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基因革命来了

合集下载

动物疫苗发展史

动物疫苗发展史

动物疫苗发展史
动物疫苗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关键的阶段。

以下是动物疫苗的发展史:
1. 初始阶段:在疫苗的初始阶段,疫苗通常是通过生物传代或物理化学方法处理病原体得到的减毒或灭活疫苗。

19世纪末,法国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通过减毒或灭活的方法制备了多种细菌和病毒的疫苗,如炭疽杆菌减毒疫苗、鸡霍乱弧菌减毒疫苗和狂犬病疫苗等。

2. 第一次疫苗革命:第一次疫苗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通过生物传代或物理化学方法处理病原体得到减毒或灭活疫苗。

其中,巴斯德的贡献最大。

他的研究奠定了疫苗学的基础,并推动了疫苗的早期发展。

3. 第二次疫苗革命: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疫苗的研究从病原体、细菌体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

20世纪70年代,以基因重组技术和蛋白质化学技术为基础,开创了疫苗研制的第二次革命。

代表疫苗包括基因重组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基因缺失活疫苗和多肽疫苗等。

其中,酵母制备的乙肝疫苗的问世标志着第二次疫苗革命的到来。

4. 第三次疫苗革命: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出现了以DNA、RNA为代表的核酸疫苗。

代表疫苗包括5价轮状病毒疫苗、流感活疫苗和新冠疫苗等。

核酸疫苗的出现为疫苗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了疫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总的来说,动物疫苗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不断进步的过程,每一次革命都为新型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内容

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内容

村官考试: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内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党和国家农村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

也是大学生村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中需要掌握的要点之一。

下面,知鸟教育人事考试网的专家为考生讲解现代农业科技的主要内容。

一、绿色革命、蓝色革命和白色革命绿色革命最早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中国家,它是以采取农作物高产良种为中心的一场新技术革命,其主要内容是大规模推广矮秆、半矮秆、抗倒伏、产量高、适应性广的小麦和水稻作物优良品种,并配合灌溉、施肥等技术的改进。

第一次绿色革命有两个重大突破。

一是培育成功了新的矮秆、抗倒伏、高产量的小麦品种,二是培育出矮秆、高产、耐肥、抗倒伏的水稻新品种。

第二次绿色革命的主要成果有三:一是在巩固第一次绿色革命中水稻、小麦、玉米等育种成果的同时,向农业的其他领域扩展;二是在有效利用灌溉地的同时,向旱地、低地、丘陵、山地扩展;三是扩大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展基因革命。

总之,绿色革命大大提高了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产量,为解决人类所需粮食及其他食物做出了贡献。

随着绿色革命的进行,我国提出了蓝色革命,即充分利用我国海域和内陆水域的丰富资源,发展海洋养殖和内水养殖,改善我国食物结构,以解决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的矛盾。

在蓝色革命的推动下,我国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特别是淡水养殖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继绿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之后发展起来的是白色革命。

白色革命的主要技术支柱是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兽类药抗生素、疫苗、仪器和饲料添加剂、生长调节剂等。

可见白色革命也是一种节地、节水、节能的工业化农业。

目前看来,白色革命的潜力很大,白色革命的生产原料极为丰富,如石油生产的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工业废渣废料等,都可用来生产单细胞蛋白。

发展白色革命将开辟农业科技史上的一片新天地。

二、农业信息化应用广泛当前在发达国家,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农业的各个方面。

目前美国的农业信息化强度已高于工业,欧美国家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科技革命的概念及阶段划分1.科技革命的概念。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

科学革命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手段和方法的重大发明和突破,即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

2.科技革命的阶段划分。

科技革命大体上分为两个大的时期:古代农业文明的科技革命和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科技革命。

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扬弃,二者之间是继承和发扬的关系。

近代以来科技革命按传统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次科技革命,又称为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40 年代开始,以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二、科技革命带来产业结构的变革产业结构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是一个经济体所拥有的资源在各产业间的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关系。

产业结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其变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产业结构重心的转移。

这种转移一般在两个层次上进行,即产业内部结构重心的转移和产业部门之间结构重心的转移。

1.农业结构的进化农业中分化出了手工业,后来发展成现代工业,而农业本身也在科技革命和工业化的推动下发生着持续的结构性变革。

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出现了农业全盘机械化、化学化、良种化和工业化的趋势,使农产品产量、质量以及品种数量等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畜牧业由于更适于高科技的规模化生产,其发展明显快于种植业,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肉蛋奶等畜牧业产品的需求。

面向农业的服务业、农用加工制造业、石化工业、生化育种等行业蓬勃兴起,也大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随着农业结构的进化,农业就业结构也发生着变化,农牧业人口不断下降,并向服务业和工业部门转移。

2.工业结构的进化随着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工业结构也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汇总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汇总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 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 不断增多,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 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电子、喷 气、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 算机、遥感遥控、激光和材料等新 技术的发展。
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
运动、辛亥革命) 思想上由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为学习制度。
第三次:使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从整体上看,世界经济逐渐形成 一个整体,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在 竞争中发展民族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抓住机遇,会给我国经 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相对 薄弱,又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硅谷
硅谷的地理学名是圣他克拉拉谷。 在硅谷不到4000平方千米的表面上,聚集了 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 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 每年产生3000多项技术专利, 每年有30--40家公司上市, 每周有11家IT企业诞生, 每天“制造”62位百万富翁 。 1998年,硅谷的总产值约有2000亿美元,大 约是中国全国GDP的四分之一, 它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神经中枢。
走进高科技殿堂,走进高效课堂
科技的应 用给我们提 供了便利的 交通工具
科技的应用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务。
科技的应用给我们提供了快捷的通信
科技的应用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方便。
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9年美国宇航 员登上月球
1981年世界上第一架 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神州七号”飞船和宇航员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 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20世纪60年代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将高产谷物品种和农业技术推广到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促使其粮食增产的一项技术改革活动。

如"墨西哥小麦"和"菲律宾水稻"等,在某些国家推广后,曾使粮食产量显著增长。

此后不久,就逐渐暴露了其局限性,主要是它导致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土壤退化。

90年代初,又发现其高产谷物中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很低,用作粮食常因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不良而削弱了人们抵御传染病和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最终使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经济的持续发展受阻。

由此有人提出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设想,主要目的在于运用国际力量,为发展中国家培育既高产又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物新品种。

迄今已发现一种既高产而又能从贫瘠土地中吸收锌,挖掘‚绿并将其富集于种子中的小麦种质;一种富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前体)的木薯种质。

色基因‛促进第二次‚绿色革命‛摘要粮食和环境这两大问题,随21世纪的到来,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这两个世纪难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

本文在追忆人类为解决这两大难题所走过的路程,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通过第二次‚绿色革命‛来保障粮食供给、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方面进行探索,即通过挖掘作物种质资源中的促进增产,减少污染的这类‚绿色基因‛促进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完成作以探讨。

关键词:绿色革命基因种质资源面对21世纪世界人口将比目前再增加近一倍的巨大挑战,加强农作物生产、保证粮食供给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世人瞩目的二大焦点,如何养活21世纪近百亿的人口,怎样保护日益恶化的环境,减少污染,使世界农业在良性环境下持续发展,既保障粮食供给,又不污染环境,破坏环境?这两大历史使命要靠什么来完成呢?‚要开展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农作物核心种质构建、重要新基因挖掘与有效利用‛的专家及其它科技工作者经过热烈的讨论和争论得出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演进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演进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演进作者:肖小华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第02期[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保持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永葆生机活力,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清除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党以思想革命引领土地革命,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延续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我革命的路径和模式,以思想革命夯实执政基础,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在继承之前自我革命的基本做法的同时,结合党内实际,开启了以革新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与体制机制为主要内容的自我革命,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了新时代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全面深刻的变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与坚强意志。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历史演进[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0)02-0019-07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最大的政治优势。

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既是一部革命史、建设史,也是一部奋斗史、胜利史,更是一部自我革命史、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史。

党正是因为秉承了自我革命基因,依靠自己的力量勘正错误,从而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革命、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系统梳理总结党在不同时期自我革命的历史主题和进程,对新时代继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思想革命引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组织以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为主,他们不自觉地把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气带进了党内。

要把这样一个党建设成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首先必须进行思想革命,自觉与党内外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革除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及影响,从而达到思想上的纯洁,并以之带动党的生活严肃化、党的纪律严格化、党的意志和行动统一化,不断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

生物化学(第三版)第十二章 核酸通论 核算的结构课后习题详细解答_ 复习重点

生物化学(第三版)第十二章  核酸通论 核算的结构课后习题详细解答_ 复习重点

第十二章核酸通论提要1868年Miescher发现DNA。

Altmann继续Miescher的研究,于1889年建立从动物组织和酵母细胞制备不含蛋白质的核酸的方法。

RNA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末,Hammars于1894年证明酵母核酸中的糖是戊糖。

核酸中的碱基大部分是由Kossel等所鉴定。

Levene对核酸的化学结构以及核酸中糖的鉴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他的“四核苷酸假说”是错误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阻碍了核酸的研究。

理论研究的重大发展往往首先从技术上的突破开始。

20世纪40年代新的核酸研究技术证明DNA 和RNA都是细胞重要组成成分,并且是特异的大分子。

其时,Chargaff等揭示了DNA的碱基配对规律。

最初是Astbury,随后Franklin和Wilkins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DNA分子结构,得到清晰衍射图。

Watson和Crick在此基础上于1953年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说明了基因结构、信息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得到广泛的实验支持。

Crick于1958年提出了“中心法则”。

DNA研究的成功带动了RNA研究出现一个新的高潮。

20世纪60年代Holley 测定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核苷酸序列;Nirenberg等被破译了遗传密码;阐明了3类DNA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

在DNA重组技术带动下生物技术获得迅猛发展。

将DNA充足技术用于改造生物机体的性状特征、改造基因、改造物种,统称之为基因工程或遗传工程。

与此同时出现了各种生物工程。

技术革命改变了分子生物学的面貌,并推动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兴起。

在此背景下,RNA研究出现了第二个高潮,发现了一系列新的功能RNA,冲击了传统的观点。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生物学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工程。

这一计划准备用15年时间(1990-2005年),投资30亿美元,完成人类单倍体基因组DNA3×109bp全部序列的测定。

第二次绿色革命

第二次绿色革命

给 自足 问题 。但 是 , 间全 球人 米 的 8万 个 基 因 序 列 破 译 了 期 际 操作 上 , 可能 不尽 人 意 的地方
口同步激 增 , 环境 污 染加 剧 。今 7 % 估 计 5年 内可 全部 完成 。 5, 孟 很 多 。 转基 因本 身 的环 境风 险不 后 几 十 年 间 ,世 界人 口将 从 6 山都 公 司 则试 图 识 别控 制 其 它 说 , 0 如将 增加 的粮食 依然 用 来养
亿增 至 9 0亿 , 这样 , ~ 次绿 色 基 因 的 1% 因 , 第 5基 以掌 握 操 纵 基 猪和 鸡 , 身就是 对 于辛 辛苦 苦 本
பைடு நூலகம்
革命 的成 果 , 就难 以继 续 满足 庞 因的主 要工 具 。 大 人 口对 食物 和 生 态 环 境 的 需
种植 出来 的粮食 的最 大浪 费 。 中
1 5
维普资讯
呢 ?生态学 的解 决方 案 , 是将 的秸秆都用起来 ,但是通 过技术 熟技 术 。对于 高度 分 散 、 节 性 不 季 眼 光直接 盯 在提 高粮 食产 量上 , 改进 , 利用其 中的 5 % 0 是完 全有 可 强 、 以集 中的 秸 秆 , 就 地 收 难 应
维普资讯
鬟 赫
第 = 次 绿 色 革 命
文 / 高 明 蒋
1 4
维普资讯
上 世纪 5 0年代 以来 ,人类 品种 , 使新 品种 更 新 时间缩 短 并
顾 名思 义 , 绿色 革 命应 当是
开展 了水 稻 等 作 物 由 高秆 变 矮 到传统 育 种 的一 半 。 国杜 邦 公 生 态 的 , 里还 呼 唤什 么生 态学 美 这 秆, 并辅 助农 药 、 化肥 、 业机 械 司和孟 山都 公司 、 农 欧洲 诺 瓦提 斯 的 贡献 ?其 实不 然 , 照 中国科 按 等 的第 一次绿 色革命 。 场革命 公司 等 , 入 巨资 参 与转基 因技 学 家设 想 的思路 , 然 其 出发 点 这 投 虽 解 决 了 1 发 展 中国家 粮 食 自 9个 术 的研 发 。 国先 驱公 司更将 玉 是提 高产 量 并保 护环 境 , 在实 美 但

第四次科技革命牵引2050年前的世界 推动新产业革命

第四次科技革命牵引2050年前的世界 推动新产业革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21世纪,绿色科技成为未来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也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绿色科技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保护和增值,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提倡文明、科学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国际能源技术发展的趋势将较少地依靠单一能源而更多地依靠多种能源。未来的能源结构将主要依靠二种不含碳的一次能源结构。能源技术发展方向的第二个方面是节能。节能技术的发展反映在各个领域,一是改进结构,比如在房屋建筑中使用绝缘材料以促进电力的有效利用,二是改进使用油及天然气的机器以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
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与特征: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就,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与瓦特改良蒸汽机。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特征是,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以轻工业为主导;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实现了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其特征是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其产生条件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其产生条件是,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第四次科技革命牵引2050年前的世界 推动新产业革命
最近,国外学者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论断正在受到中国各方面的关注。专家和学者表示,从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历程看,目前人类已经历了三次产业革命,而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推动者相关的产业革命。全球正面临第四次科技革命,而在未来的数十年里一场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相融合的科技革命将引领新一场产业革命。

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
组员:丁志超
姜帅港
陈杰
“绿色革命”一词,最初只是指 一种农业技术推广。
20世纪60年代某些西方发达国 家将高产谷物品种和农业技术推广 到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促使其粮食增产的一项技术改革活 动。
狭义的绿色革命是指发生在印度的 “绿色革命”。
1967—1968年,印度开始了靠先进 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的“绿色革命”的第 一次试验,结果粮食总产量有了大幅度 提高,使印度农业发生了巨变。
(4)新品种技术的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农业及食品生产至关重 要。出于各种原因,这些技术尚未传播普及到本该受益最大的地区。
(5)政策与农技培训对于绿色革命的范围和最终成功与否具有 至关重要的影响。
两次绿色革命的差别 第一次: 1.创造新品种. 2.一般须要7.8年的时间. 3.新一代只比旧一代稍微进步些. 第二次: 1.几乎是植物大‘突变’. 研究人员可将任何一种基因移入作物中. 2.新品种出现时间只要传统的一半. 3.创造各样全新的品种.
由此有人提出了第二 次绿色革命的设想,主要 目的在于运用国际力量, 为发展中国家培育既高产 又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作物新品种。
二次绿色革命的原因: 1.由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水资源下降,全球粮食产量增长速 度还将放慢,而人口到2025年将达到85亿,结实要产生比现在多 %50的粮食才能解决仅人口增长一项导致的食物需求问题。 尽管 第一次绿色革命的成功实施,是中国,墨西哥,印度等主要发展 中国家的粮食产量上升了70%,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着 贫困和食品短缺的威胁。形势严峻。 2.第一次绿色革命也存在着一些障碍和负面影响 瘠薄土壤的广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无法应用第一次绿色革命 成果。 由于自然条件所限,以及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种子对水,化肥, 农药的以来,粮食产量在国家间,地区 间,高中低产田间仍存在 较大差异。 由于高产产品对化肥,农药,灌溉依赖过度,导致土壤,水 系污染,病虫害的抗性增强,土壤次生盐 渍化等生态和环境问题, 以及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 农村出现新的两极分化,贫困和妇女作用问题日渐突出。 第一次绿色革命成功地跨越了农民文化素质低,市场不发达 和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障碍,但这些问题都成为现在农业和粮 食生产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障碍。

浅谈农业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影响

浅谈农业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影响

业 增产方面发 挥着巨大作用 ;而另一方 面 ,它也 发诸如环境恶 化 ,物种侵 袭 ,基 因污染等 ‘ l 系列 问题 关键 词 农业 科技革命 ;绿色革命 ;社会发 展
中 图分类 号 F 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7 —6 1( 1) 10 1- 1 639 7一2 00 —270 0 9
[l 8胡达沙, 不 断推进新 的农业科 技革命 的体制分析 . 等. 科技管理 研究,08 . 20 2 [】 协锋 , . 新 农业 科 技革 命 中要 充分 发 挥高 等 教育 的作 用 . 农业 教 9叶 等在 高等
育, 0 , : 1. 2 8 4 — 0 09 1
命”。
参考 文 献 『 百 度百科ht:o i . iU O / 1 1 t / ak h d . m . pP e a C
[ 中国生物入 侵 网ht:w w b i a i r. / 2 】 t / w .i n s n g n. p/ o v oo c [】 3 李小 健, . 等 当代农 业科技 革命对社 会发展 的影响 农业 科技与 信息, 0 ,. 2 65 0 f】 4李其 才 . 农业科 技革命与 农业科 技创新体 系. 科技资 讯, 0 , 2 64 0
1 第 一次农 业科 技革 命
l世纪 中I 开始 ,农 业科学技术领域 的基础理论相继 出现 ,达尔文 9 - r 的进化论 ,盖德 尔德杂种优势理论 ,摩尔根遗传学理论及其推动 的现代 育种方法和种子产业 ,1世纪4 年代指物矿质营养学说及其推动下的化 9 O 肥T业和有机合成农药工业,为现代农业技术革命做好了理论和实践的 准备 。 经过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积累,32 世纪巾Ⅱ ,农业科技有 重 1o 1 ‘ 大突破 ,发生 了第一次绿 色革命 ,其主要特征是把水稻 的高秆变矮秆 , 另外 辅助于农药和农业机械 , 而解决 了l个发 展中国家粮食 自 问 从 9 给 题 。我国的杂交水稻是第一次绿色革命 时期的杰出代表 ,解决 了占 世界 人 口五分之~的中国人 的吃饭问题 ,为中国的腾 毽 奠定 了基础。科学技 术促进农业生产力跨越发展 ,以育种技术和农业 机械、化学技术为主导 的第一次农业技术革命分别在发达和发展 中国家相 继出现 ,世界 E 一些 国家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一般都在7 %以 ,如 以色列这样一个极 0 度缺水的国家 ,它的科技对农业 的贡献率达39 %以上 ,这些共 同推动 10 世界农、 飞速发展。 l 到2 世纪4 — O O 0 7 年代 ,发达 家借助两次科技革命和一次农业科技 革命的成果 ,依靠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工业基础 ,对传统农业进行 改造 , 通过增加农业投资 ,运用积极手段和措施 ,加强对农业 的十预 , 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制造 T业和农业科学研究 ,利用科学技术 和现代化 工业提供的物质条件逐步装备农业 。3 7 年代 ,经济发达圈家基本实现 10 了农业现代化 .使农业生产技术 由经验转向科学 ;以机械代替人力 、畜 力 以及传统 的简单手工工具 ;大量地使用化学肥料 、 化学农业 、除草剂 和农业塑料制品等 ;作物和畜禽品种良种化 ,产量提高;灌溉技术得到 发 展 ;农业 也 进 行 了 全 面科 学 管 理 。农 业 科 技 革 命 推 动并 支 撑 着 社 会发

庚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庚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庚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习高度赞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7月18日,在宁夏固原,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了三军会师纪念馆。说, 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 ,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说,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 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4
同样,在今天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如: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弱、特困问题突出、脱 贫返贫反反复复等
我们必须摒弃"唯条件论"、"唯资源论"、"唯贫穷论"等落后思想,增强信心、鼓舞斗志,瞄准"两不愁
5
三保障"和"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目标,坚定不移地抓落实,讲实话、查实情、重实干、求实效, 以食不甘味、寝不席、夙夜在公的精神状态和伟大的长征精神、过硬的工作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
这样的人类"大迁徙",首先依靠的是红军将士们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北上抗日、救亡 图存
庚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同样,今天的脱贫攻坚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艰巨的扶贫壮举,消除贫困、驱逐饥饿,在贫 瘠的土地上播下幸福的种子,也需要一种理念来引领、来保证 在脱贫的征程上,我们要牢固树立建设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理想信念 因为,全面小康,是我们党向人民和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必须心无旁骛地朝着这个 目标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推动脱贫攻坚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以责无旁贷的 责任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下最大功夫抓工作、尽最大努力抓落实,齐心协力地将金寨 的脱贫攻坚工作推向前进 2、实施脱贫攻坚、建设全面小康,需要一往无前的英勇奋斗和牺牲献的革命精神

关于革命前辈,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

关于革命前辈,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

关于革命前辈,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革命前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革命先辈,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崛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他们的故事是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信仰的重要源泉。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有关革命前辈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

首先,革命前辈毛泽东的故事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领袖。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带领红军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只有坚定的意志和对胜利的信念,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除了毛泽东,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的革命前辈。

譬如,朱德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他出身于一个贫苦农家,却通过自学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将领。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坚定的目标和努力奋斗的精神,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此外,邓小平也是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人物。

他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邓小平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国家的进步。

除了以上几位革命前辈,还有许多无名英雄在默默奉献着。

他们可能是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献出生命的烈士,也可能是在艰苦环境下默默耕耘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等困境,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就能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总之,革命前辈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学习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汲取前辈们的精神力量,坚定我们的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面临挑战和困难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物技术现代生命科学的革命(共34张PPT)

生物技术现代生命科学的革命(共34张PPT)

➢ 一般发酵工程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1)菌种选育;
(2)细胞大规模培养即发酵过程; (3)生产活性的诱导;
(4)菌体及产物的收获
➢ 发酵工程的产品范围非常广泛。 从食品、药品、精细化工产品到许多工业用原料等 等生物可降解塑料PHB等
➢ 细胞工程是指通过细胞水平上的筛选或改造,获 得有商业价值的细胞株或细胞系,再通过规模培 养,获得特殊商品的技术与过程。

高技术(精细和密集的复杂技术) 高投入(尤其是前期科研投入高) 高利润
生物技术的定义
➢ 1982年,国际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为:生物技术是 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 植物体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为社会 服务的技术。
➢ 美国政府技术顾问委员会(OAT) 的定义是:应用生物或来 自生物体的物质制造或改进一种商品的技术,其还包括 改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与动物和利用微生物改良环 境的技术。
生生物物技 芯术片费又用称高DN,A(在芯自片1身或)健基在康因上芯应的片贫,用富它差和们距是解?DN释A杂基交探因针技信术与息半时导体的工业隐技私术相权结合和的结公晶正。 性;
第一次技术革命
工业革命 解放人的双手
(3)人类基因组计(划2参)与者基相互因协调信和息成果由发布实; 验室研究向实际医疗应用的转化;
1990年,转基因T淋巴细胞注射 到人体骨髓组织中治疗SCID
➢ 1997年2月23日 苏格兰Roslin研究所 Wilmut和Campbell 《Nature》杂志:
世界首例来源于哺乳动物体细胞的克隆羊“多莉”问 世
➢ 核移植,就是利用一个动物的体细胞的细胞核(供 体核)来取代受精或未受精卵中的细胞核,形成一 个重建的“合子”。

拥抱第二次“绿色革命”

拥抱第二次“绿色革命”

第一次绿色革命是指在上世纪50年代初,利用“矮化基因”,培育和推广矮秆、耐肥、抗倒伏的高产水稻、小麦、玉米等品种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技术活动,使全球的粮食产量提高了约20%。

第二次绿色革命则是指由世界粮食理事会在1990年提出,通过运用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既高产又富含营养的动植物新品种以及功能菌种,促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第二次绿色革命从酝酿到发力,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科学技术解决人类粮食安拥抱第二次“绿色革命”“杂交育种技术和转基因技术不仅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有战略意义,对健康、医药、能源、环保等技术和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

绿色革命篇全已成为其中的核心问题。

杂交育种、转基因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良种不再是一粒米、一颗豆,而是当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计民生安全的压舱石。

杂交育种技术发展已有6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也是目前为止对粮食生产贡献最大的育种技术。

袁隆平院士主持研究的杂交水稻,从最初的“三系法”到20世纪90年代以光温敏不育系为基本材料的“两系”法,现在又进一步发展到了以遗传工程技术创制不育系的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新阶段。

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解决我国温饱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揭开转基因的秘密转基因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科恩(Cohen)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质粒上的抗青霉素基因转到大肠杆菌体内,揭开了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序幕。

科学家发现,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由四种核苷酸组成,不同遗传信息差异包含在这四种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基因通过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

转基因是指一种生物原来没有某种基因,而外来的某种基因转到这种生物里面去。

可以说,天然转基因是30亿年来生命进程最普遍的现象,是生物进化的动力源泉,没有转基因就没有今天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

转基因有两类,一是自然过程转基因,二是人工干预过程转基因,两种方式本质相同。

传承红色基因,扣好第一粒扣子话题作文5篇参考范文

传承红色基因,扣好第一粒扣子话题作文5篇参考范文

传承红色基因,扣好第一粒扣子话题作文5篇参考范文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一路走来,红色基因一直在传承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传承红色基因,扣好第一粒扣子话题作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传承红色基因作文800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傲骨,这是勇敢顽强的红色精神。

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一路走来,红色基因一直在传承着。

从前,革命烈士们的红色基因叫做红军精神。

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越是困难重重,就越要迎难而上,越多艰难险阻,就有越多的胜利。

而最可贵的就是这胜利的来之不易与胜利背后的艰辛。

其中,过草地就是行军路上最煎熬的时期之一。

持续的饥饿与长途跋涉让意志顽强的战士也难以抵抗身体的疲惫。

起初,战士们还有出发前准备的青稞麦,但是青稞麦只能一颗一颗数着吃,不经饿,难消化,草地还没走完一半,就没了粮食。

为了生存,红军战士们只能依靠挖野菜,吃草根,啃树皮,甚至煮皮带吃来充饥。

虽然红军过草地是在八月,但是草地昼夜温差大,正午还骄阳似火,夜里却让人冻得瑟瑟发抖。

无垠的草地没有路可走,处处都是沼泽泥潭和深浅不一的河流。

有时,暴风雨的突袭让原本就难以前行的草地蒙上了一层灰色。

聂帅在回忆录中写道:过草地那些日子,天气是风一阵雨一阵,身上是干一阵湿一阵,肚里是饱一顿饥一顿,走路是深一脚浅一脚。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和生存条件之下,红军战士们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战胜了自然的力量,从一望无际的草地里走了出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他们心底的红军精神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这就是他们拥有的最炽热的红色基因啊!行程万里,崇高的革命理想在前行,红色基因也在长征的路上传承着,在建设美好新中国的路上传承着。

几度风雨,几载春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书写了光辉的历史。

从前的烈士们用他们的汗水与鲜血为我们铺就了实现中国梦的路,现在的我们要继续走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走在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路上。

农业技术革命

农业技术革命
② 有利于实现“人畜分粮”的目标,解决粮食 紧张问题 :目前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约6亿t,
白色农业
1. 如果利用微生物处理2亿t秸秆作饲料,即 可节约饲料粮800亿kg,这相当于我国年用 饲料粮的一半以上
③ 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 :化肥的长期施用导致土壤条件恶化 ,而 通过微生物可以把农作物秸秆、农业废弃物 转变成优质的微生物肥料 ,为人类提供安全、 优质的畜产品
③ 微电子技术:农业中节水灌溉、信息采集
绿色革命
成功案例 在绿色革命中,有两个国际研究机构
作出了突出贡献。
① 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 :日本“农林10号” 与抗锈病墨西哥小麦杂交,育出品种抗倒伏、 抗锈病、高产。
② 国际水稻研究所:台湾省矮杆“低脚乌尖” 导入印尼高产“皮泰”培育奇迹稻“国际稻8 号”。
农业技术革命
绿色革命 白色农业 蓝色革命
绿色革命
定义
① 20世纪中期,一些国家利用“矮化基因”和 生物技术,开展培育和推广高产粮食作物品 种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技术改革活动。
② 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农业发展组织将高产 谷物品种和与之配套的施肥、灌溉等技术到 亚洲、非洲、南美洲的部分地区,促使其粮 食增产的一项技术改革活动。
即微生物农业。是以蛋白质工程、 细胞工程、酶工程为
白色农业
发展时代
白色农业的概念最早产生于我国。20 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迅速发展了以 机械化、化学化和能源化为主要标志的现 代化农业。但是,现代化农业带来了一系 列不良的后果,致使农业和社会的持续发 展陷入困境。1986年我国学者包建中研究 员提出了“发展高科技应创建三色农业— —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的新 观点。
白色革命

身边的转基因

身边的转基因

身边的转基因谈到转基因,很多人都闻之色变,视转基因如洪水猛兽,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大家经常用到的转基因产品,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大豆、玉米和甜菜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这个大家都不陌生,2014年美国种植的90%的玉米、93%的大豆和99%的甜菜都是转基因,其中转基因大豆90%以上都用于食用,用于饲料的不到10%。

玉米中30%左右用于食用。

美国市场上70%的加工食品是转基因食品。

我国2012年从美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是5838万吨,生产了大约千万吨的大豆油和四千万吨的转基因大豆豆粨作饲料。

棉花棉铃虫是一种广谱性害虫,因为其尤其爱吃植物生长点,所以对棉花的危害尤其严重。

90年代初期,虫害严重时每隔一天就要打一次药,导致棉铃虫产生抗药性。

美国孟山都公司把苏云金杆菌基因插入棉花植株获得了转基因棉花植株,抗棉铃虫效果显著。

转基因棉花的产生挽救了我国的棉花产业,截止到2014年,我国转基因棉花的种植率达到93%。

木瓜目前市场上的木瓜基本都是转基因木瓜,这是因为番木瓜环斑病毒能够侵染木瓜,造成90%甚至更多的减产,而科学家们及时地培育出了抗番木瓜环斑病毒的转基因木瓜,挽救了全世界木瓜产业。

疫苗研制19世纪末,人类在疫苗学领域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包括2个“人用病毒减活疫苗”(牛痘和狂犬病),3个“人用细菌灭活疫苗”(伤寒、霍乱和鼠疫)等。

20世纪,进入了疫苗飞速发展时期,科学家发现和分离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疫苗,如卡介苗、麻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等等。

直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现代分子技术的应用,引发了疫苗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产生了基因重组疫苗,如乙肝疫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水痘疫苗等等,所以转基因在人类疾病的预防中必不可少!药品生产通过转基因技术,很多药品实现了大规模的生产。

例如,糖尿病人用的胰岛素,在没有转基因技术之前,是从牛和猪的胰脏中提取,价格昂贵,且动物与人的胰岛素毕竟有差别,直到19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人表达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或者酵母菌里,实现了胰岛素的大规模生产,至此,糖尿病人才用上物美价廉的胰岛素。

简说三次食物革命及其影响

简说三次食物革命及其影响

简说三次⾷物⾰命及其影响简说三次⾷物⾰命及其影响⾷物与⼈的关系太密切了。

因此,⼈类发展史上的⾷物⾰命都对⼈⾃⾝及社会的进化具有⼴泛的、长期的、关键性的影响。

第⼀次⾷物⾰命,可能与⾷⾁及熟⾷有关。

这个具体的过程尚不是很清晰。

⼀种说法是距今⼤约170万左右已经开始,但是⽐较确切的证据是距今70万年左右的考古发现的⼈类⽤⽕遗迹与⽯器⼯具组合的巨⼤进步,表明没有疑问的复杂的⾷品获取和加⼯过程以及烧烤等⾏为的产⽣。

相对⽽⾔,采集性经济活动在前⼈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狩猎——尤其是将⼀些⼤型的如⿅等哺乳类动物作为对象的狩猎活动也开始较晚,狩猎改变了⼈与猎狗等争抢⼤型⾷⾁动物⾷余的⾷腐⽣活习性,是⼀种⾮常巨⼤的技术与⽂化进步。

第⼆次是距今万年左右以植物和动物驯化技术开辟的农业与畜牧业⾰命,各个重要的后来成为⼏⼤⽂化传统发源地的⽂化区都产⽣了⾃⼰的以某种⾕物为代表的主⾷,众多的⼈⼝开始将⾷物集中在⼏种重要的农作物与动物⾁⾷来源上。

当然,⾷物利⽤的深度空前提⾼,跨时空、跨季节调控⾷物供应的能⼒有所增强,影响极其深远,但是从社会发展⾓度看,这次⾰命在社会领域中的⾰命可能⽐之对⼈本⾝的影响还要⼤。

应该说,⽬前⼈类正⾝处第三次⾷物⾰命当中。

建⽴在农药、化肥、基因等技术基础之上的⼆次农业与畜牧业⾰命,不尽⼤⼤提⾼了⾷物的产量,也改变了⾷物的品质,同时交通通讯及商业贸易也使得⾷品的跨时空运输和使⽤达到空前的程度,⼤⼤破除了原来的⾷品的地⽅依赖性;⽽⽂化、烹饪技术尤其是深加⼯,也影响着⼈们消费⾷品的⽅式与习惯。

这次⾰命速度之快,规模之⼤,影响之深,我们我们还难以看清。

⾯对如此深⼴的⾷物⾰命,从进化的⾓度来说,⼀个重要的信号是,⼈类在千百万年间发展起来的消化系统甚⾄遗传基因都未能来得及做出及时的调整,原本那些善于吸收营养、贮存脂肪的⼈曾经是⾷品短缺阶段的成功适应者和基因优选者,在今天⾯对丰富⽽⼴泛的⾷物营养,却开始成为进化中的落伍者,成为肥胖、三⾼等致命疾病的易患者。

常识判断典型例题(10)附参考答案

常识判断典型例题(10)附参考答案

1.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美、德两国⼯业⽣产飞速发展,其共同原因有:①垄断程度较⾼②⼤批移民涌⼈③新技术迅速应⽤④国内市场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德、俄、⽇在进⼊帝国主义阶段都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其主要的共同原因是()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相互勾结起来B.垄断剥削⽅式仍旧保留下来C.垄断组织有封建家族管理的特点D.原有统治阶级仍握有实权3.以下哪⼀项不是第⼆次绿⾊⾰命的发展趋向()A.向“蓝⾊⾰命”进⼀步深化B.在巩固⽔稻、⼩麦、⽟⽶育种等第⼀次绿⾊⾰命成果基础上,向农业其他领域扩展C.在有效利⽤灌溉地的同时向旱地、低地和丘陵⼭地扩展D.扩⼤⽣物技术的研究与应⽤,开发“基因⾰命”4.发现⾎液循环的⼈是()A.世界的解剖学家法布⾥修斯B.英国医⽣哈维C.⽐利时⼈维萨留斯D.德国科学家李⽐希5.运⽤试管⾹蕉技术来推⼴优良⾹蕉品种,这种技术属于()A.基因⼯程B.细胞⼯程C.酶⼯程D.发酵⼯程6.细胞诱变技术属于⽣物技术中的()A.遗传⼯程B.细胞⼯程C.发酵⼯程D.基因⼯程7.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A.科学计算B.娱乐C.信息加⼯与处理D.管理8.CAI的含义是()A.计算机应⽤B.计算机辅助教学C.计算机辅助管理D.办公⾃动化9.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政机关或其⼯作⼈员在履⾏⾏政职责时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法院()A.提起⾏政诉讼B.申请⾏政复议C.提出申诉D.提起上诉10.若发现已经⽣效的⾏政处罚违法或不当,则()A.原处罚机关⽆权废⽌B.原⾏政机关上⼀级的⾏政机关有权撤销C.国家权⼒机关⽆权撤销D.⾏政⾏为相对⼈有权变更11.下列对福利性住房和货币化住房的正确认识()A.前者是商品。

因为它是劳动的产物;后者则不是B.后者是商品,因为它是⽤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前者则不是B.⼆者都是商品,因为它们都是与货币相互交换的D.⼆者都不是商品,因为它们都不会进⼊市场12.“企业要提⾼商品创新能⼒,需要认真研究商品的经济寿命周期,这可以从三⽅⾯考虑:⼀是开发市场,⼆是改进商品,三是整顿市场经营组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基因革命来了
基因测序仪器的普及,将使更多普通民众成为人类乃至全物种云端基因数据库的构建者。

届时,海量的基因组数据将形成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生物互联网”。

中国论文网/3/view-12950228.htm
基因测序作为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通过采集和分析人类的血液或唾液样本,基因序列可以预判疾病、评定个体健康状况乃至行为特点,部分媒体甚至以“高科技算命”来形容这一前沿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便携式测序设备的普及,业界普遍认为,未来基因测序产业规模不可限量,人类将迈
入“第二次基因革命”的门槛,并带动精准医疗、传染病防控等事业的颠覆性发展。

今年7月,美国知名智库威尔逊中心研究员艾兰诺・保韦尔斯(Eleonore Pauwels)发表了名为《生物互联网》的文章,认为基因测序仪器的普及将使更多普通民众成为人类乃至全物种云端基因数据库的构建者,届时,海量的基因组数据将形成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生物互联网”。

不过,数据的法定权属、数据库的门槛设定等诸多棘手问题能否圆满解决,将是决定未来生物互联网愿景是否成真的关键。

基因测序仪大显身手
在《生物互联网》一文中,艾兰诺・保韦尔斯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巴西的医务人员将一名病患的血样放入U盘大小的基因组测序仪中,并与电脑相连接;立等片刻,基因分析结果就显示,病患血液中检测出一种新型寨卡病毒突变;随后,医务人员迅速将此消息上报
当地疾控机构,以便评判风险。

其实,上述场景并非是艾兰诺・保韦尔斯对于未来世界天马行空的想象。

就当今世界基因测序技术水平而言,这一场景已成现实。

如今,便携式DNA测序仪已开始在全球各个领域投入使用。

无论是在医院检测抗病性的新菌株、在南极冰谷探索微生物的多样性,还是在食品供应链条中鉴别传染性病原体,如一个U盘大小的轻便型DNA测序仪都能大展拳脚。

例如,在2015年,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公共卫生专业的乔安娜・伯兹博士(Dr.Johanna Rhodes),就曾利用一台便携式基因测序仪成功检测出耳道假丝酵母菌――一种多重耐药的“超级病菌”――是造成伦敦一家医院病患大规模感染的源头。

同年,伯明翰大学的研究团队使用相同的基因测序技术,在几内亚地区的人体血液中发现了埃博拉病毒株。

短短数月间,这个团队就对142个埃博拉病
毒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而且,团队在收到样本的24小时内就能得到分析结果,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疾控工作的开展。

第二次基因革命
在艾�m诺・保韦尔斯的设想中,未来每一位社会公民――科学家、病患、官员、学生――都有可能利用方便携带、操作简便的基因检测仪器或软件,成为自身健康的检测者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预警者和保卫者。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发展,特别是基因测序技术及其设备的普及,未来将会形成一个包括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庞大的DNA数据库乃至云端数据市场。

艾兰诺・保韦尔斯认为,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基因革命”。

届时,数以亿计的基因组数据将组成一个庞大的“生物互联网”,这会对人类社会预判大规模传染病、发展精准医疗等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

不过,要完成这次全民范围的基因革命,必须具备两大条件。

首先就是相
关仪器设备的普及应用。

现在,只需要一个U盘大小的测序仪,几乎就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完成基因信息的读取工作,而且人们只要掌握简单的采血样方式和仪器操作方法就能完成这一步。

甚至在不久前,测序公司新秀――英国Oxford Nanopore公司生产的一款名为MinION的测序仪,还被美国宇航局带上太空,在国际空间站完成了DNA测序实验。

如今需要做的,就是在更大范围内普及相关仪器设备。

此外,还需要功能较为完善的基因分析平台来帮助人们解读基因数据。

当前,Oxford Nanopore公司已设计出一款名为Metrichor的智能云端软件,它可以与手机APP相关联,具体解读和分析基因组反映出的信息。

四大难题待解
虽然建立生物基因互联网的前景美好、意义重大,但在《生物互联网》一文中,艾兰诺・保韦尔斯也表示出对如何维护好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数据库的
担心。

毕竟,基因信息的存储、监管、更新和保护,不仅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的支持,还要经过谨慎考虑,设计出一个复杂且精细的制度架构。

可以说,与现在我们相对熟悉的大数据库相比,基因数据库监管涉及到的难点更多、也更具敏感性。

首当其冲的是如何合理设立基因数据库的门槛。

现在,包括谷歌和亚马逊等公司都推出了基因组云端存储服务,但这些服务基本都是收费项目。

艾兰诺・保韦尔斯预测,由于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并非一笔小数目,因此未来无论是医院、科研机构还是普通公民,想要存储、分析和转移基因组数据,很可能要继续缴费。

这无疑会将一部分无力承担这笔费用的组织和个人排除在“生物互联网”之外,让本就分布不均、水平不一的医疗资源更加向着权势一族倾斜。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角色加入到采集、上传、分析和存储基因组数据的
队伍中,基因信息的法定归属问题将愈加复杂。

当前,数据私有化趋势与网络信息的滥用和泄露问题并行。

《生物互联网》一文认为,未来很有可能会是出现如下情境:拥有强大计算能力和机器学习平台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占据着生物互联网的优势位置,围绕基因数据归属权的商业战一触即发,而为了公众长远利益,公益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将不得不为提倡数据开源而奔走呼号。

另外,保证基因组数据的准确性更是至关重要。

可以预见,误测埃博拉病毒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恐慌。

如何在采集样本、上传数据、机器分析等每个环节都保证准确、可控,对制度设计者和技术研发者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

一个最棘手的问题是,基因测序产业的发展与成熟或将带来社会经济鸿沟的不断扩大,一端是掌握着海量基因数据的硅谷巨擘,而另一端则是数据的来源――普通公众。

《生物互联网》一文认
为,信息、技术手段和话语权的不对等,可能将进一步固化全球本就亟待改良的社会地位强弱对比状况。

而这一问题能否圆满解决,将是决定生物互联网美好愿景是否成真且步入良性循环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