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大纲解读 马哲部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重点第一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重点第一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精髓第一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与以往的哲学否认、掩盖其阶级性截然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表明,它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服务的,是无产阶级阶级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武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体现在哪里?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的、核心的观点。
它要求把理论和实践贯通起来,打破了以往哲学知行脱节的严重弊端。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基础。
科学的实践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把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了科学的说明。
3、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同时就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观点,蕴含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建设的重大任务。
”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论和历史观之中。
第一,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第二,实事求是体现了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第三,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马哲提纲第一章提纲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世界观和哲学的内涵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在内的)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世界是物质还是意识,二是世界是如何存在的,“怎么样”,世界是孤立静止的,还是联系发展的,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毛泽东把哲学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称为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并说,一讲哲学,就离不开“两个对子”②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一般地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相互统一的。
当人们运用对世界的总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世界观也就成了方法论。
一般说来,观点和方法是内在一致的。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终究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一定的方法论也必然影响和体现一定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世界上的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这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
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所以,哲学基本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称为本体论问题,它是区分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2010年政治理论考研真题及答案解读(马基部分)
2010年政治理论考研真题及答案解读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2.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3. 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
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4.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单项选择题答案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考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即马克思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
2010考研政治大纲解读(永久免费下载)
2010年考研政治大纲解读主持人:各位搜狐网友大家下午好,2010年全国考研大纲已经陆续开始发布了,搜狐考研频道第一时间联合新东方学校邀请到考研辅导老师刁志萍老师、李效东老师、田耕老师给我们就2010年考研政治大纲给大家做一些解析,首先请三位老师给大家说一下2010年考研政治大纲变化特别多,应该是考研网友非常关心的问题,请三位老师给我们具体分析一下今年具体变化在什么地方。
刁志萍:2010年考纲刚拿到,我手里也有09年的考试大纲,二者相比较政治考试大纲两部分,从考试说明来看,包括像考试性质、评价目标、考试的形式、试卷结构没有太大改变,有一些具体的,比如说考试的分值可能有一点细微变化,过去是必答题90分,现在改为100分必答题,不在以前的选作题,这是比较明显的区别。
大家都知道,2010年考纲和09年相比有一个实质性的改变,这个改变最重要的就是在考试的学科范围。
大家可能比较期待这个大纲就出自这一块,2010年和09年相比,考试科目构成都是六大块,但具体的内容构成有着很大的不同。
以2010年考试为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在09年考纲当中基本一致的可能也就是形势政策以及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这么一个大的改变,大家也应该知道,2010年考试大纲改革的依据是,是由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案决定的。
本科从06年开始就按照现有的2010年考纲大纲这样的安排,一年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年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样一个大的改变对于所有参加2010年考研的同学来讲应该是需要给予充分关注的。
以前有一句话,考研就是考外语,2010年应该是考研就是考政治,必须要做出充分的准备,并且提早动手。
具体的改变在第二部分考察的知识范围当中应该说和过去也有很大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9年来讲马哲占到22分,政治经济学18分,科社不考,2010年从三部分把握马克思主义只占20分,从分值上一级它的构成内容上都已经有很大的改变。
2010政治大纲解析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1.考试性质2.考试的学科范围3.评价目标4.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性质(未变)选拔性考试2.考试的学科范围(增加)2009年2010年1.马哲(22分) 1.马基本(2分)2.政经(21分)3.毛概(18分) 2.毛中特(30分)4.邓三(20分)3.近现代史纲要(14分)4.思修与法基(18分)5.当代(10分) 5.时政与当代(16分)6.时政(10分)3.评价目标(未变)1.再识或再现能力2.理解能力3.辨析能力4.比较分析能力5.综合分析能力6.技术性要求4.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总分及时间(未变):100分/180分钟(二)答题方式(未变):闭卷/笔试(三)试卷结构(变化)[见学科范围](四)试卷题型结构(未变)单选:1-16小题/16分多选:17-33小题/34分分析:34-38/50分具体情况为:09年10年34题:马哲/ 马基本[10分]35题:政经/ 毛中特[10分]36题:毛概/ 近现代纲要[10分]37题:邓三/ 思修与法基[10分]38题(选做题)1.当代[10分]2.综合[10分]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共八章:约22分1章:绪论(马克思产生发展及特征)[新增]2-4章:马哲(2哲学/唯物论/辩证法)(3认识论4唯物史观)[减10%]5-6章:政经(5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6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减50 %]7-8章:科社(7社会主义理论)(8共产主义理论)[新增]第一章知识点(绪论)1.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多]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单]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多]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多]5.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单]6.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单]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单] 马克思根本特性[多]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单]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单]第2—4章知识点(马哲)哲学与马哲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哲学与马哲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谁?内容?)2.三对对立(本原/状态/人与世界关系)3.马哲是伟大变革(3个表现:唯物史观/科学实践观/首次多数)唯物论1.物质观(三种物质观/马义特征/意义/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2.运动观(物质与运动不可分/静止含义/静止意义/运动与静止关系/割裂二者关系导致错误)3.时空观(时空含义/特点/特征: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有限性与无限性)4.实践观(三个特征/三种形式/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三个原因/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本质5.意识观(意识的起源/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新增])1.两大特征(联系与发展/联系的特征/普遍联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过程性2.三大规律(规律及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关系)(揭示的角度/实质的核心/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度/质量互变关系原理)(辩证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的方法论意义3.五大范畴(原因结果/现象本质/必然偶然/可能现实/内容形式)4.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关系/辩证的思维方法类型)认识论1.认识的本质(首要观点/主客体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两条认识路线[新增]/本质)2.认识的过程(两个阶段及关系/两次飞跃及条件/理性因素及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反复性和无限性/具体和历史的统一)3.认识的目的(真理含义即与谬误的关系/特性:即任体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价值的四个特性;价值评价的三个特点;价值评价的三个作用;价值评价的最高尺度/真理与价值的关系)4.认识论的意义(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1.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历史的基本问题/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心史观的缺陷/社会存在的内涵/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意识的分类/本质/相对独立性表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及意义)2.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基本矛盾/生产力构成/生产关系内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及意义)(经济基础的内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及意义)(社会形态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三大特征)3.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基本矛盾:根本动力/阶级斗争:直接动力/革命:实质;根本问题;根源;条件;作用/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性质/科技:作用及两重性)4.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本质/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过程中的作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历史人物在历史创造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第5—6章知识点(政经)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劳动价值论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式(形成的两途径/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形成的标志)[新增]2.商品经济的产生(迄今为止两种经济形式/产生条件)3.价值的质(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4.价值的量(三原则)5.价值的形式(货币的质:本质;职能/货币的量:流通量规律)6.价值的规律(内容和要求/表现形式/作用)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矛盾/解决)剩余价值学说1.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前提条件/价值与使用价值/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新增]2.剩余价值的本质(生产过程的特点/工作日的构成/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区分依据及意义)3.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绝对与相对m生产)4.剩余价值的再产生的前提(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影响)5.剩余价值再产生的条件(单个资本: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社会资本:两大部类保持一定比例关系)6.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平均利润等)7.剩余价值生产的必然结果(基本矛盾/经济危机)社会主义论[新增]1.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2.空想社会主义缺陷3.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4.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5.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和条件6.苏联模式的弊端7.社会主义的特征8.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9.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条件/性质/宗旨/组织原则/作用共产主义理论[新增]1.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立场和方法2.共产主义的特征3.必然王国向必然王国飞跃的三个阶段4.“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二.毛中特概论共15章(30分)1章:概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及成果2章:马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3章:新民主主义论[1919—1949]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949—1956]5章:经济建设的目标:共同富裕(社会本质)6章:经济建设起点:初级阶级7章:经济建设动力:改革开放8章:经济—富强9章:政治—民主10章:文化—文明11章:社会—和谐12章:经济建设内部条件:一国两制13章:经济建设外部条件:外交政策14章:经济建设依靠力量:人民群众15章:经济建设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提示毛概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分析题常考点,要注意。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1复习笔记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
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①基本概念a.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b.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d.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主体和客体依靠中介系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②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认识过程,就是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
③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有以下环节:a.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总之,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意识支配下,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地改造着自身的实践能力。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a.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社会实践的需要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b.在当今时代,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确立,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而且是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需要。
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③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而直接经验是人亲身实践的产物。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串讲精华版(一)
⼀、课程的性质、⽬的与任务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程 课程⽬的:主要是对学⽣进⾏⽐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教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准确地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确⽴辩证唯物的物质观和意识观,唯物辩证的发展观,科学的认识论和真理观,唯物辩证的历史观,使他们能够科学地理解⽑泽东哲学思想,邓⼩平哲学思想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树⽴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观和价值观,提⾼理论思维⽔平和运⽤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为学⽣树⽴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打下扎实的哲学理论基础。
课程要求: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提⾼理论思维⽔平,学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使青年学⽣更加⾃觉地投⾝于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实践。
⼆、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理论讲授部分 第⼀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教学⽬的和要求: 领会什么是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的社会历史条件,⾃然科学基础和哲学理论基础,着重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内在依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于中国⾰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吸收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要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是⼀个永⽆⽌境的过程,邓⼩平理论,江泽民同志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宝库中的崭新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的是树⽴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观,为建设⾼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明和精神⽂明作贡献。
海文名师第一时间解读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大纲
海文名师第一时间解读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大纲—政治经济学的变化及命题趋势万学海文政治教研中心辅导专家杜秀玲2010年考研政治新大纲变化程度较大,之前最有争议的政治经济学的考查的范围,也在大家的猜测与期盼中终于水落石出,所有关心2010年考研政治的考生都亟待知道考研政治中理论性最强,命题难度最高的政治经济学的变化情况及命题趋势。
2010年大纲的变化对比于2009年大纲,2010年的大纲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合成一门课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占的分值为22%。
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序论及社会主义部分已经删掉,保留了资本主义部分。
资本主义部分的变化如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删掉了以下内容:1.导论部分:(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经济规律的类型。
2.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3.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
4.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股份资本和股息;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土地价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添加了如下内容: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2.所有制和所有权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和对外职能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实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产生和确立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在题型方面,与2009年一样,主要是选择与分析两大题型。
2010年考研大纲(政治)与09年变化对比表(马基原理)
2009年与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大纲对比表考查的知识范围对比分析部分章节2009年2010年变化情况分析A类变化:科目增加、合并或删减B类变化:章节增加、合并或删减C类变化:知识点增加或删减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A类变化:科目增加、合并C类变化:知识点增加或删减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移到第二章。
2. 删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删除(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1.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3.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世界和实践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哲复习大纲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第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辩证法
第三,辩证思维方法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2,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4,规律是客观的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自然规律: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总之,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以后思支配下,既能动的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的改造着自身的实践能力。(详细见书56页)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使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 实践使认识的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
第一: 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是:一,实践是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
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
2,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3,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学要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2010年马哲重点归纳
概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3)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了继承者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
(P8)3.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P10)4.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P14)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名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P28)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认识和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什么是物质?(P30)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物质和运动的联系(P32)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马哲知识点总结框架
马哲知识点总结框架一、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复杂多样、矛盾运动的统一体,是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根本规律是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倾向性,并通过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矛盾运动规律。
2. 矛盾的普遍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内在的客观规律。
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3. 发展的倾向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内在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对事物发展的全面理解和正确对待事物发展。
4.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方法,是处理矛盾的方法。
辩证法主要包括矛盾的特征和运动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历史唯物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阐释。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
3. 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之间会展开不同形式的斗争,发展历史推动着阶级矛盾的转化。
4. 社会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不同的社会形态。
这些社会形态的变化主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 实践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实践决定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实践是决定认识的根本力量。
2010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自然、社会及人类意识都统一于世界的物质性之 自然、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中。——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物质的普遍特性是它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特性。 物质的普遍特性是它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特性。 任何物质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运动的。 任何物质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运动的。 牛顿的木桶理论:使时空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 牛顿的木桶理论:使时空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 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时空与物质及其质量、 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时空与物质及其质量、 运动相关,四维时空。 运动相关,四维时空。 在高速运动条件下,发生空间尺缩,时间延缓。 在高速运动条件下,发生空间尺缩,时间延缓。 空间弯曲与宇宙的有界和无限。 空间弯曲与宇宙的有界和无限。
哲学的一般特点及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1、 哲学是爱智慧,是对智慧的追求。 哲学是爱智慧,是对智慧的追求。 2 、哲学是关于世界的综合性视野,是大 哲学是关于世界的综合性视野, 大一,是本体论, 全、大一,是本体论,是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什么是形而上学? 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什么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易撰系辞 ——易撰 易撰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 道德经)。 哲学是本体论,是宇宙观、世界观。 哲学是本体论,是宇宙观、世界观。
实践的价值哲学思考
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马克思。 马克思。 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 马克思 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人充满劳绩生活在大地上, 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人充满劳绩生活在大地上, 诗意地栖居。 赫尔德林。 诗意地栖居。——赫尔德林。 赫尔德林 中国文化独特的实践:人的内在生命的实践。 中国文化独特的实践:人的内在生命的实践。 ——从养生到修身,自觉调整生命的处身情态。 ——从养生到修身 自觉调整生命的处身情态。 从养生到修身, 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 安何来?中庸:和谐“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安何来?中庸:和谐“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的“敬与静”,道家的“轻与清”。 儒家的“敬与静” 道家的“轻与清” 立天、立地、立人,立精神、立事业、立身体。 立天、立地、立人,立精神、立事业、立身体。
马哲完全版提纲
刚刚弄好的东西...完全版提纲多数手打第一部分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激化)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
它还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广义上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深灰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5重要的理论贡献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6科学性革命性的体现科学性如下三方面: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是人类思想精华;历史条件具备,科学知识可靠,全面深刻反映世界;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俱进。
革命性如下三方面:不承认永恒不变贸易发展眼光看问题;无产阶级思想体系体现无产阶级人民大众利益;无阶级狭隘片面性,无产阶级是以解放全人类为目标的最革命阶级。
第二部分1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即唯心或唯物。
2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形而上学:主张用鼓励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3列宁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全面科学的规定)4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5主客观唯心主义的主张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属于人的感觉、观念、意志、心等作为惟一的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2010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
• [7]、霍金·S,许明贤译,《时间简史》
(插图本)[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
作编译局,《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出 版社,2004。
说明:
• 如果各位想另外选择阅读书
目,请事先与老师沟通协商, 否则所递交的论文无效。
该不该扶危救困?怎样看待“网络 和现实中的两张脸”?
(二)、第二次:民生问题
食品安全、住房问题。
• 4、第四次讨论课:课外自主阅读,
读书笔记交流
• 第12周 • 学生就自己选定的课外阅读材料撰
写读书笔记情况进行交流。
课堂讨论的要求
• ☛参加课堂讨论的发言原则应该脱稿,讨论课原
则上每一位同学只能参加一次,没有上台参与讨 论交流的同学需要交一份纸质文稿(含图片), 内容为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解读,约800字左右 (上台参与讨论交流的同学不需要递交纸质版本 讨论稿);每次讨论课参与人数约为15人,上台发 言的同学要求脱稿讲,可以不做PPT;
眉”。页眉左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采 用三号宋体字,页眉右边用五号宋体字打 印题目。在页眉上只打印主标题。
• (B)正文标题为黑体加粗三号字,内容采
用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单面打印。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外指 定阅读书目:
• [1]、戴维·麦克莱伦(英),王珍译,马克
思传(插图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出自己的看法。抄袭者该论文成绩为0分。
• ⑤满分为10分。 • ⑥递交时间:第12周前交。逾期者只能获得
及格分数。
•
• ⑦写作格式: • (A)统一采用A4纸。 • (B)正文标题为黑体加粗三号字,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框架以及重点原理详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框架以及重点原理详解从学科体系看,《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几乎涵盖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内的全部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章节体系安排看,由绪论和正文组成。
其中,绪论包含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等三个层面的问题。
正文由七章组成,前三章集中讲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唯物辩证法原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地历史地统一的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等七大理论。
就其中每一部分重点原理,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张老师总结如下:一、第一讲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讲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及其基本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总括性的说明。
它分为三部分:首先阐明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并以哲学基本问题为依据,概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其次着重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尤其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二、第二讲辩证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本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
相应有四个原理:(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的原理,是唯物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最后本讲阐述了关于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从历届真题看,命题呈现出以下趋势:第一,在物质观上,主要考查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及对运动所持的相对主义观点认识,均为选择题。
2010马克思原理概论
2010马克思原理概论
马克思原理是一套关于社会和经济制度的理论,由卡尔·马克
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历史唯物
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发的。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的表现形式。
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出现矛盾时,社会革命就会发生,新的生产关系将会取代旧的生产关系。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
根据该理论,资本家雇佣工人时,他们只支付工人劳动力所需要的工资,而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工资的部分,则被资本家占有,成为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追求利润最大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和压迫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将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总之,马克思原理是一套关于社会和经济制度的理论,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革命运动。
该理论对社会科学和现实世界的影响深远,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变革和政治理论中。
马哲一分为二的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马哲一分为二的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马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称,马哲观点一分为二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原理,即辩证法的对立统一法则。
这一原理指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矛盾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变化的。
换言之,马哲观点一分为二是要强调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关系既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发展的边界。
马哲观点一分为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它强调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对立关系。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各个矛盾因素组成的,这些矛盾因素可能是对立的,也可能是互相依存的。
例如,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也存在着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
这些矛盾和对立关系促使事物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并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其次,马哲观点一分为二也强调了事物的矛盾和对立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
这意味着在矛盾的相互作用中,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既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又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例如,在经济领域中,生产和消费既相互依存,因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也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同时又相互制约,因为生产的速度和规模会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而消费的规模和结构也会受到生产能力的限制。
总之,马哲观点一分为二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的矛盾和对立关系实现的。
这一观点不仅适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也适用于思维和认识的发展。
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矛盾和对立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马哲观点一分为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关于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内容的简要介绍。
在这个部分,你可以提供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概述,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内容安排。
例如,你可以写:本文主要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一分为二的观点。
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第一讲
•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离不开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指导。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哲学 开始在欧美各国广泛传播,并开始了与一些国家 的实际相结合的发展历程。在俄国,列宁运用马 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时代特征,科学地揭示了新的 时代条件下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能够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 得胜利的理论。
第一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 哲学是系统化的、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基本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自 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 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 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今天,我们要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 哲学,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 并在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写下了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 《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 等哲学名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又面 对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这 一崭新课题。毛泽东同志和我们党提出,要实现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吸取 苏联的经验教训,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
• 科学的实践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 践本身就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是人们“改变世界”、变革现实的根本途径,离开 了实践,改造世界或变革现实就是一句空话;同时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 准,也是认识世界的根本途径。“你要有知识,你 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2010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一章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本章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是实践,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统一的物质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辨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我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即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由于人们总是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这个基本点出发去认识世界,形成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因此,世界观也是人们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是自发的、不系统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尔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
所以哲学还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方法。
哲学既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而且还批判现实世界,构想更理想的世界。
哲学往往作为理想、信念从而也作为价值观对人们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
世界观、方法论与价值观的统一,使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当然就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要回答世界的本质问题,就必须说明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因为自人类产生之后,纷繁复杂的世界万物,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两大类:一类是物质现象,一类是意识现象。
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学海文名师第一时间解读2010考研政治大纲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万学海文政治教研中心辅导专家芦欣
2010年考研大纲刚刚公布,万学海文政治名师第一时间对2009年政治考试大纲进行最全面、最精细、最深度的解析,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大纲修订变化。
考研政治2010新大纲政治总体变化
2010年考研的政治考察学科的范围进行了调整,原有考试科目共六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思想体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
新方案中考试科目包括五大门: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其中包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思想合并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近现代史
(4)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5)形势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从分值方面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比例约22%,毛泽东思想概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比例为30%,中国近现代史比例为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比例为18%,形势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合并,比例为16%。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变化趋势分析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上变化比较大,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总体概括,考点新,命题的可能性较大。
本章的重要考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等基本观点、基本命题的识别。
命题形式以单项和多项选择题为主。
在知识点排列顺序上将2009年第一章中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移到第二章。
删除如下考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
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另外,在一些知识点的表述上的调整,通过这种调整突出了一些问题,也使得一些知识点的表述更加的精确和简练。
如: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涵义和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的特征原有的知识点的表述直接用一句话进行了概括,使得更加的简练。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2010年大纲的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将2009年大纲第二章(唯物论部分)和第三章(辩证法部分)合为一章。
唯物论部分删去如下考点: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新增如下考点:社会的物质性、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值得说明的是:意识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移到辩证法部分。
辩证法部分的变化表现在删去如下考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
新增如下考点:形式与内容、矛盾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另外,在知识点的排列顺序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2009年政治大纲中,考点“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属于第四章认识论的内容。
考点“规律及其客观性”属于“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内容,考点“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属于唯物论内容。
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01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认识论部分删去如下考点: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真理的具体性、价值选择及其实现。
新增如下考点: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
在知识点的排列顺序上考点:认识论与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移到本章第三大考点(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考点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移入第二
章的辩证法部分。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10年大纲将2009年大纲的第五、六、七三章合并为一章。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史观部分。
删去如下考点: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生产力的特性、文明和文明形态、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新增如下考点:阶级分析方法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个人与社会历史、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
根据这部分变化的情况来看,总体复习需要按照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这两大主线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