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粤教版必修4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2.ppt
合集下载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自制第14课《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37张ppt)课件(共37张PPT)
下列红色字的注音在文中正确无误的一组 B 是( ) (1)论语(lun) (2)虎兕(shi) (3) 出于 柙(xia)
(4)社稷(ji) A.(1)(2)(3)(4)
C.(1)(2)(4)(5)
(5)焉用彼相矣(xiang) B.(1)(3)(4)(6)
D.(2)(3)(5)(6)
(6)固而近于费(bi)
• 材料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 语· 为政》) • 道:引导。 格:亲近 归附之义。 • [译文]用政法来导引他们,使用刑罚来整顿他们, 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 用道德引导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 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春秋时期等级制度 王 诸侯 (朝) (国)
大夫 (家)
文中人物
季氏,本文当指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谥 号,“子”是尊称,前492年继其父季桓子之后,任鲁国 正卿(宰相),政治上最有势力。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有,鲁国人。孔 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前552年生,卒年不祥。季康子 任正卿时,孔子师徒正在外周游,冉有中途被季氏招为家 臣,后成为季康子主要谋臣,参与季氏的事。
社稷(shè ) jì 近于费(bì )
冉(rǎn)有
彼相(xià ng)矣
虎兕(sì )出于柙(xiá )
椟(dú )
相(xià ng)夫子
析题:季氏将伐颛臾
关键词语是:
将 、 伐
• 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
• 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 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是非 正义的事。
无乃尔是过与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疾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 辞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
孔子出身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 主商汤。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在宫廷内乱 中被华督所杀,其子木金父为避难逃到 鲁国邹邑,以其父字为孔氏。 他做过几任小官,但后来被弃用。 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 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相传他 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这“七 十二贤士”中,又数颜回,是孔子最爱 的弟子。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 鲁哀公十四年,颜回先他而去。前 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 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后,孔子 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前479年的一天,孔子逝世,终年73 岁,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孔子,孟子。(积极入世|)
释家:由印度传入中土,创始人释迦· 摩尼
释家讲因果报应,讲修行为来世。 道家: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老子,庄 子;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举。 无为而治。(消极出世)
《左传》:《烛》
历史散文 《国语》:《勾》
先秦散文
《战国策》:《邹》《触》 儒家《论语》 道家 百家争鸣 墨家
采取军事行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二段文言知识点
一个状语后置: 有事于颛臾 一个古今异义词: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把(他)封为] 一个词类活用: 无乃尔是过与 [名作动,过错——责备]
一个省略句: 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 一个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 两个宾前句与两个固定句式
宾语前置
1、何以伐为? 以何伐为?
法家
诸子散文
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金 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
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 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
吸取孔子的智慧。”
孔 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 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 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高中语文-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
28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 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 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 《论语》相比,它篇幅较 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 也更细致。《孟子》比喻 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 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 透彻。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之一。
29
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 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 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 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 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 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 2、理解孔子的主张。 • 3、赏析孔子以理服人的辩驳艺
术。
3
听录音朗读,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颛臾(zhuān yú) 彼相(xiàng) 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 (dú)中 固而近于费(bì)
4
初读问题:
1.孔子对季氏将要讨伐颛臾一事 态度如何? 2、冉有、季路对此事态度如何?
15
冉有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 辩
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
子孙忧。
冉有以“固”、 “近费”为由,终于和 盘端出当取的观点。
16
孔子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由与求也,相夫子--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 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 之内也。
孔子主张用文教德化,反对武力征服。 一语道明季孙的内心深处:季孙真正担 心的是住在萧墙里的鲁君对他不利。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 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 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 《论语》相比,它篇幅较 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 也更细致。《孟子》比喻 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 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 透彻。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之一。
29
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 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 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 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 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 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 2、理解孔子的主张。 • 3、赏析孔子以理服人的辩驳艺
术。
3
听录音朗读,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颛臾(zhuān yú) 彼相(xiàng) 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 (dú)中 固而近于费(bì)
4
初读问题:
1.孔子对季氏将要讨伐颛臾一事 态度如何? 2、冉有、季路对此事态度如何?
15
冉有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 辩
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
子孙忧。
冉有以“固”、 “近费”为由,终于和 盘端出当取的观点。
16
孔子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由与求也,相夫子--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 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 之内也。
孔子主张用文教德化,反对武力征服。 一语道明季孙的内心深处:季孙真正担 心的是住在萧墙里的鲁君对他不利。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4《孔孟两章》课件2
引用和形象的比喻,是要指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到
自己没有尽职尽责。
精选教育课件
8
提问:孔子的主张是什么呢?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 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 安之。”
提问:这几句话表明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的内容是 什么?具体解释一下。
“既来之,则安之”也是从本文中衍生出来的一条 成语,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 已经使他来了,就要使他安心。
精选教育课件
11
孔子: 是一个爱国爱民、目光深远的政治家。
本文的语言特点: 在言行的记录中能绘声绘色, 刻画人物的神态和气质。
精选教育课件
12
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的 情况。
过失、过错:是谁之过与? 错,犯错误:且尔言过矣 责备:无乃尔是过与? 过活、渡日:清静过日而已
精选教育课件
25
5.萧墙:门屏,古代宫室用以分割内外的当门小 墙。后常以萧墙之患喻内部潜在的祸害。
6.陈 陈列、摆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表明了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 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但 冉有和季路却违背了这些原则。
精选教育课件
9
提问:哪些话说明二人违背了这些原则。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 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某动 干戈于邦内。”
提问:通过分析,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 是什么?
第14课 孔孟两章
精选教育课件
1
精选教育课件
2
孔子(551-479)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 思想家,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课件:第14课 孔孟两章 (共35页)
(2)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 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对“五十步笑百步”
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
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
尊为孔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
《礼》《易》《乐》《春秋》)。在中国历史上,他
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有“圣人”“文宣 王”“素王”之称,又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共20篇,有讽 喻,有劝勉,有论述,有启发开导。
孔子格言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号亚圣。宋代以后常把孟
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的思
想包括:①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
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②民本、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
乎诸侯为大夫。”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 ③反对不义的战争 —— 孟
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 ④大丈夫人格——“人皆可以为尧 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孟子》的文章很雄辩,感情强烈,辞锋 犀利。在宣传主张、论辩事理时,常能分析对 方的心理,因势利导,步步深人,层层进逼, 以使自己的论辩最后获胜。《孟子》还善于运 用譬喻来说明道理。
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14孔孟两章
• 【注】 ①孔子来宋游学,客寓在石记客店,院当中 植有一棵檀树,枝叶繁茂,树冠如盖。孔子便带领 弟子们每日在大树下演习祭礼,社祭、郊祭、禘祭 等。桓魋想杀害孔子,带领人马冲进院内,却看见 檀树下空无一人,只有风吹树叶在飒飒作响。桓魋 知道是店家放走了孔子师徒,便下令伐倒了檀树, 放火烧了店房,以泄愤怒。
• ④何以伐为( 宾语前置句)
• ⑤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 )
通假字
《寡人之于国也》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 ③涂.有饿殍( 涂,通“途”,道路)
古今异义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 更加 )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 ②河.内凶 古义( 黄河 ) 今义( 泛指河流 ) ③请.以战喻 古义( 请允许我 ) 今义( 请求,常用于对方 )
背景解读
•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 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 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 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 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 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 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 【考点演示】 诗中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案:对孔子的敬仰和赞颂,对桓魋的嘲笑和讽刺, 对颜回的赞美和歌颂。
• 《季氏将伐颛臾》
作者介绍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 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 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 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4.14 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
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而忧心忡忡。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积累与运用
即使在今天,人口仍是决定综合国力的要素之一。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 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从国情 出发作出的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明智抉择。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责
无乃尔是过与 先王封国——不可伐
理由 域中邦国——不必伐 ⇒晓之以礼 社稷之臣——不应伐 引用名言 驳 巧用比喻 斥—君子品质 立—政治主张 ⇒晓之以德 揭—揭穿阴谋 ⇒晓之以理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积累与运用
1.《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这 些引用和比喻有何作用? 提示: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 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引用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 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中“危”“颠”意指季氏,“不持”“不 扶”意指冉有、季路,既然“危”“颠”却“不持”“不扶”,要“相”有什么用呢?“虎兕出于 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中,“虎兕出于柙”喻季氏对颛臾动武,“龟玉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14
孔孟两章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2.体会文章反复辩难的对话方式和富有雄辩力的论证方法。 3.了解孔孟的思想,深刻体会文中所体现的孔子和孟子的政治主张及人生态度。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积累与运用
即使在今天,人口仍是决定综合国力的要素之一。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 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从国情 出发作出的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明智抉择。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责
无乃尔是过与 先王封国——不可伐
理由 域中邦国——不必伐 ⇒晓之以礼 社稷之臣——不应伐 引用名言 驳 巧用比喻 斥—君子品质 立—政治主张 ⇒晓之以德 揭—揭穿阴谋 ⇒晓之以理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积累与运用
1.《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这 些引用和比喻有何作用? 提示: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 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引用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 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中“危”“颠”意指季氏,“不持”“不 扶”意指冉有、季路,既然“危”“颠”却“不持”“不扶”,要“相”有什么用呢?“虎兕出于 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中,“虎兕出于柙”喻季氏对颛臾动武,“龟玉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14
孔孟两章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2.体会文章反复辩难的对话方式和富有雄辩力的论证方法。 3.了解孔孟的思想,深刻体会文中所体现的孔子和孟子的政治主张及人生态度。
高中语文必修4粤教(课件)-第四单元 14孔孟两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四单元 文言文 (2)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4 孔孟两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国学 1.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 其交而后求。
——选自《周易·系辞下》 【译文】 君子先使自己本身安定,然后 才去行动;先使自己心平气和,然后才开 口说话;需要别人帮助,则须先去交往, 等建立起感情以后才能提出自己的要求。
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 为“圣人”。孔子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 《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 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 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战国时期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为 “孔孟”,尊其为“亚圣”。曾游历齐、宋、 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 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 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 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 学说称为“孔孟之道”, 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夯基础
一、作者名片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
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
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
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
态度。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7.则修文德以来.之。(
)
8.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9.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答案:1.采取军事行动 2.恐怕 3.反问语气词 4.
第四单元 文言文 (2)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4 孔孟两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国学 1.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 其交而后求。
——选自《周易·系辞下》 【译文】 君子先使自己本身安定,然后 才去行动;先使自己心平气和,然后才开 口说话;需要别人帮助,则须先去交往, 等建立起感情以后才能提出自己的要求。
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 为“圣人”。孔子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 《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 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 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战国时期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为 “孔孟”,尊其为“亚圣”。曾游历齐、宋、 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 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 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 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 学说称为“孔孟之道”, 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夯基础
一、作者名片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
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
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
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
态度。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7.则修文德以来.之。(
)
8.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9.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答案:1.采取军事行动 2.恐怕 3.反问语气词 4.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 粤教版1PPT课件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
子·滕文公下》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孟
子·公孙丑下》
自主积累 厚积而薄发
一、作者视窗
孤高而又热爱和平的孟子
博观而约取,
孟子是孤独高傲的。他认为“人人皆可成尧舜”, 他高举起“民贵君轻”的旗帜,他强调“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这些无不闪烁着朴素的民本色彩。只要大家肯努力,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 他还把人民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尊重人,把人从神权思想和血
《论语》现存20篇,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子言行以及弟 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择也,选择摘录之意。宋儒把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奉之 为儒家经典。 (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他 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并发展了这一学说,形成了贯穿中国封建 社会的思想体系——孔孟之道,孟子也被尊为儒家的二号圣
(7)弃甲曳兵( yè ) (8)
xiànɡ
(10)数罟(
) (11)相夫子(
)
(3)孝t悌ì( ) (6)洿w池ū ( ) (9) 鸡 t豚ún z狗hì 彘
人——“亚圣”。他在政治上提出以“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 反对兼并战争,反对暴虐的统治,在哲学上提出“性善论”。《孟 子》中的文章富于雄辩,鼓动性强,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具有 “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风格。孟子又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 生动形象地表现抽象的道理,使文章引人入胜,富有文采,有很 高的文学价值。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课件:第14课 孔孟两章2 (共34页)
冉有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
皆不欲也
冉有推卸己责,尚 有 未尽之言。
孔子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孔子先列史官名言以证其位,继喻盲人 走路之无相,再喻物器之失与毁,据理力争。
冉有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 世必为子孙忧。 冉有以“固”、“近费”为由,终 于和盘端出当取的观点。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品德高尚的人最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要这 么做”,却一定要找个借口来搪塞的做法。 夫:代词,那,句中位置。 疾:谓语。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所说实际上是均贫富,讲安定,求发展的治
国方略,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既涉及经济也
涉及政治。历史地看,孔子的均贫富的思想仍然 具有积极意义。
• 思想内容方面
孔子的仁政思想; 孔子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
• 写作技巧方面
百世师表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孟 子
孟子,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 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的思想要点:
1、行王道,制民产,省行薄赋,申孝悌之义; 2、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本课内容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
成语
陈力就列
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萧墙之内 祸起萧墙
古人一般房屋建筑结构
孔子之辩难 •且在邦域之中矣 • 一 辩 • 二 辩 三 辩 •
•先王以为东蒙主
•是社稷之臣也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 君子疾夫舍……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忧在萧墙之内
明之以礼
晓之以理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4 孔孟两章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4
89) ,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被编成《孟子》。
孟子被尊称为“亚圣”。他在政治上提出以“民贵君轻” 的“仁政”主张,反对兼并战争,反对暴虐统治,提出“性善 论”。他的学说是对孔子“仁”学的继承和发展。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14 孔孟两章
1.知人论世 (1)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 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 统,影响极大,他被尊为圣人。55 岁离开鲁国, 开始“周游列国”,历时 14 年而终不见用,68 岁回到鲁国。 言论被其门人及后人编辑整理成《论语》。
2.《论语》简介 《论语》(“论”,念lún,“编辑、摘要”的意思;“语” 是“言谈”的意思)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经典之一,是孔 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子言行以及孔门弟子互相谈话的记 录。内容很广泛,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时事等方面。全 书共20篇,后人用每篇首句中的两个字作篇名。 3.《孟子》简介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文集,共七篇。 《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色彩,善于运用譬喻来说明道理。
介词,比
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在
何以.伐为介词,凭借 (6)以则修文德以.来之 连词,来
请以.战喻介词,拿,用
4.词类活用
(1)无乃尔是过.与(形容词作动词,批评)
(2)后世必为子孙忧.(形容词作名词,忧患;忧虑的事情)
(3)既来.之,则安.之
( 使动用法,来,使……来;安,使……安定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孟子抓 住梁惠王关于“____如__何__治__国______” 的困惑,论述了如何实行 “_仁__政_____”以“王__道______”统一天下的问题。孟子的治国目标非 常具体:_只__有__实__行__仁__政__,__才__能__得__民__心__;__得__民__心__,__才__能__得__天__下__。 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是孟子“民__本______”思想的最好体现。 全文脉络如下:
孟子被尊称为“亚圣”。他在政治上提出以“民贵君轻” 的“仁政”主张,反对兼并战争,反对暴虐统治,提出“性善 论”。他的学说是对孔子“仁”学的继承和发展。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14 孔孟两章
1.知人论世 (1)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 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 统,影响极大,他被尊为圣人。55 岁离开鲁国, 开始“周游列国”,历时 14 年而终不见用,68 岁回到鲁国。 言论被其门人及后人编辑整理成《论语》。
2.《论语》简介 《论语》(“论”,念lún,“编辑、摘要”的意思;“语” 是“言谈”的意思)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经典之一,是孔 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子言行以及孔门弟子互相谈话的记 录。内容很广泛,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时事等方面。全 书共20篇,后人用每篇首句中的两个字作篇名。 3.《孟子》简介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文集,共七篇。 《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色彩,善于运用譬喻来说明道理。
介词,比
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在
何以.伐为介词,凭借 (6)以则修文德以.来之 连词,来
请以.战喻介词,拿,用
4.词类活用
(1)无乃尔是过.与(形容词作动词,批评)
(2)后世必为子孙忧.(形容词作名词,忧患;忧虑的事情)
(3)既来.之,则安.之
( 使动用法,来,使……来;安,使……安定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孟子抓 住梁惠王关于“____如__何__治__国______” 的困惑,论述了如何实行 “_仁__政_____”以“王__道______”统一天下的问题。孟子的治国目标非 常具体:_只__有__实__行__仁__政__,__才__能__得__民__心__;__得__民__心__,__才__能__得__天__下__。 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是孟子“民__本______”思想的最好体现。 全文脉络如下: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ppt课件2
状语后置句 6.龟玉毁于椟中(句式:____ _______)翻译:
【重点句子翻译】
1、无乃尔是过与?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4、后世必为子孙忧。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6、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4、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不说自己想得到它, 却一定要为得到它说出很多理由的态度。孔丘我听说过: 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的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 担心分配不均;不担心人民太少,只担心国家不安定。若 分配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上下安定国 家便不会倾覆。如果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加 强文治教化把他们招来。招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如 今仲由和冉求你们俩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不能用文 治教化吸引他们前来;国家支离破碎不能保全;却想在国 境之内动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鲁国 国内呀。‛
寡 人 之 于 《国 孟也 子
》
关于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
人;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承和发展由孔
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新儒家代表,是儒家第二大宗师,后 世尊号亚圣。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并称为‚ 孔孟之道‛。孟子的思想包括:①性善学说——‚人性之 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②民 本、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 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孔孟两章
颛季 臾氏 :: 附季 属康 于子 鲁, 的名 小肥 国, 。鲁 国 伐执 :政 讨大 伐夫 。。
季 氏 将 伐 颛 《 臾 论
语 》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
3.一词多义 (1)伐
①季氏将伐.颛臾 __动__词__,__攻__打_____
②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__动__词__,__夸___耀____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__名__词___,__功__业____ ④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_名__词__,__战___争_____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谏太宗十思疏 在封建社会,讽谏帝王是件 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 要大智大勇。因为讽谏,比干被 挖心,屈原遭放逐。但是唐代著 名的谏臣魏征,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非但没有 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唐太宗的称赞,获得“诤臣”的 美誉。我们在感叹这对贤君良臣时,也被魏征超人的勇气、 高超的讽谏艺术所折服。
(6)然而不王.者 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统_ 一天下 (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归_ 罪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埋_ 葬 (9)既来.之,则安.之 _动__词__的_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_来__;__形___ ___容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安__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过秦论 当秦始皇横空出世,烽火 不绝的古战场骤然间显得局促 狭窄。什么春秋霸主,什么大 智奇谋,什么血如奔流,转瞬 间成为他登场前的序幕。他举雄心之杯,饮豪情之酒,挥鞭 舞剑,成就一统天下的伟业。但,“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 华国树千台”的贾谊却以其纵观天下、通览古今的博学与睿 智,纵笔泼墨以绘龙腾云卷之态,在千古雄文《过秦论》中 直刺秦始皇之“过”。
粤教版《孔孟两章》课件
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
民不饥不寒,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
,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 还不能统一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 的事。”
“狗彘食人食而
“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
不知检,涂有饿 殍而不知发,人 死,则曰:‘非 我也,岁也。’
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
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 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 ‘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 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
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不说自己想得到它, 却一定要为得到它说出很多理由的态度。孔丘我听说过: 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的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 担心分配不均;不担心人民太少,只担心国家不安定。若 分配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上下安定国 家便不会倾覆。如果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加 强文治教化把他们招来。招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如 今仲由和冉求你们俩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不能用文 治教化吸引他们前来;国家支离破碎不能保全;却想在国 境之内动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鲁国 国内呀。”
孔孟两章
课件设计制作: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张少军
颛季 臾氏 :: 附季 属康 于子 鲁, 的名 小肥 国, 。鲁 国 伐执 :政 讨大 伐夫 。。
季 氏 将 伐 颛 《 臾 论
语 》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周游列国,主张
仁义,提倡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武力征伐,同情人民 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
5、解决问题: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正音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â)兵而走
谷不可胜(shēng)食也
民不饥不寒,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
,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 还不能统一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 的事。”
“狗彘食人食而
“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
不知检,涂有饿 殍而不知发,人 死,则曰:‘非 我也,岁也。’
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
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 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 ‘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 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
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不说自己想得到它, 却一定要为得到它说出很多理由的态度。孔丘我听说过: 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的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 担心分配不均;不担心人民太少,只担心国家不安定。若 分配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上下安定国 家便不会倾覆。如果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加 强文治教化把他们招来。招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如 今仲由和冉求你们俩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不能用文 治教化吸引他们前来;国家支离破碎不能保全;却想在国 境之内动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鲁国 国内呀。”
孔孟两章
课件设计制作: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张少军
颛季 臾氏 :: 附季 属康 于子 鲁, 的名 小肥 国, 。鲁 国 伐执 :政 讨大 伐夫 。。
季 氏 将 伐 颛 《 臾 论
语 》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周游列国,主张
仁义,提倡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武力征伐,同情人民 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
5、解决问题: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正音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â)兵而走
谷不可胜(shēng)食也
粤教版语文必修4四:第14课《孔孟两章》ppt课件
栏 目 链 接
名词作动词,敲起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 之以桑 .
名词作动词,种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 习 检 测
(4)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
语文· 必修4(粤教)
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2015/9/10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14 孔孟两章
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2015/9/10
栏 目 链 接
课 文 导 读
1.走近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晚
栏 目 链 接
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
说等十家,又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 百二十四篇”。后据此概括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中, 比较有影响的有儒、道、墨、法四家,分别以孔子(孔丘)、 老子(老聃)、墨子(墨翟)和韩非子(韩非)为代表。
课 文 导 读
鲁国的孔丘和晚于他100多年的孟轲(孟子)是儒家的杰
课 文 导 读
《论语》现存20篇,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
子言行以及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 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奉之为儒家经典。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 邹城)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继承 了孔子“仁”的学说并发展了这一学说,形成了贯穿中国 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孔孟之道,孟子也被尊为儒家的
名词作动词,敲起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 之以桑 .
名词作动词,种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 习 检 测
(4)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
语文· 必修4(粤教)
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2015/9/10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14 孔孟两章
该资料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2015/9/10
栏 目 链 接
课 文 导 读
1.走近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晚
栏 目 链 接
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
说等十家,又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 百二十四篇”。后据此概括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中, 比较有影响的有儒、道、墨、法四家,分别以孔子(孔丘)、 老子(老聃)、墨子(墨翟)和韩非子(韩非)为代表。
课 文 导 读
鲁国的孔丘和晚于他100多年的孟轲(孟子)是儒家的杰
课 文 导 读
《论语》现存20篇,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
子言行以及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 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奉之为儒家经典。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 邹城)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继承 了孔子“仁”的学说并发展了这一学说,形成了贯穿中国 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孔孟之道,孟子也被尊为儒家的
粤教语文必修4课件:第四单元第14课孔孟两章
第14课
孔孟两章
诗海探珠 满江红 岳 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 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 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①,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②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 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③。
【注】
①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
(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 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据《史 记· 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的孙子, 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 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 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腐、远 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 诗 书 徒序《_____》《______》,述仲尼之意,作 孟子 《________》七篇。”
八、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仲尼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_______,鲁 思想家 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春秋末期的_________、 儒家 政治家 教育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早年积极参与政治,终不见用。回到鲁国后致力 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又将鲁史官所记 春秋 《______》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他又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对国 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面也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成为掎
角之势,不利于季氏。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季 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当时冉有为季氏宰,季 路也在季氏门下,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 备。冉有、季路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的老师孔子
后,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勃然大怒,始有文中所
孔孟两章
诗海探珠 满江红 岳 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 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 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①,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②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 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③。
【注】
①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
(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 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据《史 记· 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的孙子, 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 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 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腐、远 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 诗 书 徒序《_____》《______》,述仲尼之意,作 孟子 《________》七篇。”
八、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仲尼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_______,鲁 思想家 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春秋末期的_________、 儒家 政治家 教育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早年积极参与政治,终不见用。回到鲁国后致力 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又将鲁史官所记 春秋 《______》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他又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对国 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面也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成为掎
角之势,不利于季氏。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季 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当时冉有为季氏宰,季 路也在季氏门下,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 备。冉有、季路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的老师孔子
后,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勃然大怒,始有文中所
孔孟两章ppt1 粤教版
(xiānɡ )得益彰 相 . (2)相 xiànɡ) 册 ( 相 .
栏 目 链 接
冉 (Rǎn )有 .
ɡuī )甲 龟 ( . jūn ( )裂 龟龟 .
( qi 龟 .
ū
)兹
预 习 检 测 字形小贴士
注意方言和习惯性误读字 汉语中有不少字在不同的方言区,人们有着习惯的读音。这 些习惯的读音与普通话的标准音相去甚远, 必须予以重视和纠正。 在平时,遇到拿不准的字音,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印象去读,要 勤查字典词典,了解正确读音。如: 扛 鼎之作(ɡānɡ),戛 然而止(jiá ),载 体(zà i),胴 体(dò nɡ),模棱两 . . . . 可(lé nɡ) 等。
栏 目 链 接
课 文 导 读 鲁国的孔丘和晚于他100多年的孟轲(孟子)是儒家的杰出 代表人物。 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 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历史散文
栏 目 链 接
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叙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等。我国古代 为了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探 究 与 点 拨
1.精读探究
(1)结合课文,分析孔子为什么会动怒? 答:
冉有、季路既否认对季氏伐颛臾的赞同“吾二臣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皆不欲也”,又为其侵犯行为寻找借口“今夫颛臾,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冉 (Rǎn )有 .
ɡuī )甲 龟 ( . jūn ( )裂 龟龟 .
( qi 龟 .
ū
)兹
预 习 检 测 字形小贴士
注意方言和习惯性误读字 汉语中有不少字在不同的方言区,人们有着习惯的读音。这 些习惯的读音与普通话的标准音相去甚远, 必须予以重视和纠正。 在平时,遇到拿不准的字音,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印象去读,要 勤查字典词典,了解正确读音。如: 扛 鼎之作(ɡānɡ),戛 然而止(jiá ),载 体(zà i),胴 体(dò nɡ),模棱两 . . . . 可(lé nɡ) 等。
栏 目 链 接
课 文 导 读 鲁国的孔丘和晚于他100多年的孟轲(孟子)是儒家的杰出 代表人物。 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 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历史散文
栏 目 链 接
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叙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等。我国古代 为了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探 究 与 点 拨
1.精读探究
(1)结合课文,分析孔子为什么会动怒? 答:
冉有、季路既否认对季氏伐颛臾的赞同“吾二臣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皆不欲也”,又为其侵犯行为寻找借口“今夫颛臾,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春秋时期 等级制度
王 (朝)
诸侯 (国)
大夫 (家)
思
我所理解的孔子反复辩难
对师 话生
孔子/冉有季路/季氏关系
权臣 季氏 争权 夺利 家臣(学生) 冉有、季路 老师 孔子 礼治 仁政
冉有: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冉有故意将讨伐轻描淡写, 说成“有事”,下文又振振 有词地提出讨伐的理由,可 见他是赞同这场战争的。
冉有以“固”、“近 费”为由,终于和盘端 出当取的观点。
孔子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 辞。
由与求也,相夫子--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 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 之内也。
孔子一改往日的温良恭俭让,当仁不 让地直陈己见。他主张仁政、正名、克 己复礼,敏锐地看到季孙氏借此削弱鲁 君势力的目的。
成语
陈力就列 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萧墙之内
祸起萧墙
古人一般房屋建筑结构
孔子之辩难
•且在邦域之中矣
•先王以为东蒙 主 •是社稷之臣也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
二 辩 • 三 辩
• 一 辩 •
明之以礼 晓之以理
君子疾夫舍……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言之以 忧在萧墙之内
德 政
总结
结构严谨
善用比喻
气势充沛
保民、富民 (王道之始)
养民、教民 (王道之成)
申之以孝悌之义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耽误
粮食
季节
尽
密网 按照
斧斤以时入山林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这样 作动词,办丧事
树之以桑 无失其时 谨庠序之教
作动词,种植 通‚毋‛ 作动词,认真从事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未之有也
通‚斑‛
宾语前置,未有之也
《论语》
• 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是 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书,是孔门弟子(包括再 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 传说写下来的,为语录体。内容涉 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 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关于
仁
礼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仁的
含义主要有两层:一是“仁者爱人”, 二是“克己复礼为之仁”。 孔子主张“以礼教民”, 注重社会 伦理问题,把礼看成是维护等级制度的 重要手段。他谴责破坏周礼的行为,对 鲁国季氏窃用天子之礼,“八佾舞于庭” 极为愤慨, 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冉有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 皆不欲也
冉有推卸己责, 尚 有未尽之言。
孔子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 矣? 虎兕 出于柙 , 龟玉毁于椟 中,是谁之过与?
孔子先列史官名言以证其位, 继喻盲人走路之无相,再喻物 器之失与毁,据理力争。
冉有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 费 。今不取,后世必 为子孙忧。
季氏
将伐颛臾
于可情 理以, 将 不劝可 : 通阻以 尚 ,而劝 未 于不阻 实 情加; 现 不努如 的 合力果 事 。,
•
氏凌中胆 伐 之弱有动 : 伐的以用 是意大暴 攻 非思欺力 伐 正,小, , 义所、在 明 之以以本 目 战季强文 张 。
•
时代背景
•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事 件:“三桓犯上”。鲁庄公有弟三人: 庆父、叔牙、季友,因为都是桓公的儿 子,故其后代称为孟孙氏、叔孙氏、季 孙氏。三桓势力逐渐强大,不把鲁国国 君放在眼里,甚至在鲁襄公十一年将公 室瓜分,为了进一步排挤鲁国国君,季 孙氏又谋求进一步扩充实力。
几个重点句子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 辞。
• 译:品德高尚的人最厌恶那种不说“自 己想要这么做”,却一定要找个借口来 搪塞的做法。
• 夫:代词,那,句中位置。 • 疾:谓语。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 所说实际上是均贫富,讲安定, 求发展的治国方略,既包括内政 也包括外交,既涉及经济也涉及 政治。历史地看,孔子的均贫富 的思想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 思想内容方面
孔子的仁政思想; 孔子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 写作技巧方面
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
百世师表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孟 子
孟子,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又一位 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名 轲 ,字 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儒 家学派代表人,后人 把他与孔子合称 孔孟 并尊称他为 亚圣 , 《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 、 民贵君轻 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 著作。
孔子
• 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 先王以为东蒙 主 • 且在邦域之中矣 • 是社稷之臣也
•不可伐
•不必伐
•不当伐
孔子列举三点理由,坚决反 对讨伐,对二人当面斥责。
两个重点句式
• 无乃……与
• 测度语气句
• 译为:恐怕……吧
• 何以……为
• 反问语气句
• 译为:为什么要攻打
• 尔是过,
• 宾语前置,过尔, 责备你。
孟子的思想要点:
1、行王道,制民产,省行薄赋, 申孝悌之义;
2、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3、“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 善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思考:
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
—— 民不加多
(程度副词,更)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用……来 活用做动词,击鼓 已经 接触,交锋 拖着兵器 只是,不过
食人食而不知检
吃 食物 约束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通‚途‛ 散发 王无罪岁 归罪,责备 则 年成 归顺
斯天下之民至焉
对比
除暴政
狗彘食人食(贵族) 涂有饿莩(百姓)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比喻 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
爱民
保民、富民
以民为本
养民、教民
本文写作特色
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 篇文章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 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 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 迫。如‚五十步笑百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 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叙述王道之始时的三 组排偶句、王道之成时的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 充沛。
第14课 孔孟两章
孔子
(前551—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 家的创始者。名丘, 字仲尼。鲁国人。孔 子幼年丧父,少时家 境衰落。 成年做过 “委吏”(司会计) 和“乘山”(管畜牧) 等。五十岁时由鲁国 中都宰升任司寇。后 罢官,曾周游列国, 终不再仕。晚年致力 于教育,整理《诗》 《书》等古代文献。兵刃接 弃甲曳兵而走 直不百步耳 无
罢了
通‚毋‛
惠王
民不加多? (移民移粟)
孟子
以五十步笑百 步,何如?
(巧设圈套)
不可
(走进圈套)
无望民之多 于邻国。
孟子比喻说理的妙处 一、热点问题,便于启发 二、避其锋芒,迂回说理 三、作好铺垫,便于析理
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洿池 以时入山林 施仁政 行王道 树之以桑 无失其时 勿夺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