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

合集下载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

WHO推荐多西环素+利福平联用,基本疗程6周。
二线:多西环素合用复方新诺明( 2片/bid )或妥布霉素
(im1-1.5mg/kg,q8h*1-2周);利福平合用氟喹诺酮类 (左
氧氟沙星200mg/次,bid)。 难治性病例:一线药物+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 合并脑膜炎、心内膜炎、血管炎、脊椎炎:联合三代头孢。
沟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一般无明显疼痛,可自行消散,亦 有发生化脓,破溃。
16
临床表现
7.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可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卵巢炎、输卵
管炎及子宫内膜炎。

可发生特异性乳腺炎。 有少数患者可发生肾炎、膀胱炎等。
17
临床表现 (二) 慢性期
病程长于6月未愈者为慢性期。
本期可由急性期没有适当治疗发展而来,也可 无明显急性病史发现时已为慢性。
5
流行病学
本病为全球性疾病。
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吉林、黑龙江和新疆、
西藏等牧区。其他各省均有病例发生。 我国流行的布氏菌属主要为羊种菌,次为牛种菌, 猪种菌仅见于广西和广东个别地区。
6
流行病学
(一) 传染源
(二) 传播途径 (三)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病畜为主;人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
接触 - 通过体表皮肤粘膜的接触进入人 体; 消化道 - 如进食含布氏菌的生奶、奶制 品或被污染的饮水和肉类而感染; 呼吸道 - 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尘埃而感
布氏杆菌病
1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菌属( Brucella )的细菌侵 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 患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 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 发、易变为慢性,亦称波浪热或波状热。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
绵羊及山羊: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也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等。流产发生在妊娠后第3或第4个月。有的山羊流产2~3次,有的则不发生流产,但也有报道山羊群中流产40~90%者。其他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及滑液囊炎而引起跛行。公畜睾丸炎、乳山羊的乳房炎常较早出现,乳汁有结块,乳量可能减少,乳腺组织有结节性变硬。绵羊布鲁氏菌可引起绵羊附睾炎。
其他动物:双峰驼患病可不出现临诊症状,但有散发性流产。单峰驼的布鲁氏菌病也曾有报道。
狗感染流产布鲁氏菌、马耳他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的并不少见,但多为隐性感染,少数表现发热性全身症状,例外情况还有流产以及睾丸炎和附睾炎。由狗布鲁氏菌引起的症状是:妊娠40-50天发生流产,流产后阴道长期排出分泌液,淋巴结肿大,脾炎和长期的菌血症。公狗可能正常,也可能有附睾炎、前列腺炎。睾丸萎缩,以及淋巴结病变和菌血症,也可能导致不育。
如流产胎衣不滞留,则病牛迅速康复,又能受孕,但以后可能再度流产。如胎衣未能及时排出,则可能发生慢性子宫炎,引起长期不育。但大多数流产牛经两个月后可以再次受孕。
在新感染的牛群中,大多数母牛都将流产一次、如在牛群中不断加入新牛,则疫情可能长期持续,如果牛群不更新,由于流产过1~2次的母牛可以正产,疫情似是静止,再加以饲养管理得到改善,病牛也可能有半数自愈。但这种牛群绝非健康牛群,一旦新易感牛只增多,还可引起大批流产。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动物(包括野生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它们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布鲁氏菌。布鲁氏菌感染的睾丸炎精囊中也有布鲁氏菌存在,这种情况在公猪显得更为重要。疫牛群中的犊牛在极少见的情况下,在一段时期内由粪便排出病菌。此外,布鲁氏菌间或随尿排出。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 6周,联合链霉素 15mg/Kg肌注1/日 2-3周
次选方案: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 6周联合复方新诺明 2片 口服 2/日 6周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 6周联合妥布霉素 1-1.5mg/kg 1/8h 1-2周
利福平600-900mg 1/日联合左氧氟沙星 200mg 2/日 6周

国际公认的布氏菌属(Brucella) 包括6个种19个生物型。 羊种布氏菌(Br melitensis) 1、2、3型
牛种布氏菌(Br
猪种布氏菌(Br 犬种布氏菌(Br
abortus) 1、2、3、4、5、6、7、9型
suis) 1、2、3、4、5型 canis) neotomae)
沙漠森林野鼠种布氏菌(Br 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
潜伏期:1~3周,平均为2周。 发病和前驱期症状:多数病例发病缓慢,
发病急骤者约占10%。 起病急剧者一般没有前驱期症状。 起病缓慢者前驱期症状类似重感冒。经 口感染者常见颈部淋巴结肿大。
临床分期
(一)亚临床感染:

无症状,常发生在高危人群,血清学检测阳性。
(二)急性期:
发病3个月以内,凡有高热,明显症状 、体征 (包括慢性患者急性发作)并出现较高滴度的血清学反 应者。
周,滴度上升4倍以上才有意义。

急性期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风湿热、伤寒与副 伤寒、肺与淋巴结核、败血症、疟疾。 慢性期应与下列疾病鉴别:风湿性关节炎、结 核性关节病、睾丸与附睾结核、老年性关节炎、 神经官能症。

急性期、亚急性期:
(一)抗生素治疗
首选方案: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联合利福平 600-900mg 口服 1/日,6周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引起的 关节炎
诊断
• 根据流行病学,流产,胎儿胎衣的病理变 化可作出初步诊断,但是布氏杆菌病与伪 狂犬病、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衣原 体病、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相似,要注 意鉴别。所以在确诊还是需要借助实验室 检测手段。 • 病原学检测:细菌的分离鉴定 • 血清学检测:凝集试验、牛全乳环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变态反应、ELISA。 • 分子生物学方法:PCR、DNA探针技术。
防治
• 应当着重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采用 检疫、免疫、淘汰患病动物等措施。 • 检疫:控制本病的最好方法是自繁自养。 当必须引进种畜或补充畜群时,要严格执 行检疫。对畜群还要进行定期免疫,检验 出阳性动物淘汰或隔离饲养,假定健康动 物即系观察,1年以上无阳性才能确认是健 康动物。
• 免疫 • 培养健康动物必须从幼龄动物着手,制定 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免疫过后定期 检测血清的抗体值,确认免疫效果。 • 疫苗:猪布氏杆菌2号弱毒苗 • 牛布氏杆菌19号弱毒苗 • 羊马耳他布氏杆菌5号弱毒苗
• 在消灭布氏杆菌的过程中,要做好消毒工 作,以切断传播途径。动物群中如果发现 流产,除隔离流产动物和消毒环境及流产 胎儿、胎衣外,应尽快做出诊断。对所有 的周围环境、栏舍、运输工具等进行消毒。 • 疫区的生皮、羊毛等动物及饲料也要进行 消毒或放置2个月以上才能利用。
流行病学
• 易感动物
• 主要由猪、牛、羊。母畜感染的概率大 于公畜,性成熟的成年动物最为易感,低 龄动物有抵抗力。
• 传染源 • 主要是患病动物及带菌动物(包括 野生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 娠母畜,它们在流产或者分娩时将大 量的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 排出。流产后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中 都含有布鲁氏菌。
• 传播途径 • 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即通过污 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还可以经交 配、损伤的皮肤、粘膜等传染。吸血 昆虫也可以传播该病。

布氏杆菌病预防和措施

布氏杆菌病预防和措施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布氏杆菌病预 防和措施
目录 布氏杆菌概述 布氏杆菌病预防方法 布氏杆菌病处理措施 常见问题解答
布氏杆菌概 述
布氏杆菌概述
布氏杆菌简介:一种革兰氏阴 性菌,可引起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症状:高热、寒战 、头痛、肌肉疼痛、乏力、出 血热、肝脾肿大等。
布氏杆菌概述
布氏杆菌传播方式:感染动物、接触感 染的动物的组织、体液或粪便等。
布氏杆菌病 预防方法
布氏杆菌病预防方法
个人防护: - 避免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
组织、体液或粪便。 -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
避免食用,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布氏杆菌病预防方法
饲养规范: - 严格管理饲养场,控制感染率。 - 加强饲养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并消
毒。 - 注重动物饮食卫生,避免动物之间
的相互感染。
布氏杆菌病预防方法
疫苗接种: - 接种布氏杆菌疫苗可以有
效预防布氏杆菌病的发生。
布氏杆菌病 处理措施
布氏杆菌病处理措施
医学救治: - 对于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 - 在医学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协助完成
治疗。
布氏杆菌病处理措施
饲养场处理: - 在发现布氏杆菌病病例后
常见问题解答
如何预防布氏杆菌病? - 饲养规范、个人防护以及疫苗接种
都是有效预防布氏杆菌病的方式。
常见问题解答
发现布氏杆菌病病例后应该如 何处理?
- 对于发现的病例,应当立 即隔离病畜,并加强饲养场消 毒,避免疫情扩散。同时,对 于患者应当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并在医学专业人员的帮助下 协助完成治疗。
,立即隔离病畜。 - 加强饲养场的消毒,杀死
布氏杆菌和其他病毒细菌。 - 做好防范工作,避免疫情

布氏杆菌

布氏杆菌

主要根据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变态反应检查情况做出诊断。
布氏杆菌抹片检查取胎盘绒毛叶组织、流产胎儿胃液或阴道分泌物作抹片,用改良的齐尔一尼尔森石炭酸复 红原液(碱性复红1克,溶于10毫升纯乙醇中,加入90毫升5%的石炭酸水溶液,混匀即成)的1:10稀释液染色10分 钟,用0.5%醋酸溶液脱色20秒,冲洗后,用1%美蓝复染20秒,镜检。布氏杆菌染成红色,背景为蓝色。布氏杆菌 大部分在细胞内,集结成团,少数在细胞外。衣原体和胎儿弧菌也引起流产,在抹片中也染成红色,但形态与布 氏杆菌不同,可资区别。
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怀孕羊发生流产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但不是必有的症状。流产多发生在怀孕后的3-4 个月,有时患病羊发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公羊发生睾丸炎,少部分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
剖检常见的病变是胎衣部分或全部呈黄色胶样浸润,其中有部分覆有纤维蛋白和脓液,胎衣增厚并有出血点。 流产胎儿主要为败血症病变,浆膜与黏膜有出血点与出血斑,皮下和肌肉间发生浆液性浸润,脾脏和淋巴结肿大, 肝脏中出现坏死灶。公羊得病时,可发生化脓性坏死性睾丸炎和附睾炎,睾丸肿大,后期睾丸萎缩。
病理
布氏杆菌感染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 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 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 感染。发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
同时,布氏杆菌含有内毒素及菌体本身皆可引起人体的过敏,出现各种的变态反应性病变。骨关节病变,多 发生在半年左右,少数病例更早些。布氏杆菌骨髓炎是血源性布氏杆菌感染在骨关节的局部表现。任何骨均可受 累,但以脊椎炎最为多见。关节的病变常侵犯大关节,以髋关节炎最为常见。

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性期治疗
01
02
03
抗生素治疗
急性期布氏杆菌病需要使 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 的抗生素有链霉素、四环 素、磺胺类药物等。
症状缓解
急性期治疗的主要目的是 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的痛 苦,同时防止疾病进一步 恶化。
预防并发症
急性期治疗过程中,应密 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 时处理并发症,如心脏疾 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血清学检查
检测患者血清中抗布氏杆菌抗体,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和凝集试验等。
鉴别诊断
风湿性疾病
布氏杆菌病与风湿性疾病有相似的关 节痛症状,需要进行鉴别。可通过血 清学检查和细菌学检查进行鉴别。
其他感染性疾病
布氏杆菌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有相似 的发热等症状,需要进行鉴别。可通 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 查进行鉴别。
和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与科研进展
疫苗种类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单价疫苗、多价疫苗和基因工 程疫苗等。
科研进展
科研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型疫苗和治疗手段,以 提高预防和治疗效果。
疫苗接种情况
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策略和 覆盖率存在差异,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5 布氏杆菌病的康复与预后
康复期护理
定期复查
在康复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 能出现的复发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
避免感染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感染的环境和人群,以防再次感染布氏杆菌。
预后评估
1 2
评估指标
预后评估的指标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 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

赤藓醇(erythritol)是 刺激布鲁氏菌生长的物 质,而易感动物(牛、 羊、猪)胎盘内赤藓醇 的水平较高,雄性动物 的睾丸内也含有赤藓醇。 布鲁氏菌优先利用赤藓 醇而非葡萄糖,而生殖 系统内存在赤藓醇,从 而使布鲁氏菌得以大量 Brucella abortus-Gram-negative, coccobacillus prokaryote cause 繁殖,这为布鲁氏菌主 bovine spontaneous abortion due 要侵袭并危害生殖系统 to its rapid growth in the presence of erythritol(produced in the 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A
B
分型 布氏杆菌病有6个种,即马耳他布氏杆菌(Brucella melitensis)、 流产布氏杆菌(Br.abortus)、猪布氏杆菌(Br.suis)、林鼠布氏 杆菌(Br.neotomae)、绵羊布氏杆菌(Br.ovis)和犬布氏杆菌 (Br.canis)。
抗原性
A
属内抗原
M
R
属外抗原
plancenta)
牛: 最显著的症状是流产,多发生于怀孕的第6-8 个月(妊娠期282天),产出死胎或弱胎儿, 流产常见胎衣不下,阴道内继续排出褐色恶 臭液体,可诱发不孕。流产后的母牛可再度 流产,一般流产时间比第一次推迟。还常见 的症状有关节炎、腱鞘炎,乳房炎等,公牛 常见睾丸炎,附睾炎。
羊:
1.传染源:病畜和带菌动物,以感染的妊娠母畜 最具感染性。它们在流产或分娩时,大量的布菌 随胎儿、羊水、胎衣排出而污染周围环境,甚至 在流产后3年内的阴道分泌物仍带菌,乳汁及感 染的公畜精液中也含有布氏菌; 2.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传播、还可经交配、 损伤的皮肤、粘膜及呼吸道传播 3.易感动物:范围很广,主要有马、牛、猪、狗 等;一般母畜的易感性大于公畜,以性成熟后的 成年动物最易感,人感染有明显的职业性。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
发热:持续数 周或数月,可 伴有寒战、出
汗等症状
02
关节痛:主要 表现为关节肿 胀、疼痛,可 累及多个关节
03
皮肤病变:可 出现皮疹、红 斑、丘疹等皮
肤病变
04
神经系统症状: 可出现头痛、 头晕、意识障
碍等症状
05
肝脾肿大:可 出现肝脾肿大, 肝功能异常等
症状
06
心脏损害:可 出现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等症
疫苗:接种疫苗可 有效预防布氏杆菌

布氏杆菌病的预
4

疫苗接种
疫苗类型:布氏杆 菌病疫苗
接种对象:高风险 人群,如牧民、屠
宰场工人等
接种时间:根据个 人情况,定期接种
接种效果:预防布 氏杆菌病的发生,
降低感染风险
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个人 卫生,勤洗手,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食用生肉、 生奶等未煮熟的
04
治疗方法:抗 生素治疗,如 四环素、青霉 素等
传播途径
接触感染:与病畜、 病禽直接接触,如
皮肤伤口、黏膜等 1
母婴传播:孕妇感 4
染布氏杆菌,可通 过胎盘、产道等途
径传播给胎儿
食物传播:食用被 污染的食品,如未
2 煮熟的肉、奶等
3
空气传播:吸入含
有布氏杆菌的空气,
如养殖场、屠宰场

临床表现
01
食物
避免接触病畜, 如牛、羊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 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感染
食品安全
01
食品来源: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
02
食品加工:食品加工过程中要保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03
食品储存:食品储存要保证温度适宜,避免细避免细菌残留

布氏杆菌病的原因

布氏杆菌病的原因

布氏杆菌病的原因文章目录*一、布氏杆菌病的简介*二、布氏杆菌病的原因*三、布氏杆菌病的危害*四、布氏杆菌病的高发人群*五、布氏杆菌病的预防方法布氏杆菌病的简介布氏杆菌病一般指布鲁氏菌病。

布鲁菌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

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黏膜受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

不产生持久免疫,病后再感染者不少见。

布氏杆菌病的原因1、传染源: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

2、传染途径: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

此外,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

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皮肤、黏膜感染细菌。

进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时,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

此外,病菌也可通过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和性器官黏膜而发生感染。

3、易感人群: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

布氏杆菌病的危害1、亚急性及急性感染:急骤起病者约占10%~30%。

少数患者有至数日的前驱症状,如无力、失眠、低热、食欲症、上呼吸道炎等。

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炎、睾丸炎等。

2、慢性感染:特点为:主诉多,尤以夜汗、头痛、肌痛及关节痛为多,还可有疲乏、长期低热、寒战或寒意、胃肠道症状等,如胃纳差、腹泻、便秘等,还可有失眠、抑郁、易激动等,易被诊为神经官能症。

急性期遗留的症状,如背痛、关节痛、坐骨神经痛、明显乏力、夜汗、迁延多日的低等。

固定而顽固的关节痛多见于羊型,化脓性并发症则多见于猪型。

布氏杆菌病的高发人群1、牧民和兽医。

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

此外,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

2、接触动物的实验工作人员。

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皮肤、黏膜感染细菌。

3、进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的人群。

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

布氏杆菌病的名词解释

布氏杆菌病的名词解释

布氏杆菌病的名词解释布氏杆菌病,也被称为贝壳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布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它主要存在于染病动物体内,如牛、羊、猪等,同时也可通过牛奶、肉类等方式传播给人类。

布氏杆菌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

据统计,每年约有超过50万人感染布氏杆菌,其中大部分病例发生在饲养牛羊的农民及其家人中。

尽管目前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布氏杆菌病的病例数量仍然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布氏杆菌感染主要通过摄入未经过热处理的牛奶和乳制品、直接接触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呼吸道感染等途径进行传播。

一旦感染,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炎、肌肉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在长期潜伏期过后,病情将严重威胁人体器官,尤其是心脏、神经系统和肝脏等,引发心内膜炎、脑膜炎、肝硬化等并发症。

目前,诊断布氏杆菌病主要依靠血液、尿液或其他组织液样品中布氏杆菌的培养和鉴定。

然而,由于该病在早期症状上的缺乏特异性,及诊断过程中复杂的培养方法,使得布氏杆菌病的早期诊断和控制依然面临很大的困难。

因此,研发新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加强疫苗研发都是当下重要的课题。

在布氏杆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尽早发现和隔离感染动物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加强食品安全意识,确保乳制品和肉类经过充分热处理,从而减少食物传播感染的风险。

对农民和养殖工人进行卫生教育,提高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水平,也是控制布氏杆菌病的重要手段。

对于已经感染布氏杆菌的患者来说,及早接受适当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抗生素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多西紫杉醇、呋喃妥因和四环素等。

然而,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出现,从而加大治疗难度。

因此,开展布氏杆菌耐药性监测和疫苗研发的工作都是防治该病的重要一环。

总结而言,布氏杆菌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对人类和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布鲁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

概述疾病名称布氏杆菌性关节炎英文名称brucellar arthritis别名布鲁氏杆菌性关节炎分类风湿科> 关节滑膜炎及其周围组织病> 感染性关节炎ICD号M01.3*流行病学布氏杆菌为小的革兰阳性菌,通过动物传染给人。

国内以牛、羊为主要传染源。

病菌存在于病畜的组织、尿、乳液、胎儿等。

主要通过口进入体内,亦可由损伤的皮肤或呼吸道侵入机体。

多见于牧区农民、肉类包装者或其他接触肉类的工人、兽医等,也可见于实验工作者。

在许多落后地区是患者食用了未用巴斯德消毒的牛奶和奶酪所致。

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率的比例为2∶1。

多见于20~40岁。

急性布氏杆菌病患者中10%~20%并发关节炎。

亚急性或慢性感染病例中,特别是感染超过6个月者,50%~65%的患者有关节炎。

病因发病机制布氏杆菌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布氏杆菌病可以是急性、自限性疾病,关节痛延续数天,关节炎持续数周后消退,无后遗症。

也可是慢性、感染性疾病。

需要用抗生素治疗。

慢性或复发性的布氏杆菌病常由马尔他布鲁菌引起。

感染常见于单关节或不对称的少数周围关节。

膝、髋、肩为好发部位,其次为骶髂、腕、踝、肘关节,还可侵犯脊柱。

骶髂关节常见于单侧。

某些患者既有周围关节炎又有脊柱关节病。

患者感到背部及肢体疼痛,有热病症状。

关节炎发病前数周患者有头痛、乏力、出汗等全身症状。

累及的关节表现为肿胀、疼痛、发热及红斑,关节内有渗出。

热型为波浪热,有时为弛张热或间歇热。

布氏杆菌性关节炎的并发症布氏杆菌性关节炎可并发或形成菌血症和毒血症。

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诊断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分析诊断:1.病原接触史在疫区,与病畜有接触史。

或饮用过未经巴帮德消毒方法消毒的乳品。

2.病史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布氏杆菌感染病史。

3.培养急性布氏杆菌病血培养阳性率很高。

慢性感染的患者血培养的阳性率只有10%。

骨髓培养阳性率高。

关节液培养阳性率50%~65%。

4.实验室检查关节液的白细胞总数常在10×109~50×109/L之间,分类以单核细胞多见。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

急性睾丸炎:A为睾丸周围炎;B为水肿液
睾丸肿大、间质增生
牛胎盘的白色坏死灶
化脓性子宫内膜炎
胎儿皮下水肿
脐带水肿出血
子宫充血、出血
坏 死 性 子 叶 炎
死亡犊牛的败血症:肺淤血水肿,肝淤血肿大
肝坏死灶
脾 脏 的 钙 化 肉 芽 肿
肾脓肿
腰椎和胸椎变形,形成瘘管
骨骼中的瘘管
六、诊断
1.细菌学:取病变组织涂片镜检、培养,
发现本菌即可确诊。 2.免疫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凝集试验,最常用,感染1周产生凝集抗体, 流产1-2周后最高,持续2-4年,试管法和平板法; (2)牛全乳环状试验 (3)变态反应:用于山羊和绵羊的布病诊断, 出现迟,持续1-2年。 (4)ELISA (5)胶体金
八、治疗
一、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饮食,保 证热量。必要时给与解热镇痛剂及镇静剂。 二、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急性期及慢性复发的病人。
常用药物如下:
(1)链霉素与四环素联合:链霉素1g/日,分2次
肌注;四环素2g/日,分4次口服,疗程3周。
(2)复方新诺明与链霉素联合:前者每次2片,3 次/日;后者剂量同上,疗程3周。
八、治疗
三、特异性脱敏疗法:适用于慢性期的治疗,宜与病原治疗相 结合。 (1)菌苗治疗:首次剂量为25万菌体/日,以后逐渐增加剂
量,疗程结束时,菌苗可达1.5亿菌体/日,10~15日为1疗
程。 (2)水解素及溶菌素治疗:首次剂量两者为1ml/日,逐步 增至2ml/日,疗程10~15天。也可用于急性期病人。菌苗、 水解素及溶菌素注后可出现反应,主要为寒战、发热、出汗、
七、预防
1.加强检疫 尽量自繁自养,新购家畜隔离1个月, 并做两次布病检疫后才能合群。种公畜配种前检疫, 常发地区每年两次定期检疫。 2.定期预防注射 常发地区每年定期预防注射。常用 菌苗有:

布氏杆菌

布氏杆菌


慢性感染期: 经一定时期后,感染灶的细菌 生长繁殖再次入血,导致疾病 复发。组织病理损伤广泛。临 床表现也就多样化。如此反复 成为慢性感染。
诊断


由于发生流产的病因很多,而该 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 变化均无明显的特征,同时隐性 感染较多,因此,确诊要依靠实 验诊断。 主要根据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 查和变态反应检查情况做出诊断。
布鲁氏菌病灭活疫苗



1.牛型布鲁氏菌45/20疫苗:源于 病牛分离株,后经豚鼠20次传代 后获得粗糙型的减毒株。 优点:可避免干扰临床诊断 缺点:菌株可以R型变异为S型, 成为强毒力菌株,安全性存在争 议。临床应用表明免疫效果不理 想。
2.羊型H38灭活疫苗


羊型H38 灭活疫苗是Renoux 等将羊 布鲁氏菌H38 号强毒株的培养液, 经 福尔马林灭活后与Mayoline (一种轻 质石蜡油) 及Rlace A (一种经特别处 理过的甘露醇单油酸脂) 混合搅拌制 成的乳化佐剂苗。 优点:对人畜安全 缺点:局部有副作用,注射部位可能 引起化脓。同时血清学反应为阳性。 主要在法国使用
布病再流行的主要原因

与综合性防治措施执行不力有关
牲畜检疫、免疫、淘汰扑杀难以 实现


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缺乏并出现人 和畜禽混杂的生活环境
与综合性防治措施执行不力有关

政府部门协调工作力度不够,综合性 防治措施执行不力,用于布病防治的 经费不足,技术设备老化,防治专业 队伍建设落后,同时忽视了动物疫情 的监测,从而导致布病又死灰复燃。
2.羊型ReV1弱毒活菌苗


ReV1 是源于Elbrg 等从链霉素 及不含链霉素培养基上选育出的 返祖菌株,Rev.1被认为是一种 毒力减弱株,属于光滑型。 优点:对牛羊均具有保护力。 缺点:①疫苗仍具体一定的毒力, 适当条件下毒力可完全恢复。② 免疫动物后仍可干扰诊断。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疾病病原我国已分离到15个生物型,即羊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3型),绵羊副睾种和犬种各1个型。

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

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

加热60℃或日光下曝晒10~20分钟可杀死此菌,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

传染源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

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

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病菌,如实验性羊布氏菌病流产后每毫升乳含菌量高达3万个以上,带菌时间可达1.5~2年,所以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

各型布鲁氏菌在各种动物间有转移现象,即羊种菌可能转移到牛、猪,或相反。

羊、牛、猪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

患者也可以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传播途径①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

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②经消化道传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③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这三种途径在流行区可两种或三种途径同时发生;④其它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

但重要性不大。

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者有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

流行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流产季节为多。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
三.加强对儿童布鲁菌病的认识; 四.对于以发热、关节痛伴肝损害
症状就诊患者,予常规治疗1周 无效时,对疑似病例尽早行布鲁 杆菌凝集试验以协助诊断。
预 防 措 施
养殖户要做到科学养殖、规范屠宰。 养殖区与生活区要分开,牲畜圈舍要 定期消毒处理,清理圈舍要湿式作业, 加强粪、水管理,防止病畜、患者的 排泄物污染水源。做好个人防护,防 止气溶胶传播。接触羊只后要洗手, 不要在圈舍内吃食物,不玩羊羔。做 好养殖场卫生工作,流产胎羔应加生 石灰深埋。
较 之 S AT , 更 适 合 用 于 慢 性 、 有 并 发 症 、 复 发 和 持 续 性 感 染 患 者的检查,但对技术和设备都有要求。
病原学检查 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培养分离
到布鲁氏菌。急性期血液、骨髓、关节液阳性率较高,慢性期阳 性率较低。
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目前使用的是2019年 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269-2019》。本标准规定了人间布鲁氏 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 断。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 构及其医务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诊断。
四. 诊断
01
疑似病例:符合1,并同时符 合2。
02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疑似病例 并同时符合3.1中任一项。
03
确诊病例:符合疑似或临床诊 断病例并同时符合3.2中任一项。
04
隐性感染:符合1,并同时符合 3.2中任一项,且不符合2。
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风湿热、伤寒、副伤寒、结核病、风湿性关节炎、脊柱炎、脑膜炎、睾丸炎等疾病
3. 肌肉和关节疼痛:是布鲁氏菌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骶髂、髋、 膝等)。疼痛的性质可如锥刺痒或为顽固性钝痛,疼 痛剧烈,一般镇痛药不能凑效。疼痛出现的时间多 与发热有关,开始发热时疼痛加重,体温下降时疼 痛随之缓解。一些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骨 关节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肌肉 疼痛多见于两侧大腿和臀部,可见痉挛性疼痛。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

历史



1897年Hughes(休斯)根据本病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 后来为纪念Bruce(布鲁氏)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 氏菌病” 1897年Wright(莱特)与其同事发现患者血清与布鲁氏菌的培 养物可发生凝集现象,遂之称为Wright(莱特氏)凝集反应, 从而建立了迄今仍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我国古代医籍中对本病也有描述。但直到1905年Boone(布恩 ) 重新对本病作正式报道,人们对于本病本菌以及从感染动物传 给人的危害性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后相继发现了许多新的 宿主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
概述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浪热,是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以长期发热、 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传染-变态反应 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布病列为二类疫病 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通报的传染病之一 布鲁氏菌还被国外列为生物战剂之一 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85%)存在人畜布 病,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治疗
治疗
中医药治疗
预后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
预防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各系统病理变化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症状 发热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
3
布氏杆菌病
发展史
概述
1905年我国重庆曾报告了两例布病。
1916年在福建发现1名布病。
1925年河南发现4名印度侨民感染布病
1932年内蒙古王爷庙发现109头牛中有21头流 产。同年日本人北野正次在吉林白城子进行羊 群调查时,发现羊感染率33%,1938年在该地 发现布病患者。
新中国在成立前就有布病流行。
2
布氏杆菌病
发展史
概述
在世界上有广泛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 的公共卫生问题。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至今世界上已 有14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灭布病,
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存在人畜布 病,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冰岛和维尔京群岛无。 1860年命名为“地中海弛张热” 1897年命名为“波状热”。 1920年被正式命名为“布病”。
同布氏杆菌的毒力有关
9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电镜下的布氏杆菌
光镜下的布氏杆菌
10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布氏菌属按储存宿主不同可分为6个种: 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林鼠型、绵羊副 睾型。 本菌属分型对临床和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仅
前4型对人类致病,另2型对人的感染国内外均
无报道。
羊种菌致病力最强,感染后临床症状重。
12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生长特性:
布氏菌属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 少数菌种培养时需加入5%~10%CO2。一般生 长缓慢,从人体内分离细菌时常需1周以上, 有时需1个月。由于各型之间具有共同抗原。 因此可用毒力弱的菌株制备弱毒活菌苗。
13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什么是布氏杆菌病?

什么是布氏杆菌病?

什么是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肝脾肿大等,病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按生化和血清学反应分为马尔他布鲁菌(羊型)、流产布鲁菌(牛型),猪布鲁菌(猪型),另外还有森林鼠型、绵羊附睾型和犬型,感染人者主要为羊、牛和猪型。

其致病力以羊型最强,次为猪型,牛型最弱。

传染源是患病的羊,牛、猪,病原菌存在于病畜的组织,尿、乳、产道分泌物,羊水,胎盘及羊盖体内。

接触受染,也可通过消化、呼吸道传染。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030%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呼吸道传播
并发症:神经炎胆囊炎
治疗常识就诊科室:传染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75%
常用药品:盐酸美他环素片四环素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温馨提示饮食宜选择清淡而易于消化的流汁或半流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期治疗
一般治疗:对症、支持治疗; 病原治疗:采用联合治疗方案,WHO推荐
多西环素200mg/d和利福平600-900mg/d, 治疗6周;或多西环素200mg/d和链霉素 1g/d共2周。 SMZCo、喹诺酮类有效;脑膜炎患者可予 利福平配合三代头孢菌素。
慢性期治疗
病原治疗:同急性期方案;
菌苗治疗:少量多次注射布氏杆菌抗
原,使致敏T淋巴细胞少量多次释放细 胞因子,可避免症状过重。 对症及物理治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预 防
隔离病人、治疗病畜、加强畜产品卫生
监督,做好个人防护和职业人群防护。 易感者接种疫苗。 家畜也可进行疫苗免疫。
核增多,部分出现血小板减少; 病原学检查:血或骨髓培养,需10 天以上。 血清学检查:凝集试验;
诊断
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急性期:风湿热、伤寒、痢疾、败
血症、结核病
慢性期:骨关节损害及神经官能症
预 后
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有自愈倾向;经
1-3个月可康复,但易复发; 主要死亡原因为心内膜炎、严重的神 经系统并发症。 少数病人遗留关节病变和肌肉痉挛、 肢体活动受限。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畜;
传播途径: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
道; 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获得一 定免疫力;
发病机制与病理
机制复杂,涉及细菌、毒素及变态
反应;
广泛累及组织器官,以单核-吞噬
细胞系统、骨关节、神经系统等常 见。
临床表现
潜伏期:1-3周; 急性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神经系
统(神经痛、脑膜炎、脊髓炎)、泌尿生 殖系统炎症表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急 性期患者治疗后仍有10%的复发。 慢性期:病程超过1年以上,疲乏、固定或 反复发作的关节肌肉痛甚至骨关节器质性 损害、精神抑郁、失眠等。可分两型:慢 性活动型和慢性相对稳定型。
实验室检查
血象:WBC减少或正常,淋巴或单
布氏杆菌病
概 述
又称为波状热,由布氏杆菌引起。 特点是长期发热、关节痛、肝脾肿
大、易慢性化。
病原学
球杆状革兰阴性菌;共6个种。 有羊、牛、猪、犬、绵羊附睾、沙林鼠Br. 羊Br.致病力最强,临床表现最重,猪次之。
各种间有共同抗原。 本菌生长缓慢,需1周至1个月的时间; 对紫外线、热和常用消毒剂敏感。但在奶 及乳制品、皮毛、冻肉中长期存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