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遗传学在血液病中应用

合集下载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版)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版)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版)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 年版)一、概述白血病(leukemia)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受累细胞(白血病细胞)出现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大量蓄积于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从而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功能并浸润淋巴结、肝、脾等组织器官。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两类,一类是正常造血抑制导致的骨髓衰竭相关的临床表现,如贫血、白细胞减少导致的感染。

另一类是白血病细胞浸润组织器官引起的临床表现,如肝脾肿大、绿色瘤等。

白血病的诊断主要是依赖骨髓涂片计数原始细胞比例。

白血病的分型早期主要是依赖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目前白血病的分型主要是以流式细胞仪为基础的免疫学。

遗传学信息主要用于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细胞的分化停滞于早期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和早期幼稚细胞,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仅数月。

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 CL)细胞的分化停滞于晚期阶段,多为较成熟细胞或成熟细胞,病情相对缓慢,自然病程可达数年。

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可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慢性白血病则分为慢性髓性白血病,常称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 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及少见类型的白血病。

目前按照WHO 造血系统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CLL 与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为一类疾病,所以CLL 的诊疗规范归入淋巴瘤部分。

临床上白血病的分类主要有两大标准,一个是FAB标准,临床重要性逐渐下降,见表1。

常见血液病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和预后【医疗资料】

常见血液病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和预后【医疗资料】

优秀课件
16
免疫学 I-流式细胞学
正常/白血病细胞免疫标志特点
干祖(原始细胞):CD34、CD117、HLA-DR、CD38。 髓系:CD13、CD33、MPO、CD11b、CD16、CD64;
分化抗原:CD14、CD15。
T系:CD3、CD5、CD7,分化抗原:CD4、CD8。
B系:CD10、CD19、CD22、CD79a;分化抗原:CD20。
T-ALL特点: 1. 幼稚T细胞数量增多:CD34+,TdT+↑; 2. 泛T标志丢失; 3. CD4/8双阳或CD4/8单阳。
优秀课件
19
免疫学 I-流式细胞学
伴有多系病态造血AML
继发于MDS或MDS/MPD 无先期MDS或MDS/MPD
治疗相关性AML和MDS
烷化剂相关型 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相关型(某些可为淋巴细胞型) 其他型
优秀课件
6
不另做分类的AML
AML 微分化型 AML 无成熟型 AML 有成熟型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原始单核细胞 /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红白血病(红系 / 粒单核系和纯红系白血病)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全髓增殖症伴骨髓纤维化 髓系肉瘤
伴有重现性遗传学异常AML
AML伴有 t(8;21)(q22;q22),(AML1/ETO) AML伴有骨髓异常嗜酸粒细胞,inv(16)(p13;q22)或t(16;16) (p13;q22),(CBFβ/MYH11) APL[AML伴有t(15;17)(q22;q12),(PML/RARα)及变异型] AML伴有11q23(MLL)异常
而FAB分类是简单的形态学分类。 2. W30%,降为20%。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1 分 子 细 胞 遗 传 学 技 术 在 骨 髓 增 生 异 常
综合征和急性髓 系白血病 中的应 用
急性髓 系 白血 病 ( ML) 成 人 白血 病 中最 A 是 常 见的类型 , WHO分 型将其 分成 四大类 型 , 各类 型 中又含各 种亚 型 , 分亚 型根 据核 型分类 , 型 部 核 检 测对 A ML分 类有 着 重 要 意 义 。t1 ;7 是 急 (5 1 ) 性 早幼 粒 细 胞 白血 病 ( P ) 征 性 的染 色 体 异 A L特 常, 形成 P - A 融 合 基 因 , 反式 维 甲酸 可 MLR Ra 全 诱导 AP L细 胞 分 化 , 剂 在 低 浓 度 时 诱 导 其 分 砷 化 , 浓度 时 诱 导 白血 病 细 胞 凋 亡 ,2者 均 是针 高
杂 交( IH) 比较 基 因组杂 交 ( G 和 多 色荧 光 FS 、 C H)
检测均 发 现 了 iv 1 ) n ( 6 ,阳性 细胞 率 为 9 . 5 3 4 % (6 6 ~9 . %) 8 .% 8 7 。我 们 采 用 F S 检 测 7 IH 4例
M4 者 , 现 2 患 发 3例 有 i (6 。为 探 讨 三 体 2 n 1) v 2 ( 2 在诊 断 iv 1 ) +2 ) n (6 急性 髓 细 胞 白血 病 ( MI A ) 中 的意 义 , 采用 红 、 荧 光直 接标 记 的双色 断裂点 绿
陈丽娟 李建 勇 , , 潘金 兰 薛永权 ,
( .南京医科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科 ,江苏 南 京 , 10 9 1 202 ; 2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江苏省血液研 究所 , 苏 苏州 , 10 6 江 250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 ;比较基 因组杂交 ;光谱核型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 白血病 ; 慢性 白血病

血液病中的融合基因

血液病中的融合基因

一、Ph染色体相关白血病的检测Ph染色体最初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中发现,其发生率达到90%以上,成为慢粒的细胞遗传学标志。

该染色体是由于第9号染色体长臂3区4带(9q34)和22号染色体长臂1区1带(22q11)相互易位所致,其后果使位于9q34的原癌基因C-ABL和位于22q11的BCR基因发生融合,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并表达为BCR-ABL融合mRNA,翻译成融合蛋白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也发现有Ph染色体,占ALL的5%(儿童)~25%(成人)。

近年来由于PCR技术的不断发展,对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的诊断和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检测有了很大的进展。

应用筑巢式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发现了3种BCR-ABL异构体,这种异构体的形成是由于BCR基因断裂点的位置不同所致。

慢粒患者在BCR基因的断裂点主要集中于经典的bcr区域,即M-BCR区域,而伴有Ph染色体急性白血病中,约50%的患者BCR基因断裂点与慢粒患者相同,而另50%患者的断裂点位于BCR 基因的第1个内含子,ABL基因的断裂点主要位于第1或第2个内含子,第22号染色体的断裂点位于M-BCR2内含子,即M-BCR第二外显子与ABL基因第二个外显子相融合(简称b2a2转录本)。

如果断裂点于M-BCR第三外显子即形成b3a2转录本,如果BCR基因的断裂点位于基因的第一内含子,则形成e1a2转录本,后者主要见于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白血病患者。

二、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95%以上具有特异的染色体易位t(15;17)(q22;q21),易位的结果使第15号染色体长臂2区2带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和第17号染色体长臂2区1带的维A酸受体α(RARα)基因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

由于该融合基因对APL具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可以作为APL诊断的分子标志。

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血液病

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血液病

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血液病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信息传递的两个重要分支学科。

它们在血液病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血液病是指一类由于遗传突变或其他原因导致造血系统异常的疾病,包括白血病、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

本文将从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角度,介绍血液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血液病的发病机制与细胞遗传学密切相关。

细胞遗传学主要研究染色体异常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在某些血液病患者中,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的结构异常或数目异常。

例如,染色体易位、染色体缺失或数目增加等异常都与某些血液病的发生有关。

通过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染色体异常如何导致血液病的发生,并且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与细胞遗传学相比,分子遗传学更加关注血液病的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

分子遗传学研究了基因和DNA的结构、功能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机制。

在血液病中,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会导致造血系统的发育异常或功能障碍,从而引发疾病的发生。

例如,在白血病中,常见的突变包括BCR-ABL融合基因的产生以及FLT3、NPM1等基因的突变。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通过分子遗传学的方法进行检测,并且可以作为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依据。

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受到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指导。

通过细胞遗传学的分析,医生可以观察到血液中细胞的染色体异常,从而帮助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在分子遗传学方面,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突变,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白血病中,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可以使用针对该基因的靶向治疗药物,如伊马替尼。

而对于某些贫血病患者,如果发现了特定基因的突变,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手段。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在血液病研究中的应用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血液病的发生机制,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在血液病领域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血液病相关基因的发现,以及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开发,为血液病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骨髓检查进展与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规范化

骨髓检查进展与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规范化

・特 载・骨髓检查进展与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规范化朱忠勇 骨髓检查是一项古老的技术。

据文献记载,早在1868年,Neumann和Bizzozero等就发现骨髓是一种造血器官:Neumann并首先证实白血病与骨髓异常造血有关[1]。

随着时间的推移,骨髓检查的内容愈加丰富,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多、现代的骨髓检查.已从早期单纯的形态学发展到涵盖细胞化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超微结构分析等诸多方面,常规的形态学检查也逐步向规范化[2]。

本文就骨髓检查的现状和进展,作简要介绍。

 1 骨髓检查的内容 1.1 一般形态学检查 包括常规的罗氏染色(R o2 manowsky stain,即瑞氏一姬姆萨染色),和有选择的细胞化学或免疫化学染色检查骨髓涂片。

 1.2 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即细胞分化抗原簇(C D)分析。

用各种荧光染料标记的抗C D单克隆抗体与流式细胞术结合,鉴定包括造血干细胞、各种淋巴细胞、髓系细胞、单核细胞、巨核细胞等的C D表型。

目前在血液细胞学分析,特别是白血病分型方面应用越来越广。

 1.3 细胞遗传学分析 白血病、M DS等恶性血液病,往往有染色体异常。

骨髓直接制片或短期培养,即可进行染色体鉴定,目前巳逐步发展为白血病分型的常规方法。

 1.4 分子遗传学分析 从基因(DNA或RNA)水平研究和诊断血液系统疾病,是当前的热点,例如,由于9号和12号染色体易位t(9:22)形成的,在慢粒白血病常见的Ph染色体,以往多用染色体分析法鉴定,后来发现这种易位形成了一个新的融合基因bcr-abl,从而可用较简单的PCR或基因探针技术进行鉴定。

目前类似的报告越来越多[3.14]。

 1.5 直接查找微生物 如黑热病的利-朵体、弓形虫等。

近年来,由于临床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和爱滋病的发生率增高,许多以往很少见的微生物如鸟分枝杆菌、组织胞浆菌(Hisloplasma)等常可在骨髓片中找到。

 1.6 骨髓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的培养。

细胞遗传学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细胞遗传学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染色体异常检出率70%-90%
1
66%的异常为特异性染色体重排
2
(四)急淋的染色体变化
一、染色体数目异常
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
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
伯基特淋巴细胞白血病
二、WHO的ALL分型
t(9;22)(q34;q11) BCR/ABL
t(1;19)(q23;p13) E2A/PBX1
淋巴瘤核型常见类型
骨髓增殖性疾病核型常见类型
病程中可出现核型演变,提示正向白血病转化
MDS 核型常见类型
MDS 核型常见类型
数目异常:+6,+9,+17提示预 后较好;+8提示病情进展
结构异常:14q+ del(13q14)预后不良 del(17p13)
MM 核型常见类型
数目异常:+6,+9,+17提示预 后较好;+8提示病情进展
1
特异性染色体重排有助于急白分型
监测急白缓解或复发和慢粒急变的重要指标
性染色体标志验证BMT是否成功
染色体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协助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为分子学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急白核型的预后分级
1
染色体异常检出率40%-70%
2
以染色体缺失常见,晚期MDS:RAEB,RAEB-t检出率高且核型复杂
(五)MDS 的染色体变化
慢粒慢性期的染色体改变
46,t(9;22)
t(9;22), Y;+8;+Ph
慢粒急变期的染色体改变及其意义
20%保持46,t(9;22)不变 80%除t(9;22)外出现额外异常,依次为2Ph、+8、i(17q)、+19、+21等 少数病例Ph染色体可和t(8;21)、t(15;17)、inv(16)或inv(3)同时存在 额外异常比临床血液学急变征象早出现2-4个月 无额外异常组 80%对治疗有反应,MS 5.7个月 部分细胞有额外异常组 50%对治疗有反应,MS 4.9个月 全部细胞有额外异常组成 30%对治疗有反应,MS 2.5个月

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

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

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8,39(3) : 179-183. 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8.03.00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绝大多数患者具有特异性染色体易位t(15;17)(q22;q12),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其蛋白产物导致细胞分化阻滞和凋亡不足,是APL发生的主要分子机制[1,2]。

APL易见于中青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44岁,APL占同期AML的10%~15%,发病率约0.23/10万[1]。

APL临床表现凶险,起病及诱导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出血和栓塞而引起死亡。

近三十年来,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砷剂的规范化临床应用,APL已成为基本不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即可治愈的白血病[3,4]。

一、初诊患者入院评估1.病史和体检2.血液检查:血常规、血型,外周血涂片,生化,DIC相关指标检查,输血前有关传染性病原学检查。

3.骨髓检查:(1)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化学:以异常的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且细胞形态较一致,胞质中有大小不均的颗粒,常见呈柴梱状的Auer小体。

FAB 分型根据颗粒的大小将APL分为:①M3a(粗颗粒型);②M3b (细颗粒型);③M3c(微颗粒型):较少见,易与其他类型AML 混淆。

细胞化学:APL的典型特征表现为过氧化酶强阳性、非特异性酯酶强阳性且不被氟化钠抑制、碱性磷酸酶和糖原染色(PAS)呈阴性或弱阳性。

(2)免疫分型:免疫分型在APL诊断中起到辅助作用。

其典型表现:表达CD13、CD33、CD117和MPO,不表达或弱表达CD34、HLA-DR、CD11b、CD14、CD64、CD56。

少数表达CD56患者提示预后较差。

(3)细胞遗传学:典型APL表现为t(15;17)(q22;q12)。

血液病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13年版

血液病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13年版
0.075 mol/L
KCl进行低渗处理(骨髓细胞3。最后加入新鲜配制的固定液(甲 醇:冰醋酸=3:1)进行预固定及固定,收获的染色体标本悬液 于2~8℃保存备用。 4.染色体标本显带:将染色体标本悬液用新鲜配制的固 定液重新固定、吹打混匀,采用气干法或火焰烧灼法滴片。 将制备的玻片置于pH 6.5—6.8的Earle’S溶液恒温水浴加热
用2 eeL的无菌肝素钠抗凝剂0.2 mI湿润内壁(注意不能超 量,较多肝素反而会导致白细胞聚集)。将取出的骨髓迅速 转移至含RPMI 1640完全培养液[培养液含20%胎牛血清或 新生牛血清、少量肝素钠和青霉素、链霉素]的无菌培养瓶内 送检。 4.标本标记和申请单:装标本的容器应标记患者姓名、 床号及其他必要信息。染色体显带核型分析及FISH检查申 请单至少应包含以下信息:患者基本信息及联系方式;住院 号或门诊号、送检日期;送检医生、送检单位及联系方式;患 者主诉、病史、体检、治疗相关重要信息;重要的实验室检测 结果以及检测要求(如FISH检测靶点或探针名称、丝裂霉素 断裂试验等);提供患者的初步诊断,以便实验室技术人员在 进一步的标本处理中根据患者可能的诊断给予合适的培养 条件。 5.标本运输:取出的新鲜标本应于室温条件下尽快(24 h内)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夏季和冬季应采取措施防止运 输过程中标本温度过低或过高,标本不能与冰块或冰袋直接 接触。如果无条件将标本放在含RPMI 1640完全培养液容 器中送检,而是置于肝素抗凝管或注射器内送检,建议最迟
Spectrum Orange/Texas Red、Spectrum
贫血患者外周血标本在加入PHA的同时需要加入丝裂霉素 共同孵育;CLL患者外周血标本在培养时加入未甲基化胞嘧 啶鸟嘌呤二核苷酸寡脱氧核苷酸(CpG—ODN)和美洲商陆素 (PWM)等刺激培养72 h可提高异常核型检出率;淋巴结活 检标本应于无菌条件下剪碎研磨、过滤成单个细胞后进行培 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标本可用CDl38磁珠分选联 合间期FISH(I.FISH)或胞质轻链免疫荧光结合FISH(clg— FISH)技术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浆膜腔积液需离心、弃 上清,调整细胞密度为(1~2)X106/ml进行培养。 3.收获染色体标本:细胞培养结束前,加入秋水仙胺处 理1 h,以增加中期分裂象(CLL患者及检测体细胞染色体异 常的患者,秋水仙胺处理时间可延长至3.5 h)。随即以

血液病资料-细胞遗传学

血液病资料-细胞遗传学

恶性血液病的细胞遗传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学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刘世和一、背景染色体开展历史染色体检查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价值国内外开展动态染色体分析开展历史1960-1971:非显带时期1971-1980:显带、高分辨1980-至今: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时期,分子细胞遗传学〔FISH〕意义诊断与分型疗效判断验证移植成功与否或确定白血病的复发及其来源。

预后分析与指导治疗查找新的致病基因,讨论发病机制国内外开展动态国外:广泛开展,白血病与淋巴瘤必查工程国内:相对薄弱原因技术劳动强度大价格患者经济开展染色体检查要素技术合理的价格规模化:降低本钱,进步效率,缩短报告时间二、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根据1995版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正常核型男:46,XY;女:46,XX。

异常核型包括体质性和获得性:体质性异常;获得性异常表1 核型命名常用的缩写符号染色体倒位〔inv〕指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断点之间的片段发生180º旋转,如发生于单一臂内称为臂内倒位,发生于两臂称臂间倒位。

染色体重复〔dup)在一个染色体的某一位点上重复一段染色体片段。

插入〔ins〕* 包括2个染色体之间的插入和一个染色体内的插入。

2个染色体之间的插入为插入易位,承受插入片段的染色体总是列于前面,而提供易位片段的染色体列于次。

* 一个染色体内的染色体插入可分为正向插入与反向插入。

等臂染色体〔iso)指一条染色体含有完全一样的臂。

易位〔t〕:至少2个染色体之间发生的遗传物质的互换。

平衡易位和不平衡易位两条染色体之间的易位描绘方式为按染色体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易位:3个染色体以上罗伯逊易位〔rob)发生于D组或/和G组端着丝粒染色体易位,为两个长臂对接。

Rob(14;21)缺失〔del〕在某一个染色体上丧失部分遗传物质;分为中间缺失和末端缺失,如5q-增加〔add)表示在某一染色体上获得来源不明的遗传物质,通常代表在染色体的末端增加。

新一代细胞遗传学技术在白血病基因组结构变异分析中的应用

新一代细胞遗传学技术在白血病基因组结构变异分析中的应用

白血病•淋巴瘤202丨年4 J j 第 30 卷第 4 期Journal of Le丨丨kemia & Lvm丨)homa,A丨)ril 202丨,\〇丨.30,No. 4•197.新一代细胞遗传学技术在白血病基因组 结构变异分析中的应用张阳1王彤1王芳,刘红星:1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检验医学科,廊坊065201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 100176 通信作者:刘红星,Email:starliu@ •专题综论•扫码阅读电子版【摘要】基因组结构变异(SV)是血液肿瘤中一组重要的遗传学异常形式目前常用的细胞遗传 学和基因检测技术在SV检测方面具有显著的局限性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提供了超长片段、高分辨 率、自动化、高通量和全基因组范围分析SV的能力,又被称为新一代细胞遗传学(NG C)技术。

近年来已 有将N G C技术用于白血病基因组SV分析的研究报道现结合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的报道对相关 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关键词】内血病;基因组结构变异;细胞遗传学D O I:10.3760/rm a.j.rnl 15356-20201215-00306Applic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cytogenetics technology in structural variation of leukemia genome Zhang Yang. Wang Tong1, Wang Fang1, Liu Hongxing2'Department of Uiboratory, Hebei Yanda Lu Daopei Hospital, Langfang 065201, China; :Beijing Lu Daopei Institute o f Hematology, Beijiing 100176.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Hongxing,Email:***************.cn【Abstract】Structural variation (SV) of the genome is a group of critical genetic abnorm alities in hematological tumors. The currently com m only-used cytogenetics and gene testing techniques have significant lim itations in the detection of SV. Genome optical mapping technology provides a powerful tool for analyzing SV with ultra-long fragm ents, high resolution, automation, high throughput and genom e-w ide range. It is also known as the nexl-generalion cytogenetics (NGC)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research reports on ihe use of NGC for the analysis of SV of leukem ia genome. The related research progress is now introduc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ports at the 62nd Am 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Annual Meeting.【Keywords】Leukemia: Genomic structural variationi; CytogeneticsD O I:10.3760/rm a.j.rnl 15356-20201215-00306基因组结构变异(s v)是血液肿瘤中一组重要的 遗传学异常形式,包括染色体易位、倒位、微缺失、基因拷贝数变异(CNV)以及染色体碎裂等。

各种血液病细胞遗传学异常(潘金兰)

各种血液病细胞遗传学异常(潘金兰)

各种血液病中细胞/分子遗传学异常简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潘金兰染色体基本概念•染色体(chromosome):可染色的小体。

1988年Waldeyer 提出。

•基本结构:DNA+组蛋白高度螺旋化。

间期:染色质(DNA解螺旋成细丝,不易着色)。

中期:染色体(DNA高度螺旋化,易着色)。

•染色体:遗传物质-基因载体(基因直线排列于染色体上)。

•染色体研究是临床遗传学研究的基础(染色体改变导致基因改变)。

19501960197019801990细胞遗传学发展简史确定染色体46条(1956)应用于血液学(1958) CML发现Ph染色体非显带时期G、R等各种显带技术,肿瘤和遗传学疾病核型异常FISH中期间期多色FISH显带时期CGH高通量芯片技术:aCGH, aSNP20001960s/染色体+医学核型命名(基本)•核型按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An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Human CytogeneticNormenclature ISCN 2013》描述.•核型描述可分简式和繁式。

常用简式。

46,XY:一个染色体数目为46的正常男性核型;47,XY,+8:一个染色体数目为47的超二倍体男性核型,增加了一条8号染色体;46,XY,t(9;22)(q34;q11):染色体数目为46的假二倍体男性核型,其中有一个涉及9和22号染色体的相互易位。

•常用缩写符号:p短臂、q长臂、t易位、del缺失、inv倒位、ins插入、der衍生染色体、dup重复、mar标记染色体、r环状染色体、i等臂染色体。

FISH的定义•该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门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

FISH为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结合。

•为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之间架起了桥梁。

•使基因异常在显微镜下就能被看到,因而极大地提高了染色体分析的敏感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成为细胞遗传学的重要补充。

恶性血液病细胞遗传学检测的标准方法及流程(精)

恶性血液病细胞遗传学检测的标准方法及流程(精)

J Diagn Concepts Pract 2009,Vol.8,No.4恶性血液病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的重要性包括常规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 分析在内的细胞遗传学检测在恶性血液病的诊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①其有助于恶性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分型。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表了关于淋巴和造血系统肿瘤的新分型,将t(8;21、t(15;17、inv(16和del/t(11q23作为4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亚型的诊断标志,以上4种亚型均伴有不同再现性遗传学异常[1]。

②其有助于判断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预后。

如按照核型可将AML 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个不同的预后等级[2]。

③其有助于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在发展针对不同遗传学亚型的个体化靶向治疗中,如费城(Ph 染色体(+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 可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治疗,伴t (15;17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可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

可见,目前细胞遗传学检测已成为恶性血液病诊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采用标准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的必要性以往,国际上关于细胞遗传学检测的方法缺少一致认可的准则。

而最近,欧洲细胞遗传学协作组提出了恶性血液病细胞遗传学检测标准方法的建议[3]。

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其作了必要的修订和补充。

只有采用标准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才能既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和检查的经济、省时,又可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不恰当的治疗。

根据恶性血液病的类型采用不同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及流程由于恶性血液病的类型不同,其细胞对于培养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且其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性遗传学异常,如进行FISH 检测时要求采用不同的探针,故应根据恶性血液病的类型采用不同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标准方案。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CML 、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CMPD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AM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MM 的细胞遗传学标准检测方法及流程分别见图1~8。

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

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
大学 ,9 8 1.7 19 21
3 郭 峰 红细胞免 盎研 究慨况
1 I -8 5: 8Il 2.
中华 微生物 和免疫学 杂志 .1 5 9 , 9
4 和虹 . 邵末鸿 再生障碍 胜贫血的免疫发 病机 制 见: 扬崇礼 , 主
编 再 生 障 碍 性 贫 血 . 2版 第
2∞ O 2 72 0 2 ,3
性未分化性 白血病 ( I 7例 ; ^ ) 急性 髓 细胞 白血病 ( l)7 m, 6 L
侧; 急性 淋 巴细胞 白血病 ( l_ 6 ; 2倒形 态学诊 断 为 A _) 倒 另 l2

但表面抗原唯 c 弼 D 显著表达 , 核型 为 4 , Y dl 9 6 X ,e (q一) ;
bo g)分型方案 。 目前 . ioy l 国内对 A L患 者 MIM分 型 的研究 C
1 研究对象
2 形态学检查
初治 A 0 侧 , L 1" 均在 未化疗 前进行 M C 2 IM分
骨髓 及 血涂 片经瑞 氏 色 分类 , 时进行 同
型。男性 6 侧 , 2 女性 4 例 ; 0 年龄 1 ~7 3 5岁 , 中位年龄 3 6岁 细胞化学染色 , 括髓过 氧 化酶 、 特 异性酯 酶 +氟化 钠抑 包 非 制试验 及糖原染色 细胞 学检查 , F B标准确定 A 按 A L类型 : 3 免疫学检查 用相对密度 为 10 7的淋 巴细胞分离 液提 ' 7 取 骨髓 中的单 个核细胞 。采 用 流式细胞 仪检测 。荧光 阳性 细胞 ≥2 %作为相应抗原阳性的判断标准 。 0
表达 , 最终定为 A L 倒 M 仅表达 c 弼, U :2 ^ D 染色体异常 , 融台 基 因未检 出, 属分类不明。免疫 学分型 与 M C IM分 型符 合率

流式细胞基本原理和在白血病中应用

流式细胞基本原理和在白血病中应用

Requirements for assigning more than one
lineage to a single blast population
• Myeloid lineage
– Myeloperoxidase (flow cytometry, immunohistochemistry or cytochemistry) or
三.成熟淋巴细胞增殖 性疾病
循环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 ❖毛细胞白血病 ❖脾边缘区淋巴瘤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皮肤T细胞淋巴瘤相关白血病
…………
这类疾病必须有流式细胞术的辅助诊断!
确定克隆来源!
正常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克隆扩增)
T or B or NK
白血病诊断依赖于多种检测方法
样本
形态学
基础和金标准
流式细胞术
必需
细胞遗传学/FISH 重要
分子生物学
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的价值
• 区分淋系、髓系白血病 • 区分淋系白血病中的T、B-ALL • 鉴定混合细胞性白血病的类型:
T-M、B-M、T-B、T-B-M
• 治疗过程中监测MRD,评价疗效 • 提示某些遗传学异常:
– Weak CD19 with at least 2 of the following strongly expressed:CD79a,cytoplasmic CD22,CD10
MPAL (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
WHO 2008
Two Leukemic Populations
B-ALL:多数表达CD34、CD38dim、TDT、 CD19、CD10str、CD20,这些标志的任意组合 CD34/CD22、CD34/CD20、TDT/CD10等,也 可加上某些异常标志如 CD13、CD33、CD15 即可将ALL细胞与正常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分开 (60~80%)。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临床意义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培养法处理患者骨髓样本,经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之间的关系。

结果58例患者中异常核型为69%(40/58),以结构异常为主,以M3的检出率最高。

伴有复杂核型异常AML患者CR率、总生存期均较非复杂核型异常AML患者差。

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已成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断、个体化治疗、治疗效果监测及判断预后不可或缺的方法。

标签: 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分析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由于白血病细胞起源、分化和生物学行为的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治疗和预后也会有所不同。

现今细胞遗传学已经成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分型、治疗选择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手段。

本文回顾性地对58例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并观察了58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与临床的关系。

初步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临床意义。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患者,为我院报道的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初诊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男30例,女28例,年龄15~85岁,中位年龄45岁,按FAB分型,M0 1例,M2 15例,M3 12例,M4 3例,M5 24例,M6 2例,M7 1例。

材料主要是骨髓标本,均取自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的髂前或髂后上棘。

1.2方法(1)形态学分型:采用常规瑞氏染色,在10×100倍光镜下计数有核细胞200个,计算白血病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2)细胞遗传学分型:用G显带方法染色体分析,每例观察至少20个分裂中期细胞,核型异常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 1995)》进行识别及描述。

(3)治疗方案:采用标准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或IDA(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或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诱导缓解方案,M3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或亚砷酸诱导分化+DA或IDA联合治疗,M5主要采用MV(米托蒽醌+替尼泊苷)诱导缓解。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

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是诊断恶性血液病的重要依据。

许多特异性染色体畸变和特定的恶性血液病亚型相联系,因而成为恶性血液病诊断分型的重要指标;诊断时的染色体核型对恶性血液病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染色体畸变可作为监测白血病缓解、复发及突变的重要参考指标,也为分子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比如t(9;22)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杂染色体异常的白血病预后很不好,应尽早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WHO制定的恶性血液病分型系统中,将染色体核型作为最重要的分型及诊断指标,发现重现性异常的染色体可提前作出AML的诊断。

很多染色体异常导致特异性的白血病融合基因。

染色体分析除用于各类恶性血液病患者,如急、慢性白血病、MDS、MPNs、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还可用于儿童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畸形的染色体检测,以及习惯性流产、不孕不育等疾病的诊断。

但是染色体分裂相的制备和分析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时间长,因此导致临床染色体的诊断缺乏及时性,往往发报告时间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染色体核型分析需要细胞分裂才能完成,因此需要细胞具有良好的分裂活性,部分患者的细胞不分裂就不能观察到可供分析的中期分裂相(正常染色体分裂相,核型排列后如图3和图4),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确诊和治疗。

此外染色体一般只能分析20-30个分裂相细胞,敏感性只有百分之一,当异常细胞比例较低时,也难以发现异常的染色体。

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判断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尤其对一些复杂染色体异常,或异常较小的染色体,往往难以正确判断。

采用染色体全自动扫描暨自动核型分析系统可以加快染色体检测和发报告速度。

通过加用一些促细胞分裂的试剂可增加可供分析的核型。

图3 正常男性的染色体核型图4:正常女性核型46,XX不同血液恶性肿瘤常见的染色体异常见表2,具体介绍如下。

表2 白血病和淋巴瘤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和融合基因细胞类型疾病染色体异常融合基因髓细胞AML/M2 t(8;21)(q22;q22) AML1/ETG8(ETO) AML/M2(M4) t(6;9)(p23;q34) DEK/CANAML-M3 t(15;17)(q22;q11-22) PML/RARαAML-M4 inv(16)(p13;q22) CBFb/MYH11AML t(6;11)(q27;q23) MLL/AF6AML t(11;19)(q23;p13.1) MLL/ELLAML t(11;17)(q23;q21) MLL/AF17AML t(10;11)(p12;q23) MLL/AF10AML dupMLL(11q23) dupMLLAML t(16;21)(p11;q22) TLS/ERGAML t(9;11)(p22;q23) MLL/AF9CML t(9;22)(q34;q11) BCR/ABLHES;CEL Del4q FIP1L1/PDGFRaB细胞B-淋巴瘤t(14;18)(q32;q21) BCL-2/IgHBurkitt淋巴瘤t(8;14)(q24;q32) MYC/IgHT细胞T-ALL t(8;14)(q24;q11) MYC/TCRαT-ALL t(X;11)(q13;q23) MLL/AFXT-ALL t(1;11)(p32;q23) MLL/AF1pT-ALL t(11;19)(q23;p13.3) MLL/ENLT-ALL TAL1D SIL/TAL1T-ALL t(16;21)(p11;q22) TLS/ERGT-ALL t(11;14)(p15;q11) Rhom-1,TTG-1/TCRσ1. 伴有特异性遗传学异常的AML在这一AL亚群中,WHO确认了以下四种特征明确的遗传学异常,在原发性AML中此类异常占30%,这类AML有独特的临床表现。

伴有TLS-ERG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白血病临床分析

伴有TLS-ERG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白血病临床分析

DOI:10.3969彳.issn.1672-9463.2020.12.010•临床经验・伴有TLS-ERG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白血病临床分析王朝荣王亚峰刘炜宋丽丽管玉洁TLS-ERG融合基因是由位于16pll的TLS基因与21q22的ERG基因重排产生,是一种罕见的、由非随机性染色体易位所形成的融合基因,其染色体表型主要为t(16;21)(pll;q22),最早由Mecucci等[11对1例复发的AML-M2患者进行报道。

目前国内外关于儿童急性白血病中TLS-ERG融合基因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我科2013年1月-2018年12月诊治的伴有TLS-ERG融合基因阳性的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诊治伴有TLS-ERG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白血病共6例,参照文献诊断标准[2],占同期急性白血病的0.78%(6/768)o其中男3例,女3例,发病年龄2岁4个月~12岁,中位年龄8岁6个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例。

确诊时有贫血症状5例,发热4例,出血4例,腿痛1例。

体征见淋巴结肿大5例,肝肿大5例,脾肿大4例。

1.2方法1.2.1骨髓细胞学检査及细胞化学染色骨髓涂片经常规瑞氏染色后行分类计数,再进行过氧化物酶染色、糖原染色、特异性酯酶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及氟化钠(NaF)抑制实验。

▲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201702320)作者单位:450000河南郑州,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河南省小儿血液医学重点实验室通讯作者:刘炜,E-mail:*************************122免疫分型治疗前抽取肝素抗凝的骨髓3ml,用流式细胞仪(Caliber型,BD公司)进行免疫分型检测,采用CD45/SSC设门法。

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宋兰林;刘晓力;杜庆锋;周淑芸【期刊名称】《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年(卷),期】2003(11)6【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 (CML)患者细胞遗传学改变与疾病的诊断、分期、分险率分组之间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15 5例CML患者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及Sokal危险指数进行分期分组 ,骨髓短期培训常规G显带后进行核型分析。

结果 15 5例CML患者中 ,14 8例Ph(+) ,占 95 5 % ,Ph(- )患者 7例(4 5 % ) ,其中 4例Ph(- ) /bcr -abl(+) ,3例Ph(- ) /bcr-abl(- )。

慢性期患者中 2 1例 (15 6 % )发生附加染色体畸变 ,主要有 +8(5例 ) ,+Ph(4例 ) ,+19(2例 ) ,-Y(2例 ) ,1q - (2例 )等 ;附加染色体畸变率高危组 >中危组 >低危组。

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中 14例 (70 % )有附加染色体数量和 /或结构异常。

结论慢性期CML 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 ,附加染色体畸变频率与疾病的风险度正相关 ,是判断疾病预后的有用参数。

加速期、急变期CML多伴有非随机的附加染色体异常 ,这些染色体的出现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指标。

【总页数】3页(P54-55)【关键词】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染色体畸变频率;染色体异常;诊断【作者】宋兰林;刘晓力;杜庆锋;周淑芸【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2【相关文献】1.细胞遗传学检测在慢性髓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J], 潘成云;许娜;何柏林;曹睿;廖立斌;阴常欣;蓝扬清;陆紫媛;黄继贤2.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的慢性髓系白血病进展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J], 张新伟;季林祥;秦铁军;于明华;刘世和;孙秀娟;尚静雅;季素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扰素2α治疗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反应分析

干扰素2α治疗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反应分析

文章编号(Article ID):1009-2137(2003)03-0269-05·论著·干扰素2α治疗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反应分析洪 虹,丘镜滢,赖悦云,师 岩,何 琦,党 辉,陆道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细胞遗传室,北京100044摘要 为了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应用干扰素2α(IFN2α)治疗后细胞遗传学疗效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对我院10年来128例CML慢性期患者单用IFN2α或联用化疗药物后细胞遗传学变化、核型演变及与临床有关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核型分析全部应用G2显带,部分联合应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结果表明:①所有患者均获血液学缓解。

②118例Ph染色体标准易位患者中36例(30.8%)获细胞遗传学反应,其中20例(17.1%)Ph染色体仍>35%,13例(11.1%)Ph染色体<35%,3例(215%)Ph染色体为0,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细胞遗传学有效应者共16例(13.6%)。

③7例复杂变异易位患者中4例获细胞遗传学反应,其中2例(14.3%)Ph染色体>35%,2例(14.3%)Ph染色体<35%,无1例Ph染色体为0;3例简单变异易位患者无1例获细胞遗传学疗效。

④IFN2α治疗后影响细胞遗传学疗效的因素有:性别、初诊病情、IFN2α是否联用其他化疗药物及是否持续治疗。

⑤IFN2α治疗并不能防止CML疾病进展。

结论:①每周IFN2α600-900万U单用或联合Bu/Hu可使11.1%的标准易位和少数复杂变异易位Ph+CML患者获主要细胞遗传学效应,但不能防止疾病进展;②Ph变异易位并不预示IFN2α疗效不佳;③细胞遗传学监测有益于反映疗效与疾病进展,应定期监测。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干扰素2α;细胞遗传学反应中图分类号 R733172文献标识码 AAnalysis of Cytogenetic R esponse in Ph+Chronic Myeloid LeukemiaPatients T reated with InterferonαHON G Hong,Q IU Jing2Y ing,LA I Yue2Yun,SHI Yan,HE Qi,DAN G Hui,L U Dao2PeiDepart ment of Cytogenetics,Instit ute of Hematology and People′s Hospital,Peki ng U niversity,Beiji ng100044,Chi naAbstract Ph chromosome occurs in nearly all patients with CML,and eliminating Ph2positive clone is a major target in the treatment of CML.IFN2αis a well2known effective treatment in chronic phase CML.The cytogenetic response and the prognostic factors in128CML patients treated with IFN2αwere retros pectively studied.IFN2αadminestered singly ata dose of3million U/day for2-3times a week or in combination with either hydroxyurea(Hu),busulfan(Bu),lowdose Ara2C or harringtonine.K aryotyping was examined by G2banding before and after IFN2α2based treat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patients achieved complete hematological remission.Cytogenetic response occurred in36of118 patients with standard t(9;22)translocation;3of these36patients had a complete cytogenetic response(Ph=0),13had major cytogenetic responses(Ph<35%)and20had minmal res ponse(Ph>35%).The total cytogenetic effectiveness was13.6%(16/118).Four of seven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variant translocation also achieved cytogenetic response,2 of them had a major cytogenetic response and2had minmal res ponse.Factors influenced the prognosis associated with cytogentic response included sex,patient status at diagnosis and IFN2αadministered sing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hemotherapeutic agents.IFN2αcould not prevent the progression of CML.It is concluded that Ph+CML patients with both standard and variant translocation had ma jor cytogenetic response to IFN2αtreatment at a dose of6-9million U/week in single or combination with Hu/Bu,however,IFN2αtreatment could not prevent disease progression.Long term suvival was also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variant translocation treated with IFN2α.Regular cytogenesis examination in CML patients is necessary during IFN2αtherapy,which is useful to reflect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K ey w ords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interferon2α;cytogenetic responseJ Ex p Hem atol2003;11(3):269-27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患,95%的CML患者具有特征性细胞遗传学改变———Ph染色体,由t(9;22)易位形成[1],Ph染色体的存在是CML发生、发展及急变的根源,因此治疗目标应致力于清除Ph染色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MDS 核型常见类型
2020/11/14
38
MM 核型常见类型
数目异常:+6,+9,+17提示预 后较好;+8提示病情进展
结构异常:14q+ del(13q14)预后不良 del(17p13)
2020/11/14

2020/11/14
21
一、染色体数目异常
二、WHO的ALL分型
(1)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 病
(2)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

2020/11/14
23
(1)前体B淋巴细胞白 血病
① t(9;22)(q34;q11) BCR/ABL ② t(4;11)(q21;q23) MLL/AF4 ③ t(1;19)(q23;p13) E2A/PBX1 ④ t(12;21)(p13;q11) TEL/AML1
2020/11/14
11
一、ANLL和FAB亚型相关的特异性染色体重排
AML-M2 t(8;21)(q22;q22),-Y
AML-M3 t(15;17)
二、ANLL中和FAB亚型不相关的核型异常
• +8(8%)、-7/7q-(7%)、+21(1-2%)、+11(1%)、
+13(<1%)
2020/11/14
33
急白核型的预后分级
(五)MDS 的染色体变化
•染色体异常检出率40%-70% •以染色体缺失常见,晚期MDS:
RAEB,RAEB-t检出率高且核型复杂
2020/11/14
35
●病程中可出现核型演变,提示正向 白血病转化
2020/11/14
36
MDS 核型常见类型
2020/11/14
2020/11/14
24
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
(1)t(11;14)(p13;q11) LMO2/ TCRα/δ (2)t(10;14)(q22;q11) HOX11/TCR α/δ (3)t(8;14)(q24;q11) MYC/TCR α/δ
2020/11/14
29
伯基特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
❖ 原发性核型异常分两大类 ➢ 和FAB亚型相关,特异性染色体重排 ➢ 和FAB亚型 不相关,大多为数目异常
❖ 初诊时核型异常CR时消失,复发时再现 ❖ 部分病例由于核型演化产生继发性异常
AML的WHO分型
伴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AML 伴多系发育异常的AML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 不另做分型的AML
+18(5%)
B细胞慢淋
14q+ 25%染色体异常CLL
t(11;14)(q13;q32)
t(14;19)(q32;q13)
结构异常
del(13q) 20%染色体异常CLL
i(17q)
6q-
T细胞慢淋 inv(14)(q11q32)
(三)急非淋白血病的染色体改变
❖ 染色体异常检出率50%-80%,最高达93%,检出率高低主 要与方法学有关,其次与地理环境及种族的差异有关
① t(8;14)(q24;q32)
MYC/IGH
② t(2;8)(p12;q24)
IGK/MYC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11/14
30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的染色体改变
五、白血病染色体分析的
临床和生物学意义
• 异常克隆有助于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特异性染色体重排有助于急白分型 • 监测急白缓解或复发和慢粒急变的重要指标 • 性染色体标志验证BMT是否成功 • 染色体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 协助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 为分子学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2020/11/14
10
伴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AML
(见于30%的AML)
伴t(8;21)(q22;q22)(AML1/ETO)的AML 伴t(15;17)(q22;q21)(PML/RAR)的APL 伴inv(16)(p13q22)(CBF /MYH11)和骨髓嗜
酸粒细胞异常的AML 伴11q23(MLL)重排的AML
• +11显示干/祖细胞表型(HLA-DR和CD34阳性),分子水平
上可见MLL外显子2-8的串联重复,治疗效果差,仅获短暂首 次CR
• +13者白血病细胞常同时表达髓系和T系抗原,特别多见于
M0和M1型,原始细胞呈手镜样或小原淋样细胞,CR率低, MS9.5个月
(四)急淋的染色体变化
•染色体异常检出率70%-90% •66%的异常为特异性染色体重
30%
t(9;22), -Y;+8;+Ph
46,t(9;22)
70%
2020/11/14
6
慢粒急变期的染色体改变及其意义
20%保持46,t(9;22)不变 80%除t(9;22)外出现额外异常,依次为2Ph、+8、i(17q)、
+19、+21等 少数病例Ph染色体可和t(8;21)、t(15;17)、inv(16)或inv(3)
四、各型白血病的核型异常
(一)CML (二)CLL (三)AML (四)ALL
其他
2020/11/14
3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改变
1. Ph染色体的发现及其性质
• 1960年 Nowell在美国Philadelphia所发现 • 1973年 Rowley用Q/G带证实t(9;22)(q34;q11) • 1984年 Prakash用高分辩定在9q34.1和
细胞遗传学在血液病 中应用
白血病染色体改变基本特征
• 获得性 • 克隆性 异常克隆:至 少两个细胞有同样的染
色体增加或结构重排,或者至少三个细胞有同 一染色体丢失
• 原发性 见于病程早期;和发病相关;常为单
一异常
• 继发性 见于病程中;与疾病恶化有关;多为
复杂异常
• 平衡型 染色体结构重排(易位或倒位) • 不平衡型 染色体整条或部分的增加或丢失
同时存在 额外异常比临床血液学急变征象早出现2-4个月 无额外异常组 80%对治疗有反应,MS 5.7个月
部分细胞有额外异常组 50%对治疗有反应,MS 4.9个月 全部细胞有额外异常组成 30%对治疗有反应,MS 2.5个月
(二)慢淋的染色体变化
+12 1/3染色体异常CLL
数目异常
+3(6%)
22q11.21
• 分子学研究发现该易位导致bcr/abl融合 →
8.5Kb bcr/abl融合mRNA→ P210
• Ph染色体系获得性畸变 • Ph染色体见于粒、红、巨核系细胞以及B细胞,
提示CML为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CML t(9;22)(q34;q11)
慢粒慢性期的染色体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