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问题教学设计流程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初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方案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初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方案
习 能力 。
在过去 , 人们 缺乏对计算 机 的认识 , 所 以都不 重视计 算机在
3 . 以练为主 , 以讲为辅 , 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练的 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 所 以要提供更 多的
工作生活 中的重要性 。但是 , 在当代 教育 中 , 必须让学生清楚地认
识到 , 缺乏信息技术 能力 , 将成为新时代的“ 信息文盲” 。只有让学 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 、 自己思考 问题 , 老师 以引导学 生为主 , 讲得 生 清楚地 了解 了信息 技术在 以后的生活 、 工作 中 的重 要性 , 学生 太多大多数学生也记不住 , 在动 手操 作的过程 中慢慢体会不但加 才会更加努力地去学好信息技术。 2 . 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和对信息技术 的应用能力 新课改 的 目标就是 重点培养 当代学生 的 自主学 习能 力和 自 深了对 知识 的印象 , 而且还锻炼 了动手操作 能力 。 4 . 灌输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 激发学 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为学生灌输信息技术在 以后工 作 、 生活

1 . 深入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 时代 的发展 , 信息技 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当代人 的生
是 必 不 可 少 的工 具 。
个教学任务时 , 先让学生 自己思考 完成 , 最后集 中解决问题 , 这
活、 工作中计算 机无处不在 。尤其是在各个领域 的工作 中, 计算机 样学生就有了更多独立学习的机会 , 有效地培养 了学生 的 自主学
应 的重视并取 得了显著的效果 , 但 是初 中信息技术教 学依然存在 学 习, 无论是对于学习方法还是学习探究都会起到相应 的作用。清
相应 的问题 ,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 学质量就成为一个 课题。对于 楚地 意识 到它的重要 性之后 , 教师就应该 积极探究有效 的教学方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课题论文摘要: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学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课堂,课堂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

本文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到用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融合创新应用的几点思考,以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融合创新核心素养在信息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培养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未来接班人势在必行。

课堂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战场,是教育改革的重点,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撬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逐步实现教学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可见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聚焦点。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创新应用的内涵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创新应用由低到高分为四级,第一级:交互展示,激发兴趣。

即充分应用设备的交互式功能,调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级:突破教学重难点。

借助设备应用直观或者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化难为易;第三级: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充分应用信息化资源、授课工具、AR/VR等技术,引导学生根据学情需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学习,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第四级: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例如线上线下相结合,学生平板互动教学、跨学科教学、智慧教学、人工智能创新教学等。

这四级教学层层递进,螺旋上升,逐步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更好地完成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现状目前,部分教师容易步入技术应用的极端,只通过设备展示图片、PPT,或播放音视频等开展教学,教师疲于操作展示,学生疲于应付画面,教学过程缺失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互动,以及课堂生成。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和创新,真正让新课程在我们的教学中“新”起来,“动”起来。

应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理念进行教学。

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融入情景学习中,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学习。

通过学生与电脑开展人机探险式对话,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信息技术学科的优点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关键词】任务驱动合作自主评价创新【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49-01随着新课程教材的到来,笔者在网站上、学校里发现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发出这样或是那样的抱怨声。

笔者也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刚刚拿到新教材时,也曾跟以上的老师一样颇有同感,不过,当笔者仔细地翻阅了一遍教材后,发现新课程里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多方面了解信息技术,更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因此,当新课程来临的时候,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和创新,真正让新课程在我们的教学中“新”起来,“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效率更高;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

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浅谈一下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1 创设情境,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我认为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融入情景学习中,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学习,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以往避免教材中单纯的技术传授的现象。

我在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内容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涉及天文、地理、科技和社会热点现象等各科领域,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潜力。

在信息技术学习时,通过师生的层层任务设置,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挑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并且锻炼能力。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和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课程教学设计就是课程实施的核心。

课程设计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关系着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水平,对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篇文章将从教学设计中探索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实施。

授课目标的设计是关键。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必须满足一系列的目标,比如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

在课程教学设计的初步阶段,教师应当认真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探索的环境和课堂氛围。

明确知识点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需要掌握的信息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情感认知和态度习惯。

课程内容的选取应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求。

在初步阶段设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局部、图表、文字、照片等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展开,使其更加生动、形象、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教学方法的设计是保证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设计初步的阶段,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境、目标、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等因素来灵活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时互动、多媒体、演示、实物观察、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

教学评价的设计同样非常重要。

通过适合的评价手段,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为下一步的教学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教师可以使用问答、考试、实践操作、作业提交等形式来进行评价。

重要的是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记录和反馈,并对其成绩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和指导方案。

课程的改进和完善是不断探索的课程设计重要部分。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对课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地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实际需求。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项重要的、需要切实探索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并促进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保障。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方案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本文将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教学设计的初期,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指导后续的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三个方面。

知识的掌握包括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常见应用软件的使用等;能力的培养包括信息搜索与整理、问题分析与解决以及多媒体制作等;素质的提升包括信息意识、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等。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案例进行教学。

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的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讲授、实验、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和项目制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提高教学效果。

四、任务型教学设计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例如,设计一个小组项目,让学生合作完成网站的制作或游戏的开发,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评价与反馈机制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和项目评估等。

同时,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优点,指导他们的不足,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六、资源的利用与创新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借助各种资源支持教学活动。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实施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实施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实施一、引言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实施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和实施两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化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案。

二、课程设计1. 设定课程目标课程设计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确定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目标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素养。

2. 划分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将信息技术知识内容划分为多个模块或单元,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与通信、多媒体技术、编程与算法等。

每个模块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设计教学活动课程设计中还需要包含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实践等,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实施1. 选用合适教材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至关重要。

教材内容应与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相契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确保学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本身与多媒体技术密切相关,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通过使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等设备,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3. 综合评价与反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项目作品等形式。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掌握、实际应用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考察,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课程优化与发展1. 教师专业发展为了保证课程的优质实施,学校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与专业发展支持,使其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一、课题简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新课程的推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师需要具备信息素养、能够开发教学软件、整合技术应用、进行信息教学设计和实施以及开展教研科研等基本能力。

实施新课程需要教师转变角色,走向课程,认识新的教师角色期望,适应并发展,实现成功。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区别。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特征,许多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催化剂。

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因此,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信息素养的专业化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

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教师的信息素养”问题,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紧密结合起来。

立足于教育信息技术改变研究方法,反思教学行为,自我监控和调适,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课题的界定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1)高速、大容量。

无论是通信还是计算机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

2)综合化。

包括业务综合和网络综合。

3)数字化。

数字设备设计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和综合。

4)个人化。

具有可移动性和全球性,一个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拥有同样的通信手段,利用同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加工处理手段。

2、课堂教学高效性的界定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引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在一节课中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和高效进步。

作为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

3、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的整合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参与和合作,实现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

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的整合需要教师具备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和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们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并及时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已经比较成熟,可以进行一些比较复杂的信息技术操作,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性。

初中学生喜欢具有实际应用性的知识,通过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使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等,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便利性。

其次,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信息技术的学习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辅导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项目。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增强,他们可以接受更多的教学方法。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最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找出问题所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收集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感受和需要,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总之,对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我们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性,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初中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关键,而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则能够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是我对初中信息技术某一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掌握基本的操作系统操作,如文件管理、窗口操作等;熟练使用一种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简单的文档编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认识,提升其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2、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中格式设置和排版技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系统组成、操作系统操作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对相关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通过演示操作系统的操作和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操作步骤和效果。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计算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实例,如多媒体教学、在线购物、办公自动化等,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系统与基本操作。

2、新授(1)计算机系统组成结合图片和实物,讲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介绍它们的功能。

同时,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并举例说明。

(2)操作系统操作演示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启动和关闭过程,讲解桌面、窗口、菜单等基本元素的操作方法,如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关闭,菜单的选择和使用等。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广泛积累教学素材,刻苦钻研教学内容,全面了解教学对象,周密安排教学步骤,认真探讨教法和学法,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教与学是内在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立足点只能是学而不是教,因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是手段,学是目的。

本人通过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合作;实践【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如何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是摆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紧迫问题。

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既是教学理念的载体,又是教学实践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的教与学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由教育部制定的普通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一)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三)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五)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良好的氛围是信息技术有效学习的前提。

因此,只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更好地给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学生对计算机也充满了好奇。

因此,我们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尽量安排学生在机房上课;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融洽的学习空间,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万宁市后安中学王华文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这里我主要就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关键词: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近年来,各学科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科研上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了很多探索,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上,大多是停留在内容、手段、方法上的改革,而没有或者很少涉及到教学结构的改革,给人感觉是换汤不换药,教学效果不显著,由于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原理、方法和途径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使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误区,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对整合过程里具有普遍性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究。

一、信息获取的能力。

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二、信息分析的能力。

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三、信息加工的能力。

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四、信息利用的能力。

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操作。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安排的内容顺序,从总体上体现了由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的思路。

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并不像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一样,其知识点的衔接相当紧密,知识结构相当严谨、紧凑,没有前面的基础作铺垫,后面的内容就无法学习,层次十分分明;而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一般呈模块化、条块化分布,很多内容尤其是其中介绍具体应用软件的内容,其位置的前后顺序可调整的灵活性就较大。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一、引言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以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

首先,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能力,培养他们从多个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

其次,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使其能够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和梳理。

再次,提升学生的信息表达和交流能力,让他们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表达和沟通。

最后,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应用、办公软件等。

实践技能包括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数据分析等。

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学科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结合,促进跨学科的综合发展。

四、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和课堂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仿真实验和项目式实践,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此外,互联网资源的利用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传统的笔试、口试评价方式已难以适应信息技术课程的需求。

因此,教务部门可以借鉴国外的评价方法,采用项目评价、成果展示和自我评价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六、教师角色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他们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充当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参与学习。

同时,教师还应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引言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广泛而深入,因此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 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是设计信息技术课程的首要步骤。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需求和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编程思维、信息搜索与评估能力等。

2. 资源准备与利用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设备,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和实例案例,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软件和工具,提供个性化的资源支持。

3. 教学策略选择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选择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来确定。

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或者采用项目制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还可以融入协作学习、反转课堂等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实施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核心步骤。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示范演示、任务训练、实践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

5. 学生评价与反馈学生评价与反馈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作业评价、实践项目评估、课堂互动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

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和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6. 激发创新思维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问题解决、编程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任务、团队项目等方式,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能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设计-优化设计论文-设计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设计-优化设计论文-设计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设计-优化设计论文-设计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使学习者正确把握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课程目标应以学习者的行为来表述。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具有自身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设计时,要对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对教师教学方法进行合理优化,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设实践操作机会,通过引入电子游戏,增加学生学习情趣,加强师生课堂教学互动,提升教学维度,实现学习认知升级。

一、注重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需要进行多元优化。

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关注力受情绪、兴趣影响较大,大多喜动不喜静,对静思研究缺少耐心,对实践操作有浓厚兴趣。

教师要对教学实际进行综合考量,注重实践操作内容的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为给学生更多示范和引导,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对此需要提高认知。

由于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悟性和学习爱好的共同影响,学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个体差异。

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展开实践操作引导,提出不同的学习操作要求,体现因材施教。

在学习《制作作文选——制作目录》时,教学要求目标众多,为让学生熟练操作文本框插入、移动、改变大小、删除、复制,掌握图片插入方法,学会应用项目符号制作目录,教师引导学生开始实际操作。

首先是文本框操作,先打开“插入”菜单,找到“文本框”,单击文本框下横排或竖排按钮,实现文本框的插入。

其次是复制、粘贴实践操作,先选定相关文字,单击鼠标右键,找到“复制”单击,然后将光标移到适合位置,单击右键找到“粘贴”,单击之后,备选的文字内容实现了大转移。

学生根据教师引导进行实际操作,很快就掌握了操作要领,教师让学生展开自主自由操作训练,课堂学习气氛活跃。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电子游戏有特别的爱好,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正视学生偏爱电子游戏的现实。

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

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

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篇一: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课堂是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课堂。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课堂是培养学生灵性的课堂。

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

有效的课堂不是机械的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他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对于中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是他们所期盼的,而作为教师,则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进行一次信息技术游,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一、教学设计前,先要把握教学内容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

什么是教学艺术?简单地说就是高明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乐学、易学,使知识得以掌握,能力得以培养,智慧得以启迪,情操得以陶冶,等等,总之让学生能有所得。

教学艺术来自于每个方面。

一个老师首先要熟悉所教的教材,即教学内容,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因为没有一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不是首先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上的。

把握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对教学内容良好的把握,便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着力难点,阐释疑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把教材规定的.内容有条理地让学生掌握熟练了,学会应用了。

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篇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策略[论文]摘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研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探索教学策略。

设计出灵活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实现三维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策略有效课堂是实现三维目标的炼丹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而构思新颖的教学设计与合理的教学策略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剧本。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分析论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分析论文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所以探寻信息技术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信息知识是教育工作者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信息课程教学策略分析一、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

不同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以及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这也为他们日后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能够进行快速运算、通讯以及逻辑判断的先进的电子设备。

如今,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宽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

我国已经确定在学校教育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相融合。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其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

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加以模式化。

根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以制作名片的具体教学实例进行分析。

1.创设情境教学模式,确立教学目标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各种各样的名片,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

通过课堂演示一些名片,激发出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对名片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明确学习目标以及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分析任务,教师应该起到帮助与指导的作用,让学生有目的、主动地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论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摘要:在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中,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信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基于此,本文以活动理论为基础,着重探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活动理论;教学设计活动理论在本质上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背道而驰,主要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推动学生更好发展则需要主动投身到活动过程中,从而形成学习对象和自我的双向模式建构。

其中,以活动理论为主要依据,充分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可合理地将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

下面笔者基于活动理论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进行阐述:一、准备阶段基于活动理论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一般分为分析和设计两个环节。

其中,在分析环节,老师应该通过全面了解明确学习目标,并以此作为开展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出发点[1-2]。

笔者主要针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分析。

主要分析两个方面:其一是学习主体分析。

其中,由于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也处于优势阶段中,大部分中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抽象逻辑思维提出问题、解释问题,同时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调节,保障思维更加清晰和准确。

除此之外,中学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创造性思维能够迅速发展起来,追求个人的色彩、系统性和结构性为主要目标。

通常情况下,在中学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问题为切入点或者以任务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深入全面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点和实际应用技能。

其二是学习内容分析。

当前主要采用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和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等学习内容的分析方法。

通常情况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下列几项内容:第一,坚持由整体到局部,从面到点,深入分析。

首先要求老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先讲解全面概括的知识点,再将各个知识点和内容逐渐深入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一、学情分析通过开学一两节课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情况,由于小学学习基础有较大差异,所以在初一上学期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快速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都能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信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3、学会利用多种方法获取多媒体素材。

4、学会信息集成与发布。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四、教学方法本学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五、教学行事历:周次内容1新学期准备工作2认识信息技术3认识计算机系统4认识计算机系统(实践活动)5获取与处理图像素材一6获取与处理图像素材二7获取与处理文字素材一8获取与处理文字素材二9获取与处理文字素材三10获取与处理声音素材11获取与处理视频和动画素材12制作电子报刊一13制作电子报刊二14制作电子报刊三15制作演示文稿一16制作演示文稿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以前上信息技术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

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对于接受能力强和以前已经接触过此类问题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即使你演示一遍他也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问题教学设计流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完成由小学到高中的过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

实践表明,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使用问题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素养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作用。

笔者在此以初中信息技术课为例,试论述问题教学的设计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内容不具有严谨的结构特点。

因此,要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及意义的建构,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以下几种。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恰当地把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讲解邮件合并时,教师引出这样的情境:每学期结束学校都会发成绩单,实际上学生的成绩都在excel表中,抄写到成绩单中费时费力,如果能在word中设计一张空白页作为成绩单,并调用excel中的成绩表,最后再自动生成成绩单,就是非常便捷的,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研究。

2.运用学生的好奇心。

运用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

如,在讲解“复制和粘贴”时,教
师先提出问题,亲爱的同学们,谁能一分钟打2000个字呢,有的很吃惊,有的摇头,有的凝神思考。

然后教师提示说,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听了更是奇怪了,转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讲解上。

3.借助直观方法。

一般来讲,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大都很好奇,所以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时,学生熟悉了计算机的各部件名称后,教师可以用神秘语气问学生,想不想进去看看。

这时,教师便可以打开机箱,引领学生们看一下计算机的“心脏”—cpu,“存储仓库”—硬盘,以及显卡、内存、声卡等并说明它们的功能,同时可以让学生“摸一摸”、“拿一拿”,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有感性认识,消除学生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同时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

4.构造认知冲突。

当信息技术问题或现象超出学生当前知识结构范围时,就会引起学生困惑,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冲动。

如在讲解“图片的环绕方式”之前,教师可以这样给学生演示,图片插入到文本内部之后无法拖动到指定位置。

而学生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构造了认知冲突,好奇心促使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就比较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二、发现、确定并分析问题
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生在认知发展及社会性发展上都有较大提高。

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已经达到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即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智慧的特征为:儿童的思维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能将内容与形式加以区分。

他们的思维已接近成年人,能运用形式的逻辑推理方式去思考,并能系统地对问题提出假设,然后论证假设。

这都标志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已成熟,并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

这一流程主要指学生分析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中的外部信息与学生自身的经验相对照,对问题情境进行初步判断,确定该问题情境要解决什么,会涉及到哪些相关知识。

理解问题的基本条件,将现实问题转化为信息技术问题,用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师应更多地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学生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这一环节是问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环节,学生将利用自己获得的信息,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问题教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分组或学生之间自由组合分组,探究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同时实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利用已获得的条件和相关的学习资源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问题并解决,最终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合理分组。

分组应遵循学生自愿的原则,实际中学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如男女应混排,信息技术水平不同的学生也应混排,
其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能够提高自身水平。

5-6人一组,可以根据班级人数确定每组人数。

各组可以选出组长,组长主要负责组员的分工、讨论,保证学习活动正常进行。

2.制定问题解决策略并进行尝试。

在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及对学生分组之后,就应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和策略。

这一步决定着问题解决的成败。

首先应当明确各组成员的任务,最后在问题解决完成后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作分析。

探究学习离不开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就会有学生间的互动,还有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教师与教材,学生与计算机间的各种互动。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并分析以解决问题,教师发挥引导、帮助和个别指导的作用,促进学生解决问题。

四、交流、讨论阶段
这是在问题解决过程的最后,各小组间交流最后问题解决的结果,讨论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由教师作总结。

这一阶段学生积极参与,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和升华的认识。

五、评价和反思
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现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有更大发展和提高。

因而,评价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

如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主要有:能否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
能否从不同维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否积极发挥自己在合作、探究学习中的作用,能否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反思,获得一定的经验等,当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为达到良好的评价效果,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

总之,将问题教学应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问题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对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