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故事-有关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三个 精品

合集下载

给小孩子讲的科学家故事(10篇)

给小孩子讲的科学家故事(10篇)

给小孩子讲的科学家故事(10篇)给小孩子讲的科学家故事(精选篇1)高斯上小学时,就对数学很感兴趣。

有一天,数学老师白尔脱先生有点不高兴,他一走进教室,就扳着面孔对同学们说:“今天的课是你们自己算题,谁先算完,谁就先回家吃饭。

”说着,他就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个题目:1+2+3+……+100=?同学们立刻拿出练习本,低头认真地算了起来。

白尔脱则坐在一边,看起小说来。

谁知,他刚刚看完一页,小高斯就举手报告老师说:“老师,这道题我算完了。

”“算完了?”白尔脱没好气地挥挥手,“你算得这么快准会算错,再算算吧!”“不会错。

我检查过,还验算了一遍。

”高斯理直气壮地说。

“白尔脱走到高斯座位前,拿起他的练习本一看,答案是“5050”,显然一点没错。

“你是怎么算的?”白尔脱不无惊奇地问道。

高斯一板一眼地回答说:“我发现,这个题目一头一尾挨次两个数相加,都是101,总共50个101,所以答案应该是:50×101=5050。

”“真妙呀!”白尔脱兴奋地拍一下桌子,接着大声地对全体同学说:“真没想到,你们当中竟会出现数学神童!”自此以后,白尔脱先生完全改变了对农村孩子的看法,尤其对高斯更是喜欢。

后来,在白尔脱先生的精心培养下,高斯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造诣也越来越深。

在他17岁的时候,他就发现了数论中的二次互反律。

给小孩子讲的科学家故事(精选篇2)爱因斯坦的故事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动手动脑。

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我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

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我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

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

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

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

教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1、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的重要人物,他曾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但始终心系祖国,一心想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他在回国后,积极参与中国航天科技的研究,并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发工作。

2、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他成功研发出了高产、抗病虫害的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有了质的飞跃。

他还积极推广杂交水稻技术,帮助全球许多国家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3、杨振宁: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因在粒子物理学和弦理论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也是中国科学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物理学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4、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他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曾亲自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发工作,并为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一、朱棣与黄人气体研究朱棣是中国一位杰出的化学家,他对气体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曾经偶然发现一种黄色的气体,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他开始专注于研究这种黄人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朱棣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实验,观察黄人气体的变化和反应。

通过仔细分析,他发现黄人气体具有一定的毒性,并且在高温下有爆炸的可能性。

这些发现令他深感挑战和兴奋。

为了更好地理解黄人气体,朱棣开始探索它的制备方法。

他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最终成功发明了一种高效的制备黄人气体的方法。

这一创新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它的性质和应用。

朱棣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的成果被应用于多个领域。

黄人气体的性质和特点被进一步研究,并在医学、工业等领域找到了广泛的应用。

朱棣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气体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二、赵敏的科学发现与荣誉赵敏是一位年轻的生物学家,她对昆虫的生态行为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一次深入调查昆虫种群的研究中,她偶然发现一种新的物种。

对于这个新物种的发现,赵敏感到非常激动。

她用尽全力对这种物种进行详细观察和实验。

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她发现这种新物种对特定植物的花粉有着极强的依赖关系。

赵敏的研究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她的发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新的线索,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昆虫的生态行为和植物的繁衍方式。

赵敏的成果不仅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还受到了多个科研机构的关注。

她的发现被刊登在了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她也因此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荣誉和赞誉。

三、王贞治与量子力学的突破王贞治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对量子力学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多年的实验和探索中,他遇到了一道看似不可逾越的困难。

然而,王贞治并没有放弃,他反复思考和寻找突破口。

最终,他发现了一个量子力学中的关键问题,这对于解决他面临的难题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王贞治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试图解决这个关键问题。

通过不断的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他最终获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他的研究让人们对量子力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20个字以内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20个字以内

我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 导语我国科学家在世界科技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故事常常鼓舞性和感人。

本文将以一些著名我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为切入点,探讨他们背后的励志故事和科研精神。

2. 我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屠呦呦: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

她在研究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但她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功绩世界。

她的故事鼓舞着许多追求科学的青年学子。

(2)袁隆平: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他为了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常常在水稻田间劳作,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他的故事展现了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奉献精神。

(3)邓稼先:邓稼先作为我国的“导弹之父”,他在科研道路上磕磕绊绊,但最终创造了多项科技成果。

他的故事鼓舞了许多我国的科研工作者,激励他们奋发向前。

3. 总结与回顾通过以上的我国科学家的小故事,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励志精神和科研执着,还可以看到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和奉献。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家的道路上充满艰辛,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4.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个写手和科技爱好者,我深深为这些我国科学家所做出的成就而感动。

他们不仅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在精神层面给我们带来了启发。

正是有了这些坚定不移的科研者,我国的科技才能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

5. 结语我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不仅可以激励我们,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科学家们的艰辛付出和无私奉献。

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人投身科学研究,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我国科学家的小故事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他们用坚定的科研精神和不懈的努力,为国家的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的故事需要被更多的人知晓,以此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走上科学研究之路。

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尊重,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我国科学家的故事让人感慨良多,他们不仅是科学家,更是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英雄。

他们的故事中充满了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品质。

儿童故事-关于科学家的故事【三篇】 精品

儿童故事-关于科学家的故事【三篇】 精品

关于科学家的故事【三篇】他们过着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有着不一样的思想。

为了捍卫真理、传播科学,许多科学家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科学家们的故事吧。

【牛顿的故事】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

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

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

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

他从不乱花钱,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

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

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

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

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

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

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了3个月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古今科学家的小故事

古今科学家的小故事

古今科学家的小故事古今科学家的小故事1张衡是中国古代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他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

他还发明了“浑天仪”、“候风仪”等仪器。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学习过“数星星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

张衡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成就世人皆知。

张衡是东汉时候杰出的科学家。

他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

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数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原来在天空的,偏到西边去了。

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

它们不是在跑动吗?”爷爷说道:“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

你要认识星星,先要看北斗星。

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烫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噢!我找到了!”小张衡很兴奋又问:“那么,它是怎样移动的呢?”爷爷想了想说:“大约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线上,到天快亮的时候,这北斗就翻了一个身,倒挂在天空……”这天晚上,张衡一直睡不着,多次起来看北斗。

夜深人静,当他看到那闪烁而明亮的北斗星时,果然倒挂着,他感到多么高兴啊!他想:这北斗为什么会这样转来转去,是什么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赶去问爷爷,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

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读天文书去了。

后来,张衡长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众,把张衡召到京城洛阳担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历法的事情。

为了探明自然界的奥秘,年轻的张衡常常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读书、研究,还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观察日月星辰。

他想,如果能制造出一种仪器,能够上观天,下察地,预报自然界将要发生的情况,这对人们预防灾害,揭穿那些荒诞的迷信鬼话,该是多么好啊!于是,张衡把从书本中和观察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开始了试制“观天察地”仪器的工作。

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写成一本书,叫做《灵宪》。

在这本书里,他告诉人们:天是球型的,像个鸡蛋,天就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黄,就叫做“浑天说”。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关于中国古代科学家的简短故事有:李时珍、张衡、葛洪、祖冲之、鲁班等。

1、李时珍:李时珍在行医当中,发现当时的本草书收药不全,名称混乱,多有谬误。

于是下决心编写一部新的本草书。

通过27年的埋头苦干,终于在61岁时写成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

该书不仅对我国古代本草学作了一次历史性总结,也将以前的化学知识予以系统化,并使之达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

2、张衡: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

3、葛洪:在我国历史上研究炼丹术的人中,最著名的是晋朝葛洪(约281-361)。

他博览群书,对经书、史书、医书、百家之言等都认真学习研究。

他一生对炼丹感兴趣。

虽做过“关内侯”的官,但最终还是辞官,专事炼丹、制药,兼做医生。

他长期远离尘世,从事炼丹研究,了解了许多化合物如铜青(硫酸铜)、矾石(明矾)、密陀僧(氧化铅)的性质,并进行包括炼丹、炼汞等在内的许多化学转变的研究。

4、祖冲之:祖冲之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得出的结论比外国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早了一千多年。

5、鲁班:鲁班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

在军事科学方面,鲁班发明了云梯、钩钜及其它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

在机械方面,鲁班很早就被称为机械圣人。

此外,还有很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

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2个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2个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2个1. 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解开物理难题。

杨振宁和李政道是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们合作解开了物理学上的重大难题,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成就,为中国科学家树立了榜样。

2. 丁肇中,探索宇宙奥秘。

丁肇中是中国著名的宇宙物理学家,他致力于探索宇宙的奥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为中国的宇宙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朱熹,传承中医药文化。

朱熹是中国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他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医学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屠呦呦是中国科学家中的杰出代表,她发现了青蒿素这一重要的抗疟药物,为世界的抗疟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了中国科学家的骄傲。

5. 钱学森,探索航天科技。

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航天科学家,他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的航天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 陈景润,解开数学难题。

陈景润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解开了许多重要的数学难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7. 丁肇中,探索宇宙奥秘。

丁肇中是中国著名的宇宙物理学家,他致力于探索宇宙的奥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为中国的宇宙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8. 朱熹,传承中医药文化。

朱熹是中国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他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医学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9.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屠呦呦是中国科学家中的杰出代表,她发现了青蒿素这一重要的抗疟药物,为世界的抗疟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了中国科学家的骄傲。

10. 钱学森,探索航天科技。

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航天科学家,他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的航天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1. 陈景润,解开数学难题。

陈景润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他解开了许多重要的数学难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中国科学家的故事15个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一):袁隆平小时候的故事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

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

教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教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教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教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本事。

有一次,教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

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当能够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可是教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

他自我想不出来,教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

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二):中国科学家钱人元的故事钱人元生卒年:1917年9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汤家桥。

江苏常熟人1931年,在苏州中学化工科学习。

1935年,化工科毕业,进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学习。

1939年,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物理系助教。

1940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理化系任助教及教员。

1943年,赴美国留学,在加州理工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4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做研究生并任研究助教。

1947年,到依阿华州立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8年,回国,在厦门大学化学系任教授级讲席。

1949年,到浙江大学化学系任副教授。

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伟大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伟大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伟大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伟大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深知“惟有读书人,方能治国安邦”的道理。

因此,历史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他们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屠呦呦——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生于1930年,曾经担任上海入室女科学家“蒲公英女队”的一员,并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然而,她最为人所知的,还是她对疟疾病的研究,为全世界疟疾治疗带来了福音。

她的研究成果——青蒿素,更是荣膺诺贝尔医学奖,成为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获诺贝尔奖的新药。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同样也是非常艰辛和漫长的。

她坚信“求知不暇,求医尚且不能不勤奋”,用一个人的孤独和喧嚣,同时也用毅力和聪明,探索了一个又一个路径,最终在草原上发现了青蒿的有效成分。

她的成果不仅保护了广大疟疾患者的健康,同时也启示了世界疟疾治疗研究的多元化道路。

2. 朱德孟——最早的生物物理学家之一朱德孟是一位杰出的生物物理学家,生前倡导“打好基础,走好路子”的创新理念,这句话的含义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他曾经研究过红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并在红细胞的光学显微技术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他甚至还开发出了一种遗传修复技术,被誉为“补血的技术”,为生物学技术领域注入良好的发展契机。

朱德孟在做任何一项研究前,都会对作品进行CRITICS:create, recognize, innovate, transmit、criticize, summary。

他认为成功的研究一定是医生、化学家、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的综合体现,只有在基础研究领域有所突破,才会有研发新药和新技术的可能。

他的理念不仅影响了当代的科技人士,也指引了在基础研究领域探索的科学家。

3. 郭永怀——中国自行研发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父自从1956年人造卫星产生以后,科学家和国防部门就开始了人造卫星技术的探索。

这其中的领军人物之一就是郭永怀。

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率领着我国的科研团队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实现了中国太空发射的里程碑,进而积累了人造卫星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科学家的简短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简短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简短小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几个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有一位叫钱学森爷爷的科学家。

他特别厉害,在美国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知识。

但是,他心里一直想着要回到中国,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

可是美国不让他回来,钱学森爷爷经历了很多困难。

但他没有放弃,最后终于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钱学森爷爷努力工作,为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还有一位叫袁隆平爷爷。

他看到很多人吃不饱饭,就下定决心要让大家都能吃饱。

袁隆平爷爷天天在田里,不怕太阳晒,不怕辛苦,终于研究出了高产的水稻。

因为袁隆平爷爷,现在我们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啦。

小朋友们,这些科学家是不是很了不起呀?《中国科学家的简短小故事》小朋友们,咱们来讲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哟!有个叫屠呦呦奶奶的科学家。

她为了找到治疗疟疾的方法,尝试了好多好多的草药。

有一次,她失败了很多次,但是她没有灰心。

终于,屠呦呦奶奶发现了青蒿素,救了很多人的命。

还有一位叫李四光爷爷的科学家。

他小时候对石头特别感兴趣。

长大后,李四光爷爷努力研究地质,找到了很多石油,让我们国家有了更多的能源。

小朋友,你说他们是不是很棒呀?《中国科学家的简短小故事》小朋友们,来听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啦!有位叫邓稼先爷爷的科学家。

他为了让我们国家变得更强大,默默地做着很重要的工作。

邓稼先爷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一直在努力。

还有一位叫竺可桢爷爷的科学家。

他天天观察天气,记录下来好多好多的数据。

通过他的努力,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天气的变化。

小朋友们,这些科学家是不是很厉害呢?。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有哪些(2)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有哪些(2)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有哪些(2)赵忠尧:中国核物理、中子物理、加速器和宇宙线研究的先驱和启蒙者。

192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物理系。

施汝为: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磁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建立了中国首个磁学实验室。

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物理系。

柳大纲: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家。

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

李善邦:地震学家,中国地震科学事业的开创者,最早的地震地球物理学家之一。

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物理系。

王淦昌: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

1929年毕业于清华物理系。

施士元:当代中国核物理学家、教育家,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的导师。

1929年毕业于清华物理系。

赵九章:著名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

1933年毕业于清华物理系。

彭桓武:理论物理学家。

1935年毕业于清华物理系。

王竹溪:物理学家、教育家,热力学统计物理研究的开拓者。

1935年清华物理系研究生毕业。

王大珩:光学专家,中国光学界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

1936年毕业于清华物理系。

林家翘:数学家,在流体力学、应用数学领域享誉国际学术界,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教授。

1937年毕业于清华物理系。

钱伟长:我国近代力学之父。

1937年清华物理系研究生毕业。

钱三强:我国两弹一星元勋。

我国核物理和核武器的奠基人。

1936年清华物理系毕业。

杨振宁:从事统计物理,粒子物理理论和量子场理论等方面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44年西南联大物理系研究生毕业。

李政道:从事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方面的工作,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1945年进入清华物理系。

熊大缜:1932年入清华物理系,1936年毕业,1938年到冀中游击区参加抗战,研制出连日本人都怕得要命的高爆炸药,1939年被诬为国民党特务, 含冤被杀。

这个名单还可以继续列下去,名单中的人有些可能如雷贯耳,有些耳熟能详,有些可能不知道,无论咋样,他们都是中国甚至世界科学界大师级人物,而且都曾受教于这个口吃的叶老师,都是从叶老师那里走出去的。

中国科学有关的小故事【三篇】

中国科学有关的小故事【三篇】

【导语】科学童话能够开启⼩朋友的智慧,是增长知识的好读物。

下⾯是整理分享的中国科学有关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以严寒取胜的“⼆战”苏军】 “⼆战”期间,德国进攻苏联,已攻下基辅,准备进攻莫斯科,战役代号为“台风”。

战役前⼣,苏军统帅部⾥研究作战⽅案,但与会者个个愁眉苦脸,⼀筹莫展,只有⼀个将领时⽽翻看情报,时⽽查看地图,始终⾯带微笑,似乎胸有成⽵。

1941年10⽉2⽇,德军进攻开始,苏军的“奇兵”出击了。

这⽀“奇兵”迫使敌⼈有的残废,有的染病,有的倒毙,连敌⼈的武器也失灵了,坦克⽆法开动,⼤炮栓也⽆法射击,德军部队完全失去了作战能⼒。

苏军派出⼀⽀训练有素,准备充分的西伯利亚军队,⾝穿⽩⾐,⼿持⽩⾊武器向敌⼈猛扑过去。

不到数⽇,德军损兵折将100余万,“台风”战役彻底失败。

苏军的“奇兵”是严寒。

原来那个苏军将领根据⽓象综合预报得知这年冬天特别严寒,温度低达摄⽒零下50℃。

【昆⾍也酿灾】 1941年,⼀艘正在波斯湾⾏驶的德国船,突然被⼀⼤群蝴蝶包围了,数不尽的蝴蝶像⼀⼤块厚厚的云层落到船上,所有的甲板、缆绳,甚⾄烟囱的周围全都是蝴蝶,那些没处栖息,仍然在飞翔的蝴蝶就像⼤风雪似的在天空中漂浮,船员连呼 吸都感到困难,眼睛也难以睁开。

船长下令开动救⽕机喷射也⽆济于事,结果船触礁下沉。

类似的事情也发⽣在⼀条开往苏联敷德萨港的海轮“化学家泽林斯基”号上。

⼀⼤群不知从何处飞来的蚊⼦向轮船发起进攻,机器房内群蚊乱舞,甲板上的蚊⾍堆积达⼗多厘⽶厚,航道上的能见度也因漫天飞舞的蚊⼦⽽下降到⼏乎为零,轮船被迫停航,折腾了⼏个昼夜,知道天⽓变凉,蚊群才“安静”下来,被船员们⽤⽔冲⾛。

【全球的四⼤“死亡⾕”】 在前苏联、美国、意⼤利和印尼,存在着地球上的四⼤“死亡⾕”,但其恐怖景象各不相同。

苏联堪察加半岛克罗诺基⼭区的“死亡⾕”,长达两公⾥,宽100⽶⾄300⽶不等,地势凹凸不平,坑坑洼洼,不少地⽅天然硫磺嶙峋露出地⾯,到处可见狗熊、狼獾以及其他野兽的⼫⾻,满⽬凄凉。

中国科学家小时候的小故事_儿童故事

中国科学家小时候的小故事_儿童故事

中国科学家小时候的小故事篇一:袁隆平小时候的故事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

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

老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老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老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

有一次,老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

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该可以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但是老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

他自己想不出来,老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

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篇二:钱学森小时候的故事钱学森,科学家。

我国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导弹之父。

钱学森3岁时就有非凡的记忆力,能背诵上百首、,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

大家称他为“神童”。

5岁时,他已可读懂《水浒》了。

他对爸爸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

”爸爸说:“你也可以做英雄。

但是,必须好好,努力学习知识,贡献社会”。

在小学低年级时期,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

每次比试,总是钱学森扔得最远,投得最准。

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来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特别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每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呢!小小年纪的钱学森居然领悟了某些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不仅使同学们,而且使老师也惊叹不已。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你知道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以供大家学习。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一)在东汉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位创制天球仪、候风仪、地震仪的天文学家张衡。

张衡于公元78年出生在河南南阳,家境贫苦。

但他自幼喜欢读书,成年后曾在南阳郡做了几年文官,后来辞职回乡,潜心天文研究。

中国汉朝先后出现了三种关于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的学说,这就是“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像一个半圆形的罩子,大地像一个倒着的盘子。

”“浑天说”主张天是浑圆的,日月星辰会转入地下,早期的浑天说认为大地是平的,改进的浑天说认为大地是球形的。

“宣夜说”认为天没有一定形状,而是无边无际的充满气体的空间,日、月、星辰都飘浮在气体中。

张衡根据自己对天体运行的认识和实际观察,认为“浑天说”比较符合观测实际。

他还制作了一个能够精确演示浑天思想的“浑天仪”。

张衡的另一发明是制作了水运浑象,它是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发动的天文仪器。

水运浑象实际上是个天文钟,通过它的等速旋转,可以报告时刻。

世界上第一个可以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也是这位古代科学家发明的。

张衡还在《灵宪》等天文著作中,阐述了无限宇宙的思想,解释了月亮反射阳光和月食发生的原因。

他对2500颗恒星的观测记录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的计算结果,和近代天文学非常接近。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二)邓稼先(1924—1986)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是安徽人,后来在北京大学当物理老师,1948年10月,邓稼先去美国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级科学进步特等奖,并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有哪些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有哪些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有哪些每个时代都有杰出的科学家诞生,中国的科学家你认识谁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希望对你有用!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篇1一份96分的水力学考卷在交大的图书馆里,珍藏着一份96分的水力学试卷,做这份试卷的人就是钱学森。

他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时,品学兼优,各门学科都得90多分以上。

在一次水力学考试中,钱学森答对了所有的6道题,他的任课老师金老师很高兴,给了钱学森100分的满分成绩。

但钱学森却发现自己答题时把一处符号“Ns”误写成“N”了。

钱学森主动把这个小错误告诉了老师,老师也把100分的试卷该为了96分。

这份小小的试卷反映了一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学习、科研的一丝不苟、虚心诚实。

克服重重阻碍艰难回国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

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

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

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

在客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痴迷学术,组建“自杀俱乐部”1938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的钱学森留校任教。

为从事火箭研究,他和几个同学结成了研究火箭的技术小组。

没有资金和设备,他们就到旧货摊上、废品仓库里去拣废旧零件自己安装;没有试验场地,就在自家房后草坪上进行。

由于成天和电机、火药、二氧化碳、废弃零件之类的物体打交道,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安全,他们将这个小组戏称为“自杀俱乐部”。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引言中国科学家一直以来都在世界科学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的成就不仅为国家争光,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为您讲述一些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展示他们的奋斗历程和科学探索精神。

一、屠呦呦: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是中国著名的药学家和中药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提取出抗疟药物青蒿素。

她对中药的研究以及对疟疾的治疗方法的改进,为全球疟疾患者带来了福音。

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不仅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赢得了全世界科学界的尊重和赞誉。

二、钱学森:航天工程的奠基人钱学森是中国的航空航天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工程的奠基人。

他在上世纪50年代组织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发工作,并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先河。

钱学森的成就不仅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也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屠守锷: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屠守锷是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上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的运算方式,领导了中国首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并在计算机领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

屠守锷的研究成果为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屠呦呦、钱学森和屠守锷的共同点虽然屠呦呦、钱学森和屠守锷的研究方向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还为中国科学家树立了榜样。

他们的辛勤努力、卓越成就和顽强精神激励着新一代科学家,推动中国科学事业不断发展。

结论中国科学家以其杰出的成就和科学探索精神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赞赏。

他们的小故事不仅是中国科学发展的见证,也是中国科学家顽强奋斗精神的写照。

希望这些小故事能够激发更多人投身科学研究,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关于中国科学家的一些小故事,他们的故事证明了中国科学家在全球科学舞台上的地位和贡献。

让我们一起致敬这些杰出的科学家,为他们点赞!。

中国科技小故事

中国科技小故事

中国科技小故事第一篇:中国科技小故事科技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科技小故事,欢迎阅读参考!中国科技小故事一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我国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导弹之父。

钱学森3岁时就有非凡的记忆力,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

大家称他为“神童”。

在5岁时,他已可读懂《水浒》了。

他对爸爸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

”爸爸说:“你也可以做英雄。

但是,必须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知识,贡献社会”。

其实在小学低年级时期,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

每次比试,总是钱学森扔得最远,投得最准。

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来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特别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每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呢!小小年纪的钱学森居然领悟了某些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不仅使同学们,而且使老师也惊叹不已。

20多年后,钱学森果然成了国际知名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家。

中国科技小故事二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6年,钱三强毕业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

翌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以报国之志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导师是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

在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

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

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

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

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三个
使在美国呆了近20年的钱学森异常兴奋。

在新中国诞生的第6天,钱学森夫妇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可爱的担国去,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是钱学森始料未及的,这位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学者,在已将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刁难。

他们对中国的这位爱国学者百般恐吓,并把他关进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太限制。

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

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收拾好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乘飞机回国。

1955年,饱受磨难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中国政府出面通过谈判设法营救他回国。

终于在这年9月,经过长达5年多斗争的钱学森夫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陈嘉庚
爱国华侨陈嘉庚,17岁漂洋过海出外经商,惨淡经营,终成南洋巨富。

1919年秋,富贵而归乡的陈嘉庚决心在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

对于英国人的刁难,他坚定地表示企业可以收盘。

学校绝不能停办。

他变卖家产,坚持要把学校办下去。

对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行为,陈嘉庚给予积极支持。

他曾筹款20多万元,帮助光复福建。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尽可能多地为抗战提供财力和物力的帮助。

从1937年到1940年,陈先生为抗日募捐的总数
达30亿元之巨。

在个人生活方面,他从来不轻易乱花钱,自奉俭约,素食布衣。

临终时,他把遗产300多万元全部献给了国家。

几十年来,陈嘉庚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一位华侨的拳拳爱国之心。

3电灯的发明
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

19世纪前,人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这虽已冲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

只有发电机的诞生,才使人类能用各色各样的电灯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赢得更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

真正发明电灯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他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

爱迪生是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

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发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

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唯独白金丝性能量好,但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

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

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

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

1879年除夕,爱迪生电灯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灯火通明。

为了研制电灯,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连续几天试验,发明炭丝作灯丝后,他又接连试验了6000多种植物纤维,最后又选用竹丝,通过高温密闭炉烧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丝,装到灯泡里,再次提高了灯泡的真空度,电灯竟可连续点亮1200个小时。

电灯的发明,曾使煤气股票3天内猛跌百分之十二。

继爱迪生之后,1909年,美国柯进而奇发明了用钨丝代替炭丝,使电灯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