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检测题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综合检测:区域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综合检测:区域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陕西高三月考)丹麦长期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且首推风能。

近年来,丹麦风能开发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向海上发展。

下图为“丹麦地理位置图”。

据此完成1~2题。

1.将风能作为首推能源的主要原因是丹麦()A.濒临大西洋,盛行西风风力较强B.海域辽阔,风能发电场区位优越C.风能开发历史悠久,技术力量强D.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2.丹麦将风能发电场建于海上,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主要是()A.飓风活动频繁B.风大浪高C.大雾天气较多D.地震频发(2019·四川成都七中高三模拟)图1示意我国跨省区古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该区是我国目前传统村落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具有深厚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的区域之一。

图2为徽派建筑景观。

据此回答3~4题。

3.古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传统村落保存完整的原因是()A.三省交界,文化多样B.河流众多,人口稠密C.地处山区,地形封闭D.森林茂密,便于修缮4.徽派建筑以木为材,排布密集。

为防止“一家起火,全村遭殃”,建筑设计中采取了特殊的防火结构。

图2中哪种结构是防火灾蔓延的()A.①高墙B.②窗户C.③斜屋顶D.④石材墙基(2020·江苏高考模拟)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几十年来,科尔沁沙地面积呈明显缩小趋势。

下图为“1987~2013年影响科尔沁沙地演变的部分因素变化图”。

读图回答5~6题。

5.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因素依次是()A.总人口、年降水量、耕地面积、大牲畜数B.大牲畜数、总人口、年降水量、耕地面积C.年降水量、总人口、大牲畜数、耕地面积D.耕地面积、大牲畜数、总人口、年降水量6.科尔沁沙地面积呈缩小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生态退耕B.引入优良畜种C.人工降雨D.生态移民(2020·江苏模拟)下图为运用降水模拟器研究的在保持降水强度不变的状况下,土壤入渗率实验数据统计图。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课时)学案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课时)学案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课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利用课前准备中的自我诊断部分对“自然地理要素”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考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检查,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题进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部分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的讨论,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习策略】在高考试题中单纯以地理环境整体性命题的并不多,常常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现象、青藏高原隆起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等材料为背景,综合考查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因此本部分复习重在运用整体性观点。

【课堂活动】考点诠释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探究活动1: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相互作用,完成下列各题。

(1)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和等要素组成。

(2) 箭头反映出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系是和,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 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探究活动2: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典型例题1] (2002年全国卷)图2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

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

读图完成(1)-(2)题。

(1)植物生长与气候密切相关,在气温变化较稳定的前提下,图3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图2 图3(2)该树生长地点可能在:A .30°S,118°E B.23.5°N,130°EC. 44°S,173°E D.30°N,118°E(3)该树生长地区自然带可能为:A.亚寒带针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雨林带 D.温带草原带考点诠释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首先表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 专题八 区域高考地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 专题八 区域高考地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学时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区域的含义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2.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获取有效信息,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究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案例,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能够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阶段,并说明各个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通过案例分析区域联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结合热点问题、热点地区,学会分析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策略】近三年的高考命题显示:本专题从考核内容上看,主要考查世界及我国的重大热点问题及焦点问题所出现区域的综合地理环境的分析、比较,以及人地关系中存在的人类不合理利用问题及出现的环境问题,解决的措施等;从考试形式上看,多以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作为切人点,运用区域地图、联系图和表格、文字等材料,考查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能力。

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出现;从能力考查上看,本专题重点考查考生读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的差异,并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的能力。

【课前检测】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

据此完成1~ 2题。

1.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①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②冬季气温逐渐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③人类活动渐次减弱,自然生态变化逐渐减少④土壤发育程度降低,生物种类由多到少再到较多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条件是()A.土地资源不足B.化肥、农药不足C.劳动力不足D.水资源不足诗歌民谣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高考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训练

高考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训练

高考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训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训练,仅供大家参考!高考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训练及参考答案(20XX年-新课标Ⅱ卷)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图1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1.C2.D3.D2.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为“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故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故选D。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故选D。

考点区域的划分及界线,区域特征。

该题需要充分理解文字材料信息,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的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结合架桥和合作更加广泛的材料信息,有利于理解交通的主导作用。

(20XX年-新课标Ⅲ卷)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XX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带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带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带答案)在我国,都市圈开展与管理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开展中所面临的严重实际和理想效果。

以下是区域可继续开展同步练习,请考生仔细停止练习。

一、选择题(60分)(2021乌鲁木齐一诊)下面为世界两区域表示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两区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区域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B.乙区域自然资源较为贫乏C.甲区域全都属于外流区D.乙区域植被根系十分兴旺解析由图示经纬度可知,乙区域主要为撒哈拉沙漠。

由于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植被为了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根系十分兴旺;甲区域大局部属于季风区,但并不全部属于外流区;乙区域石油资源丰厚。

答案 D2.图中乙区域鼎力开展灌溉农业,但近几年灌溉面积却不时增加。

其缘由主要是()A.维护环境,退耕还林、还牧B.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石化工业C.经济水平提高,休息力本钱上升D.不合理灌溉,招致次生盐渍化解析由于撒哈拉沙漠地域气候干旱,不合理的灌溉招致土壤次生盐渍化,从而使灌溉面积不时增加。

答案 D(2021专家原创)经过11年的奋战,中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于2021年第三季度正式通水。

结合右图,回答3~4题。

3.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后()A.河北等地域的水资源充足效果将失掉处置B.黄河以南的京杭大运河的通航才干将大幅度提高C.长江径流量会大幅度下降D.黄河南北的干湿地域范围将发作清楚改动解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通水只能在一定水平上缓解我国河北等地域用水紧张的状况,而不能从基本上处置河北等地域的水资源充足效果;长江水系庞杂,调水工程对长江径流量的总体影响不大;调水工程对黄河南北的干湿地域范围的影响有限。

答案 B4.以下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处可以应用地势自流送水B.乙处可以应用地势自流送水C.机械化水平低招致丙处每年夏季农作物收割时间晚于同纬度其他地域D.丁处土地荒漠化效果严重解析甲处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乙处地势北高南低,不能自流;丙处夏季有梅雨,影响农作物的收割,招致收割时间相对推延;丁处位于黄淮平原,土地荒漠化效果并不严重。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 专题八 区域高考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课时)学案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 专题八 区域高考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课时)学案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学时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2.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获取有效信息,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究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案例,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能够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阶段,并说明各个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通过案例分析区域联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结合热点问题、热点地区,学会分析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策略】近三年的高考命题显示:本专题从考核内容上看,主要考查世界及我国的重大热点问题及焦点问题所出现区域的综合地理环境的分析、比较,以及人地关系中存在的人类不合理利用问题及出现的环境问题,解决的措施等;从考试形式上看,多以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作为切人点,运用区域地图、联系图和表格、文字等材料,考查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能力。

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出现;从能力考查上看,本专题重点考查考生读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的差异,并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的能力。

第一学时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甘肃省的降水量地区分布不是,其主要是。

(2)甘肃省四个干湿区的划分指标是;该干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C.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D.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读“某区域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回答3~4题。

2.若按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划分,该区域属于半湿润区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3.下列关于该区域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致由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B.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降水量逐渐递减C.降水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形的影响D.降水的区域差异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下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完成4~5题。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 专题八 区域高考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课时)课后检测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 专题八 区域高考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课时)课后检测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以下符合图示地区的是( )A.新疆B.黑龙江C.西藏D.云南2.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 )①生长期日照时间长②气温日较差大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辽宁省阜新市原是一个煤炭工业城市,进入新世纪以后,阜新市煤炭产量锐减,已成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结合相关知识完成3~4题。

3.阜新市目前的市情是( )A.资源充裕,环境良好,城市与工业发展的空间很大B.市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C.工业发展陷入困境,失去了昔日的辉煌D.由制造业中心转变为服务业中心,空气清新,环境优美4.为促进阜新市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A.加快煤炭开采,发展重化工业B.停止煤炭开采,促进产业升级C.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D.扩大农业生产,保证粮食自给读“某产业在不同年代的区域分布图(实线表示产业转移方向,虚线表示产品输出方向)”,完成5~7题。

5.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钢铁工业B.制鞋工业C.石化工业D.软件制造业6.从图中该产业转移的方向来看,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原料B.市场C.技术D.劳动力价格7.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产业先由a区域转移到b区域再到c区域,而不是直接由a区域转移到c区域,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劳动力价格B.国家政策C.交通运输D.技术8.(2013·镇江模拟)2010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公里,最宽处约195.41公里,将“线”还原成“带”。

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GIS) 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读“某四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及四地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图”,回答9~10题。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课件(第1课时)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课件(第1课时)

建构知识体系
回忆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
社会
农业生产的效益
效益
自然因素
农业生产
经济 效益
生态 效益
农业地域类型
社会因素
技术因素
4
一、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探究活动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1)评价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2)说明图3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和类型的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
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11
课堂评估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 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 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 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 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12
课堂评估
(2016江苏卷)图8、图9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
统叙述正确的是
A. 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B. 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C. 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
化耕种
图8
图9
D. 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2)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1)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 条件有(BC)
A. 热量更丰富 B. 地形更平坦 C. 土壤更肥沃 D. 水源更充足 (2)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CD) A. 扩大播种面积 B. 提高机械化水平 C. 选用优良品种 D.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

区域可持续发展【考试说明要求】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第1学时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习目标】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造成的危害。

2.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区域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3. 针对区域的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

4.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

5. 分析区域在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6. 结合热点问题、热点地区,学会分析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策略】1.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典型地区的新闻事件或环境问题的发展为背景,综合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主要环境和发展问题及该问题的成因、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2.利用区域图等背景资料,将区域地理与人文地理进行有机结合,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及治理的基本方法。

掌握案例分析法在实际情景下的具体运用。

【课堂活动】课前作业:关于考试内容要求的自我诊断。

知识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考点诠释1: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探究活动1:阅读中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小组合作归纳分析该问题的思路。

案例:中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表1)退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立体开发;发展沼气,优势资源开发;合具体的分析思路:思维拓展: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一、解答生态环境问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生态问题均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如土地荒漠化,西北主要为沙漠化,东南主要为红漠化,西南为石漠化,它们的成因和影响及治理措施均有一定的差异。

(2)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会影响其他区域,分析原因和影响时均要考虑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如长江中游洪水问题的成因有考虑上游的水土流失。

(3)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关联性,生态问题与环境污染也具有关联性,如水土流失和湖泊萎缩,森林草场的退化与生物多样性;淡水资源、耕地、湿地的减少均跟环境污染有关。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宇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宇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课时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圈层构造【课前检测】一、单项选择题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1-2题。

1.“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亮小,地球带着月亮跑。

”童谣中出现的天体属于(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⑤总星系A.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50多颗行星,其中有一颗与地球形态相似,它距离地球约35光年。

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而液态水可能存在于这颗行星的表面,它的大气中存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的成分,极有可能存在生命。

完成2-3题。

2.下列与材料中所说的“橙矮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 )A.太阳 B.地球 C.月球D.哈雷彗星3.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 )A.这颗行星与地球形态相似B.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很近,只有约35光年C.这颗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组成D.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图1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4-5题。

4. 下列有关地球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整个大气圈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 ②圈层即岩石圈C. ③圈层由塑性物质组成,为岩浆的发源地D. 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5. 下列有关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纵波、横波通过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时,波速都增加B. ⑤圈层虽由固态物质组成,但在该圈层无法观测到横波C. ①和②之间的圈层即水圈D. 地球内部、外部各圈层都是连续且规则的图1【课后检测】一、选择题1988年日本遭受了冷夏的袭击,美国和欧洲却遭受酷夏和干旱的煎熬。

气象学家认为极端气候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

2001年以来,太阳表面活动又进入了活跃期,2001年10月29日,日本“玉儿” 号通信卫星曾发生中断现象。

完成1—2题:1.太阳活动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是( )A .一定是正相关B .一定是负相关C .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D .不相关2.日本“玉儿”通信卫星信号中断的原因可能是( )A .太阳大气的带电粒子流扰乱了地球的磁场B .太阳大气的带电粒子流使地面设备遭到破坏C .太阳大气的带电粒子流使卫星的无线电发射设备遭到破坏D .太阳大气的带电粒子流扰乱地球大气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3.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使地球气候异常,从而使天文五带范围中的热带范围扩大B .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C .在地球各地的夜空都能产生极光D .使地球的两极地区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读图1,完成4—5题。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右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P、Q两点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且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P、Q线两侧日期不同。

读图回答21~22题。

21.此时北京时间可能为A.8时B.12时C.14时D.20时22.该日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B.P、Q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D.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参考答案:C B2. 图3 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3 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7~8 题。

7. 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A. 冰川沉积B. 流水沉积C. 风力沉积D. 风化残积8. 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A. ①B ②C.③D. ④参考答案:7.B 8.B3. 公元190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23起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中,有21起都是由于地震导致的。

其主要分布情况如下: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多3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B.人类活动也可以诱发地震C.各地地震都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D.地震属于内力作用,无法监测参考答案:B4. 秘鲁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A.BC.D.参考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读图可知图B是属于上升补偿流,又因为秘鲁沿海地带盛行离岸风,其表层海水是从陆地附近流向海洋的,可知第二幅图可以正确表示秘鲁寒流的运动状态的,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该洋流是由秘鲁沿海附近的离岸风吹动附近海域表层海水上泛,深层海水上涌而形成的。

5.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得益于A.侨乡的背景B.良好的区位条件C.优惠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参考答案:C6. 读能源集合图,选出排序与图序完全一致的一组A.①风能、②火力发电、③沼气、④天然气B.①煤炭、②核能、③风力发电、④水能C.①石油、②核电、③水能发电、④生物能D.①地热、②汽油、③潮汐发电、④太阳能参考答案:C7. 美国的圣劳伦斯岛位于白令海峡南口,曾经是白令海上一个最荒凉的火山岛。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海洋地理(第1课时)检测题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海洋地理(第1课时)检测题

1图 3 图4海洋地理(一)【课前检测】1.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板块A 是_______ B 是_________。

图中海底地形C 是________ D 是________。

(2)由C 处到D 处,海底岩石年龄越来越____________ 。

(3)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__________ 板块向下俯冲而形成_________,大陆板块受挤上拱而形成_________ 或_________ 。

图中板块的俯冲带E 又是__________带。

2.分析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海洋表层平均盐度的分布曲线的数码是___________。

世界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洋表层海水的盐度、温度凹凸还受到洋流的影响。

日本东海岸的洋流又称为“黑潮”,“黑潮”流经海区的盐度比邻近海区 ________(高,低),温度比邻近海区______(高,低)。

(3)图中A 四周,线①呈峰值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 ;②呈峰值的缘由是________。

A 处四周线①②相交处,线①的值为____________ 。

(4)图中B 处四周,线③呈峰值的缘由是_________ ; ④呈峰值的缘由是_______。

【课后检测】1.图3为南通四周海岸变迁图。

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1)简述南通海岸的类型及特点。

(2)简述该海岸类型主要利用方式。

(3)我国吕四渔场近年来渔获量下降,其缘由主要有_,可实行的应对措施有_ 。

(4)近年江苏加大沿海开发力度,大面积围垦滩涂、建设海港,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_ 。

2.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2021年2月19日在总统府会见中国海军第十八批护航编队指挥员张传书时说,中远集团正在将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建成地中海地区的最大港口,这不仅对希腊有利,对本地区全部国家都有利。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十三 环境保护 课件(第1课时)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十三 环境保护 课件(第1课时)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考点诠释1: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思考1:新的环境观和传统的环境观在内容、表现及 后果方面等方面的不同,完成表格。
表1 新旧环境观的对比
环境观
传统的 环境观 新的环 境观
核心内容
行为表现
行为后果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考点诠释1: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思考2:读图,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专题十三 环境保护 (第一课时)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环境与环境 问题
环境管理
(1)人类与环境
(2)环境问题
(1)环境管理的内 容和手段
(2)环境管理与国 际行动
(3)环境管理与公 众参与
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 行动
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 责任和行为准则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B.美、日、德三国人均 GDP 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
C.美、日、德三国单位 GDP 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
D.1971-2008 年单位 GDP 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
2.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 GDP 碳排放的是
A.控制人口数量
B.加快发展新能源

C.加强科技创新
D.缩减生产规模
参考答案:1.CD 2.BC
高考面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课时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课前检测】 综合题
根据所给资料和所学知识,设计表格 较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在开发条件、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等方面与鲁尔区的异同。

【课后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图1为“我国荒漠化土地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 ①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自然原因不包括
( ) A. 深处内陆 B. 降水少 C. 气候干旱 D. 过度放牧
2. ②③④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 ) A. 过度开垦,土壤侵蚀严重 B. 劳动力成本低 C. 过度樵采,土壤侵蚀严重 D. 多雨,土壤侵蚀严重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如何正确对待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

完成3-4题。

山西交通图 (图1) 图2
(3)鲁尔区的位置优越,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处于莱茵河,利伯河和鲁尔河之间,有欧洲“十子路口”之称。

1、区位优势
莱茵河利珀河
鲁尔河
煤炭 铁矿石运输路线
德 国
德国鲁尔区示意图(图3) 欧洲行政区分布示意图(图4)
图2
3.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 .露天开采 B .矿区道路的铺设
C .井矿巷道的建设
D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4.山西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是( )
A .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
B .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生产链
C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D .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 图2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读图完成5-6题。

5.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 .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 .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 .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 .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6.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7. 下列对湿地的理解错误的有( )
①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具有强大的调节水循环的功能 ② 湿地是“水 资源调节器”,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 湿地是“淡水贮存
库”和“淡水净化器”,可以将五类水质净化为三类水质 ④ 湿地是巨大的“贮碳库”,对于减缓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双项选择题
近年来,青藏高原上湖泊面积突然扩大的趋势不断持续,除范围越来越广之外,单个湖泊面积扩张速度也不断加快。

据此回答8-9题。

8.高原上湖泊的面积扩大的原因可能为 ( ) A.青藏高原整体不断抬升 B.降水增多
C.冰雪消融量增加
D.植被破坏严重,入湖水量增加 9.高原上湖泊的面积扩大的不利影响为 ( ) A.优质草场被淹 B.降水增加,产生洪涝灾害
C.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D.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增加
(2013年江苏卷)《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

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图5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

读图回答10-11题。

10. 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 ) A .大量消耗资源 B .大量排放污染物 C .科教投入不足 D .人口增长缓慢
11.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 ) A .社会保障建设 B .经济基础建设 C .农业基础建设 D .生态与环境建设 三、综合题
12.(2016上海卷) 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精准扶
贫,需要厘清贫困的主要原因。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云南省怒江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8%以上。

材料二:怒江州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41.31%。

图5
材料三:怒江州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梯级电站建设淹没了部分谷地农田。

441.83
说明影响怒江州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原因。

(6分) 2.简述怒江州经济发展可以采取的对策。

(4分)
【课前检测】参考答案
生产
【课后检测】参考答案
D 2.A 3.D 4.B 5.D 6.A 7.B
8.BC 9.AD 10.AB 11.BD
12. (1)主要问题: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紧缺,用地规模已经超出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

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大,地表破碎,境内可利用土地较少。

人类活动原因: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地较多,梯级电站开发淹没部分谷底农田。

(任答一点即可) (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及初级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