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同步测试:课后达标训练 训练·提升作业 17 桃花源记(苏教版 九上)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17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九年级(上)第17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对“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既然出来了,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的方向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B.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扶着树枝向着道路的方向走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C.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每一处都记着它。
D.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2.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便舍船 shè屋舍俨然s hěB.为外人道wèi 捕鱼为业wéiC.男女衣着zhuó便要还家yàoD.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代,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嘱咐他道:“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6.下列句子中加黑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D.处处志之志:标记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寻病终(没有实现)..魏晋(不管) B.未果C.寻.病终(不久) D.后遂无问津..者(探访)9.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便要.还家(通“邀”,邀请)C.便扶.向路(沿,顺着) D.寻.病终(寻找)10.下面句中加点的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问所从来,具.答之 D.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训练及答案2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训练及答案2《桃花源记》复习2一、课外拓展“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千百年来,写桃花的诗句可谓数不胜数。
你能再写出有关桃花的一句诗词吗?,。
二、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阡陌交通()()黄发垂髫()便要还家()()遂与外人间隔()()不足为外人道()诣太守()此中人语云()三、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古义()今义()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古义()今义()闻:古义()今义()四、加横线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异义的一项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具答之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五、翻译句子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六、课内阅读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补足原文。
2.用原文填空:a.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b.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文中“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一句读过后,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二、qiānmòtiáoyāohuánsuìjiànwèiyìyù三、①古义:不必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条件关系②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运输等方面古义:听见;今义:新闻;嗅四、C(因为题干中“皆叹惋”的“皆”字译为“全,都”,而C项“具答之”的“具”解释为“详细、详尽”,所以选C项)五、①老人和小孩,都十分快乐悠闲,自得其乐。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同步达纲练习】一、选择与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1.屋舍俨然()2.欲穷其林()A.完全B.穷尽,尽C.没有钱,与富相对3.芳草鲜美()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A.妻子一人;没有前途的地址B.妻子一人:与世隔间的地址C.妻子和儿女;与世隔间的地址5.乃不知有汉,不管魏晋()6.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二、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描述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2.写出描述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
3.写出本文中显现的三个成语。
A. B. C.三、选择以下语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A.有好的田地好的池水和桑池之美。
B.有良田池水桑叶竹子等。
C.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水池和桑树竹子之类。
D.有良田池水和桑竹等各类植物。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管魏晋。
()A.问起此刻是什么朝代,竟然不明白有过汉代,更不说魏晋了。
B.问起此刻是什么社会,于是不明白有汉代,不管是魏仍是晋了。
C.问起此刻是什么朝代,不管如何也不明白有过汉代,更没必要说魏晋了。
D.问起此刻是什么朝代,竟然不明白有过汉代,更没必要说魏晋了。
四、阅读《桃花源记》选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这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世隔。
头号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不管魏晋。
这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村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其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将“渔人”和“村人”这两个词语,准确地填在文中括号内。
(2)用原文回答①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②表现“村人”都来关切渔人的句子有;③“村人”来桃花源的缘故是;④“村人”“不知不汉,不管魏晋”的缘故是。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训练及答案3]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训练及答案3]》摘要:)皆叹惋,) 《桃花记》作者是唐朝诗人陶渊明,渔人 B 5 二、()6桃花以外世人老人孩7交通交错相通《桃花记》复习3 、基础部分下面加音正确组是( ) 便舍船屋舍俨然ěB外人道捕鱼业男女衣着z 便要还与外人隔人语云ǔ下面句加副词不能用皆代替项是( ) 黄发垂髫并怡然乐B村闻有人咸问讯问所从,具答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3请括里填入省略成分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下面句子翻译正确项是( ) 林尽水桃林没有了溪水头却发现了B诣太守说如(渔人)拜见了太守叙述了他进出桃花情况寻病终没有结因寻病死了遂无问津者就再也没有打听渡口人了5下面说法不正确项是( ) 《桃花记》作者是唐朝诗人陶渊明B以渔人进出桃线以先序平铺直叙作者虚构了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美境界寄托了己政治理想反映了广人民愿但这样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存结尾写南阳刘子骥探访桃病终是了暗示桃是虚构二、()下列语段完成6~题林尽水便得山山有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乐见渔人乃惊问所从具答便要还设酒杀鸡作食村闻有人咸问讯云先世避秦乱率妻子邑人绝境不复出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人语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科] 6外人指____________黄发垂髫指________和________7.释下列词语古今义交通古义今义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8填出段省句子9便要还通假是_______通_______思是___________0翻译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下面说法有误项是( ) 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人热情客风尚B村人要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情况是因他们不愿让外人打破桃宁静安乐生活村人叹惋是渔人费了这么多周折才到他们而叹惋己住这里与世隔绝而叹惋村人发现渔人非常吃惊是因以前从没有外人三、试试写出出三成语请再写出三你能说出故成语参考答案、B 3村人村人渔人渔人 B 5 二、()6桃花以外世人老人孩7交通交错相通;各种运输事业总称妻子妻子和儿女;男子配偶绝境与人世隔绝地方;没有出路境地无论不要说;表条件关系连词8遂与外人隔不足外人道也 9要邀邀请0(桃人)问(渔人)现是什么朝代(桃人)竟然连汉朝也不知道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了、世外桃怡然乐豁然开朗孟母三迁掩耳盗铃纸上谈兵。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B卷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译文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
A . 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B . 从先人还家:从父亲那里回家。
C . 还自扬州:还自己到了扬州。
D . 泯然众人矣:他的才华逐渐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2. (2分)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见渔人,乃大惊”,表明桃源中的人“来此绝境”时间久远。
B . 桃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既表明他们生活富足,又表明他们热情好客。
C . 桃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是怕渔人回到外界后,泄露桃花源的秘密。
D . 这几段文字通过写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出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
3. (2分)朗读下面文言语句,句中语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A . 京中/有善口技者B . 入则无法/家拂士C . 陈太丘/与友期行D .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4. (2分)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 问/今是何世。
C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 后遂无问/津者。
5. (2分)对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齐师败绩(齐军大败)B . 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C .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D . 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6. (2分)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 .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B .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C . 子孙弃者无论焉D . 若业为吾所有7. (2分)“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表明渔人发现桃花林的时间是()A . 暮春花落时B . 深秋季节,百花凋谢之时C . 冬末初春时节,春水暴涨之时D . 初夏水涨之时8. (2分)翻译下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桃花源记》练习 苏教版
《桃花源记》巩固练习01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等第: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渔人甚异.()之。
复.()..()缤纷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并.()..()垂髫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不复出焉.(),遂.()与外人..()来此绝境间隔..()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在括号中写出加点字或词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复前行,欲穷其林。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训练及答案1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训练及答案1《桃花源记》专题复习资料一.填空。
(1)本文原是__________中的“序”。
《桃花源记》是一篇_________的名作。
它虚构了一个与_______的美好境界。
寄托了________,反映了_______ 的意愿。
(2)《桃花源记》以________为线索,_____________为顺序。
二、文段阅读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一)解释加点的字:1、才2、仿佛3、豁然开朗4、属5、叹惋6、要7、俨然:8、交通:9、妻子:10、绝境:11、无论:12、向13、遂14、规15问津(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寻寻向所志()寻病中()2、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三)翻译句子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四)下列句子中加黑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大相闻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五)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苏教版
第17课桃花源记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俨.然诣.太守 huò然垂tiáo2.填空。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名_______,______朝代人。
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著名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文中描写桃花源自然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映桃花源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是一篇游记散文,文章以渔人的游踪为线索,描写了桃花源的关丽景色和人情风俗。
B.作者陶渊明在文章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
C.文章开始写“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表明渔人是无意中偶然发现桃花源的,同时也为后文写不得复寻桃花源埋下伏笔。
D.文章第四段写桃花源一度显现之后,接着又同世间隔绝了,这暗示了桃花源并不存在。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寻向所志.处处志.之 B.屋舍俨然.并怡然.自乐C.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在骨髓,司命之所属.5.分别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练习及解析3
苏教版初三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练习及解析3《桃花源记》复习3一、基础部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便舍船shè 屋舍俨然shěB.为外人道wèi 捕鱼为业wéiC.男女衣着zhuó 便要还家yàoD.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2.下面句中加点的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问所从来,具答之D.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3.请在括号里填入省略的成分。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 )停数日,辞去。
4.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桃林没有了,溪水的源头却发觉了。
B.诣太守,说如此:(渔人)拜见了太守,叙述了他进出桃花源的情形。
C.未果,寻病终:没有结果,因为查找时病死了。
D.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打听渡口的人了。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陶渊明。
B.文章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刻先后为序,平铺直叙。
C.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域,寄予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宽敞人民的意愿。
但如此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D.结尾写南阳刘子骥探访桃源未果病终是为了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二、阅读(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6~11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看起来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爽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训练及答案3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桃花源记》复习训练及答案3《桃花源记》复习3一、基础部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便舍船shè屋舍俨然shěB.为外人道wèi 捕鱼为业wéiC.男女衣着zhuó便要还家yàoD.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2.下面句中加点的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问所从来,具答之D.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3.请在括号里填入省略的成分。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 )停数日,辞去。
4.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桃林没有了,溪水的源头却发现了。
B.诣太守,说如此:(渔人)拜见了太守,叙述了他进出桃花源的情况。
C.未果,寻病终:没有结果,因为寻找时病死了。
D.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打听渡口的人了。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陶渊明。
B.文章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序,平铺直叙。
C.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但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D.结尾写南阳刘子骥探访桃源未果病终是为了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二、阅读(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6~11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17《桃花源记》
17桃花源记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俨.然(yǎn)豁.然(huò)B.垂髫.(tiáo)缤.纷(bīng)C.阡陌.(mò) 诣.太守(yì) D.间.隔(jiàn) 平旷.(kuànɡ)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2)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4)诣.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率妻子..邑人______________(6)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理解文意,按要求默写。
(1)文中表明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的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桃花源记
十九桃花源记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缤.纷(bīn)俨.然(yǎn)豁.然(huò)平旷.(kuàng)黄发垂髫.(tiáo)怡.然自乐(yí)咸.(xián)阡陌..(qiān)(mò)郡.(jùn)诣.(yì)问津.(jīn)邑.人(yì)2.解释下列加点词。
(1)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3)缘.溪行沿着(4)便扶向.路原先的、先前的(5)未果.实现3.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D)A.便要还家B.将军身被坚执锐C.为天下唱 D.及郡下,诣太守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C)A.寻.向所志寻.病终B.处处志.之寻向所志.C.屋舍俨然.怡然.自乐D.见渔人,乃.大惊当立者乃.公子扶苏5.根据《桃花源记》一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6.翻译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树竹林之类。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一一为(桃花源中的人)详尽地说出他的见闻,(他们)都感叹惋惜。
7.填空。
(1)《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我国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2)《桃花源记》中,渔人忽逢桃花林,见到这样一番奇异的景象:“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其中“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描写桃花源人的淳朴、好客。
(3)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儿童。
现在常说的“豆蔻年华”中的“豆蔻”在古代的年龄范围是十三到十六岁。
8.你班学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后,开展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桃花源记
一、双基积累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渔人甚异.之()
(2)欲穷.其林()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便扶.向路()
(5)欣然规.往()
(6)后遂无问津.者()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8)此中人语.云()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4.默写填空。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_________________。
(2)既出,得其船,________________,处处志之。
(3)文中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5.课文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源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
6.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联系全文,说一说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离开桃花源时渔人“处处志之”,再来寻找的人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2011·湖州中考)阅读课文,完成8~10题。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便要.还家()
(2)不足.为外人道也()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文章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2011·菏泽中考)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
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
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1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黄发垂髫.()(2)甫.行数里()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阡陌交通
..()
(2)悉.如外人()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4)自恨.不如远甚也()
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4.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桃花源记答案解析
1.答案:(1)对……感到诧异(2)尽,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3)类(4)沿着(5)打算(6)渡口 (7)邀请 (8)告诉
2.答案:(1)渔人对此感到很诧异。
(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2)这个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知道的事,(大家)都感叹不已。
(3)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3.【解析】选D。
D项正确停顿应为:后遂无/问津者。
4.答案:(1)无论魏晋(2)便扶向路
(3)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答案:豁然开朗世外桃源
6.答案:庆幸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园,也为世人饱受战争之苦而惋惜。
7.答案:突出强调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的世界。
8.答案:(1)同“邀”,邀请(2)值得
9.答案:(村中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必说了。
1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可根据文中表现世外桃源的美丽和人们安居乐业的语句进行描述。
答案:示例一: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语句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美好,人人安居乐业,人们和平劳动的“世外桃源”。
示例二: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11.答案:(1)tiáo (2)fǔ
12.答案:(1)交错相通(2)全(3)正在(4)遗憾
13.答案: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4.答案:(1)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2)男女老幼都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15.【解析】本题为比较阅读题,考查两段文字所描绘图景的共同点。
通读两段文字可知,都描绘了乡村青年人愉快地劳作,老人孩子自得其乐的安宁和谐幸福美好的图景。
答案: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附【乙】【译文】
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
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都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
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正在给园子浇大粪,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犬相闻。
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遗憾自己相比他们还差得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