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章第2节第1课时,主要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该定理是初中学段几何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程开始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以及判定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本质,提高解题技能。
2.问题提出:在此过程中,我会提出问题:“如果给你一个建筑设计图,你如何判断窗户的布局是否合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3.情景创设: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两个相似的三角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相似三角形的特征,为学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我会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定理。
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便于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通过探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证明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其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实际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并能够运用该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数学素养,感受数学之美。
2.讨论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关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让大家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四)总比例定理在判断相似三角形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教学策略的运用: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其数学素养。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通过对比不同判定方法的适用场景,如给出具体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方法适用,哪些不适用,并解释原因。
-对于实际问题的建模,教师可以提供多个不同情境的问题,如测量距离、计算面积等,指导学生如何从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建立相似三角形的模型,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情况?”(如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相似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个概念在几何学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距离、计算面积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相似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含义,掌握其对应的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基本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重点讲解两角对应相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三种判定方法,并强调其在解题中的应用。
-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思考了几个方面。首先,关于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两角对应相等和三边对应成比例的判定方法掌握得相对较好,但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判定方法上,部分学生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个难点进行更多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能够更熟练地运用这个方法。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尺寸不同的两个三角形。

在几何学中,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的相似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几何问题。

本文将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涵盖三个常用的相似性条件。

一、边比例相等法边比例相等法是最简单且常用的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

根据边比例相等的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各边长度成比例,则它们是相似的。

具体来说,如果在两个三角形ABC和DEF中,对应边的比值相等,即AB/DE = BC/EF = AC/DF,那么它们就是相似的。

二、角度相等法角度相等法是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根据角度相等的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度相等,则它们是相似的。

具体来说,如果在两个三角形ABC和DEF中,对应角度的度数相等,即∠A =∠D,∠B = ∠E,∠C = ∠F,那么它们就是相似的。

三、边角对应相等法边角对应相等法是一种综合利用边长和角度信息的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

根据边角对应相等的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度和与其对应的两条边的比值相等,则它们是相似的。

具体来说,如果在两个三角形ABC和DEF中,存在一个角度相等,且它与两个对应边的比值相等,即∠A = ∠D,AB/DE = AC/DF 或 AB/DE = BC/EF 或 AC/DF = BC/EF,那么它们就是相似的。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测量无法直接测量的高度,计算远离的距离以及解决一些实际建筑和工程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上述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来确定是否存在相似性。

然而,在应用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约定符号:在比较边长或角度大小时,确保使用相同的单位,并始终遵循约定的符号规范。

2. 角度的对应性:在进行边角对应相等法判定时,确保对应的边与对应的角度匹配,以免出现误判。

3. 正确标记相似标志:在证明或应用相似三角形时,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相似,例如ΔABC ∼ΔDEF。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概念。相似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同的三角形,它们在几何变换中具有重要作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是指在三角形中,如果一条平行于一边的直线截断三角形的另外两边,那么所截得的线段比例相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设计合理的解题方案;
4.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几何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SAS、SSS
举例:在复杂的四边形中,学生需要识别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部分,并运用此性质解决问题。
(3)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解决几何证明和计算问题。
举例:在实际问题中,学生可能需要先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然后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求解未知长度。
其次,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时,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设计更多具有实际情境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这一性质的应用,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在讨论相似三角形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这说明学生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7.2.1___相似三角形的判定____(第1课时)

27.2.1___相似三角形的判定____(第1课时)

“A”型
A D B
(图1)
“X”型
E A D
E C
B (图2) C
如图,DE//BC,写出图中所有的比例式.
“A”型
A
(图1)D
AD AE DE AB AC BC
AD AB DE BC AD AE BD EC BD CE AB AC AD BD AB AE EC AC
等等
A
E
C
当D不是边AB的中点时,如图,DE//BC, △ADE与△ABC还相似吗? 说明理由.
解:相似,理由如下: 在△ADE与△ABC中 ∠A= ∠A ∵ DE//BC AD AE ∴∠ADE=∠B, ∠AED=∠C AB AC 过E作EF//AB交BC于F 则 AE BF AC BC ∵四边形DBFE是平行四边形 ∴DE=BF B
,等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 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 线段的比相等。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 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 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如图,DE//BC,且D是边AB的中点,DE交 AC于E, △ADE与△ABC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解:△ADE∽△ABC,理由如下: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是什么?相似多边形的判定是什么? 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是相似三角形,如图,△ABC 与△A’B’C’相似,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相似三角形及其表示
在△ABC和△A’B’C’中,如果
∠A=∠A’, ∠B=∠B’, ∠C=∠C’, 我们就说△ABC与△A’B’C’相似, 记作:△ABC∽△A’B’C’ k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A
D
D F
E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析版)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析版) (1)

4.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一)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3.判定定理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要点:此方法要求用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应用时必须注意这个角必需是两边的夹角,否则,判断的结果可能是错误的.4.判定定理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一、单选题1.如图,AD ,BC 相交于点O ,由下列条件仍不能判定△AOB 与△DOC 相似的是( )A .AB ∥CD B .∠C =∠B C .OA OBOD OC= D .OA ABOD CD= 【解答】D【提示】本题中已知∠AOB =∠DOC 是对顶角,应用两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解:A 、由AB ∥CD 能判定△AOB ∽△DOC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由∠AOB =∠DOC 、∠C =∠B 能判定△AOB ∽△DOC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由OA OBOD OC = 、∠AOB =∠DOC 能判定△AOB ∽△DOC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已知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OA ABOD CD = ,但其夹角不一定对应相等,不能判定△AOB 与△DOC 相似,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AB CDED EACB【点睛】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个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②有两个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其夹角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2.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一点,那么下列四个条件中,不能够判定△ABC 与△DBA 相似的是( )A .C BAD ∠=∠B .BAC BDA ∠=∠ C .AC ADBC AB = D .2AB BD BC =⋅【解答】C【提示】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C BAD ∠=∠,B B ∠=∠,ABC ∽DBA ,故选项A 不符合题意;BAC BDA ∠=∠,B B ∠=∠,ABC ∽DBA ,故选项B 不符合题意;AC ADBC AB =,但无法确定ACB ∠与BAD ∠是否相等,所以无法判定两三角形相似,故选项C 符合题意;2AB BD BC =⨯即AB BCBD AB =,B B ∠=∠,ABC ∽DBA ,故选项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相关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各种图形中,有可能不相似的是( ) A .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 .有一个角是6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 .有一个角是11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解答】A【提示】本题每一个选项都跟等腰三角形相似有关,注意的是一个角是一个角是45°,这个角可能是顶角或者底角,有一个角是60,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一个角是110,这个角一定是顶角,若是底角则不满足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的底角是45°顶角是90°为固定值. 【详解】A .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有可能是一个为顶角,另一个为底角,此时不相似,故此选项符合题意;B .各有一个角是6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两个等边三角形相似,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 .各有一个角是11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此角必为顶角,则底角都为35°,则这两个三角形必相似,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角是45°顶角是90°,为固定值,此三角形必相似,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找准一个角是45,60,110的等腰三角形有几种情况,再就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每个角的角度是固定的.4.下列条件,能使ABC 和111A B C △相似的是( )A .1111112.5,2,3;3,4,6AB BC AC A B B C AC ======B .11111192,3,4;3,6,2AB BC AC A B B C AC ======C.11111110,8;AB BC AC A B BCAC =====D.1111111,3;AB BC AC A B BCAC ====【解答】B【提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详解】解:A 、11112.55213642AB BC A B B C ==≠==,不能使ABC ∆和△111A B C 相似,错误; B 、11111123242933632AB BC AC A B A C B C =======,能使ABC ∆和△111A B C 相似,正确;C、1111AB BC A B B C ≠=,不能使ABC ∆和△111A B C 相似,错误; D、1111AB BC A C B C =≠=ABC ∆和△111A B C 相似,错误;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识别三角形相似,除了要掌握定义外,还要注意正确找出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5.下列能判定ABC DEF ∽△△的条件是( ) A .AB AC DE DF = B .AB ACDE DF =,A F ∠=∠ C .AB AC DE DF =,B E ∠=∠ D .AB ACDE DF =,A D ∠=∠ 【解答】D【提示】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逐项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AB ACDE DF =,A D ∠=∠,则ABC DEF ∽△△,故此选项错误; B. AB ACDE DF =,A D ∠=∠,则ABC DEF ∽△△,故此选项错误; C.AB ACDE DF =,A D ∠=∠,则ABC DEF ∽△△,故此选项错误; D.AB ACDE DF =,A D ∠=∠,则ABC DEF ∽△△,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记定理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 6.如图,要使ACD ABC △△∽,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 .AC ABAD BC = B .CD BCAD AC = C .2AC AD AB =⋅D .2CD AD BD =⋅【解答】C【提示】题目中隐含条件∠A =∠A ,根据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得出添加的条件只能是AC ADAB AC =,根据比例性质即可推出答案. 【详解】解:∵在△ACD 和△ABC 中,∠A =∠A ,∴根据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得出添加的条件是:AC ADAB AC =, ∴2AC AD AB ⋅=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注意: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 7.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下列条件不能满足△ADE ∽△ACB 的条件是( )A .∠AED=∠B B .AD AEAC AB = C .AD·BC= DE·AC D .DE//BC【解答】C【提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去判断分析即可. 【详解】∵∠AED=∠B ,∠A=∠A , ∴△ADE ∽△ACB , 故A 不符合题意; ∵AD AEAC AB =,∠A=∠A , ∴△ADE ∽△ACB , 故B 不符合题意;∵AD·BC= DE·AC ,无夹角相等, ∴不能判定△ADE ∽△ACB , 故C 符合题意; ∵DE//BC , ∴△ADE ∽△ACB ,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熟练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基本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8.如图,等边ABC 中,点E 是AB 的中点,点D 在AC 上,且2DC DA =,则( )A .AED BED ∽△△ B .AED CBD ∽△△ C .AED ABD ∽△△ D .BAD BCD ∽△△ 【解答】B【提示】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中点的定义得到2BC AB AE ==,60A C ∠=∠=︒,结合2DC DA =,得到12AE AD CB CD ==,即可得到AED CBD ∽△△. 【详解】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 ∴BC AB =,60A C ∠=∠=︒, ∵点E 是AB 的中点, ∴2BC AB AE ==, ∵2DC DA =, ∴12AE AD CB CD ==,∵60A C ∠=∠=︒,∴AED CBD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判断.9.如图,在ACB △中,90,ACB AF ∠=︒是BAC ∠的平分线,过点F 作FE AF ⊥,交AB 于点E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D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DF EBF ∽B .ADF ABF ∽C .ADF CFD ∽D .ACF AFE ∽【解答】D【提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 解题. 【详解】解:EF AF ⊥90AFE ∴∠=︒90ACB AFE ∴∠=∠=︒AF 是BAC ∠的平分线,CAF FAE ∴∠=∠()ACFAFE AA ∴故选项D 符合题意,选项A 、B 、C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0.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将这个四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若::OA OC OB OD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OB ∽△AOD B .△AOD ∽△BOC C .△AOB ∽△BOCD .△AOB ∽△COD 【解答】D【提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即可判断△AOB ∽△COD . 【详解】解:∵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 ∴∠AOB=∠COD , 在△AOB 和△COD 中, =OA OBOC OD AOB COD ⎧⎪⎨⎪∠=∠⎩∴△AOB ∽△COD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如图,在ABC 中,点D 在AB 边上,点E 在AC 边上,请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使ADE ABC △△∽.【解答】∠ADE=∠B (答案不唯一).【提示】已知有一个公共角,则可以再添加一个角从而利用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来判定或添加夹此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也可以判定. 【详解】解∶∵∠A=∠A ,∴根据两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添加条件∠ADE=∠B 或∠AED=∠C 证ADE ABC △△∽相似; 根据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可添加条件AD AEAB AC =证ADE ABC △△∽相似. 故答案为∶∠ADE =∠B (答案不唯一).【点睛】此题考查了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2.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B 上(点D 与A ,B 不重合),若再增加一个条件就能使ACD ABC △∽△,则这个条件是________(写出一个条件即可).【解答】ACD ABC ∠=∠(答案不唯一)【提示】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组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据此添加条件即可. 【详解】解:添加ACD ABC ∠=∠,可以使两个三角形相似. ∵CAD BAC ∠=∠,ACD ABC ∠=∠, ∴ACD ABC △∽△.故答案为:ACD ABC ∠=∠(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1=∠2,请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使△ABC ∽△ADE .【解答】∠C =∠E 或∠B =∠ADE(答案不唯一)【提示】再添加一组角可以利用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来进行判定. 【详解】∵∠1=∠2 ∴∠1+∠DAC=∠DAC+∠2 ∴∠BAC =∠DAE又∵∠C =∠E (或∠B =∠ADE ) ∴△ABC ∽△ADE .故答案为:∠C =∠E 或∠B =∠ADE (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悉相似三角形的几个判定定理是关键. 14.如图,在ABC 中,点D 为边AC 上的一点,选择下列条件:①2A ∠=∠;②1CBA ∠=∠;③BC CDAC AB =;④BC CD DB AC BC AB ==中的一个,不能得出ABC 和BCD △相似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解答】③【提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结论.【详解】解:①2A ∠=∠,C C ∠=∠时,ABC BDC ∆∆∽,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1CBA ∠=∠,C C ∠=∠时,ABC BDC ∆∆∽,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BC CDAC AB =,C C ∠=∠时,不能推出ABC BDC ∆∆∽,故③符合题意; ④BC CD DBAC BC AB ==,C C ∠=∠时,ABC BDC ∆∆∽,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③【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组对应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15.如图,在ABC 中,DE BC ∥,DE 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DC 、BE 交于点O ,则相似三角形有______.【解答】ADE∽ABC,DOE∽COB△【提示】根据DE BC∥,找出相等的角,进而得到相似三角形.【详解】解:∵DE BC∥,∴∠ADE=∠ABC,∠AED=∠ACB,∴ADE∽ABC,∵DE BC∥,∴∠EDO=∠BCO,∠DEO=∠CBO,∴DOE∽COB△,故答案为ADE∽ABC,DOE∽CO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相似.16.如图,在△ABC中,AB=10,AC=5,AD是角平分线,CE是高,过点D作DF⊥AB,垂足为F,若DF=83,则线段CE的长是______.【解答】4【提示】延长AC,作DG⊥AC,根据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FD=GD,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延长AC,作DG⊥AC,∵AD平方∠BAC,∴FD=DG,∴S△ABC= S△ABD+ S△ADC=12AB FD⨯⨯+12AC GD⨯⨯=12AB EC⨯⨯即111105883310222EC⨯⨯+⨯⨯=⨯⨯ 解得EC=4.【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7.如图,在ABC 中,8AB cm =,16BC cm =,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运动,速度为2/cm s ;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BC 边运动,速度为4/cm s ;如果P 、Q 两动点同时运动,那么经过______秒时QBP △与ABC 相似.【解答】0.8或2##2或0.8【提示】设经过t 秒时,QBP △与ABC 相似,则2AP tcm =,(82)BP t cm =-,4BQ tcm =,利用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进行分类讨论:BP BQBA BC =时,BPQ BAC ∽,即824816t t -=;当BP BQ BCBA =时,BPQ BCA △∽△,即824168t t -=,然后解方程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设经过t 秒时,QBP △与ABC 相似, 则2AP tcm =,(82)BP t cm =-,4BQ tcm =, ∵PBQ ABC ∠=∠,∴当BP BQBA BC =时,BPQ BAC ∽, 即824816t t -=, 解得:2t =;当BP BQ BC BA =时,BPQ BCA △∽△,即824168t t-=, 解得:0.8t =;综上所述:经过0.8s 或2s 秒时,QBP △与ABC 相似,【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两组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题意列出方程求解.18.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连接BD ,点P 是线段AD 延长线上的一个动点,45PBQ ∠=︒,点Q 是BQ 与线段CD 延长线的交点,当BD 平分PBQ ∠时,PD ______QD (填“>”“<”或“=”):当BD 不平分PBQ ∠时,PD QD ⋅=__________.【解答】 = 8【提示】①先证明△ABP ≌△CBQ,再证明△QBD ≌△PBD,即可得出PD=QD;②证明△BQD ∽△PBD,即可利用对应边成比例求得PD·QD. 【详解】解:①当BD 平分∠PBQ 时, ∠PBQ=45°,∴∠QBD=∠PBD=22.5°,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BC ,∠A=∠C=90°,∠ABD=∠CBD=45°, ∴∠ABP=∠CBQ=22.5°+45°=67.5°, 在△ABP 和△CBQ 中,A C AB BCABP CBQ ∠=∠⎧⎪=⎨⎪∠=∠⎩∴△ABP ≌△CBQ (ASA ), ∴BP=BQ ,在△QBD 和△PBD 中,BQ BP QBD PBD BD BD =⎧⎪∠=∠⎨⎪=⎩∴△QBD ≌△PBD (SAS ), ∴PD=QD;②当BD 不平分∠PBQ 时, ∵AB ∥CQ , ∴∠ABQ=∠CQB ,∵∠QBD+∠DBP=∠QBD+∠ABQ=45°, ∴∠DBP=∠ABQ=∠CQB ,∵∠BDQ=∠ADQ+∠ADB=90°+45°=135°,∠BDP=∠CDP+∠BDC=90°+45°=135°, ∴∠BDQ=∠BDP, ∴△BQD ∽△PBD ,∴BD QDPD BD =,∴PD·QD=BD2=22+22=8, 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全等和相似,关键在于熟悉基础知识,利用条件找到对应三角形.三、解答题19.已知:D 、E 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AB =8,AD =3,AC =6,AE =4,求证:△ABC ∽△AED .【解答】见解析【提示】根据已知线段长度求出AB ACAE AD =,再根据∠A=∠A 推出相似即可. 【详解】证明:在△ABC 和△AED 中, ∵824AB AE ==,623AC AD ==,∴AB ACAE AD =, 又∵∠A =∠A ,∴△ABC ∽△AE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注意:有两边的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20.已知:在△ABC 和△A′B′C′中, AB BC ACA B B C A C '''='''=.求证:△ABC ∽△A′B′C′.【解答】证明见解析【提示】先在△ABC 的边AB ,AC (或它们的延长线)上截取AD=A′B′,AE=A′C′,然后证明△ABC ∽△ADE ,再△ADE ≌△A′B′C′即可.【详解】在△ABC 的边AB ,AC (或它们的延长线)上截取AD=A′B′,AE=A′C′,连接DE . ∵AB ACA B A C ='''',AD=A′B′,AE=A′C′, ∴AB ACAD AE = 而∠BAC=∠DAE ,∴△ABC ∽△ADE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AB BCAD DE = 又AB BCA B B C ='''',AD= A′B′, ∴ AB BCAD B C ='' ∴BC BCDE B C =''∴DE=B′C′,∴△ADE ≌△A′B′C′, ∴△ABC ∽△A′B′C′.【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灵活运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已知:如图,在ABC 和A B C '''中,,A A B B ∠=∠∠=∠''. 求证:ABC A B C '''∽△△.【解答】见解析【提示】在ABC 的边AB (或它的延长线)上截取AD A B ='',过点D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E ,过点D 作AC 的平行线,交BC 于点F ,容易得到ADE ABC △△∽,然后证明ADE A B C '''≌,从而即可得到ABC A B C '''∽△△.【详解】证明:在ABC 的边AB (或它的延长线)上截取AD A B ='',过点D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E ,则,ADE B AED C ∠=∠∠=∠,AD AEAB AC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过点D 作AC 的平行线,交BC 于点F ,则AD CFAB CB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AE CFAC CB =. ∵//,//DE BC DF AC , ∴四边形DFCE 是平行四边形. ∴DE CF =.∴AEDEAC CB =. ∴ADAE DEAB AC BC ==.而,,ADE B DAE BAC AED C ∠=∠∠=∠∠=∠, ∴ADE ABC △△∽.∵,,A A ADE B B AD A B ∠=∠∠=∠=∠='''', ∴ADE A B C '''≌. ∴ABC A B C '''∽△△.【点睛】本题是教材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熟读教材是解题的关键. 22.如图,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求证:(1)ACD ABC △∽△; (2)CBD ABC ∽△△. 【解答】(1)见解析;(2)见解析【提示】(1)根据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进行证明即可. (2)根据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进行证明即可. 【详解】证明:(1)∵CD 是斜边AB 上的高, ∴∠ADC =90°,∴∠ADC =∠ACB =90°, ∵∠A =∠A , ∴△ACD ∽△ABC .(2)∵CD 是斜边AB 上的高, ∴∠BDC =90°,∴∠BDC =∠ACB =90°, ∵∠B =∠B , ∴△CBD ∽△AB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记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3.如图,D 为△ABC 内一点,E 为△ABC 外一点,且∠ABC =∠DBE ,∠3=∠4. 求证:(1)△ABD ∽△CBE ; (2)△ABC ∽△DBE .【解答】(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提示】(1)根据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判断△ABD∽△CBE;(2)先利用得到∠1=∠2得到∠ABC=∠DBE,再利用△ABD∽△CBE得AB BDBC BE=, 根据比例的性质得到AB BCBD BE=, 然后根据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判断△ABC与△DBE相似.【详解】(1)相似.理由如下:∵∠1=∠2,∠3=∠4.∴△ABD∽△CBE;(2)相似.理由如下:∵∠1=∠2,∴∠1+∠DBC=∠2+DBC,即∠ABC=∠DBE,∵△ABD∽△CBE,∴=,∴=,∴△ABC∽△DBE.【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24.已知如图所示,AF⊥BC,CE⊥AB,垂足分别是F、E,试证明:(1)△BAF∽△BCE.(2)△BEF∽△BCA.【解答】(1)答案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提示】(1)根据两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1)得到△BAF ∽△BCE ,再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得到BF :BE=BA :BC ,由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AF ⊥BC ,CE ⊥AB ,∴∠AFB=∠CEB=90°. ∵∠B=∠B ,∴△BAF ∽△BCE ;(2)∵△BAF ∽△BCE ,∴BF :BE=BA :BC . ∵∠B=∠B ,∴△BEF ∽△BC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在△ABC 和△ADE 中,AB BC ACAD DE AE ==,点B 、D 、E 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BD ∽△ACE .【解答】证明见解析;【提示】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判定△ABC ∽△ADE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C=∠DAE ,即可得∠BAD=∠CAE ,再由AB AC AD AE =可得AB ADAC AE =,根据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判定△ABD ∽△ACE .【详解】∵在△ABC 和△ADE 中,AB BC ACAD DE AE ==, ∴△ABC ∽△ADE , ∴∠BAC=∠DAE , ∴∠BAD=∠CAE , ∵AB ACAD AE =, ∴AB ADAC AE =, ∴△ABD ∽△ACE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6.如图,△ABC 与 △ADE 中,∠ACB=∠AED=90°,连接BD 、CE ,∠EAC=∠DAB.(1)求证:△ABC ∽△ADE ; (2)求证:△BAD ∽△CAE ;(3)已知BC=4,AC=3,AE=32.将△AED 绕点A 旋转,当点E 落在线段CD 上时,求 BD 的长.【解答】(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BD=53.【提示】(1)由已知可得∠CAB=∠EAD ,∠ACB=∠AED=90°,则结论得证; (2)由(1)知AC AEAB AD =,∠EAC=∠DAB ,则结论得证; (3)先证△ABC ∽△ADE ,求出AE 、AD 的长,则BD 可求. 【详解】证明:(1)∵∠EAC=∠DAB , ∴∠CAB=∠EAD , ∵∠ACB=∠AED=90°, ∴△ABC ∽△ADE ;(2)由(1)知△ABC ∽△ADE , ∴AC AEAB AD =, ∵∠EAC=∠BAD , ∴△BAD ∽△CAE ;(3)∵∠ACB=90°,BC=4,AC=3,∴2222=43BC AC ++,∵△ABC ∽△ADE , ∴AC AB AE AD =, ∴AD=5=•2AB AE AC , 如图,将△AED 绕点A 旋转,当点E 落在线段CD 上时,∠AEC=∠ADB=90°,∴222255=()=3225AB AD--【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AB=2,BC=2 2,AC=2 5,FE=2,DE= 2,
DF= 10,

DABE=
2= 2
2,BECF=2 2 2=
2,DACF=2
5= 10
2.
∴ DABE=BECF=DACF,∴△ABC∽△DEF.
感悟新知
知识点 5 边角关系判定三角形相似定理
知5-讲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相似三角形
知1-讲
1. 定义:如果在两个三角形中,三个角分别相等,三条边 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感悟新知
如图27.2-1,在△ ABC 和△ A′B′C′中,
知1-讲
∠ A= ∠ A′,∠ B= ∠ B′,∠ C= ∠ C′, △ABC
AB BC AC k,
↔ ∽△A′B′C′.
感悟新知
知2-练
3-1. 如图,l1 ∥ l2 ∥ l3,AB=3,AD=2,DE=4,EF=9, 求BC,BF 的长.
感悟新知
解:∵ l1∥l2∥l3, ∴ ABBC=ADDE.

AB=3,AD=2,DE=4,

3 BC
=24,
解得 BC=6.
知2-练
∵ l1∥l2∥l3,

BF EF

AB AC
第27章 相似
27.2 相似三角形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相似三角形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平行线截三角形相似的定理 三边关系判定三角形相似定理 边角关系判定三角形相似定理 角的关系判定三角形相似定理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⑴.ppt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⑴.ppt

A B
∴△ABC∽△A´B´C´ 2、△ABC与△A´B´C´相似比为k, 则△A´B´C´与△ABC 相似比为
1 k
思考:
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什么内在的 联系呢?
当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为 1 时,它们是全等的, 全等是相似的一种特殊情况。
探究:
如图,任意画两条直线l1、l2,再画三条与l1、 l2相交的平行线l3、l4 、l5.分别度量l3、l4 、l5 在 l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BC和在l2上截得的两条 线段DE,EF的长度. AB DE l1 l2 与 相等吗?
L1
L3
L4 L5
L2
L1
L3
L4 L5
L5 L4 A D B E C
L5
L4 D
L1
L2 B
E A
L1
L2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 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数学符号语言 ∵ DE∥BC AD = AE AB AC ∵
L3
C
L3
数学符号语言 ∵ DE∥BC AD = AE AB AC
练习:
2、如图, 已知DE∥BC,DF∥AC,请 尽可能多地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 D 并说明理由。
1. DE∥BC 2.DF∥AC 3. Δ ADE∽Δ ABC Δ DBF∽Δ ABC Δ ADE∽Δ ABC
B F
A
E
C
Δ DBF∽Δ ABC
三角形相似 具有传递
性!
Δ ADE∽Δ DBF
典例:
思考:
如图,在△ABC中, DE∥BC,DE分别 交AB、AC于点D、E, △ADE与△ABC有 A 什么关系?
D B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教材分析:相似三角形的判断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27.2.1相似三角形第1课时的内容,这是学生在学习相似图形和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后,开始对相似三角形判断方法展开深入研究。

本节内容,先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一基本事实,然后在三角形中的转化运用,用来证明三角形相似。

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数学中的化归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学生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在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后面学习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石。

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开始学习相似图形和相似多边形,对相似图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还处于感性阶段,能用来判定相似的方法只有定义法。

所以每一个知识要点的形成过程,学生必须参与,环环相扣,学生才能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从而来理解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定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一基本事实.2.经历利用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证明过程,掌握利用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一基本事实在三角形中的转化,体会数学中的化归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2.通过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及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直觉思维.2.探究利用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证明,培养学生合情分析及严谨推理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共同探究的合作意识及探索实践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2.能利用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难点探索利用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五.教学准备:三角板,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动画六.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什么是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有什么性质?【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回答,教师点评.通过复习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及性质,让学生用类比法得到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一、认识相似三角形思考并回答:(1)类比相似多边形的概念,你能说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吗?(2)如果相似比是1,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什么关系?(3)△ABC与△A'B'C'的相似比为k,那么△A'B'C'与△ABC的相似比是多少?(4)类比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说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用几何语言表示.【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对每个问题点评后展示课件,规范数学语言. (课件展示)(1)定义:三个角分别相等,三条边成比例,我们就说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对应边的比就叫做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2)表示:△ABC与△A'B'C'相似记作“△ABC∽△A'B'C'”,读作“△ABC相似于△A'B'C'”.注意: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相似比为1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4)△ABC与△A'B'C'的相似比为k,那么△A'B'C'与△ABC的相似比是.(5)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几何语言】如图所示,△A1B1C1∽△ABC,∴∠A1=∠A,∠B1=∠B,∠C1=∠C;[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迁移到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体会类比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事物之间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之间的联系.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动手操作】任意画两条直线l1,l2,再画三条与l1,l2都相交的平行线l3,l4,l5,分别度量l3,l4,l5在l1上截得的线段AB,BC,AC和在l2上截得的线段DE,EF,DF的长度.(1)根据度量的长度,你得到哪些成比例线段?尝试写出来.(2)这些成比例线段在图中的位置有什么关系?(3)对于任意一组平行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吗?(4)你能用语言概括你得到的结论吗?【师生活动】学生动手独自测量思考,写出比例式,小组合作交流答案,学生展示后教师点评.【课件展示】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测量或计算得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一基本事实,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转化到三角形中活动1如图所示,l1∥l2∥l3,当两条被截直线的交点在直线l1或l2上时,你能得到哪些比例式?(教师动画演示,将图(1)中的直线平移到图(2)的位置,让学生直观感受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仍然成立)【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动画,小组交流结果,教师点评结论.活动2(1)如图所示,△ABC中,DE∥BC,且DE分别交AB,AC(或AB,AC的反向延长线)于点D,E,那么比例式=成立吗?(2)你能用语言叙述图中的结论吗?(3)用几何语言如何描述这一结论?【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结论,教师及时点拨,师生共同归纳结论.【课件展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几何语言[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转化到三角形中,学生易直观形象地得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四、利用平行线证明三角形相似 问题如图所示,在△ABC 中,DE ∥BC ,且DE 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ADE 与△ABC 相似吗?如何证明?教师引导回答问题:(1)要证明三角形相似,需要哪些条件?(∠A =∠A ,∠ADE =∠B ,∠AED =∠C ,对应边成比例) (2)你能证明这些角对应相等吗? (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 (3)如何证明AD:AB=AE:AC 吗? (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事实易得)(4)DE 不在BC 边上,用什么方法将DE 转化到BC 边上呢? (过E 作EF ∥AB,交BC 于点F) (5)你能证明DE :BC=AE:AC 吗? (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事实易得)(6)你能写出△ADE ∽△ABC 的证明过程吗?(7)尝试用语言叙述上述结论,并用几何语言表示你的结论.【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思考后小组交流,小组代表板书过程,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对学生板书点评,规范书写过程. 证明:在△ADE 和△ABC 中,∠A =∠A. ∵DE ∥BC,∴∠ADE=∠B,∠AED=∠C. 过E 作EF ∥AB,交BC 于点F,∵DE ∥BC,EF ∥AB,∴.AC AEABAD =BCBFAC AE =∵四边形DBFE 是平行四边形,∴DE=BF.BC DEAC AE AB AD ==∴∴△ADE ∽△ABC.【课件展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几何语言】如图所示,在△ABC 中,∵DE ∥BC ,∴△ADE ∽△ABC. 【追问】当DE 与BA 和CA 的延长线相交时,上述结论还成立吗?(教师总结归纳利用平行线证明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图形:“A ”型和“X ”型)[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设计的小问题,层层深入,达到分析问题的目的,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加深对平行线证明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的理解.[知识拓展](1)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全等三角形的大小相等,形状相同,而相似三角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等,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相似比是1∶1的两个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如果△ABC ∽△A'B'C',△A'B'C'∽△A ″B ″C ″,那么△ABC ∽△A ″B ″C ″.(3)在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个基本事实时,找准被平行线截得的对应线段,被截线段不一定平行,当“上比下”的值为1时,说明这些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4)符合平行线证明三角形相似的图形有两个,我们称为“A ”型和“X ”型,如图所示,若DE ∥BC ,则△ADE ∽△ABC.七、课堂检测如图,已知DE ∥ BC,AE=50cm,EC=30cm,BC=70cm, ∠BAC=450,∠ACB=400. (1)求∠AED 和∠ADE 的大小;(2)求DE 的长.八、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表示:三个角分别相等,三条边成比例,△ABC ∽△A'B'C'.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在三角形中的应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4.平行线证明三角形相似:“A ”型和“X ”型.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ADFER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方法小结1.通过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一基本事实在三角形中的转化,体会数学中的化归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2.通过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及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探究利用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证明,培养自己合情推理及演绎推理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4.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己共同探究的合作意识及探索实践的良好习惯.九、板书设计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表示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3.平行线证明三角形相似:“A”型和“X”型十、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三角形的判定的第1课时,通过复习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学生用类比法易得到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降低了学习概念的难度.以动手操作为主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一事实,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计算、比较、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人人参与课堂,积极展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积极思维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通过动画展示,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到这一基本事实在三角形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为平行线证明相似做好铺垫.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定理的证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习精神.本节课在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后,将这一基本事实转化到三角形中应用,得到三角形中的两个推论,课容量较大,在前面概念及基本事实的探究活动中耽误时间长,后面的探究活动教师设计的小问题较多,造成完不成课时任务,后面的处理过于仓促,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把握不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时间的安排,突出课时重点.。

初中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2.1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初中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2.1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模式介绍: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

这些数学学科素养既相对独立,又互相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是利用设计好的核心问题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教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或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讲授,或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学习。

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能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能够发掘自身潜力,战胜学习数学中的困难,让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进行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设计思路说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在学习了相似图形之后,有了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的基础,学生不难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及相似比的有关规定。

教学中结合相似多边形也不难知道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例相等。

在用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以便相对容易找出对应角和对应边。

全等是相似的特殊情形(相似比为1),这一点有必要让学生明白。

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的三个定理之间有内在的关联。

于是我们用测量的方法来直接归纳出结论,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我们设计了几道题目进行巩固。

随后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引出其推论,进而得到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我们把重点放在证明预备定理上,因为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再总结结论,拓展练习,以巩固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图形与几何”,相似图形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探索并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初中数学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同步练习

初中数学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同步练习

ABDCHG EFADEEABDC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A组1.如图27-2-1,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的延长线上的一点,连结AE交CD于F,则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A.1对B.2对C.3对D.4对图27-2-1 图27-2-22.如图27-2-2,在△ABC中,DE//BC,且AD:DB=2:1,那么DE:BC等于()A.2:1B.1:2C.2:3D.3:23.如图27-2-3,在□ABCD中,F、H分别是BC、AD上任一点,EF平行AB,HG平行CD,则图中共有相似三角形的对数是()A.2B.3C.4D.5图27-2-3 图27-2-44.如图27-2-4,在△ABC中,DE//BC,AD:CD=1:3,BE=6cm,则AE= cm.5.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连接AC、EF.求证:△BEF∽△ACD.6.已知:如图,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在△ABC内部作一个三角形,使其与△ABC相似,且相似比为14.7.如图,物AB与其所成像A’B’平行,孔心O到蜡烛头A的距离是36cm,到蜡烛头的像A’的距离是12cm,你知道像长是物长的几分之几吗?你是怎样知道的?8.如图,AD与BC交于点O,且AB ∥ CD。

①已知BO:OC=1:3,CD=6cm,求AB的长。

②已知BO:BC=1:3,CD=6cm,求AB的长。

③已知BO:OC=1:3,AD=8cm,求OA的长。

C DA BOOABB’A’PC AGFB 组1.如图27-2-5,已知DE ∥BC ,EF ∥AB ,则下列比例式,错误..的是 ( ) A.AD AE =ABACB.CE EA =CFFBC.DE AD =BC BD D.EF CF=AB CB图27-2-5 图27-2-62.如图27-2-6,在△ABC 中,DG ∥A C ,EF ∥BC ,则图中与△PDE 相似三角形的个数是( ) A.1B.2C.3D.43.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D 是圆上两点,且弧AC=弧BD ,射线AC 与射线BD 交于点E ,求证:△ECD∽△ABE.4.已知:如图,AB=AD ,AC=AE ,FG ∥DE.试说出与所有△ABC 相似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E OD C BADB CG FE5.如图,△ABC 中,AD ⊥BC ,D 是垂足,E 是BC 中点,FE ⊥BC 交AB 于F ,BD =6,DC =4,AB =8,求BF 长。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三、归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思
1.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
2.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对应性的:如△ABC∽△A′B′C′的相似比 ,那么△A′B′C′∽△ABC的相似比就是 ,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
难点: 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应用
教法与学法指导
一、自主预习
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相似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二 合作探究
1)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在△ABC与△A′B′C′中,如果∠A=∠A′, ∠B=∠B′, ∠C=∠C′, 且 . 我们就说△ABC与△A′B′C′相似,记作△ABC∽△A′B′C′,k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反之如果△ABC∽△A′B′C′,则有∠A=_____, ∠B=_____, ∠C=____, 且 .
2)问题: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3) 活动1 (教材P40页 探究1)
(1) 如图27.2-1),任意画两条直线l1,l2,再画三条与l1,l2相交的平行线l3,l4,l5.分别量度l3,l4,l5.在l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和在l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的长度, AB︰BC 与DE︰EF相等吗?任意平移l5, 再量度AB, BC, DE, EF的长度, AB︰BC 与DE︰EF相等吗?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1.知识与能力:会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 ;
2.过程与方法:知道当△ABC与△ 的相似比为k时,△ 与△ABC的相似比为1/k.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相似三角形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①当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与另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且三条对应边的比相等时,这两个(或几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即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②相似三角形的特征: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相等;③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得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①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其相似比k=1.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其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②相似比具有顺序性.例如△ABC∽△A′B′C′的对应边的比,即相似比为k,则△A′B′C′∽△ABC的相似比,当它们全等时,才有k=k′=1.③相似比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继学习时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实质它是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这一点借助相似三角形可观察得出.3、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条边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①定理的基本图形有三种情况,如图其符号语言:∵DE∥BC,∴△ABC∽△ADE;(双A型)②这个定理是用相似三角形定义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它不但本身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证明相似三角形三个判定定理的基础,故把它称为“预备定理”;③有了预备定理后,在解题时不但要想到“见平行,想比例”,还要想到“见平行,想相似”.(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可简单说成: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例1、已知:如图,∠1=∠2=∠3,求证:△ABC∽△ADE.例2、如图,E 、F 分别是△ABC 的边BC 上的点,DE ∥AB,DF ∥AC , 求证:△ABC ∽△DEF.判定定理2:如果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经历观察、类比、猜想过程,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会简单运用这三个定理.2.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具有抽象、严谨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2.难点: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三、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1.填空:全等三角形的四个判定定理:(1)如果两个三角形三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如果两个三角形两对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3)如果两个三角形两对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4)如果两个三角形两对应相等,并且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 (本课时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建议把本题提前留作作业)(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我们知道,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叫做相似图形.那么什么叫相似三角形?(稍停)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师:对两个三角形来说,形状相同是什么意思?(稍停)就是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也相等.所以相似三角形还有一个更明确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也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师出示下图)师:譬如△ABC和△A ′B ′C ′,如果∠A=∠A ′,∠B=∠B ′,∠C=∠C ′(边讲边板书:如果∠A=∠A ′,∠B=∠B ′,∠C=∠C ′),ABBC CA A B B C C A (边讲边板书:AB BC CA A B B C C A),我们就说△ABC 与△A ′B ′C ′相似(边讲边板书:就说△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ABC ∽△A ′B ′C ′(边讲边板书:记作△ABC ∽△A ′B ′C ′). 师:(指准板书)相似三角形的这个定义,可以用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但利用定义判定,既要证明三组对应角相等,又要证明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所以比较麻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稍停)(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学习三角形全等时,我们知道,除了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定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还有四个简便的判定方法.哪四个简便的判定方法?(稍停)就是SSS 、SAS 、ASA 、AAS.同样,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没有简便的判定方法?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生思考,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师:好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考虑这个问题.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SSS 是怎么说的?(稍停)如果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类似的,也有一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师出示下面的板书)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师:请大家把这个结论一起来读一遍.(生读)师:(指板书)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指图)结合这个图,这个结论的意思是说,如果ABBC CA A BB C C A ,那么△ABC ∽△A ′B ′C ′(边讲边作如下板书). AB BC CA A B B C C A△ABC ∽△A ′B ′C ′师:这是相似三角形的一个判定定理,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判定定理. 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SAS 是怎么说的?(稍停)如果两个三角形A /B /BC A /C两边对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类似的,也有一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师出示下面的板书)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师:请大家把这个结论一起来读一遍.(生读)师:(指板书)如要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指图)结合这个图,这个结,夹角∠A=∠A′,那么△ABC∽△A′论的意思是说,如果AB ACA B A CB′C′(边讲边作如下板书).AB AC,∠A=∠A′A B A C△ABC∽△A′B′C′师:这是相似三角形的又一个判定定理,下面我们来看第三个判定定理.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AAS都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条件,对相似三角形来说,具备两个角对应相等的条件,有这样一个判定定理.(师出示下面的板书)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师:(指板书)如要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指图)结合这个图,这个结论的意思是说,如果∠A=∠A′,∠B=∠B′,那么△ABC~△A′B′C′(边讲边作如下板书).∠A=∠A′,∠B=∠B′△ABC∽△A′B′C′师:(指板书)这就是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之所以称它们为定理,是因为它们都是可以证明的.证明的过程比较复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课本,课堂上我们就不证明了,只要求大家能够理解这三个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它们.下面我们就来运用判定定理. (师出示例题)例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1)∠A=120°,AB=7,AC=14,∠A′=120°,A′B′=3,A′C′=6;(2)AB=4,BC=6,AC=8,A′B′=12,B′C′=18,A′C′=21;(3)∠A=70°,∠B=60°,∠A ′=70°,∠C ′=50°.(先让生尝试,然后师边讲解边板书,(1)(2)题解题过程如课本第44页所示,(3)题解题过程如下)(3)∠C=180°-∠A-∠B=180°-70°-60°=50°.∵∠A=∠A ′=70°,∠C=∠C ′=50°,∴△ABC ∽△A ′B ′C ′.(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2.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 与△A ′B ′C ′是否相似.(1)∠B=100°,∠C=30°,∠A ′=50°,∠B ′=100°;(2)∠A=40°,AB=8,AC=15,∠A=40°,A ′B ′=16,A ′C ′=20;(3)AB=4,BC=2,CA=3,A ′B ′=6,B ′C ′=3,C ′A ′=4.5.(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指板书)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三个定理,并记住它们.(作业:P 54习题2) ////BC CA B C C A 就说△ABC 和△A ′B 记作△ABC ∽△A ′B。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案)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提高空间想象和几何直观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几何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数学论证能力,通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过程,学会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证明。
3.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还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对于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想法。这让我意识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寻找更多实际案例,让数学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实验操作部分,学生们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他们通过亲手操作,直观地感受到了相似三角形的原理。这也让我认识到,动手操作对于抽象几何概念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更多这样的实践活动。
-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相似三角形的特征,如角度关系、边长关系等,并运用判定定理进行解答。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的物体?”(如照片的放大缩小、不同尺寸的三角形装饰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奥秘。
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不太愿意主动参与讨论,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更多地采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观点是有价值的,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ppt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ppt

3
B
A F C
D
E
典例:
例1、如图,△ABC中,DE∥BC, AB=8cm,AC=6cm,AE=4cm,DE=5cm, 求AD、BC的长。
A
D B
E
C
练习:
1、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 AC中点. AD DE (1)求证:
AB BC
A
(2)若AD=5,DE=7, 求BD与BC的长.
B C B′ C′
∴△ABC∽△A´B´C´
思考:
如图,在△ABC中, DE∥BC,DE分别 交AB、AC于点D、E, △ADE与△ABC有 A 什么关系?
D B
F
E C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 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符号语言:
A D B E C B
性!
I
练习:
2、如图, 已知DE∥BC,DF∥AC,则 图中的相似三角形有多少对?请写 出来。
1. DE∥BC 2.DF∥AC 3. Δ ADE∽Δ ABC Δ DBF∽Δ ABC Δ ADE∽Δ ABC
B F D
A
E
C
Δ DBF∽Δ ABC
三角形相似 具有传递
性!
Δ ADE∽Δ DBF
3、如图,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的延 长线上一点,连接AE交CD于F,图中的相似 三角形有多少对?请写出来。
B
D
E C
练习:
2、如图,AC⊥BC于点C,DE⊥AC于
点E. AD AE (1)求证:
AB
A
AC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
(2)若DE=10,BC=30,BD=8, 求AB的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举例:通过具体图形,让学生学会测量并计算两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例,判断是否成比例。
c.三角形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情况,要求学生掌握这一判定方法的运用。
-举例:给出具体三角形,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已知条件,运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方法判断三角形相似。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基本概念。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它们在几何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在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难点突破:通过分析复杂图形中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并应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能力。
d.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
-难点突破:设计实际应用题,让学生学会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师应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以下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引理解决问题
1.如图,AD//BE//CF,直线 l1 、 l2 与这三条平行线
分别交于点 A、B、C 和点 D、E、F.
若 AB 1, BC 2 , DE 1.2 ,则 EF 2.4
.
l1 l2 AD
;…
A
猜想:当 AF 1 时, AE 应为何值?并说明理由.
E
AD n 1 AC
猜想:当 AF 1 时, AE 1 .
FG
AD n 1 AC 2n 1 B
D
C
理由:过点 D 作 DG//BE,交 AC 于点 G

AE AG

AF AD

1 n1
7.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点 E 在 AC 上,BE 交 AD 于 点 F.某数学兴趣小组在研究这个图形时得到如下结论:

EG GC
∵ BD DC
∴GC EG nAE
7.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点 E 在 AC 上,BE 交 AD 于 点 F.某数学兴趣小组在研究这个图形时得到如下结论:
(1)当
AF AD

1 2
时,
AE AC

1 3
;(2)当
AF AD

1 3
时,
AE AC

1 5

(3)当
AF AD
B
E
C
F
第1题
2.如图,直线 A1 A // BB1 // CC1 ,若 AB 8 , BC 4 ,
A1B1 6 ,则线段 A1C1 的长是 9 .
A1 A
B B1
C
C1
第2题
3.如图,在△ABC 中,点 D、E 分别在 AB、AC 边上,且 DE//BC,
若 AD: DB 3:2, AE 6 ,则 EC = 4 .
在边 AC 上,且 DE//BC,DF//BE,
求证: AE DF . AC BE
证明:∵DE//BC
A
F
D
E
∴△ADE∽△ABC

AE AC

AD AB
∵DF//BE
B
C
∴△ADF∽△ABE

AD AB

DF BE

AE AC

DF BE
.
6.如图,△ABC 中,点 D、E、F 分别在 AB、AC、BC 上,
(1)当
AF AD

1 2
时,
AE AC

1 3
;(2)当
AF AD

1 3
时,
AE AC

1 5

(3)当
AF AD

1 4
时,
AE AC

1 7
;…
A
猜想:当
AF AD

n
1
时, 1
AE AC
应为何值?并说明理由.
E

AE EG

1 n
∵DG//BE
∴ EG nAE
FG
B
D
C

BD DC

1 4
时,
AE AC

1 7
;…
A
猜想:当 AF 1 时, AE 应为何值?并说明理由.
E
AD n 1 AC
FG
∴ AC AE EG GC (2n 1)AE

AE AC

1 2n
1
.
B
D
C
A
D
E
B
C
第3题
4.如图,在△ABC 中,点 D、E 分别在 AB、BC 上,
DE//AC,且 BD 6 , AB 9 , DE 4 ,
A
D
求 AC 的长.
解:∵DE//AC ∴△DBE∽△

DE AC

6 9

4 AC
∴ AC 6 .
5.如图,在△ABC 中,点 D 在边 AB 上,点 F、E
且 DE//BC,EF//AB,AD: DB 2:3,
A
BC 20 ,求 BF 的长.
D
E
解:∵DE//BC

AD DB

AE EC
B
F
C
∵EF//AB
∴ AE BF
EC FC
∴ BF AD 2
∴ FC 3 BF
FC DB 3
2
∵ BF FC BC ∴ BF 8 .

BF

3 2
BF

20
7.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点 E 在 AC 上,BE 交 AD 于 点 F.某数学兴趣小组在研究这个图形时得到如下结论:
(1)当
AF AD

1 2
时,
AE AC

1 3
;(2)当
AF AD

1 3
时,
AE AC

1 5

(3)当
AF AD

1 4
时,
AE AC

1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