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分析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出生于贡县(今属河南),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杜甫的诗篇内容很丰富,风格也是多样的。

但“沉郁顿挫”的风格是最能体现他的诗歌的特征,并且也是历来被人们所共识的风格。

作为钟爱于杜甫诗歌的读者之一,我在这里仅以自己的理解浅谈一下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一、寓主观于客观,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精练的艺术概括,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面貌,反映人民的遭遇和愿望。

1、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描绘和集中反映我们知道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贯穿在杜甫诗歌作品中的一条主线,他以写实的手法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地描绘和集中的反映,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不幸的命运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当我读到杜甫在深陷长安时写的《春望》这首诗时,我被诗人那强烈的爱国之情深深感染了。

“国破山河在”这一句使诗人一下笔就写出了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

“城春草木深”这一句本来是描写春意盎然的景象的,但此时此刻却成了增添国破家亡这种情感的景物了。

一个“深”字,真实地写出了客观存在的事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人因为感慨时才见花开而溅泪,人因离别之恨,才会听见鸟鸣声而惊心。

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更加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不仅深刻了解广大劳动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的生活,而且还善于通过一幅幅画面,再现了动乱期间人民的痛苦遭遇,形成了“诗史”的特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充满了大气,充分体现了他那“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一个自己已被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却联想到了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的诗人。

诗的最后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全诗的高潮。

表现了他对天下寒士无限的关怀,洋溢着救世济人的热情。

2、通过细节描写丰富诗的形象性杜甫是伟大的写实诗人,他的`作品中有深刻的现实生活的内容,往往能把巨大的社会内容集中在一两句诗里,在我读《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时,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句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对立矛盾,从而揭示其社会的本质。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1.沉郁:杜甫的诗歌内涵深厚,情感饱满而深沉,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人生艰难困苦的深切体验。

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背景,以及人民生活的疾苦和社会矛盾的尖锐,表现出一种厚重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艺术氛围。

2.顿挫:这既指诗歌节奏和音韵上的抑扬顿挫,又寓含着情感表达的起伏转折。

杜甫在表达情感时,往往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曲折回环、婉转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诗歌的内在情绪张力十足,读起来富有音乐美感和心理层次感。

3.现实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主义精神,他的作品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又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揭露和批判,被誉为“诗史”。

4.多样化的艺术手法:杜甫的诗歌风格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多样,既有雄浑奔放的一面,也有清新细腻之处,既擅长工整精妙的格律诗,又能在古体诗中展现出自由奔放的气势。

5.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文关怀:杜甫诗歌中蕴含着深厚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他以诗寄情,关心民间疾苦,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体现了仁爱、忠诚、正义的人文精神。

6.精湛的艺术技巧:杜甫在语言运用上追求精炼与精准,善于运用典故、象征和寓言等手法,创造出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和动人篇章。

杜甫作品特点

杜甫作品特点

杜甫作品特点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但以沉郁顿挫为主。

杜甫的诗歌语言质朴厚重,内涵深刻,多写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现实主义特色

杜甫的现实主义特色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2008-5-26 9:26:17 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每天5分钟关心自己和家人健康2011年高考内容提要: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紧扣其生活的急遽变化的时代脉搏,以其坎坷丰富的人生阅历,高度精湛的诗艺技巧,系满腔热情于国于民,形成了融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凝重深沉的感情境界、百转千回的表达方式、谨严铿锵的格律音韵于一炉的"沉郁顿挫"的鲜明风格,从而登上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树立了现实主义的伟大丰碑。

关键词:现实主义关心人民疾苦沉郁顿挫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公认的五座历史丰碑,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最耀眼的明星。

现实主义不仅渗透在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上,也体现在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上。

杜甫几乎和现实主义同列并举的原因也就如此。

一、杜甫的生活经历与现实主义与李白不同,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

他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享有不服兵役,不拿租税等特权。

这一阶级出身规定了杜甫要成为一个热爱人民的人不可能不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杜甫的生活和创作道路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青年时代南游吴越,北游齐赵。

天宝六载,到长安应试,因李林甫作梗,在长安潦倒1 0年左右。

安史之乱爆发后,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脱身逃至风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后被贬为华中司空参军。

不久,关中大旱,为饥饿所迫,弃官入蜀,筑草堂于成都,安家定居,后入四川节度使严武幕,被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也称杜工部。

大历三年,舟出三峡,死于湘江舟中。

杜甫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思想,他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代,仕途坎坷,历经祸乱,因而能够体察人民的疾苦。

其诗结合时事有强烈的现实主义。

如《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500字》都是揭露统治阶级专横骄奢,人民倍受其苦的不朽诗篇。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是我国唐朝现实主义诗歌派的代表。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残酷的揭示。

在诗歌创作中,他坚持以社会写实为主,抒发个人情感为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杜甫生活在唐朝时期,这是一个盛世转瞬即逝的时代。

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人民生活在颠沛流离之中。

杜甫的诗歌创作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展开的。

他的诗歌作品中,揭示了当时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的生活。

杜甫的诗歌现实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心人民疾苦:杜甫始终关注人民的疾苦,这是他现实主义诗歌的核心。

他的诗歌作品中,揭示了统治阶级专横骄奢,人民倍受其苦的现象。

2.揭示社会矛盾:杜甫的诗歌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

3.爱国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作品中,流露出他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

他关心国家大事,对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表示忧虑。

4.人物形象塑造:杜甫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加以艺术的概括,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描写广阔的社会生
活画面。

杜甫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强烈的社会倾向和沉郁顿挫的风格,被誉为“诗史”。

他的诗歌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深远的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诗歌特点及举例说明

杜甫诗歌特点及举例说明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深刻、广泛:杜甫的诗歌关注社会、关注人民疾苦,内容深刻广泛,涉及政
治、经济、战争、民生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也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关注。

2.表现手法多样:杜甫的诗歌表现手法多样,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暗示等多种手
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3.语言精练、质朴:杜甫的诗歌语言精练、质朴,用词简练,不追求华丽词藻,但却
能够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思想。

举例说明:
1.《春望》: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通过描写春天的景
象,表达了他内心的忧虑和痛苦。

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描绘,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描写了杜甫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景象,表达了他对
贫苦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民生的关注。

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表现了他对改善人民生活的期望和追求。

总的来说,杜甫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而且也为我们了解唐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以下是杜甫诗歌的几个主要艺术特点:
1. 现实主义倾向:杜甫的诗歌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批判,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困境。

他直面人生的苦难和不公,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呼吁。

2. 境界宏大:杜甫的诗作通常以广阔的背景和宏大的氛围为特点,他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思考。

他将个体的遭遇和世界的命运相结合,使诗歌融入了更深远的意义和共鸣。

3. 自然写实:杜甫的诗作中经常包含对自然界的描写,尤其是山水景色和季节变化。

他以精确而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妙。

4. 情感丰富:杜甫的诗作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表达。

他能够巧妙地运用抒情手法,表达他内心的喜怒哀乐,情感真挚而深沉。

他的诗作既有悲愤的呼号,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讴歌。

5. 体现社会关怀:杜甫的诗作常常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和困境。

他以深刻的洞察力和同情心描绘了那些被生活所边缘化的人们的命运和苦难,表达了对社会道德和公正的追求。

总的来说,杜甫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和社会关怀的意义。

他的作品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题材广泛:杜甫的诗歌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包括政治、社会、历史、人生、自然等多个领域,他以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观察和表现社会生活,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精炼传神:杜甫的诗歌语言精炼、传神,他善于运用恰当、生动的词语,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3.雄浑豪放:杜甫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力量和气势,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4.意境深远:杜甫的诗歌意境深远,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批判。

5.叙事性强:杜甫的诗歌具有较强的叙事性,他善于通过具体的事件和人物来表现社会生活和情感,使诗歌具有生动的故事性和深刻的思考。

6.现实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7.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杜甫的诗歌具有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他不仅擅长抒发情感和表现社会生活,还善于描绘自然风光和表现个人情感,使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和多样
化的风格。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特点(解析版)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特点(解析版)

【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9分)遣兴(杜甫)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 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B.“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

C.“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D.本是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2.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

”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概括。

(6分)①首联“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可见诗人忧的是兄弟分散,无法相见,不知死生。

②“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可见诗人忧的是饥寒交迫,度日如年。

③“欲出畏虎狼”表明诗人忧的是天下大乱,叛军横行,百姓无法安定地生活。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3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疏一作: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3、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6分)答:(1)表达了诗人的怨恨之情。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起,更勾起怀远之情。

营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表达了诗人有家难回的怨恨之情。

而“老马不必取长途”则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悲愤之情。

(2)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诗中提到“落日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体现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豁达,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的慷慨之情。

【分析】开放题,表面上是两种相异的情感,实际并无矛盾,强调的重点不同,本身是统一的。

杜甫的现实主义特色

杜甫的现实主义特色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2008-5‎-26 9:‎26:17 ‎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每天5分钟‎关心自己和‎家人健康‎2011‎年高考‎内容提要:‎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紧扣其‎生活的急遽变‎化的时代脉搏‎,以其坎坷丰‎富的人生阅历‎,高度精湛的‎诗艺技巧,系‎满腔热情于国‎于民,形成了‎融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凝‎重深沉的感情‎境界、百转千‎回的表达方式‎、谨严铿锵的‎格律音韵于一‎炉的"沉郁顿‎挫"的鲜明风‎格,从而登上‎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树立了现实‎主义的伟大丰‎碑。

关键‎词:现实‎主义关心‎人民疾苦‎沉郁顿挫‎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公‎认的五座历史‎丰碑,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最耀眼的‎明星。

现实主‎义不仅渗透在‎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上,也‎体现在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上。

杜甫几乎‎和现实主义同‎列并举的原因‎也就如此。

‎一、杜甫的‎生活经历与现‎实主义与李‎白不同,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

他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享有不‎服兵役,不拿‎租税等特权。

‎这一阶级出身‎规定了杜甫要‎成为一个热爱‎人民的人不可‎能不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杜‎甫的生活和创‎作道路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青年时代南‎游吴越,北游‎齐赵。

天宝六‎载,到长安应‎试,因李林甫‎作梗,在长安‎潦倒10年左‎右。

安史之乱‎爆发后,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脱身逃至风‎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后被贬为华中‎司空参军。

不‎久,关中大旱‎,为饥饿所迫‎,弃官入蜀,‎筑草堂于成都‎,安家定居,‎后入四川节度‎使严武幕,被‎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也‎称杜工部。

大‎历三年,舟出‎三峡,死于湘‎江舟中。

杜‎甫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思想,他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代,仕途坎‎坷,历经祸乱‎,因而能够体‎察人民的疾苦‎。

谈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点

谈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点

谈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点紫金电大汉语言文学00级朱玉兰杜甫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现实主义高峰,不仅因为他的作品有广阔题材和深刻的思想,而且还因为他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

从创作方法上看杜甫的最大成就和特色,是现实主义。

杜甫有他独特的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的诗多取材于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结合,为了真实地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他需要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这就是形成他的诗的这一特色的内在原因。

为了比较便于阐明杜甫诗现实主义的若干特点,我们可以分别地就叙事诗和抒情诗两方面一谈。

杜甫的叙事诗,特别值得我们珍视。

在他以前,文人写的叙事诗是很少的,叙人民的事的就更少。

杜甫的叙事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现实主义特色也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充分。

这有以下几点:第一、善于选择典型事物,塑造典型形象。

杜甫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最善于从生活中攫取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事物,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深刻地反映现实。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用两种现象的鲜明对比,形象地概括了阶级对立的现实本质。

“三吏”、“三别”两组诗,最能说明杜甫的概括力。

分别,本来是最令人伤心的事,作为历来文学中经常表现的题材。

但杜甫写战乱中的别,选取了三个典型:一个是“暮婚晨告别”的新婚别,一个是“子孙阵亡尽”的老夫妻的垂老别,最后一个是被战争摧毁了家园、只剩光棍汉的无家别。

这三个事件,三个典型,最深刻地反映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深沉灾难,也说明了杜甫运用现实主义典型方法的高超技巧。

《哀江头》杜甫叙事诗特别出色的一首,它的形象丰富多彩,而形象之间若断若续,似联不联,好像有许多话要说,却又不愿一一说出。

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余地。

苏辙关于这首诗说得好:“予爱其词气,若百金战马,注坡蓦涧如履平地,得诗人之遗法。

如白乐天诗词甚工,然拙于纪事,寸步遗犹恐失之,此所以望老杜之藩垣而不及也。

”大胆略去次要情节,而强烈地表现与主题关系最深的部分,造成形象之间的跃动,再加上随之而来的跌宕顿挫的节奏,于是就得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杜甫诗歌常见的特点

杜甫诗歌常见的特点

杜甫诗歌常见的特点1.现实主义:杜甫以现实生活为根基,用诗情浸染现实生活。

他的诗美理想是以现实为美的,清新老成,把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蕴含在精练优美而极富表现力的文字形式中,从而创造出唐诗形象鲜明而内蕴丰厚的艺术境界。

比如他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

2.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批判: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通过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和人物的对话,对某些事件作概括的介绍,反映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

比如他的《兵车行》这首诗是通过一个行人的话广泛地介绍了兵役的繁重、战争的艰苦,以及人民反对开边的情绪。

《石壕吏》是通过老妪的一番话,介绍了这一个家庭的遭遇,同时也概括了千万个家庭。

3.沉郁顿挫的风格:杜甫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诗歌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常常使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比如他的《登高》一诗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通过凝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郁和悲凉。

4.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担忧,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比如他的《春望》一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关爱。

5.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杜甫的诗歌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他常常使用象征、暗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比如他的《春夜喜雨》一诗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形象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现存杜诗1400余首,从思想内容来看,显著特点就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个人命运与国家人民的命运处处相关,有着丰富的政治内容,浓郁的时代气息。

可以说,举凡朝政大事,民生疾苦,以及个人恩怨,在杜诗中一定有所反映。

通过杜诗可以看出一个王朝的历史轨迹。

丰富的思想内容成就了杜诗鲜明卓越的艺术特色。

杜甫穷尽一生的才学做到了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

主要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

这种概括,有的时候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

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

再如《白帝》:“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表现四川军阀混战的罪恶,也是把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概括在两句诗里。

还有像《岁暮》:“天地日流血,朝廷谁清缨?”也很集中地概括了安史乱后的政治局势。

第二、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相统一。

杜甫诗以体物察情见长,往往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致、事物、人物内心世界,来创造雄浑壮阔的境界,表现重大主题。

善于寄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创造出动人的意境。

第三、杜诗的语言艺术。

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

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喜欢佳句,所以他的语言一定要得到那种惊人的效果,如果达不到这种效果,那么就要继续地反复地修改,死也不甘心。

杜甫的语言不同于李白的单纯自然,而是苍劲的,凝练的。

所谓苍劲,就是苍老遒劲的意思。

他曾经称赞郑谏议的诗说:“波澜独老成。

”又说薛华“歌辞自作风格老”。

可见杜甫认为诗要老成才好。

他自己的语言也正像是一口洪钟发出的深沉的声音。

凝练,是说他能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达到高度的概括。

苍劲,凝练,构成了杜诗语言的主要特色。

杜甫经典的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经典的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经典的现实主义诗歌杜甫是唐代诗人中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了严酷的现实社会和尖锐的社会问题。

他的诗歌对唐代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杜甫经典的现实主义诗歌。

一、杜甫的生平杜甫,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史之王”。

他生于唐肃宗时期,卒于唐宣宗元和13年(770年)。

杜甫家境贫寒,有志学诗,却多次不中进士。

他饱经人世沧桑,历经战乱和灾难,颇具悲愤之情。

在《杜工部集》中收录甚广,他的诗句铁石心肠,充满了对民生、政治、官场等现实问题的思考。

二、杜甫的现实意义杜甫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一生经历了战争、流亡、病痛、家庭悲剧等多种不幸。

他的诗歌因此而充满了现实主义的思潮和悲怆的意境,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矛盾。

作品思想深邃、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现了一个真正的人性面貌和内在思想。

三、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以现实主义为主,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影响力。

杜甫的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视角新颖,直接揭示出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

他以“谁言富贵在天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诗来表达他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

他的诗句源自生活,表现出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悉和痛苦思考。

四、杜甫的代表作杜甫的代表作很多,其中两首最为突出的现实主义诗是《登高》和《将进酒》。

《登高》一诗以“凌风而上”为主题,表现了作者通过“登高远眺”来更深入地认识世界,感悟人生,认识自我,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意义。

这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被视为杜甫的代表作品之一。

《将进酒》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不断面对的困境,表达了诗人对逆境中振作精神的坚定决心。

诗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名句。

五、结语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一直以来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其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借助时代背景中的沉积和启示,对世俗人性、养生之道等进行深入的探讨。

此外,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还引起了现代思想体系和实践上的深刻关注,在中国古典诗歌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

摘要这篇论文主要就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展开论述。

思想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忧国伤时,表现深沉执着的爱国热情。

(三)、揭露统治集团的荒淫府败,表现强烈的讽刺与憎恨。

(四)、热爱生活、自然、抒写亲友间的真情实意。

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一)、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并加以高度概括。

(二)、具有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

(三)、千锤百炼钢的文字功夫。

(四)、众体兼长,善于创新。

关键词:杜甫,现实主义,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概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一)引论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人民性最强,反映生活最深刻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的诗歌思想内容: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发的深切同情;2、忧国伤时,表现深沉执著的爱国热情;3、揭露统治集团的荒淫腐败,表现强烈的讽刺与憎恨;4、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抒写亲友间的真情实意。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1、继承《诗经》、《汉东府》诗歌的传统,将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发展到新高峰;2、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事件,加以高度概括,深刻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个人深沉趋势的感情;3、具有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4、千锤百炼的文字功夫与苍劲、精工、凝练的语言风格;5、众体兼长,善于创新。

即使在今天,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仍然感召着广大读者。

(二)本论杜甫家庭有着“奉儒守信”的家风,这对杜甫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杜甫的思想发展,任凭创作活动依据其生活事迹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三十五岁前读书壮游期。

此时正逢开元盛世,家境较好。

这一时期的杜甫在盛唐精神的鼓舞下,豪情满怀,境意进进取,充溢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浪漫气息。

主要作品有《望月》、《洗兵马》等。

(二)、十年困守长安期(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大宝五年(746),杜甫入京求仕,就在这一阶段,国势转衰,政治黑暗,统治腐败,人民痛苦,使杜甫对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和他本人善良的天性使他走向人民,贴近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现实方义精神,创造出提示黑暗,批判现实,同情人民的优秀诗歌。

诗圣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诗圣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诗圣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诗圣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

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展示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

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

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与他艰辛的生活历程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本文仅就其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和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成因及其对后世诗歌发展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

一、杜甫的诗歌折射着现实主义的光辉(一)、杜甫诗歌的思想性“杜甫的诗歌是时代风云和诗人生活的真实记录,多角度地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着及其丰富的思想内容。

胡应麟在《唐音癸签》中评论其诗歌的思想性为“地员海涵,包罗万江”其诗歌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一下五个方面。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赴奉先咏怀》)——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是杜甫诗歌思想内容的第一个特征。

杜甫始终关切人民,只要一息尚存,他总希望能看到人民过点好日子,所以他说“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别蔡十四著作》)。

因此他的诗不仅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而且大胆地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要求。

在“三吏”“三别”中,他反映出广大人民在残酷的兵役下所遭受的痛楚。

《羌村》第三首也说到“儿童尽东征”。

在《赴奉先咏杯》中,他更指出了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养活了达官贵族:“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父家,聚敛贡城阙。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导语:杜甫是我国唐朝现实主义诗歌派的代表,其作品充满对现实的讽刺,对社会现实的残酷,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其生平著作坚持以社会写实为主,一抒发个人情感为辅,反应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古代诗人智慧的集体结晶,值得我国学习和继承发扬。

尤其是我国唐朝时期,诗歌创作的高峰期,出现很多著名的诗歌创作人。

当时唐朝有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还有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以社会现实为写作题材,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现实残酷的不满,通过诗歌的形式抒发出来,使得诗歌中蕴含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值得我国学习和研究。

一、杜甫诗歌创作历史背景分析(一)社会背景杜甫生在我国唐朝时期,他出生的时期正是我国盛世唐朝由盛变为衰的过程,在唐朝安史之乱后,人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杜甫也是背井离乡,到处避难。

在这种社会形式下,作者一生的阅历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使得其一生所见所感十分丰富,而杜甫本人又是一个比较容易感伤的诗人。

所以,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诗人杜甫经过精神上的斗争,创作了一系列的现实主义诗歌。

这些诗歌在当时被人们广为传诵,直至今日,人们在次翻读杜甫的诗歌依然能有一种感同深受的感觉。

这就是杜甫诗歌创作的精髓,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因此,我们研究和学习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特点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必须要全面学习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特色,发扬民族文化精髓。

(二)个人经历杜甫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被世人们称为“诗圣”,但是由于杜甫出生的朝代和青年时期经历的社会变动情况,导致诗人一生都处于一种颠沛流离的生活环境中,这导致诗人深切的感受到社会动荡不安的残酷和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和事情。

因此,诗人才会从戎抒发自己心中的不满,并且结合自己游离在各国之间的人生经历,杜甫坚持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语言能警醒当朝为官的土豪绅士们,希望他们能将他们的力量用来帮助社会上的劳苦大众,进而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论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

论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

论杜甫诗歌中的现实主义内容提要:杜甫是我国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的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反映了民众生活的疾苦和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的高尚情怀和仁爱精神。

关键字: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杜甫(公元712-770)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公元755-763),故其诗歌多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状,揭露当时社会的政治黑暗、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仁爱精神和忧患意识。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体现作者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尽管作者自己的屋子破烂不堪,“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但杜甫还在心忧天下寒士,担心天下人的疾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只要天下寒士有房子住了,自己苦一点算什么?“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心系国家,与国家同喜同悲。

公元756年6月,安史叛军攻下唐朝首都长安,公元757年3月,杜甫写下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家山河破碎,致使诗人看到了春草落泪,听到了鸟叫伤心。

这首诗充分放映了诗人热爱国家、思念家人的高尚情怀。

公元756年冬,唐军在陈陶与安史叛军激战,惨败,死人四五万。

诗人满怀悲愤,写下《悲陈陶》“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 战后,原野空旷,天空清虚,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仿佛天地都在沉痛哀悼死去的战士。

体现了诗人悲痛的心情和对牺牲战士的哀悼。

胡兵奢望用残忍与血腥来征服长安人民,然而适得其反,“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对朝廷寄予的厚望,希望朝廷早日发兵,把叛军赶走。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杜甫被誉为“诗仙”、“言情之王”,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有着浓郁的现实主义特色。

一是表达真实人生。

杜甫倾向于表达真实的生活,他的诗歌多以农民和普通百姓描写的人生为主题,从而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如“折桂令”中的“折腰船头出江船”,写出“诸父留守去役村”的离别情景;“答韵三百六十行”中描写奔走求职的心态和经历,如“太乙近天都,五湖烟雾空”、“斗转参横陈,一片汗水行”。

杜甫苦苦攀登,在征途中挣扎沉浮,他的诗歌表达了真实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体现了真实心境,充分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艰辛和挣扎。

二是刻画真实的社会景象。

杜甫的诗歌中应有尽有,他写的不仅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姿态,他关注的不仅仅是生活细节,更多的是表达社会景象。

他观察生活,他见见江湖,他触摸贫困,他见证痛苦,他描画它们,都带有浓郁的现实主义特色。

比如《游子吟》:“行行重行行,夜夜思重乡”,这集中反映了游子思乡之情,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十分契合,在不确定的生活中,人们总是把家乡思念作为寄托;《定军山》:“笛中闻折柳,巫山不胜愁”,把定军山战役的血腥场景生动而真实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充分表现了当时战争的凄美和人民的不幸福境。

还有,杜甫的诗歌中也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他的思想抱负是以理性反对愚昧、以理论反对愚信。

然而,当他看到周遭的压迫和灾难时,他情不自禁,他只能以怨恨、憤恨的渴望来反抗,比如《春望》:“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摧?”他揭示了特权阶级与压迫受民的鲜明对立,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未来的希望;《杂诗二首》中的“不若诸葛之慷慨”反映了他对待时局的深深不满。

总而言之,杜甫的诗歌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意味,他以其诗歌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心声,表达了真实的社会景象,希望维持当代一切改革,实现特权阶级败坏的改革,建立一个公平及义正词严的社会。

杜甫的诗歌也为现代人带来了深刻的思考,期望现代社会有更好的实现。

杜甫现实主义诗作的特点

杜甫现实主义诗作的特点

杜甫现实主义诗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题材广泛,内容深刻:杜甫的诗作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包括政治、社会、
历史、人生等各个方面。

他通过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揭示了社会矛盾和问题,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2.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杜甫的诗作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和社会
现实的深切关注。

他的语言质朴自然,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用通俗易
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3.形象生动,意境深远:杜甫的诗作善于通过形象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来展
现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他的诗歌意境深远,常常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
感,表达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4.现实主义精神,批判意识:杜甫的诗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他通过
诗歌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他关注人民命运,同情弱者,憎
恶强权,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总的来说,杜甫的现实主义诗作以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为特点,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意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很少有诗人可以与之相比较的;杜甫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纯熟,精湛的程度。

在我国浩浩荡荡的文学长河之中,也是很少有诗人所能够企及的。

杜甫是“站在唐代文学辉煌颠峰”(1)的不朽的诗人。

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内容涉及的更是繁多,历来的评论者公认的就是“杜甫的诗歌广泛地,深刻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矛盾”(2)的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

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性就是,大家一致认为的“沉郁顿挫”(3)。

然而,这篇论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更为全面,更为详尽地对杜甫的诗歌创作艺术特色进行了补充,这里主要论述的是杜甫诗歌的类型,创作态度,诗歌的体式,诗歌的语言技巧等等方面的一些见解。

杜甫的诗歌一向享有“诗史”的称誉。

例如宋代的胡宗愈就曾经说过:“先生以诗鸣于唐,凡出处去就,动息劳逸,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如贤恶恶,一见于诗,读之可以知其世,学士大夫谓之诗史。

”(4)可以说,杜甫是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通过自己的经历和实际的感受,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

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不仅应该看作是他个人一生的传记,而且,也是八世纪中叶唐朝的可靠的历史。

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最辉煌的成就,主要就在于它忠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阶级对立这样一个基本的历史真实。

他前后不止一次的把地主阶级的穷奢极欲和农民的饥寒困苦做了对比,例如他的《京自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这样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的《驱竖子摘苍耳》中的“富家酒肉臭,战地骸骨白。

”;《岁宴行》中的“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抒柚茅茨空。

”等等,这些诗句都典型的概括了贫富悬殊的两种阶级生活,更可贵的是杜甫还不自觉地接触到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问题,他揭露说到:“彤庭所分帛,本身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5),“子实不得吃,货币送王畿。

尽添军旅用,迫此公家威。

”(6),这种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阶级剥削,在杜甫的笔下反映的多么明确呀,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到他的晚年,杜甫对于封建社会中的两个对立阶级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无贵贱不卑,无富贫亦足”(7),指出贫贱者所以悲哀,困苦,正是由于有贵者,富者的存在。

这些应当说是杜甫诗歌中现实主义的精髓。

杜甫在他的诗歌里忠实的反映了广大人民被残酷压榨,暴虐奴役的痛苦和他们对这种处境的极度的不满。

他总是把人民的遭遇和心理活动放在那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来写,而且,用艺术形象和诗歌的语言描写,所以,能够充分地显现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战乱的时代特征。

这些有的是正史所没有记载的,因而,弥补了史书的不足。

杜甫的一组伟大的杰作“三吏”“三别”,不仅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唐朝社会和广大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也反映了唐王朝官吏的残暴和人民在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之下的痛苦遭遇。

例如他的《新安吏》:“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仃。

”杜甫的诗歌中着重写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妇女所受到的剥削和压迫。

例如杜甫的《虎牙行》中写到妇女的悲惨遭遇是“八荒十年防盗贼,征戍诛求寡妻哭。

”《白帝》中写到“哀哀寡妻诛求尽,恸哭秋何处村。

”《遣遇》中的“石间采蕨女,于市输官曹。

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

”杜甫的诗歌还揭露了唐王朝统治阶级政治上的腐朽,生活上的奢侈和道德上的败坏,谴责了他们祸国殃民的种种罪恶。

这些统治者“掌握有权柄,衣马自轻肥。

”(8)“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贫交行》),在他的《洗兵行》一诗中这样写到:“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杜甫在诗歌创作中还比较侧重于揭露,谴责上层统治集团的奢侈荒淫,例如他在《乐游园歌》这首诗中写的“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

”等句,在他的《壮游》中写到:“国马皆粟豆,官鸡输稻梁。

”还有《斗鸡》《丽人行》等诗篇。

杜甫的诗歌《前出塞》,《后出塞》,《后出塞》等,通过具体的事实揭露了天宝年间统治集团不断发动扩边战争,致使士兵长期远戍并且大量的死亡,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

然而,杜甫的诗歌不只是指斥了将帅们以杀人略地去邀功请赏:“古人重边功,今人重高熏。

”(9)还直接地批评了玄宗的穷兵赎武:“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棘”。

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不只是真实的反映了现实生活,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并愤怒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种种罪恶,他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用这种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批判了统治集团,并传达出广大人民的愿望。

这些都反映在了杜甫的诗歌当中,例如他的《行次昭陵》,《忆昔》,《前出塞》,《伤春五首》,《送陵州路使君之任》,《有感五首》等中。

在他的《往在》一诗中更具体地写道:“主将晓逆顺,元元归始终。

一朝自罪己,万里车书通。

锋镝供锄犁,征戍听所从。

庸官各复业,土著还力农。

君臣节俭足,朝野欢呼同。

中兴是国初,继体如太宗。

端拱纳谏诤,和风日冲融。

”“这些标志着杜甫的诗歌创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辉煌的时期(10),”“也奠定了杜甫诗歌客观写实的创作方向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1)”。

杜甫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诗人。

就比较而言,李白的诗歌天然涌发,大气滂沱,飘逸浪漫而且又不可让人模仿;但是杜甫的诗歌就不一样,杜甫的诗歌则是经过千锤百炼,呕心沥血,苦心经营,可以作为后人的典范。

就这一点来说,杜甫的诗歌对后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至少是比及李白来说,“杜甫,上接古人,继承了风雅言志的传统,吸收了沈全期,宋之问写律诗的经验。

”有人又说杜甫的诗歌“尽得古今之体式,而兼文人所独专”,“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古今诗人之中,没有一个人能和杜甫相比”(12),可见,杜甫的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是绝非一般的。

杜甫的诗歌类型众多,风格也富于变化。

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杜甫的诗歌应用范围很广泛。

他不仅用诗歌来叙事抒情,还用来描写人物传记和自传,书信,游记,政论,诗文评论等等,几乎是无所不能。

不过,这也给杜甫的诗歌带来部分上的偏重于理性化的问题。

另一个方面是:杜甫对前代诗歌的继承是比较宽容的,杜甫主张“转以为多师”而不轻易否定。

比如对南朝的诗歌,杜甫虽然有所批评,但是,他却不曾像李白那样大言“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他对庾信,何逊,阴铿等众多六朝作家,都能够诚心地肯定和汲取其长处,从而,也丰富了杜甫自身的创作。

这一点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就曾经强调的指出过。

杜甫善于运用多种诗歌体式。

他的五,六言律诗和五,七言古体诗,在唐朝都是一流的。

杜甫的七言绝句虽然不如李白,王昌龄等那样杰出,但是他的诗歌也有自成一家的特点。

只有五绝,数量很少,稍微逊色。

在杜甫的诗歌中,有几种类型特别具有独创性,这些也就能够足以代表他对中国诗史的伟大贡献,我们分别加以介绍:一类是用五言古体诗的形式写成的自叙性的诗篇,《京自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

这一类诗歌大都篇幅较长,往往是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这样,能够表达比较复杂的内容,例如他的《北征》这首诗歌长达七百字,叙述自己从凤翔至慵州探家的一路经历和所见所思,以及沿途的景物,战乱时的创痕,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与家人重聚的情形等多方面的内容,交织在一起,情绪起伏变化,成分体现了杜甫当时复杂的心情。

这类诗歌是从辞赋体变化而来的,带有明显的散文成分。

宋代诗歌有“以文为诗”的倾向,显然,受到杜甫这一类诗歌作品的饿深重的影响,但是在督抚诗中,由于感情的浓郁厚重,仍然有足够的力量支撑如此长篇,而不致失去诗歌的特性。

一类是以《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为代表的既有七言古体,又有五言古体的叙事诗。

这一类诗歌实际是古代乐府民歌的流变,但是,杜甫的诗歌打破惯例,不用乐府古体而“即事名篇”(根据所叙事实命名),这样就更能反映事实,更富于生活气息。

这一大创造,直接引导了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从叙事诗的艺术角度来看,这些诗歌善于描绘人物的形象,尤其是运用了对话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在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的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还有一类就是杜甫的七律。

杜甫在这方面的成就,对中国的诗歌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杜甫以前的七律诗歌的创作多用于宫廷的应制唱和,这类诗歌的内容很贫乏,,其语言也平缓无力,而在这以外,他的佳作还是不少的,到了杜甫,这个局面就从此被扭转了。

杜甫的诗歌真是气象万千,不但伟大,而且十分的崇高。

杜甫的诗歌有苍苍茫茫的气势,真的有些像大地上的山水。

平常的人读后就可以看出他伟大的力量,而不可以看到杜甫伟大的高尚的情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一首绝句,真的可以看出来杜甫的高尚和伟大,第一句清洁,有清洁可以看出高尚,后两句代表心扉,在心扉关闭的时候,什么也不容纳,或者不发现高尚的情趣,伟大的力量。

“窗含”“门泊”则是杜甫心扉的敞开。

虽然窗子很小,但是包含着西岭的千秋雪,船泊门前,常人看到门前的船,只不过是很蠢然没有灵性的事物,但是作者看来就绝非如此呀,在他眼里,船是具有灵性的东西,船中的人就是船的主脑,由西蜀到东吴,由东吴到西蜀。

“窗含”是高尚的情趣,“门泊”一句是伟大的力量。

后人都认为这一首诗歌是写实的,实际上是一种象征的手法,是杜甫人格的真实写照。

杜甫的诗歌中蕴涵着一种巨大的力量,但是,这种力量不是一时的蛮力横劲。

有的蛮横是一种病,杜甫的诗歌的力量并不是散漫的,盲目的,浪费的。

“其力如水拍岸,乃生之力,生之色彩。

曰生之…色彩‟而不曰形状者,色彩虽是外表,而此外表乃内外交融而透出的,色彩是活色,就如花之红,柳之绿,是内在生命的放射,不是从外涂上的。

”(13)杜甫的诗歌有《戏为六绝句》(其一)(其四)虽曰“戏为”,也是严肃的,所写的诗歌的见解,可以看出其创作的途径,批评的态度,“玩意儿”是做出来的,力气却是真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杜甫的生之力,生之色彩。

读杜甫的诗歌第一要注意他的感觉。

例如他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14)观“嫩蕊”句,其感觉真的纤细,用“商量”两个字真有意思,可以看出杜甫诗歌的仔细大方:这与他的人格有关,其次是杜甫的情绪,感情。

自“王杨卢骆”二首可以看出杜甫的感觉是敏锐,纤细,情绪是热烈真诚的。

此外,另一点是金圣叹批《水浒》说鲁智深的“郁勃”--有郁积之势而用力勃发,所以虽然勃发而有蕴郁之力。

别人情绪或者热烈,真诚,而不能郁勃。

且杜甫的诗歌有理想,此自“两个黄鹂”这一首诗可以看出。

杜甫的七绝避熟就生,就像韩愈作文所说的“惟陈言之务去”(15)韩愈的陈言务去只限于修辞,至其取才,思想并没有特殊。

取材不见得好,思想也不见得高,杜甫不但修辞避熟就生,其取材也很出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