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定点突破4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Word版含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2部分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 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 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 为常见。 D.本诗前半部分描写场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 联,脉络清晰。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步
第二步
3.(2017·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11分)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②有风情,十首秦吟③近正声④。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⑤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参考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 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 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步
第二步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酬乐天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律。作者表达了 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怀旧空 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精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对仗工稳;整首诗歌用语雅丽。而本诗明白如话,并未用新 奇的语句,而是套用田园诗的一贯意象与写法,令人有一种熟悉感。 用清新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 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 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 着绿草编的蓑衣,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和谐。这几 句笔墨虽淡,却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三专题讲练考点二鉴赏诗
考点二鉴赏诗歌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从近年考试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鉴赏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包括画面、意象和意境)、鉴赏事物形象。
【必备知识图解】突破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
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
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人物形象解题“三看”课本复习——考题在课外,方法课内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思路导引】1.看标题(注释),揣摩形象标题中的“怀古”暗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方式?答: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词中的“一片神鸦社鼓”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答:3.抓描写,把握形象词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自我形象?答:4.研典故,理解形象词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现了怎样的词人形象?答:【答题建模】【回顾拓展】下列教材中的诗歌,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特征是什么?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鉴赏用语规范:句式参考:首联表现了(扣题目)……性格(扣格式);词语选择:旷达乐观、儿女之态、悲伤落泪(扣关键词)。
古代诗歌鉴赏—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探究高考真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高考真题】(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
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志。
B.词人若屐挂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考情分析】本类试题为古代诗歌鉴赏,共有2个试题,考查形式为1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
第一小题考查了如何鉴赏诗歌形象、语言、思想内容和情感,第二小题考查了如何鉴赏思想内容。
【变式训练】阅读下面两首宋词,下列小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②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③?戏马台④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南乡子⑤黄庭坚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①此词作于1095年,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
②鬼门关:即石门关,两山相夹如蜀门户。
③华颠:白头。
④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
晋安帝时,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与僚属欢宴于此,谢瞻和谢灵运各赋诗一首为乐。
⑤此词作于1104年,是词人的绝笔之作。
3.下列对两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风波》上片首两句用“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生动地表明秋雨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
B.“及至”“也”呼应,由抑转扬,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跃然纸上。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
①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情) 常用 ③对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 技法 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 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3.送别怀人诗 内涵 以抒发离愁别绪、思意念情为主的诗歌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 标志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
7.怀古咏史诗 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对历史事件、人物有所感的诗
内涵 歌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
标志 名”等
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国家、个人命运的坎坷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情感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2)分析诗歌第三联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____________(“劳人”“佳士”都指沈康,“朱轮”是古代王侯显 贵所乘的车子,这里指代沈康的到来。“白屋”是以干茅草覆盖的房 屋,指贫穷人家住的房子。这两句大意是,忽然听到了您到常州治理的 好消息,心中常恐怕你轻视常州的百姓。其中也委婉地表达了对常州治 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 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希望沈康治理好常州,不辜负百 姓的盼望。)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之情 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情感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上高低俯仰 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 常用 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 技法 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以乐景写哀情 (反衬)
近年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7考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7 考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迁移运用巩固提升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7 考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迁移运用巩固提升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7 考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迁移运用巩固提升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考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金陵怀古许浑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②兵合戍楼空。
松楸③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④拂云晴亦雨,江豚⑤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
②景阳:陈朝宫殿名,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
③松楸:坟墓上的树木。
④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停则复还为石。
⑤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答案:抒发了诗人对于人事多变,繁华易逝的感慨。
“英雄”,指曾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惟有青山似洛中",指今日金陵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人事却大不一样,江山不改,而人事多变,令人感慨万千。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专题三古代诗歌阅读任务4鉴赏古诗的思想内容教学课件
实战演练 针对训练,提能力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从登山发端,继而描述渲染途中景物和感受,至尾联方点扣题目,并表明心志。 B.首联在轧轧轿声和轿夫轻健的步伐上用笔,不着痕迹地传达出诗人山行时畅快的心情。 C.山风翻卷,落花如雨,烧田之处,青烟缕缕,春景的萧瑟难减诗人登临的盎然兴致。 D.本诗气脉通畅,用语斩截有力,清新明快,与诗人游途中明朗愉悦的心境恰相契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3—4题。(9分) 咏芭蕉
[清]郑 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春笋 [唐]杜 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①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注】①上番:初番,头批。多指植物初生。
实战演练 针对训练,提能力 3.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诗前两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生长不息的情状,为后文的抒情作好了铺垫。 B.郑诗第三句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将情感具体化,从而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无穷无尽。 C.杜诗前两句,用几近夸张的笔法,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D.郑诗由描写到抒情,情感正面点出;杜诗则由描写到叙事,但仍以抒情作为内核,情感含而不露,恰到好处。
我坐在吱呀吱呀的轿子中上剑门关,此时正是春和景明的季节,轿夫们登山的速度比奔跑还快。风吹落红花 会迎来下一季花开,山上缭绕着农民烧田的缕缕青烟。领略如此美景,但没有写出好的诗句,能够解除客游他乡悲 凉情怀的只有美酒。隐居的高士喜欢风吹松树的感受,请不要让残破的梨花进入我梦境之中。
知识萃取 凝练知识,萃精华
参考答案 3.B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将情感具体化”错误,郑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在写景基础上抒情,即直抒胸臆。故选B。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形象鉴赏、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
题型一评价思想内容高考卷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围绕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两个角度命题。
(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古代诗人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
“儒”和“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
“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
“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喜怒哀乐的缘由(二)古代诗歌情感常见类型1.忧国伤时具体内容举例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洋》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2.建功报国具体内容举例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具体内容举例羁旅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4.生活杂感具体内容举例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昔盛今衰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李商隐《贾生》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品格气节的自白于谦《石灰吟》谈禅说理的感慨苏轼《题西林壁》5.别离愁绪具体内容举例依依不舍的留恋柳永《雨霖铃》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贬谪失意具体内容举例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屈原《离骚》之地的矛盾心理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整体情感题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试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诗1[2021盐城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统一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郊园秋日寄洛中友人许浑楚水西来天际流,感时伤别思悠悠。
一尊酒尽青山暮,万里书回碧树秋。
日落远波惊宿雁,风吹轻浪起眠鸥。
嵩阳亲友如相问,潘岳闲居【注】欲白头。
【注】潘岳闲居:潘岳,晋人,曾作《闲居赋》;庾信《小园赋》中有“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题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题赠对象,并在内容上统摄了全诗。
B.“楚水”自西方天际奔流而来,它的宏阔浩荡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隐喻。
C.颔联对仗工整,且用“青山暮”和“碧树秋”的乐景衬托了诗人的惆怅。
D.颈联勾勒出一幅宿雁惊、眠鸥飞的动人画卷,视野开阔,境界澄远。
2.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诗2[2021山东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综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过文登营①戚继光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②,独有天风送短笳③。
水落尚存秦代石④,潮来不见汉时槎⑤。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注】①文登营:明代设置在文登山的营卫。
此诗是作者巡视山东半岛东部海防营地时所作。
②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
③笳:指军号。
④秦代石:指秦始皇所立纪功之石。
⑤槎:木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紧扣诗题,叙事写景,写作者乘船出海巡视海防及所见村落景象,表现了其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
B.颔联紧承首联,描写春色掩映的城墙、海风吹送的军号声,既写出了军中特色,又将文登春色描写得悲壮辽阔。
C.尾联抒发感慨,点破主题。
遥远的海外还有许多国家对我国并不友好,因此不能忘记这些危险而虚度年华。
D.本诗自然平易,不炫技巧,以情动人。
作者对历史盛衰的感慨以及立志报国的雄心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2.这首诗的颈联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6分)诗3[2021江西高三五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第四节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课件
思维升华 1.明确常见题型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请给这首诗某几句拟一个标题。
2.掌握答题方法
(1)认定诗歌题材,整体把握内容。如山水田园诗、羁旅行役诗、 思乡怀人诗、咏物寄兴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等。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颈联“禅伏诗魔归净 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
中烦闷,流落他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
悲愤的情怀。然而,“禅伏诗魔归净域”,诗未写成,悲忧郁愤 更深,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举杯消 愁愁更愁”,这更大的悲伤便是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两 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他
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惋惜,“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的
惆怅。写“喜”,可以抓住“春愁去”的畅快,“对黄鹂语” 的悠闲,看到无人处的“絮影蘋香”的惊喜,“梨花雨”的 沉醉。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写。
答案:(示例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
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概括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首联起总括 作用,从其他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 总结即可。 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 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注】 万岁山前珠翠绕, 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 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
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解析)2024届高中语文统编版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高考原题】(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考情分析】本题为古代诗歌鉴赏题,共有2个试题,考查形式都为1个客观题和1个主观题。
第一小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
第二小题考查了理解分析诗歌思想内容。
【变式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①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②,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作这首诗时诗人59岁,闲居山阴。
②迮(zé):狭窄。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作此诗时诗人已头发花白,赋闲在家多时,仕途前景不容乐观。
B.颔联中的“乾坤迮”描写诗人凭栏高阁之上空怀满腔愤懑,有较浓厚的主观色彩。
C.颈联中的“五更画角”本指军中画角在五更时的报晓声,这里代指军营或者战争。
D.尾联中,诗人使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描写自己将在烟雨中、丹枫下垂钓的画面。
4.后人评价此诗沉郁顿挫,颇有杜甫之风,所谓“沉郁”,指诗歌的情感深厚、浓郁、忧愤,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抒发了哪些“沉郁”的情感。
高中语文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分析思想情感
解题技巧
一、注意七个要点
1.抓住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透露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往往就抓住了 解答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类试题的“要害”。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一个 “送”字便透露了诗中的惜别之情。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着眼 题目,即可知词中所蕴含的是怀古伤今之情。
2.抓住关键词。有些诗歌,作者会有意识地用一两个关键词来点明感情基调。如 李清照的《一剪梅》,作者用“相思”和“闲愁”两个关键词就把这首词的思想感情 揭示得清清楚楚。
5
常见情感类型
类型 忧国伤时
建功报国
表现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同情人民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报国无门的悲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举例 杜牧《过华清宫》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 白居易《卖炭翁》 杜甫《登高》 杜甫《兵车行》 陆游《书愤》 王昌龄《从军行》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屈原《涉江》
【注】 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 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 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 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 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思想情感
1
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 生活内容,把握诗人融入其中的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深层内 涵,并对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元素加以评价。"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和情 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
2022高三统考语文一轮参考课件:第2板块 专题2 考点4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二板块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返回导航
高考总复习 ·语文
第三步:再整合,定答案 从不同的角度找出的要点是分散的,需要梳理整合,根据题目要求概括出要点,然 后定出答案。 [组织答案]
[答案] ①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②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③ 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返回导航
高考总复习 ·语文 |相关知识|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2)反映离乱的痛
忧国伤时
苦,如杜甫的《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岁暮》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的《书愤》。(2)保家
高考总复习 ·语文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 762 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 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和州。
第二板块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返回导航
高考总复习 ·语文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干,明要求 这道题考查诗人含蓄、复杂的思想感情,“尾联”指明了思考的方向。 第二步:抓角度,巧分析 解答此题,要抓住分析情感“4 途径”,从整体出发来规范答案。
“别离已久犹为郡”中一个“久”字,表达出作者对刘禹锡目前 时间角度
第二板块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返回导航
高考总复习 ·语文
【例 1】
|解题示例| (2018 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跟踪检测含解析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杂诗(其四)曹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这首诗明显地学习屈赋。
B.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佳人图,这“佳人”生于“南国”,艳若桃花,光彩照人。
C.“时俗薄朱颜”二句,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
D.这首诗简练峭直,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风格质朴刚健,有一种爽朗自然之美。
解析:选C C项,“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错,“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意思是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此句是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而不是“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
2.这首诗是曹植后期所作,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①用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来比喻自己杰出的才能,表达自得之情;②“时俗”二句,说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比喻自己不被重用,表达怀才不遇之愤;③“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逝,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代边将有怀X长卿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少年”和“白首”相对,指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戍边之久。
B.颔联写塞马因“瘦”而思秋草,则可知苦于久戍边地的征人更欲归乡安居。
C.本诗主要用叙述和写景而非直抒胸臆来表达情感,故情感显得相对含蓄蕴藉。
D.颈联借意象传情,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无不充满悲凉伤感之意。
解析:选C C项,错在“非直抒胸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考点二 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二古代诗歌鉴赏——依据不同形象,灵活达用技法考点要求]能鉴赏古典诗歌。
知识点1.鉴赏人物形象型【得分技法】第一步,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的总体特点;第二步,联系诗歌中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第三步,分析诗歌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原因或意义,如抒发了作者何种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等。
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李白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王历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从题目来看,诗人是嘲笑王历阳不肯饮酒。
大雪纷飞,正是饮酒的天气,王历阳“不饮杯中酒”的行为,让陶渊明也会笑死。
陶两明喜欢饮酒,常戴头巾,抚琴自乐,宅边有五棵柳树。
诗歌借陶渊明来嘲笑王历阳“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刻画了王历阳追慕陶渊明却徒有虚名的形象。
【答案】王历阳是一个追慕陶渊明却徒有虚名的人,表面上以陶渊明为榜样抚琴、栽柳、戴头巾,可是喝酒不痛快。
“浪”“虚”“空”三字用得巧妙,传达出嘲讽及激将之意,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冲天豪气。
知识点2.鉴赏事物形象型【得分技法】第一步,概括事物形象的总体特点;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说明;第三步,分析事物形象体现的人物品格或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典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花影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诗中的“花影”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诗歌描写了“花影”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变化。
“重重叠叠”写花影之多,“上瑶台”写花影移动;“扫不开”写花影难除,表现憎恶花影之情;“收拾去”写花影消失,大有庆幸之感;“送将来”写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
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答案】花影重重叠叠,不能消除,虽随同太阳落山而消失,却又因月亮升起而重现。
【精品】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考点突破(古代诗歌鉴赏)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范围:从选题数量和时代上看,一改正去以唐宋诗词为主的格局,各个时代、诗词曲均有涉及。
从近四年的命题情况来看,名家名篇数量有所下降,名家不太知名的佳作和一般诗人的名篇上升。
另外诗歌鉴赏中引入名人评点和比较阅读加重的现象同样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考查形式:2022年以后,除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省份还保存填空或选择题、采用主客观统一的试题形式外,其他试卷均以简答题为主要的出题形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在连续几年采用了“填空题+简答题〞的考查形式之外,还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所引用的诗词是否符合语境。
而湖北省那么在通常采用的简答题的考查形式之外,又在“语言表达与运用〞局部以续写由诗歌诗句改编成电影镜头的形式,考查了考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这些变化都说明了有加强对诗歌鉴赏考查力度的趋势。
1.读名家鉴赏作品,涵咏和体味诗词的妙谛,学写鉴赏文章,真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2.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和生平遭遇,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气氛和社会风俗〕和创作目的。
3.了解不同时代代表诗人的风格及大体流变,不仅做到知人论世,更要因诗入题,以诗解题。
4.熟悉各种鉴赏术语、分类标准以及常见诗歌意象的内涵。
和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塑造形象。
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那么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
解题时要注意分析这些“形象〞的个性特征和象征意义。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借助诗歌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到达的艺术境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3〕借助诗歌形象,体会诗中的哲理。
在有些古诗中,作者往往在写景状物中渗透议论说理的成分,从而使读者在接受其形象感染的同时,对其中蕴涵的哲理仔细玩味后心领神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点突破4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唐山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
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解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从诗句中的“逋逃病客”“愁”“惊”“群盗纵横”等关键词和注释中的相关信息可以分析出作者的漂泊孤寂之情;诗人自己为逃避战乱而“野泊”,一身乱离,却还心系朝廷,“欲问行朝近消息”“群盗尚纵横”,表现其对国运的关切和忧虑。
答案:①漂泊思归之情。
“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②忧国伤时之情。
“欲问行朝近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群盗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忧虑。
·成都高中毕业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王维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为客黄金尽:《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②祢:祢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
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析: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羞中寓愤,对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
情绪由惜别转到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昂慷慨。
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而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政治的激愤。
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答案:①对丘为落第的同情。
首联用一“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颔联表现对丘为盘资耗尽困于长安、返回时忧愁煎熬新添白发的困境的怜悯。
②尾联表达了诗人自愧不如孔融,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的自责。
同时羞中寓愤,暗含着对贤才遭弃的愤慨。
(意思相近即可)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①胡铨百年强半。
高秋犹在天南畔。
幽怀已被黄花乱。
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
招呼诗酒颠狂伴。
羽觞到手判无算。
浩歌箕踞巾聊岸②。
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③。
【注】①庆符:名张伯麟。
当时秦桧主和,庆符说:“夫差,而忘勾践之杀尔父乎?”秦桧听说大怒,将庆符关入监狱,打得体无完肤,流放到吉阳军。
时作者亦因上书力抵和议,请斩秦桧,被诬为“讪谤”,也被贬到吉阳军。
②巾聊岸:掀起头巾露出前额,不拘形迹。
③卢仝碗:唐代诗人卢仝饮茶的碗。
卢仝写有《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有“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句。
有人说这首词的“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词的上片加以赏析。
解析:解答本题先须结合注释明确词人此时的处境,然后分析“无理”与“妙”。
“无理”言不合乎常理,“妙”言表达效果、对突出词人情感的作用等。
答案:明月本无情,作者却说它故意对着自己变圆满,看似无理,实则非常巧妙。
作者满怀无法锄奸复国的激愤烦乱心情,偏又逢皓月圆满,便把一腔的怨情向“银蟾”倾泻而去,更深层地表现了词人难以扼制的愁绪和愤激之情。
田家陈师道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
秋来公事①急,出处不待时。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
【注】①公事:这里指服劳役。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解析:首二句说早出晚归是人之常情。
三、四句言农民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
五、六句写农民由于“公事急”无法自顾,这就暗示了农家苦的根源。
结尾两句言农家没有“乐”,只有深深的“苦”,此两句也暗含对统治者不知农民疾苦而妄言“田家乐”的不满。
答案:此诗以役人早出晚归及家中情形之狼藉来表现农民所遭受的苦难,表达了对农民劳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对不知农民疾苦的统治者的不满。
首联写农人早出晚归,颔联写农人之忙在于公家的差役,却无暇顾及农事。
颈联写秋日霏霏细雨不恤人间苦况,农人屋漏墙敝,暗示已多日无炊火之举。
尾联设问作结,点明统治者不知农民的劳苦,表达不满之情。
(意对即可)5.(2016·南昌三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杨少府贬郴州王维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
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诗前三联写朋友杨少府去往贬谪之地的山高水险,想象他路途奔波,是虚写。
尾联言朋友身处贬所时日不会太久,运用典故来表达对朋友的鼓励与安慰。
答案:(1)对贬谪者才华的肯定和对朋友的鼓励与安慰。
(2)尾联运用典故,把才子贾谊比作友人,以贾谊之才肯定友人的才华;写到朋友将在长沙稍作停留,不会像贾谊悼念屈原一样伤感,以此鼓励安慰朋友。
·山西高三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张炎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
楚子①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②枝上数笔,斯可矣。
赋此以纪情事云。
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
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
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注】①楚子:指屈原。
②所南翁:指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隐居苏州,不仕。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此题,可先从内容上来看,下阕写对兰花的赞美,然后由物及人,联想到“所南翁”及自己的情怀。
“孤”“冷却”“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幽香不到人间”,将兰花孤傲、不愿与尘世同流合污、坚贞高洁的品质与情怀表达出来。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看,写兰花的品质,其实也是赞美所南翁的坚贞气节及表明自己的高洁情怀。
可以从托物言志的手法入手作答。
答案:下阕写芳香贞节的兰花只应生在深山中,不与那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
即便画上能留得住它的清影,它的幽香也不愿飘到人间。
词人借对兰花的礼赞,既赞颂了郑思肖隐居不仕的坚贞气节,又表露了自己不慕流俗的高洁情怀。
·江西宜春四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贼平①后送人北归司空曙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①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
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绪?请简要概括。
解析:对全诗复杂感情的把握至关重要。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当共同南奔的友人即将北归时,独自羁留他乡的诗人,心情是复杂的。
他自然替友人高兴,但又不免欣羡。
后两联想象,运用“晓月”“繁星”“寒禽”“衰草”几个意象,突出了友人旅途奔波及“愁”情。
诗人虽然想象的是友人的“愁颜”,其实却流露出了自己浓重的愁情。
答案:①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战争)的痛恨之情。
②多年流落他乡,无法归家的惆怅之绪。
③对友人“北归”旅途艰辛的牵挂之情。
④对岁月易逝、人生多舛的感慨。
8.(2016·湖北重点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村行①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这首诗的前三联是写作者骑着马欣赏秋天的风景,这本是一件乐事,但尾联写因为看见小桥和树木,想起故乡,触景生情,怀念起故乡来。
而作者被贬异地,不得回乡,更添一分惆怅。
答案:诗句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己不得志的惆怅之情。
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但山间美景勾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景色虽美但是自己却有家难归,仕途多舛,自然产生“惆怅”之情。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情感脉络。
解析:由首联的“悠悠野兴长”可见诗人先是悠闲自得,兴致浓郁;中间两联写村行所见之景,充满喜爱愉悦之情;尾联一“忽”字,话锋一转,感情也由喜转忧。
答案:首联写诗人信马由缰,穿行于花径,游历于山间,由此可以看出他闲适自由之心境和十足野兴;中间两联着重写山中景象的幽美、山中环境的静谧,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悠然和对山中景物的热爱;尾联诗人触景生情,看到“村桥原树”有似曾相识之感,内心产生了思乡的惆怅。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玉瀣:美酒。
②《黄庭》:道家经典著作。
③元:通假字,通“原”。
(1)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解析:词人说自己贪恋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末尾两句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
词人是在怨天,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使英雄无用武之地。
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在篇末流露出来。
答案:深意:这两句词表面是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心肠与常人不同,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无心恢复中原,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
作用:此句为全篇之眼。
与上文语意相反,出人意料,更加突出讥讽和怨懑的情绪。
(2)这首词抒写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具体词句进行赏析。
解析:上阕一、二句写居处环境之优美、心境之清净,三、四句写自己生活的闲适,动静行止无不惬意。
似乎充满了恬淡的隐逸之乐。
下阕写自己旷放而不受拘束,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极点了。
末句点明所有的闲适和放任均缘于内心的不平,缘于造物的“心肠别”:使英雄老去也等闲视之。
词人对统治者不识才之怨溢于言表。
答案:此词虽然表面上写自己安于山林隐逸生活的恬淡情怀,内里其实隐藏了颓唐悲凉的心事和胸中的不平。
尤其是结尾两句,埋怨上苍“心肠别”,其实是诘责世道昏昧、朝廷苟安;慨叹“英雄老却”恰是“等闲”之事,更是直接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忧愤。
,然后回答问题。
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①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河阳:地名,唐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
(1)诗人在首联和尾联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解析:首联中的“一别”“长驱”,一方面从时间和空间上写因战乱之久而离家之远,既有思乡情,又有忧国情。
尾联抒写了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