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临床应用3则

合集下载

四逆散的临床运用

四逆散的临床运用

肝胆气郁,疏泄失常 ,通 降失调 ,痛剧时用此方,可 以缓解。
畴,临床运用很广 ,如随证加减 ,能治疗 多种 内科疾病 ,效果
颇佳。组成 :甘 草 ( )6 、枳实 ( 、水渍、炙干 )6 、柴 炙 g 破 g
胡 6 、芍药 9 ,功 用 :疏 盯和 胃 ,透 达 郁 阳 。 主 治 :肝 胃气 g g
对 于一般月经不调者最为常用。 l 3尿路 结石 。四逆散加金钱草 、鸡 内金、海金砂 、 篇 ‘ 蓄、瞿麦、石苇 、车前草等。本病多 因湿热蕴结下焦 ,尿中浊
3积聚。四逆散加桃仁 、红花 、归尾 、三棱 、莪 术、鳖 甲 等. 积聚多因情 志郁结,饮食内伤所致,肝脾 受损, 脏腑 失和 , 气机阻滞 ,瘀血内停。如病起未久,积结不坚 ,可 以此方行气
丁、茵陈、大黄、栀子、黄连等 。肝脉布胁 ,胆附于肝,故胁 痛常 为肝胆之病。胆囊炎症多为胆 胃湿热郁结,l 焦受 阻,肝 { |
维普资讯

中医 中药 ・
20 年 4月第 i 第 8期 08 7卷
Cl i lo ra ic u l n aJ n
6 ,知母 1g g 5 ,生甘草 6 ,忍冬 藤 3 g g 5 ,丹皮 1g 2 ,黄 柏 1 g 2, 连翘 2 g 0 ,二花 3 g 0 ,制天南星 1g 2 ,寄生 3 g 0 ,粳 米 3 g 0 。水
参考文献 【】上 海中医学院,主编. 1 高等院校教材 《 内科学》 【】 第五 M.
煎至 10 l 日分 3次口服 。2 0 5m 每 0 5年 4月 8日复诊患者体湿
正常、关节红肿疼痛消失,WC B 、血沉 、抗 “ ”逐渐 下降 效 0
版 ,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 出版.
【】江苏新医学院,主编. 中药大辞》 【 . 2 M 上海科学技术出 】

邱明义教授妙用四逆散临床经验举隅

邱明义教授妙用四逆散临床经验举隅

口苦案
刑某,男,50岁。口苦3个月。日甚,尤以清晨为剧,口干,食欲不振,胃脘有嘈杂感,小便黄,大便偏稀。舌尖红,舌黄苔腻,舌中心无苔,脉弦滑。治则:疏肝和胃,理气健脾,养阴生津。处方:柴胡10g,白芍25g,枳壳10g,炙甘草6g,苡薏仁30g,芦根30g,黄连10g,黄芩10g,砂仁10g,甘松10g,玉蝴蝶10g,佛手10g,丹参10g,7剂,水煎日2次服。
二诊:服上方后,左侧睾丸坠胀十去其八,仍偶有不适。舌苔薄白,脉弦滑。续服上方加青皮10g,香附10g,15剂。
三诊:症状消退,无不适。嘱续服原方7剂巩固疗效。
本病据“肝脉绕阴器”而从肝论治。肝郁气滞,导致阳气内郁,日久则气郁化火,气阻血行,火煎营阴,气滞、血瘀、火毒交缠闭塞,故见睾丸肿痛,舌苔黄微滑,脉弦滑。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综合四药,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气之效,使邪去郁解,气机调畅。配以苦寒之川楝子,清肝火,除湿热、蒲公英清热解毒、玄胡为止痛之要药,王不留行活血利尿通淋,佐以行气之小茴,软散之橘核、荔枝核等,总以疏肝理气,软坚散结为主旨。其后加用青皮、香附增强疏肝理气之功。
湖北中医学院邱明义教授,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30余年,崇尚仲景学说,临床上喜用经方,灵活应用四逆散化裁治疗多种疑难病证,每获良效,兹举例介绍如下:
睾丸肿痛案
汪某,男,70岁。左侧睾丸肿痛不适1年余。曾在同济医院经B超检查提示:左侧睾丸头囊肿1.0cm×0.7cm。左侧睾丸不适,肿胀硬痛,呈放射性刺激感。舌苔黄微滑,脉弦滑。治则:疏肝理气,解郁散结。处方: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0g,炙草6g,荔枝核17g,橘核15g,玄胡10g,川楝10g,小茴香6g,蒲公英30g,王不留行15g,橘络10g,7剂,水煎日2次服。

四逆散方证探讨及临床运用

四逆散方证探讨及临床运用

四逆散方证探讨及临床运用作者:佚名伤寒网文章来源:不详关于“四逆”,我在学习《伤寒论》时,怎么也弄不懂。

后来,通过身边的事物而通晓,现录于下共同学习:在学习《伤寒》时,我总想把学到的同周边环境联系起来,在学习少阴阳厥四逆汤类时,我将锅炉比喻人之元阳。

时值严冬,早晚学校烧锅炉则暖气热,譬之阳胜则四末温。

中午锅炉停烧,则暖气片一会儿变凉了下来,就如元阳之脱,则四肢冷冰。

此时宜求本,大剂回阳。

也就是烧锅炉,则四肢自温。

上述比喻十分形象,我颇为自得。

然学习四逆散之“四逆”时,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合适的比喻。

恰巧,一日,我在走廊背书,天凉,我便坐在走廊的暖气片上。

谁知,坐上去不但不感到暖和,反而冰凉。

当时也是烧锅炉的时候,为什么会凉呢?我顺势摸去,却发现奇怪的事,暖气末端冰凉异常,而向心摸去则渐温,到暖气管时,已觉烫手,当时茅色顿开,此不是四逆散之“四逆”吗?阳郁也!如何验证?原来,整个暖气管道中原有的气体全被水挤到暖气的尽头,气体占据空间,热水不能到达暖气片的末端,故而冰凉。

此即阳郁于内,气不达外也。

如何施治?细心的同学知道,每组暖气片的末端有一铜制阀门,拧开小阀门,放出郁在末端的气体,即调畅气机,直到热水充满暖气片,喷出阀门,此时,即刻关闭阀门,不刻,则整组暖气片热不可近手。

我依法操作果效!当时,即对四逆散有了深刻的认识。

阳郁解除,则“四逆”自去。

感兴趣的可以以旁边的暖气一试。

伤寒网-------------陈瑞春应用四逆散的经验张燕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陈瑞春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是江西享有盛名的当代中医专家,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五十余载,尤对《伤寒论》之学造诣颇深。

陈老经常教导学生要“读伤寒,写伤寒,用伤寒,并且要能对《伤寒论》的条文娴熟运用,学得进去,跳得出来”。

意思是不要囿于原文原旨,而要活学活用,融汇贯通。

我有幸师从门下,更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在此我仅以老师常用的四逆散为例,遴选病案数则以飨读者。

四逆散临床应用及探索

四逆散临床应用及探索

四逆散是《伤寒论》中记载的经方,后世在此基础上又创立了许多名方,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但该方证的六经病位、病因病机、主证,该方的功效、组方等方面,后世医家在认识上的分歧颇大,见仁见智,各执一端。

笔者对历代医家在理论方面的论述做以梳理,对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做以回顾,对现代实验研究做以总结,以期对四逆散方证能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拓宽思路。

1 四逆散方证理论研究1.1 四逆散方证的来源《伤寒论》(宋本)原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

悸者,加桂枝五分。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1.2 四逆散方证的研究1.2.1四逆散证的六经病位病在少阴:钱潢云:“此所谓少阴病者,即前所谓脉微细、但欲寐之少阴病”。

柯琴:“四逆皆少阴枢机无主,升降不利所致”。

成无己、吴昆等亦认为病属少阴。

病在厥阴:沈明宗认为“此方原系治厥阴热厥主方,后人不识其旨,湮没已久,今表出之”。

《伤寒论选读》(四版教材)将四逆散列入厥阴病篇而治气郁证。

病在少阳:近代名医陆渊雷认为“其病盖少阳之类证,绝非少阴”。

《医方发挥》引《伤寒杂病论义疏》观点:“少阳病气上逆,今胁下痛甚则呕逆,此肝胆不降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

1.2.2 四逆散证的病因病机热邪为患:成无己云:“伤寒邪在三阳,则手足必热;传到太阴,手足自温;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也”。

方有执赞同成氏的传经之说,认为“人之四肢,温和为顺,故以不温和为逆,但不温和而未至于厥冷,则热犹为未入深也”。

喻嘉言更明确提出“传经热邪至于手足,四逆最当辨悉,若见咳利种种之证,其为热证无疑矣”。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
组成: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各6g
1.胃脘痛,肝胃不和者,青皮,陈皮,香附,郁金;肝脾不和者合香砂六君丸(木
香,砂仁,陈皮,法下,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肝郁气滞,血瘀胃络者,本方合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2.腹痛:寒痛本方加肉桂;气痛合天台乌药散(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
高良姜各15g,槟榔9g,川楝子12g,巴豆12g)瘀血痛合手拈散(玄胡,五灵脂,草果,乌药);食积痛合保合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腹泻稀水,本方合香连丸(黄连,木香);痛而即泻,泻而缓者,木方合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3.痢疾,本方合香连丸,下痢赤色加地丁,下痢白色加桔梗。

4.疝气:属热加枝子,金玲子,桔核;属寒加肉桂,乌药,胡芦巴,桔核。

5.急腹症:兰尾炎加红藤,苡仁,败酱草,蒲公英;胆囊炎加郁金,茵陈,金玲子
散(金铃子,玄胡),鱼腥草,枝子,金钱草;胆结石加虎杖,金钱草,枝子,郁金,内金,焦山楂,芒硝,玉米须,琥珀;胰腺炎加金铃子散,或合大柴胡汤化载。

6.肝炎,肝硬化:有肝胃不和者以本方加梅花,鱼秋串,鸡冠花;发黄加茵陈,枝
子;便秘加虎杖,大黄;小便黄赤加车前草,茅根;肝区痛加金铃子散;痛而胀者加郁金,佛手;厌油纳差加焦楂;腹胀加鸡矢藤;慢性肝炎加梅花,玫瑰花,佛手花;肝硬化或肝脾肿大,肝区痛,有肝胃不和者,以本方加丹参,别甲,内金,文术,体虚者以鸡矢藤易文术。

7.症见胸肋胀痛,攻窜胁背,心闷不舒者,本方合金铃子散;胁下胀闷明显者加郁
金,佛手;若症随情绪波动者,加梅花,玫瑰花,伴咳嗽,咯痰,气急(胸膜炎),加瓜蒌壳,薤白,冬瓜仁,半夏,茯苓;气滞血瘀,以胸痛为主者,本方合血府逐瘀汤。

黄煌四逆散案例

黄煌四逆散案例

黄煌四逆散案例案例一:慢性腹泻患者患者,男,40岁,因长期腹泻就诊。

患者自诉腹泻已持续数年,多次就医治疗,但效果不佳。

就诊时,患者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舌质淡嫩,脉象沉细。

黄煌教授诊断为四逆散证,给予四逆散加味治疗。

处方:炙甘草、干姜、附子、桂枝、白术、茯苓、党参、山药各10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患者服用7剂后,腹泻症状明显好转,精神状态改善。

继续服用14剂后,腹泻症状基本消失,面色转红,舌质正常,脉象有力。

后续以四逆汤巩固疗效,患者病情稳定,腹泻未再复发。

案例二:高血压患者患者,女,55岁,因高血压就诊。

患者患有高血压多年,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仍不稳定。

就诊时,患者自觉头晕、头痛,四肢厥冷,舌质暗红,脉象沉弦。

黄煌教授诊断为四逆散证,给予四逆散加味治疗。

处方:炙甘草、干姜、附子、桂枝、石决明、钩藤、丹参、川芎各10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患者服用7剂后,头晕、头痛症状减轻,四肢厥冷现象好转。

继续服用14剂后,血压趋于稳定,自觉症状明显改善。

后续以四逆汤加减调治,患者高血压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案例三:更年期综合症患者患者,女,48岁,因更年期综合症就诊。

患者自诉近一年来,出现潮热、盗汗、心悸、失眠等症状,就诊时,患者面色潮红,舌质红,脉象细数。

黄煌教授诊断为四逆散证,给予四逆散加味治疗。

处方:炙甘草、干姜、附子、桂枝、麦冬、生地黄、酸枣仁、黄芩各10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患者服用7剂后,潮热、盗汗症状减轻,心悸、失眠好转。

继续服用14剂后,症状明显改善,面色恢复正常,舌质淡红,脉象细缓。

后续以四逆汤加减调治,患者更年期综合症得到缓解。

总结:四逆散作为经典古籍《伤寒论》中的名方,具有温阳散寒、调和肝脾的作用。

黄煌教授运用四逆散治疗上述三个案例,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四逆散加味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调整,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多个领域。

临床实践证明,四逆散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四逆散临床应用

四逆散临床应用

四逆散 出 自《 伤寒 论》, 冠 以少 阴病 四逆 。历代 医家或宗少阴病 ; 或云 四逆散
主 治 的 少 阴 病 系 少 阳 病 之 误 ; 或 云 四
继用上法 , 并 嘱患者 睡硬板 床 , 缓 慢锻炼
腰肌 。半个 月痊 愈 , 随访 1 年无复发 。
逆 散主治是 阳明少 阳药 的 “ 表里 并 治之
医 学 的一 个 有 益 补 充 。
息, 伴 胸痛 、 失眠 、 口苦 、 咽干 、 便 秘 等症 状, 脉 弦。中 医辨 证 : 心悸 ・ 气滞痰阻。 给予四逆 散 加味 : 醋 柴胡 1 5 g , 枳实 1 5 g , 白芍 1 5 g , 甘草 6 g , 白术 1 2 g , 瓜蒌 1 5 g , 夜
痛 1个月” 就诊 。诉 : 1个 月前 左侧 腰 胁 部疼痛 , 西 医诊断为 “ 带状疱 疹” , 给与 阿 昔洛韦及双氯芬 酸钠肠溶片 口服 , 服后疼 痛缓解 , 现左侧 腰胁部 疹平 痂脱 , 但仍疼 痛难忍 , 夜 间明显 , 伴有胸 闷、 心烦 、 头晕 、 乏力等症状 , 弦脉 。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 经痛 ・ 气滞血瘀 证 , 给与 四逆散加 味 : 醋 柴胡 1 5 g , 枳实 1 2 g , 白芍 3 0 g , 甘草 6 g , 醋 郁金 1 2 g , 云胡 1 2 g , 水煎服 。服 1 O剂后 , 胸 闷、 心烦 、 头晕 、 乏力 消失 , 左侧 腰胁部
论著 ・ 社 中 药
c H I N E S E C 0 M M u N I T Y D 0 c T o R s
四逆 散 临床 应 用
王存 虎
0 4 8 3 0 0山西 陵 川 县 人 民 医 院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举隅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举隅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举隅四逆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疏肝理脾,解郁通阳之功,原方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等证而设,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对很多疾病,只要辩证准确,应用得当,都能取得较好疗效,如郁证,胃痛,胸痹,胁痛等均可加减应用。

笔者在临床上常用该方加味治疗,每获良效。

目的是研究四逆散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是通过四逆散的加减应用对胸痹,胁痛,胃痛,等病疗效总结,结果如胸痹一证,多因操劳过度,情志失调,过食肥甘厚味及年老体虚等因素诱发。

致气滞血瘀,胸阳不运,心脉阻滞而致胸闷,心慌,胸部刺痛等症发作,治疗以四逆散为基础加桃红四物汤加丹参,郁金,玄胡等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而获良效。

胁痛的治疗是在四逆散基础上加理气除湿之药,肝胆舒利正常,通则不痛,因此效佳。

胃痛的治疗是在四逆散基础上加延胡,香附,乌贼骨,浙贝,百合,台乌等敛酸护胃、止血止痛而获效。

结论四逆散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对很多疾病,只要辩证准确,应用得当,都能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标签:四逆散胸痹胁痛胃痛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1]。

本方证须为少阴病,但系外邪传经入里,郁遏肝胆气机,阳气失于疏泄,不能外达四末所致,故见四肢厥逆,身热,肝胆失疏,气机失常,气滞则脘腹胁肋胀痛[1]。

应与少阴寒化的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的脉微细,但欲寐,无热恶寒、身倦、呕吐、下利清谷、四肢厥逆、小便清白、舌淡苔白的四逆汤证相区别。

故治宜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四逆散。

方中柴胡性味苦平,入肝、胆经。

有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之功。

治感冒发烧、寒热往来、疟疾、胁胀痛、月经不调。

因其能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令阳气外达,为君药;白芍性味苦,酸凉,归肝脾经,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之功。

妙用四逆散

妙用四逆散

妙用四逆散四逆散的临床运用体会(刘继祖妙用四逆散)刘继祖妙用四逆散/ 《中国中医药杂志》随师多年,刘师以《伤寒论》四逆散方治愈不少顽疾,如阳为阴郁在里不得宣达四末而致热厥以及对肝脾失调或气机阻滞的多种疾患,常可应手奏效,一方化生多变,堪称有益,有下述病例佐证验之。

1 解郁泄热张××,女,42岁,2001年9月10日初诊。

又冷又热,气窜、呃逆、烦躁、脚灼热,上肢厥冷,口干苦而渴,舌红,脉弦。

用四逆散加味,处方: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各10g,木香、菖蒲、郁金各10g、合欢皮12g、青蒿20g。

服用七剂,热退人安。

后加用补肾药物杜仲20g、补骨脂10g、台乌10g、内金10g,而精神渐起。

按:先生说:“患者口干苦而渴、烦躁、舌红、脉弦,此与阳虚之厥有别,系阳气内郁,不能荣达所致”。

更引张锡纯所言:“《内经》谓肝主疏泄,肾主闭藏。

夫肝之疏泄,原以济肾之闭藏,故二便之通行,相火之萌动,皆与肝气有关”。

又曰“肝虚不能疏泄,相火即不能消遥流行于周身,以致郁于经络之间,与气血凝而作热作痛”。

肝气郁滞,肝中所寄相火不能下达,所以四末凉,因不能敷布而烦躁。

本桉辨证为肝郁热厥。

肝气郁滞,肝中所寄相火不能下达,所以四末凉,阳郁在内实不敷布而烦躁。

由于阴阳格拒,又表现为内外格拒、上下格拒两证,故均可以四逆散疏通阴阳。

《内经》谓“升降出入,无回不有”,说明人体的气无处不到,但分化为阴阳、营卫、清浊之气,应各行其道,不能相悖。

气的升降出入失常,只要辨明寒热两证,虽见症有表里、上下之分,均可异证同治。

2 疏肝和血张××,女,34岁,2001年8月10日就诊。

患双下肢静脉炎1年,双下肢肿,月经期甚,经少,少腹胀痛,舌淡、脉弦。

以四逆散加味,处方: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各10g、泽泻20g、牡蛎15g、香附10g、猪茯苓各15g。

七剂肿消,腹胀减,调治1月后失访。

按:先生说:“本案经少而少腹胀痛,为木不条达所致,水肿则次之,治病必求于本,非开泄肝胆之郁结则病不能除。

四逆散治疗慢性肾脏病三则

四逆散治疗慢性肾脏病三则
降浊。
3 慢 性 肾小 球 炎
大黄 6g桃 仁 1 , , 0g 革薜 1 , 5g 黄芩 6g 双花 3 , , 0g丹参 1 , 5g 连翘 1 。I 3g 巴戟 天 1 , 0g 川 连 , 0g 上方服用五剂 后诉 胸 闷减 轻 , 无头晕 心悸 的症状 , 但仍恶 风。效 不更方 , 前方 加制附 片 6 g 防风 6g , 。
法 。但 患者 有 腰 酸痛 , 寒 怕 冷 , 畏 四肢 不 温 , 属少 阴 病 厥 证 。正 实
全” 收入院。刻下症见 : 力 , 闷 , 晕心悸 , 乏 朐 头 口咽 干燥 , 尿频 夜
多 , 便 不 爽 , 淡 苔 黄 腻 , 细 滑 。 查 m 肌 酐 7 3u o L 曾 以 大 舌 脉 I 9 m ] , / 参 芪地 黄 汤 加 黄 连 、 大 黄 等 治 疗 月 余 , 状 无 改 善 , 肌 酐 制 症 8 0u o L 右 。 再 查 患 者 , 畏 寒 明显 。遂 用 四 逆 散 加 减 , 0 m l 左 / 诉 处 方 如下 : 胡 1 , 壳 l , 柴 5g 枳 Og 白芍 1 , 5g 干姜 1 , 白术 6g 制 0g 苍 ,
如少阴病提纲中所说 : 少阴病 , “ 脉微 细 , 欲寐 。 该患 者阳气亏 但 ” 虚, 不能颐养精神 , 见神倦 喜卧。阳虚 不能卫外 , 故 故畏寒肢 冷 , 头背部冷感 , 时感恶风 。阳虚不能温化水湿 , 水湿泛溢肌肤 , 放眼 睑浮肿 。两胁胀满 , 大便不 爽 , 四肢 厥冷 , 弦为气机郁 滞 , 阳 脉 即 虚与阳郁并 见。而咽干痛 、 热 、 红黄腻 , 低 苔 气郁 化火 所致 , 其本 在 木郁 不达。 因此 , 治疗 当 以温 阳与 疏 导 阳气 同 用 , 以清 热 兼

四逆散临证应用验案举隅

四逆散临证应用验案举隅

2020年第23卷第4期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剂。

电话随访患者咽痒、咳嗽等症未再发作。

按:该患者系外感风邪咳嗽未愈,以咽痒即咳为主症,再加之秋令节气多有燥邪依附,以咽痒、咽干为主要症状,体格见咽喉充血,红肿,咽后壁多个滤泡增生,系风邪犯肺导致的咳嗽,咽干少痰为燥邪所犯。

临证以疏风解表、清肺利咽为原则,在以银翘散合荆防败毒散基础上进行化裁。

方中以金银花与连翘配伍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有消肿散结止痛之功,适用于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症;防风乃“风中润剂”,药性颇为缓和,温而不燥,治风通用,善祛内外之风;荆芥解表散风,荆防药对药性平和,祛邪而不伤正。

本案处方以金银花-连翘与荆芥-防风两组药对为君,旨在疏风解表,体现了邓师寒热反性配伍的用药特点。

苦杏仁、枇杷叶、木蝴蝶、蝉蜕、牛蒡子等药入肺经,可调节肺脏宣发、肃降之功,诸药可宣肺止咳、化痰利咽,共为臣药。

“燥主秋令”,与肺相应,肺为“娇脏”,风邪挟燥,从口鼻入,最易使肺津受损,清肃失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胶粘难咳,故桑叶与菊花相配,走肺络可轻清凉散以疏风清肺,走肝经防木火刑金以清肝宁肺,两药配伍共为佐药。

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白扁豆、茯神、神曲健脾宁心,亦为佐药。

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综观全方,共奏疏风、清肺利咽之功。

4小结喉源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其病因复杂,临证较难治愈。

邓家刚教授认为喉咳皆因“风”作祟,指出“风邪作祟,脏腑失调”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临床上擅长反性配伍组方用药,常以银翘散合荆防败毒散合方化裁,结合体质学说辨体施治,特别注重壮瑶药的应用,取得了显著临床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1]干祖望.中医喉科学[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127.[2]阮岩,王士贞,刘大新.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00-102.[3]栗蕊,王秀莲.喉源性咳嗽的病因病机及与脏腑关系[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0):826-827.[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5]邓家刚.桂本草[M ].2卷.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04.[6]韦子章.变态反应是喉源性咳嗽的重要病因[J ].内蒙古中医药,2008,27(7):62-63.(编辑熊瑜)四逆散临证应用验案举隅林紫彤1,曹红霞2(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00;2.厦门市中医院,福建厦门361000)关键词:四逆散;肝脾不和;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4441(2020)04-0025-03收稿日期:2020-07-05基金项目:福建省医疗“创双高”建设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类)建设项目(闽卫中医函〔2017〕881号)通信作者:曹红霞,硕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内分泌及其相关疾病的中医诊疗;E-mail:***************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云:“少阴病,四逆……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临床应用举隅

四逆散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单位: 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010)
清窍被扰,表现头痛、失眠。用四逆散化裁疏肝解郁安 神。患者腰酸、多梦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所致,加交 泰丸使水火既济,失眠多梦、腰酸诸症好转。
案 2 韩某,女,42 岁。2010 年 3 月 12 日初诊。 主诉: 间断胃脘胀痛 8 个月。 患者 8 个月前出现胃脘胀痛,2010 年 5 月 2 日胃 镜示: 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 胃窦粘膜散在炎细胞浸 润。现主症: 胃脘胀痛,纳差,腰酸,大便不成形,每日 2 ~ 3 次。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既往强直性脊柱 炎病史 3 年。 中医诊断: 胃脘痛( 肝胃不和) 。 西医诊断: ①慢性浅表性胃炎; ②强直性脊柱炎。 治法: 疏肝健脾,温化寒痰。 方药: 柴胡 10g,枳壳 10g,白芍 15g,炙甘草 10g, 炒白术 10g,茯苓 20g,干姜 g,法半夏 9g,川续断 10g, 金毛狗脊 10g,巴戟天 10g,浙贝母 10g,大枣 20g,7 剂, 水煎服。 2010 年 3 月 19 日二诊: 服药后胃脘胀痛明显减 轻,仍纳差、腰酸、大便不成形,每日 1 次,舌淡红,苔薄 白,脉弦滑。守方加山药 20 g,神曲 15 g,以健脾胃。7 剂,水煎服。 按: 脾胃的消化功能有赖于肝的条达舒畅,肝气横 逆犯胃,故胃 脘 胀 痛。 正 如《沈 氏 尊 生 书 · 胃 痛 》说:
四逆散 出 自《伤 寒 论 》,用 于 治 疗 少 阴 病 四 逆 证, “其 人 或 咳,或 悸,或 小 便 不 利,或 腹 中 痛,或 泄 利 下 重”。笔者临床应用四逆散化裁治疗肝脾不和所致的 头痛、胃 脘 痛、咳 嗽、便 秘 等 病 有 较 好 疗 效,现 总 结 如下。
案 1 李某,男,33 岁。2010 年 8 月 21 日初诊。 主诉: 头部胀痛 1 个月。 患者 1 个月前因工作紧张,出现头部胀痛,以两侧 为主,伴烦躁易怒,夜寐欠安,入睡困难,舌尖红,苔薄 黄,脉弦细。 中医诊断: 头痛( 肝郁气滞) 。 西医诊断: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治法: 疏肝理气,解郁安神。 方药: 柴胡 10g,枳壳 10g,白芍 15g,炙甘草 10g, 川芎 6g,知母 12g,百合 15g,炒酸枣仁 30g,茯苓 15g, 夜交藤 15g,合欢皮 15g,郁金 10g。5 剂,水煎服。 2010 年 8 月 26 日二诊: 患者服药后头痛及睡眠 好转,仍多梦,腰酸,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8 月 21 日方加黄连 6g,肉桂 1g,7 剂,水煎服。随诊,患者头 痛及失眠症状好转。 按: 患者由于工作紧张出现肝郁气滞,肝阳上亢,

四逆散的临床使用汇总

四逆散的临床使用汇总

四逆散原文<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方十七。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使用方法:用法水煎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加薤白以通阳散结;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

1。

消化道疾病如溃疡,胃炎,腹泻等。

可把四逆散当作胃动力药用达到脾升胃降的作用,加减方如下:四逆散合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胃虚但寒热不明显者。

慢性口腔溃疡亦有效。

四逆散合厚朴人参汤:适用于脾胃虚夹湿腹胀。

四逆散合理中或良附丸:适用于脾胃虚夹寒。

四逆散合香苏饮:适用于脾胃气滞,消化不良。

四逆散合生姜泻心汤:急性胃肠炎神效。

四逆散合外台茯苓饮:适用于胃虚夹饮。

四逆散合麦门冬汤:阴虚胃痛。

四逆散加栀子黄连山查:胃热作痛。

四逆散加藿朴四苓:除湿之剂。

四逆散加丹参因陈:肝病基本方。

四逆散加青皮吴臾当归:肝寒少腹痛。

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青皮元胡:腹部手术后肠粘慢性腹痛,妇女痛经亦佳。

四逆散合失笑散:淤血胃痛。

有时加百合丹参。

(陈修圆的经验)2。

心血管疾病:四逆散加瓜娄厚朴丹参之类:治“风心病”“冠心病”心下急满者。

《皇汉医学》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笔者感过于激烈,现在行医环境不好还是小心为妙。

另外血府逐淤汤亦是个好方子我亦常用。

笔者最恶现在的这些中医专家教授一见心衰就用“参麦参附”早把辨证论治抛到了脑后了。

3。

泌尿系疾病:四逆散合猪苓汤:“尿感”最常用,“结石”可合’失笑散“疗效可靠。

四逆散合六味地黄汤:曾经治疗一老妇长期病因不明尿血数剂即止。

四逆散合”消累丸“:可治疗前例腺增生,妇女乳腺增生亦可,加青皮桔核之类。

四逆散临床应用3则

四逆散临床应用3则
筋 挛 , 秋 症 状 逐 渐 缓 解 。 刻 诊 : 眠 质 量 差 , 烦 , 欲 至 睡 心 食 不 振 , 气暴 躁 , 脾 大便 干 , 经 不 调 , 已 闭经 4个 月 未 潮 , 月 现 双 下肢畏 风怕 冷 , 苔腻 , 脉沉 濡 , 脉 沉 弦。辨证分 舌 右 左
作 者简介 : 李欣红 (9 5 ) 女 , 17 一 , 主治 医师 。研究 方向 : 中医 内科 及妇科杂症。
河北 中医 2 1 9月第 3 0 2年 4卷第 9期
H bi C Spe br 0 2,o 3 , o9 e e JT M,etm e 2 1 V l 4 N .
l4 33
四逆 散 临 床 应 用 3则
李欣 红
( 北省 无极 县妇 幼保 健 院 内科 , 北 河 河
【 关键词 】 四逆散 ; 治疗应用
面部症状 , 四肢凉 、 畏寒亦 明显减轻 。嘱其注意饮食 调摄 ,
锻炼身体 , 以待元 气来复。 按: 本例属 中医学肿胀 范畴。由外感 风寒 , 中入 里 , 直 阳气郁遏不行 , 火热之邪夹伏寒 上攻 头面所致 。故以柴胡 升清阳 ; 枳实 降浊 阴; 白芍药通宣脏腑壅气 ; 姜 、 干 党参 、 炙 甘草 、 白术 、 茯苓 温阳健脾 , 益气利水 ; 黄芩 、 薄荷疏 散上焦
风 热 ; 枝 、 芎 温通 经 脉 ; 地 黄 滋 阴养 血 。全 方 配伍 得 桂 川 生
苔腻 , 脉沉紧 。辨证分析 : 少阴肾为水火之脏 , 阳气 的根 是 本, 四肢为诸 阳之本 , 通于天气 , 外感之寒 由太 阳经直传人
少 阴, 阳气郁遏不行 , 故感 四肢凉 , 怕冷 ” J 。情绪 不畅则 郁而化火 , 酒则 阳明蕴热 , 性炎上 , 饮 火 下部潜藏 的阴寒之

四逆散临床应用心法

四逆散临床应用心法

四逆散临床应用心法
四逆散是一味常用的中药药方,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
寒凝阻滞、阳明热盛、中满腹痛等症状。

在临床应用中,正确的使用
方法和注意事项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四逆散的临床应用心法。

一、四逆散的组成和功效
四逆散由生姜、大枣、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和胃止呕
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四逆散能够散寒解表、调和胃气,适用
于寒邪所致的腹痛、呕吐等症状。

二、适应证
四逆散适用于寒凝胃中、腹痛泄泻、呕吐泻痢等症状,常见于寒邪
外束、不得发散而凝结于内的病证。

具体症状包括腹痛拒按、呕吐清水、泄泻稀薄等。

三、使用方法
四逆散一般为生姜煎汤或生姜煎剂,用量一般为3-6克。

可根据患
者病情的轻重和体质的差异作出调整,但需谨慎使用,注意不可过量
服用。

四、注意事项
1. 四逆散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2.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 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4.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消化不良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5. 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五、总结
四逆散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药方,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但在使用时需遵循医嘱,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药效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对四逆散的临床应用心法有所帮助。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
摘要】阐述“四逆散”的临床应用及配以胃镜、肾功、肝功等检查的必要性。
【关键词】“四逆汤散”加减变化肝气郁滞
“四逆散”为张仲景《伤寒论》方,本方主证为四肢厥逆故方名以“四逆”而得名。其主治病症如“伤寒论”所云:“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后世医家认为;四逆者,由于阳邪郁遏于里,不能外达于四肢。故“四逆散”有宣阳达郁之攻,调和营卫之效。本方由柴胡、杭芍、枳实、甘草四药组成。用甘草甘温益气健脾;柴胡透邪升阳以舒郁;枳实下气结;与柴胡合用而升降调气;芍药益阴养血,与柴胡合用而疏肝理脾。四药互相配伍,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逆自愈。治其阳者,必调其阴,理其气者,必调其血之临证意义。
三、汪某,女,57岁,
右上腹痛伴右肩胛部放射痛及恶心呕吐;反复发作三年;加重伴口苦3天,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B超示:胆囊炎,同时肝功检查结果正常)。
辨证:肝郁气滞,肝胆湿热。
治疗方法:舒肝理气,清泻六腑,通阳达郁。
方药:柴胡10克,杭芍2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茵陈30克,大黄10克,芒硝(冲)10克,厚朴10克,金钱草20克,木香6克,莱菔子10克,甘草6克。
(二)、虽然在应用“四逆散”时是中医的辩证施治,但最好还是做一些必要的西医检查如:胃镜、肝功、肾功、二对半等检查。这样便于在治疗前后有一个对比,也可以用于鉴别其它病症及存在其它病症,以便于我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案,且可以检验我们的治疗效果。
(三)、我们在应用中药汤剂时,也要注意年老体弱多病、幼儿及肝、肾功能有变化的应慎用一些药物。
肝气宜升,胆气宜降;脾气宜升,胃气宜降。少阴心肾乃水火之赃,内寄真阴,真阳,水火交融,阴阳既济,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故少阴为三阴之枢,是调节阴阳水火平衡,气机升降,理气调血之枢纽。故凡证属少阴属阴不利,阳气被郁者,皆可用四逆散变通而治之。

段其昌临床运用四逆散的经验

段其昌临床运用四逆散的经验

段其昌临床运用四逆散的经验
1 中医四逆散的介绍
中医四逆散是一种被大量应用的中药处方,是以四种中药制成的
综合药,主要是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湿热痰饮病证,可以起
到清热、解表、消肿、化痰、止咳等功效。

四逆散由甘草、桂枝、生姜、大枣等药材组成,调和三阳,在中医医理上称作“四逆汤”,因
其清热解表、止咳化痰、宣肺解毒,被用来治疗湿热痰饮病证有显著
效果。

2 中医四逆散的临床应用
正常人才可以使用四逆散,病情较重、孕妇、未成年的慎用。


床上用四逆散治疗季节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湿热痰饮病证,如呼吸
道感染所致的咳嗽痰稠,上风、泛火、风热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经四逆散起到清热解毒、止咳化痰、行气宣肺的作用,效果明显且比
较一致。

四逆散用量通常由7g到15g不等,少量多次服用,按病情而定。

3 四逆散的临床经验
四逆散被大量应用于临床,其经验是,治疗季节性感冒的湿热痰
饮病证时,具有清热解表、止咳化痰、宣肺解毒的作用,应用非常广泛。

同时,控制服用药物的用量,对改善病情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开
始每次7g,根据病情而增加服用量,但不宜超过15g。

4 结论
四逆散通过清热、解表、消肿、化痰、止咳,宣肺解毒等功效,可以有效治疗季节性感冒引起的湿热痰饮病证。

临床应用四逆散治疗时,要服用适量,多次分割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疗效,这是中医四逆散的有价值的临床经验。

四逆散的临床妙用

四逆散的临床妙用

四逆散的临床妙用
黄云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4(000)007
【摘要】四逆散方出《伤寒论》,由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四味药组成。

具有和解表里,调理肝脾,疏解郁滞、宣达枢机之功效。

故凡肝胆,脾胃,胸腹、胁肋等诸疾、脉弱者,用之多效。

笔者临症恒用四逆散加减化裁,治疗多种疾病,每获良效。

现介绍如下:一、心悸(频发室性早搏)高××,女,40岁,职员。

1991的4月2日就诊。

原有室性早搏,情绪忧郁即发。

近因事不遂,以致心悸少寐。

胸闷叹息,两肋作胀,嗳气则舒,舌淡红、苔薄白、脉弱而结代,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呈三联
【总页数】2页(P665-666)
【作者】黄云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
【相关文献】
1.谢晶日教授妙用四逆散经验举隅 [J], 徐婷;李贺薇
2.金洪元教授临床妙用四逆散经验 [J], 胡西百合提
3.李成光妙用四逆散异病同治临床经验举隅 [J], 黄积存;李景君;李成光
4.曹烨民教授四逆散妙用赏析 [J], 彭林峰;曹烨民
5.邱明义妙用四逆散临床经验举隅 [J], 余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8
四逆散临床应用3则
彭建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337000)关键词:四逆散;胃神经性呕吐;血管性头痛;便秘;医案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四药组成,具有透邪解郁。

疏肝理气的功用,被广泛地应用临床。

笔者按中医异病同治原理灵活应用本方,治疗胃神经性呕、血管性头痛、便秘等疾病,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胃神经性呕吐
患者李某,女,41岁,2004年9月12日初诊。

患者自觉头晕、失眠、胸胁涨满,不欲饮食,食入则吐,呕吐6~10次/d,由门诊收入急诊住院。

胃钡餐检查未见异常。

B超检查显示:胆囊壁毛糙。

初步诊断为胆系炎症,给予抗生素、维生素B6静脉滴注;2d后症状无缓解。

故转我科病房,查:腹平软,未触及肿块,舌苔白,脉沉弦。

证属肝胃不调,胃失和降.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法则,投四逆散加味方。

药用:柴胡、茯苓、枳实、白芍、旋复花(包煎)各20克,半夏15克,甘草10克。

每天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

服药3剂后,患者恶心、呕吐次数略减、睡眠稍安,仍有头晕、胸闷,舌、脉如前。

遂上方减甘草,加生姜,继续治疗10d后,呕吐止,诸症悉除。

按语:呕吐病因多,邪之入内,伤及脏腑,皆可致病。

正如《景岳全书呕吐》所说:“或暴伤寒凉、或暴伤饮食,或因胃火上冲,或因肝气上逆,或因痰饮水气聚于胸中,或以表邪传里,聚于少阳、阳明之间,皆有呕证,此皆呕之实邪也。

”本病病机为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忧思伤脾,脾失和降所致。

根据《内经》的“木郁达之”之旨,予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其法,故用四逆散加味投之,药中病机,故得痊愈。

2血管性头痛
患者王某,男,58岁,2006年7月9日初诊,半年多来,一直有头痛,以左侧为重,发作时,有针刺样跳痛,伴失眠,急躁易怒,每逢情绪激动则病情加重。

脑血流图示:双侧波幅不对称。

查体:舌苔白,脉弦。

证属肝气郁结,化火上冲。

治宜疏肝调气,泻火止痛。

处方:柴胡、白芍、菊花各20克,枳实、牡丹皮、天麻、全蝎各15克,甘草10克,用药4剂后,患者头痛缓解,舌脉如前。

上方继服8剂,前后共投药12剂,诸症悉除。

3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按语:头为清阳之府,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会于此。

肝胆经脉相连,皆出于脑,肝与脑一脉相连,故头痛与肝有密切关系。

内伤情志之火,循经上犯巅顶,阻抑清阳,气血逆乱,经脉阻滞,化火伤阴,故为头痛。

总观病机,治宜以疏肝泻火为其法。

本案宜用四逆散伍虫类之品,直折上亢之气,搜风祛邪,通经活络。

诸药合用,可使气顺则火降,气机通畅,清阳之气上承,脑受其养,头痛止,疾病愈。

3便秘
患者李某,男,43岁,教师,2005年10月初诊。

自诉大便秘结4年余,时有腹胀腹痛,曾服果导、大黄等未能见效,每因备课操劳时频发。

刻下心烦易怒,胁胀纳差,头目眩晕,四肢欠温,乏力嗜睡,舌苔薄黄腻,舌质偏红,脉弦细而沉。

证属肝郁脾虚、湿热内滞,治宜疏肝健脾、清解湿热,方用四逆散加佛手10g,当归15g,苏叶9g,瓜蒌皮10g,桑寄生15g,云苓20g。

服药9剂,大便通畅,已无所苦,即以原方隔日1剂,连服1个月,大便每日1次。

追访两年未见复发。

按语:《金匮要略产后病篇》云:“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乃肝胃失和,气滞血瘀,取芍药和血,枳实行血中之气。

今此教师思虑过度,心脾暗伤,肝木乘之,津液失布而便秘时发。

以四逆散使肝脾调和,升降相因,则郁热可解,心脾功能自复,津液满润自如,便秘即除。

讨论:四逆散乃宣达郁滞、疏肝理脾之平剂。

仲景用本方治疗阳郁正伸之四逆证,后世扩大其应用范围,凡气滞气郁气逆所引起的系列病症,多由本方化裁用之。

按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笔者将四逆散用治胃神经性呕吐、血管性头痛、便秘,颇为见效。

方中柴胡芍药为肝药;枳实甘草为脾胃药,故能疏肝理气,调和脾胃。

而芍药与甘草相伍,可以除血痹,缓挛痛,有缓急止痛之功;枳实与芍药合用,为《金匮要略》中枳实芍药散,是妇人病方,善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之症。

临床实践证明,四逆散组方简单,应用广泛,对诸多感脾不和的病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收稿日期:2008-06-13)
1例腹腔巨大肿瘤成功切除的体会
胡家荣苏州市相城渭塘医院(215134)
摘要:患者高龄女性,因发现腹部肿块多年入院治疗,入院后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医患沟通,成功切除腹腔巨大肿瘤达16斤,患者痊愈出院,同时也体现了渭塘医院的整体实力。

关键词:巨大肿瘤;医患沟通;中医外科学;医话
患者宗某,女,88岁,因腹腔肿块10余年入院,患者十年前体检时发现腹腔有一肿块,但无明显不适,故未引起重视,近一年来肿块逐渐增大,伴腹胀,影响行走及生活,而要求入院检查治疗。

B超、C T示:腹腔巨大囊肿(多囊性)来源不清(25cm×22cm)。

院方考虑患者高龄,体弱,有高血压病史,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心律失常。

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治疗,但患者坚决不肯转院,并相信渭塘医院,要求在渭塘医院手术治疗,医院将此情况向区卫生局医政科汇报,医政科表示理解。

院方将此患者收住外科后,进行了详细的术前检查及内科、妇产科会诊,并组织了详细的术前讨论,将在麻醉、手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一一分析及作出了相应的抢救治疗措施,院部也对此病情作了多次讨论,认为手术风险及手术难度非常大,并与家属及该村村主任作了充分沟通,在家属充分理解和支持下,在内科、麻醉科配合下,由胡家荣副院长、刘新华外科主任等手术组人员于日上午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为防止腹压急聚降低所导致的急性心衰,而持续了1小时缓慢减压,然后检查肿块,发现肿块与大网膜、肝脏、结肠粘连,肿块后壁与盆腔后腹膜粘连,在输尿管、髂血管前方仔细解剖分离后,最终确诊为左侧附件巨大囊肿(多囊性),历时2小时30分钟完整切除巨大肿瘤,重达16斤(吸出液13斤+肿块3斤),病理报告为:左侧卵巢腺纤维瘤。

在此手术过程中血压及呼吸曾有多次波动,经过麻醉科医师的处理得以纠正,手术顺利,术后经过严密地监护、治疗,病人恢复良好,日前已痊愈出院。

目前在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状况下,我院经过多次与家属沟通谈话,得到了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这说明了只要医患双方充分沟通,相互信任和理解,共同来战胜病魔就能达到共识,可避免可能引发的医疗纠纷。

同时也体现我院外科、麻醉科、内科、护理各科的综合实力,这也是渭塘医院迄今为止年龄最大,切除的最大的腹腔肿瘤。

(收稿日期:6)
2008-7-142008-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