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

合集下载

药理。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药理。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ComplexⅠ↓ GSH消失
两多两少
帕金森病的治疗
拟多巴胺药:补充脑内DA的不足,或抑制DA降
解,提高DA能神经的功能(L-DOBA) 中枢抗胆碱药:降低脑内Ach能神经功能上的优 势(苯海索 , Benzhexol) 其他:清除氧自由基(司来吉兰),预防DA神 经元自身中毒
一、拟多巴胺类药
(一)多巴胺的前体药 左旋多巴
DA-R过度兴奋→手足、躯 体和舌的不自主运动(表明l-dopa已
达耐受量,减少剂量可明显减轻)
2.精神症状
氯氮平
10%~15%
3.症状波动:40%~80%
“开-关现象”
开:活动正常或几近正常 关:突然出现严重的PD症状 机制:DA的贮存能力↓
溴隐亭、司来吉兰等 调整用药方法
【药物的相互作用】
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的辅酶,可
一、胆碱酯酶抑制药
他克林 (tacrine) 【药理作用及机制】 1.可逆性抑制AchE增加Ach含量 2.激动M、N受体 3.促进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由药物、缺氧、 老化等引起的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降低。 是目前最有效的AD治疗药
他克林
【临床应用】 与卵磷脂合用治疗AD,延缓病程,提高患者认 知能力和自理能力 【不良反应】 肝毒性,胃肠道反应
(levodopa , L-DOPA)
≠BB B
L-酪氨酸
酪氨酸 羟化酶
多巴脱羧酶 L-多巴
NA
多巴胺
多巴胺β羟化酶
嗜铬颗粒蛋白 ATP
囊泡→
【体内过程】
外周>95%
L-dopa (前体药物)
副作用 L-芳香族氨基 酸脱羧酶
DA
(AADC)
中枢1%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新型药物开发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新型药物开发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新型药物开发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不可逆的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

目前,这类疾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病人需要长期依赖药物缓解症状,但药物对疾病本质没有治疗效果。

针对这一需求,新型药物逐渐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热点,对于该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一些学者认为这与蛋白降解、氧化应激、神经元凋亡等过程有关。

在这一背景下,寻找新型药物就成为了研究重点。

有研究表明,一些天然药物和化合物可以起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如多硫酸软骨素、中药杜仲、白求恩、大麻素、多巴胺激动剂和黄酮类化合物等。

因此,这些化合物和天然药物的潜在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针对这些化合物,研究人员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技术等手段,进一步研究它们的作用机制,同时也探讨着一些细节的问题,如剂量的控制、副作用的缓解等。

在这些基础上,一些新型药物逐渐被研发出来,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具体的临床实践中。

据统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已经授权了70多个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究项目,其中60%以上的药物研发项目重点在探讨海马损伤机制。

这些药物试图通过抑制染色体螺旋1分化因子和缨膜淀粉样蛋白聚合等机制,从而达到保护海马细胞、减少淀粉样蛋白聚集及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

此外,一些公司和研究机构也在致力于研发新型药物。

例如,LANCL2和MitoQ等基因或化合物可以作为治疗亨廷顿病的新型药物,Myriad Genetics公司正在研发一种特殊的基因突变诱导剂和HIF-1激动剂,来增加神经元生成人体上皮细胞。

总的来说,新型药物开发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展示出了新的希望,同时也需要更加精细和深入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的研发思路。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挑战,为人类健康的进一步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病变部位及发病机制 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变性坏死
正 常
病 人
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假说1:黑质-纹发和胆碱能神经元处于平衡之中 ,共同调节运动机能,前者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起抑制作用,后者相反.帕金森氏病患者黑质有病 变,使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多巴胺含量降低,神经 功能减弱。产生帕金森氏病的张力增高的症状 。
【目的要求】
1、掌握左旋多巴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临床应 用和不良反应。 2、熟悉卡比多巴、司来吉兰、硝替卡朋、培 高利特、金刚烷胺、溴隐亭及苯海索的作用及 应用。 3、熟悉治疗老年性疾呆症药的分类,及各药 的特点。 4、了解苯扎托品的作用。
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1
中枢退行性疾病:是指一组因中枢神经元退行变性、 脱失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PD病人长期大量应用左旋多巴,脑内DA增加。
DA MAO-B O·2-,·OH
加重震颤麻痹症状
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
拟多巴胺类药——增加DA能神经的功能
胆碱受体阻断药——降低乙酰胆碱的作用
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10
抗震颤麻痹药分类
(一)拟多巴胺类药 1.多巴胺前体药:左旋多巴 2.氨基酸脱羧酶抑制药:卡比多巴、苄丝肼 3.单胺氧化酶MAO-B 抑制药:司来吉兰 T 抑制药:硝替卡朋、托卡朋、安托卡朋 5.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溴隐亭、利修来得 、培高 利特 、罗匹尼罗和普拉克索 、阿扑吗啡 6.促多巴胺释放药 :金刚烷胺
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临床应用]治疗各种帕金森病
对多数患者有效,不论年龄、性别和病程长短; 症状轻>症状重,年轻>年老;
对于吩噻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无效——阻断DA 受体通路; 肌肉僵直、运动困难疗效好,肌肉震颤效差;对 痴呆效果也不明显; 显效慢,1--6个月显示最大疗效;随用药时间延长, 疗效逐渐下降(3-5年)-------wearing off

药理学重点

药理学重点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内容:一是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的体内过程,亦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二是应用药代动力学原理及数学模型定量的描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机体对药物处置的速率过程。

通常只有非解离型才能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生物膜,而解离型一般较难通过,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称其为离子障现象。

首过效应:指某些药物口服后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

药物分布与血浆蛋白结合率有关。

药物代谢的意义:绝大多数药物经过代谢后,药理活性都减弱或消失,称为失活。

有极少数药物被代谢后才出现药理活性,称为活化。

很多药物经代谢生成的代谢物通常是水溶性加大,易从肾或胆汁中排出,因此起到了解毒作用。

此外,生成的代谢物常失去药理活性。

因此,代谢是许多药物消除、解毒的重要途径。

一级动力学特点:药物转运呈指数衰减,每单位时间内转运的百分比不变,即等比转运。

半衰期、总体清除率恒定。

零级动力学特点:转运速度与剂量或浓度无关,按衡量转运,即等量转运。

半衰期、总体清除率不恒定。

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时间。

表观分布容积:指体内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推算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指血药浓度数据对时间做图,所得曲线下的面积。

生物利用度: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和速度。

总体清除率:指体内诸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体内清除。

第三章受体理论与药物效应动力学1.治疗作用①对因治疗:针对病因治疗;②对症治疗:用药物改善疾病症状。

2.不良反应:在治疗剂量下,药物在发挥疗效作用的同时,发生一些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作用。

①副作用:应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反应(较轻、可逆)。

②毒性反应:用药剂量加大和(或)用药时间过长下发生的集体组织、器官以器质性损伤为主的严重不良反应。

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

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

药物治疗的局限性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复杂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遗传、环境、生 活方式等,这使得药物治疗难以针对单一病因进行干预。
神经元死亡不可逆
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神经元死亡是主要的病理过程,但神经元的再 生能力有限,因此药物治疗的效果可能有限。
长期副作用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使用,可能产生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对患者 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基因治疗药物
通过改变或修复致病基因来治疗神 经退行性疾病,如针对遗传性神经 退行性疾病的基因治疗药物。
已有药物的优化和改良
已有药物的改进
对已有药物进行结构改造或添加新的活性成 分,以提高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联合用药
将已有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或降低副 作用,如针对帕金森病的左旋多巴与其他药 物的联合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的结合
药物治疗与康复治疗结合
药物治疗与康复治疗相结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如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 练结合。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
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如针对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药物与心理治疗 结合。
05
药物治疗的挑战与前景
04
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
新型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试验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定病理 机制,研发具有针对性的靶向治 疗药物,如针对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等疾病的特异性药物。
免疫调节药物
利用免疫调节剂来调节神经系统的 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和神经损伤, 如针对多发性硬化症和肌萎缩性侧 索硬化症等疾病的药物。
03
药物治疗的策略和原则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PPT课件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PPT课件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 PPT课件
目录
• 神经退行性疾病概述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发展
历程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分类
与作用机制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
与临床试验
目录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疗效 与副作用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未来 展望
01
神经退行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创新药物研发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复杂,涉及多种病理 机制,研发针对单一靶点的药物难度较大; 同时,临床试验周期长、成本高,风险较大 。
机遇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神经退行性疾 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入,为药 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政府 和社会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
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 的可能性,有望从根本上逆转疾病的进程。
联合治疗策略
未来治疗药物将采用联合治疗策略,通过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提 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03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 分类与作用机制
抗乙酰胆碱药物
总结词
主要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提高乙酰胆碱水平,改善认知功能。
详细描述
神经营养因子药物是一类能够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存活和突起形成的药物,用于 治疗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这类药物主要包括神经生 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
免疫调节药物
总结词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神经炎症反应,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 经免疫性疾病。
详细描述
,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指由于神经细胞的损失和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寻找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成为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记忆障碍为主要症状的退行性脑病,目前尚无根治方式。

然而,药物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主要药物,如多奈哌齐(Donepezil)、盐酸拉吡嗪(Rivastigmine)等。

这些药物通过增加乙酰胆碱在神经突触中的浓度,改善病人的记忆和认知功能。

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如甲氟拉明(Memantine)可以通过调节谷氨酸受体活性,减轻神经元损伤,延缓疾病进展。

二、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运动障碍和肌肉僵硬。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中最常用的药物是左旋多巴(Levodopa)。

左旋多巴是一种多巴胺前体药物,可以补充患者体内多巴胺的缺乏,减轻运动障碍症状。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物等可以用于增强疗效或减轻副作用。

三、亨廷顿病的药物治疗亨廷顿病是一种遗传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变发生在脑外核。

目前,亨廷顿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谷氨酸活性来缓解症状。

例如,丁螺环酮(Tetrabenazine)可以通过减少神经元释放的谷氨酸,减轻肌肉不随意运动和抽搐等症状。

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如奥拉帕替尼(Olanzapine)可以调节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症状。

四、未来发展方向尽管目前药物治疗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当前的药物治疗主要集中在症状的缓解上,对疾病的根本治疗仍然有限。

因此,寻找更具针对性的药物目标和治疗策略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新进展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新进展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新进展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神经系统发生的退行性变化,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等。

这些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造成很大的影响,常常导致行动不便、认知障碍和记忆力下降等。

目前,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进展,这些新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1. 蛋白质代谢类药物治疗蛋白质代谢类药物是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进展。

这些药物的作用是通过调节蛋白质的代谢来改善细胞功能。

其中一种比较新的药物叫做ambroxol,它已经用于临床治疗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

研究显示,ambroxol可以改善神经元存活率,减少蛋白质聚集体的形成。

2. 基因治疗近年来,基因治疗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这也包括了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基因治疗的原理是通过改变特定基因的表达,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

虽然这项技术还处于早期阶段,但许多研究表明,基因治疗可能有望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例如,一项针对帕金森病的基因疗法试验已经进行了五年,结果显示治疗非常成功。

3. 光疗法光疗法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将红光照射到头皮和脑部,刺激神经元的能量代谢,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据研究,光疗法能够减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痴呆症状,提高认知能力,改善睡眠质量。

4. 脑机接口技术(BMI)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系统治疗手段。

通过将一个设备与患者的大脑连接起来,可实现人机交互。

例如,一个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可以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控制他的肢体运动,而不会失去平衡和跌倒。

类似的技术也可以用于帮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恢复记忆和认知能力。

总之,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但新治疗手段的出现给了病人们更多的希望。

虽然这些技术尚未到达最终的成熟阶段,但它们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方向和帮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新进展。

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

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

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是一种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

作为一种生物制剂,脑蛋白水解物可以从动物脑组织中提取,并加工为注射剂。

它被广泛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疾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

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起源于对动物脑组织的研究。

科学家们发现,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脑组织中,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堆积,称为神经纤维缠结蛋白。

这种蛋白质的堆积会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从而引发病理变化。

为了探索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降低神经纤维缠结蛋白的堆积。

研究发现,将动物脑组织经过一系列的提取和加工步骤,可以得到一种被称为脑蛋白水解物的药物。

这种药物中含有一系列的氨基酸,它可以促使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抗神经纤维缠结蛋白的抗体。

这些抗体可以与神经纤维缠结蛋白结合,并通过免疫系统的清除作用,降解和清除这些蛋白质的堆积。

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作为一种治疗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研究表明,通过定期注射脑蛋白水解物,可以有效减轻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症状,如记忆力下降、运动协调能力减弱等。

同时,脑蛋白水解物还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治疗作用,脑蛋白水解物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在临床试验中,大多数患者仅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如头痛、疲乏和消化不良等,且这些不良反应多为暂时性和可逆性的。

因此,脑蛋白水解物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药物。

然而,脑蛋白水解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首先,目前的临床试验仅为小样本的实验研究,需要更多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其次,脑蛋白水解物的治疗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科学家们需要深入了解其作用方式和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机制。

此外,脑蛋白水解物的生产和市场供应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其来源于动物脑组织,因此需要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疾病状态,以避免可能的传染病风险。

同时,大规模生产脑蛋白水解物也需要建立健全的生产标准和品质控制系统,以确保其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脱髓鞘症机制及其相关药物研究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脱髓鞘症机制及其相关药物研究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脱髓鞘症机制及其相关药物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指由于神经元的损伤、死亡及其它神经组织的退行性变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种类繁多,其中包括脑萎缩、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这些疾病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身体和认知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寿命。

目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机制仍未十分清晰,而脱髓鞘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病理机制。

脱髓鞘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变,其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脑室周围、脑白质和灰质交界处的神经纤维束常常受到脱髓鞘的影响。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是多发性硬化症。

脱髓鞘是由于细胞自噬途径和慢性炎症反应的紊乱导致的。

在脱髓鞘发生的过程中,脱髓鞘的区域会沉积富含脂质的物质,称为“赖氏小体”。

这些小体再反过来促进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

脱髓鞘的结果是导致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减慢,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和功能丧失。

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目前仍无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完全治愈这类疾病。

然而,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脱髓鞘症的发病机制,已经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治疗方法。

一些药物,如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可以对脱髓鞘过程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脱髓鞘的程度,并且在炎症信号途径和自噬途径方面发挥调节作用。

然而,这些药物与不适当用药和副作用有关,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才能选择正确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在过去的几年中,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些“神经再生”治疗方法。

例如,在实验室中一些药物或治疗方法被证实能够促进神经元和神经元干细胞的再生。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药物对脱髓鞘发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存在一定的治疗作用。

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对这些药物进一步进行临床实验。

另一个有希望的治疗方法是基因治疗。

在这种方法中,科学家们尝试将带有最新技术的基因转染到患者体内,这些技术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增殖。

虽然这种方法目前只在实验室中进行了试验,但这是一个新的、有益的治疗技术,预计在未来会发展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精品医学课件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精品医学课件

1.拟多巴胺药
左旋多巴 levodopa
HO
多巴胺
HO
NH2 H
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多巴胺?
因为多巴胺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血管而进入脑 组织。 许多外周的组织和脏器都有多巴胺受体,如 果直接口服或肌肉注射多巴胺,将导致许多的 病人不能忍受的副作用。
左旋多巴是由酪氨酸形成儿茶酚胺的中间产物,即多 巴胺的前体。 被吸收入血的左旋多巴仅有1-3%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转变为儿茶酚胺发挥治疗作用。 约95%被外围组织中多巴脱羧酶脱羧,形成多巴胺, 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许多不良反应。
HO
NH2
H HO
2.外周脱羧酶抑制剂
外周脱羧酶抑制剂不易进入中枢,可抑制外周多巴胺脱羧酶,阻止 levodopa在外周降解,使循环中的levodopa的量增加5~10倍,促 使DA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发挥作用。与levodopa合用,既可减少 levodopa的用量,又可降低levodopa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破坏了DA和乙酰胆碱之间的平衡,最终表 现为DA的功能减弱,乙酰胆碱的功能相对亢 进,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帕金森病的症状。
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两个思路
增强多巴胺的作用
➢ 拟多巴胺药,左旋多巴 ➢ 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卡比多巴 ➢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罗匹尼罗 ➢ 多巴胺加强剂和其他药物,雷沙吉兰
减弱乙酰胆碱的作用
sclerosis,ALS)等。
一、抗帕金森病药物 (antiparkinsonism agents)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 颤麻痹症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的 慢性进行性疾病
主要症状是受累肢体自主运动时肌肉震颤 不止,并表现肌肉强直或僵硬以及运动障 碍,并伴有知觉、识别和记忆障碍,是中 老年人的常见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药物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本组疾病已 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 , 严重影响人类健 康的第三位因素。
但除PD患者通过合理用药可延长其寿命和改善其 生活质量外,其他疾病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本章重点介绍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第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又称震颤麻痹,是锥体外系功能紊乱所 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 病。
概 述
1817年,英国的内科医生 詹母-帕金森首次报道此病, 当时不知道应该归入哪一 类疾病,称该病为“震颤 麻痹”。 典型症状:静止震颤、肌 肉强直、运动迟缓、共济 失调,严重者伴记忆障碍 和痴呆。
随后人们发现:除震颤外,患者尚有肌肉僵直、写 字越写越小等症状,但是 四肢的肌肉的力量并没有 受损,由此认为称本病为“麻痹”并不合适,所以 建议命名为“帕金森病”。
【不良反应】
1.早期反应
(1)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由于 L-dopa在
外周和中枢脱羧成 DA,分别直接刺激胃肠道和兴奋 延髓呕吐中枢的 D2受体。
(2)心血管反应:初期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原因是外周
形成的DA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反馈性抑制交感神 经末梢释放NA。DA作用于心脏ß受体,引起心动过
(一)多巴胺前体药
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
HO HO CH2CH NH2 COOH
L-dopa在体内是左旋酪氨酸合成儿茶酚胺的中
间产物,为DA前体物,现已人工合成。
(-)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血浆t1/2为1-3h。
吸收后,大部分在肝、胃肠粘膜即被脱羧酶脱羧
转变成多巴胺。
一、拟多巴胺类药
用药目的:增加脑内多巴胺含量,增强黑质 -纹状体 通路中多巴胺能神经的作用。
常用药物:
(一)多巴胺前体药:左旋多巴 (二)左旋多巴降解抑制药:卡比多巴 (三)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溴隐亭 (四)单胺氧化酶B抑制药:司来吉兰 (五)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 恩他卡朋 (六)其他药物:金刚烷胺
(3)“开-关现象”:突然发生肌强直性运动不能,即
所谓“关”,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又突然自动恢 复为良好状态即所谓“开”。
【药物相互作用】
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的辅酶,可加速左旋多巴
在外周转化为多巴胺,降低左旋多巴的疗效,增
加左旋多巴的外周副作用。 利血平可耗竭黑质-纹状体中DA,降低左旋多巴
一、胆碱酯酶抑制药
多奈派齐: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
石杉碱甲:强效、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
加兰他敏:竞争性胆碱酯酶抑制药,口服吸收
快,治疗轻、中度AD。
二、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药
美金刚:可阻断谷氨酸浓度病理性升 高导致的神经元损伤。与 N-甲基 -D天冬氨酸( NMDA )受体亲和力低, 不妨碍谷氨酸参与的正常的学习记忆。 临床治疗中重度 AD和 PD所致的痴呆。
又是抗氧化剂,阻滞DA氧化应激过程中羟自由基的 形成,从而保护黑质 DA神经元,延缓 PD症状发展。
(五)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 恩他卡朋 为外周COMT抑制药,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只抑制 外周的COMT,从而使更多的L-dopa进入脑内,增 加L-dopa的疗效,降低L-dopa用量。
速、心绞痛和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2.长期反应
(1)精神症状:出现失眠、焦虑、幻觉和精神错乱等。
(2)运动障碍:也称为运动过多症 ,是由于服用大量Ldopa后,多巴胺受体过度兴奋 ,高龄患者出现头颈
前后左右不规则扭动、皱眉、伸舌等不自主运动 ,
年轻患者出现舞蹈样异常运动,服用二年以上者 发生率达90%。
苄丝肼与左旋多巴 1:4混合为多巴丝肼。
(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
激动黑质-纹状体通路DA受体 激动结节漏斗部 DA 受体:减少催乳素和生长激 素释放。
临床应用: 1.治疗PD,辅助左旋多巴控制不自主运 动和过度开关现象 2.闭经或溢乳
(四)单胺氧化酶B抑制药--司来吉兰
抑制纹状体中的DA降解,从而加强L-dopa的疗效, 降低 L-dopa用量,减少外周副反应,并能改善长期 使用左旋多巴出现的“开-关反应”。
左旋多巴的作用特点是:
①对轻症及较年轻患者疗效较好,而重症及年老衰 弱患者疗效差;
②对肌肉僵直及运动困难疗效较好,而对肌肉震颤
症状疗效差,对吞咽困难及认知减退无效; ③起效慢,用药2-3周才出现体征改善,1-6个月才获
得最佳疗效,且随用药时间延长,疗效递减。
2.治疗肝性脑病(肝昏迷)
L-dopa在脑内转变成NA,使正常神经活动得 以恢复,患者可由昏迷转为苏醒。 因不能改善肝功能,作用只是暂时性的。
DA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的不到用量的 1% 。 可引起外周不良反应。
若同时服用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卡比多巴) 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通过血脑屏障后的 L-dopa ,主要在纹状体突触
前膜由DA能神经末梢内的 L-芳香族氨基酸脱羧
酶 (AADC) 脱羧转化为多巴胺,补充纹状体中
第二节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老年性痴呆:一种与年龄高度相关的,以进行
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表现为记忆
力、判断力、抽象思维能力丧失,分为阿尔茨
海默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VD)。
AD 病程 3-20年,确诊后平均存活 10年,先有精
神死亡,继之肉体死亡。
第二节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功能基础:胆碱能神经兴奋传递障碍; Ach- R变性; 神经元数目减少。 治疗以改善症状为主: 胆碱酯酶抑制药 M受体激动药
( 六) 多巴胺神经递质促释药--金刚烷胺
金刚烷胺原是抗病毒药,后发现也有抗帕
金森病的多巴合用有协同作用。
二、中枢M受体阻断药--苯海索
对轻症患者或L-dopa治疗无效的患者仍然 有效。
与 L-dopa合用,可使半数以上的患者得到 进一步改善。 对抗精神病药引起的PD也有效。
1953年,肯定PD患者病变部位在黑质和纹状体 ;
1960年,发现与黑质纹状体中 DA含量显著降低有关;
1961年,用L-Dopa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黑质
DA
DA(-)
纹状体
Ach(+)
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
调节运动机能
DA
Ach
DA Ach
帕金森病人
正常人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重新调整两类递质的平衡,主要是补充 多巴胺或增强多巴胺受体功能,其次是 降低乙酰胆碱的作用。 药物分为:拟多巴胺药和胆碱受体阻断 药两类。
第二十章 治疗神经退行性疾 病的药物
主讲: 朱金芳
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
指一组因中枢神经元退行变性、缺失而引起的慢性进
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主要包括: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
亨廷顿舞蹈病 (Huntington disease, HD)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多巴胺的不足,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问题:PD患者为什么不直接补充DA?
【临床应用】 1.治疗各型PD病
不论年龄、性别、病程长短均适用。 可改善静止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步态不 协调、面部无表情、流涎等症状,使患者精神活 力增加,情绪好转,但痴呆症状不易改善。 用左旋多巴治疗后,约 80% 的患者获得较好疗效, 治疗初期疗效更明显。 对吩噻嗪类等抗精神病药所引起的帕金森综合症 无效。
的疗效。
抗精神病药阻断中枢 DA受体,降低左旋多巴的疗 效。
(二) L-Dopa降解抑制药
多巴脱羧酶抑制药 --卡比多巴、苄丝肼 抑制外周多巴脱羧酶的活性;是左旋多巴的重要
辅助药,合用提高左旋多巴的疗效,减轻其外周
的副作用。 特点:单用无效,与L-Dopa合用疗效 ↑
卡比多巴与L-dopa 1:10混合称卡左双多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