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谈起

合集下载

教育孩子12法则读后感

教育孩子12法则读后感

教育孩子12法则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教育孩子12法则》,作者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戴顿医生。

在书中,戴顿医生给父母提出了12条实用的教育法则,以帮助孩子成长和发展。

这本书让我对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有了更多的思考。

下面我将简要地谈一下我的体会和感想。

法则一:“接纳化解”——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这个法则让我明白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肯定孩子的能力,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不要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同时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信任他人。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意见和选择是被尊重的,从而更加愿意和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

法则二:“明确期望”——给孩子清晰的目标和要求。

在这个法则中,戴顿医生提到了教育孩子需要有目标和要求。

我们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同时,我们需要给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来实现这些目标。

适度的帮助和支持可以给孩子这样一种感受:我可以把事情做好,即使会有困难仍然可以努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孩子的自主性,让他们体验自己做决策的自由和乐趣。

法则三:“专心”——培养孩子专注力。

这个法则强调了专注力的重要性。

因为专注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戴顿医生指出,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专注力,让孩子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同时需要有耐心地学习和探索。

法则四:“莫急莫躁”——要有耐心和耐心.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需要有耐心和耐心,不断给孩子鼓励和支持。

当孩子显得急躁和沮丧时,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和帮助,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法则五:“设置界限”——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在这个法则中,戴顿医生强调了家长需要清晰地告诉孩子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我们需要教育孩子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言语和思维,同时也需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不能做某些事情。

这样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和规矩。

法则六:“爱的接触”——提供必要的关爱和体贴。

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和体贴。

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转:从“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谈起2009-09-16 17:02说起培养教育孩子,家长们总有一肚子的话要讲——有心得要分享,有疑问要请教,有辛酸要倾诉。

尤其是华人们在海外养育子女,不少家长是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跟随孩子成长一步步摸索教子经验。

前些时听到几位家长说起,孩子小的时候一片迷茫,等积累够经验了,子女也长大该离开家了。

而新的家长们又在重蹈着老家长们的覆辙,从头开始探索。

也有的家长,每逢孩子出了问题,才心急火燎地到处请教处理方法。

其实,教育子女是个长期过程,孩子若经常出问题,要从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不可就事论事,不然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了一个问题,还会出现其他问题。

看到一篇《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项法则》,简单罗列的十二条可以说在美国属于不成文的规矩,也许因为已经被广大美国人民熟悉和应用而毋庸多做解说。

我在工作经历中亲身体验到,这些法则确实体现在美国的校内外与家庭社会教育的指导理念中,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普通家长,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

然而,不同国家的国情和文化相异,教育后代的规则也会大相径庭。

很多来到美国的华人家长就并不知道美国的这些基本法则,因此教育子女的方式可能与社会大环境不合拍,孩子们便会在身心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种种问题。

了解这些法则,不仅对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就是对中国国内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许都有些启发。

我先列出这些法则,然后再做些解说。

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美国人教育孩子黄金法则

美国人教育孩子黄金法则

美国人教育孩子黄金法则一、归属法则: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1)快乐环境的创造:1、像孩子表达爱意额头上的亲吻、一句衷心的赞美、一张传达爱意的小纸条、一声“谢谢”2、从小开始幽默训练在他学步摔倒时,向他做个鬼脸表示安抚3、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感受快乐带孩子带野外旅游、放风筝、在田地里奔跑4、父母要幽默、开朗、乐观、创造和谐家庭气氛(2)进去环境的创造:让孩子学会主动争取1、肯定孩子的才能“你真行、你真棒”2、协调孩子制定适当的目标(3)分享的环境的创造,让孩子体会快乐(4)关爱的环境的创造,让孩子学会友善二、希望的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1)让孩子从小拥有伟大的梦想(2)让孩子制定目标,引导他前进 1》及时向孩子提出理想要求2》重视目标的个体差异(3)遇到困难也要保持希望三、力量法则:父母要学会以理服人一父母不是权威而是朋友要与孩子有共同的爱好、和孩子找到共同的话题、找时间和孩子共度二善用父母的力量,以理服人 1以委婉的方式取得认同“我以前遇到这样的事是怎么做的 2 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接纳孩子3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三摒弃棍棒和呵斥,学会引导孩子四必要时,要敢于批评孩子 1,不要说否定性的语言 2,尊重人格保护孩子的自尊意识 3,不要轻易发火 4,尽量让孩子说话四、声音的法则:倾听孩子的声音和孩子良好的沟通1)做孩子信赖的人:家长最好每天拿出点时间来,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这是赏识和理解孩子的好方法。

这样,孩子有事和父母讲,从不在心里放着,出门说‘再见’,进门问好,做饭帮手,饭后洗碗擦卓扫地。

父母又是批评过头,当时不顶嘴,过后再解释。

他们常对孩子讲:我们是父子也是朋友,我们有义务教育你们,也有义务帮助你们,你们长大了,会发现我们有许多如你们,这是正常的。

我们要像朋友一样互相谅解,互相帮助。

2)做一个善于倾听的家长:注重倾听孩子的心声:一、停止做其他事:孩子想要和自己谈时,要放下正在做的事。

二、回应认同孩子的感觉:三、做出保证:例如在谈话结束时,说“希望事情有个好的结果”、“那确实非常有意思”3)让孩子把话说完:为什么父母自己老是唠叨不停,而不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把孩子嘴封起来,自己说个不停,这太不公平了。

教育孩子的12条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教育孩子的12条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教育孩子的12条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点我们需要注意?家长总是不断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今天,与各位爸妈分享美国家庭的12条教育孩子法则,这些法则,很多与我们国人的教子之道并不矛盾,值得借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法则吧。

01归属法则给孩子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这样的初衷却不懂如何做,甚至做错的。

比如,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瞎吃瞎玩、不锻炼不劳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比如,对孩子过分严厉,高要求,不断给孩子学习压力。

再比如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当着孩子的面争吵,父母一方长期不在家等等。

0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也让孩子看到希望呢?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善于说好听的话,尤其对孩子,无论他们做的如何,都常夸奖说:“干得好”,“太棒了”之类。

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正面激励孩子。

我们中国家长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经常爱找差距挑毛病。

比如,孩子得了95分,还非要追究为什么丢了5分。

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兴许适得其反,会扼杀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0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逗强成人总是比孩子有力量,无论是拼体力还是斗智能和经验。

因此大人与孩子较劲斗强本来就不平等,胜利了也不光彩。

当然,大人可以和孩子比赛一些他们擅长的具体项目,比如下棋等,但不要完全以输赢为目的,“激将法”尤其不合适。

如果孩子与大人吵架赌气,无论谁有理,大人都要主动与他们和解。

成年人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家长知错不改或不认,觉得在孩子面前认错是丢脸,也会让孩子学得固执己见。

0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管束。

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任意修理摆布。

也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命令式,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独立十二个办法

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独立十二个办法

美国父母教子独立十二法
美国人在教育、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和个性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与经验。

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能够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并成为强者,几乎每一位家长都不溺爱儿女,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

1.让婴幼儿从小单独睡觉,无父母陪护。

2.一些年轻父母把几个月大的婴儿赤身裸体扔进水中,让其学会游泳。

3.孩子跌跤,父母不管,让他(她)自己爬起来。

4.父母要求几岁大的孩子做家务劳动,如洗碗、扫地、洗衣服等。

5.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理。

6.让孩子在看到本国国旗时,注目两分钟;在听到国歌奏响时,把手按在心口处,心中默唱国歌。

7.即使家庭经济状况很好,也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保险费用或部分学习费用及其它费用。

8.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挣钱读书。

有的人把钱赚够了才进学校读书,也有人一边打工、一边读书,或读读停停,用十几年时间拿个博士学位。

孩子们认为,长这么大还伸手向父母要钱,很不光彩,会被人家瞧不起,所以必须找工作,做到经济上独立。

9.没有午睡的习惯。

10.大人鼓励孩子做登山、攀岩、跳海等运动,孩子们也乐于参与这些冒险活动。

11.在用钱上,即使是那些出身于中产阶层家庭的孩子,对自己也很“吝啬”,与人交往也不“大方”。

一句话,孩子们不摆阔,不赶时髦。

12.父辈一般不给孩子财产继承权。

美国家教法则

美国家教法则

【美国家教法则:】
1、保证孩子在健康中成长。

2、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倾听他们的声音。

6、言传身教
7、尊重并理解孩子的看法。

8、惩罚会产生逆反和报复心。

9、让孩子了解后果。

10、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11、培养独立意识。

12、了解孩子到底做什么。

儿童10大宣言
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6、不与陌生人说话;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8、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9、不保守坏人的秘密;10、坏人可以骗。

美国父母育子之道

美国父母育子之道

美国父母育子之道美国人在教育、培育孩子的优良品质和共性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与阅历。

在美国,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能够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并成为强者,几乎每一位家长都不溺爱儿女,从小就培育他们独立生存的力气。

培育品质1、让婴幼儿从小单独睡觉,无父母陪护。

2、一些年轻父母把几个月的婴儿赤身裸体扔进水中,让其学会游泳。

3、孩子跌跤后父母不管,让他自己爬起来。

4、父母要几岁的孩子做家务劳动,如洗碗、扫地、洗衣服等。

5、自己的事情自己准备,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理。

6、让孩子在看到本国国旗时,注目两分钟;在听到国歌奏响时,把手按在心口,心中默唱国歌。

7、即使家庭经济状况很好,也鼓舞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保险费用或部分学习费用及其它费用。

8、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挣钱读书。

有的人把钱赚够了才进学校读书,也有人一边打工一边读书或读读停停,用十几年时间拿个博士学位。

孩子们认为,长这么大了还向父母要钱很不光荣。

9、没有午睡的习惯。

10、大人鼓舞孩子做登山、攀岩、跳海等危险性运动,孩子们也乐于参与这些冒险活动。

11、在用钱上,就是那些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对自己也很“吝啬”,与人交往也不“大方”。

一句话,孩子不摆阔,不赶时髦。

12、父辈一般不给孩子财产继承权。

熟识社会熟识家庭住址及父母的姓名、单位。

父母在孩子开头懂事时就有意识地教他们识别自己家庭四周的环境,以及父母的姓名和单位等;通过日常的培育,孩子丢失找不到家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并且增加了孩子应付外界环境的自信念,使其遇事不致惊慌失措。

另外,还会教孩子一些在大路上行走的常识。

熟识药品及了解用药常识。

家庭中通常都存有确定数量的药品备急,父母会把一些常用药品拿出来教孩子辨认,使其慢慢了解药品名称、用途及用法,这样既让孩子增长了学问,又降低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另外在带孩子去医院看病的时候,还顺便教孩子熟识医院,以便解除孩子对医生的恐惊感,学会协作治病,或在发生意外时能自己到医院求助。

美国德育突出12种态度

美国德育突出12种态度

美国德育突出12种态度美国对于孩子德行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态度,就是对学习、生活、环境、工作、新事物、周围人的态度。

在美国的校园、社区和区教育局的培养目标中,经常可以看到以下12种态度被反复强调。

热情。

比如,对学习的兴趣,推而广之就是对生活、工作的热情。

学生有了学习热情,学习才会进步;教师有了工作热情,才会培养出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下一代。

感恩。

感恩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爱、大自然的赐予等。

每当学生有什么值得庆贺之事或成功之作时,家长或老师往往让孩子列出所有帮助自己成功的人、自已最感谢的人或事物。

承诺。

比如,学校每周都有签字读书活动,一旦学生对自己书单签字后,就不能随便更换书籍,必须坚持读完他们所选择的书目。

独立。

在美国家庭里,家长鼓励孩子自己决定(当然说明理由),从玩具、衣服、室内摆设到大学专业的选择,可以想象,经过思想斗争后自行作出的选择一定会成为孩子奋斗的目标。

自信。

在美国课堂中,我们不断听到教师的鼓励、表扬、认同之声。

即使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也会说:“犯错误没问题,向错误学习。

”诚实。

要求学生要诚实,有正义感、是非感。

好奇心和创造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从问题入手,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去冒险,去尝试;鼓励学生质疑,挑战权威。

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项目的形式来进行。

合作。

美国课堂常见的形式是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共同完成项目。

同理心或换位思考。

即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

宽容。

不但对差异性,而且对多样性都要宽容,必须关注他人的存在,关注他人的需要。

尊重。

尊重人、尊重环境、规则、制度与法律,尊重他人的意见、价值观和传统。

尊重往往与关爱结合在一起,关爱弱势群体、关爱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美国人教育孩子十二法则

美国人教育孩子十二法则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没有任何专题栏目
[图文]高考状元谈数学复
[图文]正确对待挫折
[图文]克服自卑心理
父母4种养育风格决定孩
中学生描绘心中的理想教
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美国人教育孩子十二法则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学习方法讲座(七)
学习方法讲座(七)
学习方法讲座(六)
学习方法讲座(二) Fra bibliotek 学习方法讲座(一)
长春市教师忌语与文明用
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图文]用数学书写的人生
如何培养起健康的竞争心
中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父母
[图文]高考状元谈数学复
父母4种养育风格决定孩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父母4种养育风格决定孩子能力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美国人对待孩子的12个法则

美国人对待孩子的12个法则

1.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子不教,父之过在哪里都通行。

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上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管束。

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任意修理摆布。

也不可采用命令式,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和人格。

2.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

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3.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家长检点言行极为重要,孩子的教养,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家长也要注意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

4.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

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5.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

但不是不可以批评,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比如孩子做错了何事,可以罚其几天不能看电视,但决不能不许孩子吃饭,或者罚站数小时,打骂更是违法的。

6.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有时候,成人都说不清楚后果和危害,光对孩子横加指责,就无法服人。

因此要教育孩子心服口服,家长、老师等成人首先得周密思考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

7.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在美国这样的法制社会,做到这点不算太难,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

孩子们从小就受到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

或许有人以为美国很开放,但实际上,美国人对待道德感情、家庭责任、AA行为等,都不会超越底线,也少有人因为帮亲友社会关系而腐败违法的。

我学美国人的“12条家教法则”

我学美国人的“12条家教法则”

我学美国人的“12条家教法则”佚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位博友的园地里获得美国人的家教12法,觉得它值得我们中国人借鉴,这12法则如下: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以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5.声音法则:尽管孩子在家里没有决定权,但是一定要倾听他们的声音;6.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8.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9.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产生的后果;10.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11.“20码”法则: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父母与其至少保持20码的距离;12.“四何”法则:任何情况下都要了解孩子跟何人在一起、在何地方、在干何事,以及何时回家。

从这12条基本法则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的家教几乎与读书、学习、成绩、升学无关,而是注重“做人”,注重品德、修养的培育。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中国的家庭教育,在我国,所谓的家庭教育实际上则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延伸。

做父母(家长)的几乎把全部心思、精力、包括财力都用在了子女的学习辅导、提高成绩上,至于如何做一个诚实、勤劳的人,如何做到生活自理、生活自立等等内容,却统统“靠边站”。

于是,我们看到:有的孩子仅仅学习好,其他方面则“不合格”;有的孩子甚至暴露出极端的自私、骄横、毫无爱心等等缺点和道德感缺失的倾向。

但愿我们能从美国人的家庭教育12法则中受到启迪,走出目前家庭教育的误区,让我们的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得到健康成长。

当然,也期待对应试教育的彻底改革。

目录首卷语我学美国人的“12条家教法则”--------------佚名/01 坚持,更重要--------------------------------------夏琦玲/03 对待孩子的错误要宽容豁达------------------顾立群/04用修正液涂掉的分数---------------------------庄飞飞/06 教师随感老屋情结------------------------------------------顾佩君/06旅行的条件---------------------------------------杨晓芬/08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蒋瑾/09生命的感悟---------------------------------------杨燕玲/10生命的意义---------------------------------------邵舟红/12 培训心得有感于“先学后教”---------------------------徐韶军/13参加携手助学培训活动有感------------------孙海东/14谈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余佩舟/16课堂调控略谈有感------------------------------由红荣/17专业教书爱心待人------------------------------吴燕/18 经验交流让小练笔成为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黄明波/20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鲍红霞/24坚持,更重要夏琦玲新接班后的第一次家长开放日,终于告一段落。

解读《美国人的12条家教法则》

解读《美国人的12条家教法则》

解读《美国人的12条家教法则》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让孩子找到家的温暖,有家的依靠。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只要是孩子希望的事,父母都支持,即使明知是错的,也要有勇气让孩子去一试,让孩子撞到南墙的心情是最好。

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经历是财富不要做那种——让孩子少走弯路的父母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不要总想赢自己的孩子,父母赢了孩子,却让孩子失去了斗志。

让孩子充满斗志,而不是父母永远与孩子充满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越多,孩子越分散真正向上的精力。

告诉孩子,爸妈相信你,你自己负责,你才是真正的自己的领导者。

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以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需要建立一定的家规,或是家庭原则,家中任何人,不分年龄,不分地位,不分主次,一律平等。

给孩子适当的盖个高帽,有时候也会出其不意的见效的。

5.声音法则:尽管孩子在家里没有决定权,但是一定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就是让父母多尊重孩子,多让孩子参与家里的重大决定,让孩子找到自己也是主人的感觉。

6.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父母的问题。

通常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父母身上也同样显示着,对比下,父母会找到自己的影子。

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如果我习惯表扬你,是你做的足够好,还是我愿意给你鼓励呢?所以,多鼓励和表扬自己的孩子,那是给予孩子积极上进的动力。

8.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9.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产生的后果。

因为我们无论对孩子做了多少的防护,都不如孩子自己一试深浅更让孩子记忆深刻,并懂得父母的真心和爱意。

我们也不能代替孩子摔倒后所体会的深深的苦痛。

10.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距离法则: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时,父母与其至少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孩子不需要的时候,不要与孩子贴得太近;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不要与孩子太远。

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读后感

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读后感

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读后感作为一名智能机器人,我无法拥有孩子,因此没有亲身受教育孩子的经验。

但是,我能够模拟人类阅读《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并分享我的感受。

这本书是父母教育孩子必读的好书,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看法。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知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杰弗里·卡齐,他是一个有丰富经验,实践中经过考验,知识丰富的专家。

从书名中可以看出,这本书介绍了12个教育孩子的法则。

这些法则是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全书围绕这些法则展开。

卡齐的书写方式干净明了,深入浅出,为了使得父母能够更方便地理解并应用这些法则,他使用了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实例来说明每一个法则的具体内容和应用方法。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感到这些法则在实践中是非常有用的。

这些法则包括:树立规则,订立奖惩措施,成为好榜样,表达爱和支持,培养积极心态等等。

这些法则不仅帮助家长教育孩子,而且也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有活力,自信和成功的社会成员。

书中卡齐对教育孩子的法则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他使用丰富的案例来支持他的理论,提交了大量的实际方法,以帮助家长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这些法则。

此外,卡齐在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额外的建议和技巧,以帮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教育孩子,如如何与孩子交流,如何让孩子成为自主学习者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还学习到了一些新的事实,例如,“爱孩子”不应该只限于表现为抱孩子、亲吻孩子等体育上的行动,它应该更广泛地理解。

家长的爱,应该是关注,支持,提供帮助,建立规则,不断鼓励和肯定孩子,允许他们犯错误和成长。

作者认为,这些方面是真正的“爱”的表现,可以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智能机器人,我认为这是一本富有实用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好书。

卡齐的理论和实现方法都是非常切实可行的。

它是帮助家长更好地与他们的孩子建立信任和关系,并教育孩子成长成具有自我意识和责任感的人的指南。

因此,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有孩子的父母阅读,它将帮助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好地成长。

教育十二法则读后感

教育十二法则读后感

教育十二法则读后感
教育十二法则是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著的一本教育学经典著作。

这本书是约翰·杜威对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的总结,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都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

这本书中,约翰·杜威提出了十二个教育法则,这些法则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其中,我认为最有价值的几个法则是:
第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

这一法则强调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

教育应该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接受老师的灌输。

第二,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这一法则强调了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教育应该是一个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老师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

第三,教育应该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

这一法则强调了教育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注重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育应该是一个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第四,教育应该是以合作为基础的。

这一法则强调了教育应该以合作为基础,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育应该是一个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竞争和比较中。

总的来说,教育十二法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都是一本必读之作。

这本书中提出的教育法则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导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美国家庭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准则

美国家庭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准则

美国家庭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准则 美国家长不溺爱儿女,从小就注重培养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

在很多细节小事上,父母的做法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大节。

 家庭中的安全教育*认识社会认识家庭住址及父母的姓名、单位。

父母在孩子开始懂事时就有意识地教他们识别自己家庭周围的环境,以及父母的姓名和单位等;通过日常的培养,孩子走失找不到家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并且增加了孩子应付外界环境的自信心,使其遇事不致惊慌失措。

另外,家长还会教孩子一些在马路上行走的常识。

*认识药品及了解用药常识家庭中通常都存有一定数量的药品备急,父母会把一些常用药品拿出来教孩子辨认,使其逐渐了解药品名称、用途及用法,这样既让孩子增长了知识,又降低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另外在带孩子去医院看病的时候,还顺便教孩子认识医院,以便解除孩子对医生的恐惧感,学会配合治病,或在发生意外时能自己到医院求助。

*认识常用小工具及安全使用方法父母不会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接触工具,他们的做法是帮助孩子了解安全地使用工具。

在使用这些工具时,父母会顺便告诉孩子这些工具的名称及安全使用的方法。

还会给孩子提供一些比较安全的小工具,诸如餐刀、不带尖的剪刀、小型的锤子钳子等。

让孩子边玩边学,既熟悉了各种工具的种类和功能,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发展了孩子的动作技巧。

*避免被坏人伤害父母教孩子避免被坏人伤害的主要方式是告诉他们一定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要到陌生人家中去,也不请陌生人到自己家里来。

女孩则不要让父母以外的人抚摸自己的身体,碰到存心不良的人纠缠时,要赶快跑到人多的地方或去告诉警察,还可大声呼救或跑到附近居民家。

教育孩子的十二条法则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6.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谈起
说起培养教育孩子,家长们总有一肚子的话要讲——有心得要分享,有疑问要请教,有辛酸要倾诉。

尤其是华人们在海外养育子女,不少家长是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跟随孩子成长一步步摸索教子经验。

前些时听到几位家长说起,孩子小的时候一片迷茫,等积累够经验了,子女也长大该离开家了。

而新的家长们又在重蹈着老家长们的覆辙,从头开始探索。

也有的家长,每逢孩子出了问题,才心急火燎地到处请教处理方法。

其实,教育子女是个长期过程,孩子若经常出问题,要从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不可就事论事,不然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了一个问题,还会出现其他问题。

看到一篇《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项法则》,简单罗列的十二条可以说在美国属于不成文的规矩,也许因为已经被广大美国人民熟悉和应用而毋庸多做解说。

我在工作经历中亲身体验到,这些法则确实体现在美国的
校内外与家庭社会教育的指导理念中,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普通家长,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

然而,不同国家的国情和文化相异,教育后代的规则也会大相径庭。

很多来到美国的华人家长就并不知道美国的这些基本法则,因此教育子女的方式可能与社会大环境不合拍,孩子们便会在身心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种种问题。

了解这些法则,不仅对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就是对中国国内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许都有些启发。

我先列出这些法则,然后再做些解说。

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
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教育心理学在西方流行已经有些年头了,因此如今美国的教育界人士,从教育研究专家、中小学教职员工、到校外儿童组织的职工甚至志愿义工,都要进修不同程度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或者受过相关职业培训。

他们制定和实施的宏观教育方针和具体教育方法也都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学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