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会上升吗
水位上升的趋势
水位上升的趋势水位上升的趋势是指地球上的水体,特别是海洋和湖泊的水位逐渐升高的现象。
这种趋势主要由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
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大规模燃烧化石燃料,大量温室气体被释放到大气中,导致地球气温不断上升。
气温升高会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洋水膨胀,从而使水位上升。
根据国际气候变化专家组织IPCC的报告,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增加了将近30厘米。
冰川融化是水位上升的重要贡献因素之一。
冰川是地球上的淡水储量之一,它们覆盖在高山地区和极地地区。
随着气温上升,冰川开始融化,并将大量的水释放到海洋中,导致海平面上升。
根据科学家的估计,过去100年里,全球冰川的总贡献导致了约27厘米的海平面上升。
海洋水膨胀也是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原因之一。
当水温升高时,海洋中的水分子会膨胀,从而占据更大的体积。
这意味着,即使没有额外的水源进入海洋,海平面也会上升。
根据IPCC的报告,过去一个世纪里,海洋水膨胀的贡献导致了约19厘米的海平面上升。
除了气候变暖,人类活动也对水位上升有着重要影响。
人类活动导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和土地利用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
此外,人类也在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和河流水资源,导致了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减少。
这种大规模提取水资源的行为导致了地下水位的降低,进而导致海水渗入地下水层,使沿海地区的地面下沉,间接导致了水位上升。
水位上升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首先,水位上升会导致沿海地区的海岸线后退,威胁到沿海城市和人类定居点的安全。
许多沿海城市,如纽约、东京和上海,都已经面临过洪水和海岸侵蚀的风险。
其次,水位上升还会导致淡水资源的盐化,影响农业和供水系统。
此外,海水入侵会破坏沿海湿地等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水位上升的挑战,全球社会需要采取行动。
首先,减缓气候变化是关键。
国际社会应该加大力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转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模式。
高水位详解(一)
高水位详解(一)高水位详解什么是高水位?高水位指的是水位比平时较高的状态,常出现在江河湖泊等水域中。
在气象学中,高水位是指水域中水位超过正常范围的现象。
高水位的原因1.降雨量过大:当降雨量超过水体的蓄水量及排水能力时,水位就会上升,形成高水位。
强降雨、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往往会导致高水位的形成。
2.融雪:春季来临时,积雪融化会导致大量水分注入水域中,增加了水位。
3.海潮:在海洋沿岸地区,潮汐的周期性变动也会导致高水位的出现。
4.地下水位变化:当地下水位升高时,会对附近地表水产生影响,形成高水位。
高水位对环境的影响1.洪水灾害:高水位是洪水灾害发生的前兆,一旦水位超过警戒线,就会引发严重的洪水灾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水生态系统破坏:高水位会导致水生态系统的破坏,水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可能无法适应水位的突然变化,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3.水土流失:高水位引发的水流强大,会加速水土流失,导致堤坝决口、土地侵蚀等问题。
高水位的应对措施1.建设抗洪工程:在容易受到洪水侵袭的区域,需要建设抗洪工程,如水库、堤坝等,以便调节水位、防止洪水灾害的发生。
2.加强监测预警:利用气象、水文等监测手段,及时监测水位变化,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生态修复:加强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提高其自身的防洪能力,减少高水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4.加强综合防灾能力建设:组织培训,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对高水位等灾害的应对措施。
结语高水位是一种常见的水文现象,对于江河湖泊等水体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高水位的原因和影响,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可以减轻洪水灾害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同时,加强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减少高水位对水域环境的破坏,对于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暴雨对水库水位有什么影响?
暴雨对水库水位有什么影响?一、暴雨引发水库水位上升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暴雨天气频率与强度逐渐增加。
当遭遇暴雨时,大量降水会迅速注入水库,导致水位上升。
暴雨中的强降雨量会迅速增加水库的供水量,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干旱时期的水资源紧张问题。
1. 暴雨导致径流增加暴雨期间,雨水瞬间流入水库,形成大量径流,使水库水位快速上升。
大量的径流通入水库后,水位迅速上升,使得水库的蓄水量增加,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用水来源。
当然,这也对水库下游的防洪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暴雨灌溉干燥土地在干旱季节,暴雨往往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
干燥的土地在遭受暴雨的滋润后,可以得到有效的灌溉,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通过水库存储大量的暴雨水,可以满足农田需水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暴雨对水库管理带来挑战暴雨虽然可以为水库补充水资源,但也给水库管理带来一些挑战。
1. 暴雨可能引发溃坝风险在遭遇暴雨天气时,水库所承受的压力会剧增,可能导致水库发生溃坝的风险。
因此,水库管理者需密切监测暴雨的降雨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
2. 暴雨造成水库淤积暴雨带来的大量泥沙容易进入水库,导致水库淤积问题。
淤积严重时,会降低水库的蓄水能力,影响供水效果。
因此,水库管理者需要定期清理泥沙,保持水库的正常运行。
三、加强水库管理减轻暴雨对水库的影响为了减轻暴雨对水库的影响,需要加强和改进水库管理措施。
1. 积极监测天气预报水库管理者需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时了解暴雨的降雨情况和可能对水库造成的影响。
准确的天气预报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及时的决策,合理安排水库的蓄水和泄水计划。
2. 加强水库维护和清淤工作定期对水库进行维护和清淤工作,确保水库的蓄水能力不受淤积问题的影响。
清淤工作既能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也能减少暴雨带来的泥沙对水库的影响。
3. 建设合理的防洪设施加强防洪设施的建设,提高水库的防洪能力。
通过合理的调度和排水工作,减少暴雨对水库产生的冲击。
数学生活小论文三年级
数学生活小论文三年级[生活与数学,--数学小论文]数学生活小论文三年级篇一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既生动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问题。
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
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在一个游泳池内,有一艘小船,上面有许多石头,现在把石头全部从船里扔到水中,请问,游泳池内的水位会上升、下降,还是不变?咋一看题目,我便疑惑不解:这道题似乎和数学沾不上一点关系啊!这下该怎么做呢?我不气馁,努力思考,不一会儿便理出了头绪:当石头扔到水中后,船的重量减轻,便会上浮,水位也会下降,但石头在水中占了一部分空间,水位又要随之上升。
因为这都是同一堆石头,所以上升与下降的幅度也应该一致,水位当然保持不变啦!可爸爸看了,却说是下降,我很不服气,决定与他打个赌。
可是,用什么来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呢?这时,抽象的想象就没有真实的操作好了。
于是,我便在爸爸的协助下作了一个实验:由于我能力有限,没法从外面搬来一个游泳池,也没法去造一艘小船,只好把题中的条件按比例缩小了。
游泳池变成塑料盆,小船变成肥皂盒,石头则变成了五块橡皮。
我先在塑料盆里倒进一些水,再把装着五块橡皮的肥皂盒放入水中,然后用直尺量出水位是20厘米。
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我把五块橡皮小心翼翼地从肥皂盒中取出,再全部投入水中,最后用直尺量出水位——天哪!竟然只有18厘米,是下降了!我错了!虽然事实证明,水位是下降了,但我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水位怎么会下降呢?我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草稿纸上全是一幅幅演示图,可我还是一筹莫展。
我急得团团转,可越急脑子越乱,反而想不出了。
就当我即将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数学家陈景润孜孜不倦,夜以继日算题目的故事,血液中仿佛充斥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
果然,不出半小时,这道题我终于想通了:当石头在船上时,上升水的重量=石头的重量,而石头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同等重量的水和石头,水的体积大于石头的体积。
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
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
地下水位上升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降雨量短时间增大、喀斯特地区地下河流向的改变、地震活动异常,这些都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属于自然原因。
除此以外人工因素、例如人工补水和灌溉等,也会对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地下水位上升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降雨量短时间增大、喀斯特地区地下河流向的改变、地震活动异常,这些都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属于自然原因。
除此以外人工因素、例如人工补水和灌溉等,也会对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导致地下水位变化的自然因素有哪些1、降雨量。
降雨量越大,渗入地下的水量就越大,地下水越丰富。
2、蒸发量。
在干旱道地区,浅层地下水也会因表层土壤水分的蒸发而损失。
地下水位越深,影响越小。
假如灌溉量过大,也会因此形成盐碱地。
3、温度。
在高寒和高纬度地区,当气温长时间低于0度时,表层地下水会凝固成冰,形成冻土。
1。
高水位详解(二)
高水位详解(二)高水位详解什么是高水位?高水位是指某一地点水位相对于平均水位或参考水位而言较高的状态。
在自然界中,水位的高低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降雨量、河流流量、潮汐等。
高水位通常是河流、湖泊或海洋等水体暂时性的现象,但有时也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高水位形成的原因高水位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降雨量:大量的降雨会导致地表积水增加,进而导致河流水位上升。
特别是在暴雨或长时间连续降雨的情况下,河流水位容易迅速上涨,形成高水位。
2.大坝泄洪:为了控制水库的水位,河流上的大坝在需要释放过剩水量时会进行泄洪操作。
泄洪会导致下游河段水位上升,形成高水位。
3.海啸或风暴潮: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也会引起海洋水位剧增,海水漫过岸线,形成高水位现象。
高水位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高水位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水灾:高水位容易引发河水决堤、洪水泛滥等水灾,对沿岸地区、孕育稻田的平原和其他低洼地区造成严重的损害。
•洱海绿藻:洱海是中国云南省珍贵的淡水湖泊,但由于水位回升过快,湖底的富有机质的沉积物搅起,导致大规模的绿藻爆发,威胁湖区的生态环境。
•航运和交通:高水位会导致河流航道狭窄、水流湍急,给航运和交通带来困难和风险。
•农业:高水位容易造成农田洪涝、农作物受灾,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如何应对高水位?针对高水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1.深化河道:加大对河道的清淤疏浚力度,提高河道承载能力,减少洪水泛滥的可能性。
2.建设防洪工程:修建堤坝、水闸等工程设施来防止洪水泛滥,减轻洪灾危害。
3.提前预警:建立健全的水文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对水位、降雨等指标的监测,及时提前预警,减少损失。
4.加强法规和管理:制定完善的防洪法规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河道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的力度。
5.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高水位的认知和应对能力,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高水位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对环境和人类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水位为什么会升高的教学课件
水位升高的重要性
水位升高是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水位升高可能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变,影响生物多样 性,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水位升 高进行监测、预测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02
水位升高的原因分析
降雨量增加
总结词
降雨量增加是导致水位上升的直接原因之一。
地下水位上升是水位上升的另一个重要原 因。
VS
详细描述
地下水位上升可能是由于地下水补给不足 或者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的,这会导致地 下水的水位上升,进而使地表水位上升。
蒸发量增加
总结词
蒸发量增加也是导致水位上升的原因之一 。
详细描述
蒸发量增加会导致地表水的水量减少,而 地下水的水量也会受到影响,进而使水位 上升。此外,蒸发还会使水中的盐分等物 质浓缩,导致水质变差。
详细描述
降雨量增加会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增加,进而使水位上升。
地表径流变化
总结词
地表径流变化是指水流路径和流量的变化,也是导致水位上升的原因之一。
详细描述
地表径流变化可能是由于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气候等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这些因素会影响水流的 路径和流量,从而导致水位上升。
地下水位上升
总结词
水位为什么会升高的 教学课件
2023-10-28
目录
• 水位升高的现象和定义 • 水位升高的原因分析 • 水位升高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 水位升高的预防和解决方案 • 水位升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01
水位升高的现象和定义
水位升高的定义
水位升高是指水位在垂直方向上的增加,通常以相对于基准 面的高度变化来衡量。
水位升高会导致农田被淹没,农民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 和金钱来应对这种情况,从而增加了农业成本。
[生活与数学,--数学小论文]数学生活小论文三年级
[生活与数学,--数学小论文]数学生活小论文三年级篇一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既生动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问题。
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
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在一个游泳池内,有一艘小船,上面有许多石头,现在把石头全部从船里扔到水中,请问,游泳池内的水位会上升、下降,还是不变?咋一看题目,我便疑惑不解:这道题似乎和数学沾不上一点关系啊!这下该怎么做呢?我不气馁,努力思考,不一会儿便理出了头绪:当石头扔到水中后,船的重量减轻,便会上浮,水位也会下降,但石头在水中占了一部分空间,水位又要随之上升。
因为这都是同一堆石头,所以上升与下降的幅度也应该一致,水位当然保持不变啦!可爸爸看了,却说是下降,我很不服气,决定与他打个赌。
可是,用什么来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呢?这时,抽象的想象就没有真实的操作好了。
于是,我便在爸爸的协助下作了一个实验:由于我能力有限,没法从外面搬来一个游泳池,也没法去造一艘小船,只好把题中的条件按比例缩小了。
游泳池变成塑料盆,小船变成肥皂盒,石头则变成了五块橡皮。
我先在塑料盆里倒进一些水,再把装着五块橡皮的肥皂盒放入水中,然后用直尺量出水位是20厘米。
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我把五块橡皮小心翼翼地从肥皂盒中取出,再全部投入水中,最后用直尺量出水位——天哪!竟然只有18厘米,是下降了!我错了!虽然事实证明,水位是下降了,但我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水位怎么会下降呢?我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草稿纸上全是一幅幅演示图,可我还是一筹莫展。
我急得团团转,可越急脑子越乱,反而想不出了。
就当我即将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数学家陈景润孜孜不倦,夜以继日算题目的故事,血液中仿佛充斥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
果然,不出半小时,这道题我终于想通了:当石头在船上时,上升水的重量=石头的重量,而石头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同等重量的水和石头,水的体积大于石头的体积。
不能忽视水位的上升
• 38 •理科考试研究•物理版2020年1月10日不能忽视水住的上升冷建军(大冶市教学研究室湖北大治435100)摘要:一物体逐渐浸入或离开水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会发生变化,所受的浮力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物体下降或上升的同时,容器中的水位会上升或下降一定高度,在设计这类问题时,设计者往往容易忽视这个水位的变化情况.关键词:水位;浮力;变化由阿基米德原理(F 浮=內^$)可知:浸在液体 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 的密度有关.当物体从开始接触液面到全部浸入液体的过程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此过程受到的浮力就越大,但要注意,此过程,由于物体排开液体的 体积越来越多,液面也就会逐渐上升,部分试卷往往只考虑了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却忽视了液面的 上升.例1如图1甲所示,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竖直 圆柱体,将圆柱体从水的上方某一高度处匀速下降,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F 与圆柱体下降的高度h 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N/kg,水的密度p 水=1.0x10」kg/mj 求:(1)当 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2)圆柱体的密度;(3)圆柱体的高度.解析(1)(2)略.是有很大争议的.如果水是装在一个底面积为200cm 2的圆柱形容器中,设圆柱体的底面积为80cn?,物体从空气中下降 到完全浸入水的过程中,其实水面也在逐渐上升,即物体在下降,水面在上升.解析如下: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F 沖= G-F ”; =10N -6N =4N物体的体积:v 物=v 排==p 水g4N . 1 n -4 3------------------;-------------=4 x 10 m J 1.0xl03kg/m 3 x 10N/k g物体浸没时,容器中水面上升的高度:■ 4 x 10 ~4m 30.02m 2=0. 02 m根据上面的计算数据,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与圆柱体下降的高度h 关系就应该改为如图2图1所示:即圆柱体下降3cm 时就全部浸入水中了,而圆柱体的高度为5cm.如果容器底面积越小,这个下降 距离(图中BC 段)就越小;反之,如果容器底面越大,如湖面,水面上升的高度就可以忽略了.当然,这类题如果改为“弹簧秤力计示数F 随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这样表述,就不用考虑物体逐渐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液面上升情况了.同理,如果圆柱体是从 水里往空气提的过程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减(3)从图像可以看出,圆柱体下降到3cm 处时下表面刚好与水面接触;当下降到8cm 处时,刚好完全浸入水中,则物体的高度为(8 - 3)cm.其实这个答案少,水面就会逐渐降低,这个也是不能随便忽视的.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来看看下面这道练习:例2如图3甲所示,一重G 容=6N 的圆形容器 放在水平面上.弹簧测力计挂着一个重G 轲=16N 的 实心长方体竖直放在该容器正上方,现往容器内缓慢作者简介:冷建军(1972 -),男,湖北大冶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研究.2020年1月10日理科考试研究•物理版•39•倒水,倒入水的质量m与水深度h的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求(容器厚度不计):(1)没装水时,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2)长方体的密度;(3)长方体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甲V物=S物方环=0.01m2x0.1m=0.001m3长方块的密度:PwG物_16NV物g0.001m3x10N/kg=1.6x103kg/m3(3)略.从上题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水位上升过程中,物体位置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在同样水量的情况下,水位上升的高度不等.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个水位上升,物体也上升的典型例题.例3水平升降台面上有一个足够深、底面积为40cm2的柱形容器,容器中水深20cm,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_______Pa.现将底面积为lOcm?,高20cm 的圆柱体虫悬挂在固定的弹簧测力计下端,使A浸入水中,稳定后/的下表面距水面4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8N,如图所示,然后使升降台上升7cm,再次稳定后"所受的浮力为______N.(已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小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1cm)图3解析(1)从图像可以看出,0/1和的斜率一样,而4B段就要平缓得多.这是因为开始加水时,物体还没有浸入水中,加等量水的情况下,水位上升就慢些;但加到8cm深时,水面接触长方体的底部,由于物体占据一定空间,加等量水时,水位上升的高度就要快些;当加到18cm深时,水面上升到长方体的顶部,再加水,水位上升情况就与OA段一样了.根据OA段对应的坐标,可算出容器的底面积:5^^t=l.OxloQxO.O8m=O-O3m2没装水时,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G容_6N5^=0.03m2=200Pa(2)水位在8cm至18cm这个区域,环形水柱的底面积为:S=巾环=_________(4.4-2.4)kg________环-p水E环~ 1.0x103kg/m3x(0.18-0.08 )m =0.02m2长方块的底面积:S物=S容-S环=0.03m2-0.02m2=0.01nF长方块的体积:图4解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pg/i原=1.0 x103kg/m3x10N/kg x0.2m=2000Pa升降台未上升前,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j?=pg v»=pgS物仏=1.0x103kg/m3x lON/kg xl x10"3m2xO.04m=0.4N物体重力:G输=F浮+F川=0.4N+0.8N=1.2N由于升降台上升7cm,相当于物体向下移动7cm,即=7cm;容器上升后,导致水位上升(水未溢出),则物体浸入水的深度又增大匕増;由于物体浸入水的深度增加,物体受到的浮力也就会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会减小,即弹簧就会缩短幅,即物体上升的高度为心单•综上所述,理想状态下,物体浸入水的深度应为h-h0+h n+Ajg=11cm+S拓(论-皆/存)增加的深度:办堆=-----5~(已知:S容3容物•40•理科考试研究•物理版2020年1月10日=40cnF,S韧=10cnF,F'存=0.4N)①理想状态下,物体所受到的浮力:F浮=pgS物(屁+/1呼+/i出)②综合上面①、②两个公式,可得岀化*=1.84N.因为F浮〉G物,所以物体再次稳定后,物体是漂浮状态,/1所受的浮力为1.2N.从上面三个例题我们不难看出,物体浸入或离开液体的过程中,不但浸入水中的深度会发生变化,而且盛装液体的容器的液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计算过程中,一般不能忽视水平的变化情况,对培养学习的严谨性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收稿日期:2019-10-14)表格法在光学复习中的应用李晓燕(海门市东洲中学江苏南通226100)摘要:八年级的第一学期,是学生物理素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期.不少学生由于第一学期的期终考试物理考砸了,对学好物理丧失了自信心,甚至在高中学科选择时,放弃物理而成为终身的遗憾.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非常重视初中物理第一次的期终复习,原因就在这里.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虽然对知识的层次要求不高,但是由于概念多、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到了期终复习时,学生往往记不住,物理概念之间经常发生神仙打架的现象.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本文介绍用表格法进行复习,可以克服上述弊端.关键词:表格法;复习;光学所谓表格法,就是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提炼、浓缩、概括、集成等加工处理,取其“纲要信息”,形成一张张有鲜明对比功能的表格,然后根据表格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复习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以形成知识的整体结构,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又可以沟通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易混比较,排除干扰•还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化难为易,促进迁移,提高学习物理的自信心.现以表格法在光学复习中的应用作一探讨.1通过表格对比,辨析概念光学中有许多相近、相对立或容易混淆的概念、镜片、仪器等,复习时可以将这些概念、镜片、仪器列成表格,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将它们区别开来,就能加深对这些概念以及镜片或仪器的原理或特点的理解.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区别可以分别从条件、规律、主要应用及其成像特点进行列表比较,如表1所示•凸透镜与凹透镜的辨别,分别用隔着布摸镜片的厚薄、看字的大小、瞧像的正倒、照光的聚散、晃像的移动方向等方法,进行列表比较,如表2所示•照相机、投影仪与放大镜,它们都是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应用.那么怎样区分它们呢?可以从它们的结构、成像特点、成像原理等方面进行列表比较,如表3所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区别也可以从结构、作用和成像特点进行,并把望远镜分为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与显微镜一块进行列表区别,如表4所示.表1名称条件规律主要应用及其成像特点光的传播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倒立实像光的反射在二种物质的界面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等大虚像光的折射进人第二种物质中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如表4所示表2序号方法依据凸透镜凹透镜1摸镜的厚薄中间厚边缘薄中间薄边缘厚2看字的大小放大缩小3瞧像的正例倒立正立4照光的聚散会聚发散5晃镜与像的移动方向反向同向表3名称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结构镜头、光圈、快门、暗箱螺纹透镜、平面镜凸透镜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原理u>2fJ<v<2f f<u<2f,v>2f v>u作者简介:李晓燕(1981-),女,江苏海门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情智物理的实践与研究.。
水位上升的实验的原理
水位上升的实验的原理水位上升的实验原理是液体的体积不变性原理。
根据液体的不可压缩性原理,当外力作用于液体时,液体会传递压力,使液体的压强在各个部位相等。
根据这一原理,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加入物体时,液体的水位会上升。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液体的体积不变性原理。
液体的体积不变性是指,无论液体流向何处,其总体积不变,即液体所占据的空间保持不变。
对于理想的液体,这一原理十分适用。
接下来,我们来解释为什么加入物体时液体的水位会上升。
假设一个容器内装满了液体,当我们向容器中加入一个物体时,物体会占据一部分液体所在的空间。
如果液体是不可压缩的,那么增加物体的体积,液体的总体积也要增加。
但是,由于液体的体积不变性,液体的总体积不能改变,因此液体的其他部分必须向上移动增加高度来弥补被物体占据的空间。
换句话说,液体的水位上升是为了保持液体的总体积不变。
当物体放入液体中时,它会对液体施加一个向上的浮力,这是由于物体所占据的体积被液体来填充。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与物体所占据的体积有关。
当物体的体积增加时,浮力也会增加。
为了平衡浮力的作用,液体的水位必须上升,使物体所在的位置下方液体的总重量与浮力相等。
因此,水位上升的实验原理可以归结为两个要点:液体的不可压缩性和液体的体积不变性。
液体的不可压缩性使得压力可以均匀传递,液体的体积不变性则要求液体的总体积保持不变。
根据这两个原理,当物体加入液体时,液体的水位会上升,以保持液体的总体积不变。
在实际的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带有刻度的容器,如一个量筒或一个烧杯。
首先,将容器装满液体,并记录液体的初始水位。
然后,慢慢地向容器中加入物体,观察液体的水位是否上升。
通过比较初始水位和加入物体后的水位,我们可以验证水位上升的实验原理。
总之,水位上升的实验原理是基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和体积不变性。
这一原理解释了当加入物体时,液体的水位会上升的现象。
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液体水位的变化来验证这一原理。
物体入水后水位上升量计算公式
物体入水后水位上升量计算公式咱们在生活中啊,经常会碰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说把一个东西丢进水里,水的位置就会上升。
那这上升的量咋算呢?这就得提到物体入水后水位上升量的计算公式啦。
我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小侄子去河边玩耍。
小侄子特别调皮,捡了块石头就往水里扔,结果那水花溅得老高。
他还好奇地问我:“叔叔,为啥水会变高呀?”我就跟他说:“这是因为石头占了水原来的地方,水就只能往上走啦。
”那到底怎么计算这个上升的量呢?其实很简单,假设咱们有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底面积是 S,然后咱们把一个体积是 V 的物体放进水里。
因为物体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水被挤得往上走,这水位上升的高度 h 就等于物体的体积 V 除以容器的底面积 S ,也就是 h = V ÷ S 。
比如说,咱们有一个底面积是 20 平方厘米的长方体水缸,然后丢进去一个体积是 60 立方厘米的小铁块。
那水位上升的高度就是 60 ÷ 20 = 3 厘米。
再举个例子,假如是个圆柱形的水桶,底面半径是 5 厘米,咱们放进去一个体积是 314 立方厘米的圆球。
那先算出底面面积,就是圆的面积,π乘以半径的平方,也就是 3.14×5×5 = 78.5 平方厘米。
然后水位上升的高度就是 314÷78.5 = 4 厘米。
咱们实际生活里也有好多这样的情况。
像游泳池里新放进去一些游泳圈,泳池的水位就会上升;在鱼缸里放几块漂亮的石头,水位也会有变化。
有一回,我朋友家装修,要在院子里弄个小水池。
他就问我,要是放个假山进去,水位得多高。
我就按照这个公式给他算了算,告诉他得挖多深的池子才合适。
总之,物体入水后水位上升量的计算公式虽然简单,但是用处可大着呢。
大家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就可以用这个公式来算算,感受一下数学在生活中的奇妙用处!。
湖泊水位上升 水深下降的原因
湖泊水位上升水深下降的原因
湖泊水位上升但水深下降可能有多种原因。
首先,水位上升可
能是由于降雨量增加、融雪或者附近地区的排水系统不畅所导致的。
这些因素会导致湖泊的水位上升,但由于水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了湖
泊的蒸发或渗漏速度,因此水深可能会下降。
其次,湖泊水位上升
也可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比如大量的排水、灌溉、城市化和工
业化可能导致水位上升但水深下降。
此外,气候变化也可能是导致
湖泊水位上升但水深下降的原因之一,例如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增加了湖泊的供水量,但由于蒸发增加或者其他因素,水深可能会
下降。
最后,地质构造也可能对湖泊水位上升但水深下降起到影响,例如地震、地壳运动等地质因素可能改变湖泊的水文地质条件,导
致水位上升但水深下降。
总的来说,湖泊水位上升但水深下降是一
个复杂的问题,可能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
蜡烛熄灭水位升高原理
蜡烛熄灭水位升高原理嘿,你知道蜡烛熄灭后水位会升高吗?这可真是个神奇的现象!就好像魔法一样,让人惊叹不已。
咱先来说说这到底是咋回事。
蜡烛燃烧的时候,会把周围的空气加热,热空气上升,形成一股气流。
这就跟热气球能飞起来是一个道理,热空气让热气球变得轻飘飘的,能带着人飞上天空。
蜡烛周围的热空气也会上升,把冷空气从下面吸过来。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让蜡烛一直燃烧下去。
可是,当蜡烛熄灭的时候,热空气就没了。
这时候,周围的冷空气就会迅速填补进来。
而这个填补的过程,就会让水位升高。
你想想,就像一个瓶子里装满了水,你把一块石头放进去,水就会溢出来。
蜡烛熄灭后,冷空气就像那块石头,把水位给挤高了。
这其中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但却让人觉得无比奇妙。
它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开的一个小玩笑,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发现生活中的惊喜。
你有没有试过在黑暗中点燃一支蜡烛,看着它的火焰跳动,感受着那温暖的光芒?然后,当蜡烛熄灭的那一刻,静静地等待着水位的升高,那种期待的感觉,就像在等待一个神秘的礼物。
这小小的实验,也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力量。
它总是在不经意间展现出它的神奇之处,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就像我们在海边看到海浪拍打着礁石,或者在山顶上看到日出的那一刻,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感慨。
蜡烛熄灭水位升高的原理,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就像这小小的蜡烛实验,它告诉我们,即使是最平凡的事物,也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奥秘。
我们不能总是匆匆忙忙地走过生活,而应该停下脚步,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
也许是一朵花的绽放,也许是一只小鸟的歌声,也许是一次偶然的相遇。
这些小小的瞬间,都可能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宝贵财富。
所以啊,下次当你看到蜡烛熄灭后水位升高的时候,不要只是觉得好奇,要想一想这背后的道理。
让我们一起用一颗好奇的心去探索这个世界,发现更多的美好和惊喜吧!蜡烛熄灭水位升高的原理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神奇和奥秘。
上升水位原理作文
上升水位原理作文
嘿呀,今天我做了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叫做“上升水位原理”实验。
我先准备了一个盆子,里面装了一些水,然后把蜡烛放在盆子中间,再用一个玻璃杯把蜡烛罩起来。
哎呀,这可真简单!
接着,我就点燃了蜡烛,看着火苗欢快地跳动着,我心里也特别高兴。
然后我就静静地看着,等着水位上升。
可是,等了好久好久,水位好像一点儿也没有变化。
哎呀,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心里开始有点着急了。
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嘿呀,奇迹发生了!我看到水位慢慢地开始上升了,就像变魔术一样!我兴奋地叫了起来:“哈哈,成功啦!成功啦!”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是因为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当玻璃杯中的氧气被消耗完,蜡烛就会熄灭。
而玻璃杯中的氧气被消耗后,杯中的气压
会变小,外面的大气就会把盆里的水往玻璃杯内挤压,所以玻璃杯内水
位就会上升了。
这个实验真是太神奇了!我以后还要做更多更多的实验,探索更多更多的科学奥秘!。
海面水位上升对海蚀崖形成的影响
海面水位上升对海蚀崖形成的影响海面水位上升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影响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洋膨胀,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这种现象不仅对海岸线和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直接冲击,还对海蚀崖的形成和演化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海面水位上升使得崖基部分暴露在海水下,增加了海蚀作用的频率和强度。
海蚀作用是海洋波浪、潮汐和潜水动物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冲刷、侵蚀和沉积来改变岸线的形态。
当海面水位上升,波浪和潮汐的攻击面积扩大,能量增强,会更深入地侵蚀崖的基部。
持续的波浪冲击和侵蚀作用将加速崖壁的崩塌和坍塌,使得海蚀崖的形成速度加快。
其次,海面水位上升还会改变岩层的水平延伸和破碎。
崖上的岩层通常是由不同硬度和稳定性的岩石组成,这些岩石在不同的海蚀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侵蚀速度。
然而,随着海面水位的上升,崖上的海蚀作用会更全面地侵蚀岩石,破坏岩层的连续性。
这种影响将导致岩层的崩塌和滑坡,进而加快海蚀崖的形成。
此外,海面水位上升还会增加海蚀崖的后退速度。
崖的后退是由于海蚀作用逐渐侵蚀岸线,使其向内陆移动。
当海面水位上升,海蚀过程会向着陆侧推进。
这种推进的速度会加快,导致海蚀崖的后退速度加快。
而如果岸坡的稳定性不足,这也可能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最后,海面水位上升还会影响崖顶的土壤和植被。
随着海蚀的进行,崖顶的土壤和植被会受到侵蚀和破坏。
水分的渗透、波浪的冲刷和风的侵蚀将导致混合岩屑和土壤的流失,使得崖顶植被的生长变得困难。
这种情况下,崖的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加剧了海蚀崖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总之,海面水位上升对海蚀崖的形成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加速崖壁的侵蚀和坍塌、改变岩层的水平延伸和破碎、加快海蚀崖的后退速度以及破坏崖顶的土壤和植被。
这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造成了巨大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和减缓海面水位上升的趋势,以保护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水位突然上升导致周边设施受损应急处理预案
水位突然上升导致周边设施受损应急处理预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地区发生了水位突然上升的情况,给周边设施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应对这种突发状况,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的应急处理预案。
二、问题分析当水位突然上升时,周边设施很容易受到严重的损害。
首先,大型建筑物的基础可能被水淹没,造成结构失稳,甚至倒塌;其次,交通设施如道路、桥梁等可能被水洪水冲毁,导致交通瘫痪;再次,就地铁、地下商场等地下设施而言,水位上升可能导致泄漏、短路等情况,危及人员安全。
三、应急处理预案为应对水位突然上升导致周边设施受损的情况,制定以下应急处理预案:1. 应急响应机制当水位突然上升时,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相关部门需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和评估,以了解受损程度和隐患状况,并启动预警机制,通知周边居民和相关单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人员疏散与安置针对可能存在人员伤亡风险的设施,如大型建筑物、地下设施等,应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并确保其安全转移。
同时,需设立安置点,为失去住所的人员提供临时居住和基本生活保障。
3. 设施维护与保护针对各类受损设施,需制定详细的维修和保护方案。
相关部门应派出专业人员迅速抵达现场,对受损设施进行评估和修复,以最快速度恢复运行,减少损失。
4. 交通疏导与恢复水位突然上升会导致交通设施的瘫痪,因此需要制定快速的交通疏导和恢复方案。
相关部门应迅速组织人员疏导交通,并尽快进行交通设施的修复和恢复工作,以保障市民正常出行。
5. 救援与救助工作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救援与救助工作非常重要。
相关部门应联合警察、消防、医疗等部门,组成专业的救援队伍,及时进行救援和救助工作,确保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6. 预防与宣传预防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周边水位变化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
同时,还应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以降低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降雨量对河流水位的影响规律
降雨量对河流水位的影响规律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某地表面接收到的降水的总量。
降雨量直接影响着河流的水位,通过不同的降雨量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影响规律。
首先,降雨量与河流水位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当降雨量增加时,河流的水位往往会上升。
这是因为降雨量增加意味着更多的降水进入河流。
当降水超过河流所能容纳的水量时,多余的水会迅速流入河流中,导致河流水位上升。
随着降雨量的增加,河流水位可能会超出河岸的限制,引发洪水。
其次,降雨量的分布对河流水位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降雨量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河流流域范围内,那么降雨会比较平均地进入河流中,不会引发大规模的水位上升。
然而,如果降雨量分布不均匀,局部地区出现暴雨,那么这些降水会迅速流入河流,导致局部地区的水位迅速上升。
这种不均匀的降雨分布容易引发局部地区的洪水。
另外,降雨持续时间也对河流水位产生影响。
降水持续时间越长,河流水位上升的趋势越明显。
例如,长时间的降雨会导致地表的水分饱和,随后的降雨无法迅速渗透到地下,使水流直接进入河流,进一步提升水位。
此外,长时间的降雨也会使河流汇水量增加,从而导致河流水位上升。
此外,河流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降雨对水位的影响规律。
对于小流量的河流,降雨的影响相对较快,水位的上升速度会比较明显。
而对于大流量的河流,由于河道容量较大,水位的上升速度较小,所以相同的降雨量对水位影响会相对较小。
总的来说,降雨量是影响河流水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降雨量增加会导致河流水位上升,降雨量的分布、持续时间和河流的大小都会对影响规律产生影响。
这些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预测和应对河流的水位变化,为防洪和灾害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降雨量对河流水位的影响规律既在自然环境中具有显著作用,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水资源的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了解降雨量对河流水位的影响规律,对城市排水设计、农业灌溉、防洪减灾、水文预报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它们占据空间吗教案及反思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6课《它们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第五课,本课安排了“水位会上升吗”和“气体也占据空间吗”两个探究活动和一个实践活动“小魔术“浸不湿的纸”来进行教学。
活动一是通过讲《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把小石头加入半瓶水中水位变化情况。
证明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
活动二是指导学生用剪去了底部的塑料瓶,罩着浮在水面上的小纸船 , 保持瓶子垂直向下压入水底,观察小纸船的情况。
证明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小魔术,让塞在杯子里的纸不会被水浸湿。
【学情分析】学生们经过了对本单元中有关固体、液体、气体相关知识的学习后再学习本课应该是没有很大难度的,而且以《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对解决活动一、二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活动二空气占据空间这个实验,学生会觉得很新奇,但当他们明白了空气也能占据空间的科学道理后,对于进行实践活动就不成问题了。
【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用证明固体和液体能占据空间。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听故事《乌鸦喝水》,从而亲身经历把小石块加入半瓶水中,并观察加入前后瓶内的水位变化情况,让其思考为什么水会上升呢?这个问题。
从而总结出固体和液体能占据空间。
2.指导学生用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用证明气体也能占据空间。
【教学目标】1.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占据空间。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结论。
3、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比较,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完成证明空气也能占据空间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小组用学具一套、课件。
学具准备:每小组准备水、塑料瓶、小石块、剪去底部带瓶盖的塑料瓶、水槽、纸船、水杯、纸团、抹布。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乌鸦喝水》的图片。
影响行洪程度范文
影响行洪程度范文行洪程度指的是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溢水情况,即在降雨过程中,水域超过其容纳流量而溢出岸上的情况。
影响行洪程度的因素有很多,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讨论。
1.降雨情况:降雨是导致行洪的主要因素之一、降雨量的大小、强度和时长决定了水体的涨幅和溢出量。
在降雨季节或强降雨时,水体容量往往无法承载全部雨水,会导致水位上升,甚至溢出岸上。
2.水体容量:水体的容量决定了其能够承载的流量大小。
如果水体容量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的雨水,水位上升的幅度会较小,行洪程度相对较低。
反之,水体容量小,容纳的雨水有限,水位上升幅度较大,行洪程度较高。
3.山体地形:山体的地形对行洪程度有重要影响。
如果山体地形陡峭、坡度大,雨水很快会流入河流等低洼区域,导致水位上升速度快,行洪程度较高。
而如果山体地形较缓,坡度小,雨水会慢慢渗透入土壤,或通过溪流汇入河流,水位上升速度较慢,行洪程度相对较低。
4.人为活动:人类的活动也对行洪程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水泥铺设、建筑物兴建等,导致水土保持能力下降,雨水很难渗透入土壤,容易引发洪水。
此外,过度开垦农田、乱砍滥伐等破坏性活动也会加剧洪涝灾害。
5.河道状况:河道的状况也对行洪程度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河道狭窄、弯曲,流量难以通畅,水位上升速度快,行洪程度较高。
而如果河道宽阔、直线,能够容纳较大流量,水位上升速度较慢,行洪程度相对较低。
6.土壤状况:土壤的含水量和渗透性也影响行洪程度。
土壤的含水量越大,就越难以渗透入土壤,水分会以更多的形式流入水体,导致水位上升。
土壤的渗透性越好,水分可以快速渗透入土壤,减缓洪水的形成。
7.河滩地形:河滩地形是河水溢出后的重要交通媒介。
如果河滩地形广阔、平坦,能够容纳更多的溢水,减少水位上升幅度,行洪程度相对较低。
而如果河滩地形狭窄、起伏较大,溢水空间有限,水体涨幅大,行洪程度较高。
总而言之,影响行洪程度的因素非常复杂,包括降雨情况、水体容量、山体地形、人为活动、河道状况、土壤状况、河滩地形等。
水跃长度和消能量计算
水跃长度和消能量计算水域可以看作是一个幅值变化的波动过程,波动的幅值可以用水的高度来表示。
当水体波动时,水的高度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这个变化过程可以用波浪的形式来描述。
在水跃的过程中,水的高度会发生急剧变化,从一个较低的水位迅速上升到极高的水位,然后再迅速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位。
水跃的长度是指水体高度从较低到极高再到较低的这一距离。
水跃的长度和消能量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概念。
消能量是指水跃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当水体从较低水位上升到极高水位时,会累积一定的能量,当水体再次下降到较低水位时,该能量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声能等。
因此,水跃的长度和消能量可以用来描述水体波动的特征和水体的能量变化。
水跃的长度和消能量的计算可以通过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
实验方法是通过在实验室中进行水跃实验,通过测量水面高度的变化来计算水跃的长度和消能量。
数值模拟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值方法对水跃过程进行模拟,并通过模拟结果来计算水跃的长度和消能量。
在实验方法中,可以利用水位测量仪器来测量水面高度的变化。
首先,需要在水体中设置好实验条件,如水深、水体流速等。
然后,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水位测量仪器实时记录水面高度的变化,并在实验结束后,通过分析数据来计算水跃的长度和消能量。
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实验中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在数值模拟方法中,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对水跃过程进行模拟。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描述水跃过程的数学模型,其中包括水体的动力学方程、边界条件等。
然后,通过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将水跃过程转化为一系列方程组的求解问题。
最后,利用计算机对求解出的方程进行求解,并通过模拟结果来计算水跃的长度和消能量。
总结来说,水跃的长度和消能量是描述水体波动特性和能量变化的重要参数。
通过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进行水跃长度和消能量的计算,从而了解水体波动的特征和水体能量分布的规律。
这些计算结果对于水域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位会上升吗
盱眙县桂五中心小学五(3)班单志研
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既生动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
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
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在一个游泳池内,有一艘小船,上面有许多石头,现在把石头全部从船里扔到水中,请问,游泳池内的水位会上升、下降,还是不变?
乍一看题目,我便疑惑不解:这道题似乎和数学沾不上一点关系啊!这下该怎么做呢?我不气馁,努力思考,不一会儿便理出了头绪:当石头扔到水中后,船的重量减轻,便会上浮,水位也会下降,但石头在水中占了一部分空间,水位又要随之上升。
因为这都是同一堆石头,所以上升与下降的幅度也应该一致,水位当然保持不变啦!可爸爸看了,却说是下降,我很不服气,决定与他打个赌。
可是,用什么来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呢?这时,抽象的想象就没有真实的操作好了。
于是,我便在爸爸的协助下作了一个实验:由于我能力有限,没法从外面搬来一个游泳池,也没法去造一艘小船,只好把题中的条件按比例缩小了。
游泳池变成塑料盆,小船变成肥皂盒,石头则变成了五块橡皮。
我先在塑料盆里倒进一些水,再把装着五块橡皮的肥皂盒放入水中,然后用直尺量出水位是20厘米。
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我把五块橡皮小心翼翼地从肥皂盒中取出,再全部投入水中,最后用直尺量出水位——天哪!竟然只有18厘米,是下降了!我错了!
虽然事实证明,水位是下降了,但我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水位怎么会下降呢?
我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草稿纸上全是一幅幅演示图,可我还是一筹莫展。
我急得团团转,可越急脑子越乱,反而想不出了。
就当我即将放弃的时
候,我突然想起了数学家陈景润孜孜不倦,夜以继日算题目的故事,血液中仿佛充斥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
果然,不出半小时,这道题我终于想通了:当石头在船上时,上升水的重量=石头的重量,而石头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同等重量的水和石头,水的体积大于石头的体积。
当石头被投进水中后,水便下降了石头的重量,而石头在水中要占空间,因此,石头扔进水中后,水上升的体积=石头的体积。
而同等体积的水和石头,水的重量小于石头的重量。
综合以上几点,得到:石头扔下去后,水位下降的重量大于石头的重量,水位上升的重量小于石头的重量,也就是下降的水的重量大于上升的水的重量,于是下降的水的体积便大于上升的水的体积,水位当然下降了。
就这样,一道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其实,仔细观察,这道题与数学密不可分,其中的体积、重量、密度,都属于数学的范畴之内。
你瞧,一个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变成一道数学题,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让我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指导老师: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