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土地誓言的基本概念。土地誓言是对土地的尊重和保护的承诺。(详细解释概念)。它是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表现,体现了我们对资源的珍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土地誓言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环境问题。
(2)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4.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分析课文结构。
5.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誓言》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词、短语,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结构,了解土地誓言的含义。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珍惜资源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土地的誓言》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土地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引导他们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土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我觉得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也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我尝试用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实验操作来解释土地誓言的概念,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土地保护的重要性。我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他们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也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3.文化传承与理解: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体会呼告手法的情感表达作用2.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感受旧中国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作者简介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人。
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主要作品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等。
他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东北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短短3个多月,我国东北全境便已沦陷。
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了,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用饱含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散文。
文体简介------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
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知识链接-----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预习自测】1、给加线字注音。
炽()痛嗥()叫斑斓()亘()古默契()田垄()污秽()镐()头文学常识填空2、《土地的誓言》选自《________》卷一,作者 ____ ____,原名 ________,________ 作家。
3、学一学,用一用。
请你以“家乡”为写作内容,写一组排比句,赞美吟诵家乡的美丽富饶。
4、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
【合作探究】5、有情朗诵,整体感知6、整体感知: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解难答疑】7、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8、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反馈拓展】9、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的景物?【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2、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预习自测】1、课文不仅满怀深情地描摹了故乡的美丽景色,还回忆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
试摘出课文中回忆“我”在故乡成长足迹的句子。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合作探究】2、品读赏析:文中那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理解和体会。
(可从思想内容、修辞表达以及词语内涵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例:“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
昔日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已经“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
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
这样想来,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精品教案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2、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评价方式
积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2、一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标画生字新词(要求:10分钟,前三名小组各加2分)
①注音:4号展讲,小组指正。
怪诞()亘古()默契()污秽()
炽痛()嗥鸣()谰语()
②解释:3号展讲,小组指正
挚痛: 标直:
嗥鸣: 谰语:
亘古: 污秽:
泛滥: 怪诞:
③作者对家乡的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号展讲
5、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解放!你必须站立”?
(三)作(10分钟)
1、小组合作以上问题,前三个小组各加4分
2、举例说明文章的语言特色
(四)展(10分钟)
全班抢展
(五)点(5分钟)
(六)、测(5分钟,每题3分)
综训9—12题
(七)作业:收获(知识树或者思维导图)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精品教案
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精品教案
主备:集体备课: 备课日期使用日期: 使用人:
教学内容
土地的誓言
课时
2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情感的深层理解: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土地的情感深度,需要通过具体事例和生活体验来帮助学生感知。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可能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应用感到困难,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和实际写作练习来加强理解。
-文本深层次含义的挖掘: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需要教师引导和解释。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首先,通过提问学生关于家乡的情感,激发他们对土地情感的共鸣。实践证明,这个话题确实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投入到课文学习中。
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尽管我通过例句分析和实际操作来讲解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运用时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中掌握这些技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文章结构的分析。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分析和文章结构图的绘制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土地情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土地保护、家乡变化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修辞手法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将尝试运用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述自己的家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土地的誓言》中所表达的土地情感。这是一种对家乡、对故土深深的热爱和敬畏。这种情感在我们的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的尊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表达。通过分析这些句子,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对土地的情感。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实践活动的开展: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作,这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难度。教师应提供写作指导,如构思、选材、表达等方面,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难点,顺利完成作业。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表达的土地情感的基本概念。《土地的誓言》通过描绘土地的美丽和历史的厚重,传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和眷恋。这种情感是爱国情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人与土地的紧密联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通过分析课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如何将个人情感与土地的命运紧密相连。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者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手法表达对土地的热爱。
3.学习课文中生字词,如:誓言、炽热、眷恋等,并掌握其用法。
4.探讨作者在课文中所传递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述自然风光、历史变迁、民族命运等方面来展现土地的誓言。
6.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土地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土地的誓言》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土地的深情厚谊,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土地的誓言》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以及文章所反映的爱国情怀。
-抒情手法的学习:重点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这些手法表达情感。
- “在讲解‘滋养’一词时,可以通过例句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其在文章中的含义。”(词汇和句型掌握)
- “在写作实践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问题,帮助学生展开思路,提高写作的创造性。”(写作创造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土地的誓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土地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与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土地的思考,让我们一同探索土地与我们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文章的背景,构,掌握文章的抒情手法。
3.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精彩词汇和句型,提高写作能力。
4.感受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积极性,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时显得比较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土地这个话题还不够熟悉,或者是对自己的表达能力缺乏信心。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设计一些类似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小组在分享成果时,其他同学的关注度并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在组织课堂讨论时,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成果。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1.情感共鸣: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他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从而激发出自己对土地的感情。这一点在学生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用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土地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保护土地资源”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土地保护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土地资源保护,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4.教学难点突破: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内容,我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并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我需要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知识点。
5.课堂拓展:在授课过程中,我尝试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土地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保护。从学生的讨论成果来看,他们对这一话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拓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句子及修辞手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人教版
土地的誓言教案四、理解全文结构五、小结况。
怪诞(dàn)亘古(gân)默契(qì)污秽(huì)炽痛(chì)嗥鸣(háo)谰语(lán)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听读课文。
要求:A、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B、注意人家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C、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2、听完后问:同学们,听完这篇课文,结合历史背景,你有什么感受呢?教师明确:我感受到了东北人民十分热爱他们的家乡;我感受到了东北人们十分希望重返故园……(留恋、赞美、怀念故土、热爱家乡、忧伤、愤怒、热爱、悲愤、渴盼、决心、牺牲等)。
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
然后教师正音并进行肯定评价。
第一段:我常常详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两段文字在结构上如双峰对峙,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对联。
学生按要求听读。
1、同学们,说了这么久,到底作者对土地发出了什么誓言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课文朗读。
学生用笔勾画,提名朗读、回答学生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生按要求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师生互动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誓言——誓死保卫家乡对土地——爱对家乡——眷恋家乡——原来:美丽富饶现在:凋零凄凉对敌人——愤恨表达了作者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朗读课文导入。
二、研读课文,品析语言。
(一)探究问题:教师明确1: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教师明确2: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角度、遣词造句、人称等方面来品味语言。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7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精编】
7 土地的誓言【明确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重点)2、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难点)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端木蕻良,原名,(籍贯)人。
现代作家。
他和萧红、萧军、舒群、等被称为。
2、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践踏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
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
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感情,写下了这篇散文。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泛滥.()镐.头()召.唤()白桦.()默契.()亘.古()田垄.()污秽.()怪诞.()蚱蜢..()()4、解释下列词语。
炽痛:谰语:亘古:污秽:5、整体感知①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②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合作探究】1、文中那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理解和体会。
(可从词语内涵、修辞表达以及思想内容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2、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3、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试举例谈谈。
【当堂反馈】1、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2、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呢?【拓展提升】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课文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3、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 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山东省潍坊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山东省潍坊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山东省潍坊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土地的誓言专题一标题祖国情怀——《土地的誓言》课型新授教案序号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教室、多媒体、导学案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
2、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
3、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专题学生活动设计专题教材处理学生活动设计一:学生听音乐,看图片,诉说感受。
学生活动设计二:预习反馈学生识记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小组内检查。
2.组内交流作者原名、作品,老师补充。
学生活动设计三:初读,感知誓言1.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归纳: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
3。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作者对家乡的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播放音乐《松花江上》,多媒体展示“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
2、老师小结并导入新课:“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而关东的东北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作家端木蕻良再也遏制不住强烈的心情,写下了《土地的誓言》。
3。
字音字形:炽痛chì嗥鸣háo斑斓lán明确归纳:作者发出了“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的誓言,表达了作者誓死保卫家乡的决心。
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 7《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 新版
7.《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1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课标提出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意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2. 教材分析对于生活优越的当代初中学生来说,对“战争”、“国土陷落”、“亡国之恨”等没有深切体会,有的学生甚至“九一八”事变都所知甚少。
因此,对于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的故土情和爱国情怀是难以体会的,因此,对课文背景的充分呈现显得很有必要。
另外,通过多种方式的反复朗读,且有情感引领,才能进一步唤起学生们的爱家乡爱国的热情,引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语文课应注重文本解读,通对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句进行赏析使得课堂语文味十足。
3. 学情分析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薄弱,本单元着重强调了“祖国”的主题,语文是极好的爱国教育载体。
所以,在课堂上渗透爱国思想,激发爱国热情是十分必要的。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还没有更多更清晰的认识,所以到导入很重要。
学习目标1、通过多种方式诵读,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能够说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跳读本文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句,找出关键词或修辞等方法并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通过组内合作探究并展示课文主题。
评价任务1、对了解课文背景、理解故土情、爱国情。
可通过学生查阅资料,歌曲导入加强理解,激发爱国情。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找出自己认为的关键词来品析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全班交流展示。
3、对文章主题的把握,通过深入品读文章,理解重点句子,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总结概括,探究完成。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土地的誓言景:故土呼唤 乡愁难忘 情:(热血喷涌) (誓要解放)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评价标准教师活动目标达成情况反思与评价1、通过多种方式诵读,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能够说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活动1: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1931年“九一八”事变十年之后,背井离乡,四处流亡的东同胞们仍然无法回到他们的故乡的情感。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激情的语言。
2、领悟并学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新课古老的东方有一片美丽的土地,他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1931年9月18日的那天,被烙上了灾难和耻辱的印痕。
日寇的铁蹄揭开了这场悲剧的序幕,从那一天起,沈阳、东北三省乃至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14年的苦难与抗争。
1941年9月18日,一位流浪在关内东北的作家端木洪亮,遥望着生他养他的家乡,找寻着北方的大熊星座,他满怀悲愤和思念,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那就是土地的誓言下面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朗读触摸语言、走进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请大家圈画出最能扣动你心弦的语句二、初读,感知誓言:1、听范读学生勾画(7分钟)2、师:哪些语句深深感动了你?3、生:谈论打动自己的语句。
为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三、研读,品味誓言(一)研读第一段1、让学生快速在第一段,找出描写土地的语句学生回答2、生放声朗读这一段,思考: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呢?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3、生:学生评说,教师整理:①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表现在“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描绘出作者多姿多彩的故乡,令人喜爱②这是一方富饶的土地,表现在“黑色的土地”“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金块”可见作者的故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③这是一方广袤的土地,表现在“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可见作者故乡广阔无垠,一望千里④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表现在“孤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故乡充满了神秘色彩⑤这是一方和谐的土地,表现在山雕、鹿群、马儿在奔跑,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和谐社会富饶的、美丽的、神奇的、生机勃勃的土地(教师板书)4、家乡的土地是如此的美丽、丰饶、神秘,作者的内心对她充满了赞美和依恋之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导学案(无答案)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设计人:徐继洲授课人:七年级语文组审核人:黄海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领会文意。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学习难点: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学习步骤:一、扫清字词障碍炽()痛嗥()鸣谰()语怪诞()亘()古辗()着辘辘()污秽()镐()头默契()二、合作探究(一)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感受文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二)合作学习,交流展示主问题一:土地会发出誓言吗?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明确: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誓言,不是土地本身发出的誓言。
自学指导:1、联系背景和课文内容思考讨论。
2、组长组织有序交流。
督促组员归纳整理笔记。
主问题二:在文章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在这段话中列举了一大串的景色.物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列举了一大串富有东北地域特征的景色.物产,作者如数家珍,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展现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表现了对故乡深切的留恋和炽痛的热爱,也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与感染力。
自学指导:1、速读文段,画出具体景物及物产,体会蕴含的情感。
2、组长组织有序交流。
督促组员归纳整理笔记。
作者回忆起故乡的景色,似乎听到了故乡的呼唤。
读第一段后半部分思考:主问题三:作者把广大的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这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明确: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故乡的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和眷念,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
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
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等等。
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8.布置作业
9.在我们所接触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像《土地的誓言》这样充满深情的篇章,或是表现对祖国家乡的热爱,或是表现对亲人友人的依恋,或是表现对丑陋现实的愤慨……
4.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短短3个多月,我国东北全境便已沦陷。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了,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用饱含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散文。
5.巧用第二人称“你”,表达强烈的感情。
如:“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六.课堂练习
文章多次运用了排比,请选择下列一组词语说一段话表达出你对
某事物的依恋。
(1)“当我……当我……当我……”
(2)“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
七.拓展提高
同学们,“九-一八”已成过去,它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但现在的国际环境也并非良好,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决不允许历史重演。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少年伟大则国伟大”请大家起立,一起朗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一段:
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
3.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
这句话描写家乡的美好天空,表达了作者对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4.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的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土地的誓言》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理解本文的生字词,品味文中如火的意象和关键语句的含义。
2.朗读课文,充分理解作者对沦陷故园的眷恋以及誓死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
3.理解本文独特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点】1.品味文中如火的意象和关键语句的含义。
2.朗读课文,充分领会贯串全文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沦陷故园的眷恋以及誓死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
词语释义
12辽宁昌图人。
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
群等人
篇小说集《土地国民政府把解决中日冲突的
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3.
二、自主研读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从作者对家乡的回忆可
从作者的
感受到。
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
学生分小组充分探讨交流后
最后再直接抒情。
1.怎样理解“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
何一块大地深层
感情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