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新形势下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音乐高等教育改革中人才培养的探索
音乐高等教育改革中人才培养的探索概述了我国音乐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音乐高等教育改革对高等音乐人才培养的影响,探索改革中高等音乐人才培养的方向,提出了音乐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改革中寻求突破和创新。
音乐高等教育改革人才培养一、引言音乐高等教育是对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而音乐人才的发展方向是从事与音乐相关的职业。
我国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对音乐专业人才有巨大的潜在需求。
然而,我国音乐教育还仅限于专业院校,教育导向受功利观念影响较深。
音乐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改革中寻求突破和创新。
二、我国音乐高等教育的现状我国音乐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可以从教育机构,培养模式及培养效果进行分析。
近几年,音乐产业的发展对高等音乐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优质音乐院校相对较少尽管我国存在为数不少的音乐院校,但能够被称为优质的屈指可数。
大多数院校对于音乐高等教育缺乏科学的理念和方法。
尤其是大量的普通高等院校,对于音乐专业的投入及学生音乐潜能的挖掘不足。
最终导致尽管存在大量的艺术类院校和在校生,但优秀的音乐专业人才产出较少。
2.教学模式单一,同质化严重绝大多数音乐院校及普通高校中的音乐专业,在教学模式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特色,理论及基础较多,缺乏实践缓解。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中基本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个性和特点无法得到掘。
然而,同几所著名音乐类院校相比,大多数学校的师资及设备都相差甚远。
学生的才华无法得到及时的发觉,加上批量化地生产,最终导致学生艺术创造力的消退,缺乏专业深度。
3.毕业生专业程度不高,缺乏特色同其他专业相似,音乐院校毕业生最大的特点是,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从小具有一定的音乐天赋,然而后期的专业训练或许广而浅,因此缺乏创造力且不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长。
对于强调创造,个性的文化产业而言,这样的人才是很难推动文化艺术及其产业向前发展的。
三、音乐高等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的影响音乐高等教育的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部分,相比文化技能,音乐高等教育承担了青少年美育和德育的重任。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探讨了新形势下该模式的优势和挑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创新思维的应用。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揭示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总结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新形势、研究与实践、现状分析、优势、挑战、研究方向、实践案例、创新思维、启示、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更加贴合社会需求,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高端化的特点。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机构,必须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只有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保持教育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分析,探讨其现状、优势、挑战、研究方向,以及创新思维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对新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做出贡献。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器乐培训工作室为切入点的实训内容开发与创业教育
适 应能力差 、协作协调 能力弱 的情况 。针对就业形 式、针对人才 需 求 ,必须进行 人才培养模式 的深入改革 。
一
.
校企合作校内器乐墙训工作 室成立的可行性
成立校 内 “ 器乐培训工作室 ” , 是笔者任职 的高职学 院音 乐系近
年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深 化 改 革 的重 要 举 措 , 校 企 合 作 器 乐 培 训 工 作 室 在
( 陪练 ) 、 钢 琴 调 律 师 、 乐 器 销 售 员 、音 乐 活 动 宣 传 策 划 、 音 乐 机 构管理人 员、文职人 员等。学员将参 加合作企业 的多种实 际工作 ,
才需求 。工 作室 的 “ 做 中学 ”方式 ,既尊重 了器 乐教学 自身 的特 殊
性 ,又 改善 了 学 习条 件 、 学 习环 境 和 气 氛 ,校 企 合 作 则 大 大 增 强 了 实 践 性 和创 造 性 ,突 显 了 高 职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创 新 。通 过 校 内器 乐
年 来 , 根 据 对 业 余 艺 术 培 训 中 心 负 责 人 、教 师 以及 高 职 毕 业 生 的调 研 了解 , 行 业 普 遍 反 映 高 职 钢 琴 毕 业 生 进 入 行 业 工 作 时 仍 缺 乏 岗位 实 操 的 各 项 技 能 , 甚 至 对 行 业 需 求 不 甚 了解 , 也 出现 沟 通 能 力 低 、
◎讲师论 坛
高职 院校音 乐表演 专业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
以器乐培训工作室为切入 点的实训内容开发与创业教育
■ 林敏婷
【 摘 要】: 本 文基 于当前 国内艺术院校器乐教育教学蓬勃发展 、社会音乐培训遍地开花 的大背景 ,以提高高职音
乐人才培 养质量为任务 ,以社 会音乐人 才实际岗位需求为 出发 点 。将高职校企 合作校内器 乐培训 工作室的建设作 为 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 的切 入点 ,从提高学 生就业实操技能 校企 合作开发 融入创业教育等 方面 进行探讨分析 ,提出
音乐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音乐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通过对音乐学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并设计了相应的培养模式,结合实践案例分析进行了成果评价与展望。
研究发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音乐学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水平。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注重跨学科融合和跨界合作,以培养更具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音乐人才。
结论总结了本研究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以不断推动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践案例分析、成果评价、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现状分析、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成果评价与展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趋势,音乐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改变。
传统的音乐学专业培养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传授,缺乏对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现代音乐行业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的人才。
探讨音乐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对音乐学专业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案例分析,我们将探讨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设计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有利于推动音乐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1.2 研究意义音乐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意义在于推动音乐教育与音乐产业的发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音乐人才。
通过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音乐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音乐学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其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具备竞争力。
深入探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利于促进音乐学专业的跨学科交叉,拓展音乐专业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艺术类专业的培养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建设。
因此,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培养模式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传统的师徒制教育、学科与综合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培养模式、项目实践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培养模式等。
而这些模式存在着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首先,传统的师徒制教育模式注重个人技能的传承和培养,强调学生与导师的互动。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实践的能力,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
然而,师徒制教育模式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教育,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容易出现片面性,并且缺乏对现代艺术发展的了解。
其次,学科与综合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培养模式强调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
然而,综合培养模式可能导致学生缺乏个性和专业特长,学科知识的广度可能会导致深度的不足。
最后,项目实践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培养模式强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实践培养模式容易出现项目规模不足、实践内容过于零散等问题,无法全面覆盖学科知识。
鉴于目前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
首先,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广博知识背景的综合型人才。
此外,高校可以借鉴国外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倡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等。
同时,高校还应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探索高职音乐专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其 历史 发 展 的 黄 金 时 期 。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从 精 英 教 育走 向 大 众 化 教 育 阶 段 ,从 侧 重 外 延 扩 张 转 向 注 重 内 涵 提 升 的新 阶段 。 高 职 教 育 带 动 着 高 职 音 乐 专 业 教 育 的发
展 , 临着 新 的机 遇 和 挑 战 , 脱 对 本 科 音 乐 专 业 教 育 面 摆
二 、 职 音 乐 专 业 教 育 发 展 与 改 革 的 思 路 高
1加 强 文 化 市 场 调 研 . 宽 专 业 建 设 的 思 路 . 化 整 . 拓 优 合 高职 音 乐专 业结 构 . 定 专业 建设 方 向 。 确
、
高 职 音 乐 专 业 教 育 发 展 存 在 的 问题
高 职 院校 面 临 严 重 的生 源不 足 问 题 ,这 也 是 受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 天 ” 势 影 响 的 必 然 结 果 , 多 考 生 在 先 劣 许
文 化 课 与 专 业 课 都 不 理 想 的 状 况 下 , 把 进 高 职 院 校 视
的 简 单 模 仿 和复 制 .探 索 高 职 特 色 的 音 乐 专 业 教 育 发 展 之 路 , 化 整 合 高 职 音 乐 专 业 结 构 , 拓 高 职 音 乐 专 优 开 业 建 设 的新 思 路 ,建 设 具 有 时 代 特 征 的 高 职 音 乐 专 业 教 育 体 系 ,是 新 时 期 新 形 势 下 高 职 音 乐 专 业 教 育 改 革 发 展 的 迫 切需 求 。
要 深 入 社 会 和 相 关 行 业 广 泛 开 展 调 查 研 究 , 握 文 化 市 把
校 的 教 学 模 式 和 教 材 ,缺 乏 符 合 高 职 教 育 特 点 的 系 统 教
职教师资类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大 众 文 艺大252随着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许多职业院校纷纷开办音乐表演专业,培养各种风格流派的职业歌唱演员,节目主持,乐器演奏员,演艺经纪师等职业音乐人。
由于音乐文化产业链中的音乐表演职业,具有较为特殊的行业规律,演艺人员新旧更替频繁,个人艺术从业周期相对较短,因而业界需要源源不断的吸纳,包装,扩充,推荐新人。
众多年轻人,怀揣明星志,义无反顾的投身”艺考”大军,进而促使职业音乐教育领域繁花似锦,欣欣向荣,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为了加强音乐职业教育领域师资队伍建设,为职业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合格的专业师资.数年来,我们本着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宗旨,以务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围绕提高职教师资类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改研究与实践,现作综述如下。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长期以来,音乐学(师范类)本科专业面向普通中小学培养从事国民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音乐教师,是我国师范大学音乐院系办学的主要任务,已经形成了稳定科学的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
然而.音乐表演本科专业教学,却因诸多因素影响,呈现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种观点认为,师范院校开设的音乐表演专业,应该向国际国内专业音乐院校学习,培养一流的高水平音乐表演艺术家.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师范院校不具备专业音乐院校办学条件,无论在生源基础师资队伍,教学经费投入,软硬件设施等各方面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因而只能因地制宜的为地方院团演艺机构,社会团体等部门培养音乐表演应用型人才.针对上述状况,本课题组坚持从实际出发,广泛深入演艺娱乐业,职业院校进行走访调研,反复进行论证分析,最终形成共识。
我们认为,当今音乐文化事业与产业领域既需要专业音乐院校培养高水平的音乐表演艺术家,同时也需要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和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尤其社会娱乐演艺业所需求的职业艺员,具有周转频率高,需求量相对较大。
以通俗,严肃,流行音乐为主导的现代音乐表演市场,主要以风格多样性为主。
高职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高职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的研究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在音乐教育方面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力量配备不合理、教学方式陈旧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发展策略。
音乐教育高职院校发展策略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用型和操作性人才为己任的办学理念。
它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地方在于人才培养的性质方面,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以“术”为主,而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以“学”为主。
高职院校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直接倾向于未来的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向导,直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确、明晰,基础宽厚、一专多能的实用性、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不少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无法胜任基层工作的要求;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力量配备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课程设置不能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单向灌输和音乐技能的单一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职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方向是企业、厂矿、社会文艺团体和中小学、幼儿园、各种培训机构等基层部门,而基层部门音乐工作具有多面性与实用性的要求;如何更好更快地培养出基础宽厚、一专多能的实用性、复合型专科层次的音乐人才来满足基层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是高等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音乐教育方面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高校教师对音乐教育的贡献,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目前高职院校的一些不利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针对这些不利因素提出了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发展策略。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现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还存在很多认识缺陷,部分高职院校愿意把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到热门的专业中去,对音乐专业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忽略了高职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这些问题都不利于音乐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不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
新课改下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新 课 改 下 高 师 音 乐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现
状 调 杏
1 . 重 视 专业 培 养 , 缺乏 对音 乐综 合 素 质 的培 养 。
新课和 整 体 素质 , 才 能适应 新课 改 的发 展要求 。 而 现今 的农
村 学校 由于规模 小 、 学 生人数 不 多 , 所 以音 乐教 师配
第3 5卷 第 2期
2 0 1 4年 3月
通化 师 范学 院 学报 ( 人 文社会 科 学)
J OURNAL 0F T 0NGHUA NORMAL UNI VE RS I T Y
Vo l - 3 5№ 2
Ma r . 2 0l 4
新课改 下高师 音 乐教 育人 才培养模 式研 究
革 的可 行措 施 。
一
开始 就进行 专 业分 流 .使 学 生更 专注 于某 一专 业 的
学习, 忽视 学 生其 它学科 的再 培 养 , 导 致学 生对 有 些 专业 ( 如舞 蹈 、 合 唱指挥 、 即兴 伴 奏等 ) 的学 习仅停 留
在粗 浅 的层 面 上 , 根 本不 具备 编 舞 、 指 导大 合 唱 以及 即兴 伴奏 的能 力 。 学生 到 了工作 岗位才 发现 , 由于在
实际, 加 快 了 了学 生对 理论 的学 习和理 解 , 但 由大学 生 自己创 设 的这种 教 学情 境 ( 由一 个班 的学 生 分别 扮演 老 师和 学生进 行 模拟 演 练 )毕 竟 与真 实 的课 堂
要求 高师 音乐 教育 在加 强学 生学 科专 业 知识 的学 习 外 ,还 要 对学 生进 行专 业相 关 的其它 学科 的知 识 的
备 也 多以 1 人 为主 ,这 就对音 乐 教 师个人 的综 合素
音乐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音乐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1. 多元化的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传统的音乐学专业课程大多只注重音乐理论和演奏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包括音乐理论、音乐史、音乐技术、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传统音乐学专业更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练习,而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较为匮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包括音乐创作、乐团演奏、合唱指挥等方面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3. 鼓励学科交叉研究音乐学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比如音乐与科技、音乐与心理学、音乐与教育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1. 引入实践教学项目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引入实践教学项目,比如音乐剧演出、音乐创作比赛、音乐教育实习等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和提升。
2. 开设跨学科课程3. 提升实践设施和资源为了支持实践教学和跨学科研究,高校也需要不断提升实践设施和资源,包括音乐演奏场地、录音棚、音乐图书馆等方面的设施和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
通过以上的研究与实践,可以得出结论:音乐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和学科交叉研究,并且需要通过引入实践教学项目、开设跨学科课程和提升实践设施和资源等方式来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教育的变革,我们相信音乐学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会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音乐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地 企 业 和 经 济 发 展 联 系起 来 随着市 场 经 济 在我 国 的发 展 渴求 重要
,
。
,
。
尤其是 当前知 识经 济 时代
, ,
,
对艺术设 计 方 面 的人 才非 常 知 识文化 和 信息 的 作用 十分
。
,
多 高 职 院 校 的 艺术设 计 专 业 都 把 重点课程 放在 了 专 业课 上 对其他课程 有所 忽视 以 至 于 高 职教育 的 其他功 能无 法 体 现
, , ,
,
,
且缺乏对人才培养 目 标 的 特 殊 性分 析 1 2 课程 设 置不 当
.
。
育 如 何与社会市 场 相结合 新环境 下 高 职教 育 既要培养人 才 又 要考虑 如 何 为 区 域 经 济 服 务 所 以人才培养 目 标 通 常 会 和 当
, , ,
。
艺 术设 计 具 有极 强 的 实 用 性 除 了 过硬 的 专 业 知 识技 能 还要 有 较 高 的综 合 素 质 所 以对课程设 计 要 求极 严 但 国 内很
。
,
另一方面
、
,
的 机会 少
,
因 为没 有 晋 升 空 间 而丧 失 主动性
,
。
引言 在 知 识经 济 时代 社 会需要各种优秀 的 实践型创 新型人 才 高 职教育便 以培养此 类人 才为主 随着 用 人需 求 的 增 长 以及 教育 改 革 的 深入 高 职教育 越 来 越 受 重 视 艺 术设 计 在 服
, , , , ,
。
对美术 的 理 解 缺乏 系 统性 基 础欠扎 实 同 时 高 职 院 校 艺术设 计 专业 的招 生 安排在本 科 院 校 招 生 录取 后 再进行 生 源 来
高职音乐类专业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高职音乐类专业的发展现状与思考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职音乐类专业发展的现状,并针对目前高职音乐类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议,主要包括:积极应对招生与就业困境,打造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设施与师资建设。
关键词:高职;音乐;建议引言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高职院校音乐类专业发展迅速,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也成为了社会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
如何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困境,对于未来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
一、高职音乐类专业发展的现状(一)招生与就业方面高职院校属于专科类院校,旨在培养专科层次的人才,随着我国教育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愿意选择前往高职院校进行学习,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无法进入高等院校进行学习,部分学生在高考之后更愿意选择复读。
因此,高职院校在招生方面可以说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入学率不高。
另一方面,近些年来本科院校,尤其是一些三本院校扩招现象明显,导致大量专业素质较好的学生被高等院校录取,只给高职院校留下一些专业素质较差的学生,导致教学工作难度增加,教学质量下滑。
在就业当面,由于受到学历的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的音乐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难度较大,部分毕业生从事音乐培训工作,少数毕业生通过专升本继续深造,而选择改行从事非音乐相关类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较多。
(二)课程与教学方面高职院校音乐类专业在课程安排上主要借鉴本科院校的模式,所选择教材以及内容的安排方面几乎与其他高等院校一模一样。
只是由于自身三年制的学制,因此高职院校音乐类专业在课程安排上更加密集,“填鸭式”教学,教师“一言堂”式教学屡见不鲜。
专业技能课程占据更大的教学比例,由于学制的限制往往缺少必要的实践、实习活动。
高职院校音乐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偏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倾向,而忽视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将音乐教学与社会、文化等因素相结合,没有真正实现美育教学的理念,学生们并没有真正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也没真正让学生融入到音乐的氛围当中。
高职音乐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浅谈高职音乐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摘要:本文以对高职音乐专业教育的现状、当今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分析为切入点,提出了合理确立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就业规格,课程设置适应市场化理念等观点,对实践型人才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等几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音乐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1高职音乐专业的学生既没有耀眼的名校光环,也没有令人羡慕的高学历文凭,同时在音乐领域的学问研究、音乐技能的表现等方面,也不能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
如何使当前高职音乐人才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让高职音乐毕业生能在就业市场占据优势,这是我们每一位高职音乐教育者必须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要在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创新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即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的问题。
和本科艺术院校相比,高职音乐专业的学生在音乐技能上没有“童子功”,在音乐理论的研究上缺乏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高职音乐专业不可能培养“音乐精英”,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职业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社区、企业文化管理、音乐产业、娱乐传媒等行业需要大量的服务者。
(一)在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同时,具有不断地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能联系其他艺术门类,能理解和评论音乐领域发展的新思想、新潮流的学习能力。
(二)具有掌握音乐的技术和技能:可以演奏、伴奏、演唱、指挥、运用现代音乐多媒体技术的音乐能力。
(三)具有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音乐观、价值观,同时能描述音乐,激励他人参与音乐等表达能力。
(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具有适应社会发展、主动融入社会的沟通协调能。
(五)熟悉各类晚会、音乐活动的组成环节,具备组织、策划音乐、娱乐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要在市场化的理念,构架科学、合理、实用的课程体系方面创新(一)科学、合理的必修课与实用、灵活的选修课的统一。
构建创新型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和 外 国作 品 多 ,表 演 民 间 、民族 的 曲 目少 。将 学 生 音
乐 实 践 纳 入 教 学 环 节 , 作 为 一 门 必 修 课 程 , 要 求 学 生
式 ,创 建 “ 体 化 ” 艺 术 实践 教 学 模 式 和 推 行 创 新 型 实 ( ) 习模 式 的 “ 位 一 体 ” 的 新 的 教 学 体 系 来 一 见 三
构 建创 新 型 的音 f教 育专 业人 才培 养 模 式 ,对 我 国高 师音 乐教 育 专 业 的改 革 与 发展 ,甚 至 对 高等 教 育 的 t . 改革 与 发展 有 一定 的参 考 价值 。
、
定 的 富有 创 新 性 的研 究 任 务 。 技法 课 程 的 教 学 ,要
现 代 课 程 观 包 括 课 的 设 置 和 课 的 进 程 两 方 面 。 课
突 出提 高 学 生 的表 现 力 ,讲 究 实 效性 。要 学 会 运 用缄
程 改 革 要 以 知 识 传 授 、技 能 培养 和能 力 提 高 贯 穿 教 学
。
由 于 实 习 的 要 求 和 任 务 变 化 , 实 习 方 式 应 使 用
传 统 的 统 一 分 组 实 习 方 式 ,摒 弃 分 散 实 习 或 就 近 实
习 的 做 法 ; 实 习 地 点 应 选 择 当 地 音 乐 文 化 较 有 特 色 , 且 能 接 纳 实 习 队 伍 的 学 校 ; 实 习 时 间 应 在 已 有 的 4周 的 基 础 上 增 加 至 6 7周 。 实 习 小 组 人 数 可 相 — 应 增 加 至 1 人 左 右 , 每 组 指 导 教 师 应 考 虑 派 两 人 5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在分析了当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新形势下该模式的特点,并提出了提升该模式的对策。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总结来具体展示模式的实践效果。
在强调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最后得出结论,总结全文内容。
本文旨在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实用的建议和思路,推动其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新形势、研究、实践、现状分析、特点、对策、案例分析、实践总结、重要性、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承办机构,在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不仅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还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和探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总结,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技的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的要求。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才能找到符合时代潮流的新模式,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研究和实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改进,更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
实践是育人不可或缺的方式 , 我们要 把握 、 理解实践育人的最新理念 : 第一 , 它 是新的思维方式代表 。 这种新 的思维方式
是把人 的一切活动视为实践活动 , 从而在 现实 的人 的活动 中去 研究教 育 的问题 以
声乐 、 器乐 、 舞蹈 等 , 表 演专 业 的表 演课
程 、教 育专业 的教学 法课程 和专项 实 习
了实践育 人是提 高人才 培养质量 的重 要
途径 。
等, 但 是在 实施过 程 中 , 由于各课程 内容 本 身 的系统性 ,以及 授课教 师 的认 识 问
题, 高职 高专 音乐 专业 教学“ 本科压缩 型” 的问题非常突 出, 导致课程结 构与教学 内 容弹性不足 ,实践型课 时比例尤其 不足 , 各学习环节衔接不够科学 , 导致学生对学 习的整体性认识不够 , 对学习 内容缺乏综
节等 问题 的解决办法 , 学习者在具体 的现 实 的实践 中也能提高 自己的应变 能力 、 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教学过程 中教师 既要 参与复 杂 的实践也要 起到 引导 的职
型” 为主 , 高职 高专 的定 位主要 是体现 在 “ 高等技术型人才 ” , 因此高职高专 院校在
音 乐专业 培养模 式上某些 方面 可 以说 还
同 职高专音乐专业 创 新 实践 育人模 式 的研 究
口
.-.
- - . . -
口桂林师 范高等专科 学校
秦卫红
【 摘
要】 阐述 高职 高专音 乐专业 实
乐表演 、 音乐文化市场服务人才方面 。初
学习文化, 如果一种教 学模式不重 视学 习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等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等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教育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增强,高等音乐院校作为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场所,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样的人才培养需求和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高等音乐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教育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音乐教育,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音乐人才。
本文将从教育国际化的背景出发,探讨高等音乐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与发展。
一、加强音乐教育国际交流,拓展学生国际视野高等音乐院校应加强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音乐专家、教授来校任教,举办国际音乐大师班、音乐节等活动,开展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国际化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国际音乐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对各国音乐文化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
高等音乐院校还可以积极推动学生参加国际性的音乐比赛、音乐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和国际音乐界的交流与互动。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国际上优秀的音乐学生的比拼和交流,深刻理解国际音乐界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今后国际音乐舞台的成功表现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注重音乐教育的国际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创新在国际化的背景下,高等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国际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创新。
高等音乐院校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不断创新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高等音乐院校可以引进国外音乐课程,对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国际化的设置与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高等音乐院校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等音乐院校还应积极探索国际化的教学模式,注重提高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推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5篇(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和声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5篇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和声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音乐教育专业论文摘要: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他们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重担。
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是随着国际上对于各国音乐类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兴起的而提出,人们已经意识到对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
所以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音乐教育专业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可以说音乐教育专业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音乐论文音乐音乐教育专业论文: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和声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和声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元素,如果把旋律比作音乐的“骨骼”,那么和声就是音乐的“血肉”,只有有了“血肉”的音乐,才能形成立体、饱满的效果。
对于我国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和声学是基础理论课程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和声学课程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和声学课程的探索与改革的方向。
一、当前和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对和声学这门学科的定位存在偏差,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也有一些问题。
1.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尚未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思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和声学课程照搬本科院校模式,培养目标延续了重视理论学习与研究的传统,只是缩短了课程开设时间以适应高职专科三年制的学制。
这既违背了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影响了后续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2. 教学内容选择不实用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及和声规则的遵循,而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很难满足当下对应用与创新人才的需要。
和声学课程在教材的选择上,往往选用大部分本科院校使用的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教程》教材,该教材中传统和声的归纳科学、缜密、井然有序,阐释合理透彻、丝丝入扣,但过于机械、刻板,有些和声手法理论价值大于实用价值。
另外,其在训练形式上,注重传统的四部和声的写作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和声立体化音响的感知和培养,以及对学生和声分析能力的锻炼。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今天,高职教育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充分缓解了国家发展对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渴求。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也方兴未艾,这对加强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满足社会的音乐人才需求卓有贡献,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要求对现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作出适当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人才需求师资建设课程类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今天,高职教育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充分缓解了国家发展对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渴求。
温家宝总理说,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中国的职业教育普遍发展了,整个社会就进步了,整个现代化事业就会向前发展。
教育不应只是注重传授文本理论和实践技术,而应有对高层次精神文明的追求,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音乐艺术教育对提升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塑造他们健全、健康的心理结构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生力军的高职院校开展音乐艺术教育自然也是当仁不让。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也是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以山东省为例,截至 2009年,山东省共有71所高职院校,其中有超过半数的院校设有专门的音乐系或音乐艺术专业,培养层次以专科为主,学制为 2-3年。
通过音乐艺术的教育、教学,高职院校许多学生提高了文化艺术层次,培养了对高雅艺术的热爱,陶冶了高尚的审美情操,一定意义上满足了音乐人才的社会渴求,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确、明晰,基础宽厚、一专多能的实用性、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不少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无法胜任基层工作的要求;师资、教材建设与教学、科研活动的专业性和特色化有待加强;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单向灌输和音乐技能的单一传授,而忽略了音乐艺术对学生高雅精神气质的孕育、涵化。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企业、厂矿、社会文艺团体和中小学、艺术中专、各种培训机构等基层部门,而基层部门音乐工作具有多面性与实用性的要求;如何更好更快地培养出基础宽厚、一专多能的实用性、复合型专科层次的音乐人才来满足基层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是高等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音乐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音乐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音乐学专业是一门艺术类的学科,其人才培养一直是教育界和音乐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和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音乐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亟待创新和完善。
传统的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传统的音乐教育和训练为主,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但在适应当今社会和市场需求、发展音乐创新人才方面存在不足。
对音乐学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和分析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状况,探讨新的培养模式、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总结,可以为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音乐人才,促进音乐学专业的发展和进步。
1.2 相关概念介绍音乐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到多个相关概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创新是指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和革新,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在音乐学专业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针对当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进行全新设计和实践,以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音乐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下,组织并实施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方法。
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选择、实践环节设置等方面的设计和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音乐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涉及到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理念和方法。
在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未来音乐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2. 正文2.1 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受到社会需求、教育政策、专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目前,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传统教学模式和创新教学模式两种。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估,学生主要通过听课、复习、考试等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边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广东深圳518055)【摘要】近年来,高校音乐专业扩招导致了音乐人才的供需矛盾,此现象在广东省同样严峻。
笔者通过对深圳市社会发展需求的调查研究,结合高职院校定位,通过专业设置、课程改革、跨学科发展、实践教学等方面,对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随着艺考热的逐年升温,全国高校音乐专业不断扩招,一些理工类和农业类院校也纷纷增设音乐专业。
在广东省,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高校都开设音乐舞蹈类专业,其中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音乐舞蹈类专业招生计划达到300人。
与高校音乐专业扩招相对应的是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提供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0届本科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美术学(15.6%),其次为音乐学(15.0%)。
”([1]报告同时指出,此现象与这两个专业的供应高于、超前于社会需求有关。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招生、就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1、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认知度较低、对学生吸引力较小,随着本科院校音乐专业逐年扩招,高职音乐专业生源日趋紧张,学生素质有所下降,招生形势不容乐观。
2、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制短、学历低,学生基础薄弱,使高职音乐专业毕业生在与本科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加之“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使大量国家重点音乐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云集在深圳。
在外来竞争力的压力下,深圳本地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在此形势下,深圳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如何准确定位,培养出适合深圳文化发展需要的音乐专业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立足本地,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岗位需求1、深圳文化发展战略高职院校应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2]。
根据深圳“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圳在“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下,大力发展公共文化艺术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基层群众艺术的普及、培训和传播,随着各级演出市场的繁荣,演出管理与服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
2、深圳文化发展对音乐人才的职业需求(1)面向基层、社区的群众艺术表演人才。
(2)面向艺术普及和培训的艺术教育人才。
(3)面向演出市场、艺术机构和一般单位的文化传播与经营管理人才。
(4)面向广播、影视、数字新媒体行业的音乐创新人才。
3、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定位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3]。
因此在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应该区别本科院校的“精英化”培养模式,不是培养专业演员和音乐家,而是培养大众音乐艺术的普及和传播人才。
可见,高职音乐专业的定位与深圳当地的职业需求是适应的,如何在实践中发挥高职教育特色,培养适应深圳社会需求的人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音乐人才深圳高职院校要发挥高职教育优势,培养出适合深圳社会需要的有较强职业竞争力的音乐人才,需要在专业培养方向、职业导向、核心能力、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1、实时把握需求动向,设立专业培养新方向在社会快速发展、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音乐专业培养目标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需要,而适应性和创新性恰恰是高职教育的优势所在。
早在2003年,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就预见到艺术管理专业的未来需求,率先开设了文化事业管理(艺术)专业,在其他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尚未完全成熟时,该校首期专科毕业生已经抢占了就业先机,作为“稀缺人才”纷纷被星海音乐厅、东莞玉兰剧院、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等高端企业招聘,获得了较高的职位。
而该校同样开设较早的计算机音乐专业毕业生也大多在太平洋音像公司、中唱广州分公司等知名企业扎根。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更应该与时俱进,把握就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
深圳数字媒体行业发展势头强劲,2011年腾讯网络游戏收入达158亿。
随着网游、动漫等行业的崛起,深圳高职院校如果开设数字音乐制作、游戏音效制作等新专业,必将成为职业需求热点。
2、调整课程设置,改革传统课程体系根据高职特点,音乐专业课程建设应该突出实践性和应用型,不能照搬音乐学院等本科院校的传统模式。
(1)改革音乐专业技能课程音乐学院目的是培养演员、音乐家,音乐技能课强调高水平的演唱、演奏技能,教学内容单一而艰深。
高职院校面向大众文化培养音乐人才,技能要求一专多能。
因此,钢琴专业学生不仅要学钢琴演奏,还要求能钢琴即兴伴奏,甚至还要学一些电子琴、手风琴等键盘乐器,适应基层文艺演出的多种需求。
(2)整合音乐理论课程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课程分类详细,包括艺术概论、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音乐美学、乐理、视唱、和声、曲式、复调等种类繁多的课程。
多数高职院校学制较短,不可能开设过多音乐理论课程,应该将课程进行整合。
可以将乐理、视唱课整合为音乐素养课,将和声、曲式、歌曲作法课整合为音乐编创课,将音乐史论、曲式、音乐美学等课程整合为音乐赏析课等。
课程整合一方面适应高职课程体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
(3)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开发实践课程首先,增加现有课程的实践教学比重。
如:将音乐欣赏课程加入“导赏”实践环节,在情景教学环境下训练学生指导他人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其次,深度开发艺术实践课程。
在合唱、合奏等实践课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合唱训练、乐队排练等实践课程,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拓展专业弹性空间,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教育以人为本,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就业意向也会产生变化,培养一专多能的音乐人才不仅要调整课程设置,还应该为学生拓展更多的专业发展空间。
例如,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将该校8个学院25个系的几十个专业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达到一定要求,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改变专业或专业方向。
此举一方面保证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避免了因专业兴趣改变导致的生源流失,另一方面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就业需求,缩短人才培养周期,为社会提供了满足岗位需求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很多专业实施了“专业群”培养模式,该模式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
音乐专业实施专业群招生后,学生入学后并不确定专业方向,而是先后经过公共平台课、专业课、方向课的学习,逐步确定专业方向。
第一年入学后,除了学习外语、计算机、语文、政治等校级公共课以外,统一学习声乐基础、钢琴基础、器乐基础等技能课和乐理、视唱练耳等专业基础课,培养基本的音乐素质和技能,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年根据学生专业能力考核,确定音乐主修专业方向,如:声乐方向、钢琴方向、器乐方向等。
除技能主修课以外,开设技能拓展课,如:合唱、合奏、即兴伴奏等。
同时,以学分制方式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专业方向选择,开设专业方向课:艺术管理方向开设活动策划、舞台管理、演出经纪类课程,音乐制作方向开设计算机音乐、编曲、录音类课程,音乐教育方向开设音乐教学法、舞蹈编创类课程。
第三年针对就业,开设职业资格认证相关的专门化课程,如“演出经纪人资格证书”“演员资格证书”“录音师”“电子音乐制作师”等职业认证教学。
通过“以证代考”方式检验教学成果,学生通过相应职业认证考试就不必参加校内考试,有效的完成与社会的无缝对接,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使学生在毕业前具备职业竞争力。
3、搭建艺术实践平台,开发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是高职音乐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走入社会、适应岗位要求的桥梁和纽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1)充分利用校内艺术实践平台开展实践教学首先,充分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各类庆典、比赛和演出活动中,进行表演、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艺术实践。
其次,每学期设立整周专业实训。
在实训周广泛开展专题艺术实践,如举办专业技能比赛、演出季、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检验实践教学成果;也可以邀请行业内专家学者讲学或座谈,开拓学生视野、掌握行业最新动态。
最后,建立学生自主创新平台。
鼓励学生组建自主创新团队,协助学生开发项目。
可以建立音乐工作室,创作、编辑、录制音乐作品;也可以建立演出团队,对外进行商业演出;还可以创办文化艺术公司,直接参加文化市场的各种竞争。
多种方式并举,扩大艺术实践范围,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积累职业经验,推动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提前与市场接轨。
(2)大力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尽早搭建就业平台首先,将实训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时间安排上,尽量将实训周安排在当地重要文化艺术活动期间进行。
在音乐院团的演出季、市县文化节和各种展会、庆典期间,组织学生参与演出、服务和管理,一方面有力的支援了地方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获得了难得的工作锻炼机会。
其次,大力发展校外实训基地。
社会实践不仅要面向文化艺术机构,还要面向一般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社区,使学生体验不同的岗位对职业能力的多方面需求。
对照自己寻找差距,及时弥补不足,增强自身的职业适应性,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最后,提前与用人单位签约,抢占就业先机。
在校外艺术实践过程中,随时了解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针对性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
对有用人需要的单位,采取灵活的方式,提前派学生到岗实习或兼职工作,抢占就业先机。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紧迫的就业形势,高职音乐专业教育不仅要接受挑战,更要抓住机遇,发挥高职教育的优势,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性、实践性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1]《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3]引文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