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湘府中学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学案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

岳麓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

岳麓版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

2.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现象,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

2.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学难点】1.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

2.历史知识的运用和分析。

【教学准备】1.教材:岳麓版高一必修二历史2.多媒体设备3.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吗?二、新课导入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如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周武王灭商等。

2.讲解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分析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对后世的影响。

三、课堂讲解1.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如齐桓公称霸、晋文公称霸、战国七雄等。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如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等。

3.讲解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等。

四、课堂互动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五、课堂讲解1.讲解汉朝的历史事件,如汉武帝大一统、丝绸之路的开辟等。

2.分析汉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如三国鼎立、晋朝的建立与灭亡、南北朝的分裂等。

六、课堂互动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吗?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了解的历史人物。

七、课堂讲解1.讲解隋唐时期的历史事件,如隋朝的统一、唐朝的盛世等。

2.分析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讲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如五代十国的分裂、宋朝的建立等。

八、课堂互动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唐朝为什么会出现盛世?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教案教案标题: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针对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的教学要求,为教师提供一份详细的教案建议和指导。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历史必修一的内容,并培养其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案目标:1. 了解历史必修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案步骤:第一步:课程导入1. 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 提出问题或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预测本节课的内容。

第二步:知识讲解1. 介绍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概念;2. 利用多媒体工具或实物展示等方式,生动形象地讲解相关知识;3. 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巩固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步:案例分析1. 提供相关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读;2. 引导学生思考事件或人物的背景、原因和影响;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四步: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2. 每个小组准备一份简短的报告,并进行展示;3. 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和评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第五步:知识总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2.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解答他们可能存在的问题;3. 鼓励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第六步:课堂作业1. 布置相关的课堂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2. 可以是书面作业、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等形式。

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2. 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3. 可以进行小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历史必修一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教材;2. 多媒体工具、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3. 相关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案例。

高一历史全册教案

高一历史全册教案

高一历史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高一历史全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

2. 熟悉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全册的历史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第一模块:古代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2. 第二模块:中国古代的政治机构和社会制度3. 第三模块: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变革4. 第四模块:世界古代文明交流与发展5. 第五模块:现代史和当代世界史每个模块将侧重于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案例分析: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讨论和互动:组织小组讨论和班级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知识交流和思想碰撞,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手工制作和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手工制作和展示活动,例如制作历史模型、画册和展板,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践和应用。

5. 小组研究和报告: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和报告,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四、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参与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等。

2. 作业和考试:通过书面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研究报告:评估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相关章节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多媒体设备:使用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播放历史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内容。

3. 图书和资料:提供相关历史图书和资料供学生参考和借阅。

4. 实物展示:准备一些历史文物和实物,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六、教学时序安排1. 第一学期:完成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教学内容。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抗日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理解: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知识的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角色扮演,锻炼其合作精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性。

通过自主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介绍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高尚情操。

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

通过模拟法庭,加深学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学情分析《抗日战争》这节课同学都很熟悉,而且很多同学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感兴趣,加上抗日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对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也已经学会在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

打算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与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手段: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1945—2015)。

谈到日本,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总是耿耿于怀,甚至面对今天的日本都难免激动。

高一历史教案岳麓版5篇

高一历史教案岳麓版5篇

高一历史教案岳麓版5篇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

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一历史教案岳麓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一历史教案岳麓版1《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明清时期,皇权的不断加强,它上承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内容与本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的内容,同属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重要内容,学习本课不但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过程及规律,而且还有利于认识这一制度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国情、关注民生,激发他们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另外,通过学习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史实,认识我们今天的民主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民主。

因此,学习本课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课标是: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1)基础知识:清朝的军机处(2)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依据史实评价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形成归纳、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1)通过设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促使学生思考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2)通过提问和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知识结构形成学科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2)通过学习本课,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史实,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政治的多样性,认识到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专制社会,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增强对民族、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也认识我们今天的民主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影响。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10课鸦片战争【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鸦片走私;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②中国近代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

③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失败能否避免”等问题的探究,结合同时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地、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育和成长。

(2)过程与方法:研读和阐释史料;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面对强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

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悲壮的事迹永远激励中国人民继续前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创设新情景:导入: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性质等导入。

中国近代史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对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四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发展史讲述:一、预学检测:(一)学法大视野(二)基础知识(必做)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目的是什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原因:扭转贸易逆差影响:掠走中国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措施:查禁鸦片、虎门销烟2、鸦片战争经历了哪两个阶段?英军的进军路线是什么?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阶段:第一阶段:1840年6月,鸦片战争开始第二阶段:1841年初,战争的扩大,至1842年8月,英军舰抵达南京,清政府屈服求和。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正文: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制定一份合理、有效的教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就以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为蓝本,来设计一份教学范本,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课程规划和实施。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案时,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清晰、可达成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不仅包括知识目标,还应该涵盖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例如,对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知识目标可以是让学生了解各个朝代的政治结构及其特点,能力目标则是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政治制度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可以是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接下来,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也至关重要。

教案中应详细列出每个课时的主题内容,以及与之对应的教学资源和活动。

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把握重点,突出难点,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核心知识点。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历史事件串联等方式,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教案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案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教学、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为什么说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历史的必然?”这样的问题,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增进他们对历史规律的理解。

评价方式的设置同样重要。

教案中应包含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这不仅仅是传统的笔试,更应该包括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贡献度等多维度评价。

这样的评价体系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最后,教案还应包括课后反思和调整策略。

教师在每节课后都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哪些方法有效,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便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一份优秀的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范本,应该是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方法多样、评价全面、反思及时的。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的内容和知识点;2. 掌握如何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3. 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历史学本单元通过介绍历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对历史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单元:人类社会的诞生和发展本单元重点介绍人类社会的起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阶段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认识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第三单元: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本课程计划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实际,设计出适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案。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考察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单元: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本单元将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历史知识和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学的基本认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独立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3. 实践法:通过实验、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估:1. 考试评估: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课堂作业、讨论、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3. 学习反馈评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反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1. 针对每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2.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定期召开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掌握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

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识记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应用反抗的事迹。

2.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

分析两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分析列强在这两次侵略战争中所作所为或所持态度及其原因。

3.拓展:通过分析在这两次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同态度,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不平等条约内容和危害。

3.进行归纳总结,掌握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

2.形成民族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三、学情分析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比较法。

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

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四、重点难点1.重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五、教学准备教学用具:多媒体等。

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导入:•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第14课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新课导入)矛盾先生在他著名的长篇小说《子夜》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展示材料:“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

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

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象没有穿裤子。

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

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材料中的哪些东西让吴老太爷昏死过去?吴老太爷的反应说明什么问题?生:汽车、光怪陆离的灯光、高耸的摩天大楼和高开叉旗袍。

生:变化剧烈、翻天覆地师:(过渡)吴老太爷醒过来之后,还有哪些东西会让他再次昏死过去?一、近代社会生活在动荡中变化1.表现:衣:吴老爷的印象中,人们都穿这样的衣服(演示图片:清朝的旗服、马褂),所以性感开放的(演示图片)旗袍让他晕倒,还有(图片展示)西装、中山装也是他没见过的。

师:最早在中国穿西装的是哪些地方的哪些人?生:通商口岸的洋人、买办。

(学生图片展示中山装并介绍中山装的造型含义)(孙中山阐述该服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师问:中山装的特点有哪些?生:引进了西装的风格,又融入了中国民族特色,中西合璧。

师:(归纳)中山装以其造型特有的政治含义很快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接受并迅速推广开来。

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概要】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

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逐步完善。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中就有了权力的萌芽。

夏朝时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处理本族和外族的事务,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周王利用分封与宗法制的结合,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但靠宗法制的血缘纽带维系统治秩序并非长久之计,春秋争霸,战国兼并,制度败坏,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建立了一个皇帝具有无上权威的中央集权制度。

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曾长期延续,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汉至魏晋南北朝的国家分裂、唐朝的“安史之乱”和以后的藩镇割据,都说明了它的坎坷。

直到宋代,这种斗争才尘埃落定,却不幸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

伴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发生变化。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元勋益颇大,明朝废除丞相,清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

学习本单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有关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知识。

(2)对于重要的政治人物和政治事及其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影响,要正确地认识、分析、评价。

同时还应注意在今后的学习中,与西方古代制度进行对比。

(3)以史为鉴。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要认真地思考、总结学习指导目前高中历史教学,高一年级是关键,培养历史情结是重点。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历史分模块进行,大部分程只有高一年级开设,这实际上使大多数高中生接受历史知识学习的时间就只有宝贵的一年,所以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就显得颇为重要了。

重视高一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也是势所必然,历史学习虽难上加难,但却责无旁贷。

有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统计表明:表示很喜欢上历史的学生占419%,表示不置可否的学生占3%,而明确表示不喜欢上历史的学生仅占28%。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岳麓版教案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岳麓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建议。

教案以岳麓版教材为基础,结合高中历史课程的要求,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和资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其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2.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事件,掌握相关历史知识;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以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为基础,涵盖以下内容:1. 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与发展;2. 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与变革;3.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4.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教学活动与资源:1. 活动一: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与发展,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2. 活动二:文献阅读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与变革,分析其中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3. 活动三: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4. 活动四:文化体验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亲身体验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评估其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理解、写作或小组项目等,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

3. 考试评估:设计历史知识和思考题,进行考试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历史书籍和资料,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2. 社区参与: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历史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和资源,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和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事件,培养其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六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六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法律制度建设全面展开的历史背景
(1)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
多媒体显示:
1980年2月24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昭雪的决议,恢复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这是同年5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刘少奇追悼大会。
教师讲述: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文革”运动,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严重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进而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严重破坏埋下了祸根。
【合作探究】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98页,思考这场为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政治动乱对国家、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具体表现。
2.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表现)
多媒体显示:批斗“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牛鬼蛇神”;刘少奇冤案;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
3.民族工作: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教师(利用“文革”时期的图片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问:“文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主要发动者是谁?他发动“文革”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应内容并思考。
1.“文革”发动的历史背景:
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发展。
②毛泽东对国际、国内形势的错误判断。③林、江青集团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
教师归纳:“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毛泽东对社会发展的形势作出错误的判断,作出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决定,这表明国家在决策方面缺乏法律的制约。
“文化大革命”期间,宪法的尊严遭到践踏,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行使权力,红卫兵和造反派无视法律,肆意破坏社会秩序,表明民主法制建设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
【师生互动】为刘少奇和彭德怀等人补开追悼会说明了什么问题?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六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六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的照片和录像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后来措辞又如何不断修改完善的?
生:讨论。
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不仅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今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两则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50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一个单元学习,我们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于此同时新中国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新课讲述】
(多媒体展示材料)
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材料4: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中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师:看了上面四幅图片,同学们对旧中国的外交有何认识?
生:讨论发言。
师总结: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好,旧中国哪些成就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对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罗斯福新政》一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②必修》第18课。

主要介绍了罗斯福临危受命、实施“新政”和摆脱危机困境。

罗斯福新政是在遭遇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经济危机打击下,由罗斯福总统领导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它对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意义重大,也对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本课上承“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下启“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影响深远,故教材的地位相当重要二、教学目标掌握罗斯福临危受命的背景,体验其改革的勇气与胆识;实施“新政”的措施,理解其内容与目的,认识改革是一个系统配套的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对“摆脱危机困境”的学习,体会“新政”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对美国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辩证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这是因为当今孩子的生活环境比较优越,难以经受挫折,面对困难的打击一蹶不振,培养孩子的这种精神,无论对于今天的学习还是以后的生活都具有较大的指导疑义。

重点是“新政”的内容与作用,难点是对“新政”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讲述法、阅读法、对比法、讨论法、想象法和探究法等方法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

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改革是对生产关系作出的调整,加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认识,适当进行情感教育。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势均力敌,但是,我们为什么称它为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图片展示:罗斯福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他是继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教案

湖南省长沙市湘府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教案

启蒙运动一、教学目标1、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2、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二、重难点三、教学过程导入:至高无上的皇权古希腊神话把英雄或国王看作神的儿子,中国古代亦把皇帝看作上天的儿子。

相当漫长的时间里,人民相信:君主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怀疑君主即为怀疑上帝,服从君主即为敬奉上帝。

断头的国王1649年1月30日的伦敦,清冷而阴暗。

广场中间的断头台上,刽子手举起了明晃晃的大斧,对准查理一世的脖子用力砍去,一颗曾戴过王冠的头颅立即滚了下来。

广场上一阵欢呼,人们互相拥抱,纷纷把帽子扔向天空,庆贺这个伟大的时刻。

这个“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全体善良的英国人民的敌人”终于被他的臣民们处决了。

历史会铭记住这一刻,因为,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头一次:臣民们把自己的国王送上断头台,从此,欧洲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当人民开始懂得,国家并不是上帝创造的,权力与法也不是神授的,王位亦不能世袭,我们完全可以反对国王的专制与暴虐。

原来,国王也可以被法律所制裁。

我的生命、财产、自由等权利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这一种意识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英国的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霍布斯: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反对君权神授,但不反对君主专制。

坚持臣民要绝对服从君主。

提倡无神论,但主张宗教维护社会秩序。

洛克:他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了一些修正,提出了社会契约学说。

在国家政权形式上提出分权学说:立法权(议会掌握)、行政权和对外权(君主掌握)。

他赞成议会君主制(君主立宪制)。

他的理论是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1688年“光荣革命”的辩护。

伏尔泰:教皇是“两足禽兽”,基督教传教士是“文明的恶棍”,……天主教是人类理性的敌人,是历史前进的障碍, “罪恶的根源 ” 。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踢马刺吗?……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最新高一历史湘教版必修一全册教案

最新高一历史湘教版必修一全册教案

最新高一历史湘教版必修一全册教案I. 前言本教案旨在介绍湘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教师能够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本教案根据最新的教学大纲制定,并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需求。

II. 教学目标通过本册历史教材的研究,学生将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掌握必修一全册的核心知识点和概念;2. 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提高历史思维能力;3.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处理和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写作、演讲等方式进行知识传递。

III. 教学内容本册历史教材共分为X个单元,包括以下主题:1. 单元一:XXX- 子主题一:XXX- 子主题二:XXX- ...2. 单元二:XXX- 子主题一:XXX- 子主题二:XXX- ...3. ...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历史事件、人物、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

IV. 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施教学,建议教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通过引入问题、场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合作研究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研究效果。

3. 视频资源:利用相关历史视频、纪录片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更直观的研究材料。

4.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组织参观、实地考察等活动,拓宽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V. 教学评估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建议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演示等方式,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2. 书面作业:布置与本册教材相关的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判断、解释等。

3.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该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

4. 项目作业: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报告、口头演讲或实践项目等形式的作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导案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导案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导案
班级——姓名——学号——
(友情提醒:请注意保存学案,此为以后复习之依据)
学习时间
第周第节2011年3月18日学案编号
学习内容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主笔人
田关玲
审核人杨新平、刘广会
学习目标
l、识记近代中国人民在农、食、住、风俗方面的表现;1987年,政府发动“菜篮子工程”;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
(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建厂、开店、办银行,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A、城市社会生活状况的变化:
(1)衣着:“洋布”“洋装”逐渐进入的生活中。辛亥革命以后,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欧洲风格的裙子同时盛行于大城市中。
(2)饮食: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探究与思考3】
谈一谈中国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演变的原因和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风俗习惯:实行双休日后,成为人们日常生
活的一部分,注重、——赈济灾区的社会
风尚也在逐步形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主要内容“(可以是结构图示或提纲或其它形式)或得到哪些启示、收获?
-




1.上海是近代人们生活习俗变化最大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上海( )
A.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C.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D.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3.1920年,一名年轻人人到广州游玩,他不可能( )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B.在露天咖啡座里上网
C.在西餐馆就餐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4.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点头鞠躬,握手等社会习俗的出现,最早开始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日军的侵华与暴行
1.日军的侵略: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
占领
②1935年"华北事变"
华北日趋殖民化
民族危机加深
③1937年" "
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2.日军的滔天罪行:
①1937年12月
D. 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9.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
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
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蹂躏我国土
屠杀我同胞
兽蹄所至
庐舍为
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
实在是书不胜书
C. 相持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 D. 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8.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
A. 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B. 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C.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A.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 B.在一切日本占领区都进行抵抗
C.海外华侨也要参加抗战 D.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
进行人民战争
4.抗战初期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
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侵略计划
中国人民广泛抗日
2.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基本依据是( )
A.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 B.国民政府内部的变化
C.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英美对日态度的变化
3.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
其主要内容是 ( )
材料二: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
你想一想
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
请回答:
(1)为什么材料一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
(2)列举近代以来
西方侵略者对中国侵略的历史史实
(3)联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2.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3.学会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 重点:1.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2. 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
3.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4.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1. 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2.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学习过程 学生笔记 自主学习:
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
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
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
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了
半世纪以来
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
现在报仇雪耻了
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
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C.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D.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
5.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
主要是因为该战役( )
A.给日本华北驻屯军以沉重打击 B.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有利于克服投降危险
争取抗战形势好转 D.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折点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的抗战
对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中国的 得到提高
合作探究:
1. 创设情景
说谜语话抗日:1945年抗战胜利后
沉浸在抗战胜利庆氛围中的重庆
2.胜利原因:
①根本原因:
实行全民族抗战
②外部原因:世界人民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
3.意义:①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 的完全胜利
某大报副刊刊出一则谜语
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
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
结果出现四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
问题一:你能理解四个谜底的含义吗?
问题二:你赞同哪一个谜底?请简要说明理由
问题三:如果以上谜底你都不赞同
请你讲讲自己的观点.
2. 近年来
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如:日本文部省修改历史教科书;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等法案)日本右翼势力甚至极力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蓄意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杀害中国同胞 人
②1941年
潘家峪惨案
③"七三一部队":研究细菌战
用中国活人做试验
二、全民族的抗战
1.开始:1937年7月7 日
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也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形成:建立
6.日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制造的惨案有: ( )
①旅顺惨案 ②南京大屠杀 ③济南惨案 ④潘家峪惨案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关于平型关战役属性的正确表述是( )
A. 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 B. 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
实行全民族抗战(国共第二次合作)
(1)正面战场的大会战(以国民政府为主):
①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出现了英雄人物:姚子青、 等
② 会战:国共合作的典型
--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③徐州会战: --抗战以来的取得的最大胜利
④广州、武汉会战--1938年10月
抗战进入 阶段
(2)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①1937年中共召开洛川会议
制定了
挺进敌后
建立抗日根据地
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
②1940年彭德怀指挥
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
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3)国外战场的开辟:1942年为确保 的畅通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援救被困的 军队
三、抗战的胜利:
1.胜利: 年8 月 15 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4)请结合中国开辟国外战场的具体事例说明中国抗战对美英的意义
(5)罗斯福的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课堂小结:
课堂反思
自己收藏市湘府中学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学案 主备:陈枫 审核:尹立芳 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016 班级: 姓名(小组): 课题: 第16课 抗日战争 (课型: 新课 第 16 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侵华日军的罪行和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认为只是在战争期间发生的一般战斗行为
21世纪的今天我们怎么处理中日关系?
课堂检测:
1.七七事变之所以成为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
是因为当时( )
A.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B.中国军队首次对日作战
C.中日矛盾逐渐上升 D.日本全面侵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