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骨”在鲍照诗歌中的体现
鲍照乐府诗的文学风格
鲍照乐府诗的文学风格汉语言文学115班11010534 张一超摘要: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鲍照的乐府诗在上承汉魏风骨,下开唐代狂放诗风的进程中,以其鲜明独特、豪迈遒劲的风貌,构成了我国乐府诗史中一段华美的乐章。
题材内容的丰富性、风格神韵的独特性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中文学风格角度入手对鲍照的乐府诗进行简要的剖析与归纳。
关键词:鲍照乐府诗文学风格语言个性生活在魏晋南朝宋代的鲍照和当时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齐名后人誉之“元嘉三杰”。
鲍照生世贫寒,无法比及谢、颜显赫的世族地位。
有关他的传记在史料中也只是寥寥数语。
而在是个创作方面,他“点四家之擅美,跨两代而孤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继承了建安文学和汉魏以来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中国诗史上为具有要贡献的大诗人。
鲍照的乐府诗创造了乐府诗的一个高峰。
鲍照乐府诗流传下来的有86 首,下面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其文学风格进行分述。
一、主题与对象相契合的特色对于文学风格,我们需要理解风格,还有主题内在依据和篇章修辞之外的角度,即强调风格是主体与对象相契合时呈现出来的特色。
在品读鲍照的86首乐府诗时,不难发现,诗中出现了大量“我”、“吾”等字眼,如《代春日行》、《代东武吟》、《代朗月行》等,部分诗中没有刻意地表明,但全然是隐藏在诗背后的“我”与“君”的对话口吻。
鲍照虽出身低微,却是一个很有才华、胸怀远大抱负的人,他在《拟古》之三中说:“十五讽诗书,篇翰靡不通。
弱冠参多士,飞步入秦宫。
侧者见君子论,预见古人风。
”说明鲍照很早就颇以才学自负,欲成就一番事业。
在“士庶天隔”的社会里,他始终受到压抑。
不但不能施展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而且在经济生活上常常处于贫困的窘境。
鲍照虽居才傲世,而也不得不委曲求全,以迎媚俗:“上好为文章!自谓人莫能。
照悟其旨,为文章多鄙言累句。
咸为照才尽,实不然也。
”丧失尊严和人格,出卖自己的创作个性,这对于愤世嫉俗且有着远大抱负的鲍照来讲是无法忍受下去的。
论文:《诗品》对鲍照的接受.
论《诗品》对鲍照的接受鲍照,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
他出身寒微,在门阀制度森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为当世所重。
涉及鲍照诗文的的批评文献并不多,只有虞炎《鲍照集序》、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沈约《宋书·鲍照传》略有提及。
《诗品》将鲍照诗列于中品,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诗品》宋参军鲍照条曰:“其源出于二张。
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諔诡,含茂先之靡嫚。
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
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
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
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
”①此条目从鲍照的创作渊源,风格特点,历史地位,缺点不足几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诗品》的成书离鲍照生活的时代并不遥远,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门阀制度的偏见,认识到了鲍照诗歌在当时文坛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对后世鲍照诗歌的接受有着重要影响。
一.《诗品》在鲍照接受史上的意义鲍照的作品在刘宋时期并不受世人关注,也没有多大影响。
与西晋左思相比较,他们有着同样的处境,同样才高一时,同样有志难伸,但鲍照没有左思幸运,左思生前已文名动于一时,以《三都赋》名震京师,洛阳纸贵。
而鲍照的文学创作并没有被当时的文坛主流所接受,在刘宋时期影响甚微。
到了齐代时他的地位才上升起来,虞炎奉文惠太子之命收集鲍照诗篇,编定了《鲍照集》。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则将他的诗列为对诗坛有重大影响的“三体”之一,《诗品》更是对鲍照的文学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
以上诸家评论中,钟嵘可以说是南朝时期对鲍照认识最深刻的评论家。
钟嵘认为鲍照诗“得景阳之諔诡,含茂先之靡嫚。
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
”这里通过几个诗人的比较对鲍照诗风进行了概括。
“諔诡”一释为怪异、奇异,张协的五言诗造境奇异,且“巧构形似之言”,喜欢煅字炼句,求新求奇。
鲍照模山范水的那一类诗即有精心炼句的一面,他的有些诗句为了争奇求新,用字必生,甚至到了注家不知的地步。
他常常运用出人意表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奇异的景象。
鲍照乐府诗的创新风格
、
题 材 方 面 的创 新
一
是对 述志咏 怀题材 的拓展 。鲍 照 出身低微 ,备 受门 鸱鸢 ,下 飞畏网罗 ”,实是诗人在 险恶的政治环境 中的 自
阀政 治制度 的压 制 ,一 生虽仕三帝 四王 ,然 无论在王 国为 我 写 照 ; 《 放 歌行 》描 绘 了一 幅奸 佞 小人 云集 权贵 之 代 冠盖纵横至 ,车骑 四方来 。素带 官 ,还 是短暂地 入为 中书舍人 、出为永宁县 令,都是 屈居 门、朝 夕不 止的画面 : “ 九 品,未见升 迁。 由于他 的政治地 位不高 ,物质待遇 也很 曳长飚 ,华 缨结远埃 。 日中安能止 ,钟鸣犹未 归”,具有 低 ,因此他 的乐府诗 中多有因仕途 坎坷 引发 的各种激 愤情 强烈 的讽刺 意义 。鲍照 的这类政 治讽刺乐府诗将现 实题材
怀 , 以及对 门阀政 治的控诉 ,这类 作 品有 《 代放歌行 》、
纳入到 乐府 领域 ,给 乐府诗注入 了深刻的社会 内容 和勇于
《 贫贱苦愁 行》及 《 行路难 》等 。 《 行路难 》 ( 代 拟 拟 其 批判现 实的精神,创新之处不言而喻 。 四 ) 抒 发 了仕 途 坎 坷 的 愁 苦 愤 慨 心 情 , 诗 中 运 用 了 比 兴 手 二 、 美 学风 格
鲍 照虽然也 写 了一些清 新明快 、 自然 浅易的乐府 诗,
诗新风 的实属鲍照 。他不仅是南朝最早有意识写作边塞题材 但 最能代表他 乐府诗成 就的还是俊逸 豪放 、奇矫凌厉 的汉 的诗人 ,而且作 品数量较 多,艺术特 色鲜 明,历来备受 瞩 魏 古题 乐 府之 作 , 《 出 自蓟北 门行 》 、 《 行路 难 》 代 拟 目, 《 文选》对鲍照的此类诗也非常推崇,将 《 东武吟》、 《 自蓟北门行 》和 《 出 代苦热行》三首予 以收录。
浅析鲍照的乐府诗
鲍照乐府创作可分为拟汉魏古乐府与仿南朝乐府两部分。二者都明显带有时代特征。其女性、山水、边塞等题材的诗都具有时代的烙印,边塞诗如《代苦热行》,诗人以奇峭而夸张的语言,极度形容征战环境之险恶பைடு நூலகம்以突出士兵们“生躯蹈死地”而荣薄赏微的悲哀,对
浅析鲍照的乐府诗
鲍照是一位很有抱负的才士,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但诗歌是最重要的,对后世的文学有很大的贡献,后人将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鲍照乐府诗历来备受关注,他的乐府诗大体可分为艳情诗、边塞诗、咏物诗、述志诗、挽歌、游仙诗,其内容涵盖了汉魏以来文人创作乐府诗的大部分题材。诗中蕴含的激愤浓烈的情感气势,丰富多变的形式风格使其成为乐府长河中璀璨的明珠。鲍照的乐府作品主要是从其对乐府诗的继承与创新、时代特征、个性气质及表现形态等三个方面把握的。
论鲍照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一)
论鲍照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一)【论文关键词】鲍照诗歌风格多样性【论文摘要】古人对鲍照诗歌的风格评说有很多,本文试图从这些论说出发,反本溯源,揭示鲍照的多样诗风。
鲍照是南北朝刘宋时期一个重要的诗人,元嘉三大家之一,尤以乐府为人所称道。
但他的诗歌地位,一直饱经争议。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颜不如鲍,鲍不如谢。
“①但随着后人研究的深入,鲍照的地位俨然有赶超谢灵运之势。
章培恒的(中国文学史》中写道:“但他(鲍照)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以至被推举为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②由此也可见,他的诗歌在不同时代,受到的待遇并不一致。
与此相关的,关于鲍照诗歌的风格,自古以来评论家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产生了各种说法。
梳理这些言论,不难发现,其实鲍照的诗歌风格很复杂,任何断语都有似是而非之感。
然而对于他的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却少有人提及,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后人对鲍诗风格的评说鲍照死后不久,虞炎奉命作鲍照集序》,其中对鲍照的作品风格有如此评价“照所赋述,虽乏精典,而有超丽。
”稍后的沈约在(宋书关临川烈武王道规传附鲍照传》中说“鱼包照字明远,文辞瞻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
”梁代钟嵘的诗品》把鲍照的诗歌列为中品,并评价道“其源出于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
得景阳之椒诡,含茂先之靡鳗。
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
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
磋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
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
”在梁代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论》中,如此评价鲍照的诗歌风格:“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魄。
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
斯鲍照之遗烈也。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由于杜甫的“俊逸说”简练又恰当,因此为以后的广大诗家所引用。
北宋秦观的《韩愈论》里说:’‘谢灵运、鲍昭之诗,长于峻洁。
鲍照诗歌
论鲍照诗歌的俊逸风格作者:戴琪芳指导老师:叶当前内容摘要:晋宋之际的诗人鲍照继承了《诗经》、楚辞的创作艺术,同时也借鉴当时南北朝民歌的艺术之长。
这使得他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风神俊逸的艺术风格。
鲍照的诗歌正处于南北朝诗歌转运之际,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也在诗歌的体式和风格上都有新的突破。
他的寒士身份也使他的诗歌区别于当时其他诗歌风采,具有一种险俗的格调和艳丽的色彩。
在诗的意象塑造和语言、风格上,都充溢着俊逸之美。
他的诗歌上承汉魏风骨,下开唐代李白、杜甫及边塞诗狂放俊逸的先例,他诗歌中流露出的俊逸神韵对后世文人的影响很大,他的诗歌构成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篇华美的乐章。
关键字:风格;俊逸;原因;影响鲍照,字明远,出身寒微,少时多才,因向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而得重用,担任国侍郎职位,后又做过永嘉令、临海王子顼参军等职,后子顼因谋反赐死,他也死于乱军之中。
文学史都将鲍照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他身世坎坷,一身在穷困潦倒中度过。
他的诗作大多散佚,现存诗歌约二百首,其中乐府诗八十余篇。
他的诗歌摆脱了当时空谈玄理的桎梏并且另辟蹊径,表现出一种阳刚俊逸的风采。
他的诗歌创造对于元嘉时期的铺陈辞采到永明抒情诗风的转化起着关键的作用。
其独标一世的个性和卓然不群的创作风格影响了整整一代诗风。
尤其是其乐府诗创作,在南北朝时期甚至整个乐府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他的诗歌在后世得到普遍的认同和赞赏,并称其诗歌“独步千秋,衣被百世”。
鲍照的诗歌表现出多样的艺术风格,而这样区别于当下的诗歌风格、创作道路是与乐府文化传统精神和南北朝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同时也与鲍照本人的才情性格密切相关。
他的诗歌兼具雅俗并以俗为主,这种风格的形成是对历史传统文化的继承,顺承了《诗经》“缘事而发”的精神。
这与当时文坛只追求声辞丽藻的文风大相径庭,这也为他诗歌创造形成多样风格创造了条件。
我们需要不断开拓视野,从多方面对鲍照诗歌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鲍照诗歌创作艺术分析
鲍照诗歌创作艺术分析摘要:鲍照的诗歌作品不但真实地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而且集各体之成就,使生命多坎坷的鲍照成为诗坛独领风骚的一代名家。
本文通过对鲍照古诗和乐府创作艺术的具体分析,来展示其独有的魅力。
关键词:鲍照;古诗;乐府;创作艺术鲍照在中国诗歌诗运转关的宋代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不但发展了诗歌形式,有不少诗篇从句数、章法、对仗、声律上都成为后世永明诗人以及唐人律诗、绝句的雏形。
鲍照潜心于诗文创作,在七言歌行体的发展上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下面我们就鲍照的古诗和乐府做简单的分析。
一、奇险深曲、气急色浓之古诗鲍照古诗现存113首,其中五言古诗108首,四言古诗4首,七言古诗1首。
《文选》所录鲍照古诗有九首之多,大体分归于咏史、游览、行旅、杂拟、杂诗五个部分。
这样的分法也是符合鲍照古诗整体内容的。
其中又以游览和行旅居多,合算下来凡32首。
清人叶夑在《原诗·外篇下》说:“六朝之诗,始知烘染设色,微分浓淡;而远近层次,尚在形似意想间,犹未显然分明也!”①他所指出的六朝诗人写山水、摹意象的特点在鲍照诗歌中亦有体现。
就时代背景而言,鲍照在谢灵运、颜延之之后能把行旅、游览中所见到的山水景象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风气传承下来,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努力。
如他在临川王幕府时作的《登庐山》,全诗共10联,20句,凡百字。
诗头开门见山,一句“悬装乱水区,薄旅次山楹”,斗然发语,将读者的视线直接拉入诗人笔下,山势“悬装”,行人“薄旅”,显得很有骨力。
如果这一句还算有陈述语气的话,下句则有万里奔腾、激瀑飞荡之感,“千巌盛阻积,万壑势回萦”,张弛的力度在“千”与“万”的对仗中强有力地传递了出来。
由此发端铺排下去,纷纷扰扰的景物汹涌而来:洞涧、耸树、松磴、云窦、阴冰、炎树、晨鹍、夜猿、深崖、穹岫等,深山大川无人踏足处的神秘、荒蛮景象被逼真地展示出来,让人在紧张的气氛中感受诗篇声色大开所带来的震撼。
这些景物无不显得独特,不经历艰险的旅程是难以接触到的。
鲍照的诗歌特点
鲍照的诗歌特点
1. 鲍照的诗歌情感真的很强烈啊!比如他的《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是多么直白又浓烈的悲愤之情啊,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时的那种无奈和气恼。
2. 鲍照的诗很善于用形象来表达呀!像《代白头吟》里的“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把人的品性用这么具体的形象来展现,是不是特别厉害?这不就和我们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来描述人或事一样嘛。
3. 鲍照的诗歌语言可精炼了呢!看看“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简单几个字就把道理说得明明白白的,就像我们平时说话,简洁又能抓住重点。
4. 鲍照的诗在韵律方面也很出色诶!“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读起来朗朗上口,多有节奏感啊,这就如同唱歌有好听的旋律一样吸引人。
5. 鲍照对人生的思考在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呀!比如“人生不得恒称悲,惆怅徙倚至夜半”,这和我们有时候夜深人静思考人生是多么相似,让人感同身受。
6. 鲍照的诗歌风格那是相当独特啊!“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这种刚直的风格是不是很有个性?简直就像一个倔强坚持自我的人一样引人注目。
我觉得鲍照的诗歌特点鲜明,情感、形象、语言、韵律等都很出众,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欣赏和品味!。
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
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说到鲍照,他的诗歌真的是既古老又新鲜,简直就是跨越千年的“时髦”!不过你要说鲍照到底有啥艺术特色,说实话,说不定你会被这位“诗人”给弄得目瞪口呆。
先别急,慢慢来,咱们从头说。
鲍照的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得是他的“真情实感”。
你知道的,古人写诗,总是把情感掩藏得像藏了个大秘密一样,细细品味才能看出来。
但鲍照不,他的诗歌里有一股子直白劲儿,就像是你跟朋友吐槽心事一样,直白又不做作。
他有时候情绪低落,有时候又特别亢奋,反正让人觉得很真实。
你看他的《拟行路难》,那里面写的那种“千难万险都不怕”的豪情,简直就是一种“我能行”的强大信心,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他内心的澎湃。
再说说他的语言,哎哟,这个可得重点提。
鲍照的诗歌真是语言上的“艺术家”,不是那种一味追求华丽,而是每个字都像是调皮的孩子,跳跃着出现在你眼前。
有时他的诗句简单得像是你在路边听到的一句俚语,可偏偏又能让人心里一震。
你看那《应召》。
表面上看,写的是一个接到召命的官员,但细细品味,能感受到那种深深的无奈和决心——好像是在说,人生就像一场不期而遇的旅行,有时候只能随风而去。
你看鲍照特别喜欢借自然景象来表达心情,这点在古人写诗中并不稀奇。
可鲍照不同,他的自然景象写得可真是有点“狂放”。
比如他说到山川河流,总是赋予它们一种“性格”,仿佛这些山水都能和他“对话”。
你看他在诗中写的江水,偶尔是悲凉的,偶尔又是汹涌澎湃的,简直就是他的心情的镜子。
其实他就是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让你跟他一起感受他内心的起伏,像是他带你去了一个隐秘的世界,让你看见了那个“不为人知”的他。
有时候你看他的诗,虽然表达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但看完了就觉得特别“解气”。
是的,就是解气!你也许听过那种让人想把心里憋着的情感一股脑儿爆发出来的时刻。
鲍照就擅长这种情感的爆发,他的诗歌里从来没有什么“矫情”或者“磨磨唧唧”,所有的情感都是直接的,甚至有点爆炸性。
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你心里一颗藏了很久的情绪突然得到了释放,痛快极了!所以他的诗歌看似简单,背后却有着让人无法忽视的力量。
浅析鲍照乐府诗的继承创新与风格特征
浅析鲍照乐府诗的继承创新与风格特征摘要: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身微寒,但是却以其文学天才,创作出许多优秀诗篇。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和建安风骨,以其积极进取的开拓意识和勇于创新精神,对乐府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既浓美华艳又俊逸畅达的独特风格。
关键字:鲍照乐府诗继承创新风格鲍照,字明远,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因曾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故世称为鲍参军。
鲍照生于南朝时期,在门阀政治大行其道的时代里,出身微寒的他并未引起很多重视。
《宋书》、《南史》中,均未为鲍照专门立传,其生平只是附在烈武王刘道规的传里。
纵使鲍照“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道丽”,但因为“身既遇难,篇章无遗”,“年代稍远,零落者多”,传世的作品大约只有总数的一半。
乐府诗产生于汉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鲍照所处的刘宋时期,已经十分的繁荣。
鲍照在充分继承前代文学遗产的基础上,以其丰富的思想性和积极的创造性投入了乐府诗的创作。
在鲍照传世不多的诗作中,乐府诗就占有八十六首,这些作品对这一诗歌形式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萧涤非先生认为“以诗言,陶、鲍、谢三家,后先鼎足,以乐府言,则当让鲍照独步!”①一、鲍照乐府诗的思想内涵刘宋时期,玄风渐淡,儒学复兴,思想界这一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
鲍照深受儒家影响,他的乐府诗的思想内涵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一方面,鲍照讲究“夷夏之辨”与“尊王攘夷”,对忠于君主、报效国家的将士不吝赞美,鲜明的表达了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另一方面,他又谴责君主的刻薄寡恩,不能任用贤良,但即使如此,其抒情表达也不出“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儒家诗教范畴,具有鲜明的儒家烙印。
在鲍照生活的时代,一方面,刘宋皇室开始重用寒门士人,使鲍照看到了建功立业的希望,另一方面,政治环境是非常险恶的,高官重臣动辄获罪被杀,士人中难以善终者也不在少数。
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和艺术风格
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和艺术风格鲍照出身寒微,却是一位极有抱负的才士。
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
其诗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
如《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首四句情绪慷慨,激愤难抑,他拔剑击柱,仰天长叹,悲愤满怀,因为有志难伸;中六句以轻松的口吻表现罢官后的天伦之乐,在轻松的背后,隐含着失志后无可奈何的悲哀;末二句故作旷达之语,既有孤寒之士的人生隐痛,也有讽刺权贵的意味。
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出身贫寒而又沉沦下僚的鲍照,对社会下层的生活有更广泛的接触和更深刻的感受,这在他的诗歌中有深刻的反映。
这些诗歌也同样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
二、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其中也渗透着诗人自己的慷慨不平。
如《代出自蓟北门行》着重表现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和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与梗概多气的建安诗风颇为接近。
三、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在鲍照的诗中也占相当的比例。
这些诗歌的共同特点是哀怨凄怆,细致感人,如《拟行路难》其十三描写思念家人故乡的情怀,其十二则描写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
四、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的疾苦,在鲍照的诗中也占有突出的地位。
如《拟古》其六就具有代表性。
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但在当时却被目为“险俗”或“险急”。
首先,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调来看,鲍照以寒士的身份抒发了贫寒之士的强烈呼声,表现为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和难以抑制的怨愤。
他描写边塞战争、征夫戍卒以及游子、思妇和弃妇的生活,反映普通百姓及不幸家庭的悲哀;同情百姓的疾苦,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和官僚政治的腐朽等,都是很有特色的。
古人对鲍照诗歌的风格评说
鲍照诗歌的风格评说古人对鲍照诗歌的风格评说有很多,本文试图从这些论说出发,反本溯源,揭示鲍照的多样诗风。
鲍照是南北朝刘宋时期一个重要的诗人,元嘉三大家之一,尤以乐府为人所称道。
但他的诗歌地位,一直饱经争议。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颜不如鲍,鲍不如谢。
“①但随着后人研究的深入,鲍照的地位俨然有赶超谢灵运之势。
章培恒的(中国文学史》中写道:“但他(鲍照)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以至被推举为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②由此也可见,他的诗歌在不同时代,受到的待遇并不一致。
与此相关的,关于鲍照诗歌的风格,自古以来评论家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产生了各种说法。
梳理这些言论,不难发现,其实鲍照的诗歌风格很复杂,任何断语都有似是而非之感。
然而对于他的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却少有人提及,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后人对鲍诗风格的评说鲍照死后不久,虞炎奉命作<鲍照集序》,其中对鲍照的作品风格有如此评价“照所赋述,虽乏精典,而有超丽。
”稍后的沈约在(宋书关临川烈武王道规传附鲍照传》中说“鱼包照字明远,文辞瞻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
”梁代钟嵘的<诗品》把鲍照的诗歌列为中品,并评价道“其源出于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
得景阳之椒诡,含茂先之靡鳗。
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
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
磋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
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
”在梁代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论》中,如此评价鲍照的诗歌风格:“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魄。
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
斯鲍照之遗烈也。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鲍照乐府诗雅俗兼具之风格论
鲍照乐府诗雅俗兼具之风格论刘宋时期,鲍照作为“元嘉三大家”之一,其独标一世的个性和卓然不群的创作风格影响了整整一代诗风,尤其是其乐府诗创作,在南北朝时期甚至整个乐府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非同一般的重要地位。
鲍照乐府诗无论是从内容、形式、思想、体式都创造了一种迥异于时风的样式,无论是其人还是其诗都走出了一条以俗为主、雅俗兼容的特殊道路。
而这样特殊的诗歌风格、创作道路与乐府文化传统精神血脉相连,与南北朝大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也与鲍照本人的才情性格密切相关。
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鲍照乐府诗,将会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一个可以开拓的空间。
从整个乐府文学史这样一个大系统着眼,从乐府产生的起源、乐府的发展衍变、乐府的传统精神以及后世影响等方面入手,研究鲍照其人其诗以及创作活动与乐府文化的关系,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把握鲍照在中国乐府文学史以及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鲍照乐府诗具有显著的历史地位,鲍照其人其诗都有一种小传统与大传统交替转变的模式,经历了雅与俗的升降起伏命运。
本文即尝试从乐府诗传统及乐府文化的角度入手,去探究鲍照乐府雅俗兼具风格的的产生渊源,深刻内涵及深远影响。
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由文化视野入题,对文化和乐府文化分别进行总的阐述,奠定了全文展开议论的立论基础。
正文部分分三大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鲍照雅俗兼具的诗歌风格、诗歌现象所承继的历史文化传统,历史渊源。
鲍照乐府诗是对汉魏乐府精神的继承,反映了一种积极乐观、昂扬不屈的文化心态,一种抒情言志的诗歌传统,一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纵观整个乐府文学史,我们不难看出,这种精神传统和文化心态是一脉相承并延续不断的。
第二章,具体论述鲍照乐府诗雅俗之路的表现。
将鲍照的雅俗兼具的诗风与当代文人进行对比,并探究其中深层的原因。
与同时代的文人相比后得出结论,鲍照乐府诗无论是从内容、形式或者思想内涵上都走了一条雅俗之路,这与乐府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与诗人自身的才情性格相关,也与南北朝大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鲍照资料介绍_鲍照主要代表作
鲍照资料介绍_鲍照主要代表作鲍照出生于415年,卒于466年,字明远,是东海群兰陵人士,就是如今的山东省兰陵县人。
他是南朝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跟谢灵运和颜廷之二人被后人称之为“元嘉三大家”。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鲍照资料介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南宋文学家鲍照虽说鲍照的一生极其坎坷,先是出身于寒门,能够在当时森严的门阀制度下脱颖而出,担任官职,归根到底还是他的拼搏,他对自己有信心,不甘于埋没自己的才能。
但是他的诗歌在他生前就有一定的名气,甚至对以后的诗人具有重大的影响。
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显著,其中他的艺术风格较为飘逸豪放,是传承于建安“风骨”的传统。
在艺术形式上,他的乐于学习和创作乐府诗,至今还有留有80多首诗歌,形式多种多样。
其五言诗要求内容丰富,感情是亢奋和饱满。
七言诗的话讲究隔句就得要押韵,并能够自由的换韵,扩宽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面。
他创作风格对于乐府诗来说是一种创新,突破了传统乐府诗歌的格律,极其富有创造力,语言容量大,在情节变化上显著,读起来朗朗上口,并具有一定的民歌特色。
在明代的时候,《鲍参军集》流行甚多,而它的注释,却到了清末的时候,有人对其进行注释,但是此人的注本还没有刊发。
最后一个版本的话,是到了2012年的《鲍照集校注》。
鲍照墓葬于如今的东禅寺村,其墓地封土就有偶2米多高,墓地呈坐北朝南之势,墓地前还有一个碑,高达2米,宽约1米,上面刻着“南朝宋参军鲍公明之墓”,此碑建造于清道光25年。
鲍照主要代表作鲍照此人是一位文学大家,他主要的创作以诗歌为主,特别是乐府诗的创作,极其的出名。
如今留存下来的就有204首。
可以说鲍照在诗歌史上具有最要的地位,他对后世的李白等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鲍照那么多诗歌中就有广为人知的《拟行路难》,可以说是他诗歌的代表作,整整18首诗歌,就表达出了自己对森严的门阀制度的不满和嘲讽,而他只不过是低贱的寒士,只能够在诗歌中抒发不满,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敢怒不敢言。
论鲍照对乐府诗的贡献(一)
论鲍照对乐府诗的贡献(一)论文关键词:鲍照乐府诗题材五言七言论文摘要:本文列举了鲍照多首诗歌以及其他诗人对他的评价,说明了鲍照对中国古代乐府诗的贡献。
和南朝乐府民歌的生气勃勃形成鲜明对照,当时文人乐府诗却萎靡不振。
作家作品虽不算少,但南朝前期大都是旧调重弹,内容很少有新意。
当时虽也有一些杰出的诗人,如陶渊明、谢灵运等,但陶渊明专注于田园,未尝问津于乐府;谢灵运大力模山绘水,虽写乐府而未称当行。
后期的梁陈时代,在宫体诗狂澜的波及下,文人乐府也伤于轻靡,格卑者更流于轻桃淫裘.汉魏风骨,丧失殆尽。
连汉魏旧题,也被用来大写艳情。
如汉(妇病行),本来主题富于社会意义,但到了“押客”江总笔下,竟成了一个“风流挟琴妇”的弄姿作态。
当时虽有少数作家,如庚信“暮年诗赋”中的乐府,多写乡关之思及羁拘屈身之悲,吴均在他的《行路难》中,揭露贵族的奢华生活,寄寓兴亡之感,但终敌不过一时的风气。
在当时致力于乐府而又成就卓著者,唯有鲍照。
他高步驰骋于乐府诗坛,犹如“高鸿决汉,孤鹤破霜”,唱出了慷慨之音,雄浑之调。
鲍照(公元?-466年)字明远,东海(今山东)人。
家世和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梁代钟嵘己叹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他原是北方世家.而在永嘉大乱之际南迁,终于沦为寒门的下层人土。
他有强烈的人世进取精神,《南史》本传说他“尝渴义庆.未见知,欲贡诗言志。
人止之日:‘郎位尚卑,不可轻件大王。
’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这段贡诗言志的记载,是他意欲有所作为的人生态度的极好证明。
可是.在门阀取士的时代.尽管他才华卓越,只因出身微贱,最终还是遭到压抑。
他最后仅做到临海王刘子项的参军,不久又在统治者的内证中被乱兵杀害,结束了悲剧性的一生。
但是,正由于“家世贫贱”,使他能接触到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对统治集团的腐朽获得足够的认识,从而摆脱当时颓靡诗风的影响,成为南朝“乐府第一手”。
拟古诗八首其六鲍照翻译
《拟古八首(其六)鲍照》原文|赏析作者:南北朝-鲍照原文:束薪幽篁里,刈黍寒涧阴。
朔风伤我肌,号鸟惊思心。
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
田租送函谷,兽藁输上林。
河渭冰未开,关陇雪正深。
笞击官有罚,呵辱吏见侵。
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
解读:鲍照出身微贱,仕途偃蹇,空有满腔才志,无奈贫穷潦倒。
他家里“资储无担石”(《松柏篇》),住房是“上漏下湿”,生活阴霾经常使他“长叹至天晓,愁苦穷日夕”(《代贫贱愁苦行》)。
这些真实写照,是他能比较接近和体验社会下层生活,并予以真挚深切反映社会残暴黑暗的思想基础。
又鲍照大半生宦游在外,阅历既广,感受自深,有供诗歌创作提炼升华的丰厚的生活基础。
《拟古八首》(其六)就是鲍照思想和生活两者相结合的产物,它对饥寒交迫的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充满同情,对贵族官僚集团向百姓施行敲骨吸髓的虐政进行揭露和抨击,进发出璀灿的现实主义光芒。
全诗的诗眼是第四句的“思”字,它表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不平现象深沉的严肃的反思,抒发了渴望改变现状而又无法施展怀抱的郁闷。
方虚谷《<;文选>;颜鲍谢诗评》中说“明远多为不得志之辞,悯夫寒士下僚之不达”,这话说得还不够全面,鲍照不仅仅关心“寒士下僚之不达”,他还关心和同情民生疾苦,有积极的拯世济物之心。
唐代大诗人杜甫所继承的正是这种精神与诗风,所以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此诗“真至”,“此等最为少陵所摹”,是很中肯的。
前四句是触发“思”的契机,后十句是闸门开启后所“思”的两层具体内容。
“束薪幽篁里,刈黍寒涧阴。
”在幽暗的竹林里打柴,在背山的寒冷涧谷中收割庄稼,都必然徒劳无功。
黄节《鲍参军诗补注》说“幽篁里无薪”,“寒涧阴无黍”,两句言“物之失所也”,诠释得很精采。
两句有一点“赋”的成分,意在表明失去土地失去粮食的人们只能到毫无希望的地方去寻找生活资料,作绝望的挣扎。
但更主要的却在于“兴”。
兴自己老而无成,兴百姓苦而无获,为全诗张本。
《楚辞》:“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但主要是诗歌。
鲍照的诗多为乐府诗。
《拟行路难》18首是其代表作。
其中有些诗抒发了他在南北分裂、世族当权、篡乱不已的黑暗时代有志难伸,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如第4首;有些诗表现了他在门阀制度压抑下耿直、孤傲和倔强的性格,反映了他与黑暗现实的尖锐对立,如第6首;有些诗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战乱中的痛苦生活,如第12首、第13首。
除此之外,鲍照的《代东武吟》、《代苦热行》、《代出自荆北门行》等还反映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抒发了他的报国壮志。
这类诗对唐代的边塞诗颇有影响。
鲍照的诗多为五言和七言。
其中七言诗变句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奠定了后世七言古诗的基本形式。
鲍照的诗主要学习张协和张华,善于摹写形状。
宋颜延之问己与谢灵运优劣于鲍照,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胡应麟《诗薮》称其“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著有《鲍参军集》。
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
鲍照有个妹妹叫鲍令晖,是著名女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第 7卷 第 2期
( )羲之风骨清举也。 王 善笔力者多骨, 不善笔力者多肉 多骨微 肉 者 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 多力丰筋者胜,
无力无 筋者病 。
隽骨天奇, 其腾踔如蹑虚空, 于马势尽善也 ⑦
至 于刘勰 “ 风骨论 ”对 “ 个性” 的重视 ,则集
论之甚详。 詹福瑞师 《 中古文学理论范畴》一书认 为,“ 风清骨峻”是刘勰对 “ 风骨”特征的简明概 括 也是刘勰所Y)种风格类型中 “ 1k 典雅”一体的
量”和 “ 气势” 的强调 与重视 ,如:
鲍明远 ( ) 照 有西汉气骨, 李杜筋取此。 ” 这里提
到的 “ 骨” 气 ,即 是 “ 骨 ” 之 谓 。但 何 谓 “ 风 风
骨”? 今人众说不一。鲍诗 “ 风骨”亦少有系统而
深入 的探讨 。 “ 风骨” 范畴进 入文 学批评领设 《 骨》 一篇 , 文 风
【 简介】 张金明 ( 92- ) 作者 1 7 - ,男,河 北抚宁 人。燕 山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文学硕: 。
维普资讯
第 2期
张金明
论 “ 风骨”在鲍照诗歌中的体现
7 3
“ 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
于骨 。故辞之待骨 ,如 体之树骸 ;情之含风,犹 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 , 意气俊爽, 则 文风清焉…“ 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 ,深乎风者, 述情必显。 捶字坚而难移, 结响凝而不滞 , 此风骨 之力也。 若瘠义肥词, 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 思不环周,索莫乏气,则无风之验也。 ”从以上论 述中,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判断: 其一,“ 风骨”之 “ 风”属于 “ 情” 的范围, 含 “ 风”之情是一种鲜明、生动、深挚的情感, 具 有一种充沛动人的气势和力量。 其二,“ 风骨”之 “ , 属于事义和语辞的 骨” 范围。事义纯正, 语辞精炼坚实,就使作品具备了 “ 骨”的特征。 就“ 风”与 “ 骨”的关系而言,笔者认为应是
与抗争的激 昂奋发之力以及执着与激愤的坎壕感 荡之 力两个方面,而 “ 士” 的入世精神则是
鲍诗风骨的精 气血脉。
I 关键词] 鲍照诗歌; “ 风骨” ;激昂奋发
[ 中文分类号】I0 . [ 2 7 2 文献标识码] [ 2 A 文章编号】10—6 2(0 6 0 -0 2 5 0 929 20 ) 207 - 0
雅” 风格中抽取出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写作原 则,这样 ,刘勰的具体论述就未能摆脱出 “ 典雅” 风格特征 的影响和制约。 刘勰对 “ ② 典雅”风格特 征的表述是,“ 熔式经诰, 方轨儒门者也” 即从 , 内容到形式上 皆取法经书。 显然, 后世作为一般意 义上的文学批评标准或审美标准的 “ 风骨”己摆脱 了上述这种影响和制约, 因而具有更为宽泛的适用 范围 。但是应该看到,在 “ 风骨”产生、发展和
鲍照的大多数诗作都有着充实深厚的内容, 而
这些内容无疑也都染上了诗人独特的主体色彩。 研 究鲍诗内容, 应以儒家 “ 士”的入世精神为起点。 从鲍照诗作中表现 出来 的 “ 士”的责任感与使命 感, 拯世济物、建功立业的壮志,理想受挫的痛苦 与悲愤 , 以及对于人生、 命运和生命本体的体验与 思考等等, 都可以认为是这一起点派生的分支。 正 是鲍照这种顽强执着的入世精神, 才使其诗歌内容 具备了刚健 的气势与力量。这种气势与力量 ,主 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的特征 : 一、进取与抗争的激昂奋发之力 从鲍照的诗歌作品中, 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有 着积极强烈的进取之心。 这种进取之心, 有时是以 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 的, 如其 《 拟行路难》 之十八: 丈夫四十强而仕 , 当二十弱冠辰。 余 莫言草木
风 格特 征 。刘勰 单 立 《 风骨 》 一 篇 ,意在 从 “ 典
中表现在 《 风骨》篇对曹丕 “ 文气论”的继承。 篇 中特别 拈 出曹丕 《 典论 - 论文》中 “ 以气 为主”的 文
观念 ,并详列其 以 “ 气”评 论诸家 作者之说和刘桢 以 “ ” 品评 孔 融之 论 ,总 括 说 :“ 重气 之 旨 气 并
20 0 6年 5月
燕山大 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Ju ao Y nhnU iesy (hlsp ya d o i c n e d in o r l f asa nv r t P i oh n c l i c io ) n i o S aS e E t
V_ .7No 0 1 .2
鲍照是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 他 虽然因为 “ 才秀人微,故取湮 当代” ,但其所取
得 的文 学成就在后 世却赢 得 了极 高的评价 , 而在 前 人酌 评价 中,从 “ 骨”入 手论及其 诗歌创作 者甚 风 多。如元 陈绎 曾云 :“ 六朝文气 衰 缓 ,唯刘越 石 、
演变的过程中, 其具有本质规定性的因素却是一脉 相承的。这个因素,本文把它概括为:内在的富有 个性特征的刚健的力量和气势 。 从刘勰 “ 风骨论”的渊源——人物品评、 书论 及 画论 中 , 们 己可 见到对上 述所 谓 “ 我 个性 ” 力 、“
M a .2 0 y 06
论 “ 骨" 在鲍照诗歌 中的体 现 风
张 金 明
( 山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 0 6 0) 燕 60 4 [ 摘 要] “ 风骨”是前人推许鲍照诗歌 的一个关键所在。本文认为,内在的富有个性特征
的刚健的气势与力量是 “ 风骨”这一范畴 的质 的规定性 ,在鲍照诗歌 内容 中主要体现为进取
[ 收稿 日 期】 20・90 05 ・9 0
一
也。 ”关于曹丕所论之气, 罗宗强先生认为有两义:
为作 者个 人之气 质情性 ,一 为 “ 文气 ” ,即作者 的气 质情 性 反 映到 文章 中所 表 现 出来 的 一种 富于
个性特征 的感情气势与感情力量 。 风骨》篇又 ⑧《 云: 鹰隼乏采 , “ 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 ”这 表 明了刘勰对作品刚健的力量与气势的推崇。《 风 骨》篇对 “ 风骨”标准的具体要求大致如下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