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团聚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合集下载

纳米粒子团簇

纳米粒子团簇

纳米粒子团簇是由数个至数百个原子、分子凝聚在一起形成的纳米尺度的超微粒子。

这种团簇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随所含的原子数目而变化,其空间尺度在几埃至几百埃的范围内,介于原子、分子与大块材料之间,是一种介观物质。

纳米粒子团簇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例如磁性、吸附和排斥作用等。

在液体介质中,纳米颗粒的团聚可分为软团聚和硬团聚两种。

软团聚主要是由颗粒间的静电力和范德华力所致,可以通过一些化学作用或施加机械能的方式来消除;硬团聚形成的原因除了静电力和范德华力之外,还存在化学键作用,因此不易破坏,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进行控制。

纳米粒子团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量子器件、能量贮存、催化反应、新型材料、生物医学检测和宇航工业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和应用。

此外,对纳米材料个体的研究可以揭示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是纳米材料学基础研究的重要方面。

而对纳米颗粒群体的研究则可以探索组装纳米材料及其器件,使分子团簇、原子簇的特异性、微观性在宏观上得以表达,使无序的状态变成有序状态,使简单的组装研究向自组装方向发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纳米粒子团簇”的学术文献或咨询相关专家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材料力学中的纳米颗粒聚集行为研究

材料力学中的纳米颗粒聚集行为研究

材料力学中的纳米颗粒聚集行为研究1. 纳米颗粒聚集的基本概念和原因纳米颗粒聚集指的是纳米级颗粒在空间中自发地相互靠近形成聚集体或聚集结构的行为。

在材料力学中,纳米颗粒聚集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材料体系中,包括粉体、颗粒填充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等。

纳米颗粒聚集行为的研究对于理解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加工和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颗粒聚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范德华力:纳米颗粒之间的吸引范德华力使得颗粒相互靠近,范德华力主要来源于离子间相互吸引力、极性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以及氢键等。

(2)静电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的纳米颗粒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会使颗粒相互排斥,而不同电荷的颗粒之间静电相互作用会使颗粒相互吸引。

(3)包络作用:纳米颗粒表面的有机分子或胶体物质能形成覆盖层,使颗粒之间出现包络作用,促进聚集的发生。

(4)扩散:纳米颗粒由于热力学作用以及外加力的作用,会发生不受控制的扩散运动,最终导致颗粒相互接触和聚集。

2. 纳米颗粒聚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纳米颗粒聚集行为对材料性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关键的几个影响因素如下:(1)力学性能:纳米颗粒的聚集程度直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材料的拉伸强度、抗压强度、硬度等。

(2)电子性能:纳米颗粒的聚集现象会导致电子的隧穿效应和载流子的限域效应,从而影响材料的电学性能。

(3)热学性能:纳米颗粒的聚集会导致材料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的变化,进而影响材料的热学性能。

(4)光学性能:纳米颗粒的聚集行为会对材料的光学性质产生显著的影响,如吸光度、折射率和发光性能等。

3. 纳米颗粒聚集行为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了研究纳米颗粒的聚集行为,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和技术:(1)原位观察技术:利用原位观察技术,如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可以实时观察纳米颗粒的聚集行为,揭示聚集机理。

(2)X射线衍射: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可以获得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体缺陷等信息,从而探究纳米颗粒的排列和聚集形态。

纳米颗粒团聚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纳米颗粒团聚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纳米颗粒团聚问题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复合材料;超声分散;偶联剂.纳米科技作为21世纪影响人类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具有奇妙而光明的应用情景,而其中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已经成为纳米材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纳米复合材料”指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100nm的复合材料即把纳米颗粒分散到常规的三维固体中。

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纳米复合材料尤其是有机无机分子存在相互作用的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越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当今纳米材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纳米颗粒本身极易团聚,因而获得理想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纳米颗粒分散到有机聚合物中。

研究表明采用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对纳米颗粒进行有效分散和表面修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笔者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对纳米颗粒的团聚问题作一综述。

1 纳米颗粒的团聚原理纳米颗粒的表面效应所谓“纳米颗粒”是指物质颗粒体积效应和表面效应两者之一显着变化或两者都显着变化的颗粒,纳米颗粒的表面效应是指纳米颗粒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

纳米颗粒具有很高的表面积,当纳米颗粒的粒径在10nm以下时,表面原子的比例迅速增加,当粒径降至1nm时,表面原子比例高达90%以上,原子几乎全部集中到颗粒的表面,处于高度活化状态,导致表面原子配位数不足和高表面能,从而使这些原子极易与其他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可见,纳米颗粒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表现出强烈的表面效应。

布朗运动颗粒与溶剂的碰撞使得颗粒具有与周围颗粒相同的动能,因此小颗粒运动得快,纳米小颗粒在做布朗运动时彼此会经常碰撞到,由于吸引作用,它们会连接在一起,形成二次颗粒。

二次颗粒较单一颗粒运动的速度慢,但仍有机会与其他颗粒发生碰撞,进而形成更大的团聚体,直到大到无法运动而沉降下来。

范德华力和氢键的影响悬浮在溶液中的微粒普遍受到范德华力的作用,很容易发生团聚。

范德华力与颗粒直径成反比,纳米颗粒由于尺寸小,因而具有较强的范德华力作用。

纳米粒子发生团聚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纳米粒子发生团聚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纳米粒子发生团聚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纳米粒子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其尺寸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

由于其尺寸和表面特性的独特性质,纳米粒子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生物成像、催化剂等领域。

然而,纳米粒子会因为吸附、电荷、范德华力等因素而发生团聚,降低其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因此,控制纳米粒子的团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纳米粒子发生团聚的原因,以及控制纳米粒子团聚的方法。

一、纳米粒子发生团聚的原因
1.吸附力:纳米粒子表面可能会吸附空气中的分子、离子、蛋白质等物质,导致纳米粒子之间产生吸附力,从而发生团聚。

2.电荷:纳米粒子表面的电荷会影响其稳定性。

当纳米粒子表面带有相同的电荷时,会产生相互排斥的力量,使纳米粒子分散。

反之,如果表面带有不同的电荷,会产生相互吸引的力量,使纳米粒子团聚。

3.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物质之间的一种引力,它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当纳米粒子之间的距离很近时,会产生范德华力,使纳米粒子聚集在一起。

二、控制纳米粒子团聚的方法
1.表面修饰:通过在纳米粒子表面引入不同的化学官能团,可以改变其表面电荷,从而调节表面吸附和排斥力,控制其稳定性。

2.添加分散剂:分散剂可以在纳米粒子表面形成包覆层,防止纳米粒子之间产生范德华力和吸附力,从而防止团聚。

3.控制环境参数:环境参数如温度、pH值等可以影响纳米粒子
表面电荷,从而控制其稳定性。

4.离子强度调节:适当调节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可以改变纳米粒子表面电荷,从而控制其稳定性。

总之,控制纳米粒子的团聚是纳米材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综合运用表面修饰、分散剂、环境参数和离子强度等多种方法来解决。

纳米材料增加研磨时间解决分层团聚的原因

纳米材料增加研磨时间解决分层团聚的原因

纳米材料增加研磨时间解决分层团聚的原因深圳市叁星飞荣机械有限公司1、继续研磨,起到更好的分散作用,也即分散剂不断在新产生的表面上覆盖,实现空间阻隔作用而起到分散作用。

2、继续研磨,可消除或减弱颗粒的表面能,表面能主要表现在颗粒的带电现象。

颗粒的破碎不管是晶体界面破碎还是穿晶破碎或是分子键的断裂,都使得物质分子的原子的电子云发生变化,必然产生大量的电荷(即是通常所说的研磨产生大量的静电),继续研磨可使正负电荷得到更大限度的相互抵消,从而减弱颗粒的表面活性,从而减弱颗粒的团聚倾向。

3、继续研磨,可使物料颗粒纯化、球化。

物料颗粒的破碎,新生产的破裂面必然有大量的尖角和棱边,使物料钝化,球化,防止电荷在颗粒的尖角、棱边上的集中分布,可消除或减弱因电荷集中分布而使颗粒产生极性,从而防止或减弱因带极性的颗粒异极相吸而发生团聚。

4、每一种规格(直径)的珠,对某一种类物料有一个研磨“极限时间”。

这个所谓的极限时间即是指研磨到一定时间后物料细度已不再明显变小,所以做工艺试验时选定合适的珠径及测定这个“极限时间”和相对应的“极限细度”,还有助剂类型及用量,是喷墨研磨环节中的核心技术。

选定机型后,珠径、产品粒径、极限时间,助剂的造型及用量这些可变因素的最佳配置,通过工艺调试是可以整合的。

只要机器能磨细就不是机器的问题了,而工艺、配方、选珠径便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了。

举例,以下是用Φ0.1—0.2mm锆珠研磨氧化铝的案例:图中研磨时间8小时是它的“极限时间”,其相对应的“极限细度”为12nm,也就是说研磨时间达到8小时以后,继续研磨,细度几乎没多少改变了。

但是继续研磨多1—2个小时,对物料的稳定、减弱或消除团聚及分层是很有必要的。

在做工艺试验时,测试调整这个“极限细度”与我们产品要求的细度一致,围绕这个目的而选配合适珠径,助剂、分散剂的类型及用量,这样便可以做出最好的产品了。

纳米科技实验中的常见问题解答与解决方法

纳米科技实验中的常见问题解答与解决方法

纳米科技实验中的常见问题解答与解决方法纳米科技是一门涵盖材料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多个领域的新兴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然而,在纳米科技实验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可能会对实验结果和研究进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纳米科技实验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出现颗粒团聚现象,影响材料性能如何解决?解决方法:纳米材料的颗粒团聚常常是由于静电作用、范德华力和剪切作用等引起的。

为了解决颗粒团聚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表面修饰:通过在纳米颗粒表面修饰适当的功能基团,如硅烷基、有机酸基等,可以改变颗粒表面电性状态,减小颗粒间相互作用力,从而减少颗粒团聚。

2. 分散剂应用:加入适量的分散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可以 effectively降低颗粒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增加分散系数,实现纳米颗粒的均匀分散。

3. 机械研磨:通过使用高能球磨机等设备对颗粒团聚物理研磨,可以将颗粒重新分散,从而得到更小的颗粒尺寸和更好的分散性能。

问题二:纳米材料的取样和分析存在技术难题,如何解决?解决方法:纳米材料的取样和分析是纳米科技研究中的难点之一,主要涉及到抽样精度和分析方法的选择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随机抽样方法:针对纳米材料的均匀分布特点,应尽量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保证样本能够代表整体。

2. 分析方法选择: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分析方法进行实验。

常见的纳米材料分析方法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DLS)等。

3. 校正和验证:在进行纳米材料取样和分析前,建议对仪器进行校正和验证,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问题三:纳米材料在实验过程中易受污染,如何避免和解决?解决方法:纳米材料在实验过程中的污染主要来自外部环境、实验材料和仪器等。

以下是避免和解决纳米材料污染的方法:1. 严格控制实验环境:在纳米材料制备和处理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无尘、无菌的实验室环境,减少外来污染的可能性。

纳米颗粒团聚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纳米颗粒团聚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纳米颗粒团聚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纳米颗粒团聚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摘要:分析了纳米颗粒团聚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指出了纳米颗粒的形成原因分别讨论了在气体介质和液体介质两种环境中纳米颗粒团聚的控制方法,并对几种特殊的团聚控制方法进行了重点探讨。

关键词:纳米颗粒;团聚;形成机理;控制方法1 引言团聚现象是纳米粉体制备及收集过程中的一个难题,目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有关人士的重视。

纳米颗粒由于粒度小,表面原子比例大,比表面积大,表面能大,处于能量不稳定状态[1],因而很容易凝并、团聚,形成二次粒子,使粒子粒径变大,失去纳米颗粒所具备的特性,给纳米粉体的制备和保存带来了很大困难。

在当今的纳米粉体制备工艺中,防止粒子团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就是收集粒度分布范围窄、分布均匀且无团聚大颗粒出现的高纯粉体。

颗粒的团聚可分为两种:软团聚和硬团聚[2]。

软团聚主要是由颗粒间的静电力和范德华力所致,由于作用力较弱可以通过一些化学作用或施加机械能的方式来消除;硬团聚形成的原因除了静电力和范德华力之外,还存在化学键作用,因此硬团聚体不易破坏,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进行控制。

2 纳米颗粒团聚的形成机理纳米粒子具有特殊的表面结构,其表面缺少邻近配位原子,具有很高的活性,因而很容易发生团聚。

颗粒团聚程度可以用团聚系数AF(50)表示:AF(50)=中等尺寸团聚体的直径/微粒的平均当量直径式中,中等尺寸团聚体的直径即为在粒度分析中50%累计质量的直径。

分析上式可知,团聚系数越大,表示粉体的团聚现象越严重。

一般情况下,未经特殊处理的超细粉末在水中的团聚系数的值在30左右。

研究发现,造成纳米颗粒团聚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颗粒细化到纳米量级以后,其表面积累了大量的正电荷或负电荷,颗粒形状极不规则造成表面电荷的聚集,使粒子极不稳定,因而易发生团聚;②纳米颗粒的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处于能量的不稳定状态,很容易发生聚集而达到稳定状态;③纳米颗粒之间的距离极短,相互间的范德华引力远大于自身的重力,因此往往相互吸引而发生团聚;④纳米颗粒之间表面的氢键、化学键的作用也易导致粒子之间的互相吸附而发生团聚[3]。

纳米颗粒团聚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纳米颗粒团聚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3、表面性质:纳米颗粒的表面性质对团聚也有重要影响。表面官能团的结构 和数量决定了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如氢键、离子相互作用等。此外,表面粗糙 度、清洁度等因素也会影响颗粒间的团聚行为。
二、解决措施
1、改变颗粒尺寸:适当调整纳米颗粒的尺寸,可以降低表面能,从而减少团 聚。例如,通过控制合成条件,制备出窄分布的纳米颗粒,有利于获得更加分 散的纳米材料。
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措施
1、提高公众的信息意识: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提高公众对信息重要性的 认识,使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信息。
2、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机制: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和其他组 织的信息披露行为,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3、增加获取信息的渠道:政府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公众能 够更容易地获取到所需信息。
对纳米材料分散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进一步研究纳米颗粒团聚的机制 以及开发更加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有望推动纳米科技在未来的广泛 应用和发展。
参考内容
纳米颗粒在许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生物医学、环境科学、能源开发 和材料科学等。然而,纳米颗粒的尺寸和性质使其容易发生团聚,这往往会影 响到它们的功能和效果。因此,纳米颗粒团聚的控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 题。
研究者们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制备无团聚纳米粉体,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 等方法。
纳米粉体大气环境团聚机理
热力学团聚主要是由于纳米粉体表面能较高,粒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使得纳 米粉体容易形成团聚体。此外,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压力等也会影响纳米 粉体的团聚。动力学团聚则是在外力作用下,纳米粉体之间的碰撞和摩擦导致 其聚集在一起。
2、选择合适形状的颗粒: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形状不规则或具有长程有序 结构的纳米颗粒可以降低团聚程度。例如,采用棒状或管状纳米颗粒制备复合 材料,可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

纳米颗粒的团聚和解聚

纳米颗粒的团聚和解聚

纳米颗粒的团聚和解聚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力学、光、热、电、磁、吸附、气敏等性质,在传统材料中加入纳米粉体将大大改善其性能或带来意想不到的性质。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纳米粒子粒径小,表面活性高,使其易发生团聚而形成尺寸较大的团聚体,严重地阻碍了纳米粉体的应用和相应的纳米材料的制。

纳米粉体团聚现象目前市场上很多纳米碳酸钙产品表征出来发现既含纳米级颗粒又含微米级颗粒,不能实现真正的纳米标准(1-100nm),主要原因就是粉体团聚现象严重,纳米级颗粒又团聚成了大颗粒。

1、纳米粉体为什么会团聚?所谓纳米粉体的团聚是指原生的纳米粉体颗粒在制备、分离、处理及存放过程中相互连接、由多个颗粒形成较大的颗粒团簇的现象,一般分为软团聚和硬团聚两种。

纳米粉体的团聚与分散性取决于其形态和表面结构等。

而纳米粉体的形态和表面结构又与其内部结构、杂质、表面吸附和化学反应、制备工艺、环境状态等诸因素有关,因而导致了纳米粉体团聚与分散机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如何解决纳米粉体的团聚问题?解决纳米粉体的团聚问题,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将纳米粉体均匀分散开。

纳米粉体的分散方法主要有超声波分散、机械力分散和化学法分散。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化学分散,即表面改性。

表面改性是指通过采用表面添加剂的方法,使粒子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和物理作用,从而改变粒子表面状态,如表面原子层结构和官能团、表面疏水性、电性、化学吸附和反应特性等。

通过表面改性,可提高粉体的分散性、耐久性、耐候性,提高表面活性,从而使粒子表面产生新的物理、化学、光学特性,适用不同的应用要求,拓宽其应用领域,并显著提高材料的附加值。

纳米粉体表面改性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包覆处理改性、沉淀反应改性、表面化学改性、机械化学改性、高能处理改性、胶囊化改性、微乳化改性等。

(1)包覆处理改性包理处理改性也称涂覆和涂层,是利用无机物或有机物,主要表面活性剂,水溶性或油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及脂肪酸皂等粉体表面进行包覆以达到改性的方法,如包括利用吸附、附着及简单化学反应或沉淀现象进行包膜。

纳米颗粒团聚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纳米颗粒团聚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复合纳米颗粒表现出良好的分散状态,出现一定数
量的原生颗粒分布,无大团聚体。表面改性使粒子表
面形成了包敷膜,改善了颗粒的分散性和与基体的
相容性。由粒度分布仪测试的结果表明:纳米复合颗
粒分布范围较窄,属于纳米级分布。也有人利用聚氧
乙烯醚
;聚氧丙烯醚;聚氧乙烯醚;嵌段共聚物

=5=)作为改性剂对012
3
溶胶
3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
新型纳米复合材料是否具有各种优异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无机纳米粒子与有机物二者的界面结构即纳米颗粒的分散装态是否良好。直接生成法是制备新型口腔纳米复合材料方法中应用最广的一种,主要是将纳米颗粒分散在聚合物粉体、溶液、熔体中,通过机械共混或熔融共混制得。在实际应用中,纳米粒子极易吸附成团,成为带有若干弱枝连接界面的尺寸较大的团聚体,很难均匀稳定地分散于有机体中。研究表明,利用表面修饰法对无机纳米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降低其表面能可以促进颗粒均匀稳定地分散于有机体中。所谓“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就是用物理、化学方法改变纳米颗粒表面的结构和状态,从而赋予颗粒新的
2分散方法
纳米颗粒在溶剂中的分散属于溶胶,如果经过较长时间胶体颗粒仍能保持分散状态,这个体系就是稳定的,我们所研究的纳米颗粒的分散属于疏水体系,始终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需要外力(如超声、搅拌等)的参与使其保持一定的(动力学)稳定性。为了达到胶体化学意义上的稳定状态有两种途径:(1)使颗粒带上相同符号的电荷,彼此互相排斥。(2)通过在颗粒表面吸附某种物质如高分子,阻止颗粒的相互接近,这两种机制结合起来被称为“静电空间位阻稳定作用”。目前常采用的分散方法有物理的和化学的方法。
;凝胶过程进行修饰,获
得了一定范围内可控结构和可控粒度的纳米材料
!(&#

纳米颗粒团聚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纳米颗粒团聚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2化学分散方法化学分散方法是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宜的分散剂提高悬浮体的分散性而在悬浮体中加入分散剂,使其在颗粒表面吸附,可以改变颗粒表面的性质,从而改变颗粒与液相介质、颗粒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使颗粒间有较强的排斥力。常用的分散剂主要有以下几类:
2.2.1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由亲油基和亲水基两部分组成,是双亲分子,包括长链脂肪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该类分散剂的作用主要是空间位阻效应,亲水基吸附在粉体表面,疏水链伸向溶剂中。
1.2布朗运动
颗粒与溶剂的碰撞使得颗粒具有与周围颗粒相同的动能,因此小颗粒运动得快,纳米小颗粒在做布朗运动时彼此会经常碰撞到,由于吸引作用,它们会连接在一起,形成二次颗粒。二次颗粒较单一颗粒运动的速度慢,但仍有机会与其他颗粒发生碰撞,进而形成更大的团聚体,直到大到无法运动而沉降下来。
1.3范德华力和氢键的影响悬浮在溶液中的微粒普遍受到范德华力的作用,很容易发生团聚。范德华力与颗粒直径成反比,纳米颗粒由于尺寸小,因而具有较强的范德华力作用。常见的纳米颗粒如SiO2颗粒是由刚性、实心、极细的球状颗粒组成,生成时众多颗粒熔结在一起,形状很不规则,且纳米SiO2分子表面有很多的-OH,水分子很容易和表面的-OH生成氢键,具有亲水的强极性表面,它们之间由于氢键和范德华力的吸引而容易生成集结群,受力后易分开,但很容易再集结。
2.1物理分散方法物理分散方法常用的有机械分散法和超声分散法。机械法主要是利用机械应力作用有目的地对粒子表面进行激活以改变其表面晶体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而超声分散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利用超声波可以有效地将纳米颗粒的软团聚打开,粉体由于强烈的冲击、剪切、研磨后以更为均匀的小的团聚体分散在介质中。超声时间对颗粒的分散性影响较大,他们把超声时间从0.5s增加到1s,颗粒在介质中的分散性明显改善,团聚体体积变小且分布更趋均匀,但超声时间过长时,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反而加剧,这主要由于超声波能量较高,颗粒表面形成了许多高活性点,颗粒间碰撞的机率增加,容易形成新的团聚体,因此分散性反而变差。

纳米粉体团聚解决方法

纳米粉体团聚解决方法

纳米粉体团聚解决方法
纳米粉体团聚是指纳米颗粒在制备、储存或使用过程中相互聚集形成较大颗粒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决纳米粉体团聚的方法:
1. 表面修饰:通过在纳米颗粒表面引入功能性基团或涂层,可以改变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减少团聚的倾向。

2. 分散剂:使用适当的分散剂可以提高纳米粉体在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减少团聚。

3. 超声处理: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可以打破纳米颗粒间的团聚,使其分散更均匀。

4. 机械搅拌:通过搅拌或研磨等机械手段可以帮助纳米粉体分散,减少团聚。

5. 干燥控制:在纳米粉体的干燥过程中,控制干燥条件(如温度、湿度、干燥时间等)可以减少团聚的发生。

6. 静电稳定:利用静电相互作用,通过调节纳米粉体的表面电荷来增加其稳定性,减少团聚。

7. 制备方法优化: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如控制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前驱体等,可以减少纳米粉体团聚的倾向。

纳米材料颗粒聚集问题的解决方法

纳米材料颗粒聚集问题的解决方法

纳米材料颗粒聚集问题的解决方法纳米材料颗粒聚集是在纳米科学领域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

纳米颗粒的聚集现象常常导致材料性能的降低以及应用效果的受限。

解决纳米材料颗粒聚集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表面修饰、界面调控和稳定分散技术等。

本文将对这些解决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首先,表面修饰是一种常见的解决纳米颗粒聚集问题的方法。

通过在纳米颗粒表面引入一层合适的修饰剂,可以改变颗粒表面的性质,增强颗粒之间的亲和力,从而减少颗粒的聚集倾向。

常用的表面修饰剂包括有机分子、高分子聚合物等。

有机分子可以通过它们的官能团与纳米颗粒表面形成化学键,从而提供稳定性和抗聚集性。

高分子聚合物则可以通过自由度的增加降低颗粒聚集的倾向,并形成类似于溶液的状态。

其次,界面调控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纳米颗粒聚集问题的方法。

界面调控涉及到控制纳米颗粒与周围介质(如溶剂、基底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防止颗粒的聚集。

一种常见的界面调控方法是引入非离子性分子,通过与溶剂分子形成氢键或范德华力来增加纳米颗粒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抑制颗粒聚集。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溶剂的性质,例如调节溶剂的极性、表面张力等来阻止颗粒的堆集。

最后,稳定分散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解决纳米颗粒聚集问题的方法。

稳定分散技术通过调控纳米颗粒的分散状态,使其能够均匀地分散在介质中,从而阻止颗粒的聚集。

一种常见的稳定分散技术是超声处理,通过超声振动的作用,可以破坏颗粒之间的聚集结构,实现颗粒的分散。

此外,还可以利用机械剪切、磁场作用等方法实现纳米颗粒的分散稳定。

总之,纳米材料颗粒聚集问题的解决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表面修饰、界面调控和稳定分散技术等。

这些方法在解决纳米颗粒聚集问题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材料的性能和应用需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抗聚集效果。

随着纳米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的解决方法出现,帮助解决纳米颗粒聚集问题,推动纳米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试述纳米粉体制备过程中粒子的团聚及控制方法

试述纳米粉体制备过程中粒子的团聚及控制方法

试述纳米粉体制备过程中粒子的团聚及控制方法1. 纳米粉体制备过程中粒子的团聚现象是指纳米粉体在制备过程中粒子之间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团块或聚集体。

2. 粒子团聚的主要原因是静电作用、范德华力、表面能及溶剂挥发等因素的影响,使粒子间发生相互吸引。

3. 粒子团聚对纳米材料性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控制和消除。

4. 控制粒子团聚的方法之一是通过表面改性,如采用表面修饰剂对粒子进行包覆以增加粒子间的排斥力,从而减少团聚现象的发生。

5. 表面改性剂可以选择有机物、无机物等多种材料,通过吸附在粒子表面形成稳定的层以增加粒子间的隔离。

6. 表面改性剂的选择应考虑其与纳米粉体相容性的问题,以及对纳米粉体性能的影响。

7. 另一种控制纳米粉体团聚的方法是通过超声处理,超声波的作用力可以破坏粒子团聚,使之重新分散。

8. 超声波通过其高频振动和剪切力对粒子进行分散,从而有效地消除团聚现象。

9. 超声波处理时间和功率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纳米粉体的特性和制备条件来确定。

10. 在纳米粉体制备中,还可以通过添加稳定剂来控制粒子团聚。

11. 稳定剂的作用是通过与粒子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减少粒子间的吸引力。

12. 稳定剂可以选择阳离子型、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等多种类型,具体选择需要根据纳米粉体的性质和要求来确定。

13. 在纳米粉体制备过程中,可以采用液固分离的方法来分离粒子团聚。

14. 液固分离是通过减小溶液中的中间质量浓度,使团聚体流失到液相中,从而实现团聚的去除。

15. 液固分离的方法主要包括离心、过滤和沉淀等,具体选择需要根据纳米粉体的性质和要求来确定。

16. 控制纳米粉体团聚还可以采用电场和磁场等外界力场的作用。

17. 电场作用可以通过施加外电压或使用电磁场来实现,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发生变化,从而减少团聚现象。

18. 磁场作用可以通过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使纳米粒子带上磁性,利用磁场的作用力来分散和控制纳米粉体的团聚。

防止纳米粒子团聚的方法

防止纳米粒子团聚的方法

防止纳米粒子团聚的方法一、前言纳米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纳米粒子的团聚现象也成为制约其应用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如何防止纳米粒子团聚已经成为了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防止纳米粒子团聚的方法。

二、物理方法1. 超声波法超声波是一种高频振动波,可以通过在液体中引起剪切力和压力来分散纳米粒子。

具体操作时,将含有纳米粒子的溶液放入超声波浴中,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超声处理。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纳米粒子团聚。

2. 磁场法磁场法是利用磁性材料对纳米粒子进行吸附和分散。

具体操作时,将含有磁性材料和纳米粒子的溶液放入磁场中,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处理。

这样可以使磁性材料吸附在纳米粒子表面,从而分散纳米粒子。

3. 气相法气相法是将液态原料喷雾到高温反应室中,利用高温气相反应制备纳米材料。

这种方法可以得到纳米粒子的单分散状态,避免纳米粒子团聚。

三、化学方法1. 表面修饰法表面修饰法是将一些具有亲水性的功能基团引入纳米粒子表面,从而改变其表面性质,使其在水溶液中分散。

具体操作时,将含有纳米粒子的溶液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和功能基团,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反应。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纳米粒子团聚。

2.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利用电化学原理来控制纳米粒子的分散状态。

具体操作时,将含有纳米粒子的溶液放入电解池中,在适当的电位下进行处理。

这样可以改变溶液中离子浓度和pH值等参数,从而影响纳米粒子的分散状态。

3. 溶剂置换法溶剂置换法是利用不同极性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控制纳米粒子的分散状态。

具体操作时,将含有纳米粒子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处理。

这样可以改变纳米粒子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分散状态。

四、总结防止纳米粒子团聚是纳米技术应用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以上介绍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控制纳米粒子的分散状态,以保证其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纳米材料安全性、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和监管,以确保其安全应用。

纳米粒子的团聚形成机理及分散方法

纳米粒子的团聚形成机理及分散方法

纳米粒子的团聚形成机理及分散方法1 团聚分类所谓纳米粉体的团聚是指原生的纳米粉体颗粒在制备、分离、处理及存放过程中相互连接、由多个颗粒形成较大的颗粒团簇的现象。

由于团聚颗粒粒度小,表面原子比例大,比表面积大,表面能大,处于能量不稳定状态,因而细微的颗粒都趋向于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团聚,形成团聚状的二次颗粒,乃至三次颗粒,使粒子粒径变大。

纳米颗粒的团聚一般分为两种:软团聚和硬团聚。

对于软团聚机理,人们的看法比较一致,即软团聚是由纳米粉体表面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和静电引力所致,由于作用力较弱,可以通过一些化学作用或施加机械能的方式来消除。

对于硬团聚,不同化学组成不同制备方法有不同的团聚机理,无法用统一的理论来解释。

因此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对其进行控制。

2 纳米颗粒团聚的形成机理颗粒细化到纳米级后,其表面积累了大量的正、负电荷,纳米颗粒的形状极不规则,这样造成了电荷的聚集。

纳米颗粒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表现出强烈的表面效应,很容易发生聚集而达到稳定状态,从而团聚发生。

2.1 纳米颗粒在液体介质中的团聚机理液体介质中超细颗粒团聚的主要原因是吸附和排斥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吸附作用大于排斥作用,颗粒团聚;反之,颗粒则分散。

2.2 干燥过程中团聚颗粒团聚的机理干燥过程可看作固液分离过程,目前有代表性的理论有:晶桥理论,毛细管力吸附理论,氢键作用理论和化学键作用理论。

实际上,单一的理论很难解释团聚形成的机理,必须综合目前的理论,具体实验具体分析。

在制各超细氧化铝的实验中已经表明:粉体的一次颗粒团聚成二次颗形成硬团聚的机理在于:在制备粉体的过程中,湿凝胶的脱水干燥,煅烧过程是引起粉体中硬团聚形成的主要原因。

胶体进入干燥阶段,不同的干燥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团聚效果。

纳米颗粒的团聚与分散取决于其形态和表面结构等,而纳米颗粒的形态和表面结构又与其内部结构、杂质、表面吸附和化学反应、制备工艺、环境状态等诸多因素有关,因而导致了纳米粉体团聚与分散机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精品文章】液相化学法制备的纳米粉体处理团聚问题方法简介

【精品文章】液相化学法制备的纳米粉体处理团聚问题方法简介

液相化学法制备的纳米粉体处理团聚问题方法简介
纳米粉体很容易产生团聚,团聚问题常常会使得纳米材料的纳米效应不能充分发挥,限制了其应用领域。

本文将向读者简要阐述一下纳米粉体产生团聚的原因。

由于目前很多纳米颗粒都是使用液相化学法生产的,故笔者还将着重介绍用液相化学法制备纳米粉体时,常常用来解决纳米粉体的团聚问题的一些方法。

 一、纳米粉体团聚的原因
 纳米粉体产生团聚的原因引起纳米粉体团聚的原因很多,有关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分子间力、静电作用、活性高的化学键(氢键)等通常是引起纳米颗粒团聚的因素,在纳米粒子中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表现得更为强烈
 。

 2、由于纳米颗粒的量子隧道效应、电荷转移和界面原子的相互耦合,使纳米颗粒极易通过界面发生相互作用和固相反应而团聚。

 3、由于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大,使之与空气或各种介质接触后,极易吸附气体、介质或与其作用,从而失去原来的表面性质,导致粘连与团聚。

 4、因其极高的表面能和较大的接触界面,使晶粒生长的速度加快,因而颗粒尺寸很难保持不变。

 5、有些纳米粒子(如CaCO3)由于水解作用,表面呈较强的碱性、羟基性或配位水分子,它们可通过羟基和配位水分子缩合,生成硬团聚。

 二、液相化学法制备纳米粉体工艺流程中如何解决团聚问题
 显然,防止纳米粉体团聚,获得分散性好的纳米粒子,是目前该领域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朗运动
颗粒与溶剂的碰撞使得颗粒具有与周围颗粒相同的动能,因此小颗粒运动得快,纳米小颗粒在做布朗运动时彼此会经常碰撞到,由于吸引作用,它们会连接在一起,形成二次颗粒。二次颗粒较单一颗粒运动的速度慢,但仍有机会与其他颗粒发生碰撞,进而形成更大的团聚体,直到大到无法运动而沉降下来。
范德华力和氢键的影响悬浮在溶液中的微粒普遍受到范德华力的作用,很容易发生团聚。范德华力与颗粒直径成反比,纳米颗粒由于尺寸小,因而具有较强的范德华力作用。常见的纳米颗粒如SiO2颗粒是由刚性、实心、极细的球状颗粒组成,生成时众多颗粒熔结在一起,形状很不规则,且纳米SiO2分子表面有很多的-OH,水分子很容易和表面的-OH生成氢键,具有亲水的强极性表面,它们之间由于氢键和范德华力的吸引而容易生成集结群,受力后易分开,但很容易再集结。
物理分散方法物理分散方法常用的有机械分散法和超声分散法。机械法主要是利用机械应力作用有目的地对粒子表面进行激活以改变其表面晶体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而超声分散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利用超声波可以有效地将纳米颗粒的软团聚打开,粉体由于强烈的冲击、剪切、研磨后以更为均匀的小的团聚体分散在介质中。超声时间对颗粒的分散性影响较大,他们把超声时间从增加到1s,颗粒在介质中的分散性明显改善,团聚体体积变小且分布更趋均匀,但超声时间过长时,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反而加剧,这主要由于超声波能量较高,颗粒表面形成了许多高活性点,颗粒间碰撞的机率增加,容易形成新的团聚体,因此分散性反而变差。
;凝胶过程进行修饰,获
得了一定范围内可控结构和可控粒度的纳米材料
!(&#

339
目的。无机纳米颗粒在非极性的油性溶液中分散时,
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官能团吸附到纳米微粒表面,而
非极性官能团与油性介质相融合,许多无机氧化物
(如
012
3
)有自己的零电点值,其
89
值为
3:+
,因此
根据零电点值并控制溶液的
89值,可以通过表面
活性剂吸附而获得有机化改性。例如
012
3
的零电点
89值很低,故可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吸附阳离子表
纳米颗粒团聚问题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复合材料;超声分散;偶联剂
.纳米科技作为21世纪影响人类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具有奇妙而光明的应用情景,而其中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已经成为纳米材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纳米复合材料”指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100nm的复合材料即把纳米颗粒分散到常规的三维固体中。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纳米复合材料尤其是有机无机分子存在相互作用的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越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当今纳米材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纳米颗粒本身极易团聚,因而获得理想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纳米颗粒分散到有机聚合物中。研究表明采用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对纳米颗粒进行有效分散和表面修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笔者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对纳米颗粒的团聚问题作一综述。
3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
新型纳米复合材料是否具有各种优异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无机纳米粒子与有机物二者的界面结构即纳米颗粒的分散装态是否良好。直接生成法是制备新型口腔纳米复合材料方法中应用最广的一种,主要是将纳米颗粒分散在聚合物粉体、溶液、熔体中,通过机械共混或熔融共混制得。在实际应用中,纳米粒子极易吸附成团,成为带有若干弱枝连接界面的尺寸较大的团聚体,很难均匀稳定地分散于有机体中。研究表明,利用表面修饰法对无机纳米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降低其表面能可以促进颗粒均匀稳定地分散于有机体中。所谓“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就是用物理、化学方法改变纳米颗粒表面的结构和状态,从而赋予颗粒新的
复合纳米颗粒表现出良好的分散状态,出现一定数
量的原生颗粒分布,无大团聚体。表面改性使粒子表
面形成了包敷膜,改善了颗粒的分散性和与基体的
相容性。由粒度分布仪测试的结果表明:纳米复合颗
粒分布范围较窄,属于纳米级分布。也有人利用聚氧
乙烯醚
;聚氧丙烯醚;聚氧乙烯醚;嵌段共聚物

=5=)作为改性剂对012
3
溶胶
1纳米颗粒的团聚原理
纳米颗粒的表面效应所谓“纳米颗粒”是指物质颗粒体积效应和表面效应两者之一显着变化或两者都显着变化的颗粒,纳米颗粒的表面效应是指纳米颗粒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纳米颗粒具有很高的表面积,当纳米颗粒的粒径在10nm以下时,表面原子的比例迅速增加,当粒径降至1nm时,表面原子比例高达90%以上,原子几乎全部集中到颗粒的表面,处于高度活化状态,导致表面原子配位数不足和高表面能,从而使这些原子极易与其他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可见,纳米颗粒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表现出强烈的表面效应。
2分散方法
纳米颗粒在溶剂中的分散属于溶胶,如果经过较长时间胶体颗粒仍能保持分散状态,这个体系就是稳定的,我们所研究的纳米颗粒的分散属于疏水体系,始终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需要外力(如超声、搅拌等)的参与使其保持一定的(动力学)稳定性。为了达到胶体化学意义上的稳定状态有两种途径:(1)使颗粒带上相同符号的电荷,彼此互相排斥。(2)通过在颗粒表面吸附某种物质如高分子,阻止颗粒的相互接近,这两种机制结合起来被称为“静电空间位阻稳定作用”。目前常采用的分散方法有物理的和化学的方法。
通过吸附、涂敷、包裹等物理作用对微粒进行表面修
饰。表面物理修饰主要包括溶液或熔体中聚合物沉
积、吸附改性、单体包敷聚合改性、表面活性剂覆盖
改性、外层膜改性及高能量改性等。近年来报道较多
的是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通过添加高分子表面活性
剂让其吸附在溶胶颗粒周围使粒子间存在空间位阻
力势能,从而使颗粒间势垒变大,达到防止团聚体的
机能并使其物性得到改善,实现人们对纳米颗粒表面的控制。许多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探索,提出了多种表面修饰方法,按其原理可以分为表面物理修饰和表面化学修饰两大类;按其工艺可分为7类:表面覆盖修饰、局部化学修饰、机械化学修饰、外膜修饰、高能量表面修饰、沉淀反应修饰。表面物理修饰表面物理修饰
!+#
总的来说就是
面活性剂而获得有机改性:一种较好的方法是通过
某些无机阳离子使
012
3
表面由负电荷变为正电荷,
然后再吸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即可获得憎水性
012
3
!(+#

有人报道
!(*#
采用表面活性剂对
-12
3
;.<纳米复合粒
子进行表面处理取得成功的例子,活性剂吸附在颗
粒表面形成微泡状态,颗粒间产生相互排斥力,不发
生接触,从而防止团聚体的产生,据电镜观察发现,
化学分散方法化学分散方法是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宜的分散剂提高悬浮体的分散性而在悬浮体中加入分散剂,使其在颗粒表面吸附,可以改变颗粒表面的性质,从而改变颗粒与液相介质、颗粒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使颗粒间有较强的排斥力。常用的分散剂主要有以下几类:
2.2.1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由亲油基和亲水基两部分组成,是双亲分子,包括长链脂肪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该类分散剂的作用主要是空.2小分子无机电解质或无机聚合物如硅酸钠、铝酸钠、柠檬酸铵等,这类分散剂可以发生离解而带电,吸附到粉体表面可以提高颗粒表面电势,使静电斥力增大。
2.2.3聚合物类这类分散剂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吸附在固体颗粒表面,其高分子长链在介质中充分伸展,形成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吸附层,产生的空间位阻效应能有效阻止颗粒间相互聚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