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讲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儒学课件(必修3)

合集下载

第一轮复习必修三_第一单元_第1讲_“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课件

第一轮复习必修三_第一单元_第1讲_“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课件
2.趋势分析:2014年的高考在本专题中可能会对宋明 理学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Page 4
方法技巧
1、本专题涉及很多概念,学习过程中注意 多比较,加深理解。
派别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代表
二程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哲学 “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主 伦理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
Page 12
(3)彰显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对 提高民族素质十分有益,而且传 到了邻国以至西方,对世界文化 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尤其 是孔子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和 “和谐”思想,更是被世界人民 景仰和推崇。 Page 13
问题探究1:为什么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提示:(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 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 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 的理论武器。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春秋时期的孔子——创立 (1)思想主张 ①核心思想:“仁”,就是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思想:“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③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 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历史贡献:创立儒家学派。


存在 “理”存在于客观事物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方法 “格物致知”的方法去体会、 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
贯通“理”

地位
Page 5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共5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共56张ppt)
①施政纲领: “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 ②君民关系:提出君舟民水; ③在伦理观:主张“性恶论”。通过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孟④哲子学和:荀“子天的行贡有献常:”、儒“家制体天系命的而形用之成”,等成唯为物诸思想 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
问题2、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1)时代: 孔子处于春秋奴隶制瓦解的时期,孟子、 荀子处于战国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
(2)目的: 孔子-维护奴隶制为目的;孟子、荀子 -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3)观点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异 人性论 学思之窗P6 性相近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先秦儒家思想 特点:
(3)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要求
(四)、法家思想
韩非子
年代:
(约前280—233年)
国籍:韩国人
简历:出身于韩国贵族
之家。曾师事荀况,与 李斯是同学。著有《孤 愤》、《说难》等。
地位:
战国后期的思想家, 法家的集大成者。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 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物权》
①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孔子创立儒家思想
⑴创立: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 ⑵基本内容 ①思想核心:是“仁”,通过“礼”来实现; ②政治主张:“为政以德”,恢复周礼,“克己复礼” ③教育思想: 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 打破了官府垄断。(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④整理文化:六经 ⑤世界观:敬鬼神而远之 ⑥伦理观:性相近
(2)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 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 远;“仁政”、“民本”思想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复习课件(共54张PPT)[ 高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复习课件(共54张PPT)[ 高考]

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 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 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 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 开争论。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原来社会地位较 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贵族垄 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 接受教育。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 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 家”。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 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 展的基础。 请在上述材料中概括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荀子的思想及影响:
荀子仁义与王道“君舟民水”的观点(民本思想) 为后世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治世”局面的出 现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 改造儒家思想,吸收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 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思考: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仁的思想
仁 为政以德 性相近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荀子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民本思想

人性论
性善论
奠定 基础
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
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 倡它吗?为什么?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课件: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课件: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注:①“社会生产力提高”体现“百家争鸣”产生的根源。②“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体现诸子百家的历史使命。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 担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提示 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 建立新的社会。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
2.儒学发展:孟子和荀子 (1)思想主张
人物
政治思想
民本思想
伦理观
发展孔子“仁”的思想,“__民__为__贵__
提出“性本善”,主张 ,社稷次之,
孟子
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
主张实行“仁政” 君为轻”
的善性
主张施政用“__仁__义__”和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
荀子
也。水则载舟,水则覆
“王道”,以德服人
3.意义 史料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①。诸子学说 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②,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 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注:① 反映了在“学术文化”上的影响。② 反映了对后世的影响。 思考 据史料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提示 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 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
2.含义 (1)“百家”:是指社会上形成的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思想流派。 (2)“争鸣”:是指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__吸__收__、__融__合__。
3.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 (1)道家:__老__子____、庄子。 (2)儒家:孔子、孟子、__荀__子____。 (3)墨家:墨子。 (4)法家:商鞅、_韩__非__子___。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0张PPT)

孔府 位于孔庙
东侧,有“天下第 一家”之称,是孔 子嫡系长期居住的 府第,也是中国封 建社会官衙与内宅 合一的典型建筑。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2.战国时期: 孟子、荀子
简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曾受业于 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 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 诸侯国。
2 .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3 .人性论: 性本恶 4 .主张礼法并用 5 .哲学观: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同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创立儒家学派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 整,成为蔚然大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 1课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目录
一 “中百央家集争权鸣的”发局展面的形成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三三 道家和法家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含义: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 时期,社会上形成一批 以…、…为宗旨的学者和思 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 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 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等。
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 : ⑴政治思想
①孔子的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课件8: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课件8: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政治思想: ①以德治民。(进步) 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制度。(保守) (3)教育思想、贡献: ①有教无类 ②兴办私学,编纂六经。

是什么
怎么做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 施于人
统治者:以德治民 仁
百姓:克己复礼
孟子(约前372年—约前 289年),名轲,邹国人 (今山东省邹城市),战 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政治家,后世尊称 为亚圣。
2.“百家争鸣”的派别
主要流派:儒、道、 法、墨、名、阴阳、 纵横、杂、农、小说 (除去小说家,则称 “九流”)
3.“百家争鸣”的影响 (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 传统文化的基础。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 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老子的思想
(1)“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不尚贤,使民不争。”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 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3)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停的运动,事物具有相反的两 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人 (今山东省曲阜市)。他是春秋末期 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 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 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 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 为儒家文化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1 2 汉代儒学课件PPT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1 2 汉代儒学课件PPT
栏目导航
合作探究 攻重难
栏目导航
董仲舒的新儒学 史料一 (公元65年)①壬寅晦,日有食之。……于是在位者皆 上封事,各言得失。帝览章,深自引咎,以所上班示百官。诏曰: “群僚所言,②皆朕之过……永览前戒,竦然兢惧。” 史料二 董仲舒……③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 教主化的进程,④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为稳定 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栏目导航
3.提出“三纲”“五常”,本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充满了封建意识,应该 对其持批判态度。“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去除其中的封 建成分,剩余的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栏目导航
儒学成为正统 史料一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 间……①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 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 的绳子都朽断了。 史料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 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②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 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栏目导航
[解读] (1)史料一①反映了日食出现,百官上奏得失;从②中 可得出皇帝为“得失”承担责任。
(2)由史料二③可得出董仲舒新思想服务的对象,由④可概括特 点。
栏目导航
[思考] (1)史料体现董仲舒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根据史料,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一思想 有何显著特点?
——顾颉刚
栏目导航
史料三 秦以后的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③秦始皇 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再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 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 的作用最大,④对文化的危害也最为长远。

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一轮复习课件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一轮复习课件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君主违背天意与鬼神将受天罚 尚同尚贤:国家上下一心,选贤者为君 节用节葬:抨击权贵的奢侈和儒家的厚葬
评价: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参与政权的愿望,客 观上起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补充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1.各学派核心主张 (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 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 (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 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即所谓的“霸道”。
评价: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儒家思想 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 (1)孟子的思想 —— 孟 子、荀子
思想主张:
① “仁政”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③ 伦理观:“性本善” ④价值观: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亚圣”
A、“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 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 我也,我固有之也。”
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诸侯士大夫崛起,礼崩乐 坏,社会动荡不安,士阶层兴起并活跃起来,他们代表各自 阶级的利益,纷纷提出各自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惠。……”
② 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2)政治思想:
①以德治民。 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进步)
②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 之。”《论语·为政》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PPT课件

①『点拨』 “百家争鸣”的 含义和实质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众多的 学派;争鸣是指各学派代表不同的 阶层和政治力量,针对当时的社会 大变革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 辩论中相互融合。“百家争鸣”反 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 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 隶主之间的思想斗争。
2.概况 (1)诸子百家:社会上形成以传播文化、_发__展__学__术___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 派,有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 (2)百家争鸣: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意义 (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思__想__解__放__运动。 (3)是中国学术文化、_思__想__道__德___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 展的基础。
发展了孔子“仁”的
学说,主张实行 “_仁__政___”
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
主张施政用 “__仁__义____”和“王 道”,以德服人
提出“君舟民 水”论断
提出“___性__本__善___”, 主张实行仁政来回复和 扩充人的善性
提出“__人__之__性__恶__”, 强调用__礼__乐___来规范 人的行为
思想。
的考查重点,以选择题为主。
课前自主学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 现…………①
1.条件 (1)社会基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 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政治和经济大变 动。 (2)阶级基础:_士___在社会生活中活 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3) 文 化 基 础 : 打 破 了 贵 族 垄 断 教 育、学术的局面,出现了__私__人__讲__学__。
(2)历史影响 ①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 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②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__蔚__然__大__宗__。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共48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共48张PPT)

专制集权
厉行赏罚 以法治国
变法革新
◆“赏莫如厚, 使民利之; 誉莫如美, 使 民荣之; 诛莫如重, 使民畏之; 毁莫如恶, 使民耻之”。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 事,因为之备。”
评价法家
• ①积极:代表新兴地主阶级,顺应历史潮 流;为秦朝统一,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A
儒是(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④“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议论政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A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 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 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 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 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典型题例】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
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
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C
2、孟子:战国时期,亚圣。 主张: ①政治思想:继承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 “仁政”思想。 ②君民关系(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发展了孔子 的民本思想 ③伦理观(人性论):人性本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4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4张PPT)

2.形成原因: 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
①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 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
③阶级关系: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 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 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材料4: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 下,仁者不为也。”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 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从道不从君。” 材料:5: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的一种政治思想,他把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 比作舟与水的关系。这一理论观点对后代的政治思 想有很大的影响,成为有作为的帝王(如唐太宗李 世民)的座右铭。
材料6: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⑴孟子的思想——“亚圣” ①“仁政”思想 *** 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③性善论:性本善 *** ⑵荀子的思想 ----集大成者 ①“仁义”和“王道” ②“君舟民水” ③性本恶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 以传播文化, 发展学术 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总称。“百家”,是泛指, 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百家争鸣”:诸子百家针对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 题发表不同看法,互相诘难批驳。
主要派别
道家:老子和庄子; 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商鞅、韩非子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标
▲知道诸子百家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 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 ▲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

五、墨子与墨家
(1)墨家创始人墨子,名翟,战国初期鲁 国人。 (2)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 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宣扬“非攻”, 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提倡节俭, 反对奢侈浪费。他的治国主张是“尚贤”, 反对任人唯亲。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 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
学派 人物 时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态度。
学而不厌,诲(毁)人不倦。
坚持。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内容
评价
核心 “仁”
缓和矛盾稳定秩序
思 政治 “克己复礼”;
想 主张 “为政以德”

说 教育 思想
有教无类等
有利于缓和矛盾巩 固统治;但是“复 礼”违背了历史发 展潮流
有利于打破贵族垄 断教育的局面
文化贡献
B、大教育家 ②创办私学,发展教育
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 族垄断教育局面;形成一整套教育思想;培 养大批人才。
C、大编辑
③整理古籍,便利了史籍的保存
《诗》《书》《礼》《易》《乐》 《春秋》合称“六经”。
耶稣
孔子
有人建议将9月28日定为中国的圣诞节
* 孔子教育语录: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对象。
陆王 心学
宋元 明 清
批判 继承
北宋 南宋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第 1课
预学检测
一、百家争鸣 1、铁器、井田、士大夫、学在民间 2、庄子、荀子、墨子、商鞅 二、早期儒学 1、爱人、苛政、西周礼乐、私人讲学、贵族、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8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8张PPT)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二、“百家争鸣”的代表 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一)、儒家学派 1、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他死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行 编成《论语》一书。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世对 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贵族 的身份决定了他希望恢复周朝的 “礼”;家族的“没落”,地位的下 公元前551-前479年 降,则促使他希望以“仁”作为处理 鲁国陬邑人 今山东 曲阜 社会人际关系的原则。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学创立和发展 西汉时期——董仲舒新儒学——确立正统
魏晋到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进一步改造
两宋时期——程朱理学——转型与成熟 王阳明心学 —— 走向活跃 明清之际—— 儒学思想活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 成
“百家争鸣”的含义:
孟子 仁政 民贵君 轻 性善论
荀子 仁义 君舟民 水 性恶论

仁的 思想 民本 思想 人性论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形象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确切出生地不详, 但史记记载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 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到了唐朝 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 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认 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与后世的庄 子并称老庄
“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思 想 继承和发展老子的学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政治思想:强调统治者要①________,反对苛政和任意 刑杀,体现其民本思想。
③秩序: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②“________”。 【解读】 “礼”的含义:狭义上是指周礼(西周建立的以
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广义上是指社会 规范和行为准则。
④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③“________”,打 破了④________文化教育的局面。
地去爱所有的人。
【解读】 其“兼爱”思想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
因此,在2015年高考复习中,一是复习古代中国思想文化 时要抓住一条主线,两个特点:“一条主线”是指儒家思想 的形成、发展、演变历程;“两个特点”是指儒家思想根据 社会的发展演变不断发展演变;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 的思想以完善发展和对后世的影响。二是在复习古代科技、 文学艺术时,要抓住一个中心——成就;两个方面——取得 成就的原因和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三个角度——中西对比的 角度、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的角度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
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的著名论断,强调⑧________的力量巨大。
③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 向善。
④天人关系:强调“天行有常”,又提出了⑨ “________”的唯物思想。
【解读】 “天行有常”的含义是:自然界运行有自己的 规律,这是唯物思想。
(3
________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解读】 法家学派主张政治变革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
经济,确立封建制度,因此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重视。
4.墨家学派:墨子
(1
________的愿望。
(2)主张:

“________”,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
2.道家学派
(1)春秋时期:老子
①世界观: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⑩“________”。
②朴素的辩证法: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
动,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________”的政治主张。他希望
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解读】 “无为而治”是一种治国理念,主要针对统治
者制定的繁杂制度和苛政,有利于恢复经济,休养生息。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③________、宗法制 瓦解,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③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崛起,④“________”阶层 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⑤“________”,私学 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2.概况: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 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等。 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意义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⑥________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自我校对 ①社会大变革 ②井田制 ③分封制 ④士 ⑤学在民间 ⑥思 想解放
二、先秦诸子思想 1.儒家学派 (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其主张有: ①核心思想:“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读】 “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 提倡人文精神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
第1讲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及汉代儒学
➢考点梳理与解读 考点一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的出现 1.原因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 变的①________时期。
(2)具体原因: ①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②________崩溃,社会经济迅 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5.古代中国的科 技成就
6.汉字的起源演 变和书画的发展
7.古代中国的文 学成就
8.京剧等剧种的 产生和发展
5.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 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解读】 “有教无类”思想,保证了教育的发展,推动 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体现了教育公平思想。
(2)孟子: ①政治思想:主张实行⑤“________”。 【解读】 “仁政”思想是针对暴政而言的,主要指给农 民一定的土地和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②民本思想:⑥“________”。 ③人性论:“性本善”。 (3)荀子: ①政治思想:施政用“仁义”和⑦“________”,以德 服人。 【解读】 “王道”即强调道德感化。值得注意的是荀子 主张礼治和法治相结合。
必修三 文化发展史
第十三单元 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高考调研·单元解读
最新考纲展示
1.春秋战国时 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 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 儒学思想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 思想的形成
6.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 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7.知道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8.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 就
高考复习导航 在2013年高考中,本单元知识成为重点考查对象。如思想
部分,福建卷和重庆卷均考查董仲舒的思想,广东卷和课标 全国Ⅰ卷均考查理学、心学,江苏卷考查儒学的影响;文学 艺术方面,江苏卷、海南卷、四川卷均考查书法,重庆卷考 查四大发明,全国大纲卷、课标全国Ⅱ卷均考查古代元曲和 明清小说的对比,课标全国Ⅱ卷考查京剧艺术。以选择题为 主,主观题为辅。材料形式多样,情境新颖。
(2)战国时期的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放
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法家学派:韩非子
(1)地位: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解读】 法家学派还有商鞅、李斯、李悝等。
(2)主张:

________治国。
【解读】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本质是人治,法律只是
君主维护统治的工具。
②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