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3)班经典诵读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经典诵读内容教案

初中经典诵读内容教案

初中经典诵读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使学生了解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词: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使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古代散文:选取一些富有哲理和文采的古代散文,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使学生了解古代散文的魅力。

3. 古代小说: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小说片段,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学生感受古代小说的故事性和人物形象。

4. 古代戏剧:选取一些经典的戏剧片段,如《窦娥冤》、《长生殿》等,使学生了解古代戏剧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首先进行诵读,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法:教师对经典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经典诗词: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诗词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3. 教学经典散文: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散文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4. 教学经典小说: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5. 教学经典戏剧: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戏剧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总结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等方面。

2. 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学校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三篇)

学校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三篇)

学校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们更多地沉迷于电子产品,阅读经典文学的机会越来越少。

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我校决定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书香氛围。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诵读经典作品,让学生学会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公众表达能力:通过诵读经典作品给其他同学和老师们表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公众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和诵读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活动内容1. 选材:选择具有触动与启迪意义的经典作品,如古诗文、名篇、优秀散文等。

要求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确保作品的质量和内涵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2. 学习和诵读: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读原著,理解作品的主旨和表达方式。

并在家庭作业或校内活动中进行诵读,提高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比赛和展示: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校内的诵读比赛,评选出优秀的诵读者并给予表彰奖励。

同时,营造诵读角,供学生自愿参与展示自己的诵读才艺。

4. 活动交流:定期开展学生间的诵读交流活动,使学生们有机会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互相学习、交流和借鉴。

四、活动流程1. 宣传活动:在学校的校园广告牌、电子屏幕和学生家长群等媒介上进行宣传,介绍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和目标。

2. 材料选择:由语文教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诵读材料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确保作品质量和适应性。

3. 学生学习: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经典作品,教授正确的诵读方法,并鼓励学生诵读演出。

4. 诵读比赛:在活动期间,分年级或班级组织学生参加诵读比赛,评选出优秀的诵读者。

5. 诵读展示:建立诵读角,供学生自愿参与展示,定期举办诵读展示活动,吸引其他同学和老师观看。

《诵读》教案》

《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语感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选取经典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进行诵读。

2. 学习并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和方法。

3. 分析作品中的意境、情感等,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诵读,引导其他学生跟随。

2. 讲解法:教师讲解诵读技巧和方法,学生加以实践。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作品内涵,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经典诵读教材,如《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等。

3. 准备诵读台或讲台,方便学生示范和表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表现。

2. 诵读技巧:评价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

3. 作品理解:通过学生讨论和分享,评价他们对作品内涵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挑选适合学生诵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制作课件和教学素材。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程的经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3. 示范诵读: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韵律和情感。

4. 教学讲解:教师讲解诵读技巧和方法,如停顿、语气、节奏等,并指导学生实践。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品内涵,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6. 学生展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诵读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7.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诵读任务,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七、教学策略1.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诵读中找到自己的特长。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作品的美。

4. 激励性评价: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初中诵读经典教案

初中诵读经典教案

初中诵读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美妙。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经典诗文选段:《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经典散文选段:《孟子·告子下》、《庄子·逍遥游》等。

3. 经典小说选段:《红楼梦》、《西游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地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中的寓意。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经典中的文化内涵,将经典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进行示范诵读,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

2. 指导法: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让学生讨论经典中的寓意,分享自己的理解。

4. 实践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诵读练习,提高诵读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示范诵读:教师选取一段经典进行示范诵读,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

3. 学生练习:学生跟读教师选取的经典段落,教师对学生的发音、节奏等进行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经典中的寓意,分享自己的理解。

5. 汇报展示:各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6.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诵读和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经典的文化内涵。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经典诵读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上的诵读练习,观察学生的诵读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

2. 学生对经典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展示,了解学生对经典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全)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全)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全)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理解和背诵经典作品,学生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还能够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2. 针对每部作品,分为若干个课时,每个课时包含以下内容:- 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解读重要章节或片段- 学生诵读经典语段或段落- 分析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教学方法1. 教师导读:通过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解读和分析作品的重要章节或片段,并互相讨论。

3. 朗读练:提供经典语段或段落,让学生进行朗读练,并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调整。

4. 语言分析:通过分析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经典作品中的语言特点。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诵读和讨论中的积极度和参与度。

2. 口语表达:评估学生的发音、语音语调和流畅度。

3. 文学素养:评估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资源- 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课本和参考书籍:提供作品的背景介绍、重要章节解读等材料- 录音设备:用于学生朗读练和语音评估小结通过进行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学生将能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理解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增加词汇量,并提升阅读能力。

这将为他们的语言发展和文学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经典诵读 教案

经典诵读 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教案:经典诵读教案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经典诵读的基本技巧和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经典诵读的文本素材,可以选取经典诗歌、散文等。

2.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课堂内容和记录学生的表现。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经典诵读的话题,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经典的理解和感受。

2.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经典文学进行诵读练习。

鼓励学生通过多次反复演练,尽量还原文本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3. 表演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表演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

教师在评价中指导学生如何改进表演。

4. 教师示范:教师选取一段经典文学进行示范表演,给学生展示一个标准的经典诵读表演,注重语调、语速、情感等方面的表达。

5. 学生自主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一段经典文学进行自主练习,鼓励他们加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6. 学生展示与分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诵读表演,并进行同学间的交流和分享。

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进步。

7. 结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进行经典诵读的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的表演展示和练习情况,包括发音准确性、语调把握、情感表达等方面。

2. 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情况,包括小组合作和同学间的评价和点评。

3. 学生在诵读表演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对经典文学的欣赏和理解程度。

教学扩展:1. 引导学生关注经典文学的背景和作者,扩展他们对经典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比赛和展示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经典诵读的学习和实践中来。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年级学科:七年级语文教材内容:《弟子规》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弟子规》,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弟子规》的内容及其内涵。

2. 诵读技巧的指导。

教学难点:1. 《弟子规》中一些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读。

2. 学生在诵读中正确把握语气、节奏和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对《弟子规》的深入研究。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弟子规》的了解和感悟。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诵读《弟子规》,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节奏和情感。

2. 教师解读《弟子规》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选取《弟子规》中的一个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诵读技巧指导(10分钟)1. 教师示范正确的诵读技巧,如语气、节奏、停顿等。

2. 学生进行诵读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弟子规》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回家后继续诵读《弟子规》,并尝试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诵读技巧。

2. 家长参与监督和指导,填写课后反馈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节奏和情感,解读《弟子规》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并运用诵读技巧进行实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弟子规》的价值观念,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经典诵读辅导备课教案

经典诵读辅导备课教案

经典诵读辅导备课教案教案标题:经典诵读辅导备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习经典诵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经典诵读的定义和特点。

2. 经典诵读的分类和选择。

3. 经典诵读的技巧和方法。

4. 经典诵读的评价和展示。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经典诵读的相关资料和文本。

2. 学生准备纸笔和课堂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经典诵读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提问学生是否有过经典诵读的经验,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体验。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经典诵读的定义和特点,解释为什么经典诵读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情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分类讲解经典诵读的不同类型,如诗歌、散文、名著等,并给出一些经典作品的例子。

3. 介绍经典诵读的技巧和方法,包括语音语调的掌握、节奏感的培养、情感表达的提升等。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分发经典诵读的文本,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诵读。

2. 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重点关注语音语调、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3. 鼓励学生进行诵读互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结合学生的实践操作,总结经典诵读的技巧和方法。

2. 强调经典诵读对学生语言发展和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经典诵读的实践和探索。

五、课堂延伸(5分钟)1. 提供更多经典诵读的资源和推荐书目,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更多的阅读和诵读。

2. 鼓励学生参加经典诵读比赛和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语音语调、节奏感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和诵读作品,评价其对经典诵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意识。

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并培养对文学的情感认同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3. 情感意识: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情感认同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经典文学作品的选取: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语言水平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 诵读技巧的训练: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节奏,训练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文学作品。

3. 文学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审美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经典文学作品的封面、简要介绍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诵读训练: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节奏,进行反复练习和纠正,确保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文学作品。

3. 文学作品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审美意识。

4. 诵读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诵读演练,展示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诵读能力。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总结诵读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教学评估1. 诵读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时的发音准确性、语调和节奏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能够流利、有感情地表达。

2. 文学作品理解评估: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3. 学习反思评估: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和收获的总结和反思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 诵读训练材料: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录音、诵读指导等。

经典诵读活动教案

经典诵读活动教案

经典诵读活动教案教案标题:经典诵读活动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韵律感。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经典文学作品选择: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语言水平的经典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童话等。

2. 朗读技巧讲解: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语调、停顿和节奏等朗读技巧。

3. 情感表达培养: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 合作学习活动:设计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合作诵读、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介绍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诵读活动的兴趣。

2. 提问学生: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喜欢这些作品。

主体:3. 文学作品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言水平选择适合的经典文学作品,并向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4. 朗读技巧讲解: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语调、停顿和节奏等朗读技巧,并进行示范和练习。

5. 情感表达培养: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作品中的情感。

6. 合作学习活动:设计小组合作诵读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并共同完成一次精彩的诵读表演。

总结:7. 总结回顾: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活动,让学生总结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8. 鼓励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并提供积极反馈和指导。

教学资源:1. 经典文学作品选集2. 诵读技巧示范视频或录音3. 小组合作诵读活动设计4. 学生朗读评价表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诵读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发音准确性、语调流畅性和情感表达能力。

2. 学生自评和互评,通过学生朗读评价表收集学生对自己和小组成员的评价。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加朗读比赛或文学晚会,展示他们的诵读成果。

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诵读,并组织分享会或朗诵比赛。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8篇)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8篇)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8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精选8篇)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_在世界读书日时曾讲“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

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实践;不仅要学知识,而且要学技术。

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即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不仅要懂得道理,而且要学会生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因此,特制定经国学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一、目的与意义:1、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在指认式诵读中扩大学生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丰富各科知识,激发阅读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诵读、识记能力。

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多读多背传统经典美文,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民族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历史悠久的国学经典是文化艺术园地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通过阅读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受到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让学生在诵读中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国学典诵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之源。

二、兴趣小组成员:从八年级到四年级选出约20名学生。

三、活动时间安排:每周星期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40分钟四、活动地点:六年级教室五、经典诵读的内容:《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经典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六、指导教师:孟令莉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2一、活动主题弘扬国学经典,纪念孔子诞辰。

二、活动目的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一、活动主题:诵国学经典,做文明少年二、活动目标:1、传承国学经典文化。

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中国人”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在诵读中,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3、夯实学生文化底蕴。

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活动原则: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四、活动方式:1、读:齐声诵读、优生领读、个人诵读、男女对读、名句接诵等。

2、唱:用洪亮歌声唱响《读唐诗》3、说:谈感受,明道理。

五、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主题。

1、课前谈话: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孩子们,准备好了吗?2、我们的口号是:“诵国学经典,做文明少年。

”3、小助手读,“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二)诵读古诗,体会韵律之美。

1、(1)齐声诵读《绝句》。

提问:“迟日”指什么?为什么把春日叫迟日呢?这首诗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齐声诵读《春夜喜雨》。

春雨意味着春天的来临,意味着万物的复苏,意味着希望的降临。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是哪里?千古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还可以用来赞美谁呢?2、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诗呢?(1)分组背前四首。

要求用明快的节奏背《村居》。

全班重复最后两句。

直至今天“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依然是我们所向往的生活。

(2)第五,第六首个人诵读。

清明节是中华传统节日,扫墓祭祖,踏青出游的日子。

第七首集体诵稀少读。

3、(1)孩子们,你眼中的夏天是什么样子呢?那南宋诗人范成大笔下的夏天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日长篱落无人过呢?梅黄杏肥,麦白菜稀,昼长人稀,蜓飞蝶舞,美不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看见这幅图画,你们想到那首诗?请用明快的节奏诵读《小池》。

4、孩子们,“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作者是谁?还有哪些诗和秋天有关呢?女生诵读《枫桥夜泊》,男生诵读《静夜思》。

初中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五篇)

初中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五篇)

初中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五篇)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2. 教学内容本计划选择了五篇经典文学作品,包括:1. 《红楼梦》:通过诵读红楼梦的经典片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2. 《水浒传》:通过诵读水浒传的精彩章节,激发学生对忠义、勇气和正义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

3. 《西游记》:通过诵读西游记的传奇故事,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4. 《天龙八部》:通过诵读天龙八部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

5. 《史记》:通过诵读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历史,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研究兴趣。

3. 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合作研究:学生分组进行诵读和讨论,促进互动合作,提高研究效果。

- 视听教学:结合音频和视频资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经典文学作品。

- 复述演讲:学生通过复述和演讲的方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提供有效的反馈,本教学计划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口头评估:通过学生的复述演讲和讨论表现,评估他们对经典诵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书面评估:布置课后作业或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写作或创作作品,评估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经典文学作品的书籍或电子版资料;- 音频和视频资源;- 诵读练和讨论的教学材料;- 评估和反馈的评价表和模板。

以上就是初中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五篇)的内容安排。

通过本计划的实施,我们相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想修养。

初中生朗诵教案

初中生朗诵教案

初中生朗诵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内容,感受作品情感。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教学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情感。

2. 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学课文:选择适合初中生朗诵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

2. 教学设备:音响设备、麦克风、讲台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朗诵技巧,如语音、语调、节奏等。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教学朗诵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音、语调、节奏、情感表达等。

2. 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随模仿。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三、分组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篇课文进行朗诵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朗诵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四、展示环节(10分钟)1. 每组学生上台展示朗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2. 教师对每组学生的朗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学生互评,互相学习,提高朗诵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朗诵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朗诵。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学生朗诵能力的提高,如语音、语调、节奏等。

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如对作品内容、情感的把握等。

以上是一份初中生朗诵教学的教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他们的朗诵能力和文学素养。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经典文学作品的选取: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2. 诵读技巧的训练: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培养他们的朗读技巧。

3. 文学欣赏和理解: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短的介绍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价值。

2. 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选择适合的经典文学作品,并向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3. 诵读训练: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进行诵读训练。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评价和改进。

4. 文学欣赏和理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可以通过分析文学手法、讨论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等方式进行。

5. 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和对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诵读训练和文学欣赏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发音准确性、语调把握和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2. 朗诵比赛成绩:评价学生在朗诵比赛中的表现,包括声音的美感、语调的流畅性和对作品的情感表达等方面。

3.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读后感、分析作品中的某个片段等,评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经典文学作品的文本:提供学生阅读和诵读的文本。

2. 录音或视频资源:提供学生参考和模仿的录音或视频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诵读技巧。

3.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六、教学效果预期: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文学作品,并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

2.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并能够进行相关的文学分析和欣赏。

初中经典诵读班教案设计

初中经典诵读班教案设计

初中经典诵读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使他们在诵读中提高语感,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3. 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词:如《诗经》、《唐诗》、《宋词》等。

2. 古代散文: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3. 古代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4. 古代戏剧:如《窦娥冤》、《西厢记》等。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提高语感。

2. 讲解法:对经典文本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哲学、道德观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4. 表演法:让学生对经典文本进行表演,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经典文本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让学生反复诵读经典文本,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对经典文本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哲学、道德观念。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5. 表演:让学生对经典文本进行表演,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和综合素质。

6.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诵读表现,评价他们的诵读能力。

2. 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经典文本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表现力: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评价他们的表现力。

4. 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资源1. 经典文本:如《诗经》、《唐诗》、《宋词》等。

2. 参考书籍:如《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

3.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初中经典诵读活动教案

初中经典诵读活动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经典诵读活动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1课时教材内容:古诗文选篇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文诵读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诗文的意义和内涵。

2. 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文选篇,提前让学生熟悉文本。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

3. 准备音响设备,以便进行诵读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经典诵读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二、诵读指导(10分钟)1. 教师对选篇进行简要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和内涵。

2. 教师示范诵读,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味和美感。

3. 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纠正发音和朗读中的错误。

三、诵读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诵读展示,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2. 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四、活动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次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活动收获和感悟,总结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古诗文朗诵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对古诗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诗文的意义和内涵,避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朗读。

初一经典诵读教案

初一经典诵读教案

宣传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班会目标: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学生诵读经典篇章,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1、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

2、借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注释中的诗句,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体验诗所表达的意境。

班会过程:1.师过渡: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俗语也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贤明的人士都有宽容向善的美德。

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唐朝“贞观之治”,使得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而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虚心纳谏,亲贤臣远小人”,这样的人则利于子孙黎民。

2.学生阅读: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水调歌头·中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推荐名著:简爱》《呼啸山庄》《汤姆•索亚历险记》《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奥德赛》《圣女贞德》《库拉德拉》《红与黑》《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小王子》《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总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初中全班诵读教案设计

初中全班诵读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初中全班诵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选材:《弟子规》、《三字经》、《大学》、《中庸》等经典篇目。

2. 教学目标:通过诵读,让学生理解经典篇目的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诵读,引导全班同学跟读。

2. 讲解法:教师对经典篇目的背景、作者、内容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法:学生之间进行诵读交流,分享诵读心得。

4. 比赛法:分组进行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经典篇目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示范诵读: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诵读,引导全班同学跟读。

3. 讲解篇目:教师对篇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4. 分组诵读:学生分组进行诵读,教师巡回指导。

5. 分享心得:学生分享自己的诵读心得,交流学习体会。

6. 诵读比赛:分组进行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总结:教师对本次诵读活动进行总结,强调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水平: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诵读表现,评价学生的诵读水平。

2.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经典篇目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4. 学生文化素养:通过长期的诵读积累,评价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教学建议:1. 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诵读能力培养,做好示范。

2.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诵读时间。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经典诵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结合其他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5.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篇目,提高诵读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提升文学素养,传承传统文化。

初中经典诵读的教案

初中经典诵读的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经典诵读的基本技巧。

2. 通过经典诵读,使学生能够理解和领悟古代文化的精髓。

教学难点:1. 经典文献的理解和领悟。

2. 经典诵读的技巧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经典诵读的材料,如《弟子规》、《论语》等。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文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经典文献的认识和理解。

二、经典文献选读(15分钟)1. 教师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文献,如《弟子规》、《论语》等。

2. 学生跟读,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

3. 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三、经典文献解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经典文献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献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经典诵读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经典诵读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给出建议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经典诵读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讨论和交流。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诵读表现,评价学生对经典文献的理解和领悟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诵读《三字经》教案
七(3)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

2.初步了解三字经。

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那本书吗?《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祖籍是河南开封的。

在南宋作了很大的官,但是他为人非常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得罪了其他人,所以后来他就不做官了,回了老家。

在老家他过着隐居的生活,一家人在山林里过的非常快乐。

后来他的小孙子们逐渐长大了,他必须要让他们学习知识,
所以他为了教育他的子孙就编写了一本歌谣,都是三个字一句,很押韵,容易朗读,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哲学、历史等等。

渐渐的,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他《三字经》了。

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指名领读。

三..讲解句子
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苟不教,性乃迁。

“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

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四.总结:学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我们学习也是一样。

要想学习好,除了专心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学习环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教学内容: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

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