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沉淀技术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内容提要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内容提要](https://img.taocdn.com/s3/m/0e8ed74a2e3f5727a5e962ba.png)
2009级《生物分离工程》复习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重点节:第二节、第三节1、生物分离工程的一般流程Page42、生物分离纯化工艺过程的选择依据Page53、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Page6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重点节:第一节1、发酵液的一般特性Page92、发酵液预处理的要求Page10-113、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Page11-164、凝集&絮凝Page11-125、转筒真空过滤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Page27-28第三章细胞分离技术:重点节:第二节1、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Page312、比较不同细胞破碎方法(机械法、化学法、物理法和酶溶法)的原理和优缺点Page34-393、比较珠磨法、高压匀浆法和超声波细胞破碎法的优缺点Page34-364、细胞破碎的方法主要有哪些?选择破碎方法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自己总结)5、蛋白质复性及其主要复性方法(稀释与透析、色谱、反胶束)Page41-45第四章沉淀技术:重点节:第三节1、盐析的原理Page512、K s和β分级盐析法Page523、什么是饱和度?盐析沉淀操作曲线的制作实验步骤Page544、盐析操作计算Page53-545、主要的沉淀方法(盐析、有机溶剂、等电点、变性沉淀等)及其优缺点比较Page27-28第五章萃取技术:重点节:第二节(二)、第三节(二、三)、第四节(一、二、四)、第六节(一、二)、第八节(一、二、三、四)1、萃取分配系数、相比、萃取分离系数Page652、单级萃取、多级逆流萃取、多级错流萃取理论收率和萃余率的计算Page67-703、物理萃取&化学萃取Page72-734、水相条件如何影响有机溶剂萃取过程Page73-745、有机溶剂萃取剂的选择原则Page746、解释双水相相图Page817、常用的双水相系统有哪些?Page80-818、什么是道南电位Page82,试述道南平衡理论在双水相萃取、纳滤膜分离机制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机制解释中的应用。
环保行业污水处理与资源回用技术方案
![环保行业污水处理与资源回用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d0835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a.png)
环保行业污水处理与资源回用技术方案第1章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污水处理与资源回用意义 (3)1.3 技术方案总体目标 (4)第2章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4)2.1 污水来源与特性 (4)2.2 污水处理技术分类 (4)2.3 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5)第3章污水预处理技术 (5)3.1 筛滤技术 (5)3.1.1 技术原理 (5)3.1.2 筛滤设备 (5)3.1.3 影响因素 (6)3.2 沉淀技术 (6)3.2.1 技术原理 (6)3.2.2 沉淀设备 (6)3.2.3 影响因素 (6)3.3 气浮技术 (6)3.3.1 技术原理 (6)3.3.2 气浮设备 (6)3.3.3 影响因素 (6)第4章物理处理技术 (7)4.1 混凝沉淀技术 (7)4.1.1 技术原理 (7)4.1.2 技术特点 (7)4.1.3 应用案例 (7)4.2 超滤技术 (7)4.2.1 技术原理 (7)4.2.2 技术特点 (7)4.2.3 应用案例 (7)4.3 反渗透技术 (7)4.3.1 技术原理 (7)4.3.2 技术特点 (7)4.3.3 应用案例 (8)第5章化学处理技术 (8)5.1 化学氧化技术 (8)5.1.1 氯气氧化 (8)5.1.2 臭氧氧化 (8)5.1.3 Fenton氧化 (8)5.2 化学絮凝技术 (8)5.2.1 铁盐絮凝 (8)5.2.3 有机高分子絮凝 (8)5.3 电渗析技术 (9)5.3.1 膜材料 (9)5.3.2 应用实例 (9)5.3.3 技术优化 (9)第6章生物处理技术 (9)6.1 活性污泥法 (9)6.1.1 概述 (9)6.1.2 基本原理 (9)6.1.3 工艺流程 (9)6.1.4 技术特点 (9)6.2 生物膜法 (10)6.2.1 概述 (10)6.2.2 基本原理 (10)6.2.3 工艺流程 (10)6.2.4 技术特点 (10)6.3 厌氧处理技术 (10)6.3.1 概述 (10)6.3.2 基本原理 (10)6.3.3 工艺流程 (10)6.3.4 技术特点 (10)第7章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 (10)7.1 污泥浓缩技术 (11)7.1.1 机械浓缩技术 (11)7.1.2 气浮浓缩技术 (11)7.2 污泥消化技术 (11)7.2.1 好氧消化技术 (11)7.2.2 厌氧消化技术 (11)7.3 污泥干化与焚烧技术 (11)7.3.1 污泥干化技术 (11)7.3.1.1 热风干化技术 (11)7.3.1.2 传导干化技术 (11)7.3.2 污泥焚烧技术 (12)7.3.2.1 流化床焚烧技术 (12)7.3.2.2 回转窑焚烧技术 (12)第8章资源回用技术 (12)8.1 污水回用技术 (12)8.1.1 膜分离技术 (12)8.1.2 生物处理技术 (12)8.1.3 化学氧化技术 (12)8.1.4 深度处理技术 (12)8.2 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 (12)8.2.1 污泥堆肥化 (13)8.2.3 污泥建材利用 (13)8.3 污水处理过程中能源回收技术 (13)8.3.1 污水中的有机物能源回收 (13)8.3.2 污水中的热能回收 (13)8.3.3 污泥中的能源回收 (13)8.3.4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13)第9章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13)9.1 设计原则与依据 (13)9.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 (14)9.3 主要处理设施设计 (14)第10章污水处理工程运行与管理 (15)10.1 运行管理策略 (15)10.1.1 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的基本原则 (15)10.1.2 运行管理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15)10.1.3 制定运行计划与调度方案 (15)10.1.4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 (15)10.2 检测与监控技术 (15)10.2.1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指标检测 (15)10.2.2 在线监测系统的配置与运行 (15)10.2.3 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15)10.2.4 检测与监控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15)10.3 污水处理设施优化与改造方案 (15)10.3.1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能评估 (15)10.3.2 污水处理设施的优化措施 (15)10.3.3 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技术路线 (15)10.3.4 改造项目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15)10.3.5 持续改进与技术创新策略 (15)第1章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保问题日益凸显。
第三章_沉淀技术
![第三章_沉淀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8401702964bcf84b9d57b2d.png)
17
3)、盐析分类
lgS =β-ksI
1. ks盐析:固定蛋白质的pH 、T( β ),变动离子 强度I达到沉淀的目的。
2. β盐析:在一定的离子强度下( I ) ,改变溶液 的pH、T ,达到沉淀的目。
15
讨论 1)、KsI项
Ks与溶液的pH、温度无关,仅取决于蛋白质的性 质和盐的种类。 盐浓度↑→离子强度I↑→S↓→析出。 lgS =β-ksI
16
2)、β值的特性及对盐析的影响 •表示不外加盐时的理想溶解度S,与盐的种类无关, 但与温度、pH有关; •pH的影响:pI时蛋白质溶解度最低,β在pI时最小( 调节pH可以导致蛋白质净电荷数变化)
相互作用,此时生物分子很容易相互聚集,在溶
液中的溶解度降得很低,从而形成沉淀从溶液中
析出。
13
• 盐析机理归纳
1).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分子,破坏了蛋 白质表面的水化膜; 2).盐离子电荷的中和作用; 3).盐离子引起了原本在蛋白质分子周围有序排 列的水分子的极化,使水活度降低。 注: 水活度:水分含量的活性部分或自由水。
43
(2)脱水作用
由于使用的有机溶剂与水互溶,它们在溶解于水的同
11
盐析
(1)、继续增大中性盐离子强度时→大量的盐夺取了 自由水,使水分子在盐离子表面聚集→蛋白质胶体 外层的水化膜因盐的夺取而遭到破坏→蛋白质胶体 表面的疏水区域暴露出来,彼此相互聚集,沉淀;
12
(2)、加入高浓度中性盐后,盐离子与生物分子表
面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基团结合,中和了生物分
第三章沉淀法3-2
![第三章沉淀法3-2](https://img.taocdn.com/s3/m/28287c51f01dc281e53af0f7.png)
均匀沉淀的扩散式生长
团聚形成的单分散体系
不定向团聚
均相沉淀法Sm掺杂的氧化铈(SDC)
Sm(NO3)3
Ce(NO3)3
尿 素
85oC恒温
沉淀
粉体
焙烧
干燥
洗涤
过滤
SDC粉体的TEM照片
250nm
250nm
1500C烧结的样品的SEM照片
不同制备方法下CeO2粉体的形貌
b
a共沉淀 法 b均相共 沉淀法 c水热合 成法
I无晶核生成 II成核阶段 III生长阶段
生成沉淀的途径主要有
1)沉淀剂缓慢的化学反应,导致H+(OH-)离子变化,溶
液pH值变化,使产物溶解度逐渐下降而析出沉淀 H2NCONH2 + 3H2O CO2 + 2NH4+ + 2OH- (90C) 2) 沉淀剂缓慢的化学反应,释放出沉淀离子,达到沉淀离 子的沉淀浓度而析出沉淀 NH2HSO3 + H2O SO42- + NH4+ + H+ 3)协同作用 H2NCONH2 + H2O CO2 + 2NH3 (90oC) NH3 + HC2O4C2O42- + NH4+
粉体制备流程
尿 素 Sm(NO3)3 Ce(NO3)3 300~800W微波 加热8~15min 沉淀
粉体
焙烧
干燥
洗涤
过滤
粉体形貌(TEM)
100nm
100nm
200nm
200nm
试剂浓度与粒子尺寸
[M4+] [urea]
晶粒尺寸(nm)
(谢乐公式计算)
粒子尺寸(nm)
生化分离工程 第三章 沉淀
![生化分离工程 第三章 沉淀](https://img.taocdn.com/s3/m/2d0559c1d5bbfd0a795673c3.png)
第三章沉淀主要内容第一节蛋白质表面特性第二节蛋白质沉淀方法第一节蛋白质表面特性蛋白质表面由不均匀分布的荷电基团形成的荷电区、亲水区和疏水区构成。
蛋白质的水溶液呈胶体性质,在蛋造白质分子周围存在与蛋白质分子紧密或疏松结合的水化层。
是蛋白质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防止蛋白质凝聚沉淀的屏障之一。
蛋白质沉淀的另一屏障是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排斥作用。
当双电层的电位足够大时,静电排斥作用抵御分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使蛋白质溶液处于稳定状态。
第二节蛋白质沉淀的方法盐析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有机溶剂沉淀法非离子型聚合物聚电解质多价金属离子1.盐析法盐析沉淀法: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
中性盐:硫酸铵、硫酸钠、柠檬酸钠等盐析沉淀原理:由于加入大量的中性盐破坏了蛋白质的水化膜、中和其所带的电荷从而使蛋白质分子聚集而沉淀析出。
蛋白质的盐析行为常用Cohnx经验式表示:lgS=β-K sμ式中S为蛋白质的溶解度;μ为离子强度;β为常数,与盐的种类无关,但与温度和pH有关;K s 为盐析常数,与盐的种类有关,但与温度和pH无关。
K s分级盐析法:在一定的pH和温度条件下,改变盐的浓度(即离子强度)达到沉淀的目的。
β分级盐析法:在一定的离子强度条件下,改变溶液的pH和温度达到沉淀的目的。
影响盐析的因素(1)无机盐种类:离子半径小,带电多,电荷密度高的阴离子,盐析效果好。
(2)pH值:pH影响Cohnx方程中的b值,pH值接近蛋白质pI值时,蛋白质溶解度最小。
(3)温度:T影响Cohn方程中的b值。
温度升高,b降低;温度降低,b升高。
分段盐析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由于其分子表面的极性基团的种类、数目以及排布的不同,其水化层厚度不同,故盐析所需要的盐浓度也不一样,因此调节蛋白质的中盐浓度,可以使不同的蛋白质分别沉淀。
✷常用的盐析剂是硫酸铵,因为它的盐析能力强,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价格便宜,浓度高时也不会引起蛋白质活性丧失。
第三章流体-固体颗粒间的运动和流态化
![第三章流体-固体颗粒间的运动和流态化](https://img.taocdn.com/s3/m/0360bfdcdaef5ef7ba0d3ce6.png)
32
主要缺点: • 存在强烈的返混。对气固系统还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 如气泡、 节涌、沟流等, 这些都引起气固接触时间的不均性, 从而降低反应 的转化率、产率,甚至产品的质量。 • 颗粒有相当的磨损而粉化, 气体夹带也引起固体损失, 需安装旋 风分离设备。
同这一原理来实现它们分离的设备称为分级器。 将沉降速度不同的两种颗粒倾倒到向上流动的水流中,
若水的速度调整到在两者的沉降速度之间,则沉降速度较小 的那部分颗粒便被漂走分出。若有密度不同的a、b两种颗粒 要分离,且两种颗粒的直径范围都很大,则由于密度大而直 径小的颗粒与密度小而直径大的颗粒可能具有相同的沉降速 度,使两者不能完全分离。
Fd
ma
6
d 3s g
6
d3g
4
d
2
1 2
u2
6
d
3s
du
d
整理得 :
du ( s )g 3 u2
d
s
4d s
开始瞬间,u 0,du 最大,颗粒作加速运动。 d
12
二、沉降的等速阶段
随u↑, Fd↑, 到某一数值ut时,上式右边等于零,此时
du
d
0,颗粒
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ut维持下降。此ut称为颗粒的沉降速度或造端速度。
流体中, 床层认为开始流化, 临界流化速度为umf。 • 密相流化 流速再大, 悬浮的固体颗粒床层继续膨胀, 可观察到
一些固体颗粒被气体夹带而出, 但床层还有一个清晰起伏的界面。 • 稀相流化 流速很大, 流体流速与固体颗粒的重力沉降速度相等
生物化学第三章蛋白质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第三章蛋白质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c6b2843767f5acfa1c7cd8f.png)
第三章蛋白质化学1蛋白质:是一类生物大分子,由一条或多条肽链构成,每条肽链都有一定数量的氨基酸按一定序列以肽键连接形成。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
2标准氨基酸:是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
3、茚三酮反应:是指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等与水合茚三酮发生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该化合物在570mm波长处存在吸收峰。
4、两性电解质:在溶液中既可以给出H+而表现出酸性,又可以结合H+而表现碱性的电解质。
5、兼性离子:即带正电和、又带负电荷的离子。
6、氨基酸的等电点:氨基酸在溶液中的解离程度受PH值影响,在某一PH值条件下,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程度相等,溶液中的氨基酸以兼性离子形式存在,且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成为氨基酸的等电点。
7、单纯蛋白质:完全由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
8、缀合蛋白质:含有氨基酸成分的蛋白质。
9、蛋白质的辅基:缀合蛋白质所含有的非氨基酸成分。
10、肽键:存在于蛋白质和肽分子中,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缩合时形成的化学键。
11、肽平面:在肽单元中,羧基的π键电子对与氮原子的孤电子对存在部分共享,C-N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双键性质,不能自由旋转。
因此,肽单元的六个原子处在同一个平面上,称为肽平面。
12、肽:是指由两个或者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分子。
13、氨基酸的残基:肽和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是不完整的,氨基失去了氢,羧基失去了羟基,因而称为氨基酸的残基。
14、多肽:由10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肽。
15、多肽链:多肽的化学结构呈链状,所以又称多肽链。
16、生物活性肽:是指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肽类物质。
它们多为蛋白质多肽链的一个片段,当被降解释放之后就会表现出活性,例如参与代谢调节、神经传导。
食物蛋白质的消化产物中也有生物活性肽,他们可以被直接吸收。
17、谷胱甘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通过肽键连接构成的酸性三肽,是一种生物活性肽,是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ppt课件下载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ppt课件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f5245597783e0912a3162a04.png)
Inorganic Chemistry
绪论 1学时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 的质量关系和能量 关系(3学时)
目 录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 方向、速率和限度 (8学时)
第三章 酸碱反应和 沉淀反应(7学时)
§1 化学中的计量 §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1学时 1学时 1学时
光 学 纤 维 胃 镜
用光导纤维 做手术,不 用开刀
20/51
F-117是一种单座战斗轰炸机。设计目的是凭隐身性能,突破敌 火力网,压制敌方防空系统,摧毁严密防守的指挥所、战略要地 、重要工业目标,还可执行侦察任务,具有一定空战能力。21/51
近年发现和发明的新物质层出不穷,如球碳、管碳、俄 罗斯套娃、团簇化合物、笼合物等。
§1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该素 §2 稀土元素
6/51
1 化学的研究对象 绪论 2 化学的主要分支
3பைடு நூலகம்怎样学习化学
7/51
什么是化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如何才能学好化 学?这是开始学化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从回答这些 问题来开始我们的化学学习。
一.化学研 究的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感觉而存在并且可以 被人们的感觉所认识的客观实在。简而言之,物 质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36/51
(2)炼金术、炼丹时期(公元前后—公元 1500年)
➢ 中国炼丹术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五行说(五 行无常胜),此为理论基础;二是封建主的贪得 无厌,梦想长生。战国末期有了炼丹术,汉代有 较大发展,唐代达到高潮。当时所谓的丹主要是 三仙丹HgO,丹砂HgS,铅丹Pb3O4等。这些丹 实际上都是剧毒的,许多皇帝因服丹而亡。
1学时 3学时 4学时
第三章 分级、沉淀浓缩授课重点
![第三章 分级、沉淀浓缩授课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928ef0650e52ea541898c5.png)
第三章分级、沉淀浓缩3-1(A)分级、沉淀、浓缩和澄清的定义是什么?答:固体颗粒在水流中按照其沉降速度的差别分成不同粒级的过程叫水力分级,简称分级;借重力或离心力作用提高煤泥水浓度的作业称为浓缩;从煤泥水中排除固体,以获得固体含量很少的水,这种作业成为澄清;沉淀则是要求煤泥水在容器中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使其中固体颗粒近可能全部沉下来,并要求得到比较洁净的溢流水。
3-2(A)分级、澄清、浓缩作业有什么异同?答:相同之处:它们都是在不同程度上的固液分离过程。
其结果都是从设备中排出含有粗粒物料的浓缩底流和含有细粒物料浓度低的溢流产物。
不同之处:A、三个作业之间的差别只是所得到的两个产物,其粒度和浓度不同。
分级作业要求按粒度进行分离,浓缩作业实际也是分级过程,它们之间的差别只是粒度要求不同。
洗水澄清过程实质上亦是浓缩过程,只是溢流水中固体量的控制更加严格,含量要求更低。
B、三个作业的工艺要求不同。
分级作业主要控制粒度;而浓缩作业主要控制底流浓度;澄清作业则控制溢流中的固体含量。
C、三个作业在工艺流程中的位置不同。
分级作业一般处于煤泥水系统的开始阶段;浓缩作业处于系统的中间阶段;澄清作业则处于系统的最后阶段。
3-3(A)分级、沉淀浓缩设备分成哪两大类?答:一类是在重力场作用下的自然分级、沉淀浓缩设备,另一类是离心力场作用下的离心分级、沉淀浓缩设备。
3-4(A)常见的分级、沉淀浓缩设备有哪些?答:分级设备:浓缩漏斗、角锥沉淀池、沉淀塔、倾斜板沉淀池、斗子捞坑。
沉淀浓缩:耙式浓缩机、深锥浓缩机。
澄清设备:厂外沉淀池。
离心沉降设备:沉降式离心脱水机、水力旋流器。
3-6(B)分级设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W=A.v m3/h 该式为煤泥水流量、设备面积和分级粒度下沉速度之间的关系。
对于既定的设备,不同的处理量,可求出不同的v值,即有不同的分级粒度。
★当要求的分级粒度一定时,所需分级面积A与煤泥水的流量成正比。
当煤泥水的流量一定时,所需要的分级面积A与分级粒度的下沉速度成反比,即与分级粒度成反比。
第3章 场分离-制药分离工程-0317-李永新-江苏师范大学
![第3章 场分离-制药分离工程-0317-李永新-江苏师范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2c4609f7a45177232e60a20e.png)
44
(2).毛细管凝胶电泳
将聚丙烯酰胺等在毛细管柱内交联生成凝胶。 其具有多孔性,类似分子筛的作用,试样分子按大小分 离。能够有效减小组分扩散,所得峰型尖锐,分离效率高。 蛋白质、DNA等的电荷/质量比与分子大小无关,区带电 泳模式很难分离,采用毛细管凝胶电泳能获得良好分离, DAN排序的重要手段。 特点:抗对流性好,散热性好,分离度极高。 无胶筛分技术:采用低粘度的线性聚合物溶液代替高粘 度交联聚丙烯酰胺。柱便宜、易制备。
机理:
A 降低溶剂介电常数 B 破坏水化膜
12
1、常用的有机溶剂沉析剂
选择依据: 水溶性要好 介电常数要小 致变性作用要小 毒性要小、挥发性适中
常用:乙醇、甲醇和丙酮
13
2、有机溶剂沉淀法的影响因素 1)温度 必须在低温下进行
2)pH值: pH多控制在待沉蛋白质的等电点附近。
3)样品浓度:一般初浓度为0.5~2%
在高电场的作用下,带正电荷的溶液表面及扩散层向阴 极移动,由于这些阳离子实际上是溶剂化的,故将引起柱中
的溶液整体向负极移动,速度ν电渗流。
34
电渗流的方向取决于毛细管内表面电荷的性质: 内表面带负电荷,溶液带正电荷,电渗流流向阴极; 内表面带正电荷,溶液带负电荷,电渗流流向阳极; 石英毛细管;带负电荷,电渗流流向阴极; 改变电渗流方向的方法: (1)毛细管改性 表面键合阳离子基团; (2)加电渗流反转剂 内充液中加入大量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将使石英毛细 管壁带正电荷,溶液表面带负电荷,电渗流流向阳极。
39
毛细管结构
毛细管是CE分离的心 脏。理想的毛细管必须是电 绝缘、紫外/可见光透明且富 有弹性的,目前可以使用的 有玻璃、熔融石英或聚四氟 乙烯塑料等。毛细管内径一 般为10~100μm,其截面结 构图标意图如图17.23所示。
食品分离技术自测题
![食品分离技术自测题](https://img.taocdn.com/s3/m/2170c44f453610661ed9f4b1.png)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平衡分离过程2.速率控制过程二、填空1、食品分离过程是熵的过程,必须外加能量才能进行。
2、食品分离通常来说要达到下列两个目的: , .3、随着社会地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工业上形成的分离技术越来越多,但从本质上来说,所有分离技术都可分为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传质分离又分为和4、食品分离技术按分离性质可分为和两大类5、食品分离技术按分离方法可分为、、三、判断题1、分离剂是分离过程的推动力或辅助物质,它包括质量分离剂和能量分离剂。
()2、机械分离过程的分离对象是有两相组成的混合物。
()3、单元操作侧重分离方法的共性规律,而分离过程则侧重分离方法的个性规律。
()四、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传质分离过程的是A 过滤 B超滤 C蒸馏 D萃取2、以下不属于平衡分离过程的是A 离子交换 B色谱 C结晶 D干燥五、简答题1、分离过程有哪些基本原则?2、食品分离过程特点是什么?3、评价一种食品分离技术的优良,可从哪几方面来考虑?4、简述食品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细胞的破碎与细胞分离一、名词解释凝聚絮凝差速离心分离:离心速度逐渐提高,样品中组分按大小先后沉降。
区带离心分离:借助离心管中的梯度介质,经高速离心将样品中组分分离。
二、选择题1、丝状(团状)真菌适合采用()破碎。
A、珠磨法B、高压匀浆法C、A与B联合D、A与B均不行2、适合小量细胞破碎的方法是()A高压匀浆法 B.超声破碎法 C.高速珠磨法 D.高压挤压法3、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不包括()A. 加热 B絮凝 C.离心 D. 调pH4、下列物质属于絮凝剂的有()。
A、明矾B、石灰C、聚丙烯类D、硫酸亚铁5、哪种细胞破碎方法适用工业生产()A. 高压匀浆 B超声波破碎 C. 渗透压冲击法 D. 酶解法6、高压匀浆法破碎细胞,不适用于()A. 酵母菌 B大肠杆菌 C. 巨大芽孢杆菌 D.青霉三、判断题1.细胞破碎时破碎率越大,细胞中大分子目的物得率越高。
水质工程学 第三章 水处理方法与原则
![水质工程学 第三章 水处理方法与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b450a426edb6f1aff001fc2.png)
水质工程学1 XX大学 环境工程学院教研室教研室水质工程学1第3章水处理方法与原则1主要单元处理方法2水处理工艺流程3水处理反应器3.1 主要单元处理方法水处理过程是改变水的性质,即改变水中杂质组成的过程。
一个水处理过程可以由若干基本工艺环节组成,每个基本工艺环节就是一个单元过程。
各个单元过程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按技术原理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3.1主要单元处理方法 1、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沉淀、过滤、气浮、离心分离、萃取、膜分离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沉淀、消毒、电解絮凝、凝聚、离子交换、吸附活性污泥法(厌)、生物膜法(厌)、自然生物处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物化法3.1 主要单元处理方法悬浮杂质—— 沉淀方法去除;胶体状态存在水中的杂质—— 混凝沉淀过滤去除;离子、分子状态存在水中的杂质——生成沉淀物将这种杂质去除或离子交换、蒸馏法、电渗析、反渗透。
有机物—— 用活性炭吸附或其它新技术;微生物、细菌等—— 消毒方法。
除臭、除味—— 取决于水中臭和味的来源。
3.2 水处理工艺流程1、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给水处理的主要水源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类。
常规的地表水处理以去除水中的浑浊物质和细菌、病毒为主,水处理系统主要由澄清和消毒工艺组成,典型的水处理流程如下所示:3.2 水处理工艺流程1、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有机物:上世纪80年代以后,对有机物的污染特别关注。
已发现在给水水源中有机物种类在2000种以上;饮用水中有700多种。
美国确立了117种优先控制有机物。
我国也确定了12类,58种。
病原微生物:新的病原微生物:如贾第虫(Giardia Lamblia)、隐孢子虫等。
管网水二次污染:细菌繁殖――水质变差、管道堵塞原有的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满足水质要求,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和深度处理3.2 水处理工艺流程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按污水种类可分为: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污水处理;按处理后的水的去向可分为:排放和回用等;不同的污水及不同的用途,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流程。
第三章分离纯化第一编
![第三章分离纯化第一编](https://img.taocdn.com/s3/m/ff641ef75901020206409c79.png)
使用活性炭的方法如下: (1)冷吸附法
将活性炭投入提取液中,搅拌均匀,冷置 或常温下静置2~4h,再过滤脱炭。此法仅适用 药液体积大,不便于加热,或加热后易促使活性 炭吸附有效成分的情况。
(2)热吸附法 将活性炭投入提取液中,100℃加热
15min~1h,或保温70~80℃1h,再趁热过滤。 此法效果较好,适合于有效成分耐热的药液。
(一)活性炭 活性炭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优良的吸附剂,
它对色素、细菌、热原等杂质具有很强的吸附能 力。对于黏性太大及过滤困难的药液,加入活性 炭,也有助滤作用。
药用活性炭或化学活性炭,是以木屑或植 物纤维为原料,经700~800℃高湿活化制成。在 活化过程中,所含的可燃物和水气逸出,使颗粒 内部产生大量微孔及微隙,因而产生大的活性表 面。一般活性炭表面可达500~200m2/g,所以具 有很高的吸附能力。
如结构中有氨基、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 的化合物,能增强活性炭的吸附力;对酸性或碱 性氨基的吸附力,大于中性氨基;
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脂肪族; 在同一系族化合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化合物 吸附力大于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肽类>氨 基酸;三糖>双糖>单糖。
活性炭用量以投料量为依据,一般可为投料 量的0.1%~2%。活性炭的使用剂量,应以能最 大限度地吸附杂质、最小限度地吸附有效成分为 准。
聚酰胺的回收是将用过的聚酰胺以溶媒洗涤。 各种溶媒洗脱能力的大小是:水<乙醇<甲醇< 丙酮<稀氢氧化钠水溶液<甲酰胺<二甲基酰胺。
常用5%氢氧化钠液洗涤,洗至洗液颜色极淡 为止。或用5%氢氧化钠液用过的聚酰胺置柱中 浸泡,4h放出1次旧洗液,加入新的洗液,连续 1周后基本可以除掉鞣质。然后用蒸馏水洗至pH 值为8~9,再以2倍量(聚酰胺体积)的1%醋酸 洗,最后以蒸馏水洗至中性,供下次使用。
第三章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第三章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https://img.taocdn.com/s3/m/6fbdf3f64431b90d6d85c78a.png)
第三章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第三章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第三章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是指将酶从细胞或其它含酶原料中提取出来,再与杂质分开,而获得所要求的酶制品的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破碎,酶的提取,离心分离,过滤与膜分离,沉淀分离,层析分离,电泳分离,萃取分离,浓缩,干燥、结晶等。
1.细胞破碎细胞破碎方法可以分为机械破碎法,物理破碎法,化学破碎法和酶促破碎法等,如表3-1所示。
表1细胞破碎方法及其原理1.1 机械破碎法通过机械运动所产生的剪切力的作用,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机械破碎法。
常用的破碎机械有组织捣碎机,细胞研磨器,匀浆器等。
机械破碎法分为3种:捣碎法,研磨法和匀浆法。
1.2物理破碎法通过温度、压力、声波等各种物理因素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物理破碎法。
物理破碎法多用于微生物细胞的破碎。
常用的物理破碎法方法有温度差破碎法、压力差破碎法、超声波破碎法等,现简介如下:(1)温度差破碎法:利用温度的突然变化,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而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温度差破碎法。
(2)压力差破碎法:通过压力的突然变化,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压力差破碎法。
常用的有高压冲击法、突然降压法、及渗透压变化法等。
(3)超声波破碎法:利用超声波发生器所发出的声波或超声波的作用,使细胞膜产生空穴作用( cavitation)而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破碎法。
1.3化学破碎法通过各种化学试剂对细胞膜的作用,而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化学破碎法。
常用的化学试剂有甲苯、丙酮、丁醇、氯仿等有机溶剂,和特里顿(Triton)、吐温(Tween)等表面活性剂。
有机溶剂可以使细胞膜的磷脂结构破坏,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透过性,使胞内酶等细胞内物质释放到细胞外。
表面活性剂可以和细胞膜中的磷脂以及脂蛋白相互作用,使细胞膜结构破坏,从而增加细胞膜的透过性。
1.4酶促破碎法通过细胞本身的酶系或外加酶制剂的催化作用,使细胞外层结构受到破坏,而达到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酶促破碎法,或称为酶学破碎法。
环保行业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案
![环保行业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06233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8.png)
环保行业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案第1章固体废物概述 (2)1.1 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 (2)1.2 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 (3)1.3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3)第2章固废处理技术概述 (4)2.1 物理处理技术 (4)2.1.1 筛分技术 (4)2.1.2 重力分选技术 (4)2.1.3 磁分离技术 (4)2.2 化学处理技术 (4)2.2.1 氧化还原技术 (4)2.2.2 中和技术 (4)2.2.3 沉淀技术 (5)2.3 生物处理技术 (5)2.3.1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5)2.3.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5)2.3.3 植物修复技术 (5)2.4 资源化利用技术 (5)2.4.1 焚烧发电技术 (5)2.4.2 废物衍生燃料技术 (5)2.4.3 有价金属回收技术 (5)2.4.4 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 (6)第3章固废预处理技术 (6)3.1 筛分与破碎 (6)3.2 粉碎与分级 (6)3.3 浓缩与脱水 (6)3.4 固废预处理设备选型与优化 (6)第4章填埋处理技术 (7)4.1 填埋场设计与建设 (7)4.1.1 设计原则 (7)4.1.2 建设标准 (7)4.1.3 技术要求 (7)4.2 填埋场防渗与排水 (7)4.2.1 防渗技术 (7)4.2.2 排水技术 (7)4.3 填埋气体收集与利用 (8)4.3.1 气体收集技术 (8)4.3.2 气体利用技术 (8)4.4 填埋场封场与生态恢复 (8)4.4.1 封场技术 (8)4.4.2 生态恢复技术 (8)第5章焚烧处理技术 (8)5.1 焚烧设备与工艺 (8)5.1.1 回转窑焚烧技术 (8)5.1.2 流化床焚烧技术 (9)5.1.3 炉排炉焚烧技术 (9)5.2 焚烧排放物控制与处理 (9)5.2.1 烟气净化技术 (9)5.2.2 脱硝技术 (9)5.2.3 除汞技术 (9)5.3 焚烧灰渣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9)5.3.1 灰渣稳定化/固化处理 (9)5.3.2 灰渣资源化利用 (9)5.4 焚烧技术发展趋势 (10)第6章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0)6.1 污泥的分类与性质 (10)6.2 污泥浓缩与脱水技术 (10)6.3 污泥焚烧与填埋技术 (10)6.4 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 (11)第7章农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1)7.1 农业固体废物的特点与分类 (11)7.2 农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11)7.3 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1)7.4 农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案例 (12)第8章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2)8.1 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与特性 (12)8.2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12)8.3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3)8.4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案例 (13)第9章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4)9.1 建筑垃圾的分类与特性 (14)9.2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 (14)9.3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14)9.4 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政策与标准 (15)第10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5)10.1 我国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产业现状 (15)10.2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产业政策与法规 (15)10.3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趋势 (16)10.4 国际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经验借鉴 (16)第1章固体废物概述1.1 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科研等活动中产生的,且在生产过程中已失去原有使用价值或已被废弃的物质。
环保产业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方案
![环保产业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73131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e.png)
环保产业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方案第一章环保产业概述 (2)1.1 环保产业定义 (2)1.2 环保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3)1.2.1 环保产业现状 (3)1.2.2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3)第二章废物处理技术 (3)2.1 物理处理技术 (4)2.2 化学处理技术 (4)2.3 生物处理技术 (4)第三章废物资源回收利用概述 (5)3.1 废物资源回收利用的意义 (5)3.2 废物资源回收利用的分类 (5)3.3 废物资源回收利用的流程 (5)第四章城市固废处理与回收利用 (6)4.1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6)4.2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6)4.3 生活垃圾减量化措施 (7)第五章工业废物处理与回收利用 (7)5.1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7)5.2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7)5.3 工业废气处理技术 (8)第六章农业废物处理与回收利用 (8)6.1 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 (8)6.1.1 物理处理技术 (8)6.1.2 化学处理技术 (8)6.1.3 生物处理技术 (8)6.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6.2.1 农业废弃物能源利用 (9)6.2.2 农业废弃物饲料利用 (9)6.2.3 农业废弃物肥料利用 (9)6.3 农业废弃物减量化措施 (9)6.3.1 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9)6.3.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9)6.3.3 加强农业废弃物管理 (9)第七章有害废物处理与回收利用 (9)7.1 有害废物处理技术 (9)7.1.1 物理处理技术 (9)7.1.2 化学处理技术 (10)7.1.3 生物处理技术 (10)7.1.4 热处理技术 (10)7.2 有害废物资源化利用 (10)7.2.1 有害废物资源化途径 (10)7.2.2 资源化利用技术 (10)7.2.3 资源化利用案例分析 (10)7.3 有害废物处理与回收政策 (11)7.3.1 政策法规体系 (11)7.3.2 政策措施 (11)7.3.3 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11)第八章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设备 (11)8.1 废物处理设备 (11)8.1.1 概述 (11)8.1.2 物理处理设备 (11)8.1.3 化学处理设备 (11)8.1.4 生物处理设备 (11)8.2 资源回收利用设备 (11)8.2.1 概述 (12)8.2.2 废物分选设备 (12)8.2.3 废物回收设备 (12)8.2.4 资源化处理设备 (12)8.3 设备选型与维护 (12)8.3.1 设备选型 (12)8.3.2 设备维护 (12)第九章环保产业政策与法规 (12)9.1 环保产业政策概述 (12)9.2 环保产业法规体系 (13)9.3 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与监管 (13)第十章环保产业发展策略与建议 (14)10.1 环保产业技术创新 (14)10.1.1 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14)10.1.2 优化技术创新环境 (14)10.1.3 推广绿色技术 (14)10.2 环保产业市场拓展 (14)10.2.1 拓展国内市场 (14)10.2.2 开拓国际市场 (14)10.2.3 创新商业模式 (15)10.3 环保产业政策支持与推广 (15)10.3.1 完善政策体系 (15)10.3.2 加强政策执行 (15)10.3.3 推广成功案例 (15)第一章环保产业概述1.1 环保产业定义环保产业,广义上是指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从事环境监测、污染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服务等活动的产业。
生物分离-第三章-离心与沉降
![生物分离-第三章-离心与沉降](https://img.taocdn.com/s3/m/ac59ac6001f69e314332946a.png)
离心过滤
离心过滤就是应用离心力代替压力差作为过滤推动力的分离方法, 也称为过滤式离心机。 左图为工业上常用的篮式过滤离心 机,过滤离心机的转鼓为一多孔圆 筒,圆筒转鼓内表面铺有滤布。 操作时,被处理的料液由圆筒口连 续进入筒内,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清液透过滤布及鼓壁小口被收集排 出,固体微粒则被截留于滤布表面 形成滤饼
沉降设备的分类:
• • • • 矩形水平流动池 圆形水平流动池 垂直流动式圆形池 方形池
传统
沉降设备
新型 • 斜板式沉淀池 • 斜管式沉淀池
矩形水平流动池: 沉降特性好,池壁可两池共 用,节省费用
圆形水平流动池: 截面是圆形,高径比小,但 处理量较大,液体从中进入, 向外筒壁流动,通过溢流堰 排出
v0-泵送作用下的液体流速,m/s vc- 粒子在离心力作用下的运动速度, m/s 在多数场合下,vo随r的变化而变化,即r减小时,vo增大,因碟片 间的环隙通道截面积随r减小而缩小。且vo还是微粒位置的y坐标的
函数,即在碟片表面v0=0。 vo可表示为:
Q---为离心机泵送液体的流量,m3/s
n—碟片间隙数
μ—介质黏度,Pa〃s;
v —微粒运动速度,m/s。
这个等式仅当球形微粒较小时方能成立,即:
如果Re>1时,阻力为 f—摩擦系数 当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运动时速度较小,因此作用其上的阻力也 较小,当阻力与浮力平衡时,微粒加速度为零。联立方程 3.1 和3.2,得到下式, 此式给出了微粒稳定状态和最终速度
单位面积上的过滤体积可改写为
可得近似离心式过滤机由开始操作至滤饼厚度为(R0-Rc)时的过滤时 间
从一种发酵液中分离提取类固醇,类固醇晶体的 浓度为16kg/m3,料液密度为1000kg/m3.在过滤分 离小试中,处理0.25L发酵液需32min,实验室装 置的过滤面积为8.3· 10-4m2,过滤压降为105Pa, 所得滤饼密度为1090kg/m3,过滤介质阻力可忽 略。扩大实验使用篮式过滤离心机处理发酵液, 离心机转鼓内径为1.02m,高0.45m,转速为 530r/min,在过滤转速时,测知转鼓内的液层和 滤饼的厚度之和为0.055m。求处理1.6m3这种发 酵液所需的分离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晶形沉淀:颗粒最大,其直径大约在0.1~1 μm之间 。在沉淀内部,离子按晶体结构有规则地进行排列 ,因而结构紧密,整个沉淀所占的体积较小,极易 沉降于容器底部。
2. 凝乳状沉淀:颗粒大小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其直径 大约为0.02~1 μm,因此其性质也介于二者之间。
3. 无定型沉淀:颗粒最小,其直径大约在0.02 μm以下 。沉淀内部离子排列杂乱无章,并且包含有大量水 分子,因而结构疏松,体积庞大,难以沉降。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第三章 沉淀技术
Teaching and Rese arch Section ·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20
加盐的方法 1. 固体硫酸铵加入法(需要量大时)。将 其研成细粉,在搅拌下缓慢均匀少量多次 地加入,接近计划饱和度时,加盐的速度 更要慢一些,尽量避免局部硫酸铵浓度过 大而造成不应有的蛋白质沉淀。 2. 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法(需要量小时)。
盐溶 原理:大多数蛋白类酶都溶于水,而且在低浓度的盐存在 的条件下,酶的溶解度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这称为盐 溶现象。蛋白质分子吸附盐类离子后,带电表层使蛋白质 分子彼此排斥(同性相斥);而蛋白质与水分子的相互作 用却加强,溶解性增大。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第三章 沉淀技术
Teaching and Rese arch Section ·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13
讨论 1、KsI项
Ks与溶液的pH、温度无关,仅取决于蛋白质的性质和 盐的种类。盐浓度↑→离子强度I↑→S↓→析出 。
第三章 沉淀技术
Teaching and Rese arch Section ·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9
盐析 (破坏水化膜、中和电荷) 1、继续增大中性盐离子强度时→大量的盐夺取了自由 水,将其转变为盐离子的水化水→蛋白质胶体外层 的水化膜因盐的夺取而遭到破坏→蛋白质胶体表面 的疏水区域暴露出来,彼此相互聚集,沉淀;
lgS =β-ksI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第三章 沉淀技术
Teaching and Rese arch Section ·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14
2、β值的特性及对盐析的影响 •表示不外加盐时的理想溶解度S,受到温度、pH的影 响; •pH的影响:β在pI时最小(调节pH可以导致蛋白质净 电荷数变化)
现代生化分离技术
Separation Methods in Biochemistry
赵世光
生物化学工程系· 生物技术教研室
第三章 沉淀技术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第三章 沉淀技术
Teaching and Rese arch Section ·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在工业上和实验室中。
• 由于其浓缩作用常大于纯化作用,因而沉淀法通常作为初步分离 的一种方法,用于从去除了菌体或细胞碎片的发酵液中沉淀出生 物物质,然后再利用色层分离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其纯度。 • 沉淀法由于成本低、收率高、浓缩倍数高可达l0-50倍和操作简单
等优点,是下游加工过程中应用广泛的值得注意的方法。
• 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
• 盐溶液的密度不高,便于蛋白质沉淀和离心分离;
• 不易引起蛋白质的变性;
• 价格低廉;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第三章 沉淀技术
Teaching and Rese arch Section ·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降低了生物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此时生 物分子很容易相互聚集,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降得很低 ,从而形成沉淀从溶液中析出。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第三章 沉淀技术
Teaching and Rese arch Section ·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温度的影响:高离子强度溶液中,温度升高一般使β 下降(温度升高利于盐的溶解,夺取更多的水分子,使 蛋白质溶解性更差) lgS =β-ksI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Teaching and Rese arch Section ·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17
3.2 盐的选择 通常采用中性盐,最常用(NH4)2SO4, 优点: 1、溶解度大:尤其是在低温时仍有相当高的溶解度, 这是其他盐类所不具备的。
由于酶和各种蛋白质通常是在低温下稳定,因而盐析操 作也要求在低温下(0~4℃)进行。硫铵在0℃时的溶 解度70.6g/100mL ,Na2SO4 -4.9, NaH2PO4 -1.6
6
盐析法—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受盐浓度影响
1、基本原理
蛋白质表面特性 蛋白质溶解:相似者相溶 亲水性和疏水性:
有利因素:亲水性,包括氢键、极性基团 、离子化侧链、亲水蛋白所占的%等。 如白蛋白 不利因素:疏水性,包括暴露的疏水基团 、疏水蛋白所占的%等。如纤维蛋白原 。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蛋白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亲和力越大,因而溶解度
也越大。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Teaching and Rese arch Section ·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第三章 沉淀技术
8
第三章 沉淀技术
15
3、分段盐析
lgS =β-ksI
1. ks分段盐析:固定蛋白质的pH 、T( β ),变动离子强度 I达到沉淀的目的。 2. β分段盐析:在一定的离子强度下( I ) ,改变溶液的 pH、T ,达到沉淀的目。 Ks盐析法由于蛋白质对离子强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易产生 共沉淀现象,因此常用于提取液的前处理(蛋白质粗品的 分级沉淀)。 β盐析法由于溶质溶解度变化缓慢,且变化幅度小,因此 分辨率更高,常用于初步的纯化。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第三章 沉淀技术
Teaching and Rese arch Section ·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18
2、不易引起变性,有稳定酶与蛋白质结构的作用。有 的酶或蛋白质用2~3mol/L浓度的(NH4)2SO4保存可 达数年之久。 3、次常用Na2SO4。缺点:在30℃以下溶解度较低,主 要用于热稳定蛋白。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第三章 沉淀技术
Teaching and Rese arch Section ·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10
2、加入高浓度中性盐后,盐离子与生物分子表面的带相
反电荷的离子基团结合,中和了生物分子表面的电荷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第三章 沉淀技术
Teaching and Rese arch Section ·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19
3.3 盐析的操作与应用 3.3.1 盐析的操作方法 盐的处理 • 硫酸铵使用时要求纯度较高,生产时为 降低成本,一般选用化学纯的硫酸铵,在 使用前应进行预处理,可通过化学法将重 金属除去(如通入H2S后过滤),再将硫 酸铵重结晶备用。
12
2、盐析公式及讨论
蛋白质溶解度与溶液中离子强度关系: lgS =β-ksI 1 S,蛋白质溶解度(g/L) I ci Z i2 2 I - 0.5MK2SO4的离子强度I=(0.5 × 2 × 12+0.5 × 22)/2=1.5 。 - 1MNaCl的离子强度=(1 × 12+1 × 12)/2=1 β为常数,I=0时的lgS ks为盐析常数,与盐性质(离子价数、离子半径等)、蛋 白结构有关,ks越大,盐析效果越好(S越小,越易沉淀 )
第三章 沉淀技术
Teaching and Rese arch Section ·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7
蛋白质和酶均易溶于水,因为该分子的-COOH、- NH2和-OH都是亲水基团,这些基团与极性水分子相互 作用形成水化层,包围于蛋白质分子周围形成 1nm~100nm颗粒的亲水胶体,削弱了蛋白质分子之间的 作用力,蛋白质分子表面极性基团越多,水化层越厚,
盐析 有机溶剂沉淀
等电点沉淀
非离子多聚物沉淀
聚电解质沉淀法
高价金属离子沉淀法
热沉淀法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第三章 沉淀技术
Teaching and Rese arch Section ·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