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共27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共27张PPT)
消极方面:
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 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有消极影响。
四、 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它确立儒家独尊 地位的措施。(或汉代儒学怎样成为正统的?)
措施:
政治--- 起用儒士参与国政 思想--- 全面肯定新儒学
教育—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中央:创建太学,培养国家政治管理人才 地方:建立郡国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教材:儒家经典“五经”
C、“大一统”
D、“人道有为”
C
巩固: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巩固: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 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 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2、总结儒学兴起的主要表现:
①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传统社会主流思想。
②太学的设立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
③儒生大量进入国家政权机构,担任职务。 ④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进一 步强化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思考: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思想中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君轻民贵”
太学出现的影响:
1)对教育: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对社会风气:
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对统治基础: 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4)对政坛: 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
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2课 汉代儒学 课件(共2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2课 汉代儒学 课件(共24张PPT)
教育 设置太学、表彰六经
3、影响/评价: 积极:
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为 其提供理论依据。
2)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3)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 史文化的进步。
消极:
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 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3、特点:
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4、影响:
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B、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D、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 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 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 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 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 段是利禄的诱引。
治者的需要。
影响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同 实质 文化专制

作用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 想的自由发展
小结升华 儒学的发展及其地位的演变过程
孔子的创立,孟子荀子的发展
春秋战国
成体系,遭冷遇
秦朝 汉代 隋唐
焚书坑儒
1)秦政治统一的需要 2)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 3)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2、概况:
焚书——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焚书建议
并被秦始皇采纳
坑儒——秦始皇将460多名儒生坑杀于咸阳。
①焚书的范围: 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
+严禁私藏禁书。
②不焚的书: 为什么不焚? (1)秦《王秦朝记焚》书+博的士目官的管是理为的了文遏献制+知有识实分用子价的值思的想, (2)医书学籍、(卜医筮药、种卜树筮之、书种是树实)用。之学,对社会国家 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共16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共16张PPT)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统思想的史实。
高考考点
◦一、汉初的统治:从“无为”到“有为”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 ◦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一、汉初的统治: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1)原因: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 (2)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 (3)措施: ◦ ①减轻田租; ◦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 ③放兵回家,授予田宅; ◦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对三纲五常应辩证分析其作用
③、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为人处世)
使儒学神化带有 封建迷思信想色统彩一
④、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4、评价董仲舒思想
(1)积极: ①有利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②既有利强化君权;也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 ③兴办学校,有利教育发展。 ④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及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消极:
3、“独尊儒术”的影响
对政治 有利于中央集权,稳定汉朝统治秩序。
对民族 思想统一,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 精神 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对学术 文化
结束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 上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了尚学风尚。
对主流 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对孔孟思想为哪些继承与发展?
不同: 秦朝: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汉朝: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及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推动了封建教育的发展。
■继承: ①大一统:孔子强调正名等; ②实行仁政:天人感应防止暴政等; ③道德修养:仁义礼智信 ■发展: ①思想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屈民而伸君(法家); ②神化皇权:天人感应(道家)、君权神授(阴阳家);

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 (共31张PPT)

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 (共31张PPT)

儒家思想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王立群教授将人在世间的成功 因素总结为“四个‘行’”:
首先自己得行, 其次得有人说你行, 说你行的人也一定得行, 还有你自己的身体也得行。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选官制度的变化
时间 方式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先秦
汉代
魏晋
隋唐
世袭
推举兼有考试 考试
依据 贵族 德才 门第
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天人感应”
目的:加强君权,抑制暴政 。
材料二: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
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大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始皇三十五年,书生议政有犯禁者四百六十 余,皆坑于咸阳。”
——以上均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西汉初年的治国思想:
黄老之学
• “黄”:黄帝的学 说,修身,养生。
• “老”:老子的学 说,治国,无为。
西汉初期休养生 • 对外 与匈奴“和亲”; 息的具体措施 • 对内 轻徭 薄赋 ;
想一想,黄老思想的实施有何影响?
1、下列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
为什么会提出这些主张?(目的?)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受命之
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君权神授”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
天人一也。”
“天人合一”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国家将有失
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 (共33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 (共33张PPT)

材料七 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 和诸侯应该服从他,认为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 行仁政,限田、薄敛、省役。 发挥儒家仁政思想 1.董仲舒新儒学特点: (1)使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化而伦理道德和身心修 养层面的社会功能下降。 (2)使儒家思想宗教化、神秘化。 (3)吸收了各家思想内容,外儒内法。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作用
治国思想 针对问题
“君权神授” 君主专制 “天人感应” “大一统” 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仁政” 土地兼并


君权合理化,有利于抑制暴政 实施仁政;但是带有迷信色彩。
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的政治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 达到政治上统一,结束了百家 争鸣局面,抑制思想自由发展 关注民生,有利于缓和社会矛 盾,实现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 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封建统 治秩序;有利于发扬传统道德。
“至汉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 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 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朽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如何?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
3.汉武帝时国家面临严峻的形势
(1)土地兼并严重; (2)诸侯国的威胁; (3)匈奴威胁边疆,边患不定;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ຫໍສະໝຸດ 1.焚书坑儒:儒学遭重创根因:秦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确立,文化为政治权
力服务 直因: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威胁秦朝 统治 具体步骤:焚书、坑儒 积极作用:“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 有利于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
2.汉初黄老之学:儒学有所恢复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2课 汉代儒学 课件(共2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2课 汉代儒学 课件(共24张PPT)

布曰:“欲为帝耳。”
——《史记·黥布列传》 刘邦彻时即期位郡时国郡形国势形图势图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 意之所予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王道以教化为大务,“以刑罚为辅”。
6.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 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 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A.强化了伦理关系
B.束缚人性加强君权
C.强化了父权社会
D.有利于思想大一统
3.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 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 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汉书·儒林传》

太学

儒家思想

察举制


官 方
家意
学识

形 态
读书 ——做官
(儒家经典)
百家百争家鸣争→鸣儒→学一独家尊独尊
• 独尊的为什么是“儒学”? • 汉武帝是怎样独“尊”儒学的? • 独尊儒学有哪些影响?
春秋 战国
前221
秦 前206
百家争鸣 焚书坑儒
汉 前140
儒学独尊
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 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 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儒生成了皇权之下的官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2课 汉代儒学 课件.(共1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2课 汉代儒学 课件.(共17张PPT)

材民和料诸七侯应天发该是服万挥从物儒他的家,主仁认宰政为,思人天想君子必受须命遵于循天天,道人,
实行仁政,限田、薄敛、省役。
董仲舒阐述的儒学有哪些特点? (1)使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化而伦理道德,身
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下降。 (2)使儒家思想宗教化、神秘化。
董仲舒阐述的儒学和先秦儒学有哪些区别?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 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3)历史影响
推动儒学发展,有利于专制统治 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 公平公正原则
一定程度提高社会文化素养,但受 儒学思想的束缚加大 有利于官僚队伍扩充,政治体系的完善
导致科研技术的相对薄弱(中国近代 落后西方的文化原因)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 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 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 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 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 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 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三、推动儒学发展的教育
1、汉代的太学和郡国学
(1)太学的特点 中央官学 儒学为主要内容 求取功名为主要目的
清议,指由古代乡里、学校对官吏的批评发 展而成的社会舆论,奖褒公卿,裁量执政,评论 官吏、朝政的风气为历代所继承。顾炎武《日知 录·清议》:“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里选举, 必先考其生平,一沾清议,终身不齿。”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原因 秦刚统一; 国力强盛;
秦统治受到儒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
士攻击
统治者的需要
不 对儒学 排斥、打击 同 态度 点 手段 简单粗暴
尊崇 倡导、劝勉、教化
作用 儒学发展进入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低潮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

一巩固政治统一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共32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共32张PPT)

有利于国家统一,但钳制思想,不利于学术思 想自由发展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突出对儒学的影响) 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
经典,儒学全面影响政治和文化。
1、政治:
2、文化:
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D ) 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 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和国家直接 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
一、秦朝:儒学进入低潮 1、焚书坑儒的原因:
一些儒生借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郡县制)。 2、焚书坑儒的内容: (1)焚书 (2)坑儒
一、秦朝:儒学进入低潮 3、焚书坑儒的实质:
带着问题学进去: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进行以下探究
(1)焚书坑儒的原因; (2)焚书坑儒的内容; (3)焚书坑儒的实质; (4)焚书坑儒的影响。
一、秦朝:儒学进入低潮 1、焚书坑儒的原因:
一些儒生借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郡县制)。
2、焚书坑儒的内容:
(1)焚书
秦始皇
“焚书“遗迹
★为什么秦王朝不禁、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2、评价:
历史学界一些评价
董仲舒的思想,是西汉皇朝总结历史经验,经历了几十年的选 择而定下来的官方哲学,对巩固其统治秩序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起 了积极的作用。董仲舒不仅是正宗神学的奠基者,又是著名的经学 家。
“汉武帝以后为什么再也出不了一个能超越诸子的思想家,再 也出不了能够影响世界文化的思想呢?”因为独尊儒术,不评价儒 术本身的对与错,我的观点是就算儒家思想百分之百的正确,也不 能独尊。思想,思想,是要思要想,你独尊一种思想,就是不准人 家思想,不准人家思想还能有思想吗? ——易中天

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

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
——《汉书·食货志》
休养生息
黄老思想
汉初黄老之学实行的背景
背景:①客观上: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的形势所需 ②主观上: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巩固统治。
影响:积极:黄老思想适应汉初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一直是政治
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有利于汉初社会经 济迅速恢复,促进了西汉社会稳定,出现了著名的“文景之 治”。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消极: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土地兼并激 烈,匈奴为患,时刻威胁西汉稳定
汉惠帝
汉文帝
汉景帝
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时间里,
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黄老之学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源于道家,但对道家思
想又有所改造,以道家“清净无为”思想为主体,并吸收了阴
阳、儒、法、名各家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成分而形成的理论.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探究一: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生动活跃; 秦朝时期:焚书坑儒,文化专制,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 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 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汉武帝时期的“儒术”完全是孔孟学说吗?
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
1、焚书坑儒,儒学发展遭到打击 2、汉初黄老学说下的发展概况 3、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体大体定型;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4、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

人民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专题一 第二节“汉代儒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专题一 第二节“汉代儒学”

(儒学产生)(低潮)
汉武帝(前156-87年)
汉初
前202 前141
黄老之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复苏)
(二)罢黜百家
【自主学习】 2.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并结合材料,思考问题:
(1)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
罢黜百家是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大一统的现实需要;
刘诸彻侯即坐位时大郡国,形威势图胁中央;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4)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独尊儒术?
政治上:重用儒生; 思想上:表彰六经,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教育上:设置太学,在各郡县设立学校;
(三)太学的出现
太学
太学里的教师的是哪些人? 学生在太学学习什么内容?
学生在太学毕业后的去向?
汉代讲学画像砖(太学)
读书+做官 儒学+政权
政治管理人才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汉代儒学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汉代儒学
董仲舒(前179-104年)
春秋战国
秦朝
前770 百家争鸣前221 前206 (儒学产生) 焚书坑儒
汉武帝(前156-87年)
(一)“焚书坑儒”的批判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思考以下问题
稳民定族的心民理上族:情有感利的于纽中带华,民成族共为同维心护理统的一形的成力,量以汉。族为主体的
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
——王保国《文化纽
消带极与自:国从家儒统家成一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
面评结上与束自看了由来各儒,学儒家派生是平胜成等了利竞皇了争,权的之但局下实面际的,官上扼员却制。使了它学逐术渐思丧想失的了自其由独发立展的;批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二、《汉代儒学》说课稿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二、《汉代儒学》说课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历史故事导入:讲述汉武帝与董仲舒的相识故事,引发学生对汉代儒学起源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在故事结束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汉武帝会选择独尊儒术?”让学生思考并预测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3.创设情境:通过PPT展示汉代社会背景图片,让学生感受汉代儒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汉代儒学的背景及起源、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经典《五经》的整理与传承、汉代儒学的主要思想(如仁政、礼制、孝道等)以及汉代儒学对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汉代儒学的背景及起源,掌握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掌握儒家经典《五经》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在汉代的发展与传承;
3.形式多样:运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丰富板书内容,提高视觉效果。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汉代儒学思想的理解难度较大,可能存在理解偏差。
2.课堂互动环节可能出现冷场,影响教学效果。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解答学生疑问,运用生动案例和实际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汉代儒学思想。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设计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答案;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儒学思想的现实意义,提高学习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汉代儒学
*
一 、 焚 书 坑 儒 的 批 判
*
秦始皇像
课堂探究1
1、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 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变化?
(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生 动活跃;秦朝时期:文化专制,死气 沉沉。
(2)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 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 术氛围。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秦“焚书坑儒” 汉“罢黜百家”
原因
秦刚统一;统 治受儒士攻击

同 点
对儒学 态度
排斥、打击
汉国力强盛;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 统治者需要
尊崇
作用
儒学发展进入 低潮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 巩固政治统一。制思想,不利于学 术思想的自由发* 展
材料二:据《后汉书》,汉明帝曾亲自去太学,就儒 学经典的内容和诸博士相互讨论,前来围观听讲的人 不可胜数。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儒学地位的提升,统治者对儒学教育的重视。 (统治者注重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4、影响:
1)对教育:
4、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1)积极影响:
① 儒学全面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② 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 ③ 促成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 ④ 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⑤ 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7、影响:
1)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 论依据;
2)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 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3)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 历史文化的进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
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 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是儒学教育 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汉武帝时代,令天下郡国皆立 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太学规模十分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 士和50名博士弟子,自汉昭帝时代起,太学规模不断扩 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有30000多人。
(2)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 官
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 (3)个人发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把道家、
阴阳家、法家的一些思想糅合),使其 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3、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1)提出”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加强君权的需 要) (2)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央集权的需要)
(3)发挥“仁政”,主张限田、薄敛、省役、轻徭薄赋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4)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总结: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有利于巩固统治。(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
统)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
儒学兴起的表现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 想 (二)太学的出现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 化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提出者: 西汉 董仲舒
2、背景:
(1)现实需要:汉武帝时期,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加 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儒学与科举制的 关系)
1、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科举制确立隋:朝 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 强化:明清(八
*
股取士)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3以、考特试点成:绩作为选官依据;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 2)对社会风气:化的传播;
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 3)对统治基础: 治基础;
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4)对儒学:
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 势力有所收敛*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课堂探究4:
如何评价秦王朝的“焚书坑儒”的举措?
(1)积极作用: “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思想的统一, 有利于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维护国家统一。
(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 “焚书坑儒”成为两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是
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 一场浩劫。(“灭学之祸”)(钳制了思想、摧残了 文化)使儒学的发展走向低潮。
4、董仲舒的核心观点: 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 授”
5、特点:
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 想。(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
6、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儒家思 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宣扬皇帝是“代天治民”,神化 封建统治,是带有神学倾向的儒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 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焚书坑儒
探究2 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 受到严厉打击?
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 利于秦的统治。
李斯
探究3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 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 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 社会国* 家直接有益。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思考: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 变体现了什么?
① 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 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一-汉代儒学
1、汉武帝创立太学
三、太学的出现
2、【历史地位】:太学是中国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