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现状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就业现状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就业现状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就业现状及对策"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中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并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的对策: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加强职业指导;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为弱势群体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就业2002年3月,九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表明弱势群体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主要有: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残疾大学生群体、市场需求较弱专业的学生群体、女性大学生群体。

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是女性就业受到歧视,我国也不例外。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形势下,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弱势群体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上更是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

一、大学生就业中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1.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就业难。

大学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之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因为各种因素,比如社会关系、户口等的限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很难。

因为他们多是来自穷乡僻壤或城镇低保家庭,经济基础薄弱,且无人脉,单枪匹马努力;如今就业成本又高,压力大。

2.女大学生就业受性别歧视。

多年以来,女大学生就业率远远低于男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也比男大学生低,就业门槛又比男大学生高。

究其原因是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受到用人单位或显性或隐蔽的性别歧视。

面对求职受到性别歧视的压力,有些女大学生干脆当“毕婚族”,一毕业就结婚,把找到婆家当作就业了,甚至有的没毕业就辍学嫁人,甘心做家庭主妇。

用人单位招聘中性别歧视现象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均衡发展,造成了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对于女性的保护,我国的《宪法》《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都有相关规定。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用人单位并没有真正按照这些法律法规去实行,致使女性就业机会难度很大。

女大学生作为女性群体中的精英,遭遇就业歧视是不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的。

3.残疾大学生群体就业受歧视。

残疾大学生劳动能力方面不如正常人群,但他们也可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考入大学,然而大学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就业机会变少、工作难找、竞争激烈等方面。

那么,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下面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毕业人数增加导致就业岗位不足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长,而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就业岗位相对不足。

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过多,毕业生就业求职难度增加,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

对策:政府应该加强就业政策制定与落实,不断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同时,学校应该更为注重培养实用性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降低就业难度。

二、就业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以服务业、创新型企业为主的新就业模式越来越普及。

然而,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选择传统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就业机会已经非常有限,造成了供求矛盾突出。

对策:学校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状况、用人单位需求的深入了解和了解,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大学生也要调整自己的职业观念,合理把握就业市场趋势,把个人的职业选择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三、贫困地区面临的困难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表现为家庭经济条件差,相对的求职决心和机会较少。

对策:政府应该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就业扶贫政策,增加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同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回到本地区发展。

可以通过免息贷款、创新创业园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鼓励和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

四、大学教育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有些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从而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对策:大学应该加强与社会联系,了解市场需求,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中国就业现状的问题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然而也暴露出了一系列就业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结构性失衡、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农民工待遇不公以及劳动力市场不规范等。

1. 产业结构性失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由于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过度依赖外需和低成本劳动力,当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差时,许多就业岗位被撤销,导致大量劳动者失去工作。

而高技能产业却面临人员短缺的困扰,形成了供求不匹配的状况。

2.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虽然我国高校逐年扩招,但是由于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同时,一些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缺乏信任感,更倾向于招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应聘者。

这使得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和挑战。

3. 农民工待遇不公在农民工群体中,存在着待遇不公的情况。

一方面,一些施工企业对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缺乏保障,拖欠工资、违法用工等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城市户籍与农村户籍的差异导致了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卫生条件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待遇差异。

4. 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问题。

包括用人单位存在低薪、长时间加班等问题,同时一些打工者承受庞大的经济和生活压力;非正式就业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许多劳动者处于合同保障缺失的状态下进行工作。

二、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1. 结构性调整与转型为了解决产业结构性失衡带来的就业问题,需要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来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

政府可以推动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并引导劳动力向新兴行业转移,以满足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 加强职业教育与实习机会为了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并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政府可以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更多的实践基地和实训中心,在学生就读期间提供实践培训机会,增加他们获得就业的竞争力。

3. 完善农民工权益保护体系针对农民工待遇不公的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及对策探析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及对策探析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弱势群体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数曾上升趋势,他们大多无法适应大学生活,游离于班集体的边缘。

由于弱势群体大学生面临就业时普遍存在消极自卑,缺乏自信等情况,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显得尤为突出。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对策1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大学生弱势群体是相对于大学生普通群体而言的概念。

大学生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经济困难群体,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对于学费、生活费及学杂费没有能力支付或支付困难的学生群体。

(2)生理弱势群体,主要指生理不健全的学生群体,他们往往由于先天不足,体质差或者意外变故而造成的生理缺陷。

(3)心理弱势群体,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群体。

(4)能力弱势群体。

指学习能力或与人沟通交际能力较差,学习时,态度不端正或者非常努力成绩仍然很差不能从学习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的学生群体,在人际交往中,不敢、不能、不会有效与人沟通的学生群体。

他们的共同表现主要是生存状态与与社会发展主流相脱节。

他们有着自卑感强,成就动机较强,性格孤僻,敏感等人格特点。

2 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2.1自身学习能力差,专业不精能力弱势大学生群体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原来的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明确择业目标,得过且过只为“混”一纸文凭,面对繁重的大学课程,他们会形成很大的学习压力,加之不能顺利的将压力转变为动力,造成考试不及格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就造成了他们严重的自卑焦虑心理,而在能力不足和自卑心理的双重影响下,这种消极情绪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以至于他们无法自拔。

在毕业面对双向选择时,由于专业不精而缺乏竞争力。

2.2就业能力欠缺,心理素质较差,缺乏自信就业能力包含着个人的基本素养、专业技能、发展能力等。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中,仍然存在着一部分困难学生群体,他们在面临就业问题时较为困难。

本文将分析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为这一群体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

一、成因分析1. 教育资源不足困难学生通常来自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时,由于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可能无法获取足够的教育资源。

这使得他们在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方面与其他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 就业观念不足困难学生通常缺乏就业观念的培养,他们可能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学业成绩和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职业发展规划、就业技能和职场经验的培养,这使得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竞争力。

3. 就业渠道受限困难学生通常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无法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就业搜索,这使得他们在就业选择上相对受限,缺乏更广阔的就业机会。

4. 就业歧视现象在就业过程中,困难学生常常面临学历歧视、社会背景歧视等问题。

一些用人单位可能会因为困难学生的家庭背景、学历来源等原因而对其选择持怀疑态度,这使得困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困难。

二、对策分析1. 加强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对于困难学生群体,应该加强对其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其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

通过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助学金,为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资助和帮助,改善其学习条件,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2. 强化就业指导,培养就业意识对困难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其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就业辅导课程、举办就业讲座等形式,引导困难学生重视就业规划和技能培养。

3. 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为困难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可以通过开展专门的就业招聘会、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困难学生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日益严峻,困难学生群体更是面临就业难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期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就业。

一、导致困难学生群体就业困难的原因1、教育系统问题教育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实际技能培训,只重视学术成绩而忽视实践能力,从而让一些学生在就业时面临困难。

另外,一些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不符合市场需求,使得这些学生的就业优势不足。

2、社会环境问题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企业对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高。

困难学生群体往往因互联网环境,人脉资源都比较欠缺,难以满足这些企业的要求。

此外,当前就业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这使得一些普通类专业的学生就业门槛更高。

3、个人问题困难学生在就业方面往往面临自身问题。

例如,部分困难学生缺乏自信心或者不擅长沟通,面试时难以表现出自己的优势。

另外,许多学生囿于家庭、社会背景的限制,没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实习或实践经验,也限制了他们的就业前景。

二、对策分析1、教育部门提供对困难学生的特殊培训教育部门可以针对困难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特殊的职业技能培训,让学生掌握就业所需的实际技能,提高门槛,使困难学生与其他毕业生具有一定竞争力。

2、拓展社会联系,积累人脉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活动、行业交流会等活动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3、拓宽专业选择与深化专业知识在选专业时,学生可以结合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市场的专业。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积极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保持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感知,使自己可以迅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具备识别市场机遇和资源的能力。

4、提高自身素质,增加自信心学生可通过自我提升,从内而外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增加自信心。

例如,可以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做志愿者等,增加社会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

总之,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国贸学院 081国商0 包玉刚 200829044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

加之2008 年全球金融风暴的波及和影响还未消除,这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2010 届大学毕业生就更是雪上加霜。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

学生就业已逐渐成为世界性难题。

1、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1.1 劳动者数量供过于求。

首先,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10 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规模将达630 余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其次,庞大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群体也在寻求就业机会;另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向城市靠拢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就业也带来了很大压力。

这三个方面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1.2、高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1.2.1 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

在专业结构上,所设课程内容陈旧,偏重理论方法,缺乏实践性,许多学生学了也不知道怎么应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目前教育体制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还是培养科研型人才,评价学生主要还是分数,不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课程学了之后,考试完就忘了,学生学到的实用的东西太少,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一致,从大学里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造成社会上存在一些专科技校的学生很好找工作,而很多本科生却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1.2.2 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机构只是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单调,有的只是毕业班才开设就业指导课,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开设。

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方面的指导。

高职院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也逐渐增多。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高职院校大学生中的一部分存在就业难的情况,他们被称为弱势群体。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困难?又该如何制定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呢?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1. 就业市场需求与供给不匹配高职院校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是导致弱势群体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

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与一线城市需求的就业专业不符合,毕业生在求职时往往遇到了就业机会有限的情况。

2. 就业技能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经验的培养,导致就业技能不足。

在求职中他们往往难以胜任职场实际工作,并且缺乏竞争力。

3. 就业心态不正一些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就业市场存在片面或消极的认知,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和就业前景缺乏信心,这种消极心态也成为了他们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4. 缺乏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方面做得不够充分,缺乏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使得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有效地应对就业找工作的难题。

1. 加强专业与就业市场的对接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就业市场需求,适时对学校开设的专业进行调整,增加与市场需求匹配的专业,以便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2. 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技能培养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就业技能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鼓励就业创业高职院校应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和就业,鼓励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4. 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提供更加专业和系统的就业指导,并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5. 政府、社会和学校合力推动就业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政策支持,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学校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起到桥梁和推动作用。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率的不断提高,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究其原因,可以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高校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难度与社会背景相关,其中贫困地区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

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企业招聘标准相对较高,而困难学生缺乏家庭的经济支持,缺乏广泛的人际网络和受过良好的教育背景,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其次,高校困难学生群体自身的能力不足也是造成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在高校学习期间,他们可能没有得到与优秀学生相同的教育资源和机会,缺乏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因此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难以突出。

第三,个别高校的就业教育存在缺陷,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导向不够明确、细致,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学生就业竞争力受到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有效的对策。

首先,要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增加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到贫困地区招聘,并提高企业面向贫困地区招聘的容忍度。

此外,还可以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将生产基地迁移到贫困地区,并给予财政补助,为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就业机会。

其次,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

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主拓展技能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获取更广泛的人际资源和实践经验;同时也可以关注社会发展趋势,掌握有关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能要求,为自己的就业发展打好基础。

最后,高校应积极推进就业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观念,并鼓励学生参与职业规划。

高校可以开设更丰富多样的职业培训课程,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需求,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提供更多帮助。

总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政府、高校和学生本身都需要积极行动,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有效的结果。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愈发突出。

随着人才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增大的挑战,困难学生群体更是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这些困难学生群体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业成绩一般、社交能力较差等多种因素。

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往往遇到诸多困难和挫折,导致就业形势严峻。

当前社会对高校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由于这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导致他们往往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而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深入分析高校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对于解决这一问题、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就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成为当前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字数:252】1.2 问题提出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困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很难顺利就业。

问题的提出不仅是对这一群体个人权益的保障问题,更是对整个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挑战。

困难学生群体面临的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制约了国家的发展进程。

对于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就业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问题提出】仅仅是对于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下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1.3 研究意义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这个群体在面临就业压力时往往存在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他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困难学生群体就业问题成因及对策,不仅有助于帮助这一群体更好地就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而且对于推动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尤其是一些弱势群体,包括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学生、农村学生等。

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情况,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支持。

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高职院校中的一个重要弱势群体。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这些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经济压力和就业机会的不足。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1.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

学校可以组织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以更好地为他们搭建就业的桥梁。

2.推动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加大就业援助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岗位,并提供相应的补贴和优惠政策,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建立健全的资助机制。

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机制,包括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形式,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的经济问题,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二、残障学生1.加强特殊教育和培训。

学校可以加强对残障学生的特殊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克服身体上的障碍,提升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为他们打开就业的大门。

3.建立残障学生就业就医保障机制。

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残障学生就业就医保障机制,包括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身体康复等服务,为残障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保障和支持。

三、农村学生2.推动企业走进农村。

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企业走进农村,开展就业援助和帮扶项目,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

3.加强城乡对接和交流。

学校可以加强城乡学生之间的对接和交流,帮助农村学生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减少城乡差距和文化差异带来的就业问题。

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情况,我们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支持。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现状分析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现状分析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张健(鞍山师范学院政史系辽宁鞍山 114007)【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促进了高等教育公平,但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到种种歧视和不公,其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制约了个体的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对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就业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问题一、关于大学生-——弱势群体“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但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的日益严峻,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并引发了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

自从200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弱势群体”这个概念以来,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对“弱势群体”予以界定。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在高校中由于性别、经济贫困、生理残疾、心理障碍、竞争失败等原因而处于不利境地、并且出现了学习、生活、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

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更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3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0万、2010年631万,从详细数据观察,可见毕业生的人数程猛增趋势,八年累计3533万,而据教育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2010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可谓形势异常严峻,面对这种形式,大学生弱势群体由于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漠视,其就业问题显得难上加难。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中国大学毕业生的毕业人数在最近几年快速增加。

但是,大学生求职的大环境恶劣,失业率也不断地上升。

据统计,201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63.5%,失业率达到36.5%,比上年有所上升。

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1)就业条件不断严苛。

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竞争对手优势日益增强,大学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

(2)就业质量下降。

传统企业就业机会减少,更多的大学生从事临时工、兼职、临时工等低质量就业。

(3)人才不合理分配。

缺乏就业市场和国家政策扶持,大学生技能和知识低下,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社会出现大量“断档”人才。

(4)就业资源不足。

由于经济结构单一,传统制造业萎缩,劳动力就业资源急剧减少,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二、应对策略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我们应采取以下几点应对策略:(1)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技能不足,就业能力不强,严重制约着就业。

大学生应充分发挥学习特长,勤奋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应聘能力。

(2)大力发展创业就业。

创新创业已成为当下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自主创业,开拓就业新渠道。

(3)大学生要加快适应劳动市场发展。

以就业多样化策略为导向,应对新经济、新业态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影响,发掘大学生自身技能,积极适应新劳动市场发展。

(4)政府要积极引导。

政府应改革就业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引导大学生就业,延伸就业政策覆盖范围,支持大学生发挥最大潜力。

三、结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不容乐观,政府、企业以及大学生本身都要积极应对和改善就业形势,推动大学生就业,共同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双丰收的目标。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5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5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5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大学生“就业难”具体表现(1)不同层级的学校之间毕业生就业状况喜忧参半。

现在很多大公司、事业单位甚至是国家机关,越来越看重“名牌效应”,很多单位的进人指标仅限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有的甚至限制更大,仅仅限定在全国几所重点高校,而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太乐观。

(2)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状况差别较大。

整个社会的总体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近年来明显提高,尽管目前研究生的总体就业情况较前几年有降低的趋势,但是比本科生还是相对比较容易就业,而本科生又比专科(高职)生容易就业。

(3)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文科专业毕业生由于受机关、事业单位需求缩小的影响,就业渠道变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文科专业毕业生由于受传统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的影响,目前他们的就业趋向也在发生着变化。

(4)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竣。

现在女生“就业难”现象已经成为公开的事实,说性别歧视也好,说用人单位对女生有成见也好,对于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来讲,不要女生或者优先考虑男生,也逐步成为他们选人的标准。

(5)家庭背景成为决定大学生就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靠家庭背景的“关系”就业成为近几年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攀比心理,在关系就业中,专业错位或低能高就的现象层出不穷。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1)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影晌。

结构性矛盾是造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由于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快速调整造成的。

大学生“就业难”的突出表现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人,而急需人才的地区和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疆地区很少能接受到大学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传统产业面临着淘汰的风险,大量工人被裁员或失业。

而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限,无法承载大量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2.人才供给过剩大学扩招导致每年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市场供给过剩。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相对薄弱,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形势严峻。

3.信息不对称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不清楚企业的需求和招聘信息,因此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同时,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不够明确,使得大学生难以满足招聘标准。

4.创业压力大学生承担着家庭的期望和自身的压力,许多人选择创业。

然而,创业的风险较大,许多创业者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市场洞察力,导致创业失败的风险增加。

二、对策建议1.调整教育理念大学需加强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2.加强就业指导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在毕业前进行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培训。

大学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主动与企业对接,提供招聘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

3.提高创业支持力度加强创业教育,提供创业导师和创业孵化基地等支持,帮助创业者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加强职业实践大学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实际工作,提升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扩大社会资源和人脉。

5.加强国家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就业市场的调控和引导力度,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激励政策。

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人才供给过剩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所致。

特殊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和援助对策分析

特殊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和援助对策分析

特殊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和援助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殊弱势群体在就业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困难。

特殊弱势群体是指身体残障、智力残障、精神障碍、少数民族、性别歧视、就业年龄较大、教育水平较低等人群。

此类人群相对于一般人群,因其身体或心理上的特殊条件而产生一些就业上的障碍,甚至面临职场歧视。

因此,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就业援助对策,切实帮助他们融入到职场中来。

一、特殊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一)身体残障群体身体残障群体在就业方面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的狭窄性和工作岗位的匮乏。

常见的职业如售货员、服务员、清洁工、保洁员等,这些职业不仅收入低,而且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要求较低,但这些职业又无法满足这些残障人士的工作能力和志趣爱好。

往往面对就业歧视的困扰,长期落后于整个就业市场。

(二)智力残障群体智力残障群体在就业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困难。

首先是缺乏岗位适当性,仅有简单的操作或重复性的工作,不能充分发挥智力残障人士的工作能力。

第二是岗位的匮乏性,特殊的岗位就业比较少,除了电子厂和工厂(如组装、包装等职业)以外,并没有太多智力残障人士可以从事的工作。

第三是面临的就业歧视较多,使得智力残障群体在经济上更加困难。

(三)精神障碍群体精神障碍群体在就业方面也难以被完全融入社会。

亟需社会给他们创造一些配合他们身体生成特殊要求的工作岗位,且工作岗位的精神压力、噪音、人际矛盾等要适当。

同时,需要针对性地提高其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以迎合就业市场需要,减少在就业方面留下的弱点。

(四)少数民族群体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普遍较低,受教育程度差,普遍存在某些方面性格内向、话不多,不擅长发挥团体协作等方面的缺陷,往往没有受过专门职业技能培训而导致特殊群体就业的劣势。

以部分少数民族青年最容易面对的工作地下咨询公司或志愿者招募、家政等行业为例,这一类工作可能较为适合少数民族从业者,但这些行业缺少制度保障和人员招募标准等方面的规范,导致就业环境较为紊乱。

(五)性别歧视群体性别歧视在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女性从事的职业范围较小,在很多家庭之中,女性被严格要求家庭优先等方面,导致他们暂不能接受自己想从事的职业。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栋梁,是国家宝贵的资源。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教育体系的问题,出现了一部分大学生弱势群体。

这些弱势群体表现出较低的学业成绩、心理压力大、就业困难等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1.学业成绩下滑:大学生弱势群体通常在学业上表现出较低的成绩,无法达到学校的要求。

2.心理问题:这些学生通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有些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就业困难:大学生弱势群体在面临就业时面临较高的竞争压力,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原因1.教育问题:当前的教育体系多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缺乏对个体差异的关注。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教育资源不足,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支持。

2.家庭背景:一些大学生弱势群体来自贫困家庭,家庭经济状况限制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3.就业压力: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对于弱势群体来说,就业的机会更加有限。

4.自身原因:一些大学生可能缺乏学习动力、自律性和适应能力,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和心理问题出现。

三、对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对策为了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所面临的问题,以下对策可以考虑实施:1. 教育机构和学校的责任•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教育机构和学校应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补习课程、辅导班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强化教学方法: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关注个体差异,帮助弱势群体克服学习困难。

•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健康。

2. 政府的责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性,减少弱势群体的学习障碍。

•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支持。

3. 社会的责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社会应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减少特权和不公平现象,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机会。

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普惠性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我国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愈加凸显。

而这个问题不光是给灰色经济带来便利和空间,更是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延缓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根源,并作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就业和脱贫。

一、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1. 定义弱势群体所谓弱势群体,是指因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种方面的限制,而难以获得应有的优惠和资源分配的社会群体,包括农民工、下岗职工、农村留守儿童、残障人士、低收入者等。

2. 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弱势群体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和限制,其就业机会较少,往往只能选择经济相对薄弱、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行业和地区。

而且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压力愈来愈大,导致这些人在城市里的就业形势更加艰难。

有的人只能在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从事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收入微薄,工作时间严格,职业成长困难。

更有甚者,由于某些原因无法再次认可自己的技能,即使工作很努力,也毫无升职的机会。

3. 弱势群体面临的影响由于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的存在,他们一般情况下都无法获得良好的生活条件,甚至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消费。

这种情况常常会导致城市贫困、社会矛盾和社会不公,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同样,由于这些事实,很多人无法自力更生,最终成为了社会福利和保障的依赖者。

因此,我们有必要尽力解决这一问题,防止劳动力的浪费,也为那些正在努力创造价值和对家庭做出贡献的人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二、对策研究1. 职业教育有效的职业教育可以让弱势群体学习到新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可以通过建立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向农民工、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等群体提供定制化的教育课程,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对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和职业规划有所帮助。

2. 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就业政策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激励和区域战略规划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到当地,丰富就业市场,减少就业门槛,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王宇飞来源:《新一代》2012年第09期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促进了高等教育公平,但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在就业的过程中遭遇到种种歧视不公,其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制约了个体的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对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就业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问题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085-01一、大学生弱势群体概述“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但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我国大众教育逐渐向精英教育转化,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并引发了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

自从200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弱势群体”这个概念以来,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在高校中由于性别、经济贫困、生理残疾、心理障碍、竞争失败、学历程度等原因而处于不利境地、并且出现了学习、生活、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大学生群体。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许许多多使大学生弱势群体无法获得平等就业权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更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十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3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0万、2010年631万、2011年660万、2012年680万,可见毕业生的人数呈现迅猛增趋势,十年累计4933万,而据教育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不足五成,面对这种形式,大学生弱势群体由于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漠视,其就业问题显得难上加难。

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对策分析

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对策分析

=-百家论苑.: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对策分析张蕾(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摘要: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也在不断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在大幅度提升。

相对的高校中大学生弱势群体数量也在增加,造成一定程度的就业难的问题。

许多高校的大学生生活在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地区,由于地域的偏僻,生活水平比较低,他们接受的基础教育少,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这些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知识量上与别的同学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产生就业问题。

所以文中将对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几点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对策前言高校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客观因素上包括学习问题、社会问题、家庭问题等,学生的这些客观因素造成的缺陷,使学生步入社会后就业受到影响的问题,主要表现就是单亲家庭、贫困生等;其次就是很多学生自身存在不良行为,在性格上比较自卑和孤僻,这些主观的性格因素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所以需要为这部分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能力”一、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贫困生由于自身条件或者环境的限制,所以许多大学生活动范围较小每天在宿舍、食堂和学校三者之间进行活动,生活都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很多学生对生活产生厌倦的情绪”有的学生在某一个新的环境里适应能力也比较差,如果又在恋爱中产生自卑感,在择业中产生迷茫,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压力会越来越大,最终造成心理无法承受的情况”学生在这种不正确的自我认识下,又由于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在这种情概况下,学生很容易走向极端的一面”比如变得消极厌世,对社会产生攻击性、报复性行为”具体来说,当前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包括有社会问题型、家庭问题型、自身问题型”二、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现状(一)社会问题型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城乡差异,使得社会上的人对学生存在很大的偏见”弱势群体的学生因为健康状况不好、专业比较冷、学校名气不足等等问题,从而造成学生在择业时被用人单位的歧视,在社会上不被认可,这些问题造成在择业中的不公平对待”其次在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在用人自主权这一问题上不受限制”此外,弱势群体自身也存在问题,在择业时各种权益都得不到合理的维护”社会上也存在偏见,包括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对弱势群体都存在就业歧视”(二)家庭问题型弱势群体中有很多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或是父母发生不幸等问题”还有的家庭父母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的家庭经济条件极差”很多家庭处于偏远地区的各方面家庭问题也是很大,这些家庭情况的使得学生不能在正常的家庭氛围下成长,缺乏家庭中的关爱和温情,家庭教育也存在问题”在这样特殊的家庭环境成长的学生,一方面性格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能力不足、性格内向、脾气秉性差、比较容易暴躁等问题上;还有就是在心理是上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不能以正常的心态看待同龄的学生”所以,在就业时这样的学生容易表现岀言行无状的态度,对待工作比较随意”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在工作时明显会选择工资高点的工作相对于自己喜欢的工作来说”而家庭离异或者单亲的学生,在心理上总会有一定的缺陷,从而造成在工作中表现的不够自信,在竞争力强的工作中无法像正常的学生一样相信自己的能力”(三)自身问题型很多学生在学校由于性格或者其他情况在学校有违纪、旷课的现象在校成绩都非常差”这种情况下的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可能不具备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条件,在竞争中表现的畏手畏脚,从而错失好的就业机会”弱势群体自身的学习成绩不好,综合素质能力不足,缺乏特长和能力,最终面对就业时会存在很多问题”三、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对策分析(一)社会问题型弱势群体就业对策对于存在社会问题的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相关负责的国际人员应该建立健全法规和国家政策,为弱势群体的学生营造岀公平的就业前提,在就业环境方面应该是公正、公开的”切实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权益”在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中进行严格的监察,确保招聘时不存在对弱势群体的就业歧视行为;其次学校应该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在合作中为企业提供合适的工作人员,同时为学校的弱势群体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校期间可以开展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谊活动,增强两者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校外工作需要的工作能力,不会一直处于学校封闭的环境里,帮助学生增加就业经验”(二)家庭问题型弱势群体就业对策首先针对家庭经济问题大的学生,社会各个方面都应该积极应对,给与帮助”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就业援助措施,同时建立起相关的法规,帮助贫困的家庭提高经济收入”同时国家也应该积极扩大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就业岗位,积极推动城乡农村的生活水平快速发展;其次可以在用人单位上入手,通过减少以用人单位的税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鼓励企业接纳弱势群体进行就业;最后学校还可以改变自己的学生培养模式,增加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不再仅仅以学习课本教材为主,丰富学生的学习模式”(三)自身问题型弱势群体就业对策首先针对学生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学校应该对学生严格要求,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特长,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学校期间应该着重让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助学制度,让弱势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没有资金困难的问题,将重心放在对自己能力的培养上,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四、结语高校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界一起扶持,比如政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对就业歧视的现象坚决反对,提高对就业歧视的企业宣传公平公正的法律法规”增强用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创造岀平等健康的社会环境,从而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参考文献[1]刘畅.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困境及对策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38-140.[2]黄英燕,陈宗章.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及其帮扶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7(2):82-85.【作者简介】张蕾(1983—),女,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贫困生的就业状况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2005年公布的《中国优秀贫困生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在校贫困生比例为20%,特困生为5%-10%左右。"中国自古以来就盛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和通过学习"光宗耀祖"的追求。即通过教育获得人力资本提升,取得社会地位和收益的提高,同时可取得精神的满足。可见对许多处于社会较低阶层的家庭来说,子女上大学不仅意味着未来经济地位的提高,也意味着对精神满足和获得社会尊重的追求。基于此,这些贫困生家庭在"读书改变命运"的感召下,不惜倾家荡产,靠借贷资助子女完成学业。但在就业时,却因"贫困"而遭遇尴尬,陷入被动。不仅就学期间花费很大,就是择业过程花费也较大,这主要包括通讯费、制作简历费、交通费、自我形象包装费、培训费等,这些已成为贫困生的另一个经济负担。据《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社对全国高校毕业生的调查表明:"有43.5%的在校生求职花费在600元以上。"[3]与其他学生相比,贫困生更渴望能获得一个理想的工作,以便早日获得经济报酬,回报家庭。他们希望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但就业难的现实,使求职成本不断攀升。面对稍纵即逝的就业机遇,贫困生因较大的求职花费和"囊中羞涩"的现实矛盾而无所适从,因"费用"不足而与机会无缘的事例比比皆是。因而贫困生在毕业之际,常终日坐卧不宁,饱尝就业之"痛"。
3.残疾和容貌不佳学生的就业状况
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2%。他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就因为身体缺陷或长相原因,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高等教育的宽容和公平给他们创造了平等入学的学习机会。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希望以自己优异的成绩弥补自己身体或容貌上的缺憾。但当他们毕业之际,满怀希望和憧憬来圆自己的工作梦时,身体与长相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尽管在求职路上付出了更多的艰辛,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压力,而这些付出与努力仍然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相反背上了沉重的就业"十字架"。在当前大学生人数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空间和自由度增大的情况下,身体缺陷和容貌不佳似乎已成为他们就业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对此他们茫然无措,欲哭无泪。如《扬子晚报》就以"谁能圆'丑男'工作梦"为题,报道了湖南一名大学生因脸上有疤痕而应聘被拒上百次的艰难求职历程,呼吁社会转变观念,以宽容、公平态度给这些人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和展示才能的空间。[4]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underprivileged group
"弱势群体"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近来媒体对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种种歧视现象加以连篇累牍的报道之后,引起了人们对这一现状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学术界的思考和讨论。自从200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弱势群体"这个概念以来,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对"弱势群体"予以界定。笔者认为,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在高校中由于性别、经济贫困、生理残疾、心理障碍、竞争失败等原因而处于不利境地、并且出现了学习、生活、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如女大学生、贫困生、残疾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容貌不佳的"丑生"等等均属于"弱势大学生群体"。在"毕业即失业"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现状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更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的现状
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由于资金投入、质量监控、专业规划等相应措施未能科学配套,让人忧心忡忡的很多社会问题相伴而生,其中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为凸显。而大学生弱势群体由于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漠视,其就业问题显得难上加难。我们从一些有代表性的弱势群体就业现状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个体发展的"瓶颈"因素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难题"之一。
YANG Zai-hua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116)
Abstract: Th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underprivileged groups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their pursuit of employment is psychologic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y detrimental, socially disturbing, economically counter-productive as well as entirely illegal. An analysis is presented on the difficulties popularly experienced by job-seeking female college graduates and graduates who are poor, psychologically or physiologically handicapped, or plain-looking.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in regard to legislation, policy making, and psychological consulting in order to fight discrimination and to provide equal opportunities of employment for college graduates.
2.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就业中存在的被歧视现象,有悖于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
"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了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这是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庄严宣告的。时至今日,它已毫无疑问地成为我们这个地球上每个文明社会都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这种权利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就包含着平等的就业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同样也规定了"劳动者都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这就意味着我国公民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具有相同的人格,相同的发展机会和同等的待遇,不能因身高、性别、容貌等差别,歧视和剥夺他人的就业权利。就业市场对弱势大学生群体的歧视和排斥,封杀了他们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违背了道德和宪法、法律的基本准则。
1.就业中遭遇歧视的痛苦体验容易使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甚至产生对社会的仇视和对抗心理。
大学就学期间是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具有稳定性弱、波动性大、抗干扰性差、情绪性强、易冲动等特点,也最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就学阶段,由于生活在学校这一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对社会现状缺乏了解,使他们对未来生活满怀憧憬,他们希望社会能给他们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就业中遭受的冷遇、白眼、讥讽等歧视行为却让他们感受到现实社会的冷酷无情、世态炎凉,从而使他们对社会产生困惑,对大学教育产生怀疑,对原有的道德要求、价值标准、为人行事的原则产生动摇,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在屡屡受挫、彻底绝望的情况下,如若没有及时地对这种情绪加以正确的引导、缓解和调适,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对社会的仇视、对抗和报复心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之一。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现状及对策分析
杨在华
(徐州师范大学美术系,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弱势大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因遭遇到歧视和不公而产生的认识偏差及心理问题等,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践踏了社会民主和法治,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本文着重分析了女大学生、贫困生、有生理疾患的学生、残疾生和容貌不佳的学生等弱势群体的就业难现状及其危害,并建议从制定政策、完善法律、加强心理辅导等方面消除就业歧视,推进大学生无障碍就业。
4.生理有疾患的学生的就业状况
这些学生因先天或后天患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而使他们在择业过程中遭受白眼、冷遇和歧视。最近媒体接连不断地披露的"乙肝歧视案",是全国首例因歧视乙肝患者而引发的涉及宪法平等权的官司。安徽省芜湖市大学毕业生张先著2003年6月报名参加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经过笔试和面试,成绩均排在第一,并进入芜湖人事局规定的体检程序中。在体检中,张先著被医院诊断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他既不是"小三阳",也不是"大三阳",而是一名普通的病毒携带者。有关专家明确表示,张先著所患的疾病并不具备传染性,应该视为健康人,但芜湖市人事局以张不符合公务员身体健康标准为由宣布不予录取。张先著为此提起诉讼,并被法院立案。张先著"乙肝歧视案"在互联网上传开后,立刻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一份由1611位公民签名,反映全国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要求的"在全国公务员录用中限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规定进行违宪审查"建议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与此相似的还有另一起不幸事件,浙江大学生周一超因体检查出系乙肝病毒携带者而遭就业淘汰。激愤之下,周将当地人事干部刺成一死一伤。由此可见,就业中歧视弱势群体的负面影响较大,容易引发社会的矛盾冲突,已到了必须认真解决的地步。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难引发的问题
大学生弱势群体在就业中遇到的种种不公平待遇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他们在历经数年的寒窗苦读,付出了常人数倍的努力和艰辛之后,非常渴望能够寻找到理想的工作,以回报家人和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坎坷的就业之路既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公众的安全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