,治什么神?

针刺治神,治什么神?将针施于人,首先需要了解的一件事,是治神。

所谓治神,指整个针刺过程中,医者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神状态,用心体验指下感觉变化。

所谓“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就可以理解治神的意义。

譬如正在写一篇文章,如果心思专注于写作过程,那么马路上汽车往来的情景,喇叭滴滴的宣鸣,就可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相反的,一辆豪车驶过,心思就跟着跑到车子上;一阵喧闹传来,心就跟上去想看个究竟,文章就很难写下去了。

同样的,针刺过程中,宁心于手指与针,针下的细微变化,才可能以触觉的形式被心感知。

当然,对针刺来说,这种专心致志,仍非最佳状态。

可能会因为太过执着于指下的感觉,而无法接收到一些重要信息,比如患者的神情。

更好的状态是,我的心安住在指下的感觉,但同时外界的信息,我仍然可以随时看见、听见。

不过,这种状态离不开修行功夫。

对初学者,这里只作方向提示,不作具体要求。

除了宁心,无疾个人观点,针刺治神还有两个重要内涵:一曰慈悲,二曰恭敬。

慈悲心,是出于对患者病痛的感同身受,慈爱怜悯。

有慈心在,手下自然会平添一份柔和,纵使雷霆手法,也不至伤人。

更重要的是,针刺过程中,医患间随时在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发生在目光、言语,以及身体的接触。

医者心中的慈悲,无须刻意播撒,就可以被患者感知到。

这种温暖,会让患者的心慢慢放松下来,随之气渐安定,后面针刺调气的过程,才会顺畅。

试想一位横眉冷对的医者,手里拿着一把针,一言不发,持针便刺,患者会是怎样一种心里体验?神即逆,气随乱,本欲调气,实则乱气。

恭敬之心,是对生命。

医者须知,针刺的对象并非皮肤肌肉,而是一个会思考,会运动,活泼灵巧,充满智慧的生命体。

按《内经》的说法,“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面对如此造化天成的生命,心中怎会不升起浓浓的恭敬?皮肤肌肉、血管神经,只是房屋器皿,其间周行不息的气,以及背后主宰气的神,才是真正的主人。

主人不在,房器不久就会破败;有主人在,房器才有了生机。

针灸与调神

针灸与调神

针灸与调神治病先治心,针灸须调神。

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安军明主任医师认为,人体本身存在着一个自我调整、控制、修复、防御的调控系统,针灸治疗要取得疗效,调神至关重要。

《读素问钞》云:“药非正气不能运行,针非正气不能驱使,故曰针石之道,精神进,志意治,则病可愈。

若精神越,志意散,虽用针石,病亦不愈。

”大意是,治病之道,攻邪在乎针药,针药在乎神气,如果患者神气已去,则纵有良药神针,也回天乏术。

安军明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医生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等,对针灸疗效有着很大影响。

调神也称治神,就是医者通过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集中医者的精神意识,使针下得气的方法,又可分为医者定神及患者调神两方面。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勿忘其神。

”中医学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治神就是医患双方神志意念的交流过程,是针灸医师去粗存精的辨证思维过程,是影响针灸疗效的关键因素。

针灸治疗时需要患者先定神。

针灸治疗时患者会有酸、麻、胀、重、冷、热的得气感觉,这就要求患者在针刺时精神要集中,神气定,气息匀。

其次,医者也要通过和颜悦色的交流使患者精神放松,心情舒畅,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疾病的忧虑,以及对针刺的恐惧等,以提高针灸疗效。

第三,医者也要守神。

元代窦汉卿《标幽赋》云:“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大意是针刺治疗时,应使患者精神集中而后刺入,既刺入,应使患者精神安定,而后施针行气;精神不集中者,不应针刺,神气定而后可以针刺和行针施术。

针灸治疗时,医者要严肃认真,聚精会神,细心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体会针下的感应,如待贵宾。

安军明主任医师总结,针灸治神具有广泛的内容,其中包括医生治神和调治患者神气两个方面。

这两方面贯穿于针灸治疗的全过程,影响着针灸治疗的效果,只有在针灸临床中注意运用好调神才能明显提高针灸疗效。

神与针灸的治疗关系

神与针灸的治疗关系

一概念治神,指的是医者的精神状态。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由“必先”可知“治神”要早于诊察和刺治活动。

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

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

可知“治神”并非诊察内容。

“治神”是在针刺治病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方法和要领。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治神”是医患双方“神”志意念的交流过程,它是影响针灸疗效的关键因素。

1知“神”1.1“神”的涵义:“神”是撑起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支柱之一,在两千多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若要用简明而确切的言辞对“神”的涵义进行表述,却非易事[1]。

《素问·八正神明论篇》说:“帝曰:何谓神?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黄帝内经》以降的诸多医家,除遵从《黄帝内经》相关论述以外,或以阴阳变化为“神”,或以胃气为“神”,或以目中光彩为“神”,或以肤色光泽为“神”,或以心火为“神”,都只是随文释义、各取所需的零散说法,关于“神”的涵义并没有逻辑严密的系统性论述。

“神”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即对以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为基础的脏腑、经络等全部功能活动的高度概括,当这些功能活动正常时,表现于外的征象均属“神”的范畴;狭义的神,是指心所主的神志,即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

《内经》认为,“神”既是生命的本原和本质,同时还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也就是说,作为生命之本的“神”并不纯粹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东西。

相对于现代医学把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归之于大脑,《内经》则笼统地把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归之于“血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针刺与“守神”
《灵枢·本神》日:“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灵枢·九针十二原》:“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

《灵枢·始终》强调医者要“专意一神,精气不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

《素问·针解》:“必正其神,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

”《标幽赋》说:“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针灸大成》指出:“心无内慕,如待贵宾,心为神也。

”或许是因为针灸医籍中有太多像这样的经典语句的原因,我们大家都习惯性的把“守神”仅仅与“针灸”联系在一起。

千百年来,针刺守神一直被视为上工(高明医生)才能达到的至化之境,是针刺治病的技术环节,建立在气所具有的感应之上。

守神的守字意谓掌管、控制。

神是一个哲学概念,它在祖国医学中有着广泛的涵义,《灵枢·天年》云:“何者为神?岐伯日: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必具,乃成为人。

”由此可知,它既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也泛指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变化以及人体生命机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万物生存的造化之力。

如《苟子·天论》日:“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善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动,夫谓之神。

”若单纯从与诊断的相关性的角度看,笔者认为可以把“神”的含义归纳为以下三点:一,人体气血的内在变化。

《素问·八正神明论篇》日:“血气者,人之神。

”这表明神是由精气所化生、以气血为基础的生命现象的总体反应。

二,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这里的“神”既包括患者本人的精神情绪和对自己的疾病以及即将对他进行诊疗的医者的态度,也包括医者的精神情绪和对患者及其疾病所持有的态度。

三,结合中医的“整体观”,“神”也包括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也就是《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所说的“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

”守神的实质就是医生用自己的神与病人的神发生感应,并主动对这一过程实施控制的治疗方法。

梳理《内经》的相关论述,守神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代表着两个浅深的不同层面,而这两个层面都是立足于治神有得,“心与造化相通,而于病之隐显,昭然无遁情”的基础之上,立足于医生对人体经脉的整体结构烂熟于心,从事针刺工作积有年月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之上。

神乃血气之性,调理气血,泻实补虚就是守神。

其操作可以具体化为3个方面:其一,“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灵枢·小针解》),这就是要求进针之后,一直维持得气感,反复运针,正所谓“徐往徐来致其神,门户已闭气不分,虚实得调其气存也”(《灵枢·刺节真邪》),因为此法以得气为要,故又被称为守气或守机。

其二,由于脏藏五神,而原穴乃脏腑原气留止之处,脏腑疾病针刺相应的原穴,可以使得“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素问·刺法论》),能够加强和巩固针刺效果。

针后要求“静神七El”(《素问·刺法论》),即1个疗程后应该有一段休息时期,使神气来复,守神之道,有张有弛。

其三,持针牢固,取穴准确,注意病人神情变化,尤其要注意病人的眉间和颜面部分。

在整个针刺过程中,医生的精力高度集中,“神无营于众物”(《素问·针解》),并用眼睛紧紧地盯住病人的眼睛,“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素问·针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