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离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离子》_4
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化学基本理论第2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位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内容。
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习后,要达到以下要求:一、知道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的粒子性,了解构成物质的几种基本粒子,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理解物质。
二、知道元素符号、化学式都是常用的化学语言,了解其化学意义。
三、初步学会在宏观现象、微观解释以及符号表征之间建立联系。
这节课是在学生储备了一定化学知识后,通过训练让学生更深刻理解体会化学的美——“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同时也培养逐步提升核心化学素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本节课还与生产生活结合紧密,具有STS教育价值【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储备了一定的化学基本知识。
具体有以下:1、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元素、化合价、物质的类别2、描述物质组成的语言——元素符号和化学式3、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质量守恒定律4、描述物质化学变化的语言——化学反应方程式5、常见的物质的基本性质、用途和制法虽然储备了以上知识,但依然存有下列问题:1、在以前的章节学习中,这些知识都是割裂的,在应用时很难从大脑中迅速提取相应知识从而加以应用。
2、按照学习心理学特征,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宏观现象,但很难从微观角度了解和理解物质,这就会在一定的水准上限制了他们规范使用化学语言符号的水平提升。
3、按照学习心理学特征,学生学习物质的性质,都是从宏观现象中感知并记忆它们的性质,学生也知道物质的性质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但不知道如何分析它的结构,从而限制了学生化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粒子性,能判别常见的分子、原子、粒子和原子团。
2、能用规范化学语言描述物质和化学变化3、能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分析推理物质的性质过程与方法:提升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水平。
理解物质的存有—结构—性质—用途的主线。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理解的水平。
人教版九上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课题 1 原子的构成目的要求: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3.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的可分性,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过程: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自由讨论后回答。
⑴用其他方法能否将原子继续分下去?若能,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⑵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所占空间有多大?⑶原了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⑷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⑸不同类的原了内部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从表2--1中的数据,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学生阅读、思考、讨论,都是巡视辅导答疑,并安排适当时间板书再提出以下问题检查自学效果。
提问:⑴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小结并板书: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原子电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⑶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内部结构难以直接看到,我们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发挥充分的想象,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原子模型(注意:不能完全用宏观运动去想象原子结构),从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思考: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离子》_0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理解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水平;(2)、使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想象力和分析推理水平;(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资源分析】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很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在本单元中介绍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使学生所学相关物质构成的知识完整化。
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核外电子的排布”(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它的教学作了一个铺垫。
【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的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展开讨论,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
【教学准备】1.自制的相关投影片、离子形成的动画片、复印的课文插图;2.网上下载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要求学生根据小论文的内容在草稿纸上画出原子的构成。
评价学生所画内容。
欣赏作品;发挥想象力、画图。
(两个同学在黑板上画。
)创设问题情境,从巩固已有的知识切入,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导入新课(提问式讲解)同学们,你们知道氢、碳、氧、钠、硫等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吗?(可提示学生参考教材P68表4—2。
九年级化学 14单元学案人教版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离子)学案
第四单元离子课题3 第一课时核外电子的排布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2、了解稳定结构的涵义3、学会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1—20号元素学习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学习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我能自学阅读教材P78—P79,完成下列各题:1、右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核外具有_________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_________个电子,最外层上有_______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_电子2、最外层具有_________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________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的结构,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______4个,容易__________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________4个,容易______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________个,氦为_____个,己达稳定结构。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_,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4、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周期_______________相同;每一个族,_______相同。
我能参与情景体验某天放学后,小健和小康一起到学校附近的文具店买圆珠笔。
圆珠笔的价格为8元,小健的钱包里有9元,要买一支圆珠笔绝对没有问题,可是,小康只有7元,怎么办呢?向来乐于助人的小健,不假思索的把自己的多余的1元借给小康。
这样,他俩都可以买下圆珠笔了。
你知道吗?原来在化学世界里,元素也懂得发扬互相帮助的精神。
例如,钠就会把自己最外面的1个多余电子送给外围有7个电子的氯。
这样两者的最外电子层都能完全填满,成为稀有气体的电子结构。
这样,由于钠原子失去了1个电子,于是变成了阳离子,而氯却多了1个电子,从而变成了阴离子。
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吸引力便是维系他们的离子键。
正如小健和小康一样,这次助人的经历,不是巩固了他们的友谊吗!智能点拨例1 我们知道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其反应式为Na+Cl2→NaCl。
人教九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离子教案
课题3离子教案目的1、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2、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3、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树立物质的变度能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综合能力。
教案重点结构示意图的画法教案难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教案过程复习提问1、原子2、原子的结构新课一、核外电子的排布[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说,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
那么,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又是怎样排步在核外空间的呢?氢的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比较简单,但这个电子的运动并不像宏观的汽车奔驰、卫星绕地球旋转那样有固定的轨迹,它是在一定距离的空间里做相对自由的高速运动[讨论]1、在多电子原子里,所有电子的能量是否都相同?2、能量不同的电子都在同一区域内运动吗?区域是怎样化分的?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讲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各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我们把电子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叫电子层用电子层表示离核的远近不同,电子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电子层:一、二、三、四、五、....离核距离:由近—逐理t 远能量高低:由低逐渐到,高1777”■ H J*—...”F ■ n ・-r. -■ ■ ■ ■- 11■2、P78表4.4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方便而准确地表示电子的分层排步情况[阅读]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数(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三点涵义[讲述]由原子断该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规定:①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排8个电子②电子总是尽先排步在能量最低即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上(3)、利用1~20号兀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并总结出元素分类、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 .■- . " . ------------ -- ■ . ■ . . ■. - .. ------------- ------------ . " -_ ■-数目的关系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8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氦是2个。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九上第四单元第3节离子教案
【同步教育信息】本周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人教九上第四单元第3节离子教案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主要内容:课题3. 离子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 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教学过程:跟原子、分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为了搞清楚离子的构成,先来研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一.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在多电子的原子中,原子的能量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用电子层形象化地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的远近。
实际上,原子核外根本无“层”,我们仅仅用“层”来代表离核远近的区域。
所以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在原子核外不同区域运动可简单而形象地称为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这样,电子就可以看作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
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电子排布规律:1.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上,只有当能量较低的电子层占满后,才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上;2. 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序数);3.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注意:(1)这三条规律在使用时,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不能单独使用;(2)这三条规律对于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足够了:18号以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还需要更多规律,将在高中学习。
二. 原子结构示意图1. 画法画圆圈,标核电,弧线呈扇形,数字一条线。
2.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Na +11 2 8 1 该层容纳的电子数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如图,以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分析1~18号元素的分类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是2个),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课题3离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播放动画】原子形成稳定结构的过程【讨论】原子得失电子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介绍)离子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补充)带电的原子团也叫离子【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离子可以分成哪几类?如何区分?如何表示离子?(介绍)离子符号的书写:先写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然后在符号右上方先标电荷数值(数值为“1”时省略),后标“+”“-”号。
[提问]2Mg2+中数字“2”表示何意义?[归纳]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离子的个数。
【提供信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课件演示]动画:氯化钠的形成(提问)你从中可获得什么信息?(介绍)离子化合物(不带电)[议一议]原子和离子的比较[点拨]带电的原子团这类离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变。
[想一想]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的关系。
[归纳]明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三种。
阅读P79关系图【巩固练习】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2.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①A~E共表示四种元素;②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填序号,下同);③表示阴离子的粒于是;④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⑤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3.画出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示请回答:(1)由于它们的原子核内思考口答:钠原子失一个电子,氯原子得一个电子画图观看答:电子数变了、带电了…叙述定义学生活动准确理解定义讨论交流写钠离子、氯离子的符号口答观看答:离子可以构成物质[小结]1.区别:①原子结构一般不稳定(稀有气体除外);而离子结构稳定;②原子不显电性,离子带电;③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离子可能变;④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2.联系①都能构成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②用图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阅读练习练习作、分析、归纳、表达能力,设计意图使思维上升学会归纳整理学会归纳整理加深对稳定结构的认识学会通过结构示意图区分原子和离子相同;所以它们都属于钠元素。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课题3 离子教案 新人教版
离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难点)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重点)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
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设问:(1)、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2)、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3)、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学生交流:1、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2、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3、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氢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精讲点拨: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离子的形成巩固训练:1、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下列挂图中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2、氯化钠由、组成3、离子分为、。
4、钠离子、氯离子的符号分别为、。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新人教九级化学教案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离子
新人教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离子教案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讨论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
(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2)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介绍展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
教案重点1.离子的形成过程。
2.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案难点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2.离子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教案方法复习提问→学生阅读→教师小结→学生活动→总结拓展。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相关练习题。
学生用具: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模型。
课时安排1课时教案过程[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回答]分子和原子。
[引言]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离子的知识。
[板书]课题3 离子[教师]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
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它们相互打架吗?它们在原子核外怎样排布?请大家阅读课本P“核外电子的排布”一段内容,总结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及76排布特点。
[板书]一、核外电子的排布[学生阅读][动画展示]1.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特点2.电子在核外的分层排布[引导学生看图4�。
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总结]由刚才的动画模拟可知: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九年级化学上册《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新人教版
(2)苏丹红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苏丹红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小结(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3、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2.原子核的构成
3.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
4.相对原子质量
(二)元素
1.元素的概念
2.地球中所含的元素
3.元素符号的写法及意义
4.元素周期表
(三)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离子的形成
A.中子数不同B.质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B.铁C.硅D.铝
5.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一致的是( ).
A.氧化镁MgO2B.二氧化硫O2S
C.氯气Cl2 D.氢氧化钠Na(OH)2
6.今年1月分的雪灾对我国南方的电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种融雪剂含有Na2SiO3(硅酸钠),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价B.+2价C.+3价D.+4价
7.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2个氢原子__________ +2价的钙元素__________
2个钠离子__________ 2个水分子__________
8.海洛因是我国政府明令严禁的毒品。海洛因的化学式为C21H23NO5,它是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每个海洛因分子中共有个原子,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同步测试
(新课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离子优秀教案新人教版.docx
课题3离子课题分析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
在第3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原了、分了构成的,木课题介绍离了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重点。
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教学作一个铺热。
因此教材编写了第一段“核外电了的排布”。
第一•段教材要讲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它有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主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电了层的理解有一定困难,这是教学的难点,但不是教学的重点。
此处只要求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冇一个初步了解就可以了。
至于原了结构示意图,仅仅作为原子结构的一种表达手段,教学上不作要求,习题上也不耍求会画。
教学建议如下:1•教学力求直观。
方法是采用电教手段和牛动的比喻,此外要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让学牛仔细观察,细心体会所学概念的含义。
2.学握分寸。
课程标准对于本课题的内容要求不高,只要能形成初步观念就可以了,所以教学上不必深究。
课时分配:1课时整体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索性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2)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元素性质的关系;(3)探究分析N&C1的形成过程,了解离了的形成,初步认识离了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学纶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重点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教学难点核外电了运动的特点,离了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离了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了。
教具准备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分了、原了的概念及特征。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离子》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离子》说课稿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离子》说课稿课题3离子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课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离子第一课时。
第四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化学学习工具,学习离子的知识,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化合价和化学式打基础,是初中能否学好化学的第一道“分水岭”。
2、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设置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像,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和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空间想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4、教学难点: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电子层的了解有一定困难。
三、说教法探究教学法、讲解法、指导阅读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四、说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阅读法、列表法、归纳法等。
五、说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教师朗读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在草稿纸上画出原子的构成。
(欣赏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以轻松活泼的形式、生动形象的语言巩固了原子结构知识,同时提出“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电子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等问题,自然引入了本课的学习。
)(教师)引入新课:100多种元素的原子中,除氢原子核外只一个电子,运动情况比较简单外,其它原子核外都有多个电子,这些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学生画简图表示)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力呢?(为下节课作辅垫)(引导)学生猜想:请发挥你的想像猜想,这些电子如何运动?(引导)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像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引导学生查找)探究证明:请学生阅读课本78页图文。
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课题3 离子教案 人教版
课题3 离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
难点:离子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新人教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离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讨论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
(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2)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介绍展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
教学重点1.离子的形成过程。
2.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难点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2.离子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学生阅读→教师小结→学生活动→总结拓展。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相关练习题。
学生用具: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模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回答]分子和原子。
[引言]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离子的知识。
[板书]课题3 离子[教师]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
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它们相互打架吗?它们在原子核“核外电子的排布”一段内容,总结核外外怎样排布?请大家阅读课本P76电子运动的特点及排布特点。
[板书]一、核外电子的排布[学生阅读][动画展示]1.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特点2.电子在核外的分层排布[引导学生看图4�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总结]由刚才的动画模拟可知: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
电子排布时,总是最先排布在离核较近的能量较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依据能量高低逐渐向外层排布。
[板书]1.排布特点[讲解](1)电子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2)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3)电子排布时依据电子层能量的高低,由里向外排布,(4)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
[过渡]为了简明、方便地表示出原子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我们引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
[板书]2.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圆圈、圆圈内的数字、弧线及弧线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含义:a. 圆圈和圆圈内的数字分别表示原子核和核内电子数;b.弧线表示电子层;c.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排布的电子数。
[投影展示以下内容][师]以上是核电荷数1~18的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大家找出其中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并分析讨论它们的结构有什么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交流][板书](2)原子结构与元素种类及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总结]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都为8个(氦为2个)。
由于它们均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呈现“化学惰性”,所以人们认为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称为8电子稳定结构或2电子稳定结构。
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如Na、Mg、Al等)。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如O、Cl、S等)。
4.由此可见,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的关系。
[过渡]金属元素的原子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容易失去或得到,从而形成稳定结构。
那么它们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粒子是什么呢?那就是离子。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的形成。
[板书]二、离子的形成“离子的形成”一段内容,同时思考问题。
[阅读]请学生阅读课本P771.什么叫离子?2.什么叫阴离子和阳离子?3.讲述NaCl的形成过程。
4.离子与原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学生阅读,思考并讨论交流][回答)1.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
[补充]在化学反应中,由于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容易失去电子,而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容易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
失去电子带的是正电荷。
得到电子带的是负电荷,失1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得1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用+、-表示电性,如Na+、Cl-表示分别带1个单位的正、负电荷,Mg2+表示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问题2的答案]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补充]原子失去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得到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
[问题3的答案]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表示为Na+);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成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即Cl-),Na+与Cl-由静电作用结合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氯化钠NaCl。
像这种由于阴阳离子互相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还有很多。
[补充]由阴、阳离子互相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如:NaCl、等。
一MgCl2般情况下,一种金属元素与一种非金属元素相互作用时容易形成离子化合物。
[请学生看图4�10,此图形象生动地表示出了氯化钠(NaCl)这种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用电脑动画模拟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问题4的答案]①原子不带电荷,而离子带电荷。
②原子不一定具有稳定结构,而离子一般具有稳定结构。
③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
[教师板书]1.离子的定义: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
阳离子2.离子的分类:阴离子3.NaCl的形成过程4.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讨论]原子、分子、离子与物质的构成有何种关系?[学生讨论]……[由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1.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也可以结合成分子。
4.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阴阳离子互相作用可以形成物质。
[提问]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你知道哪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哪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请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回答][总结讲解]1.一般来说金属和固态非金属还有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如:铜、铁等。
2.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如水、氢气、氧气等。
3.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互相作用形成的物质即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硫化钾等。
[教师总结并板书]5.物质的构成大部分金属(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2)大部分物质由分子构成。
(3)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过渡]根据所学知识,我们来做练习。
[投影]展示下列练习:下面的物质中,哪些是由分子构成的?哪些是由原子构成的?哪些是由离子构成的?⑩P①Ne ②S ③KCl ④Al ⑤N2 ⑥Fe ⑦CO2 ⑧MgS ⑨Cu ⑩Ar ⑩SO2[学生练习][答案]①②④⑥⑨⑩(12)由原子构成⑤⑦(11)由分子构成③⑧由离子构成[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我们还知道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还是稀有气体元素,是易得电子、易失电子还是具有稳定结构时,只要看其核外电子排布,观察其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即可。
[布置作业]习题1、2板书设计课题3 离子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排布特点2.原子结构示意图(1)含义(2)原子结构与元素种类及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二、离子的形成1.离子的定义: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
2.离子的分类阳离子阴离子3.NaCl的形成过程4.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5.物质的构成大部分金属(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2)大部分物质由分子构成。
(3)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考题回顾1.(2003年天津市中考题)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同一种元素的是 ( )2.(2003年重庆市中考题)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的阳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B.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C. 它是一种金属元素 D.它的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3.(2003年四川省中考题)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请各举一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_______;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_________;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_______。
答案:1.BD 2.B 3.二氧化碳铁氯化钠备课资料1.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它们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是相同的,但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不同的。
而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所以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和性质有明显的不同。
现举两例进行比较。
(1)钠原子与钠离子的比较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1个电子,整体不带电荷。
最外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这个电子,表现强的金属性(或还原性),容易跟水、酸、活泼非金属等发生反应。
钠离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钠离子半径比钠原子小。
由于最外电子层有8个电子。
所以钠离子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能跟水、酸、非金属等反应,只在熔融状态电解时,可获得电子变成钠原子。
显示很弱的氧化性。
(2)氯原子与氯离子的比较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氯原子不带电荷。
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容易夺取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所以氯原子表现强非金属性(或氧化性),容易跟金属、氢气等物质发生反应。
氯离子核内有17个质子。
核外有18个电子,氯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氯离子半径比氯原子大。
氯离子最外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比较稳定,遇强氧化剂或电解时,可失去1个电子变成氯原子,表现有较弱的还原性。
备课资料1.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它们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是相同的,但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不同的。
而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所以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和性质有明显的不同。
现举两例进行比较。
(1)钠原子与钠离子的比较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1个电子,整体不带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