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消费理论的现实意义——兼论当代中国消费文化之创新
对消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对消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引言消费文化是指人们对于消费活动的态度、观念和行为,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
消费文化的兴起是现代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文将对消费文化的定义、特征和影响进行探讨,旨在增强对消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定义消费文化消费文化是指一种以消费为核心的社会观念和行为方式。
它不仅涉及个体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更包含了社会系统的各种经济、制度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消费文化已经开始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物质消费还是精神消费,都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注重个人的满足和享受,这些都是消费文化的体现。
消费文化的特征1.多元化:消费文化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也包括了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
人们追求个性化、多样性的消费体验,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消费方式。
2.倾向性:消费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和观念倾向。
人们对于消费活动有着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倾向于追求某种价值观或生活方式。
3.持续性:消费文化是一个长期存在和发展的现象。
它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对于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4.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消费文化也变得越来越全球化。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消费行为和价值取向开始相互影响和交融。
消费文化的影响消费文化对个体和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 经济层面消费文化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消费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商品生产和服务业的繁荣。
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费文化成为了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2. 社会层面消费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消费体验,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他们不断追求新鲜感和享受感。
这也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变革和进步。
3. 环境层面消费文化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过度的消费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在追求消费满足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消费社会理论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理论(鲍德里亚)一、形成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着力进行经济社会的复苏,在社会结构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在所有制形式上,合作制经济开始大量出现,股份制经济和跨国公司也不断涌现。
同时,在这一时期无产阶级的科学文化水平得到了提升,中产阶级也逐步增多,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消费水平不断增强,服务行业日益兴盛。
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的得到提升,商品数量不断增多,种类齐全,出现了物的极大丰富甚至过剩。
思想渊源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思想深受马克思的影响。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他指出:“不仅消费的对象,而且消费的方式,不仅客体方面,而且在主体方面都是生产生产的,所以生产创造消费者”。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消费是隶属于生产的,是存在于整个生产系统的。
鲍德里亚认为,在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的生产消费理论是适用的而且是正确的,但是到了物质相对丰富的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隶属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建立人际关系的模式。
这种关系体现了人与物、人与集体和世界的关系,人们消费的也不再仅仅是物品,而是人与物之间的一种结构关系。
鲍德里亚还受到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和亨利・勒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影响。
巴尔特突破索绪尔的理论,给符号重新赋予了社会内涵,他认为,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正在对流行体系的社会进行着意识形态的控制,进而销售这些商品。
勒斐伏尔是鲍德里亚的导师,他在《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中揭露出,在日常生活的消费中,社会的消费不是以消费品的实际意义进行的,而是在社会关系的交往下逐渐形成的,物的消费演变成了符号的消费。
与此同时,他指出消费实则是异化了,消费社会中的主体和客体发生着改变,物的存在变成了人们的需要,人们也为了追逐社会地位和名誉,变成了物的俘虏。
二、内涵1970年,鲍德里亚出版了《消费社会》一书,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使“消费社会”这一说法广为流布。
马克思生产与消费理论及其当代境遇
马克思在《 ( 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 中论述 了生 产 与分 配 、 交换、 消 费 之 间 的关 系 , 批 判 了将 分 配 、 交
换、 消费视为与生产并 列的独立 自主领域 的庸 俗观点 ,
2 2
眼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因此 , 对他们这些人来说,
◆ 哲 学天地 ◆ 物质生产过程 中并不包含着生产关 系的生 产和再生 产
与之相反, 马克思强调 , 分析经济事实的合理途径 应该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从抽象的规定出发 , “ 这就
是 关于整 体 的一个 混沌 的表象 , 并且 通过更切 近 的规 定 我就会 在分析 中达 到越 来越 简单 的概 念 ; 从表象 中 的具体 达到越来 越稀 薄的抽象 , 直 到我达 到一些最 简 单 的规定 ” D l ( m 1 ) 。直到 “ 我” 最后 又 回到最初 的规定 , 但 它“ 已不是关于整体的一个 混沌的表象 , 而是一个 具
物是存在于思维着 的人之外 的客 观实在 。研究 生产与
的层面。正因为如此, 他们尽管也抓住 了社会关系的 范畴, 但实际上却只是沿着物质形式的线索来解读物 质生产过程的内容” _ 2 ] ( 嗍’ 。在他们的视野 中, 私有财 产是天然之物, 劳动不过是人谋生的活动 , 资本被看作 是“ 积蓄的劳动” , 生产与劳动 的只是被看作是物质层 面 的劳动 , 而不是 处于一 定历史 阶段 、 社会关 系 中的人
文 化 哲 学研 究 。
宁全荣( 1 9 8 0 一) , 男, 山西省稷 山县人 , 清华大学哲 学系在站博士后 , 主要 从事马克思主义哲 学研 究。
[ 中图分类号 】 B 0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3 — 7 0 7 1 ( 2 0 1 3 ) 0 4— 0 0 2 2 — 0 5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1 0
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 消费主义影响的辩证分析(最新)
摘要: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分追求和崇拜物质占有,并将其视为人生根本目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虽然消费主义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其影响日益加深。
正常的消费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并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消费主义却加剧了享乐主义价值观的盛行,助长了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使环境危机和生态失衡进一步恶化。
因此,我们对消费主义的影响进行辩证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消费主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分追求和崇拜物质占有,并将其视为人生根本目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虽然消费主义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其影响日益加深。
一、消费主义的积极影响客观地说,消费主义所带来的高消费提高了社会生产水平,并最终推动了物质文明建设,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1)消费主义推动了物质文明建设。
所谓物质文明,是指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状况,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消费的增加自然会加快社会再生产的速度,从而推动物质生产方式的进步。
消费主义所激发出来的强大购买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生产技术因此不断创新,生产效率日益提高。
而使用机器大生产和雇工经营的结果,也使得社会分工变得越来越细。
整个社会经济呈显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特点,社会成员普遍养成了分工协作的习惯和理念,这也是社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
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客观上普及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水平。
(2)消费主义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而消费主义让人们执着于物质占有,使人们追求物质享乐的生活方式,那么物质需求和享乐需求的不断满足必然会提高我们的消费水平。
我国在八十年代,尚未具备消费主义生活方式所要求的条件。
但是自1979年开始,我国逐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到1994年底,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3%,居同期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首,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意义
在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依然闪耀着灿烂光辉。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本版今天继续推出纪念马克思逝世130周年专题,以中国社会科学学者的视野,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130年前的3月14日,一代伟人马克思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留下了光辉的遗产——以他名字命名的思想体系。
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成为全球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
20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的“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马克思高居榜首。
进入新世纪以后,肇始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在全球再一次点亮马克思思想的光芒。
现在许多中外进步人士都承认,马克思至少为21世纪的当代世界留下了三大遗产。
深刻察析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批判性。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马克思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的现实和发展变化,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具有全球意义的分析工具。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尽管资本主义世界产生各种理论流派,使用了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手段,穷尽解数,最终却难以逃脱经济社会危机的冲击。
从石油危机、拉美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到近年来的美国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占领华尔街”国际运动、各国罢工示威等一系列政治社会危机,使资本主义不得不一次次站在危机的悬崖边。
历史已经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
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宣告,“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呼吁“现在该维护马克思的幽灵们了”;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马克思依旧是当今不可超越的思想家。
巴西著名经济学家多斯桑托斯则指出,马克思的思想仍然是分析当今世界发展和变化的真正的、卓有成效的工具。
无论资本主义发生了何种变化,当代世界仍是一个由资本特别是国际垄断资本主导的世界,这一总体格局没有改变。
浅析《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的消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导言》中马克思的消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作者:孙博来源:《时代金融》2011年第27期【摘要】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用唯物辩证法系统的论述了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四环节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原创性的消费理论。
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关于消费理论的论述,并发掘了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对我国的经济有何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消费理论生产消费一、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内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社会再生产过程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
“在生产中,社会成员占有(创造、改造)自然产品供人类需要;分配决定个人分取这些产品的比例;交换给个人带来她想用分配给他的一份去换取的那些特殊产品;最后,在消费中,产品变成享受的对象,个人占有的对象。
生产创造出适合需要的对象;分配依照社会规律把它们分配;交换依照个人需要把已经分配的东西再分配;最后,在消费中,产品脱离这种社会运动,直接变成个人需要的对象和仆役,供个人享受和满足个人需要。
因而,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重点,分配和交换变现为中间环节,这中间环节又是二重的,分配被规定为从社会出发的要素,交换被规定为从个人出发的要素。
……”这段话直接说明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四个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首先,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一)生产直接是消费(1)生产为消费提供材料、对象。
如果没有产品的存在,消费者就没有消费的主体,而产品是依靠工厂生产出来的,所以也就是说没有生产就没有产品,而没有产品也就没有消费,因此没有生产也就不存在消费,所以生产直接是消费。
(2)生产又为消费者创造了能够消费的产品。
例如鞋子,人类能否行走与是否穿鞋无关,但如果人类行走时穿了鞋子,我们就能够行走的更快,更好的保护自己脚不受到外部的伤害。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不仅为我们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深入的思考,也为我们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实践推动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文化繁荣,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有助于分析和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审视社会现象的本质和根源。
在中国这样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社会的变化。
例如,在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认清经济形态变迁的根本原因,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更加均衡和可持续。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有助于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以人为本、发展全人类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
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和社会矛盾,进而积极探索解决之道。
例如,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有助于推动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鼓励人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主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倡导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理念,可以推动我们建设一个公正、有序、和谐的社会。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为我们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方法。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际应用需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
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主义
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之一,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消费主义指的是人们对于生活所需及非必须品的消费追求和倾向,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和个性化特征。
其在当代社会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其视为一种追求幸福的手段。
本文将从几方面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主义现象并探讨其原因。
一、消费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消费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
人们不仅仅把消费看作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必需品,更是视其为了美好生活和幸福的一种手段。
许多人都认为,只有通过消费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人的消费观念已经转变为了“原来的物质主义,变成了当下的幸福主义”。
与此同时,在购物中心、商场和网店等地方,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变得日益旺盛,各种热门品牌产品、各类新奇小玩意和生活用品,都成为了当代消费者们所追捧的对象。
尽管有着不同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但是人们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
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实用性”,更包括了品位、品质、个性和个性化需求等因素在内,这些因素也成为了当代消费主义的重要特征。
二、消费主义的根源和原因消费主义的根源和原因主要在于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轨迹和发展程度。
可以说,中国仍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消费主义阶段。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当代中国社会消费主义的根源和原因:1. 社会文化的影响:西方国家早期掀起了“消费主义热潮”,这场热潮也对中国、东亚和其他亚洲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方面,西方国家消费主义的理念和文化逐渐进入了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主流意识中。
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塑造了中国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人们开始追求物质生活和个性化需求,并将此视为自由化和现代化的表现。
这种社会文化对于中国消费主义的起步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浅谈马克思的商品理论及当代性
浅谈马克思的商品理论及当代性内容摘要:马克思《资本论》以商品为开端是基于分析的、历史的和经验的三个层面,其商品形式的分析也体现了辩证逻辑的核心,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马克思商品理论的当代性也随之凸显。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商品符号消费拜物教马克思《资本论》以商品为开端的三个原因马克思《资本论》以商品为开端基于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第一,分析层面。
马克思是在反驳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市场和自由经济学理论,他要说明斯密的自由市场的基本假设是错误的。
他认为真正的问题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和经济实践创造利润的方法,而不是斯密所讲的国家和市场的关系。
当然,马克思后来也说明了政府在资本主义中的作用,但是马克思是把它作为一个结构来看待而不是把它看作是与个人相对的国家。
马克思并不是要和斯密有所不同,而是要解释斯密错在哪里。
因此,马克思没有像斯密等古典经济学从货币、价格开始理解资本主义,而是分析了商品二重本质和劳动二重性等。
马克思看商品角度也不是好与坏而是从质和量的角度。
这个抽象的量和具体的质马克思把它定义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我们在消费商品时就能意识到使用价值,但交换价值只能在市场上出现。
一个人不能同时获得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就出现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接下来马克思追溯了第二个运动,即从商品到逻辑的决定。
首先两个商品是被不同生产者生产,只要一个商品被另一个交换这两个商品背后就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马克思称其为价值。
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度。
从这个看出,抽象劳动提供了马克思经济范畴序列的逻辑起点。
和人类学的种的存在模型相比较,这里抽象劳动被解释为否定的、异化的、拜物的社会形式,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重建的起点。
接下来的商品、货币、资本的各种形式都是从抽象劳动和交换价值引发出来。
马克思理论的真正出发点既不是种的存在,也不是抽象劳动范畴,而是两者的结合。
对比种的存在的人类学模型,创造性的人类劳动本身在对象中表现自己,抽象劳动作为劳动的完全异化(否定)的形式出现。
消费的重要意义
消费的重要意义摘要:一、引言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三、消费对就业的影响四、消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五、消费对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六、消费对社会责任的促进七、结论正文:一、引言在现代社会,消费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消费对经济增长、就业、产业结构升级、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影响,深入探讨消费的重要意义。
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消费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对于推动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生产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在国家鼓励消费的政策背景下,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消费对就业的影响消费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就业需求,为劳动者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特别是在服务业、零售业等领域,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为就业提供了稳定保障。
四、消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消费结构的优化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企业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促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五、消费对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消费水平的提高为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六、消费对社会责任的促进消费作为一种经济行为,也承载着社会责任。
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等理念的推广,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会和谐。
七、结论总之,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消费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对经济增长、就业、产业结构升级、人民生活质量的促进,还在于推动社会责任感的发展。
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当代思考
之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肤浅认识 ,详细分析 了生产 与消费
的辩证关系。“ 生产直接是消费 , 消费直接 是生产 。 每一方直接是 它的对方 ” 。生产的 过程 就是对 劳动 力生命 力和体 力的消费 , 也是对作 为生产 资料 的原料 的消费。 同样 ,
消费的首要手段 ,而这种能 力是 一种 个人
才能的发展 , 生产力 的发展” 。当生产 力得 到提高时 , 生产费用便可降到最低限度 , 劳 动时 间的缩短意 味着 自由时间的增加 ,意
人们通 过吃喝等消费形式生产着 自己的身 体 。如此一来 ,生产和消费作 为经济过程
中的两个不同环节具有 内在 的同一 性。同 时 ,生产与消费之 间 “ 存在着一种 中介 运
味着个人拥有 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物质与精
神消 费、充分 发展 自身 ,而消费能力 的提 高积极引导并促进下一个生产过程 的进行 , 个人 需要的满足也 为下一个生产过程创造 高素质生产者。 因此 ,消费 与生产应该是 互相促进 、和谐发展 的,只有适 度的消费
产者通过 生产 和 占有产 品来满足 自身 的利 己性需要 。 产 品对于 生产者 只是增加收入 、 谋取他人产 品 、满足 自身需 求的手段 ,相 反 ,消费者的需要 、愿望和意志在产 品面 前变得无足轻重。生产者不承认消费 者作 为人的本质特性和权力 ,同时由于 自身的 利己性 ,消费者也无法摆脱产 品的奴役和
马克思进 一步指出 ,自由时 间增长 的根本 途径 是发展生产力尤其是个人生产 力 ,只 有通过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才能谈 到人的 真正 自由。
马 克 思 消 费 理 论 的 当 代 思 考
■
▲
( 三 )消费异化 与理 想消 费 马克思在其关于消 费的理论 中。深刻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当代价值一、引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当代经济学思想的重要源泉。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基于实证分析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探讨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的本质和规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不断得到重视和发展,其当代价值也越来越突显。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当代价值1. 求解当代社会经济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当代经济领域涌现了许多新问题,如贫富分化、环境污染、巨型跨国公司的垄断等。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不但能够从制度和历史角度解决这些问题,还能够为了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提供对策和思路。
2.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问题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经济问题,如贸易不平衡、环境破坏等。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提供了对全球化的深刻反思和批判,阐述了国际贸易、劳动力、资本的流动方式,指出了全球化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
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也能够对新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提供一定的指导思想。
3. 解释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现象市场经济的复杂性一直是经济学者讨论的重要课题。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基于对自发秩序的批判和对资本主义市场的深刻认识,为我们揭示了市场经济潜在的危机和矛盾。
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还能够解释市场行为中出现的诸如垄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4. 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保证公共利益的同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制度变革。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如通过价值规律和计划调节相结合来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以及通过维护公共利益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等。
5. 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平衡和公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贫富差距问题和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显,社会公正和平衡的目标也变得更加迫切。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了促进公正发展的主动角色,例如通过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完善国际规则、推进技术紧密的南南合作等。
马克思消费理论 及其对中国扩大消费需求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消费理论及其对中国扩大消费需求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消费理论对于理解现代经济和对中国实现扩大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认为,消费与生产相互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具体来说,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影响了商品生产和服务产业的发展。
这种互动关系构成了一个循环,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在现代经济中,消费已经成为了经济活动的核心。
人们在购物时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实用性,也考虑到了多种因素,例如价格、品质、品牌、服务等因素。
消费的方式和内容不断发生变化,只有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中国,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
但是,中国的消费结构依然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商品消费上,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相对不足。
这种消费结构的不平衡限制了消费的潜力,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因此,中国需要扩大消费需求,改变消费结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注重优化消费结构,促进消费升级。
通过科学合理的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作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部分,中国需要推动供应侧改革,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设计和加强品牌建设来推动消费升级。
二是注重转变消费方式,培育新型消费群体。
改变传统消费方式,推广智能化、数字化的消费方式。
同时,积极开发特色化的消费产品,满足消费者多种多样的需求,同时扩大中产阶层的规模,培育高素质的消费群体。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服务和文化消费的投入,推动消费升级和多样化。
三是注重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体验。
加大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信心。
加强服务业的投入和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和品质,让消费者享受到更高品质的服务。
总之,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需要加大消费需求的扩大力度,改善消费结构,促进消费升级,提高消费体验,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消费与生产互动关系的良性循环。
马克思有关消费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有关消费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引言马克思在其一生中,对许多方面都有所研究,消费也是他所关注的领域。
虽然马克思没有专门论述消费的着作,也没有对消费做过系统的阐述。
但是,消费理论却在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理论,对我国目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何把握好这一理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1 马克思消费理论马克思没有对消费理论做过集中的表述,其有关消费的思想主要是分散在他的不同时期的各类着作中。
在这些着作中,马克思从不同的方面对消费进行了分析。
1.1 消费与生产在马克思的思想中,产品或者服务经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社会生产中,消费是社会生产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马克思认为消费的对象是通过生产而产生的,依市场规律的分配和根据个人需求的分配到最终来到消费的领域,在消费领域中,产品由社会的产品变成了个人产品,变成了由个人支配。
这个过程,首先是从生产开始的,通过分配和交换的过渡,最终到达消费而结束。
要研究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就不能忽视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联系。
第一,在马克思那里,生产与消费始终是矛盾的。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马克思说到,“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也就是说,从生产和消费的统一性方面来看,生产也就意味着消费,因为在生产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一个消费的过程,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被消费掉了,另外,消费同时也是生产,当消费正在进行时,也是一个生产的过程,生产出了消费的对象。
第二,生产与消费是彼此的媒介。
马克思认为,生产与消费充当彼此的媒介,“生产媒介着消费”,“消费也媒介着生产”。
“生产媒介着消费”就是说,凭借生产,生产出了消费的物品,消费有了可消费的对象,如果生产消失,消费也很难单独存在。
消费的对象是通过生产产生的,此外生产还直接决定着消费方式、消费性质。
《求实》2011年总目录
论 马 克 思 的理 论 立 场 与 政 治 立场 … … … … … 徐 国 民( ,) 7 4 论 马 克思 主 义可 持 续 发展 观对 自然 资源 保 护 的现 实 意 义 …
… … … … … … … … … … … … … … …
李和 平 杨
峰 ( ,) 7 9
【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 】
… … … … … … … … … … … … … … …
江 大伟 ( , 2 21)
劳 动 、 质 变 换 和 共 产 主义 物
— —
邓 小伟 张 爱 华 ( . ) 9 8
论 马 克 思 关 于 人 与 自然 之 间 物 质 变 换 思 想 及 其 当
马 克思 异 化 劳 动 的原 生态 含 义 和现 代 阐释 … 安巧 珍 ( ,2 91 )
代 意义 … … … … … … … … … … … … … … … … 徐 水 华 ( , ) 3 4
马 克思 主义与 中国实 际相结 合有 机构 成新 论 … 王 让新 ( ,6 91)
论 马克 思 恩 格 斯 公 平 思 想 与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的构 建 …
… … … … … … … … … … … … … …
— —
钱 正 武 ( ,3 81)
从 当代 世 界 广 泛 而 深 刻 变 动 带 来 的 理 论 创 新 契机
影 响农 村 当代 中 国 马克 思 主 义 大 众化 的若 干 维 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谈 起 … … … … … … … … … … … …… … … … … 刘光 明 ( , ) 2 9
彭恩 胜 ( 1 ) 8,7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与新型消费价值理念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与新型消费价值理念发表时间:2011-12-23T13:58:31.08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10月下期供稿作者:甫艳[导读] 消费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的基本环节之一,是与生产相对的概念。
甫艳(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中图分类号:A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0-0094-01摘要: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不仅研究的是一个经济问题,消费主义的蔓延日益威胁着人类环境和资源,乃至生存和发展。
正确认识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深入研究马克思消费理论,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营造绿色消费观等新型消费价值理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消费;生产;节约型社会;绿色消费一、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消费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的基本环节之一,是与生产相对的概念。
从形式上看,消费是人们通过对各种劳动的使用和消耗,以满足其各方面需要的行为。
从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上看,消费则是与生产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创造的运动。
马克思详细地论述了生产与消费的这种辩证关系。
(一)消费与生产的对立统一马克思在其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同时,“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1]9就全部生产要素来说,生产过程也是消费过程,即生产资料的消费。
经济学家将直接与消费同一的生产称为生产的消费,而对于原来意义上的消费则称为消费的生产,以区别与消费同一的生产。
(二)生产与消费互为中介马克思认为,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运动,“生产中介着消费”,“消费也中介着生产”。
[1]9所谓生产中介着消费,是指生产创造出消费的材料,用产品为消费提供客观对象,没有生产,消费也就没有对象。
同时,生产也规定着消费的性质,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的产品引起消费者的需要,生产创造消费者及消费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大学生消费观探析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大学生消费观探析1. 1.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已不再仅仅作为生产的“附庸”,而是独立开来,发挥着启动经济,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市场经济加速推进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
生产决定消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出消费选择性越来越大,消费领域多样化的特点。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消费者具备了扩大消费的物质基础,我国的消费总支出已经超过日本,与欧盟不相上下,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学会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十年才学会的东西——如何消费。
作为一个消费者,如何做到理性消费、文明消费、健康消费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对正处于人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大学生是我国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为大学生是非生产性消费者,经济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多方面限制。
同时大学生又是社会的精英,他们的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踏入社会以后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关系到民族的希望。
随着消费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和蔓延,中国大学生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向西方靠拢。
形形色色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现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符号消费、超前消费、时尚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开来。
何以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如何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2选题意义1. 2. 1理论意义消费观是个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观与人生观和世界观相互作用,贯穿于大学生整个人生过程。
国内大量文献调查发现,消费主义思潮己经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己对部分大学生人生观形成消极影响,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因此本文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以方法论为分析基础,辩证看待东西方消费文化的差异,以扬弃的学习观点,以发展的目光看待中国经济及中国制造,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增强大学生分辨能力,在大学生中间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与传播范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
马克思消费思想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
历史背景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当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社 会矛盾日益尖锐。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他的消费思 想。
理论来源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吸收了古典经济学的消费理论,同时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 的消费现象。他借鉴了古典哲学家如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将其运用 到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中。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
2023-11-11
目 录
•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概述 •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的发展历程 •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的主要观点 •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的评价和影响 •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在当代的应用和发展 •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经典案例分析
01
马克思的消费思想概述
消费的定义和分类
消费的定义
马克思认为消费是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耗和使用,它与生 产、分配和交换共同构成了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消费与社会再生产
马克思认为,社会再生产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而消费是这个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再生 产过程中,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再进入消费领域,最后经过流通领域的反馈回 到生产领域,完成一个循环。
消费与分配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中间环节,它连接着生产和消费。分配的方式和制度直 接影响着消费的水平和结构。
总结词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消费模式呈现出高度集中 的特点,个人消费受到国家计划的严格控制。
详细描述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国家高度集中的经济 体制,个人的消费行为受到国家计划的严格控制。商 品和服务的种类和数量均由国家计划确定,个人无法 自由选择和购买商品和服务。这种消费模式虽然保证 了资源的公平分配,但同时也限制了人们的消费自由 和个性化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稿 日期 ]0 1 0 — 2 收 2 1- 5 2
[ 金 项 目 ] 南省 社 科 基 金 项 目(0 0 B 0 0 ; 南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成果 评 审委 员会 项 目(0 11B) 基 湖 2 1Y B 1 )湖 11 0 1 。 [ 者 简 介 ] 雨 燕 (9 9 , , 南衡 阳人 , 沙 理 工 大 学 马 克 思主 义 学 院讲 师 , 学博 士 , 究 方 向 为马 克 思主 义 哲 学。 作 李 17 一)女 湖 长 哲 研
[ 关键词 ] 消费; 费主义 ; 消 消费文化 ; 的发展 人 [ 中图分类号 ] A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7 8 8 (0 1 1 —0 2 0 10 — 4 7 2 1 )0 0 1— 4
马 克 思 的经 典 著 作 中并 没 有 就 消 费 问题 作 集 中系 统 的论 述 , 是 从 其 一 系 列 著 作 中 , 以窥 见 但 可 马 克思 关 于 消费 问题 的独 特而 精辟 的见解 . 理 出 梳 马 克思 的消 费理 论 。今 天 , 西方 国家 已经 进 人 了 消 费社 会 , 为 消费社 会 的典 型 意识 形 态一 消 费 主义 作 开 始在 我 国蔓 延并 对 我 国的经 济发 展 、 会 文化 等 社 方 面都 造 成 了 巨大 的影 响 , 我们 亟 需 一种 适 合 当前 发展 阶段 的 消费文 化 。重新 解读 马克 思在 经典 论著 中的 消费 思想 对 我们 批 判现 代 消 费主 义 . 新 当前 创 中国消 费文化 , 具有 重要 意 义 “ 费” 为 : 消 何 马克思 论消 费与 人 的发展 在《 姆斯 ・ 勒( 詹 穆 政治 经 济 学 原 理 ) 书摘 要 》 一 中 。 克思 通 过对 穆 勒及 国民经 济 学关 于 消 费 问题 马 的哲 学 批判 来 体 现他 的 消费 观 , 为 自己的 消费 理 并 论奠 定 了基础 。在 这篇摘 要 中 ,它真 实呈现 了青 年 “ 马 克 思 以哲 学 家 的 身份 面对 古 典 经 济 学 时 的某 种 逻辑 突 变 , 即从 哲 学人 本 主 义 的构 架去 批 判 资产 阶 级经济学的努力” q1 0[ 在论述 消费的问题上 , ( P 马克思 始终 将其 跟资 本主 义制 度 、 的发 展联 系在 一起 。 人 马克 思 针对 穆 勒 的消 费 观 , 首先 对 建 立 在私 有 制基 础上 的消 费进 行 了批 判 。在他 看来 , 一 , 第 在私 有制 基 础上 , 进 行生 产 是 为 了拥 有这 样 一种 功 利 人 性 目的 , 生 产 的 产 品不 过 是 他 直 接 的 、 己需 要 人 利 的 对 象 化 。 每 个 人都 是 为 自己而 不 是 为 别 人 而 生
霄2. 1 O1 1 0
马思义其国 克主及中化
马 克 思 消 费 理 论 的 现 实 意 义
兼论 当代 中国消费文化之创新
李雨燕
( 沙理 工大 学 长 马克 思主 义 学院 , 湖南 长 沙 4 0 1 ) 114
[ 摘
一
要] 在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 的消费进行批 判之后 , 马克思对理想性消费进行 了构想 , 为经济发展 的基本环节之 作自由发展 。而现代 消费主义 引导下的消费背离 了消费的应有之义 , 导致人与 自然、 与人 、 人 人
之 身心之间的矛盾冲突, 危及人类的可持 续发展 。今天 , 我们再读马克思的 消费理论 , 创新我们的消 费文化 , 正确 引导/.] xf的消 - t
费, 实践科 学发展观的题 中之义。 是
一
、
产 。“ 们 的 生产 并不 是 人 为 了作 为人 的人 而从 事 我 的生产 , 即不是 社会 的生 产 。也就 是说 , 我们 中间没 有 一个 人 同另一 人 的产 品有消 费关 系 。”1s第 二 , _Ho 2 ( 马克 思 认 为 , 费本 应 该 是 人 的需 要 的满 足 , 在 消 但 私 有 制基 础 上 , 的需 要 的满 足 不但 没 有成 为 人 的 人 本 质 的实 现 ,反 而 成 为 通 往 奴 役 之 路 的 手 段 和 桥 梁 。因为 , 的需要 对产 品而 言是 软弱 无力 的 . 人 在消 费 中 ,你 的需 要 、 的愿 望 、 的意 志 是 使 你 依 赖 “ 你 你 于 我 的纽 带 , 因为他 们 使 你依 赖 于 我 的产 品 。它 们 根 本 不是 一 种赋 予 你支 配 我 的产 品 的权 力 和 手段 . 倒 是一 种 赋予 我 支 配你 的权 力 的 手段 !”] 8人 与 [P1 21 ( 人 之 间是 一 种非 人 的关 系 , 品 、 产 、 品成 为 人 产 财 物 们 进行 交 流 的 唯一语 言 . 与 人 的交 往 的唯 一 目的 人 是 占有 财 产 。 “ 你作 为 人 , 同我 的物 品毫 无关 系 , 因 为 我 自己同 我 的物 品也 不具 有 人 的关 系” 2 手 。ln 】 ( 段 成 了支 配 物 品 的真正 权 力 . 人对 自己的产 品失 去 支 配 能力 , 而 沦 为产 品 的 “ 反 财产 ” 。人 被排 斥 于 真 正 的财产 之 外 , 为每 个人 的财产 都 排斥 他 人 。可 因 以说 ,所 谓 人 们 在 生 产 劳 动 中 相 互 得 到需 要 的 满 足, 相互 实 现 着 消 费 关 系 不 过 是 一 种 假 象 , 在 这 藏 个 假象 背 后 的是 人们 之 间相互 掠 夺 、 相互 欺 骗 和 相 互 奴役 的实 质 。 在批 判 穆 勒 的消 费 观 的 同时 , 克思 对 应 有 性 马 消 费 进行 了 构想 和描 述 。在 马克 思 看来 , 与 人 之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